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教育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教育改革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学习只是顺从,听从师者的安排,在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学习质量严重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浪潮指引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以师者身份走进课堂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工作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崇高,那么的具有吸引力。所以,不少学生从内心当中会萌发当教师的理想。为此,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做教师的那份幸福,那份感觉。

例如,上语文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资料,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上台讲课的学生都很珍惜机会,课堂上,上得有滋有味,兴趣浓厚。在学生讲课的同时,积累了知识,又让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以演员身份走进课堂

学生年龄小,模仿兴趣很浓,什么事情都想去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参与表演,我就抓住学生喜欢表演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使学生增强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陶罐和铁罐,使他们持有人物形象,进行即兴课本剧扮演,要求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掌握好各自的对话语气,揣摩陶罐和铁罐所持人物的特点,达到表演逼真、形象、生动、有趣,感悟寓意。

三、以作家身份走进课堂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2

【关键词】“以生为本” 视角 历史教学改革 探索 反思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苗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S1).

[2] 钱钧. 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03).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94-03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总体入学成绩不高,素质较差,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学生对于公共基础学科尤其是英语不太重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普遍表现得消极、厌学,不愿开口说英语,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下面是通过调查统计而总结出来的中职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一、中职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中职生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落后面较大,对学习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机。由于中职学生是中考“落榜者”或者说是失败者,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发音不准,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少,不会说英语也不会写英语,对英语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因此,他们升入中职学校后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有着极其明显的厌倦情绪,有的班落后层次的学生的比例甚至达三分之二以上。我们设计了英语水平测试卷,试卷的试题共分四组,程度分别为小学四年级、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水平,每组题满分10分,8.5~10分为优秀,6~8分为及格,0~5.5分为不及格,整份试卷满分40分。我们备课组共15个班,9个专业,参调学生共731人。对2012级的新生做了英语科水平的摸底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统计的结果明显看出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相当低,情况不容乐观。小学四年级水平仍然不及格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11%左右。而大部分学生的程度停留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一这个水平,及格率为49.6%左右。初中二年级水平的及格率更低,各班的及格率大概是8%到10%左右。这说明了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而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又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会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最高,初一水平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达84.7%。计算机专业班的英语水平最低,初一水平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最高只达到61.4%,而最低的及格率只有33%(两个计算机信息与管理班)。所以2012级新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学生入学起点很低,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低下,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尖子很少,低分层学生很多;不同专业学生英语成绩差异大。面对学生的这种堪忧的英语基础现状,就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英语音标都没有掌握,更别说语法知识。因此,对于不同的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水平

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

虽然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英语的作用已众所周知,但许多学生仍认为学不学英语无关紧要。因而有部分学生完全排斥英语,根本不学英语。面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致力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当前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措施:

1.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提高课堂听课的“抬头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积极因素。激发与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抓住兴趣这一主线,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想方设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之火。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程序是“讲解生词――带读生词――带读课文――解释课文――讲解语法――做笔头练习”。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把着眼点放到了精讲语法和死记硬背方面。分析课文时,先是逐词逐句地像教“文言文”那样,译成汉语,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归纳所谓不同于汉语的“语言现象”。很多学生本来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枯燥乏味的气氛中,被老师“灌”了一节课后,学生当然是感到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学习动力更是不足了,更别谈有效率,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用英语教英语,能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和动作都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用英语思维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产生众多的联想,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时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在上祈使句时,在教open your books,put up your hands,catch the ball这些很常用的句子时,教师可以反复说几遍,并配以动作,无须说汉语,学生慢慢便能明白。用英语教英语,教师在情景中教,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中学、练,这样学生的兴趣盎然,学生动起来了,注意力也能持久。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创造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面对如此现状的学生,只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抬头率”,才有可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提高学生听课的“抬头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笔者就给他们讲英文故事。我给他们讲了,并要求他们回去后也得去找英文小故事,下节课来讲给大家听,久而久之,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提高;有的学生说:“老师,你是教英语的老师,教我们唱英语歌曲吧。”笔者就教他们唱现在比较流行或是经典的英语歌曲,并让他们回去找歌词,记歌词。在教学中,笔者还会穿插播放经典的英文电影,把好看的有英文注解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学到了英语,就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英语课了。

