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新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金调整新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金调整新方案

养老金调整新方案范文1

关键词:养老保险;经济发展;机制创新;普惠制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89-02

引言

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的失败,那么2010年希腊财政危机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但是希腊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缺陷导致养老保险金压力过大是导致希腊财政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也是漏洞百出,引发的矛盾重重。因此,笔者研究撰写这篇文章,试图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新方案,弥补原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避免出现希腊式财政危机。

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和引发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分析

1.养老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第一等行政机关养老保险,第二等是事业机关养老保险,第三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第四等城乡居民。1995年,国家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了以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今年,国家又提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实行了以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至此,中国养老保险形成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居民四个等级的养老保险制度。

2.覆盖面还过窄。除了养老保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问题外,中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还过窄。养老保险在私企、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城镇无业人员、农民等人群基本上没有覆盖。基本养老保险中,70%就业人口在社保制度之外,农民工竟高达80%以上 [1] 。2009年以来,国家开始了把农民纳入养老保险的试点,但是步子还很小。

3.运行管理机制不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模式是: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按工资一定缴费率缴费,养老保险金支付采用按职工退休前月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这种制度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缴费的多少没有绝对关联度,就造成了参保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

4.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一是地方政府擅自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渠道窄,只能购买国库券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或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采取购买国家债券的形式进行增值。

(二)养老保险引发社会问题分析

1.行政机关人满为患。有的地方出现了企业领导和职工退休前,竞相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大迁移”现象。为什么公务员报考中的热门职位突破1∶4 100大关?无非是奔着“工作稳定、待遇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去的。现在大学毕业生中更是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宁到机关做职员,不到企业做骨干 [2] !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大浪费,中国的优秀人才都往公务员队伍中挤,但是公务员是一个不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地方,不利于中国科学和经济发展。并且行政机关人满为患后,就会导致财政资金供给不足,需要机关自己创收,为了创收就容易形成了与违法犯罪分子的分赃机制,引发大量的腐败。

2.不利于经济和谐发展。从社保制度的角度看,由于覆盖率太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待遇,在国内销售需求更加难以启动,迫使增长不得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在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必然更加容易受到冲击,大量外向型企业歇业和倒闭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反过来进一步制约了内需的拉动,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在财政刺激方案中也不得不较多依靠项目投资拉动增长,过多的投资又造成大量产能过剩问题。

3.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这种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缴费的多少没有绝对关联度,参保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制度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是收的少,发得多。并且地方政府还经常挤占挪用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金投资渠道又窄,增值能力差,结果就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

二、和谐共赢的养老保险机制

(一)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中央政府建立普惠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要是中国公民,从满60岁开始就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60岁老人每年领取500元,以后每增加一岁就增加500元的养老金,这样80岁老人每年就可以领取10 000元养老金。中国城乡有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亿人,中国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少资金呢?在这里我这样假设中国老年人口比例,61岁人口为40,62岁为39,依此类推,99岁为2,100岁及以上为1。那么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共需要7 807.5亿元。将来标准提高根据财政收入增长率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

2.地方政府可以设置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因为各地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地方财力为本地居民设置地方性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模仿中央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制度设计。发放标准一定要以地方财政能力为限。

3.政府的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办法。对于中央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金采取直接划入老人账户,对于死亡的老人就停止划拨。对于冒领养老金的给予两倍的处罚,一倍罚款作为养老金退回,另一倍作为举报人员奖金和办案经费,两者各占一半。

(二)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并轨

1.将社会养老保险改造为商业养老保险。第一,计算出现在每一个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值,包括个人缴费和单位代缴部分,以及这些年来的增值。第二,每年发放养老金标准以个人账户资金增值数为准,本金在被保险人死亡,以丧葬费形式全部返还或者作为继承人养老保险本金。第三,商业养老保险由公民与所在单位自愿参加,缴费的多少也由单位与个人协商确定(或者个人自己决定)。第四,原来社保资金的政策性欠账由中央财政一次性不足,由于地方政府挪用造成的欠账由地方政府补足。以后政府就再也没有必要为养老保险补贴亏空了。

2.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1993年劳动部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中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是购买国库券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或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采取购买国家债券的形式进行增值。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化后,也可以像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行房地产、股票、企业债券等多种投资。笔者这里还提出一种新业务,向公民提供一种养老金担保贷款业务,可以说是一种零风险、高回报的业务,比如在我们县银行小额贷款年利率在12%以上,如果社保部门能够开展这种担保贷款业务,扣除运营成本后,回报率至少也在10%以上。

三、后果分析

1.增进社会和谐。一是可以减少家庭养老压力,以后每个老人都会有保障生活的养老金,不管他以前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享受中央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地方政府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二是梯等式养老金标准,有利于老人发挥余热,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矛盾。三是促进了社会公平。原来那种交得多享受国家补贴越多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分配不公,完全违背了“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则”。

