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计划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计划制度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1

为了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资源和监管对象特点,特制定__街道__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检查计划。

(一)依法行政。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的管理主要职责,编制并实施执法计划,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二) 实事求是。依据监管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执法检查的对象与次数。

(三)统筹兼顾。根据行政执法权限、人力资源、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重点行业,兼顾其他行业;突出重点对象,兼顾其他对象;突出重点时段,兼顾平常时期。

(一)根据各行业、领域的不同特点和企业的安全状况分级等级,合理确定各行业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半年内每家检查不少于1次;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持证单位(持有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的检查频次为每年不少于1次;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单位的检查频次为每季度不少于1次;建筑单位、消防重点单位、交通运输企业年内每家检查不少于2次; C级及以下企业的检查频次为每半年不少于1次,B级企业的检查频次为每年不少于1次,A级企业的检查频次为每年抽查覆盖率不少于40%。

(二)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及其基本情况合理安排对其监督检查次数。对以下生产经营单位适当增加监督检查次数: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新建、改建、扩建和资源整合项目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

(三)对于群众举报、媒体曝光、有关部门移送等与生产经营现场安全有关的案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1)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申领情况;

(2)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并得到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依法设置(或者依法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有效履行职责;

(4)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考核、取证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6)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规定的落实情况;

(7)是否使用国家禁用的工艺、设备;

(8)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9)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情况;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情况;

(10)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和正常运转情况;

(11)作业票证执行情况;

(12)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情况。

(13)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

(14)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15) 对有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情况;

(16)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情况;

(17)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的情况;

(18)劳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情况,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是否完善、落实是否到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情况,职业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

(19)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2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1、工作要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前以及上级统一部署的安全大检查,由街道安委会统一组织安排。其他检查的具体时间由各行业、领域的分管部门按监督执法检查的总体安排自行确定。

2、程序要求。所有监督执法检查均建立原始工作台帐,并做好相关数据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2

民间金融制度性因素规范化建议

一、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民间金融,是游离于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金融系统和银行信贷组织以外的由于自身需求而自发形成的为民间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金融活动。

正规金融组织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触及不到的地方,使民间实际融资需求无法满足,这为民间融资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显然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更为久远,现在民间金融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好,毋庸置疑,民间金融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因为民间金融一直没有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内,没有一个平台能够准确的统计民间金融的具体规模。

全国的民间借贷的总规模上来看,截止2014年年末,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总额的已超越5万亿元,这是历史新高的数据。其中民间个体借贷市场活动的融资总规模已经超越3万亿元,占全部民间借贷市场的比例已经接近总规模的42%。在武汉市,非正规金融的规模保守估计至少有3000亿元,占比武汉市2014年度银行信贷总额的将近三分之一。根据武汉市金融办的数据资料显示,2012年武汉市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民间金融机构在400多家,但是在2014年,机构数量快要达到600家。其中武汉市一家p2p网贷公司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该平台在2014年交易总额达到惊人的5.5亿元,解决了大约300家武汉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发展趋势同样被业内专业人士看好。

二、民间金融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在民间经济发展中,特别是乡村小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是首要制约它们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资金的供给,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小企业在刚起步或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很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经济的快速成长。民间金融便顺应而生,发挥自身特点,弥补正规金融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疲软的缺点,帮助民营经济不断成长。

我国的金融制度主要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而不断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更新过程,这一改变明显迟延于经济的进步,成为抑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传统金融制度是以国有信用垄断的形式为主,主要致力于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政府对国有经济支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使当时金融体制内的金融组织及其机构进行规模扩张,同时形成了对金融资源的绝对垄断权利,严格控制新的民间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政府通过对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的准入控制制度,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的信用垄断,完成了居民个人的储蓄进入到国有银行,用来发展国有大型企业。

由于这种金融制度的不合理,落后于市场经济多元化转型带来的对融资服务的增长,所以这种直接地矛盾成为了民间金融产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世人鼓舞,然而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民间金融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为促进了中小微型企业和以家庭为主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整个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金融体系全方位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国最初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通过改革开放促使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移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内的国有大型主导经济保持一贯稳定增长的同时,大量的非国有经济也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不断飞速成长。整个市场非国有经济迅猛增长,其中民营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改变了国有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其它多种经济形式的成长发展,促进了我国多元化经济形式的出现。

