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陈述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陈述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陈述报告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三 作文教学 原点思考 宏观安排

“作文不需要教!”“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同事高考阅卷归来,带回阅卷现场信息和满分高分作文,教研组组织交流研讨,满耳便是这样的言语。是啊,高三作文教学的困惑本来就不少,而今耳闻阅卷现场、目睹高分作文,怎不生此等感慨呢?

冷静想来,有两大问题始终制约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教学:一是写作序列,有关“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的;二是评分规则,有关“写得怎么样”等问题的。这两大问题,在高三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前一问题,就“如何组织高三作文教学”问题做一阐述,后一问题将另文表达。

没有一个学生天生就会写作文的。于是乎,对教师来说,“教”学生作文总是少不得的。当然,“教作文”的途径有千条百条。单就高三作文教学的安排来说,据我们研究,就有随意型(训练不作规划)、分块型(或按传统的块,或按作文题型,或按基础与发展等级训练)、高深型(设计诸如“掌握基本技法”专题的训练)、见风型(通过猜题押题来训练)、话题型(设计诸如“诚信”“自我”等话题的训练)等不同安排。

这些安排,代表着不同的高三作文教学思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在学界倡导和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语境下,这些安排的视角都嫌偏窄,且均从单纯的“应试”出发,远离写作本真的“家”,忽视学情的分析和判断。

那么到底该怎样安排复习比较好呢?也许我们需要专家那样的思维!即要立足于培养一个高中毕业生应具有的写作素养,从写作基本功的查漏补缺出发,尽最大可能做系统的、整体的思考,其中至少涉及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这样五个原点视角。

一.从《课程标准》看,倡导“真写作”是高三作文教学的原则底线

高考作文题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是什么?就是《课程标准》《高考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的准则;《考试说明》则是《课程标准》下有关评价的指导性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表达与交流”总有9条,其中前6条是关于写作的,转换到《考试说明》,就是“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

倡导“真写作”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课程标准》中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课程标准》第1条),就是对写作本真问题的表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思想和情感体验,是“真写作”的应有之义。忽视这一条,我们是否就该说这样的写作是“伪写作”。《萌芽》主编赵长天大声呼吁“学生作文应正本清源”,就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伪写作”而发的。

“真写作”是生活的表达,“真写作”需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第2条)。高三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理会写作的本原意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学会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个性化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赵长天语)。当然,由于两个文本的纲领性质,不具有直接的程序操作性,我们不可能据此做出训练序列的安排。但至少,作为教师自己应明白,并通过渗透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生活、生命的表达,拒绝假大空、八股文,这是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坚持的。

二.把握命题趋势,为选择训练题型、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高三作文教学,其终点是现实的,那就是高考。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追问命题趋势,无可非议。把握命题趋势,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而相应的安排策略,也可由此派生。

1.命题形式的把握,可为我们选择训练题型作参考

这是最为直观的趋势把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型依次出现四种类型:命题作文(含新命题作文,即材料+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题意作文(或称新材料作文)。各种题型各有长短,猜对明年考什么题型,并没有什么大的价值。因此,围绕题型的训练,不可能作为主体。

但把握命题形式不是没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训练题型。如分析2007-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我们知道,2007-1011年的主打题型是命题作文、题意作文,而2012年除江苏卷以“忧与爱”为题的新命题作文外,其他均为题意作文。为此,高三作文教学,就不该选择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训练,但也不能依据2012年对“命题作文”的冷遇,就放弃命题作文的训练。注意,新命题作文、题意作文均出现“材料”,需要加强材料阅读与审题立意的训练。

2.命题内容的把握,可为我们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对于命题内容有其不同的喜好和取向。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研究本地选用试卷的作文命题内容趋势。从全国整体看,其趋势有:(1)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2)取材越来越贴近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3)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重视探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材料的阅读和审题难度在加大。

有鉴于此,复习训练中,要重视观察周围人和事,关注人类和世界,思考社会和人生。尽管学生年龄轻,其生活阅历有限,多数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其生活积累不丰厚,但十七八的成长经历,不能说没有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训练,提要钩沉。

从考场作文看,这正是近年来所欠缺的,如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陈建新教授所说:“一些考生对社会和生活缺乏思考,也不太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他们也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但一看就不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为此,可将积累生活、思想、感情和作文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让高三写作拥有快乐的寻找、哲理的回顾和畅意的表达。

