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媒体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媒体策划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1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课件 学习 优势策略

随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介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①。加之,网络的普及率迅猛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0年2月,中国拥有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3.8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29%,而且在未来2―3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预计将超过5亿。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学生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的通过文本和图片学习的方式相比,网络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声音、图片、图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学习方式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多媒体课件也有自身的问题和弊端,对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既要客观地分析使用网络课件学习的优势,也要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推动网络多媒体课件更好的发展。

一、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的优势

1、互动性强,提高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书本型纸质课件相比,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时,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阅读学习,还能播放声音和图像,并且可以无数次重复。而且,使用网络学习是非线性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查询、点击链接等互动方式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件的人机交互界面看演示、做练习、做测试,在声、光、像的环境中,可以使学生和课件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因此,网络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学效率大大提高。

2、针对性强,可以个性化选择

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时,可以完全针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点环节去检索内容进行学习,按需取材,实现个性化选择。由于课件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资源和信息都可以达到充分的共享,这种开放式的格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其开放的情境,也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性。

3、组织结构灵活多样

网络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简单的电子化图书,它是以超文本的形式把课件内容里的所有知识点按层次和网状的逻辑结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非线性的组织结构特点;而传统课件则只能以线性的方式来展示知识点。因此,网络多媒体课件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和检索的效率。

4、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让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学生易于融入学习内容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加深记忆提高识记效率,还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克服厌学情绪都有明显的效果。

二、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的问题

1、网络多媒体课件必须依托于技术的支持

(1)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学生需要掌握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例如:能使用网络的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能正确地输入和表达信息以便可以与课件顺利进行交互。这些都是对学习的主体的技术要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2)使用网络课件学习,由于涉及到需要播放教学视频之类的学习内容,所以对网络的流畅程度也是有要求的。另外,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性能也是制约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否高效进行的因素之一,例如: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有差异

(1)心理风格:学生会有自己偏好的课件形式,这会决定学生学习的走向。当学生喜欢上一种课件形式时,他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由表及里的兴趣和动力,反之,则会失去兴趣和动力。

(2)生理风格:学生在学习时对感官刺激和环境刺激也是有偏好的,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偏好。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形象思维,有些同学则喜欢逻辑思维,而有些则喜欢听觉、视觉等,甚至于不同的声音、色调和光线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3)认知风格:这指的是在环境中使用一致的刺激,做出一致的反应,包括如何知觉和理解事物,用最舒适、便捷和愉快的方式加工信息。学生对课件的关注度是有区别的,有些学生受环境和课件形式的影响很小,有自我界定的目标,能够在自我构建的情境和非个人的学习环境中成功执行,他们被称为场独立性学习者;另外有些学生被称为场依存性学习者,他们受环境和课件形式的影响比较大。

3、网络多媒体教材容易产生疲劳

(1)计算机屏幕的画面亮度、分辨率、色彩搭配和室内杂光的干扰,以及所产生的电磁场和静电场等电磁辐射与传统纸质课件相比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感。

(2)网络检索虽然可以为学生查询信息带来方便,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缺乏检索识别有用信息的技能,面对海量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往往会茫然无措,造成心理疲劳感。

(3)如果网络课件的设计不当,会使得知识信息的链接杂乱,使学生难以掌握课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4)与传统纸质课件相比,网络多媒体课件很难在课件上随意做圈、划、勾等标记,也不方便做笔记,这样一旦离开计算机和网络就不能随时查阅笔记。

三、有利于网络多媒体教材发展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从设计和使用这两个角度来优化网络多媒体课件在学生日常使用中的有效应用。

1、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课件界面设计: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要力求简单直观。具体地说,课件界面的标题宜用包括动画及文字的综合设计来实现,标题居于界面的中间或突出位置,标题文字要采用醒目的字体、字号和字型,要突显于背景;界面的文字内容要简洁,以提纲式为主,突出重点,在文字内容引入时,可适当地采用一些动画和音响效果,以引起学习者的充分注意;文字和背景颜色的搭配要合理②。总体而言,页面要基本适合美学观点,这需要运用制作者的美学设计知识,尽量呈现给学生美观、大方的界面。总之,界面的设计要同时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

