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1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安徽肥西;高刘镇

改革开放30年来,粮食生产曾出现“蛛网波动”,基本上每10年1个周期,1985年和1995年粮食生产分别达到同时期的峰值,但粮食增产造成粮价下跌,种田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卖粮难,挫伤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波折[1]。直至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税费减免,惠农补贴政策出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扬,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使得农民对农业生产重视起来。近年来,高刘镇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粮食生产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手段来抓,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依靠科技,强化服务,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粮食生产现状

2009年高刘镇粮食生产面积7 466.67m2,总产5.4万t,平均产量7 230kg/hm2。粮食主要品种有水稻、小麦、豆类、山芋等。全镇人均占有粮食818kg,商品率65%左右;农民人均粮食收入1 585元。该地粮食生产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2005年以来连续5年增产,播种面积年均增加约2%,总产年均增长约3%,人均占有粮食逐年增加45kg左右,人均粮食收入逐年增加80元左右;二是夏收生产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夏收小麦达到1 400hm2 左右,比2008年增长12%;三是粮食生产效益稳定提高,2009年粮食生产平均收入13 275元/hm2,比2008年增长5%以上;四是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优质粮食生产增多,粮食产品安全可靠。

2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高刘镇6.67hm2以上种粮大户仅17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二是粮农素质不高,在家务农的主力军为45岁以上的老弱群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较多,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靠天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四是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较少,科技贡献不足。五是农业生产成本如化肥、种子、农药、机械、水电、人工等上升较快,平均成本近10 500元/hm2,压缩种粮效益空间。六是种粮比较效益低,造成复种指数降低或粮田改种(棉花等经济作物),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且农田抛荒现象又现苗头[2]。

3对策

3.1落实促进粮食生产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要把粮食生产摆上位置,出台促粮发展政策,继续加大补贴力度(高刘镇2009年人均补贴162.8元)。激发广大农民种粮热情,要逐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维护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民利益。

3.2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要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以超级稻为重点,水稻主推丰两优一号、丰两优香一号、新两优6号、Ⅱ优7954、扬两优6号、两优6326;小麦主推皖麦33、扬麦13、扬辐麦2号、扬麦15等,确保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8%(2009年95%),品种优质率70%以上(2009年为60%)[3]。配套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超级稻高产栽培、免耕直播、避灾抗灾、绿色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玉米育苗移栽、小麦免耕直播和精少量播种等保优高产适用技术,扩大应用面积,做到关键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同时,要大力整治农资经营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改变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现象,有效打击农资经营中坑农害农、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

3.3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民教育

建立县、乡、村和科技示范户“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到农技、农机、植保、土肥、种子等粮食生产服务部门齐全,人员稳定,待遇到位,以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确保技术到位,保障有力[4]。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造就新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和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加大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在粮食优质超高产栽培上取得突破,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3.4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培训、指导和示范,引导粮食生产

近几年从本地实施的国家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示范项目的实践来看,农技推广到位、及时是夺取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组织植保、土肥、农技、农机等单位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村干、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生产骨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技110和技术明白纸等,普及科技知识;二是建立农技干部帮扶制度,利用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组织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要求种粮大户和示范户要带动5~10户普通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三是开展示范,坚持乡村高产示范片与示范户齐头并进,共同带动和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开展技术指导,在粮食生产重点季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现场指导,解决生产问题,确保粮食增产增效。

3.5推进农技和农艺结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着力推进农机和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水稻机耕作机插秧机收割、小麦机开沟直播生产、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施农业项目,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入农村的机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依托在本地实施的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产业项目,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对粮食产区的道路、田块、沟渠、林带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3.6充分发挥各种协会、合作社作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各种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刘镇现有土地流转合作社12个,用水协会1个,植保协会1个,粮油购销合作社3个,充分发挥协会和合作社的职能,对于推动粮食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种粮大户集中,使种粮大户每年增加20%~30%,发展连片集中种植,实行规模生产;通过用水协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调度,满足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通过植保协会组织机防队,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损失;通过粮油购销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推动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4参考文献

[1] 杨红,温建.我国粮食生产回顾、现状及发展目标[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02-304.

