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计划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1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本文通过对28家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融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和分析,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现状,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主要从加强企业自身积累,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提升企业成长性等六个方面,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优化财务结构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内部融资;外部融资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04-02
1 引言
2009年5月1日,我国证监会颁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同年10月30日,28家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标志着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拉开帷幕.创业板市场将会为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发掘新的可持续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企业原有财务结构的改善,对企业持续经营管理和可持续融资具有积极作用.
2 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现状
财务结构指企业资产的来源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过自身积累获得企业资本或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属于内部融资;企业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属于外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外部融资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组成财务结构.
2.1 财务结构由内向外转变,留存收益是内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28家公司在上市前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所占比例基本保持持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企业筹资活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09年到2012年,28家上市企业内部融资所占比例逐年减少,而外部融资所占比例每年以10%的增幅迅速增加,28家公司融资方式由内转向外.而内部融资中留存收益相对于折旧而言,占了绝对比例,折旧四年内变化不大且低于20%,保持基本稳定,说明企业的内部融资始终是以留存收益为主,而折旧对于企业现金流主要起抵税作用,从而间接增加内部融资.
2.2 股权融资成为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短期债务作为债务融资的首选方式.
对数据进行分析,股权融资逐年增加,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却大幅度减少,表明创业板上市后股权融资成为主要外部融资方式.而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长期债务比重逐步降低,表明企业上市后,短期借款相对容易,上市企业更倾向于短期借款用以周转资金.通过对28家上市公司的长期债务分析,少有公司涉及债券融资,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债券市场相对于全球债市而言比较滞后,对债券发行有严格的条件和规模限制,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债券市场在我国发展较缓,上市企业很少涉及债券.
3 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结构现状分析
3.1 企业自身积累能力薄弱,外部融资成为财务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上市之前,企业资金更多地来源自身内部积累、股东出资和职工内部集资等内部筹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薄弱,自我积累和盈利能力较差,同时也受到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导致内部融资源头不畅,效果不好,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利润分配方案持有不同意见,有的管理人员存在短期化思想,缺乏持续经营的理念,对内部融资也造成了一定得影响.虽然内部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但与外部融资相比,所获得的资金数额较少,因此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外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3.2 内部融资方式有限,留存收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内部融资的两种方式.盈余公积按一定得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历年留存的内部积累,这两种属于内部融资的直接方式,也称作留存收益.而折旧每期发生计入费用,形成折旧抵税,虽没有收到现金,但间接的减少了税收流出.就留存收益与折旧抵税而言,折旧受到所得税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与留存收益相比,留存收益更加直接.
3.3 融资渠道拓宽,股权成为融资新渠道
28家企业在上市以前,内与外融资比例基本均等,差距不大.这是由于2009年之前,外部融资渠道有限,创业板尚未开启,企业没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无法通过创业板上市进行股权融资.而2009年以后,深交所推出创业板块,旨在为中小企业募集资金提供新平台,拓宽新渠道,通过发行大量股票等股权融资方式募集大量资金.相比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显得更加便捷灵活,更为方便有效.
3.4 股权融资不存在固定财务支出,创业板上市企业节约了现金流出
就债务而言,无论以何种方式支付利息,都会成为企业的一种固定财务支出.再有,因为债务人没有决策参与权,所以债务人要求的利息率会比股东要求的股利支付率要高,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尤其在上市初期,股利支付方式主要以股票支付为主,包括送股,配股,转股等.企业通过派发股票股利,不会形成固定现金流出,可使企业拥有大量的自由资金,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长期融资.
3.5 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品牌和信用得到保障,债务融资更为便捷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由于自身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抗击市场风险能力的差,银行贷款风险高等原因导致银行不愿意为企业贷款.正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导致企业与债务人信息不对称,债务人难以了解企业的真实请款,使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09年通过创业板上市,不仅能募集大量资金,也能在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增强自身信用等级,使贷款风险降低.且由证监会把关的企业,在盈利能力、成长空间、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是一种肯定,声誉和知名度也会大大提升,相应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会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披露成本以达到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在企业信誉和企业品牌方面给债务人提供了一定得保障,对企业而言,债务融资更为方便.
4 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化方案
4.1 强化企业自身积累,从盈利上优化财务融资结构
企业内部融资是企业财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任何企业制度模式下,内部融资都应是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因为内部融资方便直接,且风险较低;而企业过度依靠外部融资很难可持续发展,并且会使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降低,控制权分散.加强企业自身的积累,首先应当正确处理企业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流程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达到既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应努力增加自身盈利能力,内部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盈利是自身积累的源头.所以企业应确保自身的核心优势和盈利模式,进而从源头上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4.2 提高企业信誉,获取多渠道融资
企业盈利能力和信用形象是获得融资的根本,只有盈利性好、成长性好、信誉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度高的优质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获得大量资金.自身信用可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全面、准确、透明的财务信息来体现,从而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用水平,首先应当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内部落实诚信体制,将信誉放在首位.管理层自身应起带头作用,从高层到基层,努力营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外应当保证全面、准确、真实地向相关各方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应当完善各种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加大市场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度,使企业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4.3 提升企业成长性,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成长性是公司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经营模式的可拓展性、企业家的素质和管理团队的控制力、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行业价值链的位置等等非财务指标.由于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等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展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应当不断提升企业的成长性,以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应给予充分考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升企业成长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技开发明星类产品,注重无形资产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成长性,以获得更多渠道的融资.
