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质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环境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1

关键词:铜山矿 大气环境质量 污染物排放 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作者简介:李毛毛(1986-),汉族,女,安徽池州,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

铜山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主力矿山之一,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主要从事铜矿采选,采选能力为2000t/d。矿山深部资源项目分两期开采,一期开采-613m中段以上矿体,二期开采-613m中段以下矿体。工程主要包括主井、副井和风井等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及其他公共辅助设施。矿山采选作业可能会产生矿区环境大气污染,为了了解其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污染情况,对该矿区大气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1工程概况

该矿原工程设计内容中选矿工艺为“三段一闭路破碎+球磨”,充填工艺为分级尾砂充填。随着全尾充填技术日臻成熟并在集团内的冬瓜山铜矿和凤凰山矿业公司的运用,企业采用“全尾充填替代分级尾砂充填”,增加尾砂井下充填量。

另外,矿山在实际建设中还发生了一些工程内容变更,主要变更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破碎磨矿工艺变更。采用“半自磨+直线振动筛闭路系统”替代“三段一闭路破碎+球磨”,取消了地面破碎工序,增加井下粗破碎工序,减少粉尘污染。

(2)尾矿脱水设施变更。采用全尾充填工艺,尾砂输送量和输送浓度大幅度提高,配套的浓缩和过滤设施能力也相应提高,因此采用高效率的新型浓密机和陶瓷过滤机取代老式浓密机和外滤式过滤机,优化浓缩和脱水效果,从而提高充填输送浓度和充填能力。

(3)充填工艺和充填站位置变化。充填工艺由原来设计的分级充填变更为全尾充填。另外,由于充填送浓度的提高,最大输送距离受到限制,将充填站迁建于距离选矿厂较近的位置,缩短了地表尾砂输送距离。

(4)尾矿库尾砂入库地点变更。实施全尾充填后,由于进入尾矿库的尾砂将大幅度减少,尾矿库所需库容也相应减少。为了减少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在原有尾矿库干滩上建立子坝,将尾矿放砂地点由坝体变更到子坝,将子坝和原坝体之间实施生态复垦工程,从而缩小干滩面,减少尾矿库干滩扬尘污染范围。

2 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

该矿工程项目变更前废气污染源主要是井下采矿作业粉尘、选矿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道路运输扬尘水泥仓扬尘、尾矿库扬尘等。变更后,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有井下废气(包括粗碎系统粉尘)、转运站粉尘、充填站粉尘、尾矿库扬尘、以及运输道路扬尘、废石场粉尘等。工程变更前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见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变更后,因转运站、原矿仓的无组织排放变为有组织排放,同时中细碎系统和筛分系统取消,因此废气产生量大大减少,减少约13.843t/a。

3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变化情况

3.1变更前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工程变更前于2007年3月12日-3月16日委托铜陵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进行了连续5天的监测,监测项目为PM10、TSP、SO2、NO2,共布设铜山矿区、南泉村、铜山镇政府三个点,监测结果见表2。

由表2监测结果可知,矿区环境影响范围内SO2、NO2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TSP浓度超标率达6.7%、PM10浓度超标率达46.7%。

TSP、PM10浓度超标时段出现在3月14日的2#点(南泉村)、和3#点的(镇政府),主要因气象条件与汽车扬尘影响所致。

3.2 变更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1、监测结果

工程变更后,委托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24日至3月28日、3月30日至31日共7天对设定的监测点(刘冲村、铜山镇政府、铜源村、南泉村4个监测点)进行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日均浓度监测结果见表3。

2、监测结果分析

分析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分析标准

分析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结果分析

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刘冲村、铜山镇政府、铜源村、南泉村4个监测点TSP、PM10、SO2、NO2标准指数均小于1,日均浓度未出现超标。总体来看,项目区域环境空气TSP、PM10、SO2及NO2日均浓度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

4 结论与分析

经过对铜山矿深部矿产资源采选工程项目变更后的工程分析,计算了项目变更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同时对变更前后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变更后的大气环境影响在当地环境可接受的允许范围内。

变更后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变更前的相比,区域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主要原因是因企业最近几年加强了矿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改善了运输路面,增设了洒水车,同时废弃了原有的选厂,新建了选厂,取消了中细碎车间,并配套建设各项除尘设施。