三.明确文体类别,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据近年来高考阅卷反馈看,“四不像”作文泛滥。即如近三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文体特征并不鲜明,且高分作文均为空泛的议论、抒情秀,怪不得师生齐声感叹“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此足为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导向、高三作文教学的“高危漏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这与高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有关,这一导向的“误读”,使中学六年忽视基础文体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文体的表述过于笼统而又缺乏必要的专家解读有关。

1.《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文体表述的缺失

“文体”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章的体裁”,按此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文体”还可以是“文学的体裁”的简称,按我国的传统划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从文体学这一角度看,《课程标准》的表述并不明确。在“课程目标”部分,“阅读与鉴赏”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表达与交流”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都是大类的文体概念,不足以指导写作教学,不利于作文复习的安排。

《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要求之二为“符合文体要求”。那么可写哪些文体呢?2008年及以前的版本,其总要求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文体表述还是清楚的。但2009年《考试说明》则表述为“能写实用类(包括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2011、2012年表述为“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与《课程标准》一致,而带给师生的困惑反比2008年前大了。

2.高考作文可选文体的辨定

进一步分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一般认为,实用类文体包括传记、新闻、通讯(含特写、报告文学等)、科普文章及应用文(如启事、合同、广告、诊断报告、说明书)等,论述类文体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文体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将三大类文体拆分,文体种类是明确了,但这样的分类颇不利于写作复习训练,要解决作文“四不像”必将徒劳。为此,结合学生阅读和写作实际,我们将高考作文可供选择的文体分为:记叙文(写人叙事)、抒情文(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哲理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的命题、写作难度都较大,一般多不选用。

为此,在考场只要熟悉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这四种文体就可以,这与《考试说明》不矛盾,足以应对2012年福建卷、湖南卷那样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

3.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种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实物教授法”。

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提供足为“文体特征鲜明”的样例。我们不主张以考场高分作文作为样例,更不主张采用书市上“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第,以给书坊选取八股文为职业)“高考满分作文秘诀”中的“范文”,正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能够作为学生作文样例的,最佳的还是教材内外的名家作品,个中之理无需赘述。在阅读复习、教材重温时,教师做些点拨,引导学生写作中借鉴之。在基础文体训练时,可以印发(并可点评)典型的样例给学生学习、揣摩,如:

记叙文:(1)朱自清《背影》;(2)汪曾祺《金岳霖先生》;(3)斯特林堡《半张纸》。

抒情文:(1)朱自清《荷塘月色》;(2)老舍《想北平》;(3)归有光《项脊轩志》。

哲理文:(1)劳伦斯《鸟啼》;(2)曹文轩《前方》;(3)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议论文:(1)《谈骨气》;(2)鲁迅《拿来主义》;(3)苏洵《六国论》。

如此明白高考可选的文体,通过针对性训练,补好文体这一“短板”。

四.引入评分规则,建立操作流程,强调读者意识

荣维东博士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1)基于写作就是“写文章”的“结果—文本”取向写作教学;(2)基于写作就是“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作者”取向写作教学;(3)基于写作就是“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的“交流—读者”取向写作教学。他由此认为,应构建基于整合取向的写作课程。高三作文教学,确乎需要三种范式的介入。

1.关注写作的结果(文本),引入评分规则

这就是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某次习作的优劣。但是,传统采用教师评改法,在教学任务紧张、班额较大的今天,细批细改实不简单,更何况,学生对细批细改也并不领情。根据《课程标准》“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的要求,我们采用自改、互改和师批结合的方法。

那么如何实现自改、互改和师批在同一套话语体系(标准)下对话呢?我们引入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为四种基本文体制订评分量表,如记叙文可从“故事”(10分)、“叙述”(15分)、“情感”(15分)、“语言”(10分)和“常规”(10分)等五项分等评价,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可参考笔者发表于2012年第4期《基础教育课程》的《评分规则: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全程》。

2.关注写作的过程,建立操作流程

高考时,学生能用于写作的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为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操作流程。这流程大致包括六步,即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流程的训练,可以采用集中训练(1-2次)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训练可与基础文体训练结合进行。

3.关注写作的语境,强调读者意识

第三种范式是“交流一读者”范式,即基于与读者交流的写作,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话题、目的、读者、角色。这四个要素构成的语境决定着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和语言等。夏丏尊在上世纪曾介绍日本文章学家五十岚力氏的“六W说”。所谓六W者,就是写作当思考六个问题:(1)为什么做这文(why)?(2)在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what)?(3)谁在作这文(who)?(4)在什么地方作这文(where)?(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when)?(6)怎样作这文(how)?