2.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促进投资,中央财政平均给每一个老人每年给5 000元,使得城乡老人都可以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使得经营养老院可以成为一个赚钱的行业,会促进社会资金投资养老院建设。如果全国20%老人需要到养老院养老的话,一个养老院平均200个老人养老,中国需要建15万个养老院,一个养老院建设投资需要400万元左右,可以拉动投资6 000千亿元。二是解决就业,每个养老院至少需要20个服务人员,可以提供3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是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就业岗位,并带来总共不下400亿元的工资收入。还能直接拉动消费内需7 000亿元,间接拉动内需就是数万亿元,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 000万个以上。

3.避免希腊式财政危机。原来那种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统包统管的模式为社保资金缺口留下了一个无底洞。一是新的保险机制可以杜绝地方政府挪用社保资金,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政府挪用商业保险公司的资金。二是新机制不会出现保险资金亏损了需要政府补贴的情况,就是说政府不必承担社保基金的经营风险了。三是原来实行是交得多补贴多的政策,补贴数量是无法衡量,并且还要承担企业欠费的风险,以往企业欠费最后都由政府承担了。

结论

笔者根据政府在二次分配时资金分配要实行近乎于平均主义,在提供服务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高效率特性的原则,提出了中央政府建立普惠制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地方政府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将社保与商业保险并轨,由中央财政弥补政策性亏空,地方政府归还挪用资金的补足社保资金个人账户的和谐共赢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能够增进社会和谐,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避免希腊式财政危机。这中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既兼顾公平,又注重了效率,站在了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肩膀上。

参考文献:

养老金调整新方案范文2

关键词:邮政;核心业务;电子商务;品牌

随着互联网时代及数字化趋势的演进,全球邮政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信件和出版物寄递量明显下滑。埃森哲研究报告显示,如今大部分邮政企业5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非邮件业务,但高效能企业却能做到在邮件业务领域提升盈利能力。因此,邮政行业要在转型中寻求突破,就必须提高核心业务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目前,许多国家的邮政企业开始进行业务重组,以此提高成本效率,还有部分邮政企业剥离部分非核心业务,以此释放资金压力,着眼未来投资。总之,市场洪流中,各国邮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一、瑞典丹麦联合邮政裁员降本,优化资本效益

2014年对瑞典丹麦联合邮政公司来说可谓门可罗雀,净收入暴跌42%至1.76亿瑞典克朗,邮件业务量同比下滑5%。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公司开始进行业务重组,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成本节约项目:一是精简组织机构,裁员600人;二是优化行政管理与业务支撑职能,裁员800人。两个项目一年内共为公司节约成本5亿瑞典克朗。

瑞典丹麦联合邮政的重组计划致力于打造一家成效率更高、目标明确的客户导向型邮政企业。除了缩减行政管理与业务支撑部门的员工数量外,公司还将在生产部门陆续裁员,以适应邮件业务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2014年,公司共裁员3800名员工,并妥善处理了员工安置、补偿问题。可持续性一直是公司的发展要务,裁员后,公司还要通过技能培训和人才招募来确保公司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

此外,瑞典丹麦联合邮政还将旗下资产Tietgensgade以1.36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Danica养老金公司,同时计划剥离通信方案业务部Str?lfors,以释放更多的资金活力。公司希望通过这种资本效益优化项目,提升资金灵活性,改善关键财务指标。

二、芬兰邮政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

芬兰邮政于2012年开始实施结构转型计划,并在2014年裁减员工1646人,这在当时对公司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不过芬兰邮政并没有对这些员工撒手不管,而是推出一个“新出路项目”,通过就业帮扶、创业支持和岗位培训,帮助这些失业员工尽快找到新工作。

转型期间,芬兰邮政剥离了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国家的金融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并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领域拓展了新业务,实现了客户服务数字化,扩大了俄罗斯业务范围。2014年,结构转型项目为公司创造1亿欧元的成本效益,2015年有望再为公司节约7500万欧元。

2015年6月,芬兰邮政新的发展战略,将在家政服务、生鲜配送和食品物流领域驱动业务增长,实现协同发展。为了确保转型项目的顺利推进,芬兰邮政还成立了专门的转型项目督察小组,监督各项转型措施优先落实,执行到位。

三、澳大利亚邮政整合包裹快递业务,重塑业务品牌

澳大利亚邮政将包裹和快递两项业务整合为一个品牌StarTrack,主营包裹、快递、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将邮件和邮局业务归集为原有核心品牌Australia Post,主营零售、通信管理服务,包括在线业务和邮局业务。

StarTrack是澳大利亚邮政在2012年从澳洲航空公司手中收购的,此次收购也是澳大利亚邮政全国物流与零售网络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创建世界一流的包裹服务网络,驱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2013-2014年间,澳大利亚邮政邮件业务下滑15%,税前损失达3.284亿澳元,而包裹业务税前收入增长20.8%至3.337亿澳元。鉴于这种趋势,公司决定将战略重点转移至包裹业务。