(2)课件内容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囊括教学目标,突出要点,并且适当涉及拓展性学习内容。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每个页面上全是满满的文字和多媒体元素。遵循梅耶的多媒体设计原则“一致性原则”:当无关的语词、画面和声音被排除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③。所以,设计课件内容时,要尽量保持简明扼要,让学生形成连贯的心理表征,集中注意关键信息并以有意义的形式来组织这些信息。

另外,梅耶的“冗余原则”: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比由动画加解说再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④。当课件页面能够很好地呈现动画和解说时,就不要再加入与解说内容重复的文本了。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视觉负担,造成认知超载,从而没有认知资源可以用在对应的语词和画面之间建立连接,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在课件内容设计方面,尽量保持简明扼要,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件的人机交互设计:交互是多媒体课件最大的特色,交互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设计课件时要包含丰富的互动,例如:在课件中添加超链接、动作按钮和播放方式等设置,这样有利于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求

(1)学生:需要树立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正确看待它的运用,进而培养自身的素养,积极地与课件一起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还需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人翁责任感,在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主体意识。

(2)课件制作者:首先,课件的制作者必须是该学科的专业人士,因为一个学科之外的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制作的多精美,都不可能完全把握该学科的精髓,更谈不上内容的设计了⑤。在此基础上,课件制作者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尽量避免课件中错误的发生,努力制作出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课件,尽可能让学生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学习成为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若在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实际使用中能够尽量克服缺点和问题,发挥优点和长处,我们就需要从其设计和使用两方面进行思考。

结语

近些年,网络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如果我们能够扬长避短,使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争取得到教育界的进一步充分肯定,这一产业很有潜力成为未来教育产业的核心产业,而且它更是教育信息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①吴敏,《电子教材和课件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23-25

②白继还,晁建媛,肖娟,《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心理疲劳调节策略的研究》[J],《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八届:167-169

③④[美]查理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37

⑤程凤龙,《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误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162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2

生存维艰跳槽频繁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编辑生存维艰。以甘肃为例,网络媒体达十余个,不仅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广网等国家级媒体设有甘肃频道,还有每日甘肃网、中国甘肃网、兰州新闻网等地方网络媒体。

从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甘肃日报社的每日甘肃网编辑部门的图片编辑、娱乐频道编辑、时政频道编辑等纷纷转向传统媒体,流失人数占到编辑总数的一半左右。

研究发现,网络编辑人员离职并非优胜劣汰,其离职原因主要是技术要求高,经济待遇低。

虽然全国网络媒体的编辑数量众多,但在待遇方面,除新浪、腾讯等几家知名商业网站之外,大部分网络编辑的待遇偏低。

就甘肃市场而言,没有一家网络媒体聘用编辑的月薪超过1500元。

然而,网络媒体对编辑的要求却不低,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要有新闻敏感,要懂得电脑技术,要会应用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比对传统媒体编辑的要求高得多。待遇之低和技能要求之高形成的一个反差,制约了高素质网络编辑队伍的形成。

机械重复工作枯燥

网络编辑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强度大,而且多是机械性重复,枯燥乏味。

尤其对于一个不成熟的网络媒体来说,往往强调新闻信息的海量供应,而忽视了对新闻的筛选和深度加工。

网络编辑的工作特点可以用以下三个词来形容:

一键导入、复制粘贴和克隆。在第一代北方网新闻系统中,有一个功能是一键导入,在所要选择的新闻上面,点击鼠标的右键,出现了一键导入的提示语言,便可将新闻放进新闻系统,从而实现交流。

网络编辑复制新闻后再将其粘贴在新闻系统中,以完成对新闻频道的日常维护与更新。

克隆则是在新闻系统内部,把报纸网络版的新闻克隆到相关的频道里,批量克隆时一次可复制数百条新闻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编辑的工作确实无技术含量可言。

如果网络媒体编辑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上述几个层面,网络媒体的点击率排名自然相当滞后。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承担着的责任,上述错位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架设桥梁角色转型

