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报道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报道策划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1

论文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其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性质置换等方面入手,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提出一种以经济发展为引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使其与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1 问题与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每年的6月7日设立为“世界文化遗产日”,其意义是明确“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或自然风景不仅属于它所在的国家,也属于全人类”。200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并在法律地位上予以明确。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曾经被片面地理解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限制,致使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片区成为城市发展难以逾越的“门槛”,曾一度影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这种状况尤其在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还持续存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起飞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从2005--2008年开始酝酿并初步提出了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空问规划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乡统筹发展,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对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不得不面临着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两个方面的难题。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是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薄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科学地结合起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中西部地区众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科学思路,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从经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角度思考,提出一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并以四川省三台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用以分析所述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三台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与价值认识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涪江中上游,为绵阳市辖县,距绵阳市中区57km,距成都市153kin,以县西三台山得名。三台县于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古为郡县,是古国文化发源地。自公元前201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享有“蜀川重镇、剑南名都”之称。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溪流纵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具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历史上李白、杜甫、薛涛等诗词文人均在此汇聚,并留有名篇佳作。

三台县主要有4个历史文化片区,分别是古城墙南门片区、大佛寺片区、琴泉寺及北塔寺片区、东山公园及东山大佛寺片区。该4个片区大多依山就势,坐落在县城的凤凰山、牛头山、三台山、蟠龙山上,构成了县城“山水城”的城市骨架。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并缺乏及时的保护规划,致使以上历史文化片区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部分山体形态被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建设吞噬,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文人名士的关注。作家舒乙认为,三台古城墙年代久远、质量高,城墙的材质超过北京古城墙,并就三台的保护事宜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本文就其重要的历史街区进行概要说明。

2.1古城墙和南门片区

2.1.1概况与价值

古城墙和南门片区内大量的清代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在的古城墙文风厚重,于清乾隆32年至35年(公元l767—1769年)由知县徐世楹在明嘉靖墙楼的基础上培修复建而成,现仍保留下南城门楼和东城门门洞,是目前国内少数保存完整的石砌古城墙之一,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规划保护区。东门至北门段和南门至老西门段的部份城墙保存完好,城墙总长约2km。南门城墙高6m、厚9.8m;城墙用长1.2m,高、宽0.3—0.35m的条石垒砌,门洞为纵联式券拱。南门城楼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9柱、面阔5间、进深8间。南门片区现状为大量成片相联的古民居院落,受北方建筑营造法式影响,形成多进院和几个多进院落并列住宅,以及“四水归堂”,“一颗印”式住宅,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具有北方明清代建筑风格,富有古城韵味。

2.1.2主要问题

城墙被开有断口10处,搭建若干处,均因经济发展而又缺乏保护规划所至。同时,该片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差,导致民居院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增加了改造的周期与成本。此外,城墙周边的城市用地性质不合理,大量的工业用地给城墙和民居的保护带来了环境、交通等诸多问题。

2.2大佛寺片区

2.2.1概况与价值

该片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南河路蟠龙山腰,是县城山水形态的重要构成节点。大佛寺内造像凿建于元大德五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坐东南朝西北,高8.3m,肩宽3.8m,为“说法像”。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发现此佛,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修建大佛寺,其佛教文化影响力大、交通区位好、城市地标功能强。大佛殿的大佛是绵阳市唯一、全省少有的元代佛教造像,在研究元代佛教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佛殿为九脊歇山式木结构,造型独特,气势恢弘。

2.2.2主要问题

周边用地性质复杂,建筑风格不和谐,景区被城区严重屏蔽,缺少“透气”的空间,影响了大佛寺片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2.3琴泉寺及北塔片区

2.3.1概况与价值

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唐初按星象落座建殿,文人荟萃。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等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石刻碑,阴刻、楷书,文物价值较高。北塔位于琴泉寺北侧的北塔山顶,清嘉庆十八年修建,现保存完好。随着城市的向北拓展,可与琴泉寺片区携手打造城市北部的城市公园。

2.3.2主要问题

该片区位于城市西侧,处于城市发展的外围,受城市发展冲击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用地的快速拓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前沿,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2.4东山公园及东山大佛寺片区

2.4.1概况与价值

该片区主要包括东山公园与东山大佛。东山公园始建于唐代,李白、杜甫、薛涛等文人墨客都曾于此驻足作赋,因有“东林晚钟”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称。东山大佛位于东山观音寺,沿涪江东岸山崖而建,面对涪江,自然景观优良。内有坐式佛像高14m,历史悠久,为唐代所造。唐人侯圭《东山观音寺记》对其就有描述。该片区位于城郊涪江东岸,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条件好,为城市的景观骨架节点。