四、挪威邮政简化业务流程,加速自动化进程

挪威邮政的业务重组由来已久,从2001年就已开始着手。挪威邮政将旗下近1000家邮局网点变成了第三方代办点,目前挪威邮政95%的零售业务都由第三方公司代办。第三方代办理念主要是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同时将目光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挪威邮政还将邮件业务中的室内分拣操作和室外投递拆分:将室内分拣操作的人工处理进行自动化升级,交由9大分拣中心集中处理,而室外投递的起点改为更小的投递站点,省略了之前的邮件准备环节。在投递站点,投递员只需领取待投邮件、装车、投递即可,大部分工作为室外投递。2011-2015年,该举措为挪威邮政节约成本5亿挪威克朗。

挪威邮政从2000年开始实施自动化升级项目,将邮件分拣中心由35个缩减为9个,邮件分拣成本显著下降。为了平衡客户需求与成本支出,挪威邮政还在2012年成立一个综合邮件业务部,通过智能产品开发、业务调整、智能定价等措施,保持了邮件业务的高利润。2016年,挪威新邮政法正式实行,综合邮件业务部的成立能够保证公司在新的立法环境下应对自如。受邮件业务下滑和公司降本保利需求的影响,2016年挪威邮政的投递频次将由每周6天减少为每周5天,而且根据欧盟邮政指令的要求,50克以内的信件专营也将被取消。

五、新加坡邮政专注电商物流,打造亚太区域中心

为了专注于电子商务战略的有效实施,新加坡邮政在2015年剥离了一批非核心业务:5月出售了其所持有的外包服务商Novation 解决方案公司100%的股份,并以177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数据邮政(香港)公司;6月减持数据邮政(新加坡)公司90%的股份,以28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精工科技集团。新加坡邮政希望通过上述举措,转型成为亚太地区邮件、物流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区域领导者。

新加坡邮政CEO拜尔认为,面对传统邮件下滑的严峻形势,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仅仅关注核心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施多元化战略,拓展新的收入来源。2014/15财年,新加坡邮政在电商物流技术领域的投资额高达1.63亿美元,组建了一体化区域电商物流中心,更新了邮件分拣设备,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包裹业务量。此外,新加坡邮政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0个自助包裹服务站POPStation,方便网购用户随时取件。

过去,新加坡邮政的利润和收入主要来自邮件业务,如今邮件业务和非邮件业务比例各占一半。作为国家邮政运营商,如果只关注传统邮件寄递业务的发展,有朝一日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目前,电子商务成了新加坡邮政的生命线,是新加坡邮政摆脱传统业务发展困境、降低邮件业务依赖性的重要法宝。凭借清晰的业务转型战略,新加坡邮政推出了多样化产品组合,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覆盖范围。

六、比利时邮政重组国际业务,扩张全球版图

比利时邮政也是借助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实现了转型。首先,对国际业务进行重组,根据市场需求完善包裹配送业务。国际业务重组品牌命名为“Landmark Global”,整合了原有国际业务分公司,涵盖了全球12个国际处理中心。分公司将原来不同的国际业务部门整合为一体,加强了业务协同效应,提升了服务专业性,使客户能够受益于一体化服务网络和完善的产品服务方案。

除了“最后一公里”投递和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覆盖范围,比利时邮政还能在各大洲的电子商务市场提供多仓库屡单服务和相关贸易服务,包括清关和退税方案。比利时邮政在全球市场的业务足迹进一步加强了邮件和包裹业务流的透明性和可视性。未来,跨境包裹寄递、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国际商函业务仍将作为比利时邮政的重点业务,一边持续强化核心业务基础,一边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准。为此,比利时邮政扔许不断创新,在物流行业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紧跟市场发展走向,推出新服务、新方案。

七、国外邮政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尽管邮件业务持续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邮件业务仍然是大多数国家邮政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当各国邮政纷纷从传统邮件寄递业务向电子商务市场投资转型时,也有专业人士呼吁,邮政业的成功转型应该体现在国内邮件核心业务的盈利上。只有核心业务实现盈利,才能维持邮政企业发展。因此,邮政企业在制定重组战略时,必须以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为前提。然而目前,部分国家的邮政企业却呈现出过度多样化问题,由于资源有限,多样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部分邮政企业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以解决过度多样化这一问题。

除了核心业务外,企业文化的转型也必不可少,因为员工必须理解并认同企业的转型。毕竟转型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必会遇到重重阻碍,若没有员工的理解认同和齐心协力,企业的转型必将无疾而终。

此外,邮政企业还要对自身业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各国邮政企业有着不同的起点、历史传承、法律框架、竞争格局以及财务状况,因此未来的转型谋划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未来的转型目标,同时充分借助现有员工和基础设施的优势,加快创新、提升效率,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作者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