参考文献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2

关键词:地下水; 环境质量;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5002

1引言

锦州市地处辽宁省中部偏西,为省辖市,总面积约为9925.34 km2,位于东经120°42′~122°36′、北纬40°49′~42°08′之间。截至2015年,锦州地区水资源量为53610万m3,人均占有量177 m3/人,地下水资源量为42293万m3[1]。为监测锦州地区地下水污染动态及掌握居民饮用水水质状况,地下水监测点位多布设在市区周围的饮用水源地。监测频次为5月份采样一次,监测项目为22项。

2监测结果

“十二五”期间,共对锦州市典型区域地下水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见表1。

3结果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水质标准》[2]中Ⅲ类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3]。

(1) 单项污染评价。

计算公式:Pi=XS0,其中:pH值的单项污染指数为:Pi=|X-|S2-,=S1+S22

式中:Pi为单项污染指数;

X为某一评价参数的实测浓度;

S0为某一评价参数的标准值;

S2、S1 为pH值标准值的上下界限值;

为pH值背景值的上下界限的中值。

(2) 综合污染指数。

计算公式:P=∑ni=1Pi。

评价结果见表2,依据表2的评价结果可知,单项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六价铬26.86、锰3.33、氨氮1.77、硝酸盐1.55、挥发酚1.50;锦州地区典型区域地下水各项指标污染分担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六价铬66.84%,锰8.29%,氨氮4.40%,硝酸盐氮3.85%,挥发酚3.73%。

4原因分析

\州市典型区域地下水水质长期处于五类水,相对较稳定,但主要超标项目下降明显,超标点主要集中在铁合金厂附近。随着常年的渗漏,铁合金附近形成了以六价铬和锰为代表的污染带,因此六价铬污染分担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由铁合金渣山和女儿河屯东、金厂堡屯机井六价铬的超标造成的。

硝酸盐超标主要与锦州市所处地区的地质结构及土壤类型有很大关系。挥发酚与氨氮的污染分担率高,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大面积种植水田,使用化肥很广泛,受雨季的冲刷渗透,致使上述分析项目偶有超标。

5结论

“十二五”期间,锦州典型区域地下水水质总体处于五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六价铬、锰、氨氮、硝酸盐、挥发酚,但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应加强监测及管理。

参考文献:

[1]

锦州市政府.锦州市“十二五”环境质量报告书[R].锦州:锦州市政府,2015.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3

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笔者本着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提出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措施和建议。

1.设立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协调小组,由县乡政府统一领导,环保、建设、交通、公安、工商、近城区乡镇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城区(包括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所有有污染的工厂,均应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对老化陈旧的设备采取更新、技改等措施,使工业窑炉粉尘和工业锅炉烟尘达标排放。污染处理设施应保持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运、拆除。对于水泥包装、煤磨等无组织排放粉尘的工厂车间采取密闭措施。

3.城区内所有工厂,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严禁使用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和危害。

4.对于电厂等耗煤量大的工厂应选用低硫、低灰分煤,并完善脱硫除尘设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5.城区内采取集中供暖制度,集中供暖率要达到90%以上。逐步拆除1吨以下的锅炉,1吨以上的锅炉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大力提倡、鼓励使用燃气锅炉及型煤锅炉,减少点源煤烟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从而提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6.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工厂应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于规划不合理且治理难度大的企业,必须限期搬离城市区域,具体实施期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方案,分步实施。这不仅是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7.城区内各饮食服务必须采取相应的除油烟设施,减少油烟排放量,严禁不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染空气。对于生产油烟量较大的露天烧烤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管理,减少污染。

8.城区内煤台(包括厂矿企业露天堆放煤场)应采取措施,设置屏障,勤洒水,防止大风天气煤尘严重污染空气。

9.城区内各建筑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对堆放的沙土、灰料等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料,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

10.对城区道路要及时保洁,勤洒水,防止道路扬尘污染环境,同时,加强对过往车辆的管理,所有运送煤炭、沙土等车辆必须加蓬覆盖。

11.各有关部门应当制订计划,做好城区内大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的路面硬化工作,防止交通扬尘污染。

12.建设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及其他地面的绿化工作,采取植树,种花草等措施,美化环境,提高植物的净化空气能力,增大环境容量,减少空气污染。

13.对城区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等要及时清运,合理处置,严禁一切单位和个人乱倒和焚烧垃圾,防止恶臭气体和烟尘的产生。

14.加大对机动车辆的环境监管力度,严禁尾气超标排放的车辆进入城区,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4