2.4.2主要问题

东塔年久失修,人文历史遗迹保护力度不够,周边建筑不和谐,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东山大佛景点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发展空间较小。

3.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导的保护思路与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并非意味着城市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城市经济在内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居住环境、投资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作者从旅游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进行了多角度综合思考,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以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点,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最终达到科学合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思路,为城市的游憩空间、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3.1保护思路提出的研究基础

经济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与旅游经济对接、与文化经济对接和与休闲经济对接,并据此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如本次案例中古城墙及南门片区与凯江滨水区的协调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战略——激活作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将其与城市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以文化为主线进行挖掘、包装,将单个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城市节庆活动引导城市经济发展,真正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2

“新闻立台”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在央视新闻和省级卫视新闻的重重压力和包围中寻求突破?需要地市电视台进一步准确定位,抓住市场空隙,在栏目创新、节目特色与传播吸引力方面下工夫,找到生存空间。以策划提升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今天的新闻竞争态势下,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新闻节目的策划能力也就成为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地市台电视新闻要形成品牌,扩大影响,也必须重视新闻策划,充分展示媒体的主动性创造性。

电视新闻策划通常分为前期采访报道策划和后期节目编排策划。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策划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以创意为核心,在对新闻事件和新闻素材系统分析的前提下,设计报道的方式、程序、时机、角度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报道思路,从而达到最佳舆论展播效果的运筹与规划。

新闻策划模式一般采用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和集中报道,容易引起公共舆论,掌握分寸和度尤其重要。

纵观今天的电视荧屏,除“两会”“国庆庆典”“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等重大和突发事件的全方位策划报道外,还有像各级媒体在“走转改”活动中的系列报道,以及央视《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活动等,无不凝聚着策划人的心血。

近年来,广西电视台倾力策划组织的跟进式大型直播报道《西江千里行》《重走路》以及《直播广西》《中国一东盟合作之旅》等创新理念,突出亮点,在全国唱响了广西,为电视界瞩目。

在这种新闻竞争中,地市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

当然,地市电视台在新闻实践中也有一些突出的策划活动。2008年1月,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北海市也受到严重影响。北海电视台全面启动抗灾救灾宣传,组织精干采编人员每天深入到农村基层报道受灾救灾情况,在《北海新闻》节目中开设了“齐心抗冻灾,天寒人心暖”特别专栏。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召开,北海电视台开设“走进泛北”“了解泛北”“聚焦泛北”“泛北进行时”等专栏,从备方面报道“泛北论坛”进行情况。2010年,为配合北海市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北海电视台开设了“创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北海软实力”“历史文化大家谈”“宏扬北海历史文化记者行”“北海历史文化展示”“名城名址,看古讲古”等专栏。

近年来,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实践科学发展观、项目发展年和企业服务年、北海三年跨越发展等,北海电视台都有全面、精彩的报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赞赏,这些生动的报道都缘于前期充分的策划。但是,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这种策划活动多局限于重大事件和主题性新闻报道中,没有形成常态,因此也就没有完全达到提升电视台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地市级电视台要做好新闻策划,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建策划班子,形成长效机制。策划为电视新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好的策划还能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提升竞争力。地市级电视台人手少,不能像央视那样专门成立策划部,但是可以将新闻从业人员中的骨干组织起来,定期召开新闻策划会,确定宣传重点,制定策划方案。只有依靠健全的策划机制和全面的策划人才,采取恰当的策划方略,才能最大限度提升电视新闻策划的正效应,形成栏目的品牌效应。

2.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策划能力。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素质。才能使新闻策划做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实现创新。

3.尊重事实规律,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策划和运作,不仅要新,要真,还要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因此,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事实,还要尊重事实的所有细节。

“本土化”,“广域化”,做“大本土化”新闻

城市电视新闻的本土化,就是根据城市受众的需求,以城市本地或与本地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以具有本土特色并适合本地受众接受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提供生活资讯、展示城市文化。比如以轻松活泼的语言“说新闻”;有的城市电视台还采用本地方言土语报道形式,从语言上贴近受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本土化为城市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北海电视台2002年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晚间播报”,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通过对地域性新闻资讯的高度关注,讲本地市民身边的事,市民自己的故事,获得市民心理上的认同感与亲近感。《一个农村粤剧团的59年坚守》等一批优秀新闻报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专家的好评。

