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会计制度 加强 建设

1 引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经济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跻身突出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眼下现状,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会计制度建设重视度低、制度不完善、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诸多不良现象,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有利于推进会计制度建设工作进程的措施。

2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现状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针对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所制定的明确的规章条例,它是企业会计工作所要遵循的规则、方法、以及工作程序的总称。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加深对制度建设的研究,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长期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或文章报导,不难发现,当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普遍表现出工作落实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内容不完善、制度实效性偏差、制度约束力缺失等各种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普遍受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往往在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依据,容易出现会计制度与企业实际运行不相吻合的错位现象,最终使得制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大打折扣,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无法发挥指引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管理层或职工群体,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工作的配合度普遍较低,严重阻碍了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意识薄弱

如果企业内部员工没有会计制度建设的意识,那么实际的建设工作必然是无从谈起的。意识直接影响了人的行为能力,综合当前现状来看,在企业中,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底层职工,对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和认知,从而导致潜意识里对会计制度建设工作的忽视,观念也比较淡漠,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投身到会计制度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工作迟迟无法得到切实的落实。

3.2 企业会计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企业会计人员队伍整体的职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影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的家族企业,其会计从事人员往往是亲戚或关系亲密的朋友,这种情况的弊端在于,极易导致会计制度不具备约束力和规范性,同时易产生会计工作脱离监督的问题,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缺少一个基本的起始点和切入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体系以及会计工作政策法规的更新换代,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随之提升,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国家、社会要求脱节,既无法保证会计制度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也严重阻碍企业发展。

3.3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这就要求会计制度体系必须是全面、系统和完善的,如此才能为实际会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基础。然而,根据当前企业现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体系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企业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大多数凭借自身主观判断,即依据自身的经验办事,容易出现会计工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实效偏低下的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质量和长期发展。

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培训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首先要依靠一支职业水平和业务素质都较高的队伍来实施和落实。因此,企业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培训和实`锻炼,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会计队伍规模的结构及规模,合理、科学地组织会计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多元性和结合性,采用不同的形式,来保证会计人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培训结果,实行考核和激励制度,促使人员积极学习、主动锻炼,提高会计制度建设的意识重视,提升自身的会计综合水平。

4.2 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企业的发展必然是与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工作,同样也应随着国家经济体系和会计政策法规的变革和发展,作出对应性的变化和调整,如此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正确指引。根据经济市场的明确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来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应当遵循四个主要原则,即适应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在实践中严格遵循这四大原则而不偏离轨道,以保证会计制度的适应性、合法性、效益性和科学性,是制度体系完善的根本基础。

4.3 强化会计制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机制,是保障会计制度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建设、完善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引、规范、约束和监督作用,以此保证会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效避免企业出现程序混乱、管理脱节等各种问题。

5 结语

综合来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在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相关部门应重视会计制度的建设工作,切实落实会计制度的实操性,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引作用和规范力量。

【参考文献】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65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1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以财政收支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实施细则、执行程序等的总称,并以此来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经济活动。[1]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外和事业单位的总称,为社会公众服务,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指导,也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1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切不可墨守成规,要不断改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和公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职工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控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明确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采用问责制度,将责任准确无误地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办事效率,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规范性,避免出现不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浪费现象,进而改变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对财务报告进行专业性、合法性的分析,继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再次,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单位负责人分析财务报告提供原始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数据基础,为提高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服务;最后,有助于践行和推动党风廉政,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个环节的内容,督促职工遵守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切断腐败现象的滋生,推动廉政建设的开展。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意识决定行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内部控制意识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精神。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社会责任,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性,但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不注重对职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停滞不前,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进步伐。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的内部控制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财务内部控制到位,单位的炔靠刂莆侍饩陀刃而解。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内容了解得不透彻,理所当然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未将内控工作具体落实到职工的身上,对后续工作避而不谈,更不用说内控工作的监督和监管,将内控工作形式化,形同虚设,起不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妨碍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

22监督检查不到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基本上都设置审计部门,但通常审计部门的审计内容和项目的绩效评价是由领导层决定的,这就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审计的监督和监管作用,降低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布局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大相径庭,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构成,内部监督主要由单位负责人协同会计人员一起完成,而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和聘请的中介结构进行监督,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收支情况是否符合规定,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恰当以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法等,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效果不利。内部审计的监管和指导不利,再加上外部监督的失职等,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脱离原有的正确轨道,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建设和运行。