[2] 李海楠.粮食增产布局关键在耕地和水源[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09(12):39-40.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取得成效;解决对策

肥城市位于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607个村委会,总人口9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是22万,肥城市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肥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城市,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市,并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市和全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示范市。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9家,其中农民专业协会87家,合作社302家,发展社员9.6万人,带动农户8.1万户。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8730万元,合作社实现年销售收入3.2亿元,社员纯收入平均比一般农户高19.5%。王庄镇魏家坊益农有机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2009年度全国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按照依托单位和产生方式划分主要有专业大户带动型、龙头企业依托型、产业辐射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主要是鼓励有经营头脑、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热心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能人来挑头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有罗窑村生猪产销合作社、西里村肥桃运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依托型典型有孙伯镇的有机蔬菜股份合作社。孙伯镇孙东村与龙大集团绿龙公司合作,成立有机蔬菜股份合作社,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土地入股,集约经营,小段定额,收益分红”的有机农场经营模式,农民以地入股,每股年底可得800元的“股钱”,年终根据盈余分得“红利”,进场务工的还可以拿到“工钱”,入社股份农户每亩收入最高达3500元以上。产业辐射带动型,安庄镇前寨子村,地处纯山区,以种植大樱桃为主,以前交通不发达限制了樱桃的销售,2007年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大樱桃协会,已发展会员421人,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在协会的领导下,拥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果树技术员113人,存放果品的场地达到210平方米。协会注重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为果品注册了“安驾庄”牌商标,申办了无公害认证,2005年安庄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园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生产的大樱桃由购销服务队统一销售。

第二,按照从事产业可以划分为蔬菜加工型,果品加工型以及畜禽加工型。截至目前,肥城市已发展有机蔬菜17.8万亩,年产量50万吨,规模以上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达到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先后有北京汇源、龙大集团、山东美佳、台湾弘海等知名企业落户肥城,年加工能力13万吨,相应也扶持建立了280多家有机蔬菜协会及专业合作社。果品加工型主要有西里村肥桃运销专业合作社,安庄镇前寨子村的大樱桃协会;禽畜加工型主要有老城镇罗窑村生猪产销合作社、王瓜店镇武邦勇养鸡合作社和奶牛协会。

二、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成效

肥城市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化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降低了农户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老城镇罗窑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进货、销售的模式,转为统一采购和集中销售,由于批量大,每头猪平均节约生产成本50元,销售价格提高40元,平均每头猪为农户增收90元。其次,合作社特别是股份经营的合作社,通过内部利益分配,社员可以以其股份获得股本受益,年终还可以按照交易量获得二次返利,实现多次分配。孙伯镇孙东村与龙大集团绿龙公司合作,成立有机蔬菜股份合作社,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土地入股,集约经营,小段定额,收益分红”的有机农场经营模式,农民以地入股,每股年底可得800元的“股钱”,年终根据盈余分得“红利”,进场务工的还可以拿到“工钱”,这样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入社农户亩收入最高达3500元以上。

第二,加速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现代化。肥城市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科技推广、品种改良渗透到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从而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不起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成的问题。肥城市王瓜店镇兽医站联合肥城八戒食品公司和108名养殖大户成立的生猪产销合作社,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为社员统一提供良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饲养管理和防疫,饲养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八戒集团被国家列为生猪生产储备基地。

第三,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肥城市的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农民开展自我培训、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让群众安居乐业。针对农村社会治安面广难度大的问题,以肥城市各级乡镇派出所为组织领导,各村成立了治安联防协会,每村大约有95%的农户参加,会员昼夜值班巡逻,不仅起到防盗的作用,还随时制止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如果邻里有纠纷也可以随时调解。

第四,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肥城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积极推进农村节约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罗窑村村党委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利用猪粪发展沼气,通过“一池三改”、“猪―沼―菜”、“猪―沼―果”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现在,全村各种模式的沼气池发展到420个,温室大棚24个。沼气池建多了,2009年5月20日,罗窑村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沼气合作社,有沼气池的群众全都入股加入了合作社。

三、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肥城市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产生,经过90年代的平稳发展,在21世纪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受宏观环境和农户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内部管理有待于规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己进行管理,受专业、技术、资金、信息等影响,许多管理工作不到位,内部缺乏严密、合理、完善的管理。个别协会牵头人只充当了外地商贩的代收人,而没有更多地把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信息不畅,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农民大多数是分散经营,没有管理和经营经验,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广大农村信息网络极不完善,信息进村入户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不稳定、不完整。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方针,因此产品优质率不高,名牌产品不多,销售上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随机性,这些都影响了社员的经济收入。