三、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建议

由于民间金融自身的特殊性,在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没有具体关于民间金融的相关制度,而且相关法律规定更是缺乏,为了更好地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民间金融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2014年十一月,人民银行通过会议研究决定于2015年一月份推出创新的存款保险制度,这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民间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没有国家信用为其提供担保,资金规模也很小,业辗段相对集中,承担外部风险的能力较低,如果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就要求和正规金融机构一样建立保障存款人权益的存款保险制度,否则,民间金融机构很难有任何业务。同时,民间金融机构如果在日常经营过程发生严重的“挤兑”现象,这对于机构将是致命性的打击,不仅会影响民间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还会降低整个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速度。

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由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点所决定,对于进入民间金融市场领域的资本必须采取审慎监管的市场准入原则,妥善处理好新进入机构与原有机构的正常竞争以及相关合作的问题,确保金融业的整体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要盟.论中国民间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J].特区经济,2011(01):89-90.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3

一、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迅速壮大,带动农民增收显著

2012年底,云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省有4 8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根据组织类型划分,龙头企业带动型2 296个、合作组织带动型814个、专业市场带动型122个、其他1 590个;按照产业来看,种植业2 302个、畜牧业1 055个、水产业56个、林特产业822个、其他587个。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高达490多亿元,带动1 060多万户农户及4 200多万亩种植基地,825万头牲畜,家禽生产量5 11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58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驱动1 066万农户,促进农民增收260亿元。同时产业化经营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全省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80万人,农民务工收入总额达390亿元。

(二)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实力增强

2012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 296家,全省龙头企业2 296家,比2005年增加1 093家。龙头企业中,有930个年收入500万元以上比2005年增加565家、90个1亿元以上比2005年增加7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99。各类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额49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400多亿元、销售收入达730多亿元、净利润70多亿元、上缴税金达30多亿元;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数量和数量分别达254家和1 050家;龙头企业主要原料采购值达217亿元;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达32亿元;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52万人。

(三)优势产业取得最大突破

传统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获得持续提高,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全省马铃薯、茶叶、花卉、水果、咖啡、油菜、甘蔗、中药材等优势作物比2009年增长了48%,达到了4 000多万亩;核桃种植面积突破2 000万亩达到2 400万亩;猪牛羊出栏突破5 000万头,达到5 300万头。

同时,近年来,国内外客商持续关注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云南省农业厅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资本在云南省农业的资金投放项目为500多个,省外引进的资金累计高达96亿元;国外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投资也高达3 860万美元。选择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时,考虑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要与产业的经营主体相适应。现代农业中产业经营主体不仅仅是传统农业中简单的农家,还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家等。这些主体在生产经营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不同,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扮演着主要角色,农户在决策上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在产业经营中不同的主体其生产、加工、交易过程都不一样,所以依据各自比较优势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也是必要的。

(四)农业产业化进程良好

云南省发出1 100个地方标准,230多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区已经建成,面积接近900万亩。完成了无公害蔬菜计划,实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 500多万亩。省内特色农业产业也初具规模,各农产品品类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2013年全年农产品超额完成出口20亿美元的任务,并超出4.07亿美元。

2013年,云南省全年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12%,已达到11 720亿元。同时,嘉士伯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100万吨大理啤酒产区的扩建项目,并计划投资35亿元,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牵引作用。曲靖市沾益县与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银杏庄园项目,协商总投资达到150多亿元。2013年山地牧业引省内外资金高达39.8亿元,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热点。

二、基于制度创新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分析

制度创新是在已有组织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大多是由于现存制度存在可改进并获得潜在盈利机会,从而可以使创新者获得追加甚至额外的收益。它由制度经济学与熊彼特创新理论两个学术流派的融合而成。通过对制度创新理论的运用,可以建立某种新的组织模式及路径、新技术的运用、各类型组织利益的重塑以及相关规则的重构,其原动力均在于农业产业化制度不断创新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这些潜在利益多是由于市场的深化变革引起现有制度不完善,从而使制度具有改进的动力。