网络编辑是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更是一位思想者,这就对网络编辑的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出现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媒体融合的发展,与此同时,编辑的角色转换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闻编辑是不可或缺的代表职业。有学者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应该做出如下转化:从单纯的“新闻编制者”转向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从单纯的“新闻把关人”转向“新闻解析者”与“公共论坛主持人”。

从实践角度上来看,网络媒体编辑的把关权与传统媒体相比是更加的扩大了,由于省去了传统媒体的三审三校流程,网络编辑既是编辑又是校对也是主编,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全新行业。

网络编辑角色转化的目标,是要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在更大范围内行使把关权,细化对新闻的选择,强化编辑策划思想。

因此,网络媒体首先要优化网络编辑的生存环境,改革机制,实现劳动和收入呈正比。

而网络编辑则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而个人的素质以及文化内涵上更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网络编辑应当是多媒体人才,不仅要具备新闻传播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网络编辑所负责领域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综合知识)。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3

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接纳网络新闻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种修正和颠覆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就在于对新闻策划的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网络新闻形式上具有的互动性、海量性、多媒体性,网络新闻本质上的同步性、碎片性、受众参与性,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电视连续剧”,或者是现场直播。新闻报道和新闻报道的对象――新闻事件同步发展同步呈现,让那些“贪婪”的眼球大饱眼福,大呼过瘾。无论是互动性、海量性、多媒体性,还是同步性、碎片性、受众参与性,都在指向网络新闻的制胜之道――策划。

分析今年由大河网发轫在网上一炮而红的“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报道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从一个不起眼的论坛帖子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加入合唱,从一个地方性普通社会新闻到全国范围的舆论热潮,从一个救人的年轻记者到“中国最美女记者”,策划越来越显示出让网络新闻脱颖而出的作用,策划为网络新闻在创造增值的服务,也成为网络媒体争夺市场份额,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利器。

成功的新闻策划,需要策划者的学识、胆识、激情和强烈的新闻敏感,也需要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对新闻事件表现形式的巧妙设计,应该说这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具体的实践中,要处理好这几个关键环节。

前提:

迅速判断 及时反应 寻求个性

虽然许多精妙的新闻策划是一种存乎于心的智慧,几无规律可寻,但所有的策划都要源于现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策划出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来,也是违背新闻规律的。对于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和策划人员而言,对各种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客观判断更是至关重要,必须不断锻炼和培养自己发现和捕捉从细微之处,从琐碎小事发现重大事件、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所谓见微知著。

互联网赋予了网络媒体议题选择上广阔的空间,选择信息上数量众多、性质多元的局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想从中挖掘有较大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需要强大的判断力,需要不为浮云遮蔽的“火眼金睛”。

今年7月13日下午3点多,大河网大河论坛网闻天下栏目中,一位网友发出的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在黄河边勇救落水女童的帖子引起大河网负责人的注意。当时那个帖子很不起眼,没有得到网友的重视,已经在论坛里挂出好几天了,但看者不多,跟帖寥寥。大河网负责人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传播价值同时传播要素齐备的的信息。女记者救人、职业要求和生命价值的冲突、富有冲击力的照片,都使整个新闻具有强烈的传播上的张力。于是,大河网迅速行动起来,在大河论坛里把帖子总置顶。通过核实,又把这条信息作为新闻发到网站首页焦点图的位置,重点予以推荐。随后,大河网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专题“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进行追踪报道。

大河网推出这一系列报道后,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和中国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转发,并设置了专题讨论区,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几家主要的商业网站还专程邀请曹爱文赴京与网友做在线交流。主流传统媒体也迅速跟进: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为曹爱文推出了专题节目,凤凰卫视在风范大国民栏目全面报道了这个来自河南的年轻女记者的救人义举。全国重要的平面媒体都在重要位置报道了曹爱文的事迹,同时配发评论。

曹爱文救人的事迹在各种媒体上迅速以几何级数复制传播开来,众多网友交口称赞,褒奖曹爱文是“中国最美女记者”。由网友最先冠名,而后得到主流媒体采纳推广,“中国最美女记者”终于被最终定格。这一传播案例在国内传媒业为目前仅见。

