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作业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作业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作业计划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1

太原铁路局调度所车辆室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院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铁路运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还是不能够完全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也依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缺陷,并且容易造成记录准确度不高、任务分派不及时和检修进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建议在货车检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为运行中的货车车辆监控、运行状态的预警和车辆信息控制,以及车辆调度指挥和检修等提供技术手段,为货车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院铁路货车;检修;调度;智能化;信息化

0 引言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着铁路货车使用频率和周转率的巨大变化。较为明显的就是长交路列车和大编组重载列车使用的频率和周转率逐年递增。通过调研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还是不能够完全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也依然存在着例如信息滞后、不全面以及查询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缺陷,这对检修人员来说,工作难度会增加,给检修进度和货车安全运行也会带来一定隐患。

1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的相关概述

1.1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的背景

作为铁路货车检修调度员来说,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功能包括了其所有的作业环节,系统结合对交路方案、日班计划等调度员经常使用到的基本信息开展的数字化描述,将货车交路模型构建起来,随后调度员可以结合便捷的操作方式,来完成货车工作计划的调整、编制等。该系统的投入应用,使得货车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同时还将相关的货车周转计划提供给其他系统。

在铁路货运生产中,货运调度指挥工作是核心所在,采用统一集中、分级管理的指挥原则。在调度指挥方面,铁道部运输局调度部调度处是最高等级的单位,在该部门领导之下,路局调度所负责相关的指挥任务,结合运输进程中调度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生产工种。近年来,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措施也在不断改进。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能力,现代化调度系统得以构建起来,由此在铁路各部门开始了包括技术计划、货运营销等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应用系统的投产和使用。

该系统具备了如下的特点:实施方面较为复杂,研发难度较大。调度业务必须要集中指挥,各级负责。为了让该系统的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有必要结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发三级运输调度信息系统,才可以实现该系统在全路的应用以及数据共享等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货车检修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较早。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铁路信息系统就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实现了高效的货车检修目标。如日本、德国以及法国等。

对比国外来说,国内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货车检修进程的时间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发展之后,国内也取得了诸多成效。

2 铁路货车信息系统简介

2.1 HMIS

这指的是铁路货车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自动和人工方式的结合,进而让数据输入以及上传等活动得以实现,运用这一系统,就可以成功实现车辆检修相关信息的查询目标。

2.2 ATIS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由车辆电子标签(TAG)、地面自动识别设备(AEI),数据信息集中管理设备(CPS)、计算机网络等构成,对运行的列车及车辆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定位。

2.3 CTC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顾名思义即对处于相应范围内各类铁路信息的直接并集中的调度与控制。

2.4 5T

起安全防控预警作用,具体包括五项:车辆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2.5 TADS这一系统表示的是早期车辆滚动轴承的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结合计算机以及声学技术,早期预测运行当中列车可能存在的故障,并实现在线预测和诊断。

2.6 TPDS

将轨道测试平台,以及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动态检测系统以及车辆结合起来,进而检测车辆的安全指标,关键点在于:对于车轮面的擦伤破损及超载等危险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的信息平台。

2.7 THDS

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这一广域实时计算机监测网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全路联网系统、复示站,该系统的功能在于,结合轨边红外探头,对经过列车的轴承温度进行动态监测,掌握热轴问题,并且结合配套装置,实现预报以及准确的跟踪,并且对防范能力予以强化。

2.8 TFDS

对火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进行检测的系统,这套信息系统集合了多种技术,如数字图像的高速采集、模式识别、网络化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动态的对运作货车的关键部分进行检测,及时的对火车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确保列车能够安全的运作。

3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作业信息化运用现状

3.1 信息平台查询效率较低,实时性差

当前,对车辆5T 信息的查询,主要结合地对车安全监控体系5T系统进行,这一平台对上述诸多系统进行了简洁的综合,但是还是需要进入各种系统开展查询工作;虽然具备了综合查询的相关功能,但是仍然需要进入相应的系统才能实现,此外最终获取的信息,没有较大的关联性,也不全面。

这一系统的基础信息为HMIS 的动态计数履历数据,结合车号信息系统,采用网络传输,来实现统计既定路线专用货车的行走里程。对于专用的火车,要从做计划检修渐渐地转变成为结合车辆行走里程的数量,按实际状况进行检修。这套系统每天可以结合总部的数据库,来对相关检修信息进行下载操作,实时的对车辆运行的路程、过期车辆进行查询和统计,将便利提供给生产组织。

想要了解车辆其他的有关资料信息,就要与其他平台结合,从而获取需要的有用信息。而较低的查询率,使得实时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对不同的平台以及系统进行查询时,在时间推移的同时,车辆状态也会出现相关的情况变化,所以获取的信息并不是第一手信息。