作者:张世晓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我们认为环境金融创新将是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模式、金融市场、金融交易制度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创新活动,如“碳金融”创新交易实践就包括了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合作等多领域的创新。此外,除了在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领域里进行环境金融创新以外,还可以运用包括环境产权交易市场、中小环境科技企业融资、环境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以及环境基金、风险投资、海外资本市场、中小企业集团债券等环境金融创新形式。[10][14][15]另外,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会导致一项企业或项目因为忽视环境、资源和生态因素而遭受谴责、处罚、成本增长甚至失败,如小火电、小造纸、小化工等企业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被关停,这一过程会给金融机构融资资金带来风险。因此,在一般传统融资项目中,金融机构也需要针对环境需求、环境影响和环境监管的变化进行项目评估和业务操作层次上的创新。金融机构的环境金融声誉理论模型Tadelis(1999)的研究指出,声誉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其形成需要长期积累并付出艰辛努力,是具有价值的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类型。DunbarandSchualbacb(2001)的研究认为,声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声誉源于客户、供应商、投资人和政府等各利益关联者对企业的综合评价,一般来讲,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收益状况、诚信状况对企业声誉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环境保护与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因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形成其声誉的重要影响因素。Fombrun(1990)的研究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意识与能力已经构成对其声誉形成的重要影响。BrownandDacin(1997)的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影响企业声誉,并因此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服务的认同与选择。SenandBhat-tacharya(2001)、MohrandWebb(2005)等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影响企业声誉,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市场选择行为及价格定位。[16]与一般企业比较,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产对于从事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利用一切机会树立客户信心和政府监管信任,除了保持经验安全、防范风险意外,随着人们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要求的提高,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树立品牌形象、积累良好声誉的重要方面。金融机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属于金融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的环境意识与行为除了影响其金融创新市场选择之外,一项重要的影响是其企业品牌声誉,并潜在地影响其市场地位、产品定价和长期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中,“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制定了基本原则。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必然能够树立负责任企业的形象,从而提升企业声誉,取得消费者市场选择和政府监管的充分信任,提高金融机构的品牌价值,间接为企业创造收益积累基础条件。因此,金融机构的环境金融业务一方面需要从市场角度进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也应从社会责任和企业声誉角度形成环境行为的自我道德约束。政府的公共环境金融理论模型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税收等行政渠道,但税收等形式的政府财政收入受到税法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各个区域政府年度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在需要增加开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金融渠道筹集资金,以获得政府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配置,我们可以将政府这种通过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并用于公共支出的方式称为公共金融。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环境属于公共品的范畴,需要通过政府财政形式的公共支出来保障供给。但是,我们认为政府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完全需要由政府负责提供的环境公共品,也可以通过金融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以政府和金融的共同力量结合使环境产品与服务获得更充足的供给,在时间与空间上提高资源在环境领域里的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向公众或商业银行发行环境治理债券等金融形式筹集资金以保障环境投入,我们将这种由政府以金融方式进行的环境投入称为公共环境金融。我们认为政府尤其是区域政府可以运用公共环境金融并按照各区域的环境需求进行投入,通过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吸引各方面投资并使本区域各项要素增值,增强区域的要素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偿还环境金融融资资金。[18]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区域性视角,我们下面的实证分析将基于以下假设:假设1: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与区域环境质量具有关联性,即区域金融发展会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负面或积极的影响。这一假设暗示,如果在区域金融发展中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没有环境因素的关注,则会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通过金融视角和金融环节关注环境、制约环境损害行为、激励环境改善,则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关注环境问题,有利于环境事业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假设2:区域环境金融投资能够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即通过金融方式筹集资金对环境领域的投资能够对改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传统理论认为环境治理主要是政府的公共责任,财政投入是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资金来源,尽管已经存在金融来源的环境资金投入,但是环境金融投资对环境改善的作用程度必然受到其规模和方式的制约。因此,这一假设事实上暗示如果环境金融尚未对环境质量改善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需要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使环境事业能够更多地利用金融这种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融资渠道获得更充足的资源配置。假设3:环境金融具有区域性特征,即处于不同经济区的省、区、市环境金融规模与形式存在区域差异性。环境金融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市场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等因素相关,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环境金融在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水平应存在差异性。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报以及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统计年报对于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的统计主要包括气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等指标,我们认为其中空气污染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涉及范围最广,是最具综合性的环境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标中“二氧化氮含量”的来源既包括工业源又包括生活源,主要由广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燃烧产生,而且是国家统计局城市空气质量指标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指标,能够较为综合地反映区域环境质量。