第三,科技推广慢,标准化程度低。农民大都处于分散经营阶段,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更难以组织标准化生产,不能从源头上把住、把好农产品质量关,造成农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再加上农产品保鲜、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水平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等指标往往超标,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人才资源匮乏。由于农村青年大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妇孺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同时,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难以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限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四、针对肥城市新农合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产业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政府部门要积极规范行为。通过电视台、电台做宣传,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意见》向广大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由企业注册局牵头,深入到各工商所,对辖区内特色农业进行摸底调查,对农业产业化基础好、畜牧养殖及产品种植形成规模的村,上门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实行政策促、靠上抓的形式,引导农民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二,优惠政策,大力扶持。肥城市政府应尽快制定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积极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资金、信贷、税收、经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扶持,金融部门积极安排资金、简化程序,提供信贷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搞好服务,真正形成合力,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

第三,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要以联办、联心、联利的联结机构为核心,正确处理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利益分配关系,通过产销订单,最低保护价,随行就市,合同、契约等形式实行初次分配。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规范账目,定期向社员公开收支情况,做到账目清楚,收支有序,监督有力。在抓好发展、引导、服务的同时,注重抓好监管、关注市场经营环节,继续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执法力度,清理农资农机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坑农害农的行为,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

第四,典型示范,提高素质。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活动开展正常、农民参与热情高的合作经济组织应重点给予支持和扶助,并帮助合作社和协会完善运行机制,培植示范样板,总结推介经验,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要求他们不仅会管理,还要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全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知识化、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向德楷,杨崇德.中国农村合作经济[M].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1992.

4、王景新.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魏道男,张晓山.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7、魏宪朝.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探析[J].理论前沿,2007(15).

8、魏宪朝,于学强.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

9、贾学英.关于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11).

10、肥城市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R].

11、泰安市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的调研报告[R].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4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X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

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两带两区”。

一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X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

二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XX镇,地处X河流域和国道X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

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X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X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

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雏形基本形成。如X等村

X余户、共X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X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X.X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X亩;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X亩;木尔宗乡投入X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X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X个;X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X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X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X亩;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X万元,建设青稞基地X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X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X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X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X亩;按照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X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X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X家,大户(X群以上)X户,集体经济养殖X中蜂X个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年销售收入X万元,净利润X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X万元。现有从业人员X余人,入社农户X户,带动非成员户数X户,覆盖全市X乡X镇X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X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X余人,收入达X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X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X头,年销售收入X万元,培育形成X个订单基地,带动X户农户增收。二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X亩,每亩X元,季节性用工每天X至X人,每天每人X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三是X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额X万元,税收X万元,企业利润X万元,收购牦牛X头,加工牦牛肉X吨,生产牦牛肉干X吨。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

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X州与X市的农商对接活动。

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净土X”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X”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食品X个,有机农产品X个,地理标志X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X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X.X户,远低于全国X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X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

X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X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三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小型农业机械;皖南地区;影响因素;推广应用;对策

安徽省皖南地区在新时期大力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他们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来发挥科技创新,充分开拓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将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为首要突破口,主要强化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在整个皖南山区推广成熟的机械化设备技术,确保山区内林果业、设施农业、初加工机械化等环节的相互协调发展。同时也要积极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快速提高农区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基于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皖南山区专项工程发展概述

皖南山区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他们所主要种植的农业作物包括水稻、油菜、茶叶、烟叶、果蔬、药材、等等。该地区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分步推出、再配合政府扶持和社会服务,构建了一套符合于地方农业发展行情的小型农业机械化体系。到2015年底,该地区已经初步建设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区10个,果茶桑机械化水平也已经达到50%以上,农技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超过500个,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乡镇、行政村的全面覆盖。争取到2020年,包括皖南山区在内的整个安徽地区将建设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区超过42个。从皖南山区的主要农业机械化专项工程项目来看,包括了茶叶、山核桃、板栗、桑树等专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以特色农产品为例,该地区就开展了基于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的机械化试验示范工程,以“一乡一品”工程原则,大力推广山核桃脱蒲、烘干、板栗剥苞、蚕茧烘制、毛竹初加工、果树植保等机械化生产及初加工技术。强化对地方新型适用机械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经验交流[1]。到2015年底,皖南山区已经初步建成4个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试验示范区,实现了对地方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小型农业机械化在皖南山区推广的影响因素