3.2 缺乏综合评判功能

信息平台并不统一,使得全面的信息共享无法实现,系统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只存在自身的信息,并不具备综合评判的作用,信息系统的不同,结合自身领域给予相应的评判依据,信息之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实现关联目标。在查询不同系统,获取和处理海量的数据之后,最终获得相应的结论,无疑影响到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3 信息平台功能不够完善,软件平台生命力差

系统平台功能缺陷较为明显,作为开发商来说,只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需要,后续功能的完善并不到位,很多检索条件在平台是不被支持的,没有查询功能以及导出功能,相关信息没有关联性,让系统的生命力不断下降,无法满足现状,如需要导入搜索的信息,或者是对表格进行分析时,只可以一一的复制查询到页面,随后再对其进行处理,直接导出的功能并不存在。

3.4 指导车辆检修能力较弱

当前,因为所有的系统尚未实现信息的共享,比如说HMIS 的电子化,只针对纸质台账,其应该具备的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使得车辆入库检修时,一般是以人工预检为主,结合多种系统对车辆运作进程中出现问题的现场检查,这一方式效率不高。在检修车辆时,因为综合平台不存在,使得信息系统指导检修功能基本不存在,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得不到发挥。

4 建议

就目前而言,尚未有平台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对车辆实时运作状态监测以及查询,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综合应用平台急需构建起来,接入HMIS 等相关系统的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真正实现通过一个查询界面,实时的对车辆目前的位置进行查询,或者是车辆的配件信息等相关信息,通过对车辆的提前预警、运作品质的综合评判,为生产调度指挥提供支持。

4.1 建立模型

结合相关车辆具备的4T 信息、检修HMIS 等系统,以及轮厂HMIS 等相关系统的复试等,作为软件的基础,来对信息系统的综合平台进行搭建。

此外,还可以结合相关的车辆段模型,代表性十足。相关车辆段不仅肩负着重重运输压力之下,车辆的安全运作,此外对于国内铁路货车重载未来的发展前景,其也有着推进作用。因此对于相关平台的搭建,也可以让综合平台的运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4.2 系统结构

在这一平台之中,统一的实现了HMIS、ATIS、CTC 等相关数据的接入,再结合科学的分析,对车辆运作的状态进行判断,将综合性的预判提供给作业场,提示他们车辆运作的状态,如果车辆运作不良,也可以给出预警,针对这部分问题,让有关人员可以早做准备,当车辆到达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提升检测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调度,对车辆运作状况有实时了解,及时开展指挥和调度工作;同时,全局车辆也可以因此实现调度指挥,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4.3 铁路货车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功能

B/S 结构是该平台所采用的,用户需要结合浏览器进入到该系统,另外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使用和维护,以下的功能是必须要具备的:

令相关系统现存功能得以保留;

令数据接口实现预留,和其他系统实现融合;

令图形化的查询界面良好,能够对车辆运作状态实现直观的体现;

令车辆检修时,综合性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车辆检修提供相关的依据;

令其具备车辆状态显示、实时查询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对车辆状态进行提示,为即将到达地点预警,为机检提供一定的依据;令具有警报功能,比如说车辆运作当中,当TADS 报警之后,会出现相关的提示;

令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比如说综合性的对TPDS 等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总公司的相关规定,不同的评判依据,只需要一个条件满足了,就给予提示,比如说扣修等;

令车辆开展段修等,要清楚警报信息;

令车辆的相关检修信息实现可查,如检修的单位、时间等,同时相关信息的打印功能也需要具备;令可以对检修车辆场所的技检信息进行查询,如配件更换信息等;

令对车辆的行走里程进行查询;

令其他和现场需求相符合的功能。

4.4 铁路货车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功能图形化查询界面预想4.4.1 综合应用平台查询车辆运行状态

运用这一平台,能够实时查询车辆状况,显示运作品质,为前方调度,提供相应的信息;在查询界面之上,该车的具体信息也显示其中,过期车辆为红色,预警为黄色,对相关颜色进行点击之后,就可以对车辆的详细信息予以显示,为检修该车辆,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当鼠标移除之后,提示框将消失。另外,车站前方站会跳出相关的页面,显示并提示相关信息,并且在调度台开展相关的预警活动。

