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多媒体 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是让学生把握道德认知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目的。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多媒体,有效发挥直观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会在讲授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讲授内容,以情载理激发和感染学生,提高其道德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范例,利用直观的图片、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发挥它直接传情的作用。
例如,讲授《听父母的话》一课时,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感受到听父母话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穿花裙子的小青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巧妙地把故事的结尾隐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教师在直观形象的讲解中又不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听父母话的重要性,不听话的害处,更加明确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
二、运用多媒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学生尽快摆脱教师的过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整体教育目标。“学会学习”就应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是《保护动物》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捕捉信息,给学生拓展了无限的知识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通过充分地动手、动脑,进行学文、明理、导行,培养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自主活动中实现“保护动物”的“知”“情”“意”“行”。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电教媒体的运用,集音画于一体,灵活、形象,情境逼真,它能揭示教材的内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最具感染力,往往传知、冶情、明理,能一气呵成。
如《保护动物》一课,通过视频――《动物世界》,孩子们感受到了动物是多么可爱呀;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学生的心灵一次熏陶,一次教育,一个震撼!当看到一个女大学生为抢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陷进沼泽地,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时,孩子们的眼眶红了,老师的声音哽咽了……还有什么样的说教比这更具说服力呢?
四、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内容时,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烈士陵园、汉江边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紧紧围绕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下,在教学计划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二是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内容是动态的还是静止的,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这些问题对手段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三是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一堂思想品德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
总之,要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仅有熟练的应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
[2]杜士珍.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生态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与自然相处,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一、加深学生对生态美的认识与感受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在传授美术知识和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到处都充满了美的形象、意识和形态。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加深学生对生态美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美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维护和向往生态的意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和意义。
比如,在讲解“走进大自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小动物在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场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观看内容所吸引。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态破坏后的自然风光。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想要保持美丽的自然风光,维护生态和保护自然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维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往往无法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意识。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其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比如,在讲解“春天的风光”一课时,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基本教学内容后,为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态被破坏的关于春天风光的图片,此时学生一定会非常不解,因为教师展示的图片里没有能够反映春天景色风光的图片。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夺走了春天的风光。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完美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共同维护,以此来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与人、社会更好地相处,常常忽视了培养学生怎样与自然相处。而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新媒体技术是区别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依托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以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为载体,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新媒体的内容正日渐丰富,手机报、手机视频、论坛、微博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新媒体技术独树一帜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速度上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意识、语言和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给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1.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和高效的平台。
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具有覆盖面广、形式多元、交互性强、传输速度快等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借助新媒体,为广大学生提供鲜活的校园资讯,快速地提炼和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
通过新媒体,教师和学工可以便捷地掌握学生信息,进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使之前单一的“由上而下”式的灌输式思想教育,变成具有引导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能够及时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2.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教育能够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目前很多学校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已经建立了或正在建设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校长信箱、领导信箱、任课教师信箱,还有的学校更是专门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校方可以通过飞信、QQ群组发送信息等方式提醒学生专注学业,最新的招生就业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教师请教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可利用网络、手机实时地为学生排疑解惑。
3.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广泛、灵活的运用,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获取信息。在主动搜索和掌握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据对大量信息的对比,以及在网络上与他人的主动交流,能够理清社会积极思想的主流,也能够辨识出消极观念的污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能够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增强。这种信息的互动使受教育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4.利用新媒体工具,高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彼此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劳动没有标准化的程式可以参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和学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根据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工作方案,同时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工作计划。这也要求教师、学工在不断自学的同时,加强与同行的交流。
BBS、博客、飞信、QQ等为教师、学工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学工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有限的,而通过新媒体,同行间可以更加广泛地取长补短,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信息的传播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信息者能够使用的空间也更加广阔和自由。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和文化,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论调,以及消极、偏激的信息等都搭上了新媒体传播的便车,这一现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严酷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具有难以预知性,大量负面的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理念等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难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
2.大学生自制力有限,容易沉迷于新媒体,陷入思想误区。
青年学生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原因,往往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追捧,过度迷恋和依赖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人们对“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等也已经见怪不怪。与此同时,这些由新媒体技术而引发的社会性症状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媒体、家长却将此归罪于新媒体,确是有失公允。这种观念于不经意间造成了人们对新媒体技术的排斥与恐惧,但对帮助大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却没有任何帮助。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调查数据也显示,人们热议的网络游戏并不是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应用。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
3.现阶段网络立法工作滞后,网络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关于正确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的系统法律体系,大力弘扬的道德责任感远远不能起到约束新媒体应用者行为的作用,在虚拟空间过度吹捧的自由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渐淡化了人们对所发表言论的责任感。责任意识的薄弱,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滋长。随之而来的大学生与周围人群人际关系的淡漠,乃至人格的扭曲,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不但容易导致人际交流能力降低,而且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行为。此外,未受到有效监管而流传到新媒体平台的不良信息还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没有成型。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还没有专门从事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为了弥补这一人员缺口,部分高校只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临时的培训或从精通新媒体技术的教师和学工队伍里选拔人员担任兼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未成型。高校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相关部门在资金、人员配置上的投入不足难辞其咎。
