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供电局;管理制度;优化

作者简介:孙秋玲(1977-),女,汉族,河南尉氏县人,开封市供电公司尉氏县供电局科员,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46-02

供电局在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的模式积极进行制度优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供电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各种挑战,需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建立完善的制度,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管理创新是制度创新优化的基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供电局需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为供电局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平台。管理制度创新是供电局建立新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供电局需要把管理制度创新和优化做为一项战略性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制度创新水平 。

一、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供电局制度创新优化的条件必要性

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才能在制度创新优化方面采取有效的工作,提升供电局的创新服务水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利润。供电局在进行经济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产权、运营模式、管理策略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在管理理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把其逐步融入到制度创新过程中去,为供电局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日常运营模式必要性

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日常运营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为管理产生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敢于冒险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实施过程中能够符合管理模式的要求,发挥积极的作用。供电局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把日常工作和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制度创新,让供电局的管理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管理制度的全方位突破。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创新思维,让供电局的制度能够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2]。供电局在整个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积极稳妥的推进局内管理制度创新,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积极稳妥的推进模式创新,让价值链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让制度能够在创新过程中不断优化,全面提升管理制度的运行效率,为管理职能转变产生积极的作用[3]。在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下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和优化,让信息能在整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

二、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优化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供电局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

供电局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关键性决策,因此决策制度建设变得异常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选择性问题,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决策制度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决策制度需要进行制度模式转换,不断提升制度的综合运行能力,为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制度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管理者需要发挥决策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管理制度方案优化的工作,为管理制度更好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管理是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质量方面入手,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为管理产生效益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决策制度建设对供电局全面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供电局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决策制度建设,让决策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4]。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主动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多元化的运行模式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建设,为制度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决策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决策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电局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考验,因此要从风险决策机制角度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为更好的决策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供电局信息管理制度创新优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供电局信息制度优化异常重要,需要从每个环节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让信息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5]。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供电局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各项任务,才能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为其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供电局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信息与信息之间建立通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性,为信息优化和信息方案选择创造良好的平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供电局需要把信息和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信息保障制度,并且不断的对信息进行优化,提高信息的研判能力,为信息的优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新的制度体系下,知识可以转化成为价值,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因此要从信息知识价值角度完成供电局信息制度,为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供电局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供电局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从知识产权制度角度出发,把核心技术发展做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积极稳妥的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为供电局赢取市场,产生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供电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各种考验,必须要从制度创新角度出发,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让知识更加丰富,对提升供电局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出发,另一方面是从奖励制度出发。通过完善的奖励制度不断提升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各项事业的优化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供电局技术创新发展与专利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的关系,因此在制度建设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创新工程,为制度创新和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供电局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供电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融入多方面的元素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管理制度能够符合内部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制度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能够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为其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制度需要和供电局的实际发展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的优化方案,为薪酬设置更加科学有效提供了重要平台。供电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价值,让资本投资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和优势,提升供电局的资本效益水平,通过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为供电局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供电局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部门界限,从多角度出发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同时能够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的创新管理水平。

三、总结

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日常运营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为管理产生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供电局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敢于冒险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实施过程中能够符合管理模式的要求,发挥积极的作用。供电局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把日常工作和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制度创新,让供电局的管理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管理制度的全方位突破。供电局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从知识产权制度角度出发,把核心技术发展做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积极稳妥的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为供电局赢取市场,产生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供电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各种考验,必须要从制度创新角度出发,不断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让知识更加丰富,对提升供电局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供电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融入多方面的元素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供电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管理制度能够符合内部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岩、郑垂勇.水利建设项目创新后评价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03):11-12.

[2]李莉.谈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18-19.