4.4.2 综合应用平台查询车辆站场图预想

结合该平台,可以对这一车辆运作的具体站点、停留地等进行实时查询,结合车辆状态,为组织行车等提供相关的依据。如果此时有列车存在于轨道之上,将会有提示框弹出,对该车的具体信息予以显示;当对相关的颜色进行点击之后,会展示出车辆的具体信息,当作业场完成处置之后,对处置的具体情况予以反馈,鼠标移除之后,提示框也会随之消失;段调度还可以对车辆的故障状况等信息进行查看。

5 预计效果

构建好该平台之后,就可以结合这一平台,实时的对所有运作车辆的状况进行监控,如果相关系统的警报条件得到,则开始警报提示,对车辆的具体运作位置予以准确定位,对车辆的TFDS 检查图像进行调阅,再结合TPDS 等相关监测系统的信息,对其HMIS 配件信息具体的行走里程进行查阅,对车辆的运作状况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扣修等问题。信息平台功能较为全面,并且预留了各种接口,能够融合各种系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结合这一系统,能够实时的对车辆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可以将更加详细、全面的配件、车辆故障等信息提供给定检车间、或者是作业场,使得技检时间得到了较大的缩短,检修效率得以提升,为车辆更加安全的运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瑞扬,工毓民,陈伯施.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ADS)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刘瑞扬,工毓民,杨绍清.铁路货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赵长波,陈雷,杨绍清.铁路货车轴温探测与应用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陈雷,余明贵,赵长波,陈伯施.´1´1´DS 检查货车故障案例汇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5]冯英妹.铁道车辆[M].太原:太原铁路局党校,2010.

[6]杨绍清,王启铭.铁路车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

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一般来说,专用铁路大都是企业自己投资修建,自备机车车辆,用来为完成自己企业自身的运输任务的铁路。本文结合淮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专用铁路的现状,浅谈专用铁路的运输组织,对如何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进行初步探讨。

一、专用铁路现状分析

铁路运输处地处淮北市烈山区,为淮北矿业股份公司二级核算单位。主要担负淮北矿区原煤入洗、煤炭外运和进矿物资运输任务。现管辖铁路专用线534公里;拥有内燃机车23台,轨道车18台,车辆723辆。与上海铁路局青町车站、天齐庙车站、青龙山车站等接轨。专用铁路基本位于矿区,沿线有塌陷路段,线路等级不高,而且平交道口较多,很多为无人看守道口,严重影响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基本不能严格按图运行。

1、线路养护、维修跟不上

线长、点多、面广、机械化程度低、人员不足,致使线路养护、维修跟不上,加之矿区塌陷使线路下沉,给线路的维修带来更大的困难。很多情况下线路维修需要封锁区间,尤其是咽喉区间,导致很多车晚发或取消。

2、机车运行速度低

鉴于线路临近村庄,区间无人看守道口多,路外事故偶发的现状,机车限速40km/h运行,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而且对机车磨损严重,相当一部分机车带病作业。在特殊天气下,尤其是大雾,能见度很低,为了安全,基本只能停止作业。

3、部分矿站装车系统落后

装车的快慢对车辆的周转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车站装车系统落后,装车速度较慢,而且对车辆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比如车梯等。随着收入的逐步减少,作业人员装车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敞车的捆绑加固、车厢及车体的清理要求高,增加了装车时间。

二、车站工作组织

1、货运工作组织

专用铁路运输工作基本上都是货物运输,我处主要承担矿区的煤炭和进矿物资运输。秉承安全第一的方针,为加强货运管理,提高铁路货运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计划运输、合理运输,明确运输部门和托运人、收货人的责任,安全高效、经济便利地组织货物运输。车辆到达前认真检查线路等,到达后及时对到货位,督促矿(厂)方及时装车(卸车),做到快装、快卸,加速车辆周转并做好信息传递及相关统计工作。严格货车延期使用费收取,同时及时取送车,尽量压缩车辆在矿(厂)的停留时间。

2、调车工作组织

对于编组站来说,调车更是其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车站能否按时接发列车,能否有效的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能否完成生产计划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车工作组织和调车作业水平。调车工作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和单一指挥。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技规》、《站细》及其他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3、车站工作的协调

车站的工作质量,以及车站的作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车站各项技术作业之间的协调,以及车站工作与区间列车运行之间的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车站应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站务人员应加强现场的监督力度,不留死角,确保作业安全。