高三作文教学,如能摆脱功利,如《课程标准》所说的“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也许可以引入这种范式,至少一点,就是强调作文的读者意识。“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教学法正好弥补了学生的这一思维缺陷。

五.切入写作学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训练支持

现在的学生写作学情如何,这是我们组织高三作文教学必须思考、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收集学情,并依据学情寻找对策呢?以我们的实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来自考场作文的阅卷反馈;二是教师日常观察(包括问题征询、月考阅卷等);三是个性化诊断(面批作文、问卷调查)。这里重点说说后两条途径。

1.师生日常训练所遭遇的问题

从对我校重点中学的学生访谈得到的信息看,学生觉得作文之难,难在五个“不知道”:(1)不知道是否离题,总不能深入把握题意,提炼作文的主题;(2)不知道写什么,每看到作文题,大脑空空如也;(3)不知道什么体裁,一写就被指为“四不像”;(4)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5))不知道往哪儿用劲,以提高高三写作的效率。

究其原因,表层是表达能力的欠缺,深层则是思想、情感的贫乏。这与当今浅阅读(即使是教材中理当精读的文章也偏向浅阅读)有关,也与学生缺乏“闲心”观察和思考生活有关,与中学阶段写作训练量不足(《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有关。

对此,高三复习阶段,我们认为:(1)用好教材,会考复习不要放弃教材重温,重温时要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素材、语言等方面的积累;(2)用好阅读训练的材料,现代文(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阅读训练时,不要只是做训练题,要善于点拨可资借鉴的写作内容;(3)组织学生每周写一点随笔,鼓励学生记录高三的生活也为了“拳不离手”;(4)教师要精心策划每一次写作训练,要力求有收获,那种重复、低效的训练要少做。

2.学生个体写作情况的调查

就写作来说,人各有短长。朱自清曾这样分析自己:“我觉得小说非常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大作家如此,高中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允许学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原因所在。有选择的自由,相伴的是选择的艰难。高三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了解自己的长与短,自然“不知道往哪儿用劲”,对这部分学生做个体诊断就十分必要。在面批等常规方式外,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通过一系列问题,调查三个方面:(1)擅写什么(话题与素材);(2)擅怎么写(表达方式与文体);(3)如何写出个性(发展等级的追求)。连用五年,颇受好评,篇幅所限,这里不作赘述。

六.基于原点思考的宏观安排

以上用大量的文字,阐述了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等五个方面的思考,并逐一提出了解决之策。现在,需要统整这些对策,为整个高三作文教学作出可行的宏观安排。我们将整个宏观安排切分为6个模块:基础认知模块、写作积累模块、文体训练模块、写作流程模块、个性写作模块、限时训练模块。

1.基础认知模块。做任何事情,大处着眼,都可以从“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三个方面发问,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学生都需要明白“现在在哪里”的问题。这个模块,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1)了解《课程标准》《高考说明》有关写作的要求,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2)了解写作复习最核心的知识背景(题型、文体、题材);(3)填写《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的调查问卷;(4)确立自己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行动措施。

所以如此,一是知彼(高考要求,命题趋势,题型、文体、题材等基础知识),二是知己(素材优势,擅长文体,发展追求)。可以安排1-2课时的时间,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知己知彼”。当然,“知己”三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每次作文的诊断和一点点的改进。

2.写作积累模块。写作积累不仅仅是“素材积累”。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远不仅是“素材”问题,诸多复习用书所附的写作材料、作文中堆砌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你就可以知道,貌似“丰富”背后的“苍白”。因此,我们认为,写作的积累当包括:

(1)积累内容:立意(思想、情感)的积累;素材的积累;语言的积累。

(2)积累途径:必修和选修课本;阅读训练;你的生活;你的课外阅读。

(3)积累方法:摘录和记录,定期整理,适时重温,写作训练时快速调用。

积累是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没有时间为积累而积累。积累除了记录自己当下的生活(包括社会上发生的事)之外,都可与阅读训练、课外阅读等相伴而行。