[3]成超.浅谈现代管理思维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6,(12):21-22.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2

(一)县情。地处北纬32°39′~33°11′,东经114°09′~114°35′。全县辖17个乡镇(街道),281个村(居)委会。县境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57公里,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总人口83.7万。境内有河130条,其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27条,分属小洪河和两大水系。小洪河水系主要流经县境东北部,流域面积约3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水系控制着县80.8%的面积,共1277平方公里。

宿鸭湖水库位于境西北部,距县城5公里,湖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设计水位57.75米,相应库容127200万立方米;校核水位58.87米,相应库容16560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52.5米,相应库容20500万立方米。

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汛期降雨多集中于6~8月份,且强度大、范围广、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全国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月际变化较大,历史上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倍以上,旱涝交错现象时有发生,洪涝、干旱是制约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灾害。

我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717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62万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水资源量5431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9001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85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占全国均值的1/3,是全省均值的1.27倍。

(二)水情。年度全县降水量717.3毫米,全区性降水过程有5次,降水量137.3毫米,6-9月降水472.4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5.9%。全县地表水总量3.717亿立方米。

(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情况。2015年我县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5〕104号)文件为主线,以落实“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完善“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为重点,细化分解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初步确立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水资源管理指标控制体系、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二、目标完成情况

2015年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是:2015年用水总量为1371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7049.4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579.3立方米,生活及其他用水量为3723.27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三级;重点区域地下水水位达标。

(一)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015年全县用水总量13712万立方米,其中农、林、渔业用水7049.43万立方米(农田灌溉5.411万立方米),占68%;工业(含建筑业)用水2579.3立方米,占15%;生活及其他用水量为3723.27万立方米,占17%。自评得分20分。

(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目标。2015年全县工业用水量2579.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893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13.92%。自评得分18分。

(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目标。2015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5(年度计划0.605),自评得分16分。

(四)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我县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015年考核名录》共4个,其中3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75%。自评得分18分。目标完成情况总得分76分。

三、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2015年我县制定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完成了全县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任务。

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自查评分80分。

(一)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完成全县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工作,持续执行全市的用水总量分配方案。

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建立了取水许可电子台账,规范了取用水户档案管理,严格实施取水许可管理,积极推进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落实。

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持续加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对我县2015年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水资源费征收额由2012年的不足50万增加到2015年100多万。

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2015年,我县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省政府126号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对擅自凿井或取水的单位依法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对全县所有地下水取用水户下达2015年年度用水计划,逐一发放到各个用水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手中,要求其单位认真填好计划内容,并将按照《用水定额》对各个行业用水标准进行核定,对用水单位的实际用水情况考核。

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加大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在建设项目立项时,严格节水强制性标准,投入资金补贴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限制高耗水、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合理调整,从总体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流通环节,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在建筑工程报建时,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环节,鼓励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通过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区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

(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对全县4个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92%。拟定了水功能区达标率评价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

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有关保障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了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从2015年开始对各乡镇(街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到2015年底,部分水资源管理中心平台系统建设已完成,可进行联网试运行。

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将水资源费作为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加大了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文明工程和工业、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认真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2015年相继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相关制度,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利用多种手段连年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

四、成效及经验

从近两年来看,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进度加快,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得到强化,水患意识和节水观念进一步深化。同时,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

一是加强了水资源严格管理和水价杠杆的倒逼机制,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一些高耗水、低产值企业遭淘汰,企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二是加快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水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实施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水量水质监测和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等一系列比较有力的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保障功能。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总体上,我县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不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农业、工业用水效率较低;水资源管理法制和规章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用水总量管理、计划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等还存在一定不足,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抓好四项整改举措:一是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以考核工作为载体,扎实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化节约用水举措为重点,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针对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重点是进一步加快建设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管理和“四项”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规划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3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明确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了文件的支持。2013年7月19日,财政部专门召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进一步强调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内在要求。

2017年3月22日,《关于开展2016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报告编报工作实施方案》(桂财会〔2017〕7号)表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R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由原R县医保所、社保所、失业所、农保所、农合办合并而成,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实有编制人数69人,虽然原来5所的制度比较健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高,有一定的相互监督作用,但受限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等原因,内部控制监督环节还是较为薄弱。为了适应业务发展需要,R县社保局2016年1月1日将4所合并,2017年2月整合县农合办,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管理制度的构建分析