三、作业计划及调度指挥

货物运输年度、季度计划由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编制,并下达铁路运输处。铁路运输处经营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季度计划,并结合矿区实际产能及销售运输情况制定月度运输计划,铁路运输处运输信息中心根据月度运输计划和运销处有关运输要求负责编制并下达月度运输实施方案。通过制定作业计划来组织指挥日常生产活动。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等。班计划主要根据铁路运输处月度运输生产计划和运输实施方案;矿、厂当日生产情况及存煤情况;铁路局批准的旬、日装车计划,交接站的路车交接时刻与装卸车计划;机辆段(机务段)提供当日机车运用计划;施工计划、有关技术作业时间;其它临时运输要求等编制。阶段计划根据本阶段各装卸点能装卸情况;选煤厂的配洗需求和卸车次序;路车取送计划;路内外施工检修情况等编制。调度人员主要通过编制阶段计划进行调度指挥。但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能原来拟定的计划实现时,调度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调度调整措施。调度人员应当及时准确收集各种信息,合理绘制列车运行图,减少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四、专用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

TDCS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目前新区各站已经基本覆盖,通过该系统实现对专用铁路所有列车进行实时、集中、透明指挥,用计算机辅助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行车计划和调度命令,实现自动报点和车次号自动跟踪,改变过去车站值班员用电话向调度员人工报点、调度员用电话向车站下达计划和命令,车站手抄再复诵的落后方式。列车实际运行图自动绘制,自动过表,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这些都大大减轻了行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工作强度。TDCS工程建成后,优化了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手段、提高了调度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但是,该系统只能对信息进行初步处理,不能自动调整列车运行计划,还要靠人工来完成。列车调度人员应综合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优化运输组织,压缩车辆(尤其是敞车)在专用铁路的停留时间,减少货车延期使用费的支出。在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减少运输成本成为已成为企业健康、长期发展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3

关键词:铁路调车;乘务员;调度;包乘制

引言

在港口生产作业中,货物除了水转水和公路运输作业外,其余部分则是通过铁路来进行输运的,而港口调车作业是港口铁路输运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对提高港口吞吐量、去库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缩短车辆在港停留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车辆利用率的重要作业环节。由于港口作业的特点以及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调车作业效率低,车辆在港停时大,影响了铁路部门对港口承认车的数量,制约了港口铁路集疏运工作。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查找,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港口铁路调车作业效率,为港口生产做出贡献。

1 存在问题

1.1 船舶调度与铁路调度地位不对等

由于船舶在港停时考核是按每天1万美元来计算的,也就是说船舶如果没有按计划装卸,超过约定期限则按每天1万美元对作业分公司进行考核,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进出港的船舶由港口集团调度室统一调度,包括泊位、堆场、人力和机力的安排,从而船舶作业得到了有利保证。而铁路车辆在港停时考核并没有直接与经济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港口铁路调度的重要性,只是让集团调度室船舶调度人员兼管了铁路调度,调度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集团下属铁路分公司,从而出现了“重船调,轻铁调”的局面,造成了调车作业协调不到位,影响了调车作业效率。

1.2 港口铁路车站调度指挥不力

由于港口铁路车站与各作业分公司在调度信息对接上不及时,调度信息跟踪不够,对车流变化、机力变化情况掌握不够,计划缺乏针对性,编制不合理,对现场线路占用和车辆分布情况分析不够细致到位,调车作业计划随意性较强,经常出现口头或书面变更计划的情况,使得调车作业效率低。

1.3 调车人员管理存在漏洞

调车机车乘务员归属机修段管理,而调车人员归港口车站管理,使得一个调车组人员归属两个部门管理,出现了管理盲区,导致调车组人员作业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出现为避免事故发生而尽量少作业或不作业的情况。

1.4 有关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机车乘务员必备的自检自修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缺失,使得机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造成机车非运用时间增加,影响了机车运用。机车检修人员检修服务意识不强,造成机车检修质量不高,使得机车出现临修故障的概率增大,同样影响了机车的运用。

2 措施

2.1 成立港口铁路调度科

在集团调度室成立铁路调度科,配备相应的铁路调度人员,与船舶调度科联合办公,实现铁路调度与船舶调度信息及时互通,从而合理安排机力和人力,在保证装卸船舶的同时,兼顾铁路装卸车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尽量缩短车辆在港停时。

2.2 提高作业计划编制质量,提高调度指挥效率

港口铁路车站调度员接班后,及时搜集上一班生产完成情况、现在车数量及位置,调车机车供应情况、空重车到达预确报信息、公司相关要求等信息,根据掌握的准确信息编制本班调车作业计划,提高作业计划编制质量。同时,对现场调车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发挥车站调度的集中指挥作用,减少对调车作业的不利影响,以确保调车作业效率。

2.3 车站统一管理调车组

把调车机车乘务员统一划归车站管理,实现车站对调车组成员集中统一管理。针对调车机车作业人员,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实行绩效按钩分计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2.4 调车机车实行包乘制

