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1

一、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必然产物,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瓶颈的“金钥匙”。其必要性是: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以此提高农业效益。集约农业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土地的集中使用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土地的集中投入。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之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向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科技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上转变,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能有效破解大机械作业、作物结构调整、灌溉、植保、科技推广和农业节本增效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标准化粮田建设,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是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业、发展加工业、壮大劳务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进了主辅换位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四个屏障”:一是有成功的典型带动。兴农镇进展村依托农机合作社,2008年在6屯建立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采取统种、统管、统收、统销、统分的“五统一”运作方式,共吸收44户1 709亩耕地。全年总收入22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 700元,为全村人均收入的2.76倍。今年,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五个自然屯,入社总户数达到214户,土地面积4 131.5亩。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面旗帜。二是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牵动。出台了《拜泉县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意见》,制定了13项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1.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承包机动地。2.农委在科技入户工程、标准化良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上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深入调研,帮助合作社整章建制,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风险。3.农机局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落实深松整地补贴。4.林业局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缺少资金的村屯,优先提供林木采伐指标。5.水务局积极为农业专业合作社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打抗旱用井,做好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抗旱设备的配套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6.劳转办对入社的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开辟就业渠道,确保富余劳动力就地或向外埠转移,实现分工分业。7.扶贫办为合作社所办的加工企业争取产业化扶贫项目,对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提供扶贫互助资金。8.财政局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大型机具上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2009年,县财政拿出900万元,配合上级农机购置政策补贴289万元,共计1 189万元,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机械购置,有效解决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9.畜牧局和国土资源局积极做好畜牧用地的审批。畜牧局对土地流转户发展养殖业优先落实可繁母猪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申报项目,对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奶牛养殖场予以扶持。10.金融部门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周期。11.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为申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搞好服务、全力扶持,同时给予税收减免政策。12.农委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对接,签订原料种植和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13.保险公司认真落实农业政策保险补助资金,积极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种植业保险,降低自然风险。三是有高效的服务促动。为切实加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全程管理和服务,县在农委设立办公室,负责在信息提供、典型推广、科技应用、产业化发展、政策制定与执行、督导检查、综合协调、项目资金管理、考核评比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农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在三道镇竞业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等服务平台,为合作社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迈进进行有益的尝试。四是有完善的机制调动。我县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分工和职责,划定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把抓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乡镇的必备条件,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好的乡镇采取以奖的方式进行鼓励,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

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实效

我县在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下,农民自愿、自觉入社,入社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88个,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土地面积达到57万亩。

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上,开展了“四比四看”活动,即比农业标准化生产,看增产幅度;比生产费用价格,看节本增效;比人员安置,看劳转效果;比分工分业,看其他各业发展。其主要成效是:一是种植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各合作社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加工、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改变了过去大豆生产一统天下的格局。据统计,2009年组建的31个合作社种植大豆28 934亩,玉米4 320亩,马铃薯1 193亩,甜菜260亩,向日葵527亩,芸豆959亩,谷子210亩,高粱233.2亩,南瓜100亩。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不仅体现了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而且为今后科学轮作和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订单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六个合作社,与拜泉县丰农公司,签订了总面积12 806.6亩的大豆回收合同,统一由企业免费测土,以低于市场价每吨200元的优惠价不计利息赊供化肥,以进种价不计利息赊供种子和农药,以每公斤高于商品粮大豆0.2元的价格加价收购并现金结算。富强镇爱群村永鑫农业合作社种植高粱928亩,与齐齐哈尔长河酒业、广来酒业签订了回收合同,最低保护价每公斤1.20元,亩效益在450元以上。时中乡新安村金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白瓜100亩,与哈尔滨客商签订合同,以每斤0.28元回收,按亩产白瓜4 000斤计算,亩效益1 000元。丰产乡有利村种植小麦541亩,由百姓面粉厂进行回收,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为今后合作社发展探寻了新路。三是科技推广步伐明显加快。过去我们在推广新技术时,由于农民素质的差异、经济基础的差异往往导致农业科技应用不到位和技术应用跑粗的现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业技术部门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技术应用的问题。今年我县各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优良品种,合丰47、合丰50、黑农48、垦农18、垦农47等大豆新品种,吉单414、宝玉12、龙单38、九玉1等新玉米品种,加拿大白麦新品种,龙食葵2号、板嗑等向日葵新品种,龙杂5号等高粱新品种,红谷品种等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9%以上;合作社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大豆、玉米、小麦、甜菜、马铃署、葵花生产都增加了科技含量。特别是长春镇民生合作社、拜泉镇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大豆45cm小垄密植,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增强了粮食丰产能力。各专业合作社积极使用测土配方肥,农业中心积极开展服务,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定向、定位配方配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大豆、玉米、小麦生产都坚持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四是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各专业合作社大都能够与农资公司龙头企业订购种子和化肥,体现了明显的团购优势,购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格。今年各合作社共节省资金达到64万元。五是分工分业成效显著。合作社的组建,大型机械的应用,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各专业合作社依据生产需要,落实了生产人员,其余劳动力积极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据统计,31个专业合作社共有劳动力7 745人,其中劳动力转移达到了6 142人,转移率达79.3%以上,预计劳动力转移收入达4 300万元以上。目前没有转出的或就地就业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做好外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一处粉坊、 新发展一个全年出栏150头能繁母猪的猪场,新办一处苗圃,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三道镇竞业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年前起步,积极向外转移劳动力,通过自行组织转移劳动力249人,积极与劳转办沟通,通过县劳转办转移43人,共转移劳动力292人,转移率达到100%。