(一)梳理内设机构

责清晰的工作机制是机构正常运行,合理划分权、责、利的基石。根据相关文件精神,R县社保局内设机构11个股室,文件规范了各业务股室的职责权限,并落实了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其中明确提出基金内控稽核股的职责是负责制定和实施社保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和基金监督工作。

(二)完善制度

制度建设是相互监督、权力有效执行的保障。县社保局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失职渎职管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支出结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廉政勤政制度、决策机制制度。

(三)健全信息系统

社保局的合并依托于比较完善的五险征缴信息系统和基金财务信息系统,除此之外,还有预算单位的国库支付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预决算系统。对内业务层面系统设置了独立账户和密码,操作权限登记,对外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则使政务更加公开透明。信息化建设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载体。

三、思考与启示

(一)合并精简机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同时也为单位完善管理体制建设带来了契机。

(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成熟,为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提供了基本保障。不管是对内的业务层面的信息系统还是对外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都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不仅在系统内起到了内部监督的作用,还接受来自系统外社会各界人士的外部监督,做到了多方面监督,内部控制效果好。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4

一、近年来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自1999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行使中央银行再监督职能以来,内审部门在全面内审、专项检查等检查中将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以查促建、以查促整。促使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内控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补充建立新制度、修订完善旧制度的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建立了包括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体系。

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对内控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基层中央银行职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排查内部风险点进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单位领导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渐加大,初步形成了内控制度先行、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并重的风气和氛围。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

金融部门向来以内控制度严格而著称,但近几年部分机构在内控上却出现了“外紧内松”的现象。这一点从全国各地不少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可以得到答案,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人行洪湖支行枪弹失盗案和赣州抽张短款案给我们以警示,必须从内控制度建设中查找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控制度全面性难以界定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化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各种工作程序、手续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因此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为:金融监管制度、货币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结算管理制度、国库业务管理制度、货币发行与金银管理制度、机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尽管各种制度较多,但内控制度全面性方面只有原则性规定,在实际建制工作中缺乏具体判断标准也即定量要求,导致内控制度评价、检查时标准不一,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现实的问题是:基层行及科室需要制定多少制度才是全面的?作出全面性判断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2、内控制度的规范性不够

(1)有的基层行未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内控制度,有将上级行规章制度、全行性内控制度直接作为单位、部门内控制度的情况。

(2)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且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存在有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纪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制度。使一些基本制度如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失误,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

(3)内控制度未按照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部分制定。

3、内控制度的及时性不够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的需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是,一些单位、部门未根据上级行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内控制度,以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有些新型业务已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致使运作上带有盲目性。

三、对内控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理解为一项临时任务、阶段性工作。甚至,个别原来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部门存在厌烦、畏难、抵触情绪。

2、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比较原则,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理解、做法不一。例如,部门内控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组成部分,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应首先制定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然后将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落实到岗位,最后将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具体体现在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中。又例如,部门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未明确,有些部门即按部门现有人员来制定岗位责任制。我们认为应“因事设岗”而不应“因人设岗”。

3、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整。从情况看,从上到下都只要求职能部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从内控制度的体系角度看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应由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两部分组成。全行性内控制度对全行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约束,部门性内控制度对部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约束,两者无重要性之分,其区别仅在于约束范围的不同,即全行性内控制度是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部门性内控制度是该部门、该部门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内控制度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

(1)内审部门只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协调、监督、检查部门,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部门误认为内控制度建设是内审部门的工作,因而不是主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而是等内审部门提出后再去修订、完善制度。

(2)内控制度评价效果不佳。各行虽然按规定成立了相关内控制度评价小组,但一方面由于熟悉全行各部门所有业务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评价缺少针对性,另一方面评价小组即使提出了修改意见也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缺少权威性。

(3)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够。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负有监督、指导、检查的职责,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也不应例外。而且,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各项业务和工作比较熟悉,对制度规定和岗位分工的原则要求比较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四、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性、有效性的建议