三、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占领新媒体阵地。
高校要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新媒体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理有据地规范网上秩序。同时也要避免动用“删贴”等粗放式的管理手段,防止不良信息在新媒体上的恶意传播。各校可以建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网站,帮助增强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意识。通过设立的专门网站为学生提供资讯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同时还可以借助论坛等渠道让学生有地方说出心里话,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时建立网络发言人机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使谣言和传闻没有可乘之机。针对新形势,校方要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议部分高校可以聘请专职的网络辅导员,根据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上的最新动向,归纳和判断出学生新的思想动态。
校方还应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学生和社团的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在符合条件的区域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并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
2.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
广大高校应加强舆情监控和研判的力度,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的力度。在新媒体时代,高校需整合校内外资源,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合法用网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与网络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良好习惯。各位师生在配合网络管理部门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同时,要从信息获取和的源头把好关,进一步改进本单位新媒体信息的监控机制,确保所传播信息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3.建立一支专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从根本上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维度。新的形势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能够尽快聚合成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专职网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需要拥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功底,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服务,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之我见[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4
1. 必须坚持做好美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在这点,我不仅把在上学期间学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同在任教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不断总结小学美术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备好课、上好课,由于本人坚持“三笔一画”即毛笔、钢笔、粉笔和普通话及绘画技巧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我的几届学生连获大奖,并为学校的宣传板报出计献策、锦上添花,这为教好小学美术课及提高小学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开了个好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坚持做好本职的小学美术任教工作
教改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师迈什么步、学生走什么路,我坚持做到两小点。
2.1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正确摆正美术等技能课与主课的位置。做到该任教的美术课则去教,坚持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科课程去教。在这点,我们小学的各任课老师都做得好;
2.2 坚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既当任课教师又当班主任。抓纪律、抓学风不仅是班主任的事,如何使一堂课上得好我们任课老师也有责任和义务抓思想教育工作。如在美术课上写其他作业,或不认真完成美术作业等。我们要有耐心地启发引导,养成“该上什么课就学什么课”的良好习惯。
3. 坚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及时认真地批改和收、发作业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是备好每节需教的课。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能做到有始有终的重要标志是及时批改和认真评论成绩,除此外还要做好学生作业及时收、发工作,这点工作做得好,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 坚持把美术教学与书画教学结合起来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5
1.美术教育可以改善校园文化
校园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人积极向上、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且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来。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劳动。校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教育功能的多媒体,在进行校园环境标志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设计,比如设计安装草坪的提示性标语,可以让校园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生活的五彩缤纷,使校园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以及一幅立体的画。
2.校园文化可以将展示美术才华的舞台提供给学生
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校园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借助,使其变成学生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利用美术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比如学校的会议室、会客室、走廊、专用室以及学生自己的宿舍都可以用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来美化,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美术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创造而来,所以校园文化在他们的心里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学校营造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很大的帮助。总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到校园的环境建设中,还可以使学生的作用从环境中突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重大,必须要经历长期的发展,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推陈出新的美术教育,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所具有的艺术修养与美术活动自身的时尚元素可以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多彩性,并且能够充分地适应小学生追求新鲜事物与好奇的特点,也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元素融入进来,其属于一种建设校园文化的创新举措。下面就介绍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
1.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利用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
小学生往往都对美术非常感兴趣,而小学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充分地适应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并且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总之,由于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将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能够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充满活力。所以,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自身美术素养又具有熏陶和提升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种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2.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生活美与艺术美的能力。要想促进学生审美品味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必须将校园美术活动延伸到社会现象当中,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真正感悟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当中,美术分为绘画、书法、手工制作、雕塑等,积极开展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对小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校的校园绿化、校园建筑、雕塑等一些环境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评比栏与板报,设计具有特色的校刊封面,从而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美术文化气氛,最终有效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
3.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所以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使学生将自身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同时也要让学校的文化环境能够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加贴近,并且使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能够使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得以实现,并且还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美术的成就感。因此为了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会怎么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对学校运动会的吉祥物和标志等进行设计,并且在跑道两边的宣传栏中展示小学生的创意思路。组织利用这种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之外,同时还会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并且积极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立足于美术教学的实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地改造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班级优秀作品展。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校园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意识。总之,通过类似于班级优秀作品展这种活动方式,除了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得以不断提升,而且还能够将新的方法和思路提供给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可以有效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小学美术思想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渗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54-01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激发创作美的欲望和热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情趣,并推动和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依据学生特点,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四、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级小朋友中进行《可爱的小鸟》记忆画,让学生从小鸟飞时的各种美丽的姿态,漂亮的颜色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我们不忍伤害,而应该爱护它,喂它食物,为他搭窝、植树,创造优美的环境,领悟一颗可贵的爱心和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纯洁心灵。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各种训练中,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民间工艺》的制作中,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的丰富多彩,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引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通过形象的观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总之,美术素质教育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审美教育等方面,全面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其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深知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自觉实施美育素质教育,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