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1
一、基于以太网和移动平台开展农业机械云制造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将以太网与移动平台相互结合,这样在所开展的机械云制造技术中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数字管理技术得到了更高效的使用,无论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加工,还是后续使用,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形式,分析其特点可以发现首先在设计平台上更具有先进性,能够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库建立可以提升管理效率,这样的管理技术与实际情况之间的配合才能更加顺利[1]。移动平台结合网络环境在使用范围上更加的广阔,不会受到系统平台隐患影响,可以不受时间与距离的影响,通过网络传输功能来实现系统的管理控制,在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是这种管理理念具有虚拟性,管理信息传输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在云制造的数据库中会体现出这一特征,制造过程的管理需要配合平台所提供数据来进行,只有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后续的农机生产制造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否则造成材料浪费,或者影响农业机械使用功能。
二、当前基于以太网与移动平台开展农机制造数字化管理的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完善时会运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此技术的保障下所开展的各项配合都能够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建设使用效果,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功能实现需求,数据库建立期间会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在信息使用安全上得到更明显的进步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程序软件的参与,只有不断的完善内部信息,在数据库的信息存储范围上不断进步,最终的使用效果才能更加理想[1]。首先确定一个数字化管理框架范围,在框架范围的基础上再进行后续完善,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研究,实现数字化的农业机械制造管理,并与以太网、移动平台充分结合。
2.虚拟原型技术应用。掌握了完善的信息技术后,后续进行的管理数字化设计可以在信息引导下完成。对于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功能隐患问题,需要加强调解控制,移动网络环境具有极强的数据传输能力,这一功能在发展农业机械制造数字化管理中起到了功能完善的作用,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不断的做出调整,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安全生产效果,针对未来的功能进步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虚拟原型充分利用了以太网环境特征,在所开展的工作任务上能够将虚拟与现实管理相互结合,高效利用数据库资源的同时根据现实管理需求不断的调整管理系统,达到一个信息共享的作用。
3.强调农机产品的协同设计。在对农机产品进行数字化管理设计时,虽然在设计理念上做出了区分,但设计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遇到功能差异带来的问题。以太网发展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但应用在农机产品生产设计中仍然存在经验方面的欠缺,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提升管理工作完成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管理计划落实发展。协同设计会从多个层面共同开展,其中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管理计划与现场创新上,充分掌握这一技术性方法,并通过数字化管理技术研发设计来提升技术的落实程度,对于现场工作任务的开展也有很大帮助。移动平台下信息传输速度得到了提升,同时更能够根据农业机械生产需求来做出调整,这一点是传统方法中所不具备的,也是未来数字化管理与云制造发展相互结合的有效技术性方法,充分完善设计理念,在最终的设计效果上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结语
农业机械在农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将数字化设计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行业是改变传统农业机械生产方式, 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支持新兴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2
1规范操作原则在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纸质载体数字化,还是接受电子文件,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实现依据标准化、程序规范化,尽可能避免在保管和使用中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提高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安全管理原则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有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保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性。3效益优先原则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因此,必须以利用需求为导向,将年限较长、具有馆(室)藏特色、最为珍贵以及利用频率高的农业科技档案优先数字化,达到效益最大化。4分工协作原则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当繁琐,涉及面广,必须坚持分工协作、整体配合、长期坚持、相互理解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单位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的作用,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施其能,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
二、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采集和存储平台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健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采集平台。一是,建立电子档案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收工作室(即电子文件备份站),配备计算机设备,实现目录数据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工作;二是,建立扫描工作室,配备普通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专用照片扫描仪、缩微胶卷转换仪等设备,实现科技档案由传统介质向电子信息的转换;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科技档案信息存储平台。数据存储采取磁盘阵列柜、磁带机、光盘库等设备,进行磁盘阵列自动备份、光盘刻录备份、磁带备份、异地备份,实现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2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合数字化档案的建设目标,逐步建立动态更新的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综合档案室内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检索数据库,在室外建立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并实现接口统一,动态及时归档。3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完善资源库建设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农业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根据专业标准科学选定农业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将室藏农业科技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卷内目录全部输入微机,建立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质量控制,规范着录标引,包括着录格式的标准化、着录数据的完整性和着录数据的标准化;二是,农业科技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技术将馆(室)藏纸质载体的农业科技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扫描件与机读目录对应挂接,实现全文检索。4建设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内部局域网建设等,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建立上至国家科技档案馆,下联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形成四通八达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高速公路”,向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档案各类信息的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4