2.以树立学生的信心为阶梯,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树立他们的信心,才能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给学生补习英语音标,使他们会认、会读英语;穿插补习初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法语言知识,使他们能基本配合教学。

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人为本,让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以均衡发展,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因此,笔者上课时既注重中上程度的学生,增加训练强度和深度,指出不足、指明方向,鼓励其积极向上,也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3.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补充自选的适合中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资料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学有所获呢?补充合适、实用、相对系统且适应当今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材料十分必要。笔者从现行教材上选用简单的基础英语部分,如音标、日常生活对话和初中的语法项目,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词和句子,并学会用这些词句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还选用了易记、实用、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同时还收集了一些专业英语术语和日常交际英语句型,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听懂英语、读懂英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以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有位在中国任教的外籍教师说,“英国的文盲也能讲好英语。”可见,英语语法不好的学生,只要多开口,也能学好英语口语。

要会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背诵5至7个单词、1至2个英语句子,进行最基本的积累。同时建立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提高“说”的能力的重要保证。情境创设可以天气、购物、饮食、旅游休假、看医生、上网、城市生活、网络娱乐、偶发事件、班级情况等为题,让学生用英语对话、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介绍物品、用英语做游戏或看图说话等。坚持每天说一点,逐渐养成课前几分钟的“口语”练习习惯。笔者也预先设计出更多组学生可能会使用到的词汇,供他们操练时选用。

为了使人人参与,笔者坚持每节课前用1至2分钟时间由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当天的日期、天气情况、出席人数、校园新闻或身边故事等,教师在旁适时提示以消除他们怕出丑的心理。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5.以改革评价形式为契机,让学生感受成功,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笔者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实行平时课堂表演评价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口试、听力测试与笔试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

经过实施这一系列的做法,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由厌烦学习英语到开始对英语产生兴趣。笔者改变了许多同事认为的计算机班的英语课没法上,学生大部分在睡觉的普遍看法,让大家看到了在笔者的计算机班,学生一样参与到了英语教学中来,并逐步提高了英语成绩。

总之,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及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是当前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个身负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启示

引言

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以及学习观。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的教学也会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让更多人重视起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时中学生物偏重于介绍大干世界、万物生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研究结果也可供高师院校有关学科教育研究者参考,以培育出更加适合中学教学的未来教师。

1.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不足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了解新课改理念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但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讨论、探究,很可能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或者学生对结果理解不够,从而容易忘记并且不会应用于实践中,这就有悖于学习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发展、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被更多的注意到,并且大多数教师偏重于让学生使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认识到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与问题性,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教学观、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以及接受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却受到冷落。这样会导致教师只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却忽视了教师本身对学习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2.新课程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力度不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课程理念提出之后,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其在一线教学中实施,通过调查实际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具的使用、课程内容的来源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新课改的实施力度.

新课改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既是对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又是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学生由于缺乏直观的实践过程,会使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使知识变得晦涩难懂,更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此外,从确定课程目标以及备课内容来看,大部分教师以考试内容作为主要依据,而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科知识的发展则被忽略,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缺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作适当的角色转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

3.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3.1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的原因

3.1.1没有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通过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教学观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注重全面发展。从教师角色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生观来看,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此外,还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充分理解这些理念的基础上着手教育教学工作,争取将其贯穿在教育工作中。