因此,我们选取“二氧化氮含量”指标表示各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需要说明的是,“二氧化氮含量”指标表明的是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因而其为负向指标,即该指标越低表明环境状况越优,反之亦然。“人均区域金融业产值”综合反映了各类金融产业、各类金融业务的发展水平,较能综合反映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因此我们选择这一指标作为代表区域金融的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包括内地29个省、区、市(由于数据缺少而没有包括青海、2省、区,以下相同)的相关数据,未加特别说明的数据时间均为2007年度。我们建立如下式(1)的计量分析模型:(式略)其中:Q代表以“二氧化氮含量”表示的区域环境质量水平;F代表以“人均区域金融业产值”表示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从实证检验的结果中我们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在5%水平上对区域环境质量水平有较为显著的解释作用,对于我们的基本假设1,实证检验结果首先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与区域环境质量有着较为显著的关联性;其次,我们发现解释变量“区域金融业产值”指标的回归系数为正值,由于环境质量指标“二氧化氮含量”为负向指标,因此说明区域金融发展尚未将环境问题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的金融活动没有重视环境因素,金融机构尚未在其业务活动中将环境作为关注目标,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无论通过自身的直接作用或是通过其融资业务的间接作用都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检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目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提示我们可以从金融角度关注环境问题。环境金融的区域环境质量效应实证分析中国目前各区域针对环境治理的各项投资来源中,来源于金融方面的投资是否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显著性贡献是我们关注金融影响环境问题的又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对中国区域环境金融投资状况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将以区域环境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区域环境金融投资水平作为解释变量。我们仍然采用空气“二氧化氮含量”表示区域环境质量;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各区域2006年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数据,以“排污费补助”、“政府其他补助”、“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等形式的环境投资,各投资来源指标均采用各区域的人均数据,“银行贷款”即环境金融形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采用的区域环境质量水平指标为2007年度数据,区域环境金融投资指标为2006年度数据。我们认为,区域环境金融投资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存在1年的时滞是合理的。我们建立如下式(2)的计量分析模型:(式略)其中:Q代表以“二氧化氮含量”表示的区域环境质量水平;Fj(j=1,2,3,4)分别代表“排污费补助”、“政府其他补助”、“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等形式的环境投资,F4即为我们要检验的环境金融投资。数据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所显示的实证检验结果中,我们发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4项指标中,“排污费补助”和“政府其他补助”两项来源于政府公共支出的项目,分别在10%和5%水平上对区域环境质量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解释作用,而“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来源的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均不显著。表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环境金融尚未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做出显著性贡献。同时,由于我们所采用的表示环境质量水平的指标空气“二氧化氮含量”为负向指标,而政府投入中发挥最显著作用的“政府其他补助”对环境污染程度指标的影响为正,说明各区域政府的环境投资仍为被动模式,是迫于环境压力而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公共环境影响行为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这一检验结果也暗示中国各区域未来需要向统一环境投资规划、环境风险防范、预先环境投入、优化环境质量主导的环境投资主动模式转变,以提高环境投资及环境影响行为的效率,降低环境投资和环境影响行为的成本。环境金融的区域效应实证分析尽管我们的上述实证检验显示中国各区域环境金融投资尚未对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产生显著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不同区域间经济、社会、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仍然关心各区域间环境金融投资水平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即发达区域是否已经先于欠发达区域开始重视环境金融的投入,从而检验我们基于基本理论分析对于环境金融区域性特征的认识和假设。实证分析将以区域环境金融投资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表明各经济区域性特征的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区域环境金融投资水平以上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中的“银行贷款”指标各区域人均额表示;区域虚拟变量则包括表示东部、中西部区域的虚拟变量等反映区域性特征的相应指标设定。我们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来表示不同的经济区域特征,将青海、外的中国内地29个省区市划分为东、中西部2个区域①,分别以RGi(i=1,2)表示东部和中西部虚拟变量,则有:(式略)依据前述理论分析和基本假设,我们建立环境金融区域效应分析的计量模型以对理论分析、模型和基本假设进行检验。我们基于年度时点水平建立基本计量分析模型如下式:(式略)区域环境金融投资的东部效应和中西部效应均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东部经济区域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中西部经济区域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东部区域的区域环境金融投资水平普遍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尽管实证分析第二部分的检验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区域环境金融尚不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显著性影响,但是环境金融区域效应的实证检验仍然表明环境金融具有显著的东部、中西部区域效应,即东部省市区域的人均环境金融投资额普遍显著性高于中西部省、区、市。一方面,东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仍属以制造业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也带来了对环境治理投资的相应需求;另一方面,东部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领先发展已开始更多地运用金融方式增加对环境的投资,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中国当前阶段环境金融总体未对环境质量改善发挥显著性作用。根据理论分析,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可以通过环境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环境金融声誉、政府公共环境金融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对区域环境建设和区域环境改善产生影响。首先,对于能够私人化的环境需求,可以进行环境金融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使企业、个人的环境需求以一般商业金融方式得到满足,并形成正常的商业金融循环模式,类似实践中《京都议定书》配额项下的碳金融交易形式等在形成环保新机制的同时也在促进金融创新和开辟金融业务新领域。其次,对于正常的融资活动,基于市场声誉的考虑,尤其是在未来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增强其环境领域里的社会责任意识,遵循国际间已经达成一致的环境保护共识,形成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金融监管部门也可以对金融机构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强制性规范,对金融机构的环境影响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公共监管以及激励。再次,对于政府财政所承担的公共环境供给,可以通过政策性环境建设金融或商业性环境建设金融补充政府财政在环境投入方面的资金不足,也可以采用发行环境建设公债等融资方式,利用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未来公共收益偿还融资。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5

