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2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发展。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也陆续取得好的发展,基础教育更是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但是,在取得成就之时,我国教育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问题,于是教育改革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近些年,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很大的关注。加快构建符合当下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也自然成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不断回顾思考,以取得更好的完善进步。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成就
(一)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都更好的来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学习巩固。在课程开发方面,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课程开发的三个层次:国家、地方和学校。国家总体规划并制定课程标准。地方依据国家课程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规划地方课程。学校则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资源条件,调动校长、教师、学生、课程专家等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工作。在课程体系方面,新课程改革表现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教育内容进行了更新,减少了课程门类,更加强调学科综合,并构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综合课程,如在普通高中阶段设置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二)新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新课改强调学习者自己积极参与并主动建构。在对知识建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倡导,使学生在新课程中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完全被动接受者,而是转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和主动学习者。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外在的专制者,而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都极好的促进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好的推动教学的开展实施。
(三)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开始注重学生的品德发展,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并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发展。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力求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能与自己的志趣相联系。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的课程体系略有些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和讲解,尤其是一些老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反应会表示不很顺手,甚至会陷入行动的“盲区”,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研究新课改,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这给教师增添了比较大的负担。
(二)由于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性,这也使部分教师一时无法适应角色的转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短时间内并不能很好的将其运用实践。
(三)在教师培养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能马上上岗,需培训一到两年,并且他们能否承担起实施新课程的任务,这也还是一大考验。而当前我国对高素质高能力教师的需求又比较大,因此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入职成为了一大问题。
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丰富知识,还应该不断充实自我,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从过去对知识的权威和框架限制中走出来,在课堂上真正的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重视研究型学习。学校要重视广纳贤才。学校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基础上,可以为教师组织新课程培训,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并能在实践中领会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融会贯通。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影碟观摩课,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走进新课程的大讨论、演讲比赛,也可以相应开展一些教师论坛,讨论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体会等。
(二)对于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条件设施差的学校,新课程改革还不能很好的开展实施。这种情况下,这些学校一方面可以向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教学资金,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自己能做的教具学具就自己做,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以更好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四、结语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很好的适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回顾思考并总结完善,以使新课改能够走得更远更强。
参考文献:
[1]张菊荣."新课改"三思[J].教育参考,2004(3).
[2]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10).
[3]元华.如何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J].宁夏教育,2004(01).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36-01
新课程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众多教师和学者的认可与肯定。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冲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成绩。本文在此浅谈从新课程改革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旨在阐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改变,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课改实验带来的教育观念上的变化
1、教育教学观的改变
教育教学观是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受到自身业绩、学校升学率的双重压迫。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教学观带有足够的功利性,往往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按照考纲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为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师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其教育教学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不再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这种更加先进的教学观念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模式带来极大的变革。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不再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而是在教学中融入了趣味教学、情趣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2、学生观的改变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断的通过灌输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并没有重视学生儿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是将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和存储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知识理论,不再将学生当作存储知识的容器,而是当作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这也是教师学生观改变的有力体现。
3、教学质量观的改变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观也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明显变化。同样是与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通常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是一种错误且片面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其对于教学质量的认识也随之改变。具体地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是否获得快乐这些因素进行综合,以此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定标准。
换言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发展,并将其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使之成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二、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1、推动教育公平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其所取得的首要成绩是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发展与进步。具体地说,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变化,也使教师的学生观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再以学生语文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因此,教师能够更全面的看待学生、观察学生,能够让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同等的对待,减少了教学中的歧视现象。教师不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也就使教师能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使教育的公平性得到体现。
2、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发现,虽然自己已经不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计划上进行了倾斜,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新课程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比以往更加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支撑下,学生不但提高了英语成绩,其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塑造,使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学生的负担降低 实现快乐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减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了快乐学习,使学生不再将语文学习当作负担,而是当作一种快乐和乐趣。
