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有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对居住、娱乐、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从而也提供给建筑业更多的发展机会。如今,城市建筑工程越来越高档,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化和大型化,也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不小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临时招募的人员较多,这些人大多文化水平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工程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赶进度,将消防安全置于脑后,随意让无证电工、焊工等操作人员上岗,建筑施工中动火、用电不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火灾,这些人不懂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能力。如前些年合肥市新华书店违章电焊引发火灾即是如此。
(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由于建设单位的领导认为对工程实行承包后,施工安全就会随工程转包而转嫁到施工单位,对安全工作撒手不管,疏于督促;监理单位往往只重视施工质量,忽视施工安全;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只求施工进度,消防管理流于形式。有的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进行层层分包,但消防安全责任制却没有逐级落实,且有的分包单位甚至无施工资质,施工单位往往把办公室、施工人员宿舍设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三)工地违章用火、用电导致火灾发生
施工现场一般都离不开电焊、气割等,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对消防基本常识的掌握,导致火灾隐患较多,表现在:①违章用电,不按电气安装使用规定,私自乱拉乱接电线,极易引起电线短路;②不根据用电设备功率大小选择相应的电线规格和任意增加用电设备,形成电线负荷过载而发热起火;③在焊割作业中,炽热的金属火星飞溅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焊割作业时的热传导,也会引起火灾,施工人员焊割前不对焊割作业的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清理,也极易引起火灾。
(四)施工现场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
由于施工队伍大多只重经济效益、求速度,而忽视安全,一般施工现场均未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有的即使配备了消防器材,大都是个摆设,灭火器材也大都失效、过期,根本无法使用。许多建筑工地都没有落实临时水源,最多就是利用周围道路的市政消火栓,但往往有些市政消火栓离建筑工地距离有几百米远,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取水扑救。此外,消防水源、消防车道被占用或堵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齐抓共管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总责,分包单位服从总承包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对分包工程的消防安全承担连带责任。设计单位在施工技术交底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对旋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监理单位要依法按规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公安消防部门应发挥专业消防管理力量的优势
从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消防监督管理、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及演练等方面来抓好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一是要抓好建筑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素质.在全社会全面构建“防火墙”工程.以提高“四个能力”为契机,这其中要抓好对建设行政部门的质监,安监从业人员的消防培训,发挥他们经常深入工地进行安全检查的优势.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认真地对建设场地的火和电等进行管控
一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确保消防安全;其次在工人的住宿区和库房等区域要设置非常显著的安全提示信息,比如严禁吸烟等规定;第三,做好场地所有的工种和区域间的配合活动,确保不会因为重叠活动而导致灾情出现。同时,施工单位要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随时查看线路和装置等的运作状态,防止出现不合理的拉扯线路的情况发生。
(四)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外部监督和管理
首先,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应在源头加强控制管理,对本辖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责任主体进行监督,在建设单位审核通过后颁发许可证,还应对工程建设应具有的安全保障举措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公安机关的消防机构应落实监督,对辖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如果发现不满足施工安全条件的情况,消防部门必须勒令施工单位根据安全责任制和相关法律依法整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是很容易产生消防安全问题的,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问题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艰巨的工程它不仅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位参加施工人员防火意识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 温坤艺.施工现场火灾隐患与防范管理措施分析[J]. 价值工程. 2010(06)
[2] 孙睿.浅谈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的管理[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1)
[3] 程军廷.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12)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房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 房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多为露天、高空作业, 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较差, 不安全的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规律性差、隐患多。因此, 房屋建筑业属事故多发行业之一, 如何有效地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就成了摆在建筑施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安全意识不够
安全意识不够是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如果不注重安全管理,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中毒、以及坍塌等事故就有可能发生。许多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通、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而悬挂位置却不合理、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生活设施不符合规定等现象,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彻底改善,最终影响了施工进度、成本和效益。
2、 安全教育严重滞后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安全教育严重滞后的现象。施工企业招收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种建筑施工的人数有3000万人,其中有2000多万人是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落实不够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够严格,落实的力度也不够,这是倒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现场的施工人员也缺少深化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对于施工现场的一些习惯性违规已经见怪不怪了,安全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过于淡薄,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的不完善。许多施工单位对于大型作业的安全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却轻视了小型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4、安全防护不规范