基于制度创新理论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创新,其激励机制同样在于追求个人或团体成本的最小化及利润的最大化,如果预期小于预期,制度创新就会延迟发生,直到出现下一次机会。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也是必要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原来有效的农业组织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变成无效的。

云南省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调整的主体。云南省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科技含量低,并且抵抗自然及市场风险能力弱,在此基础上农业组织模式的调整会遇到发展优势产业成效缓慢的态势。因此,向纵向及横向同时拓展,实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运作,拓展与其他产业及经济活动的联系,从而形成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把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组织模式调节,促进优势产业与市场对接的“牵引点”。

孙天琦等人认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协等中介机构制度设计,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的组织形式。农业产业组织是农业产业化成长进程中有效载体。共赢合作方式是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模式的经营也可以使农户分摊和降低生产及技术成本。

集中优势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以专业化技术为农户做专业指导,更能有效地打通与市场的联系,拓展新的经济作物,提升农户经济效益。

三、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路径分析

一般而言,制度大都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激励问题、协调组织问题和信息传递问题。制度的创新及变革就是要进一步改善经济组织中的激励结构、协调组织结构和信息传递结构。大量事实证明,高效的制度设计能激发人们的自主性及潜能,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及信息的高效传导,从而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优化组织模式的路径,促进经济体的快速成长。

在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设计过程中,人们通过持续调试更容易有效激励人们行为,更容易有效传导相关信息及协调组织内部关系的机制从而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创新有赖于制度创新的运用,这就是制度创新理论在云南省农业组织模式上的意义所在。经过农业组织模式的调动,其直接功用是激起人们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激励不断创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前进。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当中,并不是仅仅将农业产业纳入工业领域,而是在制度上有一定的转变与创新、思维模式及组织模式上的一定改变,使云南省农业真正走出个体农业及小农经济状态,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及制度的创新,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使云南省农业产业形成一个具有现代经济效益的产、供、销农业产业化体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创新就要通过打通农业产业链中生产过程与产前、产后的关连,实现一体化经营,并使农户、各种合作组织、企业及政府机构形成利益相关整体,从而达到整体的“帕累托”最优。通过这种制度创新,可以将农业再生产诸环节以市场为桥梁重新构架起来,从而引导小、多、散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参与到整个体系的分工和协作中,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自然及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使整个农业产业体系获得整体效应,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许多发达地区都通过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取得农产品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融入,使农业产业体系直接与市场对接,增加了农产品的工业产值,从而高额的产品溢价保证了体系内农户、企业及相关合作组织的收益。

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云南省地区,由于缺乏龙头产品或龙头企业等原因,农产品工业产值低,农业产业化的推行比较困难,产业组织创新不足。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对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带动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农产品加工、存储、分配、销售作为龙头,形成垂直产业体系,聚焦一个产业或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经营模式,形成农业产业组织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农户、产业基地形成合作,即形成“企业+基地+农户”。

以云南省农业产业群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辐射国内外市场,在这种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经济利益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和农户,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方式主要为合同契约。

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为合同契约,通过合同契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企业与农户减少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大两者利益收入。

第二,合作组织带动型。

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从事同一产业或品种生产的诸多农户按照一定的合同契约结合起来,在对外时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从而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民互助合作、互利组织,如粮食专业协会、蔬菜加工合作社、水果加工合作组织、药材合作组织等,在这些农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垂直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模式。

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合作组织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利益。他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及相关关系通过合同契约及相关章程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主要为:农业合作组织起组织及桥梁作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提取一定合作组织公积金后,盈余分配根据交易比例返还,同时结合按股金分红为辅的分配方式。

第三,科技带动型。

所谓科技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即以农业科技研发单位为主导,并对农业产业化的新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应用及有效推广,在科技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带动下,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一体化组织经营模式。

此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主要利益主体为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农户的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中,收益按比例及合同契约进行分成。

