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规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城市规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城市规模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1

关键词: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4.6亿吨,比2010年增长8.8%;2012年能源消费37.5亿吨,比2006年增长8.3%。因此,“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整体的经济消费模式依然不会有所改变,但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未来趋势而言,依然要不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随着环境恶化以及高能耗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凸显,我国近年来逐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倡导低碳发展模式。由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持续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石油替代品,无论是生物能源的研发还是对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与研究都在积极的开展,由此也预示着未来的能源发展的重大趋势以及方向。

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人类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本文拟采用实证和理论相结合,计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目前环境质量本身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以及促进作用,并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针对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第一调查分析,到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调研,进而获取一手资料。第二资料研究,对中国政府所公布的《2012年统计年鉴》以及《2010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进行搜集,并基于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理论探讨,通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研究方面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第四实证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都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外的学者的研究更多是侧重于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

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倒“U”型曲线关系,如图1所示。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开创性地将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发现SO2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

Inmaculade对22个OECD国家23年历史数据研究,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N型曲线关系。Antle and Heidebrink (1994),Shafik and Bandyopadhyay(1992),Simon.Dietz and W. Neil.Aclger (2003)和VanLantz (2002),涉及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并没有从整体环境质量(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研究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除此之外,国外学者的研究还集中于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如:D・约翰逊等学者通过对英国碳排放的研究分析,认为到2050年英国在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80%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前提是英国继续实行现有的低碳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澳大利业学者约翰(John)以化学的视角研究生产和消费,从经济学创新理论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问题。特雷福斯等学者认为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碳排放80%是可能的。Birdsall在对全球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长中得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对于社会资源的需求的增加,而资源的增加则会带动能源的消耗,包括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煤炭的消耗等都会增加全球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是植物的大面积采伐会导致全球空气净化能力的下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2

关键词: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路径

引言

目前,欧美日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中国对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嘉兴市在2012年提出了“智慧嘉兴”的建设,而“智慧交通”的建设正是其中需要完成的一项目标。正确分析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模型,可以为嘉兴市打造智慧交通提供一份参考,对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将产生重要作用。

1 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嘉兴市的智慧交通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禾行通”公共出行服务平台、嘉善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展了智慧公交、智慧电召、公共自行车服务、汽车客运服务、危化运输服务、汽车维修服务、路网感知、行车诱导、综合信息等系统建设。

嘉兴市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了运管、公管、港航、市建委、交警、城管等各部门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禾行通”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出行方式,面向公众提供基于实时路况、实时交通状况、人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及智能行车。停车诱导服务,使公众出行更加便利,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的载客率,减少了燃油环境污染。嘉善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是交通运输部县域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超过5300万元,建设包括运载工具智能监控平台、基础设施智能监控平台、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枢纽综合管理系统、交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

当然,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嘉兴市在建设公共交通信息化和推进智慧交通试点建设工作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体制机制的支撑;交通产业链发育不健全;智慧交通认识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

2 发达地区公共交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嘉兴市的公共交通相比于国内外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等地,无论在技术规范,还是管理配套,抑或是终端服务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道路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道路网络。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路线、奥运场馆周边拥有120处系统控制公共交通信号。此外,还建设了公共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交通流检测和交通违法检测三个子系统。同时,在奥运会场馆周边和相关道路上还建设了80处电视监控点、15套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系统、80套数字化视频系统。另外,车联网的提出,让车能够和网络、云端发生联系;一款车联网硬件产品,具有总里程、行驶里程、平均车速及油耗、读取和清除故障码等功能,车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是解决未来城市交通压力的一个重要项目。

放眼国外,如今英国已形成由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共汽车、轮渡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城市交通体系,伦敦和格拉斯哥2个城市开通了地铁线路,有7个城市开通了有轨电车,其中曼彻斯特有轨电车线路达100公里。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通行信号十分普遍,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欧洲处于较高水平。伦敦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70%。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投入运营。目前,伦敦已有地铁运营线路12条、275个车站,总里程408公里,高峰期地铁运营车辆525辆,每天客运量约380万人次。并且伦敦市的公共汽电车线路多达700余条,市区公交专用道里程280公里,1.7万个公共汽车站,6800多辆营运车辆,日均客流约600万人次,公共汽电车运营企业9家。