23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

预算管理直接决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健康、合理运行,是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内控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预算控制不足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这个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是社会公信度缺失的重要源头。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单位内部缺乏资金支出的管理办法,导致公吃公喝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单位内部的财政补贴等超出国家的标准;其二,单位私自挪用专项资金等来弥补日常的资金支出,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专款专用的价值。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3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最应该以身作则的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该以身作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知识,起带头模范作用;还要定期组织培训或宣传,提高职工的意识,确保职工深知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第一责任人,及时将问题解决掉,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发展。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对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或者将职工的考核结果和内控的完成进度相挂钩,强制性地提高全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推动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内控的力度和执行度。

32强化监督机制

监督监察工作是确保资金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功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内容出现差错。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应该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准备。内部监督的工作主要由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同时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聘用既熟知审计专业知识,又了解审计法律,精通税法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理水平,强化内部审计意识,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外部监督由中介机构负责,事业单位每年应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加强中介机构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竣工决算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工作的审计监督。[2]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项目的监督实现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的全方位、全程的监督,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财政资金达到最优配置。

33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应该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程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预算编制进行分析,找出预算未成功完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挽回,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预算管理的合理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猛药。必须提醒的是,任何项目的预算处理必须在调查实际情况之后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查,不断地进行模拟和预测,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一定要秉承“有预算才可以有支出”的原则,避免莫须有的资金损耗,杜绝谋取私利、私欲膨胀的现象,有助于党政廉风的建设,响应国家反腐的号召。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实现对内部控制更好的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各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各部门和全部职工的积极配合,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得更贴合实际,更规范化、专业化。本文提出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应强化监督机制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光文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6):86-87

[2]毛新频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30-31

[3]张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0):211-213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也飞速发展。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规范医院的财务管控工作。近年来,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力度,为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其他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该项制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和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围绕医院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和财务管理目的,制定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决策,以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方向性的错误[1]。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意义重大,可对各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从本质上来看,财务内控制度归属于医院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现状,从价值管理的层面出发,设计出最优化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财务内控制度中要包括内部监督制度、控制活动制度、内部环境、信息沟通制度及风险评估制度五大内容。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对医院会计信息的监管,保证内控制度与行业法规的一致性,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建设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对象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动,还需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医院自身特有的性质和经营模式,在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在内部进一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2]。所以建设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管理固定资产,要依据国家现行的多项法规政策,从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招标活动及验收、等方面入手,实施全程的控制管理,并对这部分资产的利用价值进行实时性的测算,在医院资产管理表中规范固定资产的损益状况,提高医院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建设医院财务内控制度时,还要重视对内部激励机制的构建。借助多样化的奖励政策和措施,来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员工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并严格、认真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还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氛围,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平台,合理的运用奖励机制,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能够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体现出来,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保障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

程度[3]。

(三)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要想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渗透到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有效整合,就需要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应结合当前财务管理形势的变化状况,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消除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因素,降低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在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不同部门的职责和权益,落实监督和管控工作。然而由于一些医院在财务审计方面缺乏较为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项工作交由经验丰富的会计事务所来完成,专门设立医院内部的财务审计机构,保证其具有独立而有效的执行力性,发挥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效用。

(四)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

管理人员的规划和协调是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因此医院高层管理人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发挥带头作用,将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理念植根于每位员工心中,提高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效率。医院领导层首先要根据医院的情况,把握好行业财务内控管理政策,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内控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会计信息可以真实的反应财务管理状况,避免财产损失现象的发生[5]。除此之外,医院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内控制度建设的要点所在,制定优化的补偿控制方案,及时发现内控管理工作中隐藏的问题,并增添管控制度条款,确保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掌控范围中,消除风险隐患,增强医院的风险抵抗、预防能力,加快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三、结语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保障医院经营和管理的稳定性,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医院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依靠健全的内控制度来使医院各项财务工作向着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医院应基于全面的角度,对各方面的要素、内容进行统一性的把控,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雯.医院财务管理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06).

[2]何素华.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与策略[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3).