安徽省皖南山区由于整体发展受制于地理条件、耕作制度和种植规模等等内外因素,所以农业发展地域性特征极强,其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被深刻影响,主要来讲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皖南山区更适合于发展小型农机,而事实上地方小型农机相比于大中型农机保有量更多,在水田、耕地、茶园、林山和竹园中应用更加得力。可以看出该地区在多种农业种植经营方面都求小求新,例如对微耕机、小手扶、修剪机、茶机等小型机械的应用就非常广泛。而更由于地区地理条件影响,在山间耕作作业、运输等等农业活动中也更适合于小型农机发展。第二,皖南地区整体农机作业水平不高,这是由于当地山区土地规模较小且非常分散的地理特征所造成的。所以许多农户沿袭了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这使得农机作业面积偏小且作业时间偏短,导致农机利用率变低[2]。总体来看,这不利于皖南山区土地流转,更不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三,虽然皖南山区比较适合于小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但整体来看地区农机装备总量还偏低,特别是受到地域面积和人口规模限制影响,田地整体平整度差、农机耕路也不够完善,农机总生产动力较比北方某些地区还有巨大差距[3]。

3小型农业机械化在皖南山区推广及应用的发展优化策略

3.1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以发达国家过往发展经验来看,必须做到对工业反哺农业来弥补农业发展的弱质性,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地方扶持力度,实现多元化投入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基本导向、以工程项目投入为主要抓手、以乡村集体与农机专业化合作社为投入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特色小型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再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新形势下努力转变观念,多多投入财政资金发展皖南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研发、引入、示范、鉴定、推广和培训工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帮助农民在享有优惠福利政策的辅助下实现小型农机购入,例如贷款购买设备、享受政府补贴政策等等。通过政策拉动内需、保持皖南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化的稳定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对地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

3.2强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皖南地区要想快速发展小型机械化农机农艺,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建立具有农业机械化技术特色的指导专家组,强化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种植,并扩大种植规模,建立以地区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指导。再者,也要加速制定适应于不同区域及不同农业产品的科学农艺标准,走规范化机械技术作业路线,提升地方农技作业的标准化水平,做到健全皖南山区小型农机化技术创新体系。最后,还要把初加工这一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来突破,将农机农艺有效融入到初加工生产体系当中,进而提高它的科技含量和适应性,打造一套轻便耐用且节能环保的初加工农业机械化设备。

3.3重视新型服务主体培育

要鼓励和积极推动发展适合于皖南山区的特色专业性农业技术,再配合综合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大户等等,建立具有示范性和共建性的专业农机合作社并重点扶持。在这一点上,要优先委托和安排合作社组织承担皖南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开发,推广优势项目,探索全新合作模式,进而达到对经营服务领域的全方位拓宽,最大限度强化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力度和规模[4]。

4结束语

皖南山区作为安徽省的特色农业发展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及技术指标,当地还应该继续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小型农业机械化道路,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利用小型农机将山区地理劣势转化为优势,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最终实现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茂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8):21-22.

[2]梁景晟.泰和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4,45(5):13-15.

[3]石永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农村零售网点连锁经营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是要将长期排斥在城市现代商业流通体系之外的幅员广阔的农村,纳入到现代商业流通体系中来。很多农民一直都在渴望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超市购物,享受超市的便利和实惠,买到放心的商品,远离假冒伪劣产品。为此,2005年由商务部牵头协调的“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启动,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一、农村零售网点发展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 9 个字反映了中国农村消费总体现状。我国目前有约 9 亿农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 6%的年平均增长率,虽然增长度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村市场中的商品流通体系明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商品的价格、质量等都无法保证,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连锁经营,一方面,加快农副土特产品流通,扩大了农村的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就能为当地农村增加就业岗位。去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试点,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吸纳富余劳动力35万人,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70亿元,使近1亿农民直接受益。仅江苏省苏果超市一家就吸纳了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3.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将极大地拓展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空间。部分立足本地发展的区域性零售龙头公司,由于网点扩张已经进入富裕的县级市场,门店继续开设到乡村是水到渠成之事,它们将成为挺进农村市场的先遣军,并率先从这次万村千乡工程中受益。

