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会议新闻;策划;创新;会外现场;报网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39-03
一、引 言
会议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报道的重点。因为党报承担着对党和政府事务的宣传报道任务,而党和政府研究中心工作、权威政策信息多以会议形式呈现。尤其是一些会议,由于主题重大、内容丰富、出席人员特殊或层次较高而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和政治性[1]。如,一年举办一次的人代会和政协会。宣传好、报道好会议新闻,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同时,党报对会议新闻先天的重视,来源于党报的定位和读者群的需求。党报的定位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其受众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端人群,是关注社会发展,关心时事政治,引领时代潮流的社会中坚阶层。为他们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就必须在重大会议这类新闻报道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党报才能真正发挥其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党报会议新闻报道一直以来不太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是会议报道的内容公务化、形式程式化、文风八股化。报道多为机关视角、工作视角,仍单纯停留在纪录、宣传层面;报道中领导讲话多,议程叙述多,就会议写会议,见人不见事,读者关心的需要的信息少;报道形式单调,平铺直叙,缺乏立体感、纵深感,角度不新;报道语言比较生硬、呆板,有的甚至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由于长期以来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导致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强化成一种心理定势。说起党报就想起空洞说教和生硬的面孔形象,使得党报本来拥有的会议新闻宣传优势,反而成了党报舆论引导上的软肋。
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成为了新闻业务改革的突破口。特别是对重大会议的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显示综合实力和新闻创新成果的重要场合,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新闻媒体报道业务水平的提高。
那么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如何策划创新?结合《西安日报》近年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尤其是在“两会”这样的重大会议报道上的策划与创新尝试,谈几点认识。
二、创新报道理念,回归新闻本位
党报的办报人,记者、编辑要破除以往“党报特殊论”的陈旧观念,将报道中存在的一贯的工作性宣传性思维调整到新闻规律的本位上来。
(一)要增强受众意识
新闻传播是否有效,取决于受众对传播的新闻信息的接受程度[2]。因此党报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受众意识,要讲究报道效果。我们报道会议新闻不是传达文件,不是会议记录,更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要分析受众心理,从受众的视角去审视新闻素材,尽可能选准受众心理的共振点,增强与受众的亲近感。由过去的“我说你听”转变成“我说你想听”。在当前传媒发展多元化、分众化、受众选择多样化的情况下,党报更应发挥会议新闻资源优势,挖掘政策性、方向性、权威性的第一手新闻信息,去争取更广泛的高层的受众群。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讲主题、主调,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主旋律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要牢牢树立服务意识,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整合会议新闻资源,用更精准、更深入的报道,为读者解读方针政策,提供工作指导。
(三)要强化新闻意识
目前党报缺乏吸引力,主要是由于“宣传”味过浓,“新闻性”不够。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党和政府的主张和声音是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的。要有鲜活的新闻事实为载体,而不是简单的传声、传达。因此要处理好发挥宣传功能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报道中讲求时效性、新闻性和可读性。
三、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策划贯穿始终
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离不开整体的精心策划。不同内容、规模、层次的会议,报道策划的主体和侧重点不同,效果就不同。通常,根据会议的内容、受众的关注程度以及新闻价值的大小等,大致可将会议分为重大会议、重点会议和一般会议三类,按照会议的不同类型,报道策划的重点不同。
(一)一般会议报道策划:一次性报道,突出新闻内容
一般会议大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召开的例行工作会和报告会、总结表彰会等等集会。这类会议报道通常采取单向信息的传播形式,报道策划的重点是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简洁求实。要根据新闻报会议,而不是根据会议报新闻。尤其是一些研究、部署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的会议,会议只应该是新闻的由头、背景和舞台,唱主角的应该是会议中蕴藏的新闻。
(二)重点会议报道策划:组合式报道,会议报道+新闻拓展
重点会议主要包括市级四大班子研究重大问题和主要工作而召开的全会、常委会、专题会、研讨会及重点部门或行业新闻会等等。这类会议内容重要、出席领导层次高。作为城市党报,报道要讲究虚实结合。在报道会议时,可采取主稿加配稿的办法,将会议主稿中无法详细呈现的新闻内容,在延展的稿件中进一步软化细化,包括新闻背景、现场花絮、内容解读等等,这样避免了会议报道因冗长而平淡、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2
论文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其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性质置换等方面入手,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提出一种以经济发展为引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使其与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1 问题与矛盾