3 影响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针对嘉兴市,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同所有的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行为一样,在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中,出行者首先是产生了某种出行需求,然后在主观因素影响下,选择最令其满意的出行方式,从而影响了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根据嘉兴市历年公共交通量及其他有关项目数据,分析发现影响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有经济性、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设施完备性等。其中,经济性在于出行者考虑的票价高低、付费方式等,舒适性包括车内环境、车况(性能、档次……)、车辆运行的平稳程度等,便利性主要出于车辆的速度、换乘的方便程度,可靠性指按时刻表是否准时到站及等车时间长短等,设备完善性包括站点信息化设备完善程度(如电子显示屏等设备)、车内信息设备完善程度(如语音报站等设备)等信息化指标。

以上是从乘客感知的主观角度分析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影响因素,而城市的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还和许多客观因素相关联,如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水平、居民需求度等。其中,城市规模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城市面积,城市发展水平有经济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的建设规划等,居民需求度则在于居民满意度和居民的人均消费等。

基于以上分析列出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几大主要影响因素。

4 构建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路径模型

为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模型,我们主要以嘉兴市的公共交通信息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发达城市和国外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参考了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从服务质量、服务媒介、服务效率三个方面对嘉兴市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在20世纪以前,公共交通信息化还不发达,受居民的消费水平,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被动接受现有的公共交通方式,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多只能依靠人力和普通的多媒体技术;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增大,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民们出于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也不再满足于人工化和滞后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的服务,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渐渐产生了各种公共交通信息管理、信息服务、视频监督系统和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如2003年嘉兴市市区城市公交着手建设并应用了IC卡系统,公交IC卡系统因其支付不需找零、刷卡方便、节省上下客时间、减少企业假币损失、方便科学统计等诸多优点在公交行业得到广泛推广也被市民普遍接受;2012年提出了“智慧嘉兴”的建设,完善了嘉兴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实现了嘉兴-杭州IC卡互通的新发展;最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滴滴出行”“U步”、嘉兴市公交APP等各种形式的APP,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基于对公共交通信息化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考虑,对比分析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现状,我们预计未来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如“互联网+”、各类智能化交通体系以及车联网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会朝着信息服务多样化、服务系统通用化、网络系统立体化、运营调度智能化发展;向着智能化即交通规划更科学、设施更有效、管理更智能、行为更规范发展,这不仅仅可以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交通供给能力;在交通需求方向,通过交通信息服务、交通拥堵收费等系统,还可以改善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特性,使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得到缓解。

以此构建了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的通用模型。

5 结束语

根据调查数据证明,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信息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能否有效运行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能否快速发展。此外,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发展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应当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环节来发展。

通过服务质量、服务媒介、服务效率来研究嘉兴市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并建立其发展路径模型,能够对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间接地促进嘉兴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对嘉兴市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军,张生瑞,胡长水.交通信息化发展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2007,27(6):76-79.

[2]房建宏,陈红,徐安花.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J].青海科技,2005(05):54-56.

[3]彭昌淑,周雪梅,张道智,等.基于乘客感知的公交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4):40-44.

[4]嘉兴步入智慧交通时代.信息化建设[J].2015(02):28-29.

[5]郭玮,晋艳艳.智能交通在各国现状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J].理论科学,2009(05):41-42.

[6]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1):6-19.

[7]滕绍光,吴凤平.公共交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科学,2005,18(4):79-82.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3

关键词:智慧城市理念;未来城市发展;途径

引言

随着城市数量以及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已经无法较好地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外来人口的融入也给城市治理和监管带来了众多困难。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大,一方面将城市发展引入新的发展领域,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出了众多要求。因此,如今的城市模式如何进行有效变革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广大城市居民带来了切实的发展福利,当城市面临人口、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挑战时,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无疑是给城市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如何将智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模式中至关重要。

1 智慧城市理念的内涵

智慧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其主要原则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企业以及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其中,智慧城市理念专注于打造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生、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商业发展等方面。智慧城市的理念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困境,随着该理念的广泛运用以及城市发展模式的成熟化,智慧城市理念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以实施,为城市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在于通过完善、新兴的发展模式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互联网沟通交流体系。智慧城市体系的建立为该理念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参照,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作为智慧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管理和监督置于智能化管理体系之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政府、企业、社会成员作为三方参与者,通过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活动取得各自所需要的信息。智慧城市理念在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同时,也大大拓宽了互联网在该体系中的运用,可以说,智慧城市就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缩影。