[关键词] 社区保健干预;宫颈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73-03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30岁至绝经前的妇女,常由病毒感染所致,及分娩次数对其发生影响很大[1]。早期宫颈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通常临床用的宫颈刮片检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常导致漏诊[2]。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出现以阴道流血为主的临床表现伴阴道排液,患者较为痛苦,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晚期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引发肾脏等多器官的病变,患者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现象,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和家人经济负担的增加[3]。由于该病的严重性,对女性危害较大,所以选择好的方法非常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社区保健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做出探讨,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周围的社区中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妇女进行体检调查发现,宫颈癌患者90例,年龄28~55岁,平均(41.6±1.7)岁;均在社区内长期居住(居住时间3年以上)。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5例,包括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22例;年龄在35~54岁间,平均(40.5±1.5)岁。对照组患者45例,包括鳞状细胞

癌32例,腺癌13例;年龄36~55,平均(42.1±1.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查方法:对社区所有妇女采取宫颈刮片检查方法,如结果为阳性,记录患者情况,如为阴性,则采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4],观察组给予社区保健干预,包括:(1)普及抗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2)定期告知患者到医院做实验室检查,时刻注意病情的变化,重视病情发展;(3)嘱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治,不能耽误时间;(4)心理保健:向患者详细讲述宫颈癌,患者了解疾病,降低其对癌症的恐惧性,能更好的配合治疗;(5)对确诊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分为社区保健干预实施后的第1、5、10个月以及1年后。

1.3 评定标准[5]

结果评定包括:完全缓解:所有靶肿瘤和转移肿瘤完全消失,无新肿瘤出现,肿瘤标记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靶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减小≥2/5,至少维持4周,转移肿瘤减少,但仍有存在。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稳定:肿瘤大小和个数在部分缓解和进展之间,肿瘤标记物不正常;进展: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增加≥1/5,或出现新的肿瘤或转移肿瘤。其中有效率=(完全缓解总数+部分缓解总数)/总数×100%。生活质量评定采取癌症QLQ-52生活质量评估表,分46个考核项,满分460分。分数越高愈好。对患者实施社区保健干预1年,在第1、5、10个月和满1年整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病患的患病情况进行对比[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社区保健干预1个月后的结果

观察组病患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身体总体状况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 社区保健对宫颈癌的长远影响

观察组病患经社区保健干预后的第1、5、10个月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观察组有效占比为80.00%(3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是导致中年女性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流传着“得了癌症就是等死”之类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癌症其实并不可怕,它和小疾病是一样的,怕的只是人的心理障碍。宫颈癌的发生其实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诊断率已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有研究表明,临床通常采取手术合并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身体状况明显优于患病期间,得到明显改善。但毕竟癌症有它的严重性,所以,不断寻找新的医疗方法是所有医疗工作者的目标[6]。有报道称,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保健干预,能尽早的发现疾病,减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和治疗,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减轻病患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

本研究通过对在正常治疗宫颈癌的基础上给予社区保健干预与接收正常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表1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身体总体状况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韦荣泉[7]的报道结果。表明社区保健干预能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情况。从表2结果可知,经社区保健干预后的观察组病患第1、5、10个月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逐渐降低。符合李水凤等[8]的报道结果。表明社区保健干预对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长远意义,患者坚持按照社区保健干预的要求做,生活质量会有明显改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观察组患者第5个月的评分比第1个月高,第10个月却较第5个月有所减低,这可能是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此外,从表3结果可知,观察组有效占总人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肖凤珍等[9-12]的报道结果。表明社区保健干预对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这可能与患者经社区保健干预后,正面了解了疾病,对疾病不再恐惧,积极地配合和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社区保健干预对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且方便实施,为患者的健康作出重要的前提保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具有明确适用性,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Wei LZ. Meta-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LA-DRBl Gene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J]. PLoS One,2014,9(2):439-440.