[3]杜丽娟.浅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J]. 中国外资,2013(20).

[4]方刚.浅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和控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一、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要求

经济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企业必须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给我国企业的前进点亮了明灯,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建立一套权责分明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使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促进和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全力配合,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部门相互衔接,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企业内部的先进科学技术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企业风险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要求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有效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能够监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有序进行,能够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控制作用和监督作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不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使得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4、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要求

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根本,失真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在每一环节的真实有效性,从而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5、企业防范风险的要求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剧,没有对风险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就无法顺利地发展壮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自身弱点,加强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保证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意识淡薄

目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究和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企业内部互相牵制的阶段,把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这两份职责混为一谈,大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就可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只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最浅显的认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起步晚发展快,但仍然很不完善,由此也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资产流失。

2、观念落后,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较晚,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是停留在过去的思想和模式上,对于新的制度建设难以接受,没有转变经营观念,这就使得企业的职位设置和相应职责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缓慢。

3、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足

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企业内部对于风险并没有很强的意识,也没有跟随经营管理的改变而改变,风险意识不足,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

4、权责不分明,无法追责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让企业中从上到下每一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在现实情况中却在存在互相踢皮球的现象,相互推责,推卸责任,最终无法追责,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企业内部决策失误的不良后果。因此,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

在我国的企业中,形式主义的存在是普遍现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制度和计划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执行,只是走形式,缺乏相应的执行结果,很多计划都是不了了之。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流于形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都不到位,企业一些违规和错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纠正,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6、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都缺乏思想上和业务上的专业培训,即使有培训也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的相关要求,想象意识的缺乏和业务经验的不足,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忽视严肃的法律法规,为所欲为,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流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扰乱了内部制度建设秩序。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员工素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赏罚机制,用以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侧面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应有的纪律和规则,自觉维护和实现经营任务目标。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员工行为规范化的要求,是企业团队建设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得以有效执行的要求。

2、健全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环境

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影响力较强,自我疏导能力十分有限,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必经阶段,实现权责分明、政企分管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建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有效进行。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和做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具有公有性,一些国情特殊问题就不得不考虑,特别是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的制度功能上要充分进行考虑,选择和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理论和模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快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化建设进程。

3、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的监督执行

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是否良好有序发展,企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都与恰当的评审、监督息息相关。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主要是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连续有效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监督评审应作为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应当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坚持公平一致、独立性等原则进行,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性,对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隐患,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4、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和信息交流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能够及时传达领会内部控制的准确信息,使得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沟通,这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相互传递和交流,能够使企业内部上下都能够及时清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和情况,了解其岗位职责,及时进行交换和交流,从而减少由沟通不畅导致的额外成本和负担。应该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其有效性取决于各方面数据的及时准确性,该系统应该涵盖到企业业务的全部,这是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渠道。加强对员工该方面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才能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支持和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进程。

5、加强外部约束与监督

政府要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数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思想较为淡薄,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监督,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促使企业自觉规范内部控制建设并进行有效实施,并且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对不按要求健全内部制度建设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另外,可借助于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在公平角度提供有效地内部控制报告,帮助企业纠正内部制度建设中的不正确行为。

6、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改进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水平,企业内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系统的程序、维护和数据处理等不断完善,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控制,提高其可靠程度。充分利用各种原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建立从上到下一系列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改进,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战略;企业

一、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背景

企业管理离不开规章建制工作的保驾护航,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框架的构建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也是企业员工在工作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既为员工行为模式设定了框架和规范,也保证了员工权利和行为安全。一是规章制度应当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牵涉范围较广,管理层级交错,关系复杂,存在一定的沟通协调难度。二是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与时效性冲突。企业经营管理是灵活的、适时调整的,但是规章制度为了保持严肃性,同时修改具有程序性和谨慎性,决定了规章制度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就可能出现规章制度与企业经营活动存在脱节问题,时效性保持难度较大。三是规章制度内容受起草制定职能部门的主观认识形态以及企业专业技术部门的职能分工影响,因此可能存在职能规范交叉或者相互冲突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健全企业管控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开展规章制度建设