首先应该解决好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对上级行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在内部制度面前,员工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一旦违反就要追究责任。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认识问题,才能克服内部制度管理中的随意性,提高内部制度的权威性,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构筑起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1、为改变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要实行分工负责制:内审部门负责本行及下级行全行性内控制度的规范、统一工作,上级行职能部门在做好自身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负责下级行职能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2、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上理解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上级行相关部门开展检查、监督时标准执行不一可能导致下级行无所适从的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下级行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的目录(目录中规定的制度必须制定,除此之外可结合各行、各部门实际补充制定)。

3、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过于简单、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已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规范的各项制度蓝本后印发下级行,由其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在此一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并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和为了规范操作的,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的制度即使再严格、再全面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这就起不到制度应有的制约、规范作用。所以,要避免制度悬空或华而不实现象。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制度亦然,目前,因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法规已不尽适应或相对滞后。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随着业务的变化、中心工作的更替、重点的转移、时间的变迁等紧跟形势,把握政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树立动态的监督管理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一定能较好地解决内控制度规范性问题。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5

一、具体做法

1、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开展推进年活动组织部署

召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会,传达学习上级领导讲话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工作按期推进。学习文件,明确分工,细化任务,抓好责任落实。成立了由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县级以上领导为成员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政策法规科专人从事这项工作。同时,结合发改委工作实际和具体要求,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印发实施。

2、狠抓任务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扎实开展制度清理。我们清醒认识到制度清理是推进年活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度清理“立、改、废”要求,明确制度清理的时间、范围和标准,确保制度清理不留死角。重点针对撤地设市以来津补贴发放、反腐倡廉和机关公务招待等三个方面的制度进行清理。共清理出需废止和完善的制度4项,其中需废止的1项(《市计委关于实行出勤考勤奖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工作需要重新修订出台的3项制度(《关于进一步整治用公款相互宴请、大吃大喝歪风的实施意见》计办字号、《关于印发机关效能建设七项制度的通知》发改办号、委离退休及在职职工慰问关怀制度(旧))。以上清理结果已按要求报市领导组办公室审查、备案。二是积极配合做好市本级重点制度建设。宣制组建发号文件下达的14项市本级重点制度,虽然我委没有承担直接制订和建设任务(协助配合市直其它部门的有3项),仍然高度重视此项全市中心工作,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在重大项目招投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等方面,积极配合牵头单位,认真疏理上级发改委出台的制度、规定,提出重点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三是加强信息报送,严格责任考核。根据推进年活动领导组要求,确定了纪检组长为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编写与报送,尽可能将机关开展的有创新、有特点、有成效的工作及时报送给领导组。此外,在注重完善日常工作机制的同时,加强责任考核,对学习、制度清理与建设等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认真自查总结。

3、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

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务实、管用、创新、真抓”的原则,确定了10项制度建设重点,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成效。一是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上建制度。管人方面,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机关考勤、请假休假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考勤出勤纳入长效管理。管物管财方面,制定了财务、车辆和固定资产、机关职工慰问关怀等管理制度,规范公务接待标准和审批程序,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加强车辆、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管理。二是在工作的重点环节上建制度。出台《市发改委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明确党组、主任办公会、民主生活会、委务会等会议职责和内容,完善工作程序,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出台了公文、保密、印章等方面管理制度,确保机关重点工作环节的有序合规运行。针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颂布实施,出台《市发改委实施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暂行规定》,保障公民依法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三是在对外行政许可的重点领域建制度。结合发改委职能,拟出台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等,尽可能减化项目报批程序,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

4、抓好制度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委领导带头落实制度和阶段性检查两个方面抓好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责任制年度考核,抓好班子成员的廉政教育。二是结合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和工作作风,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效能规定,上班打游戏和安装违规软件的人员进行诫勉教育,严肃批评,从源头坚决杜绝此类违纪事件的再次发生。三是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汇报制度,认真开展听取全委副科级以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全面了解全委制度建设进展和落实情况。