二、农村零售网点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商品流通设施不足、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市场建设“重城市、轻乡村”,导致多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商品流通体系落后,农村商品流通仍然是以个体户小卖店和流动性的集贸市场为主,无法在流通环节对商品质量把关。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求廉心理”为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提供了温床。农村市场混乱、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这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2.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较低

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并且收入增长不快,农村市场购买力增长较缓。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必要的农业再生产所需费用,农村居民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不多。一些假冒、劣质产品之所以在农村有市场,最根本还在于价格低。

3.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散乱、规模小、物流成本高

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的引导,布局不合理,业态简单。此外,商业网点疏密不平衡。当前我国农村零售网点数量少,组织规模小,分布松散。与城市零售业相比,把商品配送到星罗棋布的农村网点的物流成本是相当大的。

三、农村零售网点连锁经营的基本对策

1.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

为了配合“万村千乡”的开展,国家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万村千乡”工程给予支持。如对承担“万村千乡”工程项目的企业,对其银行贷款予以适当的利息补助,对开办农家店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有关农产品流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应加紧研究出台。

2.改造传统的基层供销社

(1)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经营主体,它的根在农村,网络在农村,优势也在农村,基层社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资产开发、招商联营、改造、新建或者租赁门店等多种渠道,兴建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农资超市,把连锁超市便利店开到农民的家门口,重新夺回了已经失去的农村市场,为“三农”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供销合作社应围绕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目标,吸纳其他社会资本,组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经销企业等,直接拉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经营实体,增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力。

(2)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经销业务

开展农副产品经销业务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供销合作社恢复提升传统骨干业务的重点之一。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农副产品的分购联销。开展农副产品初级整理业务和农副产品成品再加工、再包装业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条件开展农副产品进超市和配送业务。

(3)加快发展连锁终端网点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择优吸纳系统外的农村商业网点加盟供销合作社连锁,扩大供销合作社连锁的终端网络。可通过联合邮政系统的三农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系统,使网络使用多样化。目前农村流通网络主要有医药连锁经营网络、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废旧物资连锁经营网络、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石油连锁经营网络。

3.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以连锁超市形式到农村投资

(1)科学合理地设置连锁经营的网点

网点布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前提。布局首先要从连锁经营的内容、业态变化出发,认清目标市场,划定适当商圈,同时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沿着正确的分布思路,运用恰当的因素评价店址,只有这样网点的设立才会准确,连锁店的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良好的布局可快速发展门店,且能将后勤补给资源发挥最大的综效。

(2)以特许加盟为主,发展村级便利店

连锁企业应本着占领市场、先入为主、得网络者得天下的理念,以特许加盟为主,发展村级便利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总部既可以向农村没有资金优势、没有规模优势的小型零售业态输出经营管理技术,统一配送优质价廉的商品,促进其发展,又能够充分利用农村零售业态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经营设施,减少企业资金投入,降低风险,实现低成本扩张。

(3)积极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的总成本,是连锁超市“盈利”的有力支撑。连锁企业可以在县城或中心城镇自建配送中心,也可以改造农村批发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增加先进的配送设施,同时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通过执行中央采购制度,制订合理的配送路线,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4)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由于农村连锁网点地域分散,门店经营情况参差不齐,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渠道较长,管理和配送难度较大,这就要求连锁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创造条件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手段,加强对终端网点的监督管理,统一管理规范,切实保证不售假冒伪劣商品,货真价实,诚信经营。要加强对连锁网点经营业务的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加盟店不能达到标准、售假坑农、管理不善的要解除加盟协议,坚决予以淘汰,不能给连锁总体形象造成影响。

总之,连锁经营是我国农村零售业态日益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市场既存在问题,更充满机遇,广大国内的零售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完善在农村市场的销售体系,在满足广大农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文珍:运用连锁经营构建农村消费市场分销网络[J].农业经济2006.6

[2]姚延敏:“万村千乡”带来百亿商机[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6.4

[3]叶耀庭宋喜娇:“绍兴模式”为“万村千乡”工程注活力[J].中国合作经济,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