克服雷同,寻找个性,是所有媒体面临的一道难关。在竞争激烈、新闻产品过剩的今天,独家新闻会越来越稀有,同源同质新闻越来越成为趋势,尤其当每家媒体都希望从同源同质新闻中挖掘出独家视角的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非常重要。

策划网络新闻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力求拥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和发现。曹爱文在黄河边勇救落水女童,当时省内已有媒体做了相关报道,但角度是以一般性社会新闻的报道形式出现,文中也曾轻描淡写提到了曹爱文给落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的一幕。但由于没有把这个新闻事件提炼和升华出来,以致“中国最美女记者”闪光的举动淹没在每天都让受众司空见惯的令人麻木的社会灾难新闻中了,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但大河网在策划这组报道时,认为曹爱文身上体现的那种人性的美、爱心的美、善良的美,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践行八荣八耻所应高扬的主旋律,所应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

在如今不少媒体记者因为职业道德问题被外界质疑不断的今天,这个年轻女记者的举动是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成为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重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大河网推出“中国最美女记者”是在通过这个新闻事件通过这个典型人物,以这个事和人为载体,呼唤社会正义和良知。这是大河网策划这组报道的直接动因,也是大河网选取策划角度的个性所在。正是这样的角度决定了此次策划活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响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发挥优势 报网互动 力求传播效果最大化

网络媒体在为大众进行“议题设置”时,具有先天的优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由于自身先进的技术手段给新闻事件的传播带来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基于此,网络新闻策划可以与众不同,平民味十足。

首先,可以利用论坛让网民自由讨论和深化新闻主题。互动性特点赋予了网络新闻策划全新的空间。网友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多角度的解读新闻的方式。

被网民感兴趣的“议题”一旦设定,网友将会自发组织讨论。通过网站论坛管理人员的有效引导,完全可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新闻主题。甚至我们没有认知到的,网民却敏锐地发现到了。关于曹爱文事件的策划,大河网第一步就是考虑在大河论坛上置顶,结果此事件立即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关于记者是该先采访还是先救人,一时成为众多网友争论的话题。网友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随着讨论深入进行,大多数网友最终一致认同曹爱文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

仅仅几天时间,大河论坛上就有8万多位网友点击阅读该帖。网友对曹爱文的冠名,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也是逐步讨论和认知的结果,可以说,这个冠名既形象,又直观反映了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和意义,高出一筹,令人对中国网民的素质刮目相看。

利用专题深化新闻。网络新闻专题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它的所有的特点和优势都是互联网所赋予的。只有网络媒体才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甚至论坛等几种表现形式融合在一个专题新闻中。

网站在策划新闻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网民以最大的感染和冲击。将曹爱文事件在论坛置顶后,大河网又迅速跟进,以“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为题制作相关专题,将相关报道进行有机整合,从各个角度以声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深度和广度上让网友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运用报网互动,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报网互动的观念是由报纸率先提出的。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传统媒体重要代表的报纸只能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并设法融入这一新媒体。

对于网络媒体而言,虽然势头迅猛,但在新闻业务的具体操作水平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尚有距离,权威性更是有待提升。与传统报纸通力合作,对重大新闻事件运用报网互动的形式,长短结合,各种“轻重武器”捆绑使用,可以扩大传播范围,又可以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

曹爱文事迹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后,大河网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网络媒体,迅速策划了与报纸的互动报道。7月20日,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带有大幅图片的曹爱文勇救落水女童的报道,并配发了评论。《河南日报》的“焦点网谈”栏目连夜修改版面,同一天刊发整版报道――《网友“评”出中国最美女记者》,摘取大河网网友的精彩评论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反应,图文并茂地对此事进行延伸报道。报纸和网络通过这一新闻事件获得了双赢。

手段:及时跟进 保持节奏 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

新闻策划光有好的开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强势展开,扩大优势,直至形成,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所以,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过程,它绝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需要根据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导致的变化适时调整,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有效性和节奏感,求得有限新闻资源的社会效应最大化。这也是提高新闻报道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新闻策划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4