3.文体训练模块。前文已述,需要训练的文体类型主要就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而且提供他们经典例文学习揣摩。学生学习揣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知道某种文体怎样算好的,自己处在哪个层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再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写作流程模块。可分建立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六步程序。重点的环节,如审题等,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或分散进行。更多则通过基础文体训练、月考作文、自选题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5.个性写作模块。在四种基础文体训练的基础上,从“写什么”“用什么文体写”两方面,培育自己的写作个性,做到既能写四种基本文体,又能在某一种文体上别有擅场。这一步可安排在第二轮复习中,结合流程训练进行。

6.限时训练模块。进入高三后,阶段考、模拟考明显增多,语文试卷一般都有作文,这是我们很好的实践演习,理应借此训练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建议实践考场60分钟安排法:第一步,审题,约5分钟;第二步,立意选材,列出写作提纲,约10分钟;第三步,挥笔成文,40分钟左右(20字/分钟);第四步,检查,约5分钟。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2

关键词:焦虑;抑郁;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0-03

一、一般临床资料

1.人口学资料:李某,女,19岁,肇庆人,汉族,无,二本院校一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发育正常。经详细询问其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3.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时间人物定向良好,思维意识正常,但情绪低落,易紧张焦虑,意志行为基本一致,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助愿望。

4.身体状态:喉咙、鼻子不舒服,食欲较差,睡眠不好,脸上青春痘较多,医院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

5.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损害不明显,能正常地学习生活,和老师同学关系融洽,但学习效率降低。

6.心理测验结果:为了解求助者的情绪状况,征得其同意后,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试。结果:SAS标准分为57分,据中国常模结果,表明有轻度焦虑。SDS标准分为56分,据中国常模结果,表明有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因父亲查出癌症,对自身健康问题较为担忧,情绪低落、焦虑持续约2个月。

2.个人陈述。父亲在2010年3月查出患鼻咽癌,住院治疗,经化疗电疗后出院在家休养。因为爸爸查出癌症的时候我正处于高三冲刺复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里人对我隐瞒了爸爸的疾病的真实情况。直到我高考结束,领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家人才告知爸爸的疾病的真实情况和严重程度。8月中旬开始我的喉咙、鼻子都很不舒服,耳朵也不舒服,我怀疑自己是否跟爸爸一样得了重病。爸爸在诊断为癌症之前,也有类似的身体不舒服的表现,我很害怕自己得病。8月下旬我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鼻子\双耳\头颅CT,喉镜,耳镜),各项指标均正常,排除患癌的可能性。医生认为只是有轻微的咽喉炎,我比较放心,但是身体仍不太舒服。9月初爸爸复查,我便将检查报告带给爸爸的主治医生查看,医生也说一切正常,且告知这种疾病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9月12日开学,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很兴奋,也就不过分担心疾病问题。一周后觉得身体还是很不舒服,咳嗽时发现痰里有血丝。爸爸在查出癌症之前,曾出现过吞咽口水困难方面的问题,也曾在痰里发现血丝,所以我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问题。在学校卫生所看过之后,医生认为只是天气干燥所致,问题不大,建议我多喝汤水滋养身体即可。一周后我又发现痰里有血丝,我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问题。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得了癌症,一切就都完了,我还没有大学毕业,没有工作,没有结婚生子。如果患病生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些事情,我的心情总是很低落很焦虑。

三、观察与他人反馈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装整洁,双眉紧锁,说话条理清晰,语速较快,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神志清楚,精神状况欠佳,稍显焦虑不安,有良好的自知力,主动前来求助。他人反映情况:求助者的同班同学反映她最近情绪比较低落,睡眠质量欠佳;很爱卫生,勤洗手;吃了中药之后长很多青春痘的事情让她很郁闷,容易抱怨该问题,但也表示能够接受这个代价;与宿舍舍友相处融洽,学习各方面基本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①生理检查:经医生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疾病,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②精神状况: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思维正常,未发现幻觉、妄想及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求助要求。③社会功能状况:社会功能基本正常。④根据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衡量:根据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可以确定该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2.诊断与依据。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亲人重病后对自己身体过分关注引起的情绪不良)。①诊断依据,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症状。严重程度标准:李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其父亲患癌症的这一现实因素引起的,加之自己身体有轻微的不舒服,因此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约2个月;其社会功能基本正常,能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综上所述,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②原因分析:生物因素:不明显。社会因素:父亲患鼻咽癌。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比较固执偏激、容易钻牛角尖。错误认知:认为父亲得了癌症,自己个性像爸爸,目前一些身体症状表现也与鼻咽器官有关,自己可能会有类似的疾病。错误认知:凡事习惯往最差的方面考虑,认为一旦患上癌症,治愈的可能性极低,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自己的这一辈子就毁了,因此对疾病和身体健康过分焦虑。