4.4 大力促进金融市场.加速各类金融工具的应用
前文提到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涉及债券融资,主要原因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全球债市而言相对滞后,没有完善的债券市场, 且由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发行证券管制较多,监管较严,审批时间较长等原因,且债券发行范围较小,融资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限制了我国债券流通和阻挠了企业债券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不会稀释股东的控制权,而且具有杠杆作用,通过利息支付来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所以大力促进国内债券市场发展对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具有现实意义.发展债券市场,首先应减少审批流程和环节,放宽企业债券规模,其次,减少企业发行证券的发行费用,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达到筹资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的目的.最后,加大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使债券更容易流通,激发企业使用债券这个金融工具的需求.
5 结语
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将原来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基本均等的财务结构,转变为外部融资占主体地位,其中股权融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短期债务成为债券融资的主要方式.创业板市场刚刚开启,市场环境和各种规范制度尚未完善,上市公司应理性对待创业板融资,不断发展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优化财务结构,以求达到最合理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惠琦.浅析中国创业板[J].企业导报,2012,(5):12-13.
(2)王贵卿.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21):159.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2
采购人员专业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态度责任等都会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对其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其掌握市场调研、商业谈判、企业产品以及材料质量等多方面知识。并且在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管理人员、成本核算人员等都对采购有效性造成一定影响。最常见的企业物资采购各阶段构成人员缺乏整体统筹意识,或者是自身能力不足等,都会对管理效果造成影响。例如管理人员忽视了企业发展现状,制定的物资采购制度不合理,存在购买过程监督不到位情况。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满足实际生产为目的,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第一,确定合理依据以及放量尺度,实现对采购计划的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结合企业物资采购特点以及各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保证采购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采购计划,降低各项因素对采购成本管理的影响。第三,加强财务主管监督工作,并保证采购主管采购方案编制的合理性,并结合采购人员对市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采购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整个采购计划的顺利进行。
2.采用先进采购模式在企业物资采购时,需要对原有的采购模式进行调整,弥补存在的不足,或者是直接选择用先进的采购模式,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系统,并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减少因为信息延迟而造成的损失。以互联网为基础,努力实现线下采购与线上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因各项因素而影响成本的核对与管理。传统的企业物资采购中,处理物资成本外,还存在运输与交流资金,而选择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采购模式,可以就此方面进行优化,通过电子商务缩减了双方交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资交易更加透明化,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获取所需的所有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物资的采购。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先进的采购模式可以提高物资信息的更新速度,并且可以实现及时配送,避免库存积压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一高了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效果。
3.加强物资采购组织人员管理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全过程都是由各部门人员组合完成,更是影响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就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在企业内容应成立以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物资采购管理为目的的管理组织,由各部门专业人员来负责相应的工作,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监督系统,主要就是保证整个物资采购计划执行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改正,降低因为任何原因对物资采购成本管理造成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采购需求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审计制度,尤其是要保证核心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并对整个采购流程进行优化。通过立体化的采购监督制度,提高整个采购流程信息的透明度,达到提高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3
( 中国人民银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心支行,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摘要:本文就集中采购绩效评价现状开展分析,探讨建立集中采购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集中采购 绩效评价 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1-01
一、集中采购绩效评价现状
(一)注重合规性、忽视效益性。
(二)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
(三)定量评价指标单一。
二、集中采购绩效评价必要性
(一)是全面客观反映集中采购行为的需要。
(二)能够及时发现集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三)有利于防腐倡廉、促进廉政建设。
三、集中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一)职能部门及岗位设置情况
(1)定性指标
1.集中采购岗位设置是否合理
2.集中采购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3.是否设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和委员会办公室
4.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职责是否明确
5.是否建立了“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机制