第四,电商带动型。

所谓电商带动型,主要是指在农业产业群中完成电商化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建设。电子商务的新型农业化是现在农业发展的趋势,目前趋势是生鲜及农产品电商成为最有潜力的领域。电子商务重新构架时空观,使供应链扁平化,从而大大减少了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在节约销售费用的同时,使农产品打破时空,使其有更大的需求潜力。主要利益主体为合作组织+电商主体+物流的模式,这种模式中,收益按合同契约及比例等实现综合的营利方式。

第五,以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市场带动型。

以主导产业为支柱,即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资源及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及差异化农业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主要的研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组织的农业产业链及产业群。在这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农户更专注于研究及运作一种经济农作物,从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营销者通过合约约束,经济利益之间通过市场交换链接,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尤其是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促进区域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产业一体化。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可供选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及其具体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云南省的地理及农业产业分布情况,笔者提供如下建议及农业产业化路径。

1.政府应鼓励并大力支持形成云南省的龙头企业,以此对接国内外市场,从而增加农产品的溢价,提高农业产业各主体的收益。

2.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从而形成对接各农户的组织,使农户具有更高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并面对龙头企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同时,合作组织可以集中优势资源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作物同时给予专业性指导。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4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

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是控制和杜绝多发性伤害事故和重特大伤亡事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和突出问题,加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努力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实现安全生产。

二、明确工作重点,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

2004年我市建筑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除继续开展对施工围墙、土石方开挖、模板工程和脚手架搭设、塔吊拆装、防高坠的专项治理外,还将开展施工现场办公、生活临时用房和市政工程的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为:一是塔吊、龙门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已取得成果的巩固上,实行“一机一档”;二是模板工程的安装和拆除,模板安装必须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拆模前,其混凝土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拆模强度要求;三是继续加强脚手架上作业、各类登高作业、塔吊、外用电梯安装作业及洞口临边作业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继续推广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定型化、工具化,扩大钢管脚手架专业搭设的覆盖面;四是加大对施工现场办公、生活临时用房的安全管理,工具式定型化的活动房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措施方案;五是加大对市政工程的监管,要把市政工程纳入安全报监和监理的范畴,市政土方和管线敷设工程一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方可施工。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5

关键词: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对策;安徽宿州;??徘

宿州市??徘?卮Π不帐《?辈俊⒒苹雌皆?喜?耕地面积14.2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2.3万hm2,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安徽省典型的产粮大区。2004年以来,??徘?菩行÷罅贾植固?⒉馔僚浞绞省⑿÷蟾卟?ス毓こ?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小麦生产形势较好。但在2008年、2009年对全区4 0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交通不畅

在调查中85.3%的农户有灌溉条件,90.2%无沟渠等基础设施,52.2%排水不畅。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农民又无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田路况较差,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推广,农田灌溉只能漫灌,田间灌溉率低、灌溉成本高。虽然??徘??昀?门┮底酆峡?⑾钅俊⑴锉曜蓟?ㄉ柘钅吭黾硬簧倩??解决部分地块的灌溉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农田交通、排水等问题也没有解决,内涝时有发生,遇灾害年份,农业生产波动大。

1.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

在调查中所有农户均独自经营,小麦生产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生产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农民惜地意识强烈,不愿交给别人经营,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限制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畅,农业订单落实不好,比较效益不高,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小麦经营规模扩大。

1.3管理粗放

在调查农户中69.3%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相对较差,年龄偏大;加之土地零散,使农业生产采取粗放种植,农业种植表现为一种一收,不再精细,科技含量低下,生产后劲不足。整地质量差,耕作深度浅,一般15cm左右。耕作层变浅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和吸收水肥的能力,进而影响产量。播种质量差,小麦播量偏大。农户受耕地质量差、近几年秋季干旱影响,小麦播量逐年加大,导致基本苗偏大,田间郁蔽,病虫害加重,倒伏危险增加。另外,撒播麦田增多也使播量增大。化学除草在年后进行。年前麦田杂草85%已出土,草小对药敏感,麦苗小覆盖少,省水省药省工省时效果好,农药残留对后茬影响小;年后草大抗药性强、麦苗覆盖多,成本大效果差,农药残留对后茬影响较大。普遍不施拔节肥。农户担心追肥会引起小麦贪青、晚熟和倒伏,普遍不施拔节肥,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升。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程度低。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乱用滥用农药、不按规定使用农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2对策