整合网络营销简称为E-IMC(Network Integrated Marketing),以便区别于传统的整合营销简称IMC。通过精确分析各种网络媒体资源的定位、成本,根据企业规模、发展战略、广告预算等,为企业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个性化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就称之为整合式网络营销,也叫网络整合式营销。

本次在无锡举行的GOMX全球网络营销大会上,《广告主》杂志独家采访了中国领先整合网络营销服务商珍岛信息创始人、总裁赵旭隆,一窥整合网络营销之究竟。

技术人+广告人

赵旭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需要整合营销。因为网络媒体资源众多,统一的营销方式行不通。但比传统媒体更加困难的是,如何整合网络媒体,如何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做方案,这不仅需要有内容策划能力,更要有技术要求,同时具备技术人+广告人的特质,才算是合格的整合网络营销人。赵旭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就是学技术出身,又做过广告,同时具备这两个领域的资源和技术,所以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整合网络营销的服务。

市场上现有的网络营销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做技术营销,而传统的4A广告公司则倾向于做文案策划,这两者都是客户需要的。前者是根基,后者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未来市场需要,即讲技术又有营销策划能力的跨界公司。

整合网络营销更是专业的事

“现有很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都专注于某一项,或者侧重社会化媒体、或者是搜索、或是基础平台搭建以及广告分析、数字分析等,但能把整个产业链打通的公司并不多。虽然一直以来西方传递的商业文化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整合营销更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它所要求的素质比分项的营销策略更加高。况且各个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成本非常高,也许分别来看,各个渠道的营销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形成的合力也许会对品牌形成巨大的内耗。”赵旭隆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表示,“中国客户结构和欧美不一样,各个层级、各个行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非常多,内部差异很大,相比从某一项营销策略入手,网络营销更具个性化、差异化,能为企业量身定做最适合它的营销策略。原来是传统渠道主导营销活动,网络是配合的渠道。而现在,网络营销渠道占据主导权,支配线下活动如何做。因此,一个好的整合营销策略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各种营销渠道只是砖和瓦

简单将微博、微信、官网等网络营销渠道放在一起绝不是整合网络营销,整合网络营销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贯穿其中。“如果将整合网络营销比作一栋房子,那么微博、微信、论坛等营销方式就只是砖和瓦,是搭建整个营销房子的材料而已。无论是只有框架还是只有砖瓦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房子。有的公司善于做漂亮的策划,但是并没有考虑执行的问题、管理难度、实效性等,这样的房子就是一个花架子,没有真砖实瓦。还有一些资源型的公司,根本没有策划方案,只是将自己掌握的各种渠道放在一起,这只能是一堆砖头,也不是整合营销。”赵旭隆透露。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5

几乎所有的评选标准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也不例外。经过六年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可谓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我国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产业这条高速列车上也发生着自身变革,从体制到规章,从内容到形态,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渠道都经历着无形的变化。固然,作为网络媒体的内核--新闻信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演变: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广告客户不再是网站VIP 包房唯一的常客,因为网站负责人都非常清楚,哪家网站内容做得好坏,网民用鼠标在投票,过去一味迎合广告客户的做法已经受阻。因为网络媒体不得不遵守互联网的一个定律:广告跟着流量走,流量跟着用户走!只有充分尊重网民,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紧紧粘住用户才是网站发展的制胜之道。所以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到地方新闻网站,根据各自网站特色的以新闻信息为核心的内容发生了悄然变化。而衡量中国网络新闻作品优秀的标杆,是中国新闻奖。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作品才是“好”作品?“好的标准”是什么?“好作品”又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呢?当然,“好作品”的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每个人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看“好作品”的标准和结果也不同。2012 年7 月,《网络传播》杂志在对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业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分别就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中的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络专栏四大类别进行逐一探讨。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奖的归属

“现在的新闻奖评选,不论何种作品的评奖标准,都带有太多非新闻专业的色彩,甚至很多作品本身(不是个别的)就算不上是新闻,新闻要素不全,不符合基本的消息写作规范,套话空话很多,形容词副词连篇。”针对当前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说。