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每年的6月7日设立为“世界文化遗产日”,其意义是明确“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或自然风景不仅属于它所在的国家,也属于全人类”。200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并在法律地位上予以明确。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曾经被片面地理解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限制,致使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片区成为城市发展难以逾越的“门槛”,曾一度影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这种状况尤其在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还持续存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起飞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从2005--2008年开始酝酿并初步提出了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空问规划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乡统筹发展,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对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不得不面临着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两个方面的难题。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是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薄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科学地结合起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中西部地区众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科学思路,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从经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角度思考,提出一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并以四川省三台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用以分析所述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三台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与价值认识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涪江中上游,为绵阳市辖县,距绵阳市中区57km,距成都市153kin,以县西三台山得名。三台县于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古为郡县,是古国文化发源地。自公元前201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享有“蜀川重镇、剑南名都”之称。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溪流纵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具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历史上李白、杜甫、薛涛等诗词文人均在此汇聚,并留有名篇佳作。
三台县主要有4个历史文化片区,分别是古城墙南门片区、大佛寺片区、琴泉寺及北塔寺片区、东山公园及东山大佛寺片区。该4个片区大多依山就势,坐落在县城的凤凰山、牛头山、三台山、蟠龙山上,构成了县城“山水城”的城市骨架。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并缺乏及时的保护规划,致使以上历史文化片区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部分山体形态被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建设吞噬,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文人名士的关注。作家舒乙认为,三台古城墙年代久远、质量高,城墙的材质超过北京古城墙,并就三台的保护事宜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本文就其重要的历史街区进行概要说明。
2.1古城墙和南门片区
2.1.1概况与价值
古城墙和南门片区内大量的清代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在的古城墙文风厚重,于清乾隆32年至35年(公元l767—1769年)由知县徐世楹在明嘉靖墙楼的基础上培修复建而成,现仍保留下南城门楼和东城门门洞,是目前国内少数保存完整的石砌古城墙之一,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规划保护区。东门至北门段和南门至老西门段的部份城墙保存完好,城墙总长约2km。南门城墙高6m、厚9.8m;城墙用长1.2m,高、宽0.3—0.35m的条石垒砌,门洞为纵联式券拱。南门城楼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9柱、面阔5间、进深8间。南门片区现状为大量成片相联的古民居院落,受北方建筑营造法式影响,形成多进院和几个多进院落并列住宅,以及“四水归堂”,“一颗印”式住宅,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具有北方明清代建筑风格,富有古城韵味。
2.1.2主要问题
城墙被开有断口10处,搭建若干处,均因经济发展而又缺乏保护规划所至。同时,该片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差,导致民居院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增加了改造的周期与成本。此外,城墙周边的城市用地性质不合理,大量的工业用地给城墙和民居的保护带来了环境、交通等诸多问题。
2.2大佛寺片区
2.2.1概况与价值
该片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南河路蟠龙山腰,是县城山水形态的重要构成节点。大佛寺内造像凿建于元大德五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坐东南朝西北,高8.3m,肩宽3.8m,为“说法像”。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发现此佛,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修建大佛寺,其佛教文化影响力大、交通区位好、城市地标功能强。大佛殿的大佛是绵阳市唯一、全省少有的元代佛教造像,在研究元代佛教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佛殿为九脊歇山式木结构,造型独特,气势恢弘。