大多数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防护工作都不完善,许多安全防护措施都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尤其是在施工机械防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施工单位只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在对安全防护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不够,甚至有的施工单位在生产中故意偷工减料,并随意的降低产品的性能等。这些都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起重机的钢索和缆绳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筛选,很容易导致高空坠物等事故的发生。有的施工现场在作业现场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安全标志,在施工通道等地方没有设置防护设施,或是防护设施设置不规范,都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房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人,发生安全事故受到最大威胁的还是人,所以要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展开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施工中能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建筑单位要根不同岗位进行安全培训,对于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事先的预测,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2、建立安全责任制
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安全生产目标,以此指导项目安全生产。同时实行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司其责,层层负责,落实责任,将安全生产全面贯彻下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安全责任的检查力度,由企业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全面管理。针对安全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要进行安全知识学习,深刻分析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新思路、新举措,切实贯彻建设部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形势相对较好的施工单位,应本着时刻警惕安全隐患的原则,巩固现有安全管理成果,将安全作为企业首要任务,只有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升施工企业收益,将安全生产作为项目重点工作内容。
3、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
房屋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要做到专款专用。当前,因为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很多房屋建筑施工单位都没有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项资金,有的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项资金,却总是被挪作他用。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项资金,并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比如,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聘请专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要给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使用专项资金的权力,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购各种安全设置,引进高水品的安全管理人员。
4、加大对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必须加大对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建立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定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把关,要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是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施工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地制止,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比如,要加强对现场脚手架施工的检查,高支模工程的检查和各项机械设备的检查,尽可能避免高空坠物、机械伤人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建立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违章人员要进行严惩,予以罚金或开除处理,对于严格遵照施工制度和安全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
5、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要让他们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甚至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法规等等。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自我防护技能,避免在工程中遭遇人身事故。同时,要体现对不同工种施工人员的分层安全教育,要体现差异,最终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6、加强突发事件的防控
项目施工过程中,中途突发事件的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突发事件隐患随时影响着项目施工进程,突发事件发生时,应采取快速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出现地震、狂风、火灾等突发事件,有效地降低损失并快速处理成为关键。施工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应成立突发事件管理小组,贯彻突发事件预防及应对知识,增强工人安全意识,配合安全设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安全设备主要包含灭火器、升降机等。增强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事前检测及预警工作,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在减少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的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法规,使得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 曹明艳.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 安徽建筑. 2012(06)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4
公共场所应重点防范的治安问题
治安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项防范性工作,公共场所管理属于治安管理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一项防范性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管理,防止治安问题在公共场所发生,保证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因此,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应重点放在防范那些对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治安问题上,这是管理好公共场所的关键。
(一)群死群伤性事件
公共场所是人们工作、生活必然涉足的场所,场所中人员的数量众多,因此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属于公众聚集场所。在公共场所中,最严重的治安问题莫过于发生群死群伤类的事件,如,因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等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因秩序混乱导致的拥挤踩踏所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因敌对势力发动恐怖袭击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等。群死群伤类事件一旦发生,不但会直接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给民众造成严重的心理恐慌,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公安机关应当把群死群伤类事件作为治安防范的首要问题。
(二)严重影响民众安全感的暴力性案件
公共场所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每天都要在公共场所中活动,场所秩序的好与坏、场所环境的安与危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影响很大。在公共场所发生的一些暴力、血腥案件,如大庭广众之下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行凶伤人、打砸损毁财物以及抢劫、、绑架、劫持等,会给现场目击群众造成严重的心理恐慌,新闻媒体对这些恶性案件的报道,也会使得知消息的民众产生不安心理,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将这些严重影响民众安全感的暴力性案件纳入重点防范的范围。