2.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项目申请,争取项目支持、镇、村、农户四级联动,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田抗旱排涝工程建设,促进沟、渠、涵、闸配套,逐步完善基本农田的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力争达到旱涝保收的效果。推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格局[1]。

2.2加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实施订单工程

依靠皖王面业集团、皖神面业、东方面粉厂坐落??徘?谋憷?跫?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标牌、举办培训班及印发材料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小麦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干部群众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品牌认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户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尽快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种粮能手和农业主体去发展规模化经营。大规模实施优质小麦订单工程[2]。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优质小麦生产,把订单生产作为优质小麦产业化的突破口,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和中介组织,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粮食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订单购销工作。按照国家收购政策,优质优价优先收购订单优质小麦。加强外销工作,提高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2.3推动规模连片种植

大力开展“百、千、万”优质小麦实施工程,建立不同层次的示范田。区抓好万亩方,乡镇抓好千亩方,村要抓好百亩方。按照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管、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的要求组织生产[3],使示范片成为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的典型。

2.4开展科技培训

依托??徘?┮悼萍既牖Чこ獭?/p>

小麦高产攻关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程和创建绿色食品小麦原料基地项目工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培训[4],提高农户科技种田意识和水平。立足适用性、先进性、指导性和规范(下转第106页)

(上接第102页)

性,参照小麦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切实加强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指导,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小麦生产规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的供应与使用、统一田管和收获,确保机械化作业、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除化控等各项关键技术指导到户、应用到田,确保小麦管理科学化、生产安全化。

3参考文献

[1] 陈金平,崔满星,郭祯,等.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2(12):15-16.

[2] 王丽君.呼伦贝尔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1):30-32.

[3] 刘泽辉,高建尧,孙丹娜.对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思考[j].现代农业,1997(12):7-8.

生产计划制度范文6

[关键词]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体系;电力设计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计企业的经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然而相对于经营可实现的业务量而言,生产计划执行力不高导致的生产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工程设计进度滞后于生产计划,甚至不能满足业主施工进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探索电力设计企业生产计划制订和管控方式并建立最佳生产组织形式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电力设计企业生产计划的管理

生产计划在电力设计企业管理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企业生产指挥的中枢系统,它的任务是通过科学安排,对设计进度、专业资源、组织方式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电力设计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多采用集中计划、集中监督的模式。计划管理部门根据顾客对项目进度的要求,对完成项目的生产部门进行计划分解,下达指令,并由自己集中进行监督和控制,直至整个项目的生产完成。生产部门按照计划部门下达的指令,对工程所需专业人员合理调配,提出各阶段具体时间要求,协助计划管理部门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

在生产计划管理的过程中,生产计划未能体现工程实际,照搬类似工程的进度表,实际指导性不强;生产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工作效率不高;专业间沟通不畅,前序专业的设计发生变化,后序专业还不知道,影响生产进度的实施。这些矛盾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计划执行力的提高。

2提高生产计划执行力的思考

2.1科学编制生产计划

电力设计企业生产计划主要有总体生产计划、各项目生产计划和作业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是按照企业签订的合同,对项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人力、技术资源进行全面管控。总体生产计划必须满足业主单位对项目进度的要求、充分利用设计资源,避免设计资源的过度空闲和紧张。项目生产计划是在总体生产计划指导下,充分了解专业部门生产能力状态以及各专业作业顺序,合理安排时间要求,确保勘测设计工作的时间最短,时间成本最低。作业生产计划是根据项目生产计划,在考虑各专业人力资源配置及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制订,其目的是缩短专业之间的接口时间,减少专业接口失误。