三、今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对策

从我们拜泉实践来分析,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好四个原则。即坚持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集体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群众利益”的原则;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确保组建一个,成功一个,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有一个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群众威信高的能人作为领办人。这是必要的前提。我县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收益,刘占河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把合作社办好、管好。

三是要有较强的农业机械力量为依托。农业合作社的实质是土地规模经营,如果没有大型机械做保障,农民就不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达不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在组建合作社时,一定要选择机械力量较强的村屯,一般要建立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从发展情况看,我县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县合作社发展到200个,占现有行政村的 70 %,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5万亩。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目前我县拥有大型农机具474台套,按每万亩耕地3台套计算,全县需10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765台套。远远满足不了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今后上级要在农机补贴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2

关键词:三农 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68-01

2011年国务院以连续第七个1号文件重视农业,当今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最迫切且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是“三农”问题。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的中国,没有农村、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富强的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富裕农村农民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迫切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

1.1 传统农业的概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定义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和杰巴拉指出:“传统农业可定义为这样一种农业,在这种农业中,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

1.2 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

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1.3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征比较,表1

2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及方向

尽管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使我们少走弯路。

(1)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2)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土地制度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经济福利以及国家政治上的团结和稳定。尤其重要的是,土地制度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因此,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制度因素对农业的束缚也就成为发展农业的前提条件。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产业规划和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普遍方法。

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各国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3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企业

现代农业企业是以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就是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及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企业,核心是现代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二、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企业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企业特征是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农产品加工率超过90%,加工环节的劳动力远远超过农业生产环节的劳动力。

三、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的经济学标准

党的“十”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的经济标准是:即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于20%,每个农业劳动力来自农业的收入至少能养活10人。

我国离现代农业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肉类3至4吨,而我国仅是人家的1/20和1/14。据2004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2003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短缺、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式不可逆转,而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相对落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几代人的追求和理想。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企业。

我国农业至今还没有走出旺季“卖难”的传统农业怪圈。再次说明,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群),发展商品型的现代农业企业是我国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

五、现代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现代农业企业要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企业应采取以下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商品的标志化,效益的最大化

1.加强企业种植基地的建设,实行土地集约管理、机械化耕种,提高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企业应打破传统的土地分散管理,将农民部分土地流转到企业来,实现农场化,机械化、科学化的耕种模式,实现“一村一品”,让农民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享受收益和各种福利待遇,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农民收入有保障,同时可以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保证企业原料供应,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实现粮食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粮食初深加工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企业产业链条,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实现企业经营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社会化、效益化的有效保障。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4

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那么当前的农业处于什么状态呢?

农民为什么种田?