电视新闻本土化,给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经过十年发展,本土化的道路越走越窄,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重新审视本土化走过的道路,今天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本土化,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1.视角更低,触角更广,成为同级媒体中最有公信力的强势媒体。北海市作为北部湾畔的一座沿海城市,下辖一县三区,长期以来电视台主要关注的是主城区的新闻事件,对于下辖区县虽偶有涉猎,但是关注度不够。在报道内容上以城市居民生活居多,对渔民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报道较少。

城市电视台在立足本土化的同时,要向广域化的目标发展。不仅关注主城区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更应深入渔村,走进农村,报道渔民、农民的生产生活。

放低角度,以平民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和多种热点。

2.加强与周边城市电视台的联系和交流。作为广西的沿海城市,北海还应加强与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联系、沟通,报道与北海相关联的新闻,让人们了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城市电视台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向外派出记者自采节目,这就需要采取合作的方式,共享新闻资源。2010年10月,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潜四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电视手。共同打造了一档具有浓厚北部湾城市风情的节目《潮涌北部湾》,立足于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重点关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在扩大新闻视野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北海台还应加强与桂林、柳州台的联系和交流,在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契合点上展开报道。

3.建立城市电视合体。本土化还应包括内容的本土化和视角的本土化两个层面。一是对本地信息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

很多城市电视台之间都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联合组织,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广州电视台就与众多城市电视合组成“城市电视台协作体”,进行新闻节目交换。

北海台也应与更多的城市合,特别是与那些具有同源文化特征与基本相似经济发展状况的城市联合,做更大区域内的“大本土新闻”。2007年,由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北部湾城市形象大使大赛”,由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环北部湾的十多个城市共同参与。尽管这一大赛只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但是对塑造和推广环北部湾区域的整体形象,提高环北部湾地区在中国和世界的知名度、地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还可尝试进行新闻联合,建设环北部湾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网,实现北部湾城市电视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城市新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互补局面。

4.积极采取“入乡随俗”的“拿来主义”。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与当地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当地百姓关注的民生新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注意从与地方的“相关性”“接近性”出发去审视、报道国内或国际新闻。

在央视和卫视以及新媒体的多重围攻下,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要生存,就必须打破划地为牢的传统思想,开拓视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新闻”之路,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本土化形式,唯此,城市台才能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格局

1.坚持主流报道,注重新闻引导。把好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稳定导向;坚定主心骨、建好主阵地,始终把握事业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创办多样化、综合性的新闻节目。在努力做好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同时,城市电视台还应探索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形式的新闻节目。如舆论监督、新闻热点评述、生活资讯、服务信息等等。很多电视台也都是将深度报道或策划报道与即时信息有机组合,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新闻欲求。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由社会新闻、生活资讯、甲方乙方、孟非读报、小璐说天气、新闻调查、现场热线等板块构成。广州电视台《今日报道》包括新闻热点、深度调查、时事讽刺小品、音乐鉴赏、靓仔靓女走秀等内容。这些节目在新闻报道的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生活指南,并为他们带去欢乐和笑声。

3.加强直播和互动。在新闻直播的同时,让市民拨打声讯电话、发送微博、手机短信或在网上发表观点、见解,提升市民的自我意识。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3

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媒体的经济报道尤为重要。那么,始终处于经济报道劣势的生活服务类周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至关重要。贴近读者、贴近群众,使得一个时期以来生活类报纸在与其他报纸的竞争中后来居上,独领。短、新、快、活,成为生活类周报新闻的特点与优势。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成了生活类周报的劣势。对可读性、服务性的狭隘理解和追捧,使得这类报纸往往只关注于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生活服务类新闻等,而对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并能及时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动向,满足读者思想需求的报道往往不够。

近几年来,以休闲论长的各生活类报纸几乎同时以不同的方式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做好做足经济新闻,用有别于传统综合类报纸的话语向读者解释经济问题。周报的经济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把经济报道变指导性为服务性,变从生产者出发为从消费者出发,以市民视角,用市民语言,观察分析、传递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或市民关心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大量报道与市民相关或为市民关心的经济信息,剖析市民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服务。

一、关注百姓焦点,为城市建设造势

城市是市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市建设事关市民切身利益,一座桥梁,一条道路,一个广场,一项工程,市民都极为关心。城市的点滴变化,市民都为之高兴。这些既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又是市民百姓关注的热点。为城市建设造势,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唱好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的需要。一张大众化、区域性极强的媒体,通过所在地的城市建设成就唱好“三颂”,以日新月异的变化鼓舞人心,是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见,生活类周报的经济报道既要及时、准确报道群众关心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又要进行权威解读,增强独家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分析经济活动的整体性、联系性,凸显出专业经济报道的深刻性,才能为读者提供其独一无二的阅读价值。