2 智慧城市理念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2.1 有利于提升城市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理念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到城市管理体系之中,大大提升了城市利用的效率[1]。首先,智慧城市理念借鉴了“数字城市”完备的实践经验,将信息技术与成熟运营理念有机融合,实现了政府城市管理的高效率和智能化。同时,智慧城市理念通过探讨互联网下更加有效的交换方式,与其他城市进行商业合作,实现了城市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最后,智慧城市在发展模式上充分发挥了政府监管的服务职能,一切活动都在政府统筹下进行,同时,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大激发了城市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协作能力。

2.2 有利于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

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对城市传统的产业机构产生了冲击,大规模新兴产业开始出现:首先,绿色能源制造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由于智慧城市将绿色环保作为城市发展的基调之一,绿色能源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绿色能源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大大改善了城市能源浪费的现状。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因此,智慧城市理念的普及大大延伸了产业链的发展范围,带动了物联网服务行业、物联网基础设施以及物联网制造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讯技术也获得较大规模的增长。

2.3 有利于引发新一轮科技创新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科技的力量加以辅助,因此智慧城市理念的运用将大力促进城市科技创新活动,刺激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互联网技术革新,同时,信息技术也将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大类,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一系列人工智能手段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声音、文字、数字、图像、影音、符号及其他相关信号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获取、分辨、加工、处理等活动。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城市产业将大规模进行集聚,将人才要素、技术要素以及政策要素迅速集中,从而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潮。

2.4 有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城市居民以及外来人口生存环境、发展环境以及享受环境的改变和提升。首先,对于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而言,城市环境质量将大大改善,城市居民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次,对于发展环境而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有益的发展条件,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享受环境而言,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发展观念,城市居民追求自由发展以及协同发展,城市和谐程度将有效提升,一个适宜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城市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3 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理念的普及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在科技创新日益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首先,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缺少国家统一标准,在关键的技术领域一些先进技术仍旧由国外所操控。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十分匮乏,因此,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推行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质疑。其次,国家的信息安全并没有相关技术的保障。政府、企业机构与社会成员在进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缺少技术性的保障和支撑。最后,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为智慧城市发展进行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

4 智慧城市理念引导下未来城市发展的途径

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未来城市的发展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3]:第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无论城市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创新,以人为本都是其核心理念,为了实现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城市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政府、企业也切实为广大社会成员谋求福利,使得城市居民能够真实地理解智慧城市的理念。第二,加强科技创新。未来的城市发展将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实力的对比,经济实力的增强要以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因此,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力量,承担着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责任。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和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利用效率、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引发城市进行科技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对于工业化时期城市的转型升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其理念的进一步运用,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城市规划以及推进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促进城市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培根.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5,18:156-157.

[2]路艳君.智慧城市理念及未来城市发展态势解析[J].城市地理,2015,

16:18.

[3]王石.智慧城市理念及未来城市发展趋势解析[J].城市地理,2014,18: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4

昔日的工厂、仓库、装卸和运输等产业形态逐步退出,新的现代服务业在这里快速集聚,形成一幅城市结构演进的生动画面。

上海这座大都市,一直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正因此,其发展脉络更具一般意义,我们可以从上海的历程探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历史上的历次产业分工和生产要素的调整,都会带来城市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都会造就一批时代特点鲜明的城市。工业化造就了一批传统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变迁牵动了城市的兴衰,而如今信息化则是成为现代城市的必备要素,集信息和技术为一体的能力网络则更为城市崛起提供了新的契机。

底特律是经典的工业城市,在底特律的Down Town,虽然高楼大厦依旧,但已经看不见任何繁华,很多摩天大楼已经废弃很久;而在硅谷,则完全看不见传统工业文明的影子,看不到一根烟囱,看不到一栋高楼,但对这里全世界都投以尊敬的目光。

回到中国,我们往往感慨于历史,政治中心的位移、都城的变迁,往往都会决定城市的兴衰和经济重心的转移。甚至,建国后省会城市的迁移,都给某些城市发展带来了命运的改变,石家庄的迅速崛起,开封“何时开封”更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然而,透过现象,我们更能看到,在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多年城市发展的波澜不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手段是配置资源的主渠道,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是在按部就班,按照一个计划好的步调前进。大项目决定了那个年代的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所有的大项目按照既定的计划在进行布局。自然,处于行政中心的城市必然会比其他城市更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也就造成了城市之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宁波、苏州、温州、东莞、佛山等一大批没有行政资源可以倚靠的城市迅速崛起,给我们的传统思维带来了挑战。在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也无非是资源配置的因而导致的必然的果。这些城市大多沿海,依靠交通的便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成为承接国际资本和信息最有利载体,它们把握住了这种市场的力量,融入了国际产业价值链条。也正因为这些城市把握住了机遇,国家在某些政策和项目上也才适时地给予了倾斜,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5