五、咨询目标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以下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自己个性像爸爸,症状与爸爸的类似,因此可能也患上癌症的”的看法;改变求助者认为“一旦患上癌症,自己这辈子就毁了”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减轻情绪困扰,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善求助者的睡眠和饮食,使其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修正认知偏差,正确看待健康问题。

2.近期目标: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3.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增强对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3

一、“正确使用虚词”考点

例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根据句意,句子的主干应是会议展开讨论,而前一句子只能作会议的状语,故应在前句之前加上介词“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例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后面分句的主语是“大家”,二者不一致,所以“因为”应调到“他”的前面)

例3: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事故。(前后分句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技巧:通过以上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可以判别虚词的位置是否摆正,是否多用或漏用虚词。

二、“正确使用成语”考点

例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这个词的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2: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善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完善无缺”指十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这个成语不能做状语,一般做谓语,这里应用“完好无损”)

例3: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不能做宾语“保守思想”的定语)

例4: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主谓不搭配,放在此处的成语使用错误)

例5: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改为“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例6: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指生死、利害等事,而与句中“声明”、“抗议”等诉之于声的词语对应的应是“置若罔闻”,主语谓语不搭配)

技巧:成语作句子成分时,除了要明白成语的含义,还要看它能否处在某种成分的位置,做某种句子成分,从而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三、“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根据句意,谓语部分“长期不能自给”的应是主语“棉花”,而不是“生产”,所以主语、谓语搭配不当。“棉花”与“生产”应互换位置)

例2: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句中“挽救”和“培养”两个谓语,只有“挽救”作“宾语”“失足青年”的谓语才合乎事理,而谓语“培养”就不能)

例3:本届“挑战杯”竞赛从参赛学校数及参赛作品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谓语“提高”的主语是“作品质量”而不是“参赛学校数”,即主谓不搭配)

例4: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两个谓语的语序不当,应先“提出”后“讨论”)

例5: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该句主干是“乒乓球馆是团体”,主宾搭配不当,将“团体”改为“场所”之类的词语)

例6:重庆的桃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重庆的桃花刺绣”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主谓搭配不当,可改为“桃花刺绣的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技巧:辨析并修改病句中“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及多余”均可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判断。同时判别句子是否有语病时可先看主干,再看枝干,看搭配、修饰、限制是否恰当。

四、“压缩语段”考点

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限25字以内。

11月25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唐宁街十号首相府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后签署了一份关于欧洲防务问题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英法两国将致力于建立一支欧洲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提高欧洲军队的战斗能力。(解题时,首先提取主干“英法签署协议”,然后在“协议”前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定语“将致力于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这样就形成了答案:英法签署将致力于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协议)

例2: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4字以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语段陈述的对象是“澳门官方”(作主语)。能反映事件核心内容的动词应是“销毁”(作谓语),动词谓语“销毁”涉及的对象应是“光盘”(作宾语),由此便构成一个简单的单句:澳门官方销毁光盘。最后适当添加枝干,形成答案: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例3:根据下列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显示,1至3月,祖国大陆新批准台商投资项目573个,同比增长8.94%;合同台资金额8.757亿美元,同比增长46.5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为4.155亿美元。(根据语段意思可概括为一个主干句为“台商投资增长”,再适当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答案为:台商在大陆投资一季度持续增长)

技巧:根据主干成分“主、谓、宾”的含义,从语段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三个关键词语,构成一个简单的单句,然后添加适当的修饰限制成分“定、状、补”,使之能显示重点内容。当然,此方法适用于篇幅较短、内容较简单的语段压缩。

五、“语言表达连贯”考点

例1:鲁大海――四凤的歌,鲁贵的儿子――他身体魁梧,__________(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根据“身体魁梧”是主谓短语,在a、b两项中只能选取也是主谓短语的b项,才能保持与上文连贯)

例2: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a.风依然轻抚着,b.轻抚着的依然是风),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根据空缺处前一句的主干是“暮色侵进林子”和后一句“花瓣落在肩头”都是主谓关系,那么在a、b两项中应选也是主谓关系的a项才能与此句衔接恰当)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999年高考试题),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首句是“去年夏天”,故①②句中应选远指代词“那儿”作“景色”的定语,以保持空间的一致性。根据空缺处后一句为主谓句,在③④句中应选③句,保持与后面主谓句式一致。⑤⑥中根据词语的照应暗示应选⑥句,故选A)