二、关注百姓生活,为市民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纷繁复杂,瞬息多变,经济政策的出台常常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分不开。读者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需求,决定了只有具备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报纸为市民生活服务,就是要为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可以信赖的信息。这种服务主要包括生活信息服务、办实事和释疑解惑等。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求医问药,只要与市民生活相关、对市民生活有帮助的实用信息,都应该见诸报端;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记者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救助,为市民解决实际困难。

生活类周报纸要根据自身特点,在采取更为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取向,保持都市生活报纸经济报道大众化不动摇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报道的新闻性、必读性,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加大策划力度,主动介入策划报道各类经济活动,尝试在区域经济生活中扮演活跃的角色,以期扩展服务功能,干预经济生活,这是都市类报纸经济报道努力的方向。《家报》的“地产”、“理财”版主要是针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如围绕房产限购令政策的出台,“房产”版就老百姓关心的限购范围、第二套房等相关具体问题进行详细报道;去年10月争议良久的加息终于成为现实,这是中国9年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年初存款利息加息后,“理财”版及时从市民加息后如何打理“钱袋”入手,从百姓反馈、银行回音、车市、楼市波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策划,推出《提前还贷,推迟买房》、《对投资型购房者有限制作用》等进行了翔实的报道,做到触角敏锐、角度新颖、视野开阔,既包括对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即时报道,还包括对事实的全方位深度解剖,为读者提供了提供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权威的专业评析,社会反响良好。

三、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策划经济活动

作为生活类周报在竞争加剧、市场细分明显时,可以主动介入某些领域策划实施经济活动,这是强化周报的经济报道的有效途径。都市报对于当地读者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可替代,相当接近,因此它在这方面比其他报纸更有发挥的空间。尤其对经济专版来说,因为报纸介入了可操控的经济活动,报道和版面因此有了兴奋点,有了动态感,服务性、接近性因此而增加。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4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新闻信息以及载体,都变得更加地丰富。那么,媒体该如何提升竞争力、影响力,让新闻报道更有看点,宣传效果事半功倍呢?显然,加强新闻的主题策划,让新闻主题可以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是实现报纸媒体抢占市场的重要砝码,更是这些媒体争夺竞争力的有利杀器。

州或者县级媒体,可以说是与本地区的经济形式联系最紧密的,产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因此必须要把握舆论的导向,正确把握舆论形式,增加它的影响力,新闻策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笔者所在县级媒体,深感零散的新闻消息,很难引起读者关注或者关注率低。

二、主题策划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及措施

1.紧贴形势,寻求突破:近此年来,我国发生着许多的大事件,从改革开放以来,再到六十年庆等等,从北京的奥运再到上海的世博会,这些都是一些让国人备受关注的事件。也是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些事件。

因此,对于各个地方,做好这些事件的主题宣传,是一件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这些报道,如果采用常规的,媒体的排版格式。就会让内容看起来相当地生硬,甚至是无力,根本就无法达到引导舆论,统一思想的作用,这样的宣传可以说是失败的。

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对这些报道,进行多手段,多形式的宣传,通过规模性的舆论声势宣传,形成一个独特的氛围,对群众才能够形成有力的冲击,形成统一的群众思想,创造新的主题策划机制,放大主题宣传效果。这是取得良好宣传的主要方式。

比如说我国六十年周庆这样重大的节日宣传,首先,我们要从动作机制上去改变,打破以往只能由时政采访部门负责的这个规定。由整个部门,包括时政,副刊,主编,甚至是编排进行联动的方式,采用整个团队的力量来对事件进行造势宣传。

不仅在报道的内容上,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六十年庆为主题,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比如说组合式,或者是递进式等等,策划不同的报道主题。比如‘六十年庆,见证中国奇迹’‘六十年庆,老外面色难堪’等不同的主题,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实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展示我国六十年建国以来的风貌,以及各种改变。将各种不同的成果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们感受到祖国的艰辛,也为祖国的改变而骄傲,提升群众国家的荣誉感。从而让宣传达到应有的舆论效果,增强群众对国家的凝聚力。