3.1.2生物教学方面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新课改提出的实际意义在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一线教育工作者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传统理念中的生物学知识的机械传授与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相比,明显能够感觉到传统方法所需的时间、精力更少,并且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更能体现教师的权威性,给教师以精神上的饱足感。因此,新课改理念中的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让教师们倍感压力,并且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实施过程中便会“缺斤少两”,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3.1.3生物教师专业化的欠缺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逐渐向着自由化、创新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方向发展。其中,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尤其提倡创新化,一方面表现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渠道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对学生化学创新方面各项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实验类科学,化学教学以及化学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推动,如何根据学生化学创新的培养方向来优化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所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标准

1.学生化学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化学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化学创新方面的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类学科,任何化学规律、化学理论的总结和归纳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千万次创新和探究。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方面,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即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创新,增强学生所掌握化学实验的多样性,提高化学实验的代表性等。

2.学生化学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门实验类科学的推动和创新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化学理论的创新是基于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是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升华。教师在培养学生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不能忽略对学生化学理论方面创新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3.学生化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思维创新能力是学生培养化学创新能力的最高阶段,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化学思维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独立完成化学探究过程方面,这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初中化学教师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如何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1.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不同学生的化学动手创新能力

学生化学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高频率、高质量的化学实验练习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动手创新能力。但是,学生在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基础、化学知识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展开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实践,即使用分层教学模式。

如,在学生进行氧化铜还原反应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对于化学基础优秀、化学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氧化铜可不可以用其他氧化物来代替,如何代替等,而对于化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要集中于氧化铜还原实验装置组建原理等。

2.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化学理论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激发学生化学理论创新能力方面,教师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景中进行思考,考虑用什么样的化学原理可以设计实验,从而解决情景中的具体问题。

如,在试剂酸碱度自己混合溶液的成分检验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应该用什么样的试纸或什么样的试剂来证明混合溶液的酸碱度以及混合溶液的成分,且要让学生了解使用该试剂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

3.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化学探究环境,有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发散,对培养学生在化学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利。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维,把学生放在探究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进行

引导。

如,在盐类化合物的水溶性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将各类酸根与不同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的可溶性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从而得出常见金属盐类化合物的水溶性总结结论,并将这一结论具体化为表格,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在化学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各项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切实有效增强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教育改革范文6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初中历史 激趣 创新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健全。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一个最显著的亮点就是积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一、充分调动初中生课堂兴趣,启迪创新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给初中生课堂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通过趣味性的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深度思考;通过组织历史人物“故事会”来提高初中生历史知识的讲述能力;组织初中生编写历史短剧等等。这样就会使初中生在整个历史课堂中始终保持兴奋点,并且思维一直围绕课堂中心转,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都要注意激趣,一是有效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多角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好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调动初中生对时事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二是有效利用好古今对比,多层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今的一些人物或事件进行对比,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奥秘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三是有效利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有效启迪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课堂上力争有不凡的表现

首先,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历史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其次,历史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合理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初中生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积极引导他们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课堂学习,力争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汉武帝的功过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辩论、补充,最后共同合作总结得出汉武帝的功与过。功: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开辟丝绸之路;击溃匈奴,使国家更加巩固统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共同探究了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过:大兴土木,连年征战,滥用酷吏。同时,我们师生一起探究了汉武帝和秦始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认知,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再次,正确对待初中生提出的质疑。初中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一种积极的探究,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积极培养初中生勇于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我在讲到中国四大发明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如果我们的四大发明不向外传,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我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辩论,结果辩论的共识是:“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国家而停止向前,我们绝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此次辩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最后,历史教师要做及时准确的总结,让初中生明白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再次强化他们的认知,还要对初中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可以高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特别是有助于历史教学中课堂情境的营建,有利于初中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我们历史教师充分挖掘教科书中趣味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教材中抽象、乏味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身,能够产生极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和愉悦动听的听觉效果,能够给初中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课堂学习动机,以达到高效激趣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前,指导初中生预习教材,了解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并且,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搜集秦汉时期的文化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去微机室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搜集到了丰富详细的资料,为自己在课堂中有不凡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