例如,在学习生字中,教师往往要求在课后抄写生字或者成语,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听写和默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有的字词结构复杂,并不便于记忆和掌握,这种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使用这样的方法迫使学生进行学习,而是以建构知识理论作为支撑,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建构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在不同学生身上贴不同的生字边旁部首,在适当的游戏教学中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降低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冲击非常明显,已经在教学中获得不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还并不彻底,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众多小学语文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现状;务实
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总体水平仍不容乐观,尤其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基础教育越来越难陷入其难以适应时展的窘境。为建立健全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世纪之初,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
同样,作为学科之一的历史传统教学也受到很大冲击。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阻碍因素
目前,新一轮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阻碍因素,主要表现在。
1.现行学校教育存在缺陷。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教育体制不灵活。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仍占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新课程改革,导致历史教学很难挣脱“填鸭”式教育的套路,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对新课程认识有待统一。目前,不少历史教师对此缺乏理性思考,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还有待统一。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即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误区
(一)课堂上教学形式多样,华而不实。如课堂讨论、组织辨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但大都不注意从教学需要出发,只追求课堂形式上的活泼多样,结果常导致活动内容简单,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过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疏于引导。历史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学生在热烈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因受其自身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制约,对很多问题的解释都不够客观,观点也往往有失偏颇。
四、历史新课程务实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新课程改革理念,及时转换角色
1.由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历史教师须改变其以往“灌输者”的角色。2.由课程阐述者转变为开发利用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充当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但在历史新课程教育中,历史教师还须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参观等多种渠道,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如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3.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要求历史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不断审视教学活动,对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
1.历史教师需强化学习观念,丰富专业知识。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必须及时更新:①在不断强化和更新专业知识时,也应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以历史专业为主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②转变获取历史专业知识的方式,变被动接受为多途径的自主吸取。
2.强化教师创新意识。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历史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将学习资料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其发现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给学生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情境感受和跨越时空的丰富的信息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注重差异教育,构建和谐课堂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不等于盲目地顺从学生的意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这绝不等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为所欲为,教师不可无条件顺从学生的意志,纵容错误,对原则性问题必须按原则处理。
2.关注学生个性的多变性特点,不可忽视“双基”教育
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个性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教师应关注其个性发展方向,并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塑造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个性。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并非不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双基”教育仍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障,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总之,新课程改革赋于历史教师更崇高的使命,为达到教育的现实功能,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因素,将各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走出误区,实现新课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更好地促进新课程改革,首先我们就要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指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深刻剖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
一、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教育的影响力是深刻且难以根除的,教师要做到从传统教育方法向新型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有些许困难的。传统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已经在教师的教学中形成了习惯,“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已经扎根在教师心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灌输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
有一些教师能够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突破,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活动法、学生质疑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有所束缚,虽然课堂教学方法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内容仍是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这样便使得新型教学方法还是围绕在传统教学内容上,新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教师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它是课程本身及教学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教育部对课程改革进行新的要求,它要求重视先进理念对课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渗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新课程改革不是打乱已有的教材,而是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去,推陈出新,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懂得学习,获得基础知识,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一切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全脱离传统的传授者、演讲者的独有身份,要脱离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让自己参与到课堂,深入到学生,一起去感受、去认识、去探究,跟学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分析讲解。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组织能力、较强的表达力,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学生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以致用。现如今不是只注重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成了一个发现者,开发学生的潜质和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这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知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质量。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限大的发展平台,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要遵循这一理念,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发展。
通过新课程实施改革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作为新一代教师应加快步伐,跟上新教学改革的脚步,积极展现自我。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范文6
一、不可抗拒的改变
2000年秋季开学之前,学校突然通知:所有教师都需要提前到校上班,参加“新课程培训”。
通常,接到这样的通知,我有些反感,毕竟离正式开学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嘛,提前到学校上班,这不是明摆着是无理“打劫”我们的休息时间吗?但是,对于这个通知,我的好奇感还是大于反感的――搞什么“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好奇怪的名字。
我带着对新课程的好奇心,来到了学校。还有好多老师也都来到了学校,他们聚在一起并不是抱怨提前上班,而是在好奇地讨论什么是“新课程”。
培训开始了,学校给每个人下发了两本书:一本是薄的新课程标准,还有一本是厚的新课程标准解读。拿到这两本书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些心慌――难道,教学将要面临一场颠覆?
正像我预料的那样,教学真的是要迎来一场颠覆运动。主席台上有一位省里来的课程专家开始给我们授课,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老师们,从这个学期开始,将要在你们这所学校里进行新课程改革试点,你们学校可就是省级试点学校了。大家的身份是教师,但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勇于做学生,我们将是新课程的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用全新的教学思想置换原来固有的教学思想,我们的教育思维将更加先进,更加现代化。只有我们一线教师的头脑能理解并认可新课程理念了,新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的参与合力将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听了专家的讲话,我脑子有些懵了――这么说,新课程改革真是一次具有颠覆意义的教学改革,它将要革掉旧的落后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它将要推进新的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它将要担负起在新世纪里国家教育振兴规划的重要历史使命。难道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师在突然间就要承担起这份重要的历史使命吗?