2.围绕中心,尽量出彩:从某个角度来看,地方报纸对地方经济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充分的展示。以笔者所供稿的州报为例,它是当地的一个主流媒体,具着服务于党和政府的职能。因此,基层报的作用,还必须围绕地方党委的工作中心而展开宣传,跟地方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让报媒产生更多的新闻源,在满足政府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进行新报创造,是地方经济的风向标。

每个地方的经济建设都是有着不同的特色,因此,地方媒体必须要抓住地方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新闻报道才可能更加地出彩,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当然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地方媒体的相应职责,提升媒体对外的扩张和影响力。还以笔者工作经历为例,在向州级报纸供稿时,我们在加强新闻报道策划方面做文章、出招数、挖掘深度报道,加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了主旋律报道的可看性、生动性,收获颇丰。如《三都,“善”引金光“镀”水乡》,对我县列入省、州的重点项目集中报道;《三都“民生之歌”谱出动人音符》,再现县委、县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实事的幅幅民生图景;《“热线干部”走出干部新形象》,策划了整版县内各层面的干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报道,体现了三都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受群众肯定和喜爱。总的来说,通过系列的主题策划新闻宣传报道,将与主题相关不同侧面的内容以动态消息、通讯、背景介绍等不同形式合理搭配在一起,形成一种宣传强势。

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工业园区的飞速建设,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已经成为了各地区媒体宣传策划的重点。基本上工业园区的税收,占当地经济比重较大。因此,新闻媒体的宣传,就需要将策划的重点,逐渐地向园区转变,比如说设置一些‘走园区,看发展’‘高新工业园,带动全民收入提升’等一些主流主题宣传,让大家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让很多的私营企业,家乡创业主,可以加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扩充媒体的宣传渠道:在如今媒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网络,电视,都成为了现代媒体宣传的主要力量。因此各地媒体在重视报刊宣传的情况下,还应扩充宣传的手段。

作为一个地方的媒体,必须要策划手段,水平上进行创新。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向外界更好地传达本地的经济和人文环境。主题策划时,重点要做好当地经济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宣传,这样才会有更多人关注到该地区,成功地为本地媒体创造新的竞争力和竞争手段。

4.扩展视角,凸现地方特色:增强报刊阅读性,还可延伸新闻触角,媒体可以积极地将新闻的触角延伸开来,甚至到各种群众感兴趣的大事件当去,通过丰富事件的报道内容,来让本地媒体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地扩大。

笔者认为,县级媒体与大型报刊相比,不管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经济实力相比,处于弱势。但县级媒体也有它的优势,对于当地经济优势,人文景观等会更加了解。因此,在进行宣传时,只要扬长避短,对本地一些独特的优势进行凸显,是增加其竞争力度的重要形势。

当然,对于县外的重大新闻元素,除了需要将事件叙述清楚,出彩是提升媒体质量的重要形式,通过对事件进行更好的炫染,让群众更愿意接受有情节的报道,而不是程式化的,这无疑可以提升自升报道的优势。

就比如说百年一遇的上海世博会,我们就可以在进行报道的时候,进行突破性的尝试,在进行世博会报道的时候,对于本地区参加世博会的企业需要做出相应报道,将他们跟世界一些知名企业关联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这些企业的影响力,同样也会让人感叹他们的经济实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将视线关注到本地区,关注本地区的媒体。在报道的同时,突显出地方特色,国家的特色,重点用‘世博会,让老外惊叹的艺术’‘世博会,老外看花了眼’等一些有突破性的话题,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这些主题,无疑都是群众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些突破性的报道,也可以为本地的媒体,增加更强的竞争力度。

5.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媒体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媒体的表述形式以及版面内容的表达方式,是关乎群众喜好的两个重要形式。因此形式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在进行主题策划时,一定要有群众感兴趣的话题,其次就是要有群众感兴趣的表述形式,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式报刊表述形式,太过格式化,是群众最不喜欢的。创新,跟随群众兴趣,在不影响表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是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5

关键词:“角落里的中国” 传播影响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介融合

2012年7月17日,南方报业集团下属的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了“角落里的中国”栏目,该报发动政经版全体记者、编辑,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了43个标段。通过历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接力采访的方式,讲述沿途城市的真实生活,关注三四线城市的点滴变化,洞悉社会发展大趋势。“角落里的中国”栏目一经推出,就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推出的报道被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和讯网以及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转载,在天涯、豆瓣、人人等社交网络和论坛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对“角落里的中国”的解读,分析“角落里的中国”栏目报道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其传播影响力的策略。