2.2.2主要问题
周边用地性质复杂,建筑风格不和谐,景区被城区严重屏蔽,缺少“透气”的空间,影响了大佛寺片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2.3琴泉寺及北塔片区
2.3.1概况与价值
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唐初按星象落座建殿,文人荟萃。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等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石刻碑,阴刻、楷书,文物价值较高。北塔位于琴泉寺北侧的北塔山顶,清嘉庆十八年修建,现保存完好。随着城市的向北拓展,可与琴泉寺片区携手打造城市北部的城市公园。
2.3.2主要问题
该片区位于城市西侧,处于城市发展的外围,受城市发展冲击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用地的快速拓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前沿,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2.4东山公园及东山大佛寺片区
2.4.1概况与价值
该片区主要包括东山公园与东山大佛。东山公园始建于唐代,李白、杜甫、薛涛等文人墨客都曾于此驻足作赋,因有“东林晚钟”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称。东山大佛位于东山观音寺,沿涪江东岸山崖而建,面对涪江,自然景观优良。内有坐式佛像高14m,历史悠久,为唐代所造。唐人侯圭《东山观音寺记》对其就有描述。该片区位于城郊涪江东岸,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条件好,为城市的景观骨架节点。
2.4.2主要问题
东塔年久失修,人文历史遗迹保护力度不够,周边建筑不和谐,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东山大佛景点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发展空间较小。
3.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导的保护思路与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并非意味着城市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城市经济在内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居住环境、投资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作者从旅游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进行了多角度综合思考,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以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点,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最终达到科学合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思路,为城市的游憩空间、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3.1保护思路提出的研究基础
经济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与旅游经济对接、与文化经济对接和与休闲经济对接,并据此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如本次案例中古城墙及南门片区与凯江滨水区的协调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战略——激活作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将其与城市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以文化为主线进行挖掘、包装,将单个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城市节庆活动引导城市经济发展,真正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3
20世纪以来,报纸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对传统的办报观念和办报模式造成强烈的冲击。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谋求发展成为当务之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我国行业报纸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报界一支活跃的队伍,而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央机构改革,则使它们面临失去依托、重新转轨的严峻考验。能否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办报策略,关乎其兴衰存亡。可见,在当今报业竞争中,报纸编辑与策划已经成为决胜的关键。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加,进一步科学地搞好版面的分工、定位,设计好报纸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象,提高报纸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报纸的传统地位越来越受到网络电子媒体的挑战。今天,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与传统新闻媒体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带给受众的是不受国界限制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因此,它所具有的潜力以及对于传统媒体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目前尚不可估量。所以,报纸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根据客观变动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读者定位和办报策略,不断优化报纸结构,塑造优秀的报纸形象。要做到此,报纸编辑策划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另外,不重视报纸编辑策划有很多弊端。首先,不利于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媒体之间的竞争,无疑是对“受众眼球”的争夺。受众的水平不断提高,对传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果报纸没有精心的编辑策划,不利于其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其次,不利于报纸在社会上形成大的影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大多沉浸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无以计数的有用和无用信息的包围下,传媒要为大众引路导航。报纸如果不更好地对漫无边际的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策划报道选题和报道方案,为受众解疑释惑,为其认识外部世界、做出行动决策当指路人,就很难形成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力。再次,不利于拥有自己的受众群。读者市场的细分是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报纸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配置新闻资源优势,选准自己的目标读者。报纸如果不重视编辑策划,就不可能赢得读者,更不可能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行业报 新闻策划 竞争力