针对调车机车乘务员业务能力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导致自检自修和故障应急处理能力水平下降的情况,实行调车机车包乘制,即每台调车机车配备2~3个固定的调车组值乘,包管包用这台机车。除了值乘还要负责机车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以及中间技术检查。该机车乘务制度有利于加强机车乘务员的责任心,便于机车乘务员熟悉机车的性能特点,增强机车乘务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对提高机车运用质量非常有利。

2.5 规范机车检修作业

机修段作为机车检修部门,检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机车质量。因此,检修质量的保证要靠制度、人和配件来保证。

(1)建立《机车定检、临修考核办法》,对检修工进行分值量化考核。

(2)强化定检作业流程,加强作业标准执行力度,关键要严格抓好机车定检质量,实行班组、技术室、段三级验收制度,总体上提高机车定检质量。

(3)根据GK型、DF4B型、DF12型进行分类登记,设立专门台帐,由段技术员负责统计该周内易损易耗件的消耗量;并对材料的消耗量与库存量进行统计分析,保证配件可供该型机车在一个月内发生同类故障4台次的使用量,否则要及时做材料的申购计划。

(4)考虑到处理临修故障的紧迫性,采用机电结合、能力强强结合的办法,为压缩机车临修故障处理时间提供了保证。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发现在基础硬件一定的情况下,影响调车作业效率的因素是制度和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人员和设备进行管理,以发挥人员和设备的最大潜能,有助于提升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4

关键词:矿区铁路;智能调度;系统设计;调车作业

0、引言

矿区铁路由于其作业连续性较差、作业车辆种类多、运行线路多、路况复杂等原因,其运输调度作业工作一直是矿区铁路运行管理的重点。为了保证矿区铁路运行安全,提高铁路的运输效能,实现矿区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必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当前运输调度系统进行改造,以逐步实现矿区铁路的智能化。本文在对影响矿区列车运行相关因素进行论述的同时,分析了矿区铁路机车的整体调度系统、调度作业子系统,实现了矿区铁路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应用,为实现矿区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同时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影响矿区列车运行的相关因素

1.1列车自身的干扰

由于矿区作业车辆的种类较多,其类型、作业等级、牵引方式、在各个车站的到发时刻等都不同,而这些因素都将给列车的调度运行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即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到发早点、晚点、在站作业时间等将会给列车调度系统带来影响。

1.2区间干扰

铁路的运行区间主要可以分为单线、复线以及单、双混合区间三种。区间给调度系统带来的干扰主要是双线变单线、逆向道路施工封闭以及故障慢行等因素,都将给铁路的区间通过能力造成干扰。

1.3车站干扰

由于矿区各个区间车辆的作业任务不同,因此各个区间的车站作业业务性质也不同,而且在站线数目、车站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同样会给调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1.4闭塞方式造成的干扰

区间闭塞方式主要包括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以及人工闭塞三种。当闭塞方式因为设备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发生变化时,将会给列车的计划运行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1.5 所运货物干扰

大型矿区各个区域的产量、生产变化以及矿产质量等会直接影响其物资进出的总量、多寡,从而对矿区铁路列车的调度产生干扰。

1.6 自然环境干扰

列车的所有运行形成都处于“露天”状态,其整个过程中的雨、雪、风、雾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列车的调度运行造成影响,这也是调度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2、智能调度系统运行难点分析

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列车调度运行计划的调整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调度目标的建模及问题描述

列车的运行调度问题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运输调整问题,在处理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列车与车站、列车与区间、列车与列车之间的关系,规定列车占用区间以及站线之间的合理时机。而对与该目标的处理,不同的数学模型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侧重的方向是不同的。

2.2 列车运行调度方案的评价

列车运行调度方案的可靠性及科学性与其评价存在密切关系。因为评价角度、评价方法存在差异,通常会存在两种以上的评价方式。首先是对列车的性质、影响、经济因素以及铁路运输实际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列车运行调度方案调整内部的评价。其次则是从运行图出发,基于技术、质量等指标,对列车运行调度方案,诸如始发与运行晚点列数、运行速度、正点率等进行评价。其中,前者虽然综合因素较多,且足够全面,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实现标准量化,而后者虽然容易量化,但是容易出现偏重某个指标的问题。

2.3 信息采集不全面,量化不足

列车调度过程中,需要针对所有来自现场的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分析,诸如技术装备的运行状况、矿区生产状况、技术类指标文件、运行途中气候以及规则制度等。

针对上述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能够对其中的设备、技术文件、规章制度等规律性较强的信息进行描述,但是对于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矿区生产状况、气候条件等则不能完全予以收集,即使能够收集到也很难进行描述。这种信息不完整问题时的计算机智能调度结果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而只是作为一种调度人员的作业参考而存在。调度员通过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理论,在方案上进行适当更改,进一步满足实际调度需要。