陈书生,2006年总收入为28064元,种田收入1274元,仅占总收入的4.5%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现在,种田不再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了。

正如农民陈书生所说:“农民是最现实、最讲实惠的,哪个行业赚钱多,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里”。

这里以桂阳县黄沙坪镇山下村农民陈书生为例。

陈书生,39岁,高中文化,党员,全家4口人,妻子罗银秀,37岁,初中文化,儿子陈慧朋17岁,女儿陈慧芳9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

陈书生2006年种了3.1亩水稻,收获稻谷3000斤,按市价75元/百斤,折合现金2250元。

成本976元:种子72元、肥料492元、农药70元、除草剂42元、打谷机买汽油50元、买菜250元(插秧、割禾请亲戚帮忙)。

种田利润1274元。

一个劳动日10小时,报酬为:24.5元。

陈书生和人合办了一个小铁厂,夫妻俩在那儿上班,年收入20000元;陈书生担任村秘书,镇、村补助6800元,2006年总收入为28064元。

种田收入1274元,仅占总收入的4.5%。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田土对农民重要吗?

“田土对于有钱人来说不重要,但对于一般农民来说却是养命田”

田土是农民生存的保障资料。

那么,田土对农民重要吗?

前几年,看到农村有少数田土抛荒没人种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田土对农民重不重要”这个问题。

我问陈书生:“既然种田收入不多,你认为田土对你重要吗?”

陈书生说:“重要,非常重要。假如我不种田,去买粮食、蔬菜的话,那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打工、办企业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的,得看市场行情。要是在外面赚不到多少钱时,还得靠田土。”

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的农民何水长说:“田土对于有钱人来说不重要,但对于一般农民来说却是养命田”。

可见,田土对农民来说,有着特殊的利益,是农民的生存保障资料。

此外,农民从自身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的重要性。郴州市苏仙区马头岭乡的董三毛说:“现在种田不一定不赚钱,大面积的种,平整耕地,自己买农机,也有技术,那还是有钱可赚的”。

农民怎样种田?

一位种葡萄的专业户说:“我们的葡萄是用‘药水’泡出来的”

农民不是不知道施有机肥的好处。而主要是其劳动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然而,据调查,种田的农民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他们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主要是从父辈那儿学来的,父亲怎样种田,儿子就怎样种田,母亲怎样种菜,女儿就怎样种菜……这种传统的生产方法,在有现代技术加入时,往往会适得其反。

比如很少有农民能准确的掌握杀虫用药技术,为达到效果,常选用毒性强的农药。

农民缺乏科学分辨种植物病理状况,一看出问题了,就大量使用农药。而在农村,往往掌握了这些技术的农民,很少留在村内,都奔到大中小城市打工了。

渴求种植科学知识,仍旧是当前农民首要需求。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种田,很少有人使用猪、牛粪。郴州市北湖区的农民何小林说:“现在的农民都种‘卫生田’了,就撒点化肥,比我们原来用猪、牛栏淤种田‘干净’多了。”

而种田长期只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用农民的话来说:“犁田难,原来半天可以犁完的田,现在要一天”。二是化肥施用量大了,农作物产量反而下降了。

那么,现在农民种田为什么不愿施有机肥呢?

在和农民的攀谈中了解,农民不是不知道施有机肥的好处,而主要是其劳动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市场上,用有机肥种出来的粮食和只用化肥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上没有任何区别。

粮食的价格如果也能像土鸡、土鸡蛋与饲料鸡、饲料鸡蛋这样在价格上有所区别的话,那么农民也就愿意花这个工夫去种有机肥的庄稼了。

农民经营的是什么样的农业?