不少行业报现今仍依附于某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尚未完全摆脱“机关报”的影子:毋须讳言,与市场化的媒体和新兴媒体相比,一些行业报“官”气十足,报道形式单一,内容与其它媒体雷同,彰显不出报纸的个性化优势。究其原因,不注意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行业报需要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增强工作指导的实用性和内容的可读性,使报纸真正适合行业工作的需要,并通过行业工作影响有关社会人群,扩大报纸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行业报特别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新闻报道策划,以新闻策划提高行业报的指导性和可读性。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包括报道主题的选择、报道规模的设定、采访对象的遴选、报道方式的确定甚至背景资料的准备等等。笔者认为,就行业报而言,研究新闻报道策划工作,应当从新闻报道活动的整体运作着眼。具体地说,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报道选题的策划
报道选题策划,是报纸在可供报道的众多新闻事实中,规划与设计最佳的报道选题的过程。新闻报道是从确定报道选题开始的,所以对报道选题的策划就成为整个报道策划的起点。
个性化的选题策划强调选题的独立性,主张独家策划和独特视角,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要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切入点,以求在内容上与众不同,表现报纸的独特个性和品牌形象。
选题策划是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也是新闻敏感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选题策划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选题要深。要深入研究本行业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发现行业工作中的创新点、闪光点、特色点,深入把握行业工作规律,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工作的要求。要深入了解行业工作所涉及的社会人群,如一些产业类行业报不仅要了解行业企业,还要了解行业消费者。
选题要广。为行业工作服务不能把眼光仅限于系统内,而需要有广阔的社会视角。放眼社会看工作,工作才有大思路,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报的任务就是要帮助行业工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要树立大行业的观念,放眼社会,广泛地策划选题,增强行业报的社会性。行业报是行业工作者的千里眼、顺风耳,要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工作的要求和影响,使报纸成为政府部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广泛聚纳民智的思想库。一颗大树,长得越大,其根向地下延伸的范围越广。只有深深地根植社会的大地,行业报才会成为立足行业、辐射社会的大报。社会性也是增强报纸可读性和社会关注度、影响力的需要。我们要成为社会上对有关行业领域报道最全面、最深入的媒体。对社会关注和应该关注、可能关注的重要问题,不应该有遗漏、空白、盲点,否则就是我们做得不到位。
选题要新。要有前瞻性。我们在选题策划中要紧跟行业工作的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传播前沿知识、研究前沿问题、关注前沿动向,包括理论前沿、工作前沿、社会前沿、时代前沿,引领读者置身前沿,给读者以前沿的冲击力。要有创新性。在现代信息社会,很难有独家新闻,但可以有独到的策划。新闻竞争主要是策划的竞争。选题要有新意,立意要新,捕捉新现象,发现新问题,要有新的题材、新的角度、新的进展、新的内容。对原来做过的报道,要温故而知新,挖掘出新的内容,报道出新的意义。对于大家都做的选题,要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深入挖掘,对有关资料信息独到地整合利用。在选题策划中我们要处理好计划性和时效性的关系。报纸的周期短,选题策划一定要有前瞻性,事先策划好、准备好,才能及时做好有关的宣传报道。但报纸又有很强的时效性,不是所有选题都能事先提前策划的,要根据形势变化对选题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选题要活。“活”指选题形式要灵活多样。目前行业报宣传报道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以工作经验报道为主,而对人的报道、对事件经历的报道少,静态报道多,动态报道少,这是影响报纸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通过选题策划增强报纸的可读性。选题策划不仅是选题内容策划,也包括选题形式策划。要通过选题策划促进报道形式创新,达到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如要多一些故事性、事件性、案例性、调查性报道选题,挖掘报道一些行业领域中的故事、事件,要把经验做法的报道故事化、事件化、动态化,通过这些故事、事件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介绍方法,这样既增强了可读性,又增强了指导性和实用性。
选题策划方法:
逐步定点。选题策划实质是确定宣传报道的具体点,是做定点的工作。要定好点,需要先明确选题策划的大方向、范围,然后一步步缩小范围,逐步定点。有的版面和栏目的选题策划是方向性、范围性策划,不一定是明确具体的选题。
注重导向。要使我们的宣传报道围绕行业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需要我们以问题研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选题策划。为此,要先梳理主要工作领域、环节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策划有关选题。
合理布局。要根据版面、栏目的定位和宣传报道的目标任务,对选题策划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使选题形成合理的结构。在突出宣传重点的同时,防止内容单一,对其他重要领域没有大的遗漏。选题结构要考虑读者结构和读者需求结构,在满足重点读者重点需求的同时,使各方面读者的需求都得到适当的满足。