技巧:分析语境中的句式及陈述对象来选择句式,所选的句子,无论是处在哪个位置,都不是“天外来客”,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

例1:将“我久久地、久久地仰望着蓝天上飞过的一队北归的大雁。”一句改成状语后置句。

(改成状语后置句,必须确定句子的状语,状语常处在谓语的前面,应是“久久地、久久地”,答案为:我仰望着蓝天上飞过的一队北归的大雁,久久地、久久地。)

例2: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改为一组短句。

(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将原来共同跟一个中心语“民族”(作宾语)组合的成分拆开,组合成一组排比句,并且每一个句子应是一个单句,即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例3:把下面三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必须是单句),不得改变原意。

A.联合国安理会昨天做出通过这个报告的决议

B.该报告提出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

C.海湾四国提出联合报告

(首先找出主干句为A句,然后将B、C两句作为枝干按一定顺序,适当添加一些“剂”,即为: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例4: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不能增删内容,个别字词可调整)

(1)音乐是由旋律和节奏组成的

(2)旋律能表达一定情感

(3)节奏能变换旋律的强弱

(首先确定主干句为(1)句,将(2)(3)句变为一个偏正式的短语依次插入(1)句中即可。答案为:音乐是由能表达一定情感的旋律和能变换旋律强弱的节奏组成的。)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4

关键词: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涂某,男,汉族,17岁,发育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某高中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好,自我要求严格,性格内向,精神面貌一般。求助者家庭情况:父母亲是农民,家庭经济较差,家人对他寄予较高期望。经询问调查,父母兄姐身体健康,家疾中无精神疾病史。

1.2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学习状态不佳,听到考试就不由得紧张,睡眠不好。个人陈述:还有1个月就要进行高考了,我有从未有过的紧迫感。父母对我期望很高,他们都是农民培养我读书不容易,不考取对不起他们;而且在村里我读书好是有名的,如没考上,我无脸见江东父老;想到这些我就会胸口发紧。我每天都想,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好最后冲刺,一定要考取名牌大学。可越这样想我越紧张,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最近学习效率下降,有二次小考都没考好,照这样下去,大学是考不上了。近期为此焦虑不安,并有失眠现象。很想恢复到以前的学习状态,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

1.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咨询师观察:求助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讲话条理清楚,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求助的要求,但情绪低落;在谈及目前的学习状态与高考,表现出明显的烦恼和焦虑。

1.4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 ①选择的心理测验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AS);②y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属轻度焦虑。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2.1诊断结果 考试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

2.2诊断依据 ①求助者在高考压力前,存在紧张焦虑情绪,表现明显。②求助者表现出紧张焦虑症状,但能坚持学习。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1个月。③有自知力,智能完整。

2.3鉴别诊断

2.3.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3.2与抑郁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没有自罪自责、兴趣缺乏、自杀意念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2.3.3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仅限于考试,反应内容未泛化,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

3 问题原因分析

3.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男性,17岁,既往健康,无躯体疾病,可以排除躯体的原因。

3.2社会学原因 ①考前气氛紧张,面临高考压力;②自小学习成绩好,父母寄予很高期望;③缺乏社会支持:与老师、家长、同学无沟通。

3.3心理原因 ①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②存在不良认知,认为未考取名牌大学对不起家长,在乡人面前失颜面,考不上大学就一切都完了。

4 心理咨询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咨询目标依据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学范畴、可以评估及多层次统一的原则,结合求助者的实际与求助者及家属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①近期目标或具体目标:稳定心态,面临高考不再出现紧张焦虑,能安心复习,缓解失眠现象。②长期目标或最终目标:改变不良认知,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其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

4.2制定咨询方案 ①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本案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本案例求助者不能适应高考压力,存在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外在表现为焦虑不安。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这种理论强调情绪来源于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1]。合理情绪疗法正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行为上的问题,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最终使其达到自我完善[2]。该疗法布置家庭作业很重要。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③咨询次数、时间与收费。

4.3咨询过程具体咨询过程

4.3.1第一次咨询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4.3.1.1任务 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求改变意愿;收集资料,进行心理测量,找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商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向求助者解说ABC理论。