现在很多新闻奖评选都把时效作为第一条,因为时效是新闻的标尺,但在陈力丹教授看来,“评选新闻奖的作品,首先要看是否是新闻,有些作品不是新闻,仅仅是观点的表达,与时事没有直接的关联。”针对网络评论的评选,陈力丹教授的看法是,网络新闻中当然要有时事评论,评论的要求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网络新闻仍然要遵循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公正,这是衡量标准的首选。

新闻价值与选题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直接对应关系,“在新闻评选时,仍然要防止以选题的大小来论英雄,并非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就是好新闻。”陈力丹教授在接受《网络传播》采访时指出,其实这类报道是最容易做好的,因为均是事先计划中的事实;非计划事实的发生和对它的评论,能

够写出水平、写出新思维是最难的,如关系人民利益的突发事件就是对整个媒体、对记者乃至整个团队的一次考验。

关于新闻评选标准,陈力丹认为,其他的标准可以适当提出,但不要喧宾夺主,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如果这些都不谈,只说时效,以及语言生动、角度、导向等等,结果就是主观主义盛行。网络评论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

陈力丹的观点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要放在其他标准的前面,“要突出新闻专业主义,因为我们不是在评政治先进,这是专业评奖。”专业主义的标准确定了,然后才是突出网络报道特色的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客观,不能使用诸如“顺应时代背景”、“政治意义重大”、“效果良好”等等谁也说不清楚的空话作为标准。

信息精准:专题以小博大

网络专题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突发事件或宣传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的集中报道。它与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对应,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类别。由于网络专题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因而它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优势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常用的制胜武器之一,也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

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网络专题常常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项目。千龙研究院院长周科进指出,网络专题是最适合于报道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网络专题常常表现为微型网站频道的状态,这样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等等表现形式很容易就能放进专题中,只要这些素材是围绕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网站内容管理层的决策中,其他网络表现形式往往以网络专题的子集或者从属物而出现。这样看来,网络专题在网络媒体中的首选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长期致力于网络媒体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杨斌艳总结出当前网络专题信息泛滥的三大形式:一是对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主题的选择泛化,一些专题不能有效凸显重大性或重要性;二是所谓的专题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和大量链接的跳转;三是专题制作通过统一模板生成,除了换颜色或配图,页面的其他形式几乎没有变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杨斌艳开出的“处方”是:首先得明确建立新闻专题的目的和够得上建立专题的标准。2002 年左右,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开始在国内流行,当时,主要是想借用互联网大容量和超链接的优势,把重要的、历时比较长的、过程比较波折的新闻事件通过专题报道的形式进行记录和跟踪,一方面为网民提供重大事件的全方位报道,另一方面汇聚各方观点,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网络聚合技术的普及,使得汇聚新闻和信息变得容易,所以很快在网站上处处可见新闻专题,事事可成新闻专题。然而,主题重大( 重要)、历时较长、过程波折仍然应该成为是否建立网络新闻专题的基本衡量标准。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胶东在线总编辑邓兆安认为,新闻专题所呈现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即使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仍然要有所取舍。

邓兆安说,要把握好海量与精准这个度,首先编辑要有敏锐的感知和清晰的思路,熟练进行信息筛选。要有对新闻事件发展的预知能力,抓住事件的主线,在海量信息中,做到主题突出,不迷失方向,以受众的需求为前提传达最为关键的信息;第二,专题的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好的表现形式能使整个专题锦上添花,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甚至色彩等表现元素,通过页面的巧妙布局编排,形成极具美感的专题页面,能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注意点,避免视觉疲劳;第三,栏目设置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位置恰当。栏目设置不一定多,专题在呈现上要尽可能简洁,能让受众一目了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四,增强原创和深度报道。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网民,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获知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触摸独家的新闻视角;第五,合理运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延展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受众感知事件的整个过程及进展情况,保证专题内容的完整性。