对于电力设计企业而言,由于繁忙的生产任务和有限的人力资源,造成一个设计人员手上不可避免地堆积多个工程设计任务,这就要求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计划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工程特点及技术难点,对所需人力资源、时间要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防止盲目地制订计划。同时要结合各专业部门人力资源现状、标准化设计能力、信息化手段运用情况等,对已制订的生产计划进行分析,找出设计高峰时间区间,发现可能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的问题,然后根据各单项生产情况,调整初始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设计资源,尽量保证各阶段设计能力均衡,避免设计高峰期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2.2实施矩阵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电力设计企业采用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通常为职能式的生产组织管理,即以计划的形式安排项目,各生产部门围绕计划来控制项目。计划管理部门下达生产调度通知单。生产部门组成项目小组,设立项目设计经理,并包含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各一名。项目小组具体负责项目技术和质量,计划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项目小组工作。这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对于涉及发电、输变电、工程总承包等多类型业务、每类业务数量和规模都较大的电力设计企业而言,使用职能式组织管理模式不能较好适应生产的需要。计划管理部门制订计划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受外部条件变化及地方规划调整较快的影响,导致设计项目方案多变,所需的作业计划相应地进行调整。结果导致生产计划的执行率不高和生产资源的系统性浪费。

针对职能式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缺点,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传统设计单位改革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趋势。项目化管理又称矩阵式管理模式,即以常设的专业生产部门为依托,按项目组建由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的项目部,公司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范围、规模和复杂程度设立项目管理组织和岗位,项目组的成员由专业生产部门委派,在组织过程中由项目经理与专业生产部门协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和专业生产部门负责人共同协调生产计划进度,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即告解散。其主要特点是:以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与传统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相比,项目化生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有利于项目经理集中调配资源,对项目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力;②便于对专业人员的集中管理,有利于项目组成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有利于专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③项目化管理生产组织模式,能使专业人员集中使用、调配,克服忙闲不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生产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目标的实现; ④有利于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减少后续服务或延期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2.3强化生产计划的控制和监督

在生产计划制订后,各专业生产部门要协助计划管理部门加强计划的跟踪控制,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率。

(1)加强生产计划的刚性管理。生产部门要严格控制各个节点进度,突出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协调性与严肃性,减少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保证设计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的刚性节点完成。加强生产组织力度,认真做好项目跟踪表,及时向计划管理部门反映执行生产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可能影响设计进度的问题。计划管理部门应通过生产调度会、工作协调会,与生产部门和项目组沟通,及时跟踪掌握项目进度情况,宏观调控总体生产计划的执行,必要时可将进度表汇总后上报企业领导层,通过行政命令提升生产计划的执行力。

(2)加强专业间的协作力度。电力工程设计都具有专业环节多、环节间接口多的特点,这使得各专业间的配合时间在实际生产时间中占用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提高专业的协作力度,推动勘测设计一体化,是提高生产计划执行力的重要措施。对电力工程设计而言,应加大人力、设备资源的投入,确保测量、地质等前期设计专业的进度,以满足后续专业的提资要求。改进专业配合方法,完善专业间提资的程序、方法、标准等制度。建立专业协作的激励机制,使各个专业主体都能够共享由有效协作产生的效率提升的收益,提高加强协作的意愿,避免因专业间沟通不畅导致设计出现差错。

(3)强化生产计划调整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因业主单位会突然改变里程碑计划,或企业承接新的更重要的任务,这些状况造成既定生产计划必须调整。当出现类似情况时,计划管理部门要根据现有设计资源负荷分布情况,科学地调整该项目和相关项目的生产计划,平衡各项目所需的设计资源,使得其他项目生产进度和总体生产进度受到的影响最小。另一方面,当各业务生产部门出现超负荷运转时,市场经营部门在承接新项目时应与客户沟通合适的工程进度,避免造成工作量生产部门难以承受,降低设计产品不能按期交付或者产品质量不过关带来的风险。

(4)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坚持应用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和方法,推广应用“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标准化成果。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总结设计经验,加大标准化设计力度,提高设计效率。加大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减少专业配合失误。引导和鼓励设计人员树立“精益求精、优而更优”的精益化工作理念,严格执行“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因设计质量不高带来设计的返工,甚至因设计质量不高给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留下严重隐患。

(5)完善生产管理的奖罚制度。奖罚控制是生产计划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生产计划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企业设立生产进度奖,对提前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部、生产部门、设计人员予以奖励,反之,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