在信息采集环节,要购置相关的采集设备,如照像机、录像机、扫描仪等;在信息存储环节,要购置必备的磁带、磁盘、光盘及相配套的磁盘阵列和光盘库;在信息利用环节,要购置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形式,熟练掌握和运用档案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技能。其次,要面向社会引进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任务的档案员队伍。
一、建设数字资源
一是建立目录数据库。2004年,台州市农科院购买了专业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开始建立归档科技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对案卷目录著录格式的标准化严格把关,控制好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质量。目前,我院2005年以前形成的农业科技档案案卷级目录已经全部录入计算机。二是建立全文数据库。2011年,台州市农科院将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升级为全文版,开始启动室藏科技档案全文扫描数字化项目。针对室藏档案资料量大、数字化力量薄弱的情况,农科院采取“外包与自建相结合”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对2005年以前形成的保管期限为长期和永久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
二、方案实施前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农垦总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一份试验报告令专家们十分振奋:在这里进行的以变量施肥和精量播种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2000亩地块上种植的大豆抵御住了自然灾害的袭击,平均产量每公顷近2400公斤,比其他地相对增产近20%,综合效益提高10%。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友谊农场等单位合作的这一试验项目,近日已经作为“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科技部正式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
国家“863计划”的具体安排是,从2004年开始,在友谊农场建立1万亩数字化农业技术示范区,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方法进行生产,其目标是比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20%、提高经济效益15%以上,3年内辐射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
一场“重塑北大荒农业”的宏伟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在这里看到了明天的农业
2003年10月1日,记者随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牵头人王智敏驱车600公里,专程来到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查看大豆收获情况。
友谊农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率先引进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成套农机设备的农业现代化示范点,曾经创下了劳均生产20万公斤粮豆的劳动生产率,因而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此次引进美国凯斯公司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试验示范,也可谓重任在肩。
王智敏教授目不转睛地看着谷物联合收割机上的自动产量监测仪,当每公顷2400公斤的平均产量终于显示出来时,老教授深情地说道:“这一成绩是献给建国54周年的一份礼物。”
从表面上看,2000亩试验地块与其他地块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里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进行的作业与传统的耕作方法已经有了根本区别。
作为数字化农业的核心成分,精准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化高新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它把预先采集到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的地面和空间信息,经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智能化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准确地进行田间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作业。
友谊农场五分场场长高文举指着架设在厂部办公楼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面纠偏装置自豪地说:“方圆30公里都在它的监控之下。有了这一装置,我们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可以说又迈出了一大步。”
精准农业“精准”在哪里
有关专家认为,实现农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必须从精准农业技术起步,精准农业是未来数字化农业的雏形。那么,精准农业“精准”在哪里?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当考虑单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实施合理的需要物料量(如化肥、农药等)的投放,做到“按需分配”。传统农业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田间管理均以地块为单元进行,难免造成施肥量超过需要量、过剩的肥料流失污染环境或是投入量低于需要量、影响作物产量潜力发挥的情况。
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是缩小管理单元面积,提高耕作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的这个问题。其管理单元面积能够以米级计算,根据不同单元内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特性,确定物资的投放量,使农事操作做到定位、定量、定时。
实施精准农业技术的主要设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装置;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天线和产量监测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和产量图软件;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的土壤取样设备、土壤化验设备、地理信息软件;农业专家系统、数据库、决策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有卫星定位接收器、自动控制器的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变量喷药机等智能化自动控制的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海湾战争后GPS军用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精准农业技术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当年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在发达国家,精准农作体系已经试验应用到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马铃薯的生产管理上。到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精准农业技术。近年来,不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而且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
推广数字农业必须依托“国字号”
由于数字化农业必须以高科技装备和大型农业机械为依托,投入成本高,目前人们普遍对其推广前景不抱乐观态度。对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汪春说,我国数字化农业的推广之路,关键在于实现国产化,降低投入成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非常重要。