关键词:空间技术;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

“十二五”期间,许多城市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自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世界各国不断进行智慧城市的实践,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国内的“智慧上海”、“智慧双流”等等[1]。但是学界对于其定义以及内涵的理解多样化,甚至与其他概念混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慧城市的内涵以及实质成为现代政府、产业、学界、科研等各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是由IBM公司于2008年在外国关系理事会中提出的,学界对其理解各有不同[2]。IBM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为: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对治安、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做出智能化反应,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3]。笔者根据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建设项目以及目标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其是数字化技术联合智能管理的泛在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包括城市信息收集、监测、综合信息智能处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将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转为信息化城市管理,同时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此外,可以对城市中的交通、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进行数字网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带动城市转型。

二、智慧城市的核心环节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及管理相结合,其中应用到了许多高新技术,其中空间技术,对智慧城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影响,具有位置信息获取、传递、定位等功能。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利用空间资源越来越多。合理利用我国空间资源,将空间技术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转型等方面,是我国发展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4]。笔者基于智慧城市的功能以及流程,对核心环节进行分析,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信息感知。对城市信息按管理需求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动态监测,其主要是对末端传感器、底层传感网关以及上层感知传送管理系统这三部分的应用。现阶段的网络建设中,多以满足流量大、在线时间长为目标。但是城市感应网络的要求多为流量小、在线时间短、随需信息感知[5]。所以,网络带宽并非其建设过程的重要问题,而如何构建适应其要求的数据传输以及信息传感管理,成为城市信息感知的制约问题;(2)便利协同。多信息系统的联合运作,实现交互式处理,智能化系统能够对反馈信息进行迅速、灵活、准确的分析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6]。所以,协同运作是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3)智能处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分析、建议、行动、事后评估等能力,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智能化响应。

三、空间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

空间技术涵盖了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时,又包括了遥感、通信、导航技术。空间技术作为智慧城市构建中的核心技术,其主要表现为:

(1)空间技术与地面探测技术联合,从而构建了陆空覆盖、全面感应的城市信息传感网络,进行有效的城市信息探测。其中天基包括资源、环境、气象卫星、专用卫星等方面的资源;空基包括无人机、有人机、飞艇等探测工具;地面包括视频、移动终端、RFID读卡器等探测工具;(2)构建陆空立体通信网络,为地面通信提供应急通道。天基包括同步、移动通信等卫星为主要卫星,并辅以北斗导航卫星支持,构建高效、多渠道的通信网络。空基包括飞艇及无人机,从而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的通信应急网络。地面主要以促进有线和无线网络发展,推动3G、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满足客户对信息传递的需求。

目前国内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雏形,并明确了四个关键点:①重视信息网络构建,发展4G、WIFI等无线宽带网,并将其在全市覆盖,推动物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②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③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④优化信息技术的创新环境。南京智慧城市的构建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交通、医疗以及电力,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通过拟定智慧交通管理以及智慧铁路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医疗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医疗电子信息的无障碍流通方面,提高医疗决策以及医疗服务水平;智慧电力主要从配电网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输送方式的灵活性等方面着手,实现城市的平稳发展。宁波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生态文化等方面出发,全面构建智慧城市,并通过多年努力,将宁波建设成具有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力争在2020年进入国际智慧城市的名列中。

四、智慧城市的积极影响

1. 智慧城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智慧城市能够通过自身功能的应用,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在公共服务及管理、就业、医疗服务、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监管等方面的压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政府提高政务处理效率以及决策水平,除此之外,城市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惠及百姓。

2. 智慧城市能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现代城市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充分挖掘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的监管力度,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事业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 智慧城市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经济发展面对着严重的资源匮乏,智慧城市通过对城市信息的收集,了解城市生产领域的具体情况,提升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管理的利用率,改变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由劳动力密集产业向高新技术、知识型转变,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空间技术等新兴技术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突破了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设施相分离的观念,将城市中的空间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管理、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楚江,黄宇民,侯宇葵等.关于网络、网格、物联网、云、智慧城 市、大数据等概念的探讨[J].卫星应用,2015,21(7):23-27.