一、注重栏目报道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播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角落里的中国”栏目的报道内容属于非事件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往往较难引起人们感官的注意,这就决定了对这类报道必须注重报道策划,才能加强其感知性。“角落里的中国”栏目在栏目策划方面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报道范围方面,“角落里的中国”主要是报道三、四线城市、县城及小城镇、乡村,接触和再现各不同社会阶层的真实生活,包括43个标段、186个地区和城市。报道重点在于用历史学、社会学、甚至是哲学的角度解析这些城市在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过程中,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认知改变过程,从中体察中国未来的走向。这样的报道选题和报道思路,在财经类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算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和创新。

就报道规模与进程而言,将发动政经版全体记者和编辑共40人,用持续一年的时间进行报道。报道共分为43个标段,以“丹东-通化-延吉-珲春”为第一标段,以台湾岛东线作为报道的最后一个标段。为维持报道的持续性,一般要确保在一个记者采访基本结束之际,第二个记者正在采访,第三个记者准备出发,确保差不多有两个记者同时在各自标段进行采访。记者在采访各自的标段时,一般选择以一个城市切入,从另一个城市逸出,保证采访活动的有序进行。每个标段推出比较稳定的报道篇数,共推出约200篇左右的稿件。

栏目形式策划是指“在选题、标题设定之后,所考虑的编辑手法和表现形式”。《北京青年报》曾提出过著名的“五秒理论”,即读者在众多报刊中选择一份报纸的时间大约为五秒。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报纸的版面尤其是报纸的上半部分。在版面设置上,“角落里的中国”每期固定在《21世纪经济报道》07区域版刊出,一般刊登在该版的上半部分,具体来说,“角落里的中国”有7个相对稳定的组成元素:固定的栏目LOGO,标段地图,赞助商商标,记者个人照或漫画,新闻图片,标题,文字稿件。笔者统计“角落里的中国”栏目版面发现,在该栏目上方,均固定配有一个新颖别致的红色图标,后附“角落里的中国”五个黑色大字,并在大字下附有“”字样,这三个元素组成了“角落里的中国”栏目的LOGO;此外,还有该栏目赞助商“东风日产”字样的图标。LOGO后还附有一张现实标段位置的小块地图,该地图从8月31日起固定放在记者个人漫画的下方。该栏目在推出初期采用记者半身照,8月31日后以漫画形式刊登记者的全身照,到目前为止一直采用该固定形式。大量使用相关新闻图片也是该栏目的一大特色,以2012年7月17日至2013年1月3日前11个标段的84个版面为例,在84个版面中,共有74个版面运用了新闻图片,其中2012年8月7日,8月17日和12月11日各运用了2张,84个版面共采用新闻图片77张,占版面总数的91.7%。该栏目的标题比较统一且相对固定,一般以所报道的城市以及与该城市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元素共同构成标题。总体来看,“角落里的中国”在栏目形式方面比较固定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样的栏目形式有助于受众在拿到报纸的时候快速准确地定位到该版面,也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从而逐渐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二、标段式报道,开创报道新模式

“角落里的中国”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了43个标段,发动政经版全体记者、编辑实行接力采访。将采访地点划分为不同的标段进行集中采访,这在新闻业界尚属首次。将全国划分为43个标段,一方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报道,使报道在地域上显得完整而全面;另一方面,将相临近的区域化为一个标段,既便于报道的深入,也有利于比较标段内城市的异同;同一个标段又是一个小的区域,这样在各个城市分别报道的基础上又能站在较高的高度把握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有利于报道的深化。在具体操作上,也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使报道进展更顺利。在标段的划分、城市的选择上,“角落里的中国”栏目结合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和划分。以这种标段式的方式进行接力报道,选取几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相似点的城市作为同一个标段进行集中采访,对比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助于探讨城市之间发展的共同问题。从新闻操作层面来看,标段式报道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对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意义不容小觑。

该栏目在标段城市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整体而言,选择的是一些经济发展暂时受到制约但是对中国未来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城市,每个标段中的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共同点,同时选取的每个城市又具有自己特有的个性和历史地位。以2012年8月15日至2012年8月24日报道的03标段为例,该标段选取的是“黑河-五大连池-齐齐哈尔-呼伦贝尔-满洲里”五个城市,这五个城市来自黑龙江和蒙古两个省份,五个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黑河与满洲里是对外贸易口岸;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每年有大批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游客前来度假疗养;齐齐哈尔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现在仍扮演着黑龙江省西部政经枢纽的角色;呼伦贝尔则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五大国家重点能源基地——蒙东(东北)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城市的联系在于: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五个城市位于倒三角区域;从经济地理位置来看,这五个城市包括周边地区,可以称作是对接俄蒙的“金三角”区域;从国家战略来看,它们也正扮演着“链接俄蒙”的角色。与此同时,五个城市在发展面向东北亚的经贸合作领域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将这五个城市作为一个标段,有助于探讨共同发展的问题,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挥“金三角”链接俄蒙的角色,研究如何能够解决由于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加快建设沿边开放的城市群格局。