(三)其他案件、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秩序混乱是公共场所发生案件、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只要具备一定的时空条件,即使在秩序井然的情况下,也会有案件、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而无论发生何种案件、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都会对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也应把防范各种治安、刑事案件、治安事件以及治安灾害事故,作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效管理公共场所的先决条件
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对公共场所的规律、特点以及管理依据、管理手段等一系列情况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管理好公共场所,管理者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
公共场所面广、量多、情况复杂,是治安管理的难点,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是对公共场所进行治安管理的前提。要实现对公共场所情况的全面了解,需要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公共场所的范围
公共场所的范围包括公共场所的总体范围和每一类公共场所的具体范围两个方面,掌握公共场所的范围是管理好公共场所的基本要求。只有全面掌握了公共场所的范围,才能保证把所有应当纳入治安管理的公共场所都纳入到管理之中,避免出现漏管问题,如果做不到,公共场所就不可能管理好。
2.了解辖区内公共场所的具体情况
鉴于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主要由公安派出所负责,因此,每一个分管公共场所的治安民警都必须详细了解本辖区内公共场所的具体情况,包括场所的类型、数量、位置、建筑结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信息等方面的情况,尤其要及时掌握公共场所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具体情况的了解,管理工作就失去了依据和抓手。
(二)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
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归根结底是一项防范工作,而防范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对公共场所治安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各种治安问题发生、发展规律的把握。可以说,对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入,对治安形势的预测就越准确、越及时,对治安问题的防范就越严密、越有效。在具体内容上,不但应了解公共场所总的治安特点,还要详细了解每一类公共场所各自的治安特点,从而发现问题,掌握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防范方法,使管理工作产生实效。而要想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就必须深入到各个公共场所中去,脚踏实地搞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决不可想当然地认为情况应该如何,并轻易得出结论。
(三)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范畴,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这就要求管理公共场所的治安民警必须熟练掌握与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确保每项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都有法律依据。在掌握法律、法规时,一方面要详细了解法条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明确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级别和适用范围。因为,在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中,对同一问题可能同时会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民警如果不能正确辨别相关法律、法规的效力级别和适用范围,就可能出现不当适用甚至错误适用,导致执法错误或者影响管理效果。
(四)了解和掌握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
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管理范围、基本情况、治安特点以及法律规范,是搞好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前提,但是,要想使管理工作产生实效,还必须掌握具体的管理手段并学会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这就如同参加散打比赛,选手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格斗招数和技巧,才能在比赛中克敌制胜。治安管理的手段很多,可以用于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手段有登记备案、行政审批、监督检查、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禁止、取缔、收缴、巡逻、守望、治安耳目、宣传教育、设施防范等。以上是管理好公共场所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再辅之以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就不难搞好。
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一般方法
针对公共场所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结合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所依据的有关法律规范,对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审批备案
审批和备案是公安机关了解公共场所情况、掌握公共场所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公安机关要想把公共场所管理好,必须首先对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审批、备案,审查并登记公共场所提供的相关材料,可以及时掌握公共场所的具体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经营者、从业人员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开展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建立制度
严格周密的管理制度是堵塞公共场所治安漏洞、消除公共场所治安隐患、保障公共场所秩序与安全的有效举措。公共场所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管理和经营活动,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案件、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治安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由公安机关帮助和指导公共场所制定、由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执行的一项管理制度。公共场所中,除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等少数场所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公益场所外,其他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属于商业经营性场所,是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公安机关作为公共场所秩序与安全的维护者,有指导公共场所开展安全防范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又具有安全防范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由公安机关帮助和指导公共场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使制度做到科学、严谨、准确和周密。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只要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去做,就可以有效堵塞治安漏洞、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根据各类公共场所的不同性质、特点和存在的治安问题而各有不同,但均应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有效地堵塞治安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2.治安责任制度
治安责任制度是为了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而制定和实施的、具有保证性质的制度,是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而采取的一项保障措施。治安责任制度由公安机关帮助和指导公共场所制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负责执行。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将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使安全管理制度所要求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和执行者,同时还要规定对执行制度不力人员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以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任务。
3.治安培训制度