3、智能调度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该系统主要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系统将计算机联锁、调度监督、列车号自动识别、车地联控、平面调车、调度指挥等相关信息综合起来,基于系统内部局域网传输技术进行信息传递,最终形成实时记录命令—回执—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统计上报的全程信息化,使得整个调度系统与现场执行形成一个动态的闭环。与此同时,还通过磁盘阵列、双机热备,并且在数据库周边设置防火墙的方式限制外部IP访问系统,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安全能力。所设计的智能调度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智能调度系统内部子调度流程分析

4.1 调车计划系统作业流程

调车计划主要根据矿区内部车辆的装、卸、洗车计划,同时结合矿区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所需车辆动态信息而制定的调车作业计划,同时下达到运输管理部门予以执行。调车作业则是根据车辆现场运行动态来制定的,同一个矿区可以同时包括进厂洗车、调车以及装车对位调车、重车卸车对位调车以及车辆编组调车作业等。在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过程中,需要注意到:

(1) 第一钩是传机车,调车作业计划从第二钩着手编辑;

(2) 调车计划作业单中涉及到的摘车数、挂车数之和为0,否则系统将提示作业编制不合法;

(3) 调车计划的编制过程必须满足方向、摘挂方式的合理性;

(4) 调度计划中股道上的摘车数目不得大于股道容车数,否则系统将提示设置不合法,并提示对应的修改信息。调度人员根据需要和现场车辆信息制定对应的调车计划,并将制定好的调度计划命令下达给执行现场,运输管理部门在接收调车作业计划之后,对应的值班人员确认计划之后将直接发送至调车管理系统,进行机车调车作业。图2是调车作业系统数据流程图。

4.2 接发车处理流程

接车处理流程就是在运输车间车号录入并提交编组后,将自动接入车辆,而接车计划则根据车站传真信息得到,调度人员将联系运输部门做好接车准备;按照调度部门下达的接车计划和车站联系接车事宜进行接车,之后根据车号系统识别进行车号编组以及人工校核,并将之上报调度部门;按照调度部门下达的编组单与车站联系发车。接发车处理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发车计划则是根据调车作业编制而制定的,在完成对应的调车作业计划之后,若在作业现场调车或者是从厂内向作业现场调车时,必须向运输车间下达对应的编组单,运输部门根据该编组单进行发车。其具体的发车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

4.3 装车站智能定位系统的配置

通过在装车线的合理位置设置地面传感器,然后在机车上设置车载信息读入设备,通过使用机车跟踪信息、列车车速、机车位置、地理位置等相关数据,对机车的停车位置进行实时计算。在机车推动车皮进入装车线后,对应车皮的前车轮将压上传感器,车地联控地面系统将立即记录机车的地理位置。而当机车继续推动车皮时,地面系统将计算得到车辆的后续推动距离,在即将到达装卸位置之后,将通过无线通信发出对应的语音提示,保证装车作业安全。

结语:

矿区铁路车辆调度系统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提高车辆运行速度、确保车辆运输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矿区产能以及作业效率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调度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矿区的生产需要。为了与矿区持续增长的产出相匹配,需要建立并应用智能铁路调车系统。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看,所建立的矿区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保证铁路作业效率,提高作业安全性能以及实现矿区生产效益提高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菲. 基于远程集中控制系统的专用铁路调车作业优化研究[M].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6.

[2] 黄克军. TDCS系统在矿区专用铁路内的应用[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02).

[3] 蒋珉.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学军,张志春. 构建神东矿区智能化运营系统的探讨[J]. 中国煤炭工业,2008(2).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5

关键词:铁路线路; 维修;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运输像国民经济的血脉一样循环与全身各处,血脉不痛侧身体健康会出现问题,同样的铁路如果出现病害导致运输不通畅,那么国民经济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无阻的状态。自然状况下,铁路线路长期处于风吹日晒雨淋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而且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火车载重量也在日益增加,铁路线路磨损、路基变形等时有发生,这对列车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很大的隐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养路工作者对线路加强养护和维修工作,从而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性。本文就当前主要面临的铁路病害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铁路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提升维修质量的主要措施,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当前铁路线路维修面临的主要问题

1、①技术落后。铁道线路一直在持续改进,在维修技术方面,铁路线路也在不断的加大科技的投入,但铁路线路的基本结构是由钢轨、轨枕和道床道碴组成,维修的基本方法是对道床进行捣固,实现道轨的不平顺,从而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这些年来,这种基本方法没有本质改变。