[2] 戴云云,周雯娟,何国平,等.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21(2):2367-2369.

[3] 贾西彪,王红静,杨凌云,等.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分析[J].广东医学,2011,14(3):1907-1909.

[4] 周雯娟,戴云云,何国平,等.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33(1):3773-3775.

[5] 奚美丽,鹿欣.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6(3):550-553.

[6] 季庆华.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18(1):6-7.

[7] 韦荣泉.宫颈癌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0,9(3):843-844.

[8] 李水凤,郑东霞,姜蓓蓓,等.子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2(2):24-26.

[9] 肖凤珍.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的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5(1):545-547.

[10] Robison K.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sian-American Women's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ion in Screening Practices[J].Womens Health Issues,2014,15(13):118-119.

[11] Gyenwali D. Estimates of delays in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in Nepal[J].BMC Womens Health,2014,14(1):29-30.

区域环境质量范文6

关键词:环境噪声;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分类号】:TB535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市区人口约43.9万,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噪声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铁岭市环境噪声质量的监测资料,分析我市环境噪声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浅谈几点建议。

铁岭市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主要包括功能区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其中功能区环境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道路交通噪声每年9月份监测一次,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及《2000年辽宁省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昼间)基本要求》,2012年9月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铁岭市建成区(包括银州区及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测点的选择是将建成区划分成250米×250米等距离网格,取其中心为监测点,有效测点数为229个,其中1类标准适用区设111个监测点,2类标准适用区设12个监测点,3类标准适用区设42个监测点,4类标准适用区设64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铁岭市近五年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一、功能区环境噪声变化趋

2008年-2012年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3、54.9、54.9、54.2和55.5分贝,其中昼间均值分别为52.4、53.0、53.1、52.2和53.4分贝,夜间均值分别为48.2、46.9、46.9、46.4和47.8分贝。近五年,噪声监测值2008-2011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有所上升。变化趋势见图1-1。

二、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

2008-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加权等效声级分别为66.5、66.4、66.0、65.6和66.0分贝,从近五年监测结果可见,交通噪声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2年有所上升。变化趋势见图1-2.

三、噪声普查变化趋势

2008-2012年铁岭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城区有效监测网格229个,噪声平均水平分别为53.6、53.7、53.6、53.0和53.5分贝。从噪声平均水平看噪

声普查结果比去年上升了0.5分贝。近五年环境噪声普查变化趋势见图1-3。

四、 环境噪声质量变化原因分析及主要对策

2012年,铁岭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好;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2008-2011年逐步下降,但2012年同比2011年有所上升, 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声环境质量好转原因

铁岭市声环境质量好转主要是全市加大了环保整治力度,对于产生声源的企业,加装吸声、隔声装置。限制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禁止农用三轮车、拖拉机进入市区。市区内机动车禁鸣,道路扩宽,种植降噪绿化林带树木等等,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交通噪声污染。

2、个别点位噪声超标原因

(1)生活噪声源范围扩大

影响铁岭市声环境质量的噪声源主要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随着城区人口密度逐步增大,人群相对集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区混合区内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居民之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娱乐、餐饮、小商品零售等行业营业时间相应延长,而与之配套的绿化面积较少,再加上部分小区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噪声和一部分建筑噪声对声环境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对策就是制定城区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规划,对具有规模的小区应合理配套购物、餐饮、娱乐点等,应当着重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声质量。

(2)机动车辆噪声污染加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2012年铁岭市道路平均机动车流量较2011年增加174辆/小时,而市政建设的速度相对滞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主要是交通干线的机动车流量已经饱和或超饱和状态,机动车乱鸣现象依旧存在,道路交通噪声是困扰城市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对策应加强宣传、监管力度,使广大司机、市民清楚意识到禁鸣喇叭的意义,自觉禁鸣喇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适当增加禁驶路段,对噪声超标的机动车禁止上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法规和科学知识学习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