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中,信息的筛选极为必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者在策划专题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筛选同专题栏目设置、内容排列和表现手段等结合起来,精确地筛选出专题中各栏目准备向网民传达的意思,不符合专题设计思路的信息给予放弃,这也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精准所在,即选择能表达专题策划者策划思路的信息、摒弃冗余的不合时宜的信息,专题的更新和维护对于专题上线后仍旧保持信息的精准极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进入过剩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用“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来评判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认为,网络新闻专题的评判一是专题是否能对海量信息进行独特的梳理,二是能否有针对专题的策划和创意,三是能否设计出有互动力的互动栏目或活动,四是内容与形式要和谐搭配,甚至内容能为形式服务,让形式的创新带动浏览的愉悦。

针对网络专题的海量与精准,怎么把握这个度,红网董事长舒斌认为应该从制作专题的最初目的说起,制作新闻专题的目的在于几点:清晰准确地说明新闻事实,突出最重要的新闻因素,及时传递最新动态,揭示最本质的意义。因此,网络专题应该是围绕主题做文章,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应该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对网友有用的”、“网友最感兴趣”的内容。总体来说,精准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海量。舒斌举例说,红网制作的《湖南抗击冰雪十问》专题架构则特别简单,内容非常简约,但针对性非常强。直到现在,这个专题的简约形式,都堪称经典。

网络新闻专题关键在于全面和深度,全面不等于所有相关报道的汇总,深度不等于所有意见和观点的罗列。全面应该避免重复,尤其是虚假信息和不准确信息的混淆视听;深度应该是理性思考后的意见和观点,是对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和分析。杨斌艳指出,评价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好与不好,最基本的应该是:主题重大、意义深刻;信息全面真实,无虚假信息,无重复信息;观点和意见清晰明确,是权威的解读和分析,或者是网民意见和观点的分类整合和客观反映。当然中国新闻奖关于新闻专题的界定和评价有一系列的标准,除了这些已有的标准,访问速度、访问量等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考量。同时她建议,在网络新闻专题的设置中,角度的选取和立意的新颖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可能各家网络媒体都需要做专题报道,那么关键就在于同一新闻事件如何选角度,如何立新意。专题的角度和立意除了该考虑的常规要素外,应该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的特点、网民阅读特点、自身网络媒体的定位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 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和重点目标受众的特点,做出特色,做出新意。 普利策新闻奖的启示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普利策新闻奖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也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奖的一个标杆。

在我国,自从2006 年网络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发展历程,网络作品的评价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由于网络新闻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邓兆安认为网络作品的评价不能完全按着传统媒体的标准来进行,而是一定要尊重互联网新闻的发展规律和互联网新闻的价值性,尊重网络作品表现的个性化,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既要考虑网络作品题材的重要性,还要考虑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既要考虑报道的深度、及时性,还要注重对公众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

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离不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准。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的评选在评价标准上无法脱离我们的“中国特色”。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同时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显著差异。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而应在充分理解和适当借鉴的基础上,站在中国特色文化大背景下,确立能够契合当代需要并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评选标准。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世界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两者的交集上多下功夫;二是要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三是评选立场上要做到“公正、客观、亲民”,要有助于保护和发扬网络“大众舆论场”的作用;四是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网络新闻产生于网络,服务于网络,更应代表普通网民的心声;在评选中,应以包容的心态采纳各种不同的观点,网络新闻需要传达更多不同的声音。

优秀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质是要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诚然,中国新闻奖评选无法体现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却起到了确立新闻价值的标杆作用。李钢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新闻媒体将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宋代张载的一句诗所云:“江山自古多雄杰,代有英豪振素风。”网络新闻工作者,作为网络中权威信息的制造者、者以及传播者,更应该把握自身在增强网络信息价值、规范网络言论环境中的特殊使命。

国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注重独特的设计,风格多样,评选标准多元,特别突出个性特征。钟瑛对此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网络作品具有较明显的同质性,缺乏明显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在统一的评选标准之下,获奖作品更会显得一定程度的雷同。”针对新闻奖网络作品评选标准,她建议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评奖标准多元化,在基本的标准之上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评选活动注重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鼓励网络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三是网民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可适当考量网友的意见;四是目前对网络作品设置分类,类目过于宽泛,可细化设置的类目;五是评选标准注意与时俱进,与当下网络作品的发展匹配。