三、以社会学视角切入报道

经济生活纷繁复杂的今天,经济活动无不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众关注的经济热点、焦点问题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因此,在报道经济新闻时,应注重报道的社会学视角。经济新闻报道的社会学视角是指“在探索、分析一些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时,应将其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从社会的、文化的、甚至哲学的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整体而言,用社会学视角报道经济新闻有鲜明的“全息摄影”的特征,需要“经济新闻由单纯的一个方面向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超越”。

“以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这是“角落里的中国”在报道视角选择上的重要特色。该栏目选取的是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大多与其背后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密不可分,这也决定了在分析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时,必须将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等联系起来。“角落里的中国”栏目在报道时,不仅仅是报道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对这些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文、政治、文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让受众对这些城市的发展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以《佳木斯:不确定的幸福感》(2012年8月8日)为例,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佳木斯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压力。记者先是从历史的角度对佳木斯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艰难,得出了发展颇见起色、但仍面临挑战的结论。正如报道的标题——不确定的幸福感所说,虽然经济面临挑战,尚有诸多“不确定”的地方,佳木斯却有“幸福感”:与经济困局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佳木斯休闲气氛十分浓厚,市民心态平和,甚至有幸福感。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说,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记者通过采访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移民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发现,黑龙江要发展,需要的不是资金和政策的倾斜,而是人们观念的转移。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从佳木斯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切入,分析佳木斯经济发展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之策。

四、以人文关怀关注经济生活

以人文关怀关注经济生活是经济新闻报道的原则之一。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报道时“以人、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为关怀主旨和价值追求”。财经媒体工作在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工作时,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报道思路和写作方式,在进行报道时注重用人文关怀的视角,使经济新闻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可读性。“角落里的中国”栏目自推出以来,在报道中就特别重视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在报道城市的经济发展时,注重将其与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联系起来,关注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个人和个人的价值。具体而言,该栏目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人的角度反映经济现象与问题,表现人与经济的关系。《回到故乡的异乡人》(2012年7月18日)借丹东女孩刘宇这一形象表现丹东人民和丹东经济发展的关系。快速发展和逐渐开放的城市本来应该带给人们的是幸福感的提升和观念的文明开放,但是刘宇并没有这种感觉,相反,她在这座城市,遇到了情感危机,被周围的人误解,看不到未来,似乎前途一片茫然。记者在最后的思考给丹东人,也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则是,城市的发展需要人,特别是年轻人。整篇报道中从刘宇的角度分析丹东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很好地体现了人与经济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报道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吸引力,还能深刻反映经济发展的规律,赋予报道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用平民意识、平民眼光选取和处理新闻。以《通辽:一个货运司机的行业沉浮》(2012年9月4日)这篇报道为例,记者在报道时以一个货运司机的角度切入,这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也许我们身边就有像张宝才这样的货运司机,以我们所熟悉的普通人的视角报道整个行业,甚至是通辽地区经济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小见大,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报道既能体现深刻的内涵,又能以亲切的人文关怀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关注人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层面。《平凉:南方来的老板》(2012年11月6日)记者在报道这些南方人的创业历程时,不是仅仅着笔于他们取得的成功或面临的压力,而是挖掘出了使他们身上深层的人文精神: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勇于坚持、勤劳奋斗。这样在报道经济活动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的报道视角,使报道读来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与深邃,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感悟和启发。

结语:

“角落里的中国”栏目推出至今已有半年,栏目的风格和传播特色现已初步成型。媒介融合背景下,栏目需要通过加强媒介融合,更好地扩宽传播渠道;还需要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对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在栏目的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采访活动更有效、顺利地进行下去。通过这些方法,逐渐提高自身的传播影响力,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角落里的中国”具有鲜明的特色,不过在扩大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传播策划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

[2]彭健.试论报纸栏目的品牌策略.新闻传播,2004(2):22.

[3]贺向东,苑书文.论经济新闻的视角选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7.