②维修人员工作环境差。特别是线路的维修,近些年引进使用了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加快了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推广应用,但还存在很多的密集型劳动作业的工作,有些维修必须在夜间进行,以避开列车的运行高峰,机械化作业程度与其他产业相比还明显落后,作业的内部、外部环境都比较差。劳动时间长、劳动危险性大、工资报酬不合理、职业病危害严重是铁路线路维修人员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说,完善维修人员工作条件,改善外部工作环境是挡墙铁路线路维修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要构建合理的劳动供求关系,加大科技、设备的投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铁路线路维修的现代化。

2、当前常见铁路线路病害分析

①在荷载的状态下,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件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件疲劳、伤损;③钢轨、轨枕伤损;④道床脏污严重致使弹性不足,轮对冲击钢轨加剧;⑤维修周期长,致使伤损得不到及时整治等。为了保持线路质量均衡和设备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找出其病害形成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那么,加强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铁路线路维修的基本原则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道床和轨道等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工程结构,其任何组成部分的改变或损坏,都将影响整体功能。铁路线路设备常年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维修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维修质量,才能使列车以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三、如何提升铁路线路维修的施业质量

线路工作提倡“修养并重”,既不能放松养护,又不能不抓修理,两者缺一不可。养护内容主要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对轨道尺寸进行整正是工务部门维修养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其数据是参考是否能保证行车安全的尺度。故此,线路几何尺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技术手段

(1)线路状态检查主要形式是:(1)日常检查:即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2)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年度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3)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检查是提高铁路线路维修、保养质量的手段,因此,需要加大线路的检查力度。维修、保养作业计划的产生来自于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准确的掌握设备病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检查必须与现场实际状况相符,真是的反映客观现实。以上三种类型的检查目的各有不同,但宗旨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检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对应的养护措施,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以达到线路养护工作的最优化。

(2)线路养护修理主要作业有: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

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④保养并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设备;⑤整修道口和线路标志;⑥做好其他属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修理工作,如焊补钢轨、辙叉,整修联结零件,补修轨枕等。道岔和曲线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除进行上述有关作业外,还需根据特别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作业项目。

根据现场调查的数据进行判定,查找病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分析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部位变化情况,找出其变化发展规律,剖析发展层因,这样才有可能治标治本的功效。

2、合理用工

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需要集中整修的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工区人员不能够自行解决的需及时向上级汇报,以寻求解决办法;人员充足时可适当安排分班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富余造成的人力浪费。

3、分级维修

线路养护修理一般采取周期性修理为主的方式,我国铁路线路维修作业划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三个方面。

(1)综合维修是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综合维修计划应根据规定的综合维修周期和线路设备修理总量,结合线路大中修计划和线路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①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与垫板相结合。②改道,拨道,调整线路、道岔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③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④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2)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进行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①根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状态,成段地整修线路。②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③更换和修理轨枕。④调整轨缝,锁定线路。⑤更换伤损钢轨,焊补、打磨钢轨和整治接头病害。⑥有计划地成段整修扣件,进行扣件和接头螺栓涂油。⑦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断缝原位焊复或插入短轨焊复。

(3)临时补修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做到消灭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处所的时间不过夜。线路、道岔临时补修的主要内容。①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②更换重伤钢轨和达到更换标准的伤损夹板,更换折断的接头螺栓和护轨螺栓。③调整严重不良轨缝。④进行无缝线路地段钢轨折断、重伤钢轨和重伤焊缝的处。⑤疏通严重淤塞的排水设备,处理严重冲刷的路肩和道床。⑥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⑦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⑧其他需要临时补修的工作。 根据以上三种维修分级,做好每一阶段的维修、养护工作,做到治理一处合格一处,保证重复的病害不再发生,从而延长维修周期。

结束语:总之,要想铁路线路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营就必须加强铁路线路的维修养护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铁路线路加强检查工作,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定期整修,提高线路维修养护技术,使铁路线路始终处于较好的线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减少事故发生几率和服务旅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国东. 如何提高铁路线路维修的施工作业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013(23)

[6]马良民,顾建华.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 2011(07)

铁路作业计划范文6

关键词:客运专线 工务维修 方法 体制

客运专线在我国刚刚起步,其技术条件及要求的高标准在我国铁路前所未有,既有的工务养护维修体制、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高速客运专线的要求。因此,必须吸收国外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管理及国内提速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适合客运专线特点的养护维修体制及方法。