4.3.1.2方法 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的提问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3]。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并能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4.3.1.3过程 完成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强调保密原则。通过平等、认真负责与真诚关注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积极的同盟关系,取得求助者的信任与配合[4]。

4.3.2第二次咨询 心理帮助的领悟阶段。

4.3.2.1任务 继续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引起其情绪因扰的并不是高考的压力,而是他对高考的看法、评价等认识内容,是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困扰。并帮助求助者进一步寻找并确认不合理的信念,作进一步分析。

4.3.2.2方法 根据以往的谈话,找出求助者的A、B、C,并对B进行分析。

4.3.2.3过程 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按照ABC理论模式分析不合理的信念,如:不考名牌大学就对不起父母、无颜面见乡人,自己必考取名牌大学等,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有关。

4.3.2.4布置家庭作业 合理自我分析(RSA)。要求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写出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信念,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B的合理信念。要求父母、老师多与求助者沟通,帮助求助者放松,减轻情绪困扰。

4.3.3第三次咨询 心理帮助的修通阶段。

4.3.3.1任务 分析上一次的家庭作业,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建立起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4.3.3.2方法 运用“产婆术式”辩论技术与求助者进行辩论,引导求助者认识其不合理信念,并分析其不合理信念中存在绝对化和糟糕至极的思维方式。

4.3.3.3过程 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合理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如用“只要努力了,别人就会认可”代替“考不上就无颜面见乡人”;用“尽力做好”代替“一定要考上名牌”,用“落榜是正常现象”代替“考不上大学就全完了”等。教会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帮助求助者得出建设性信念。指导求助者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一定”等,使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用理性思维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减少在生活中的情绪困扰。

4.3.4第四次咨询 再教育阶段。

4.3.4.1任务 使求助者进一步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和及思维方式,强化新的观念,完善其个性,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3.4.2方法 通过会谈对求助者新建立的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

4.3.4.3过程 做了SAS心理测验,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会谈,充分肯定求助者的改变,全面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强调咨询要点,让求助者找出引发自己焦虑的诱因,帮助其正确归因,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使求助者学会会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养成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4.3.4.4小结 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明显减轻,学习效率较前提高,基本达到咨询目标,结束咨询。

4.4咨询效果的评估 ①求助者自我评估:心情比以前放松多了,不再整日焦虑不安,失眠情况得到了改善,学习也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对未来满怀希望。②家长评估: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最近的学习状态不错。③心理测验复测:《焦虑自评量表》:粗分39分,标准分48分,测验结果正常。④咨师的评估: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均有提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目前学习、生活一切正常。

5 总结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由高考压力引起,真正原因是来自于求助者自身对于高考的不合理认知和信念。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方化水平较高、领悟力较强的求助者更有效果[5]。本案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认知、信念代替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使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强化其自身心理素质,健全人格,达到了增强求助者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光立,徐宜江.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6(2):176.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谭友果,张光毅,刘成文,等.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40-42.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5

关键词:政治;试卷讲评课;启示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高强度的训练,频繁的考试,更加显示了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但目前很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课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存在着“只测试不讲评”或把试卷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思想教育课”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循之以法,切实地上好试卷讲评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近,我们高三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虽然我所接任的两个班级政治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但两节课的试卷讲评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氛围有所改观,本人也收获不少,感悟颇多。

一、要做好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讲评前应认真批阅试卷,然后对试卷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之一。首先,应统计试卷所考的知识点及其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整体难易度,这样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情,也便于今后的试卷制卷工作更科学。其次,应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总体分析所任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逐题统计学生每道小题的得分情况。根据掌握的数据,找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知识及能力方面有欠缺。

二、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绝不包办代替。讲评课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测试过后,尽快将考试测验的试卷及答案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先自我分析,着重弄清错误的原因和性质,找出是知识性方面的错误还是判断理解方面的错误,或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或记忆方面的错误。学生自主纠错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请其他同学予以分析讲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讲出本人的思维过程,以供其他学生借鉴。最后,教师再做精心点拨,重点讲评。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1)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千差万别。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寻根问底,进行重点讲解,提高讲解效率,切实解决问题。

例如: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了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本次考试客观题6题)

此题属于普遍性的错误,误选1/4较多,正确选项为B:1、3。根据了解,学生不选3的原因是读图的思维有误:先看横坐标,再看纵坐标。由此读出的信息是:需求量越大,商品价格越低。结论错误,不能选。但此图还可以先读纵坐标,再读横坐标:价格越低,商品的需求量越大。分析了这道题之后,本人又让学生训练了几道类似读图的选择题,发现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试卷讲评在照顾大多数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受益的基础上可适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尽量做到面批试卷(面与面交流,个别指导),或在试卷上做详细的批语,有区别的指导。这样也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辅平道路。