[4]贺向东,苑书文.论经济新闻的视角选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7.

经济报道策划范文6

在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中央驻地方、省、市等各级媒体多达数十家,同一新闻资源经常被多家媒体同时“争抢”。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如何让自己的报道胜人一筹成为各家媒体的主要课题之一。

2012年第四季度,哈大高铁开通这样的重大经济社会事件,是对媒体策划和综合反应能力的一次重要考校。哈尔滨日报在高铁开通的整个报道过程中,提前入手进行资源整合,全程对新闻资源锲而不舍地挖掘,使其成为实现党报服务性与深度相结合、办报与经营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纸媒可以厚度准备弥补速度不足

在信息时代,纸媒在重大事件中缺乏速度优势,提前策划,实现有效利用和挖掘共享资源中隐含的信息,把注意力从过去以时效为主的“第一落点”竞争,转向提前拼抢新闻资源深度开发,是同题竞争中纸媒的必修课。

以哈大高铁开通前的新闻比拼为例。2012年11月起,哈大高铁将开通的消息就不断传来。哈尔滨日报首先对现有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在哈大高铁开通前即推出特刊《向南2000里》,围绕“高铁给冰城带来什么”,确定5个调查和访谈性专题,提前采访相关行政部门和学者,为特刊做好“厚度”准备。事后证明,这种提前到策划准备,不但在资料的储备上赢得了时间,更为新闻发生时记者的随机应对做好了知识储备。

哈大高铁开通前5天,铁道部门才公布开通时间,很多媒体对此措手不及。但《向南2000里》已经准备充足,包含13个新闻版、11个广告版的特刊在高铁开通前一天面世,其中既有服务性内容,又有《冰城应考?虹吸变局》、《经济版图?重构加速》等深度报道,全面展示了哈大高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深度解读高铁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局。这组特刊,不是简单的新闻信息的汇总,其间有整合、有梳理、有分析、有研判,使读者在接受这组信息时,对新闻信息的功能性有了充分认知,最终实现了党报服务性与深度、办报与经营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虽然纸媒在同题竞争的信息传递速度上不占优势,但对可预知的重大事件提前入手,进行深度准备,甚至提前进行有厚度的报道,是可以弥补速度比拼中的劣势,在新闻的同题竞争中占得先机的。

二、策划应同时关注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闻同题竞争中,既需要对所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同时也应该不断扩展对新闻事件广度的报道。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还要对事件的背景性信息、相关性信息以及事件产生的意义等等都要吃干榨尽。哈大高铁开通前期,针对哈西站即将成为我市又一重要交通枢纽,哈报记者提前来到哈西站,分别从站舍外貌、内部设施、容纳旅客等多方面向读者做出全景介绍;高铁列车售票第一天,记者在西客站蹲守首个购票者;为方便市民顺利乘坐哈大高铁列车,记者独家体验哈西站从购票、安检、候车到最后乘车的全过程,并提前乘坐哈大高铁列车,一天内在哈尔滨和大连之间往返一圈,在火车上完成了高铁全体验报告《时速200公里?饮料瓶倒立不倒》。

这些信息让读者在接受时感同身受,亲切、形象、易懂,就像亲身经历一样。记者的换位体验,恰恰是建立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才会实现的。而这种换位思考只有在充分的策划之后才能推演、假想读者的需求,才能进行新闻采访场景和议题的设置。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公共新闻事件,只要策划工作做足,从前瞻到后续,从新闻到服务,从简单的信息通报到事件的深度挖掘,才能在没有独家新闻的环境中,通过独家的策划和议题设置衍生出大量的“独家视角的新闻”。

因此,我们在面对同一题材时,应该习惯性地思考一下,它的全部价值是否都挖掘到了?还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吗?站在读者的角度,他们还有什么想知道而未知道的?以生活经验和身份设置为前提的思考,会让我们的策划更具贴近性和操作性。

三、独家观点是同题策划胜出的核武器

越来越多的观点承认,网络时代,网媒做速度、纸媒做观点。因此,对一件公共事件策划时的态度和立场,其实已决定同题竞争的胜负。

哈大高铁正式开通当日,哈尔滨日报与大连日报联合启动“哈大同城纵深行”联合采访行动,由两报分派记者,从各自所在城市出发,乘哈大高铁客运专线,抵达对方城市,两报共同开辟专栏,哈报记者乘高铁赴大连出发前,编辑部已经先期策划明确了此次采访报道的立场为“共赢高铁时代”,探究高铁变局下的“哈大同城”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