1.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横向匹配也要进行纵向的层级建设,按照制度关系,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制度集合,即制度树。通过对制度树的梳理,做到既不能重叠冲突、也不能遗漏空白,从而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前瞻性地与企业战略、目标定位、主营业务、管控模式相适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协调性。因此在制度树培育过程中,要做好统筹工作,力求顶层设计先行,建立金字塔模式制度树,并从顶端开始启动。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任务职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内容。规章制度体系的设计作为公司层面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设定目标、管理原则及体系层级时必须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匹配。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建设只有与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2.确保规章制度与战略匹配的及时性。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约束企业及人员行为,也反应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双向作用。当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适用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时,其能对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经济发展状况或者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如过于超前或者滞后,则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阻碍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保障规章制度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及时制定和修改与企业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对于违背社会发展节奏规律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度,要及时调整废止;对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战略调整,应当及时出台规章制度予以推动保障,确保企业活动能在制度的框架内完成,由有科学性的制度予以保驾护航。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组织保障

1.要高度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实现统筹管理。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管理行为及员工利益息息相关,具有极高的严肃性,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把规章制度建设置于“企业立法”的高度。第一,要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明确制度立改废的职能部门和相关的制定、审核以及批准程序。要加强制度审批的层级感,设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审批流程,以保证规章制度的高层认可度。第二,要保证规章制度体系的同一性,避免相互冲突。规章制度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制定制度的牵头部门往往为具体业务部门,而具体业务部门因业务领域范围限制、主观认知程度差异或者权责私心等,可能对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同一性构成冲击。因此,应明确专门职能部门对规章制度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负责规章制度体系的总体策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实现规章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第三,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职能,定期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2.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动性。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依靠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征求各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保障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关系;关键;关心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25-03

【作者简介】陈学军,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江苏南京,210097)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在理论上说了很久,在政策上有不少规定,在实践上也做了很多探索,还有必要再讨论“现代学校制度是什么”吗?笔者觉得有必要。一来,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并不是所有人都较为清晰地理解“现代学校制度”的一般涵义,将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相混淆或等同的现象,还时常能看到、听到。二来,当前理论上和政策中有关“现代学校制度”的标准解释,也存在不尽深入、不够精准的问题。概念理解总是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思考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涵义。本文不求全面,择其要者,表达三个基本观点。

一、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

现代学校制度,说到底,是对学校与相关机构、力量及群体之关系的规定。就外部而言,它涉及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等关系的确定;就内部来看,它涉及学校自身各种关系的协调。

从“关系”的角度理解现代学校制度,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其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就不是简单地建立某种制度,而是形成何种关系。这里的区别在于:如果将重点放在“制度”上,就容易造成一元化的问题,似乎存在一种理想的制度安排,一旦发现了,所有地区和学校加以遵循即可。如果将重点放在“关系”上,关系可以是一致的,具体的制度安排则可以是多样。譬如,为建立公开、互信互助的家校关系,可以采用家长委员会制度,也可以采用由家长们委托相关专业人士与学校关系的制度。在此意义上,现代学校制度不是一个“单数”概念,而是一个“复数”概念;不存在一种统一形式的现代学校制度,而是存在多种形式的现代学校制度。其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力量,就不是靠哪一个部门或主体,而是需要关系中各方的共同努力。就像乒乓球的走势取决于打球双方的击球一样,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也取决于相关各方的作为与回应。任何一方的固执坚持、被动等待或消极埋怨,都不利于理想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在既有的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讨论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常常被忽视:学校与学校的关系。“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从“现代企业制度”概念衍生而来的。现代企业制度被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与政府及企业内部的关系,至于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则由“市场”来调节。在提出“现代学校制度”的说法时,也注意到了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增加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但对于学校(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就一般意义上看,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关系,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政校关系发生变化之后,学校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单打独斗,更不能套用“市场”的原则。就现实层面看,在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扩充与拓展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集团化办学、学校托管、学校联盟等政策性或自发性办学行为。这也要求从学校间关系的角度,考虑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明确各种关系的性质,是“关系”视角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能笼统地停留在“协调校内外关系”层面,而是要解决“建立何种性质关系”的问题。如此,才可弄清何谓“现代”学校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推动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譬如,“平等”“公正”应该是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基本性质;“合作”“互助”应该是学校之间关系的基本性质;“尊重”“对话”应该是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性质;“公开”“民主”应该是学校内部关系的基本性质。