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农业,一种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

现在的农产品,在质量和安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现在农民经营的农业,既保留着一些传统农业的特点,如家庭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效益、农产品加工落后、以卖初级农产品为主等等,但又已经具有了一些现代农业的气息,如农民生产什么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严格地说,当前的农业,应是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农业,一种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一些好的做法由于不能体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被农民放弃。由此诸生了众多问题。

一些单纯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农产品质量的事情时有发生,给猪喂瘦肉精、给鱼吃抗生素、用避孕药养黄鳝、给水果打催熟剂、蔬菜农药超标等等。对于这些农产品,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的人们要想买到土鸡、土鸭、吃草的鱼、喂潲的猪,似乎成了一种奢求,不少人这样感叹“要想吃到真正的绿色食品,只有自己种粮食、种蔬菜、自己养猪、养鸡鸭了”。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农产品,在数量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在质量和安全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为了让农民离开田土

传统农业是典型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农村依然是消化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地点。

发展现代农业要依据我国基本国情。

我国13亿人口,60%是农民,虽然推行农村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村人口,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还难以让这么多农民进城,从事其他行业,也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农村依然是消化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地点。

毕竟,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为了让农民离开田土。

发展现代农业要从传统农业中继承精华部分。

传统农业并不是现代农业的背离,应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也号召鼓励保留传统农业中的经验做法。

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了要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5

关键词: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职业农民;农业发展方式;粮食主产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41-03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发展方式是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在不同时间、空间的表现,它是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的体现,是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综合反映。

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研究较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闻学良、袁天佑等做了较多的阐述。对于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径,马永耀、刘瑜琛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劳动力、技术、制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和路径选择。还有学者从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创建品牌农业等方面进行研究,如滕锡尧、徐国建、王朋等,探讨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方法。国内学者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研究较少,本文正是基于黄淮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粮食生产主产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开展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正确看待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科技化。农村人口的流动、国家农业政策的变更等加快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善。但是,单纯农业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方式的改进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农业生产具有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

应该看到,在较短的历史时期中,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跳跃、提升痕迹。因此,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不能简单地从今天跳跃到明天,历史的、社会的发展方式转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特点。新时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已经基本满足了国内粮食安全、国家储备的基本需要,但是国内农业需求向多样化、农村城镇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农业生产的长期课题。因此,当前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应该是现代农业的建立。

三、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为便于样本的收集与整理,本次调查以河南省、安徽省为主,以周口市、驻马店市、阜阳市、亳州市的农户为对象,根据样本选择的要求,确定了323户农户为调查对象,以下数据均来自这些农户。

农村土地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状况是农村市场经济活跃的重要标志,是非农行业向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下页表1是黄淮地区2007―2012年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

1.农村土地流转比例低

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少,真正被流转的土地少,这表明,土地作为农业市场经济资源的灵活性没有发挥出来。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必须让土地的经济特性发挥出来,特别是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作为国内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供给区,黄淮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悠久的农耕历史和适宜的气候资源,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粮食、油料、棉花产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农业本身延伸出了粮食安全、农业观赏等更多种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土地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不平衡,地区与特定用途的土地权属、地价、地租等矛盾越来越大。

2.企业机构参与土地流转比例低

可以看到,农村土地流转到非农企业的比例不到5%,流转对象以本自然村农民为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完备,现代科技充分应用到农业中去,农产品、农业服务规范是现代农业的表现。

单个家庭、农户是国内农业生产的单元,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农户”等没有根本改变土地经营承包权,非农资金没有进入农业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行政干预经营权转让成分较多,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市场为主的产品供给体系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很难实现。

3.二次流转中纠纷较多

在农户农地承包权流转过程中,首次因承包权流转而出现的纠纷并不多,不到9%,这主要是流转双方主要是本乡本土、亲戚、熟人,双方的矛盾、纠纷并不多。但是,连续二次以上的比例较高,一直维持在35%以上。在流转过程中,因承包费用问题、流转对象为单个农户、农民劳动力就业的不稳定等原因,造成同一块土地,在本村(集体)多次流转,影响了部分土地的高效利用。

四、农村劳动力就业及职业农民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它是农业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使用和生产的关键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无论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还是以农业企业经营为主,都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直接参与。表2是黄淮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它反映出以下问题:

1.农业行业就业劳动力比例持续减少,非农行业就业比例逐步增加

2007年农业行业劳动力就业比例为32%,到2012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9.8%。而非农行业就业比例由2007年的40%,2012年增加到47.2%。这显示出农业行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吸引力在加大,农业行业工资水平远远低于非农行业,农民或外出就业,或本地非农行业就业。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传统就业模式,到非农行业就业,农民就业的空间、时间变化越来越大,会导致传统的农村、农业、农民的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农业人口流动加剧。