1999年~2003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率先在小汤山开展了精准农业的示范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经农业部批准并直接投资550万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研究中心从2002年开始,在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进行精准农业田间试验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数字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问题在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口成套机械设备耗资近五百万元,占该项目资金的90%以上。汪春说,设备投入过大,是制约数字化农业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尽快实现国产化是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在与数字农业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垦区自行开发研制的部分精准农业设备将被投入试验应用。
汪春表示,眼下我国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应采取引进示范、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的技术路线,应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推进,逐步提供生产服务。同时,从国际上成熟的变量施肥控制技术入手,自行研制配套的变量技术与装置和机具,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副局长陈必安说,加快国产化步伐,一是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型精准农业技术国产化研究。二是要加速农业技术装备制造业如机械、电子、液压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革新,尽快生产出质量高、适用性强的国产精准农业技术设备,以满足不同农业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三是要尽快使我国北斗定位系统投入民用,逐步消除对国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2004年春节刚过,黑土地上的积雪尚未融化,王智敏教授便匆匆赶往友谊农场部署今年的试验工作。“数字化会给北大荒农业插上奋飞的翅膀。”王智敏说,“随着数字化农业技术不断成熟,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很大的空间,综合经济效益将逐年增长。”
1.操作人员查看自动产量监测仪的数据。
农业数字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 农村博物馆 系统设计 方案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55-02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农耕文明的典型国家,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具有丰富多彩的农业生产工具,随着目前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正在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而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农耕模式。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规划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以三维的形式来永久性地保存传统农具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对我国的农具文明、农耕文明进行了解,本文就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1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都自发性地建立了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虽然稍显粗陋,但是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物馆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更是和谐社会的最好体现。例如山东青州市南张楼村的农村博物馆馆内就有很多传统的农村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用品,让人大开眼界。
但是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地走进这些农村博物馆,也不是每个农村地区都有这样的农村博物馆,因此,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对我国的农具文明、农耕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规划建设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1 总体要求
(1)开放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应该基于先进的实现技术和设计理念。保障用户能够在所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运行数字化农村博物馆,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互操作、互兼容,能够实现对外共享。
(2)可维护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低耦合、高内聚”,充分利用分层搭建思想和先进组件技术来提高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进化性和可伸缩性,为以后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二次开发和系统升级作好准备。
(3)可靠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在正式运行之前,为了有效地保障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必须要进行细致、深入、全面的软件测试。
(4)规范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开发应该按照统一软件过程模型开展,约束相关代码规范,规范化处理程序代码,使之能够完全遵循软件开发行业规范。
2.2 性能要求
第一,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需求。实现用户分级制,不允许用户对未授权的数据进行访问,同样也不允许未授权的用户使用未授权的功能。
第二,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能够对多个不同用户的同时访问和多位管理者同时输入信息的需要进行满足,应该支持高效的数据传输功能与数据处理功能,同时也要务必保证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三,系统的操作界面和数据的输入应该基于人机友好性,所设计的数字化农村博物馆应该具有维护方便、易于操作、功能完善、风格统一、界面清晰的特点,也应该满足日常教学信息数据查找和输入的需求。
3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设计方案
整个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采用的是B/S(浏览器/服务器)的架构模式,采用虚拟现实式、声画式、图文式等来展示我国传统农具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农具可以通过交互式控制来将农具各个细节都精确地展示出来,本系统结构如图1。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采用SQL数据库。
3.1 数据库设计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数据冗余度小、扩充方便、维护方便、操作方便、利用率高、布局合理。本系统设计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数据库表。例如用户信息表是用户在登录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时使用,主要包括了用户类型、用户密码、用户名等用户信息。
3.2 SQL数据库的性能调整
(1)系统规划。
在整个SQLServer2000数据库中,数据库服务器处于核心地位,整个SQLServer 2000数据库直接被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高低影响。为了给SQLServer2000数据库更好的性能,可以调整和优化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许多方面,如备份与恢复、复制、硬件、SQL Server配置、SQL索引、SQL语句、数据库设计等。
(2)优化SQL语句。
SQL语句的优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缓解,而其实质就是在结果正确的基础前提下,尽量减少表扫描的I/O次数,避免表搜索的发生,将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句用优化器进行优化。
(3)高性能恢复与备份。
为了有效地确定应该选择何种还原策略和备份策略,应该及时地对数据的可用性要求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 沈晓峰,王建,汪清.数字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9,34(23):111-114.
[2] 谢景卫,曹学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研究与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45(12):120-124.
[3] 马楠,杜煜,张姝,等.二维图像存储在数字化博物馆网站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08,36(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