网络媒体策划范文6

在制定考核制度之前,首先要明确网络编辑的业务职责和基本素养,进而才能依据“工作量考核”和“行为考核”制定出合理的评判标准。

网络编辑的基本素养决定了其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是否有能力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要把基本素养排在第一位。网络编辑和传统媒体编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整个新闻报道链条中位居二线。网络编辑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和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一样的素养,即能对稿件做出合理的判断、取舍和修改。

首先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于编辑来说,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考虑,虽然网络编辑所面对的信息大都已经是新闻成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编辑就没有把关责任,对于重大和敏感的信息,求证和把关的工作一丝都不能减少;其次是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编辑在选稿、编稿和改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跟文字打交道,一条被大量信息埋没的新闻,在编辑的手中可以起死回生,获得巨大关注;第三是较强的思考和筹划能力:网络编辑如何保证信息的公正和网站整体信息的平衡,这也是需要掌握的技巧;第四是较强的落实和操作能力:网络编辑最忌眼高手低,除了一些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还要有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 网站其他部门的协调能力;第五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人品修养、职业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网络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网络编辑的业务职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职责、用户职责、经营职责。

第一、内容职责。网络媒体信息来源丰富,网络信息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选取适合本网站传播的信息,非常考验编辑业务能力。在内容方面,网络编辑的业务职责主要涵盖对图文、音视频信息的选择、编写、推介和整合四个方面。

网络编辑的内容业务职责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量化考核的指标设置应该是以网站追求的最终结果和离结果最近的指标为核心考核指标。因此,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把点击量和信息量、专题量作为对网络编辑业务考核的最重要指标。

第二、用户职责。网络编辑的用户职责是从内容职责延伸出来的,最终决定了内容职责的完成情况。对于大众媒体来说,用户的竞争是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网站只有掌握大量的核心用户,才能提高媒体影响力。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自媒体迅速崛起,用户也可以直接参与网站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重点也由内容竞争逐渐转向用户的竞争。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重要特点,与网民互动的主体就是网络编辑,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媒体不仅负责网站的内容生产和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网站客服的工作。网络编辑的一举一动,对于用户的去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站可以根据实际考核需要,统计出一段时间内新用户的增加量、用户的登录量、用户的内容生产量等,网站可以将这些数字与网络编辑的考核进行挂钩,促进网络编辑履行用户职责。

第三、经营职责。近年来,网络媒体的竞争日益加剧,盈利能力和经营额的增长也成为判断一个网站实力的重要标准。网站的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靠网站内部设立的经营部门来承担经营指标,所以很多网站的网络编辑往往要在承担内容采编指标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经营职责。网络媒体的内容编辑质量、点击量以及用户的数量与网站的广告效果、内容增值经营项目息息相关,给予网络编辑一定的经营指标考核压力,有助于增强网络编辑的盈利意识以及他们与经营部门在内容方面的配合意识。

网络编辑的经营职责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容本身的经营考核。从网络媒体的长尾阅读理论来看,网站内容本身所能带来的回报主要是企业广告效果的提升。一条点击量巨大的新闻可以带来企业广告的延伸阅读,一个点击量巨大的新闻栏目,也有利于吸引企业进行广告投放;第二是内容增值的经营考核。部分网站开通了手机报、电子报等收费项目,直接将内容销售给用户,从而为网站带来收益。

针对编辑的经营职责,在考核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考核。比如通过考核广告的点击量给编辑一定的分成,如果是配合经营部门策划的专题页面,则以广告客户的满意程度为考核指标。内容增值的考核则更加直接,因为用户是否愿意以付费的方式订阅网站的内容产品与网络编辑采编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把网络编辑的考核同增值盈利指标捆绑起来,促进内容增值收益。

完成价值交换的过程

通过对业务职责和基本素养的考核,确定网络编辑该拿多少工资,实际上完成的是一种价值交换的过程。价值交换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标准是结果能否完成等价交换。网络编辑完成工作任务是对程序、过程负责,网站收获网络编辑的工作结果是对价值、目的负责。网络编辑的考核以结果为导向,就可以对网络编辑的工作职责进行科学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