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主要是起指导和监督作用,治安防范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他们是治安防范的真正主体。由于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是安全防范的专业人员,不懂得如何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治安教育和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要讲解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要求,使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能够认真领会、自觉遵守;二是介绍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治安问题,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自己所在场所所面临的治安形势心中有数;三是教给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基本的安全防范的技能和方法,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应用,发挥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作用。
(三)配备人员
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由人来完成,所以,人是决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由于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涉及到公安机关和公共场所两方面的主体,因此两方面都要有人员上的要求。
1.公安机关应当有负责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专门人员
公共场所范围广、数量多、情况复杂、治安问题多样,是治安管理的难点,管理的难度很大。当前,基层派出所是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主要力量,虽然在分工上有专门的警力负责管理公共场所,但是由于派出所的工作十分繁杂、临时任务很多,因此分管民警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公共场所的管理工作,致使很多情况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大量治安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的制度和措施无法贯彻和落实,从而使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所应尽量搞好警力与工作的调配,使分管民警可以心无旁骛、不受干扰、专心致志地开展工作。
2.公共场所应有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专职人员
在公共场所中,绝大多数场所都属于商业性经营场所,是商业企业,而到场所中活动的群众就是这些场所的顾客,是消费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企业有为顾客提供安全环境的义务,因此,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为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担起责任。同时,公共场所安全与否,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连秩序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场所会有人敢去,而没有顾客,又何谈赚钱。因此,公共场所应当高度重视自身的安全保卫工作,要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保卫人员,有条件的场所应当成立专门的安保机构,聘请专业的保安人员。安保人员应当和场所的其他从业人员一样,成为场所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必备的人员。除公安机关以及场所本身的人员外,还有一种人也是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不可或缺的,即治安耳目。治安耳目既不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场所本身的人员,而是由公安机关建立、由公安机关领导和使用的、专门用以搜集情报信息的特殊人员。他们虽不是场所职工,但却能了解和掌握很多公安机关和公共场所都无法掌握的情报信息,对于管理好公共场所,尤其是对发现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治安耳目所起的作用,是多少个普通职工和群众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对治安耳目加以充分利用。
(四)完善设施
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需要靠治安民警以及场所的经营者、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人的因素是场所管理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不过,人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人的精力、体力、注意力、感知力等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配备一些专门的设备作为人力的补充,从而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根据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场所应当配备的安防设施主要包括监控设施、安检设施、报警设施、消防设施等,这些设施配备得数量越多、功能越先进,治安防范的效果就越好。公安机关应督促公共场所及时安装相关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绝不能成为应付公安机关检查的摆设。
(五)强化检查
公共场所多数都是商业性经营场所,是商家,而商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营利。在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中,场所的经营者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配备安防设施和安保人员,这笔设施和人员的费用无疑要由商家承担,并且无法直接给商家带来利益,因此商家多有不愿,往往想方设法搪塞和应付公安机关。为了不被商家蒙蔽,民警必须经常深入公共场所进行治安检查,查看场所对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安保设施和安保人员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督促场所尽快整改,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治安问题。在进行治安检查时,既要检查证、照齐备的正规场所,也要检查证、照不齐甚至没有证、照的非法营业场所,不是去查其是否有证照、是否手续齐备,而是去查其是否存在治安隐患和治安问题。否则,这样的场所一旦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上级机关进行责任倒查时,分管民警一样难辞其咎,这是民警特别需要注意的。
(六)宣传教育
在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中,治安宣传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治安形势、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同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方法、手段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和教育手段,使群众明白在公共场所中什么是安全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危险的、不能做的和应当防范的,从而自觉远离危险、远离不法分子,不让治安灾害事故因自己的愚昧无知而发生,避免因自身的疏忽大意而遭遇不法侵害。只要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安全防范的能力增强了,治安灾害事故和违法犯罪活动就失去了危害的时机和侵害的对象,公共场所的秩序与安全就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宣传教育是一项影响面广、成本低、作用大的治安防范手段,对于堵塞治安漏洞、消除治安隐患具有很大作用,可以在各类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中广泛运用,应当大力提倡。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市场股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市场股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点,确定专人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于16时前以电子邮件上报市局。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县局市场股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前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县局市场股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4.市场股从2009年5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
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各县、区局对应市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付永波、彭天梅。)
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12315,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董剑波。)
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12315、消协办,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董剑波。)
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杨树华。)