二、关键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梁漱溟思考近代教育发展问题时,曾提出:“必有轻重,才见方向,才有路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同样要分清轻重。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各种关系中,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无疑是关键。这一关系是众多关系的结点,能否确立合理的政校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关系的构建。

有如上文所述,健康的、具有建设性的政校关系,应该具有平等、公正的性质。所谓平等,是指学校与政府地位上的平等。它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等级和隶属关系,而是同样为公共教育事业服务的两类不同机构。打个比方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更接近于政府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同一部门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如此,政府与学校就成为既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主体。作为政府,一要舍弃管得太多、管得过死的做法,确保学校办学自;二要做好学校发展的服务与保障工作。作为学校,也要摆脱“向上看”的工作思路与习惯,不断增强自主管理与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承担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所谓公正,是指政府能够公正地看待与对待每一所学校。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思考,存在失之笼统与抽象的问题。这容易将“政校关系”的讨论,转变成“政府与某一所学校关系”的讨论。事实上,政校关系不仅涉及政府与某一所学校的关系,也涉及政府与每一所或每一类学校所确立的关系的一致性与公平性。广义上看,那种只重视优质学校办学自,只强调为城市学校、核心地区学校服务的做法,也不是一种合理的政校关系。

在政校关系中,“校长如何产生”又是一个关键问题。政府对于学校的控制,体现在人事、经费、课程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人事尤其是对校长任用的控制,之于学校办学的影响最为直接。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选拔任命校长,有其积极作用,但必然带来校长听命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受控于政府的问题。因此,很多人认为,不调整中小学校长的产生方式,不改变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任命的形式,政校关系的改善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便很难期待。至于如何改变校长产生的方式,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多样化的选择。从外部着眼,可以采用类似美国学区的学校委员会(School Board)制度,由学校所在区域居民选举产生包含各行各业人员的学校委员会,再由学校委员会组织校长的选拔,决定校长的人选。从内部看,可通过全校教职工直选产生校长,也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构成的校务委员会从学校内选拔或学校外招聘校长。

既有轻重,便分缓急。当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最为紧要、最先要处理的问题,就是重构政府与学校关系。在这方面,建立合理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又是一项核心工作。当然,任务的重要性往往与任务的难度成正比,重要性越高,解决的难度越大。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不可操之过切,不能因紧要而着急,要待之审慎、周密。

三、关心是现代学校制度的追求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容易陷入为制度而制度、为建设而建设的误区。近年来,与其他领域一样,教育领域也有一种走向“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危险,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或只能通过制度加以解决。事实上,制度有其效力边界和条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我们必须充分地意识到,制度只是手段和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精神与魂灵。只有专注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才可能避免制度决定论与制度工具主义的消极影响。

笔者认为,“关心”应当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追求。这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理解。形式层面的“关心”是指,为了学校发展,各相关体围绕学校形成一个关心联合体。“关心”是一种积极关系的表征,它体现为对于其他个体、群体或组织的充分理解、全心接受与竭力助长,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学校健康发展遭遇到困境与阻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相关体更多地从自身立场与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政府与学校之间,政府以自己为中心,表现出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及学校内部,各自为中心,表现出相互竞争的关系;在家庭与学校之间,以学校为中心,表现出相互怀疑与隔绝的关系;在社会与学校之间,也是彼此疏离,表现出相互抱怨与指责的关系。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就是要以相关制度安排为基础,消除学校与各相关体既存的控制、竞争、隔绝与疏离关系,代之以彼此协作、互助、信任、宽容等关系,使各相关体乐观地、真心实意地、持续地关心学校,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系统。

实质层面的“关心”是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最终要实现对人的关心。现代学校制度要“将人放在中央”,要为人的全面、充分、自由、持续发展服务。就学生而言,现代学校制度首先要通过制度规定与机制建设,保护学生的相关权益。其次,更为重要地,通过理顺相关关系,现代学校制度要使学校原先四处张望的目光专注到学生身上,专心面向学生办学;要打破千校一面、同质竞争的局面,真正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促进学生适性多样发展。就教师而言,除了保护他们的相关权益之外,现代学校制度要通过富有活力的内外部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自由与团队支持,激发教师的热情、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的工作成为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