答案是肯定的,新课程改革就这样在突然间,在我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形下,不可抗拒地落在了我的肩头。
二、艰难的适应
开学了,学校图书室发给我的是一本全新的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将这本新的教科书放在办公桌的桌面上,却发现它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它将是我实践新课程教学思维的最基本的底本?
翻开这本书,我有些傻了,因为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同于我曾经使用过的老教材,教学内容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呈现,这样的新教材,我应该怎么教?我能教得了吗?
我不会教新教材,其他老师也不会教,因为面对新课程我们都是陌生的操作者――一种困难的过河方式是摸着石头前进,但在新课程这条河里,我感觉心底里没有一块石头可以摸得着。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教室,根本没有准备好这开学的第一课。更让人头痛的是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他们将要检视我是如何上好这新课程第一课的。我窘迫到大脑空白一片,不知如何应付是才好。我只好强作镇定地交待学生:同学们请打开新课本,把课文内容自己先看一看,看看能不能学会。
我之所以这样交待学生,是因为我不会教,只好把不会教的困境推给了学生――就不知学生们会不会学呀。学生们表现尚可,我布置的学习内容他们居然自己能学会,并且教室里还时不时地传出讨论声。在这一节课里,我多次交待学生们要“自己学学”。
我终于“混”到下课铃响了起来。听到这下课的铃声,我大出一口气,似乎是一个刑场上的犯人,忽然接到了被赦免的圣旨一样。下课后我心想,这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课我上得一定是糟糕透了,就等着领导专家们的批评吧。
出人意料得是,我这自我感觉糟糕透顶的第一课并没有遭到领导的批评,反而被领导热情表扬。领导说:显然授课教师已经基本掌握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学学”,老师则由以前的“主体”变成“主导”,这样课堂就会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天地。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不仅仅能学到知识本身,还能学会发现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听着这意料之外的赞美,我忽然发现自己意外地捕捉到了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火花――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少灌输。
我歪打正着,恰似摸着了新课程的门槛一样……
三、可喜的收获
我站在了新课程的门槛前,然后勇敢地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里,开始追寻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精神,开始尝试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教学创新的种种冲动。
我决心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里弄水击浪,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开始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解读,并订阅了多本新课程专业杂志,因为我知道,阅读是拓展新课程实践视野,消化吸收新课程精华理念最便捷的方式。
对于新课程改革,我有了参与的热情,先后参加了县、市、省三级新课程培训。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课程专家们的专业解读,让我真正明晰了新课程改革推出的背景、实现的途径和将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改革是要引领学生还原生命的本质,也是要引领教师创造职业生命的辉煌。
在课堂上,我不再追求“讲全讲透”的教学效果,转而引导学生“学深悟透”。旧的教学方式,我是课堂的主角,右手持一支粉笔,左手持粉笔擦,我边讲边写,边写边擦。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一身粉尘。新的教学方式,却让我轻松自如起来,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分组讨论,可以合作探究,而我只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就行。我体会到了新课改的益处,沿着新课程改革所指向的教学之路渐行渐快。
我爱上了实践新课程,开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崭露头角――2001年被县教研室评定为新课程教学示范标兵,先后两次在全县范围内开设新课程教学公开课。2002年在《临沂日报・教育周刊》上连续发表“新课程教学随笔录”。2003年开始,在《中国教师报》新课程专版上,撰文发表《是什么影响了探究的质量》、《应用题教学案例》、《是讲解还是探究》等论文,大大提升了个人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维深度。2005年,因为个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突出表现,被县教育局选定为“新课程先进个人演讲团”成员之一,在全县范围内向同行们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2006年,获得了“新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009年,出版了关于新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的专集《教育行者的思考》……
一路走来,新课程不但成就了学生,还成就了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新课程改革不但改变了我的教学行为方式,还改变了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给我的教师身份打上了“思想者”的印记。
我一口气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里行进了十年,这恰好是新世纪“十年代”。我能亲身参与这样的事件,虽然不能名垂青史,却也能满腔自豪――成为伟大教育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其实一直就是我人生的潜在梦想。
在这十年里,我惆怅过,迷茫过,甚至还抱怨过。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最终却渐渐让惆怅的思绪变得积极起来,让迷茫的心态变得清澈起来,让抱怨回避变成了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