2.农民在农业行业内部就业比例变化不大

农业内部就业比例来看,家庭种植、养殖就业比例最高,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农业企业就业比例不高于15%,农业合作社就业比例保持在22%左右,这反映出,农业劳动力集中在生产环节,黄淮地区农业生产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没有达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劳动力在产前、产中、产后分布合理。

3.农业行业农民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从上页表2中可以看到,农业行业就业农民高中以上比例低于非农行业就业比例,2007―2012年,每年相差10个百分点。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农民离开农村、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职业农民越来越少,农业、农村的发展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他们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技术农民”,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作用巨大。

可以看到,随着农村、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成熟,更多的职业农民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以市场经济为依托,摆脱传统家庭经营模式,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由职业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农业员工,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黄淮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的特点

本文仅从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及职业农民方面,对黄淮地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探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环境不充分

改革开放后,黄淮地区农业经历了跨越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科技对农业的支持持续增加,农民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农业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农民收入有了加大提升。

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相比,黄淮地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发展方式还处于较低阶段,作为农村、农业市场经济标志的土地资源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土地经济资源稀缺性的本质没有出现,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行业的机制体制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市场经济调节功能,仅靠农业行业内部的资源调节、技术支撑还远远达不到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环节还处于萌芽阶段。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农民的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劳动力与先进技术的结合,使农业劳动力的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正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与质量的不断提高,才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了可能。因此,农村劳动力没有剩余,只不过是农业发展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农业产前、产后的功能没有产生,部分农民从农业、农村转移出去,促进了社会非农行业的发展,却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客观上妨碍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2.非农行业的资金、技术投入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黄淮地区为国内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还是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粮食安全放到了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非农行业的资金技术投入农业行业变得非常迫切,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农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农业本身没有更多资金、技术投入,非农行业向农业部门的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3.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黄淮地区农村科技体系有待加强,通过壮大农村科技服务队伍,培训更多的职业农民,让更多的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经营农业,使农业先进技术更多的服务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现代农业形成。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范文6

关键词: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向技术先进的现在农业过渡已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现代农业当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由于人们盲目地追求现实利益,大量的机械化工具和大量化工产品的应用不但使当今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因此我们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相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

1. 传统农业的特点

以铁器生产工具为标志农业生产形式被成为是传统农业,在我国,从秦汉到清末时期都是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过去近两千的时间内,传统农业发展的极其缓慢,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传统农业当中,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主要是一些诸如铁锄、铁铲、镰刀和斧头等等一些简单的铁质工具,动力来源也主要来自人力或者畜力,劳动生产率很低。

1.2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明确,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与现代农业相比,商品化程度极低是传统农业另外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传统农业当中,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自我消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劳动者没有或者很少有多余的农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投放到市场中去,这就决定了传统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不高。

1.3 农业生产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在传统农业当中,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人们大多都是靠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农业生产,抵御外部环境的能力很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天吃饭”,所以每当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传统农业就会出现大幅减产甚至是绝收的情况。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这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形式开始逐渐结束传统农业形式而向现代农业形式过渡,由于生产工具的极大改善,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要。但是,现在农业生产形式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使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的机械化工具的使用和不合理的灌溉以及盲目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是社会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这些社会问题已经逐步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如何让确立新的发展观念让农业发展与人类共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3.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当今的现代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和化工产品(如农药和化肥等)来换取农产品高产量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的确很有效,但是同时也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和对换将带来极大的破坏。而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非常注重农林牧副渔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旨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倡一切副产品要循环在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3.2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并且环保意识普遍都比较淡薄,那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已经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劳动工作者的素质,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还呀不断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从而改善当今农业的生产状况,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3.3 加大和加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投入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也离不开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充分相信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科技的进步来不断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必要时可设立转向基金,来鼓励科研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从而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复杂的工程,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政府单位要引导和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农业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意识,科研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科技创新,提出新型的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文元. 持续发展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7-83

[2] 周小萍. 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5-148.

[3] 张忠根,应风其.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