二、经验总结

经验之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一年来,各级领导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市纪委和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组同志经常亲临指导,听取汇报,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意见,为深化完善我委“一岗双责”与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委党组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书记、主任董磊同志始终关注工作进程,多次召开的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强调。委纪检组切实履行协调牵头职责,把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全力以赴,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委上下做到思想统一,齐抓共管,反复讨论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活动的稳步推进提供了保证。总之,各级领导的重视,对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困境;对策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源自欧洲,成熟于美国。现代大学制度指的是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实施的一种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指引,以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和民主管理为手段的现代管理制度。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即办学体制,理清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微观角度看,即管理体系,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现代大学的内部制度是维系一所大学正常运行和发挥其职能的根本保障。内部制度的一方面为静态的管理结构,包括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划分、隶属关系等;另一方面为动态的运行机制,是大学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运作原理,是连接大学静态结构的粘合剂。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一般特征呈现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达到一种“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科学管理,学校自治”的状态。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也被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范畴,在高等教育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也应当紧跟高校制度改革的步伐,着眼长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困境

1.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到逐渐去行政化的改革发展这一过程。多年来,高校一直受政府行政约束,教授和教师团体的作用在高校管理中并没有被放到重要位置,使得学术权威削弱,行政权力泛化。在这种制度影响下,本来应该有明显区别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格局,变成了由行政权力主导,过度干涉学术事项,使得教师团队的学术权力被架空,大多数学术组织和学术职能也泛化成了行政组织和行政职能。行政化的管理直接让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与政府部门趋同,大学内部办事程序机械,手续繁琐,大部分教师趋向于去争取行政职务、走行政路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甚至由于过于泛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大学精神丧失的问题。

2.缺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我国高职教育经过10余年的扩张,规模已经令世人瞩目,但从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上看,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量”上,“质”的问题则不尽人意,尚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高职院校,这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是不相适应的。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与其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所处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精神土壤和管理制度,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和办学理念。而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的派生物,是办学理念最直接、最现实的反映。高职教育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要有职业教育的个性,办出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许多高职院校简单套用高职教育的相关概念,或者简单仿照国内外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对自身学校具体校情的忽视和失察,使得学校没有形成具有本校个性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中难以建立竞争优势,也更难以保证学校的发展。

3.制度建设缺乏社会参与环节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社会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这也是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从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力量的互动方面而言,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方式和路径仍然比较单一,参与程度也不深,没有形成很好的良性互动。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的机会不多,可选择的岗位少,实习实训的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得在走向具体工作岗位时,学生仍然缺乏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要靠用人单位重新培养,这直接导致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如何在大学制度建设中平衡政府、社会和高校本身三者的角色分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对策

1.政府宏观指导,院校自主办学在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我国自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法以来,就对高等院校在一定范围内享有自主办学的权力做了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政府对于高校办学过度干预,抑制了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提升。2019年1月,国务院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职业教育将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在新形势下,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对高职院校进行资源配置、政策引领和长期规划,以促进学校发展。而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适应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自主办学的过程中完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2.孕育校园文化,实现特色办学校园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展示了学校的对外形象。虽然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明文规定的管理制度更能起到有力约束,但校园文化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对学校发展起着指向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往往比本科院校更缺乏一些,由于没有长期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尤其显得单薄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大力气,不仅要建立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而且还要将制度内化,沉淀为一种文化。同时,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首先应当做好定位,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精神内涵和办学特色,结合办学理念着力于文化机制的重建,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凝练校园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社会灵活办学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出发点。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尽量完善办学机制。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着眼于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旦缺乏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就有可能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在与社会互动的制度建设层面,要注重做好社会参与的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灵活办学,并不只是做做样子,搞形式主义,而应当真正站在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上,换位思考,精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寻求创新。如现在的一些高职院校成立由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理事会,既可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提供建议,也可以给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机会。

四、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也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困难。因此,如何成功地在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仅需要管理者转变思路,解放思想,借鉴经验,更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不断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倩,胡艳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意义、困境及出路[J].科教文汇,2013,(5):32.

[2]徐元俊.在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