巧妙组合。在横向上进行组合式策划,加强选题之间的组合和栏目、版面之间的呼应,如一个版面内围绕一个大选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策划出若干子选题,相关栏目和版面也可围绕一个主题策划相应的选题,相互呼应、配合,形成联动效应;在纵向上,对于有些重大报道主题,进行系列性选题策划。报纸周期短、频率快,通过一系列连续性选题,形成宣传报道声势和影响,也有利于形成报纸的特色。
大题小做。要善于将重大的政治性主题转化为可读性强、新闻性强的具体选题。为此,要深入学习领会有关精神,将其与社会关注、读者需要结合起来,增强主题性报道的贴近性和服务性。大题小做是从上到下,从工作到社会,由面到点的策划过程。
小题大做。要善于从一些个别的具体事例中,发现其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将其引申、扩大、提升,策划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选题。小题大做是从下到上,从点到面,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策划过程。
把握时机。选题既有时效性,也有时机问题。在宣传报道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借势借力。善于把握时机,可以使原来比较敏感、不太好操作的题材具有可操作性,使时效性不强的东西具有时效性,甚至使旧闻、历史成为新闻,如一些纪念性活动等。选题策划要把握好时机,平时做好准备,在最佳时机推出有关选题。
二、报道角度的策划
在报纸特别是行业报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选题策划所确定的新闻题材中,有不少是各家媒体共同分享的,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政策,哪家报纸都不敢漏报。在这样一种“同题竞争”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就成为报道策划的重要内容。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事实是相对稳定的、客观的,但报道的角度却可以变化多端。选择什么样的报道角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报纸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当然,报道角度的策划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三、报道方式的策划
报道方式,是指报纸在一定时间内把有关某一题材的新闻材料,编排为报道整体向受众作出报道的方法和形式。报道方式与报纸内容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内容,因此,报纸的内容创新离不开报道方式的创新。
众所周知,报纸常用的报道方式主要有集中式报道、系列式报道、连续式报道、组合式报道、互动式报道、解释性报道等。不同的报道方式有不同的传播特点,有不同的适用对象。
报道方式的策划要以实现创新报纸内容、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现实目标,因此,下面两点应是题中要义:一是在现有报道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所报道事件的特点,设计出全新的、富有个性化的报道方式;二是在报道同一事件时,从有别于其他报纸的独特视角出发,采取不同于其他报纸的、与众不同的报道方式报道新闻事件。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行业报必须调整自己的办报思路,加强新闻报道策划,从个性化战略的高度,调动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报纸内容进行创新,以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5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同题。在“报道策划”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新闻界运用得较多的概念是“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
“报道计划”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观众要求。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一般包括报道的意图、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阶段、报道的重要选题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和报道力度的安排等。
从“策划”与“计划”的异同可以看出,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不仅转变了话语形式.而且改变了实质内涵。
1.报道计划是以被宣传者为主导,而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受众
传媒在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中,传授关系也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传者本位是新闻传播活动以传播者的需要出发,以传者的愿望为中心,忽视乃至无视受众的需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受众本位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要满足受众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于是,如何根据受众的需要、兴趣来确定报道的选题、内容、方式等,就成为媒介需要精心策划的重要问题。
2.报道计划缺少主动性,报道策划更具有充分的创造性。
报道计划的目标、内容、方式往往由上级主管部门事先确定,报道计划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的加以执行。而报道策划则意味着媒介机构从领导者到一般记者、编辑,都必须主动地根据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根据媒介自身的定位,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报道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传播任务。
3.报道计划的实施缺少灵动性,而报道策划的实施具有强烈的动态性
在传统的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一经制定,编采人员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灵动性,缺乏应变性,缺乏创新性。而报道策划则强调实施过程中必须灵活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原来的报道方案,通过不断创新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应和社会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内涵呢?