1.客运专线的特点

1)设计时速200km/h以上,行车速度高;2)列车在区间行车速度基本固定; 3)车辆品种单一,轴重轻(客车轴重为17t,轻快货车轴重不超过18t );4)轨道强度高,稳定可靠,耐久性好;5)轨道要求平顺度高,养护维修精度高;6)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物设计标准高,工后沉降控制严;7)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行车指挥调度综合、集中,行车安全可靠。

2.养护维修的方法及内容

2.1国外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的方法及内容

国外高速铁路养护维修工作的方法及内容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划分为三部分内容来安排:

第一:对于不需要紧急处理的、小范围的非严重缺陷或病害,安排日常保养计划,由工务部门内部组织实施养护作业。第二:对于不很紧急,但成段不良的区段安排维修计划,并以招标形式外包给有关维修部门进行作业。第三:对于较为严重的、进一步发展会有碍行车安全的病害,工务部门立即安排紧急维修,限期予以整治。

2)将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划分为两部分内容来安排

第一:对于达到或超过相应管理值的成段轨道不平顺,依靠分析其发展变化情况,作出维修作业计划,并委托给有关维修部门完成。第二:对于达到或超过相应管理值的局部地点或区段,安排必要的保养作业,通常在一定的期限内于以完成,并且达到作业验收质量标准。

2.2客运专线养护维修的方法及内容

1)客运专线养护维修的内容

参考国外高速铁路养护维修工作的方法及内容,结合我国的特点,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内容和方法应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三个部分。

2)综合维修

是根据客运专线线路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维修。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保持轨道的平顺性,整修和更换失效零部件,调整无缝线路的应力分布,整修路基,恢复线路设备完好技术状态。综合维修在两年内至少进行一遍。

3)临时补修

是使超过临时补修允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的临时性补修,以保持行车按规定速度平稳、安全地运行。

4)客运专线养护维修的方法

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工作已不具备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时间进行作业的条件,所有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及临时补修作业均要求安排在较大的固定天窗时间内进行,而其中的一部分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工作还可安排在日间的小天窗时间内进行。开天窗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综合维修作业所具有的优势:

a.大型养路机械与小型养路机械相比,作业效率更高

b.大型养路机械与小型养路机械相比,作业精度更高。

c.大型养路机械与小型养路机械相比,作业后线路平顺性更好,作业质量更高。

d.大型养路机械与小型养路机械相比,具有更大的经济性。

e.大型养路机械与小型养路机械相比,对行车组织影响小。

3.我国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管理组织形式

参考国外高速铁路的管理模式,并根据我国客运专线的具体特点,宜实行铁路局、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管理中心(或客运专线管理公司)、工务段三级管理方式。本着直接、高效、精干的原则,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管理中心直属铁路局管辖,全面负责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管理。其下设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段、工务段、电务段、供电段、水电段、建筑段、以及工务修配所等。

3.1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段

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管理中心(或客运专线管理公司)的下属单位,负责客运专线线路综合维修中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大型养路机械的检修以及大型养路机械的日常保养和管理。

3.2工务段

工务段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管理中心的下设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线路设备的日常保养、临时补修以及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段进行综合维修工作。下设养路领工区、路基桥梁领工区、机械养路领工区、综合领工区及工务修配所。

3.3工务设备检测中心

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是对线路设备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确保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重要保证。为此,客运专线应设置工务设备检测中心。检测中心配备轨道检查车和钢轨探轨车,负责客运专线的轨道检查、钢轨的探性以及接触网的检查。轨道检查车可按列车运行图进行作业,钢轨探伤车则利用列车停运的“天窗”时间进行钢轨探伤作业。检测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工务信息系统,以此了解和掌握线路状态及其变化,合理编制养护维修计划。

为更好的发挥检测中心的作用及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客运专线设置工务设备检测中心可与铁路局现有的线桥检测中心合并建设。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铁路局线桥检测中心的既有设备,减少工程投资,又可更好地发挥检测中心的作用,建成可对客运专线和既有线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负责的检测中心。检测中心由铁路局直接管理。

4.客运专线养护维修机具设备配备

4.1工务维修周期

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应当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根据客运专线线路的实际状态,实行状态管理、计划维修。抛弃以往按照固定周期每年维修若干遍的传统安排办法。当然,线路状态并不是变化无常的,在多年的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可根据线路状态自身变化规律统计得出综合维修周期。

4.2养护维修机具设备配备

可根据铁工务「1998]62号文关于《养路机械及线路检测设备装备标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并参考国外高速铁路新的、先进的养护维修机械,对客运专线养护维修机具设备进行配备。

5.结语

客运专线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没有实践经验,无现成的标准可供遵循。本文针对客运专线的特点,参考国外高速铁路工务养护维修模式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客运专线工务养护维修方法及体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务技术手册(轨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