3、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

试卷讲评切忌不分主次,不作归类,从头到尾,平均用力,条条流水式讲下去,一是浪费上课时间,二是影响学生兴趣。例如,本次试卷讲评,本人着重讲了学生普遍性的问题,错误率最高的七道选择题及得分率低的一道主观题,重点讲了答题的思路、方法,讲学生理论知识的欠缺处,讲评了出错的原因,出题者的意图;讲评与社会热点、现实密切相关的典型试题,讲评新题型(探究性试题)。

例题:材料(略)

设问:如果以“时期公民政治参与与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公民政治参与之比较”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你提交的报告中,你准备如果陈述两种政治参与的本质区别。

此题设问角度有新意,但学生如果能先回归教材组织答案并不难,教材中分析归纳了两种政治参与:有序参与与无序参与的本质区别。学生只要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即可。但考试的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只有15%左右的同学能朝着这一思路去解答问题。其原因是学生认为这是让他们去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认为答案材料中肯定没有,所以一味自己去归纳材料,自己组织答案,但大部分同学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既没用到政治术语,又没回答出本质的区别。

结合此道题,本人给学生提供了近年来高考中的两道客观试题及答案。(略)从这几道试题的命题及解答来看,体现了高考“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即将从试题创设的新情境中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动相关知识、规律、原理等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此,我提示学生,面对新情况,解题第一思路应是尽量先回归教材,运用相关原理来综合说明问题,不要被新题材吓到。

4、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

学生对考试都是比较重视的,所以试卷讲评课应坚持表扬、鼓励的原则。肯定每个学生的答题亮点,尤其应表扬那些思路清晰、答题规范、灵活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切忌把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于错误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其原因,有区别地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审题”“联想”“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本次月考,客观题失分较多的几道试题中,有部分同学(包括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做对了。我让他们分析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表扬了他们。对于一些主观题,我讲评时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对学生的一些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答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三、课后的反思、小结、补救工作

每一次考试讲评,教师在分析试卷、了解学生弱点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反思试题的难度、结构。一份好的试卷才能更好地起到检测,鞭策的作用。

从本次月考结束开始,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错误率最高的题目进行汇编,在以后的考试之前、或平时的复习过程中经常翻一翻,对解题将大有帮助。

总之,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不轻松、不容易,备课花的时间可能比新授课还更多。但试卷讲评课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改进教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开阔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予以重视,让学生“考有所得,评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汪美卓.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策略.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8)

高三陈述报告范文6

一、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热情和兴趣是做事的启动力,而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传授知识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合作、开放的教学氛围。

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和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

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班级授课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活动合作的伙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三是开放课堂。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把化学课堂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这样,不仅能充实化学教学的内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化学知识。

二、利用学科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开展问题性教学,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由此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

问题是创造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创造。教学过程应当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产生问题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利用课堂,开展问题性教学。教师应多提程序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少提陈述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度性。以高三教材《原电池》为例,教师在做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后,补充下面实验:把2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比前者快,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屑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师补充实验展开了联想,在联想中创造性思维产生了火花。提出了以下方案。A方案: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B方案:联想常温下铝遇冷浓HNO3(或浓H2SO4)钝化,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或浓H2SO4)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O3(或浓H2SO4)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

三、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随堂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堂实验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老师把“Al(OH)3,的制备”演示实验改成让学生分组实验,①先在Al(OH)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氨水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如何,解释这是什么原因。②后在含AlO2的溶液中分别通CO2和滴加盐酸至过量。现象会相同吗?如何解释原因?这时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动手动脑能力。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从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这时老师提出实验室制Al(OH)3有哪些方法,学生由实验不难得出。实验室制Al(OH)3的方法有两种:①由Al3+与氨水反应制取;②在含AlO2的溶液中通入CO2此时学生也对Al(OH)3的两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象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由原来的“观众”变为“演员”,真正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大大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2.在学习“乙烯”时。学生已经知道了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这一知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并要求学生完成在教材里的家庭小实验。用熟苹果催熟未完全成熟的青香蕉。学生们兴致很高。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这个实验。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生产和社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在加深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化学的奇妙。兴趣自然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