[2] 依托Autodesk地理空间技术,建设绿色旧金山――基于Map Guide Open Source的旧金山城市森林地图系统[J].地理信息世 界,2013,5 (5):88-89.

[3] 周锐,王新军,苏海龙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 定――以平顶山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21(4):57-63.

[4] 高丹华.空间技术助力循环经济――刘志嶂会长在空间房地产 建筑新技术交流会上讲话[J].城市开发,2012,14(4):70-71.

智慧城市规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信息系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6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市政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和市民逐步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居民身体素质。绿化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城市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管理上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系统难以维持城市园林绿化的正常化发展,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现代市场上研发出来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当地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预测今后城市的绿化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一套功能齐全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的发展和智慧型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1)城市园林绿化科学性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就使得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扩充,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绿化功能方面,对提高城市环境状况,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对整个城市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正确规划园林的位置和面积,如何使其与城市发展形成最终的统一是现代化园林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智慧型、舒适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2)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式落后,数据信息收集不及时。

随着园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加强,园林建设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复杂,而这些信息是选择下一步园林规划位置和面积等重要决策的信息来源,传统的城市园林管理系统单纯的以档案形式进行整理,不能直观的反映出当前城市园林建设的基本情况,导致各种数据资料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得出的数据不够准确,大量的绿化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园林建设效率也逐渐降低,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另外,对当前园林绿化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的不全面,也导致了园林建设者决策的失误,不利于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市园林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收集城市中各个部分的绿化分布,了解绿化区的使用年限和正在发生的其他事情,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得出城市当中最需要进行重新整理的绿化带,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绿化面。

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率的途径

(1)建立覆盖面积更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信息管理系统属于城市所有,所管理的规模非常大,而这种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对城市整体进行有效的监控,却不能对城市内部各个部分的园林绿化带进行适时监控,因此,分片、分区的进行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覆盖面积更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效率非常关键,而建立更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才能够保障这一计划的正常实施和运行,才能使其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2)改变管理形式和管理观念,提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地位。

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对园林建设者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阻碍着他们观念的更新,然而,信息化时代下的园林绿化信息管理系统确实能够有效地对园林绿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效率,然而,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因此,转变园林建设者的发展观念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首先,转变管理形式,对园林绿化进行数字化管理,改变以往的纸质办公的方式,以数字化手段开展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行业信息、行业管理结构、行政业务审批、从业人员情况、信息公开公示、城市公园介绍等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使上述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便于公众查阅,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的舆论和监督职能,而这种无纸化办公还能响应建设环保型社会的号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提升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园林绿化当中的地位,很多年长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意识不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智能性和科学性,不能引起重视,因此,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必须要从政策上提高园林绿化信息系统的地位,甚至强制性地让绿化工作人员使用信息系统,培养起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力,为接下来更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做铺垫。最后,创新管理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呆板的管理方式,通过群众监督和收集群众的园林绿化设计和建议,从而提高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运用水平,对接下来的绿化进行更加正确的规划,达到顺应民意的效果,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管理决策依据数字化。科学的管理决策需要有科学的数据进行支持,而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作为依据,否则错误的管理决策不仅不能达到园林绿化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结构,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决策的数字化、科学化、合理化是现代绿化过程中的关键。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选择和投入不再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而是更多地依靠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分析评测结果,例如,公园的选址和规模,古树名木保护投入、苗木补植投入、植物种类选择等,均需要借助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已经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进行的决策,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决策,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规划结果,还能够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还能够借助信息化平台预判项目的社会收益,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决策是信息时展和大数据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高水平的管理Q策者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和维护者。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的园林绿化信息化管理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建设人员的福利待遇,阻止优秀建设人员的流失,通过人才引进和系统开发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4)监督运行数字化管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各种项目收益的最大化,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对管理信息系统上的数据和决策进行监督不仅仅是政府内检查人员的职责,还应该让权利给普通的民众,因为园林绿化的使用者和享受者都是城市内部的广大民众,因此,开通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系统热线,积极接听民众对园林规划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不断地走访和与公众接触之后了解其对园林绿化内在的需求,使园林绿化工程真正成为民众的暖心工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市民能够不断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园林规划内容,能够对建设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建设进程进行监督,这种民众监督与城市规划内部的监督相辅相成,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