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杨树华。)
四、要求
1.市场股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度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局市场科,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上报市局市场科。
2.要加强对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组织领导。担负任务的股(室)要指定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人员专人负责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落实,报告内容要具体、详实,做到数据准确及时、分析原因透彻、建议合理可行。
工厂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钢结构 施工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业主对工程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厂房建设中,大量地采用钢结构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也以其工程进度快、适应大跨度结构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厂房建设中,然而如何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生产,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
一、钢结构厂房施工特点
1、钢结构厂房的位置一般相对固定,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来组织施工活动,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
2、施工过程是露天作业,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厂房施工存在大量的高处作业,容易产生高处坠落的伤亡事故。
4、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差,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5、工序多为手工操作,对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作业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制订组织、制度措施
1、组建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由公司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项目经理、现场专职安全员组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安全巡视和安全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检查制: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项目每月组织两次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班组每天组织岗前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职责,实行责任挂牌制和班组安全值日制。
(3)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有奖、违章作业重罚”。
(4)对起重设备和特殊安全设施,实行验收制。如塔吊、操作架、防护架等安设好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5)建立进场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凡进场参加本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进场安全教育,方能上岗。
(6)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使安全生产做到谁指挥、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
3、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
(1)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大门设置醒目的警戒标志。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机具设备处悬挂醒目的操作警示牌。
(2)在钢架吊装时,在吊车工作半径内严禁站人,并且在吊装区域用警示带围一个工作区,并安排一位安全人员看护(带袖章),阻止非工作人员进行吊装区。
(3)夜间作业时,在作业场地和人行通道必须设置足够照明设施,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红灯。
(4)施工现场设置急救药品,发生事故及时处理。出入口设专人指挥车辆,车辆按规定线路行驶。
4、制订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演练,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设备,重点制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倾覆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制订施工专项保证措施
1、防止起重机倾翻措施
(1)吊装现场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回填土、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如土质松软,应单独铺设道路。起重机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也不允许起重机两个边一高一低。
(2)严禁超载吊装。
(3)禁止斜吊。斜吊会造成超负荷及钢丝绳出槽,甚至造成拉断绳索和翻车事故。斜吊还会使重物在脱离地面后发生快速摆动,可能碰伤人或其他物体。
(4)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损坏者作出鉴定,绑扎方法应正确牢固,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上滑脱,使起重机失重而倾翻。
(5)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设备。
(6)禁止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7)指挥人员应使用统一指挥信号,信号要鲜明、准确。起重机驾驶人员应听从指挥。
2、防止高空坠落措施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环挂于高处,而人在低处操作。
(2)在高空使用撬扛时,人要立稳,如附近有脚手架或已装好构件,应一手扶住,一手操作。撬扛深度要适宜,如果撬动距离较大,则应逐步撬动,不宜急于求成。
(3)工人如需在高空作业时,应尽可能搭设临时操作台。操作台为工具式,宽度为0.8~1.0 m临时以角钢夹板固定在柱上部,低于安装位置1.0m~1.2m,工人在上面可进行屋架的校正与焊接工作、
(4)如需在悬高空的屋架上弦上行走时,应在其上设置生命线。
(5)登高用的梯子必须牢固。使用时必须用绳子与已固定的构件绑牢。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65~70度为宜。
(6)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过时,应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挑头板。
(7)安装有预留孔洞的楼板或屋面板时,应及时用木板盖严。
(8)操作人员不得穿硬底皮鞋上高空作业。
3、防止高空落物伤人措施
(1)地面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高空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部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具袋内,不可随意向下丢掷。
(3)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花落下伤人。
(4)地面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过,也不得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5)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实安全可靠边,才能松钩或拆除时固定工具。
(6)吊装现现场周围应设置临时栏杆,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7)在安装屋面板时,应在操作地点下挂设安全网,在挂设安全网时,应与钢构件连接牢固。
4、防止触电、气瓶爆炸措施
(1)起重机从电线下行驶时,起重机司机要特别注意吊杆最高点与电线的临空高度,必要时设专人指挥。
(2)搬运氧气瓶时,必须采取防震措施,绝不可向地上猛摔。氧气瓶不应放在阳光下曝晒,更不可接近火源。还要防止机械油落到氧化瓶上。
(3)电焊机的电源长度不宜超过5 m,并必须架高。电焊机手把线的正常电压,在用交流电工作时为60~80V,要求手把线质量完好无损,如有破皮情况,必须及时用胶布严密包扎。电焊机的外壳应该接地。
5、其它安全措施
(1)明确各级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要确定自己的安全责任目标,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2)起吊工具应牢固可靠,做好试吊工作,经确认无问题后方准吊装。进入工地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3)吊装散状物品,必须捆绑牢固,并保持平衡,方可起吊。
(4)非机电人员严禁动用机电设备。
(5)坚持安全消防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防止工伤,火灾事故发生。
四、总结
综上所言,在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安全的施工方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保障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缺陷,以此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