“报道策划”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的一种发展,一种创新。这种发展和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报道策划是对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
作为对报道活动的思考与谋划,报道策划事实上是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一种意识活动。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能够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意识的这种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报道策划所强调或宣扬的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符合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认识论原理。
1.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前瞻性
根据认识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一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人的行动与动物的活动不同,它总是在一定的目的、主张、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实之前产生某种动机和目的,并为实现这个动机和目的而谋划相应的对策,正是为了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性、计划性,而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2.报道策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认识论认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具体表现,是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活动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从认识现在而探索过去,推测未来,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充分深刻反映当前社会现实,报道策划应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具有丰富材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报道方案,促进新闻报道的创新。
3.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由于报道策划是认识能动性的表现,所以是否进行报道策划,传播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报道策划对于推动新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
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一般来讲,这些事件、现象、问题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2)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
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得越好,也就越能满足新闻报道的需要,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掘新闻价值。报道策划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从而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
(3)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
新闻报道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作为新闻报道内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报道创新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报道策划正是新闻工作者为了适应这种日益凸现的新闻创新要求才出现的。因此,报道策划的开展,必然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
报道策划的意义范文6
可以说,一个编辑,如果不会动脑子、想点子,就不能给观众以更新、更深的东西。关于策划能力对一个编辑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求异的需要。任何新闻媒体,它的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固守不变,不能根据观众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势必会逐渐被观众所遗弃。这就需要编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创新和求异,而这种创新和求异又基于编辑策划水平的高低。凡能在实践中不断出新点子、出新思路的编辑,就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搞好深度报道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是什么”,而更想知道“为什么”,而深度报道从确定主题到组织采访再到编辑制作,无不需要编辑的精心策划。深度报道的题材往往需要编辑慧眼识珠,精心挖掘。
推出新闻精品的需要。新闻产品应牢牢树立精品观念。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谁如果不能经常地推出“精品新闻”、“精品栏目”,亮出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吸引住更多的受众。新闻实践表明,凡善于策划的编辑,如中央电视台《新闻90分》、《第一时间》节目的策划等,总能推出一些带“响”的新闻,就能给观众以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的感觉。同样报道一件事实,不同的策划力度和取向,结果大不相同。
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运用策划这门艺术,对办好电视新闻意义重大。电视新闻策划可以从选题策划、组稿策划、编辑策划等方面进行。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但要向理论、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多学习兄弟新闻单位在策划方面的可取之处,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也要加强思维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论、系统论、传播学、运筹学、决策学等理论知识传入我国,改变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激发了他们创新求变的意识。作为编辑,应该加强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使自己的策划水平得到提高。
选题策划精准。选题策划是编辑策划的开始。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关系到能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电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选题策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电视编辑策划的报道,虽是自己拟题目、出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可以随心所欲、不加分析和选择地搞所谓“轰动效应”的报道,而是要本着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不断精心选题后所奉献出的高质量的报道。面对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相互交织的各种矛盾,面对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成功的报纸编辑策划,要求选题必须精准,不要在大的方向上出现偏差。
编辑策划不等于报道计划。编辑策划不能混同于新闻媒体一般意义上的报道计划。报道计划仅仅是新闻单位近段时间报道活动的大体实践方案,而编辑策划则是一种有创意的新闻报道活动,它是编辑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形成一定的宣传强势而经过精心筹划的报道活动,它具有创新性、选择性和深度性的特点。
电视编辑在进行策划时应注意如下方面,忌“虎头蛇尾”。在新闻编辑策划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策划开始时很有特点,引人注目。但有的编辑没有考虑到它的连续性,导致到后来就没有了下文。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选题不准。有时在开始策划时,虽然抓住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类问题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或者是当前根本无法解决的。这种策划不周的后果在后来显现出来,从而造成了群众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不满,最终导致策划出来的报道“卡壳”。二是策划不深。由于对报道的对象和背景材料掌握不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心中无数,从而造成策划不成系列,甚至半途而废。三是策划死板。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策划也要随之作一些修改。这种修改是必须的。如果将编辑策划作为一个静态来理解和实施,必将造成被动局面。总之,我们要认真进行选题,策划一定要有始有终,对观众有一个负责的交代。
忌拖沓“注水”。新闻编辑策划中的拖沓“注水”,说白了就是新闻编辑策划中无新闻或少新闻。新闻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性,成功的编辑策划,也必须以客观的事实、真实的新闻作为前提。如果抓的是缺少新闻的东西,向其中“注水”也就不可避免了。另外,向新闻“注水”还出现在新闻编辑策划的过程中。为了凑篇数,造声势,往往小题大做,无病。这样的所谓系列报道,与新闻编辑策划的本意大相径庭。
忌“闭门造车”。在新闻编辑策划中,应该到生活中去选材,切忌“闭门造车”。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策划时要做到适时、适地。适时,即推出这一组报道,在选材时要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适地,即在把握了政治方向之后,还要考虑到新闻事实发生的区域。
编辑策划是一种思路,贯穿于整个编辑过程中,要搞好新闻策划,对编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编辑人员有很强的政策观念,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很强的事业心,更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因此,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推出好的精的受好评的作品,真正为更广大的观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