6.是否实行集中采购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7.是否实现采购各环节的监督和制约
8.是否建立了评审人员库
9.评审人员是否具备评审资质
(2)定量指标
评审人员合格率=符合规定评审人员数/评审人员总数*100%
(二)制度执行与组织情况
(1)定性指标
1.采购计划是否经管委会审批
2.是否按照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3.重大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预算是否经管委会审批
4.按规定应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货物、工程、服务)是否都实行了集中采购
5.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规避集中采购的行为
6.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
7.采购活动是否遵循法定的采购程序
8.是否对本单位采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9.采购合同文本是否规范,签署前是否经过本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审核,合同签订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0.是否存在超标准采购行为
11.采购的产品是否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是否在节能环保清单之内
12.对供应商的质疑是否及时处理,对供应商的投诉是否及时答复
(2)定量指标
1.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及时率=按时编报集中采购计划次数/编制集中采购计划次数*100%
2.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完整率=纳入年初采购计划的采购次数/全年采购次数*100%
3.集中采购计划审批率=复核审批流程的集中采购次数/全年采购次数*100%
4.评审人员合格率=符合规定的评审人员/评审入员总数*100%
5.专家抽取率=实际抽取专家评审项目次数/应抽取专家评审项目次数*100%
(三)效率、效益分析
(1)定性指标
1.集中采购各部门合作是否顺利
2.集中采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定量指标
1.集中采购履行率=已履行的项目数/经批准的项目数*100%
2.集中采购规模效率=集中采购总额/集中采购次数*100%
3.人员效率=集中采购总额/采购人数*100%
4.集中采购资金节约率=(采购预算资金一实际采购资金)/采购预算资金*100%
5.集中采购资金节约额=采购预算资金一实际采购资金
6.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的比例=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的采购次数/采购次教* 100%
7.实际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比例=实际采购价格低千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采购次数/采购次数* 100%
8.集中采购目标实现率=实现采购目标的采购金额/集中采购总额*100%
9.集中采购产品用户满意卒=用户满意产品/产品总数*100%
(四)公开性及透明性
(1)定性指标
1.采购组织实施过程是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2.集中采购项目应公开事项是否进行公开
3.集中采购项目公开方式是否合理
(2)定量指标
1.公开招投标率=公开招投标金额/应公开招投标金额*100%
2.公开招投标信息率=公开招投标公告次数/应公开招投标公告的次数*100%
3.集中采购信息公开程度=已公开集中采购信息的次数/应公开集中采购信息的次数*100%
(五)档案管理情况
(1)定性指标
1.采购资料是否齐全
2.采购档案是否规范、完整
3.采购档案是否专柜保管,存放地点是否符合规定
4.采购档案是否由专人负责,采购档案移交是否办理移交手续
5.集中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及时
(2)定量指标
1.集中采购档案资料完整率=档案资料完整的采购次数/采购总次数*100%
2.集中采购文件合格率=合格文件数/全部集中采购文件*100%
(六)售后履约情况
(1)定性指标
1.当地是否有售后服务网点
2.售后服务是否及时
3.售后人员服务态度是否良好
(2)定量指标
1.集中采购产品返修率=产品修理数量/产品总数*100%
2.产品维修及时率=及时维修产品/应维修产品数*100%
四、集中采购绩效评价的组织落实
1.建立集中采购绩效评价办法及规程。
2.逐步建立电子化绩效评价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保持集中采购绩效评价工作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4
关键词:库存原材料 积压 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TH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34-01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不得不增加项目的数量。受项目计划规划、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工程预算、造价、成本核算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项目和工程完结后难免出现各种零散的物资积压问题。对于这些积压的原材料,如果企业无法及时的处理和消化,不仅会影响物资流动,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严重的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影响企业的运营。因此,及时转变原材料的储备观念,提高物资储备的安全性,增加库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成为了企业要加强重视的一大课题。
1 当前企业库存材料管理的现状
以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为例,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当年生技部的同事需要提前预算出下一年度的网改工程材料明细并统一上报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下拨材料。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预算与实际决算之间的结果出现一定误差,导致了库存积压。在下一年度的项目中,原有的材料既无法使用,又难以适用于新的项目,只能堆积在仓库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难度,而且也降低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2 造成企业库存原材料积压的原因
2.1 采购计划不准确
该县电力企业在项目启动之前,必须计算出一个严谨细致完善的物资采购计划,并与项目实际情况结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个计划要解决主业原材料的采购数量、时间、质量标准等问题,最后上报省公司统一招标采购。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采购计划、工程材料明细等资料的不准确导致了企业整体预算与决算的差异。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于主业原材料采购的方向,出现了重复采购的问题。
对于辅业公司的工程材料的采购,该县电力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中会依据工程预算以及图纸设计的原材料清单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虽然有一定的计划性,但是在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比如:时间性偏差、与实际需求的偏差等。这使得原材料在到货之后可能无法立即使用,占用企业的库存使得其他项目的材料无法买入。或者项目过程中出现设计修正,增加工程量等问题,使得原有的原材料不足,二次采购的原材料超过工程量需要,导致物资积压。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2 物资积压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当前的企业管理中,没有建立合理的、完善的库存物资积压追究责任制度。长期以来,物资积压的主要责任都由物资部负责,设计、运营部门都没有承担物资积压的责任。但是追根溯源,库存原材料积压的源头却是上述相关部门。由于采购计划与原材料积压考核没有挂钩,使得设计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得物资材料清单、采购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考虑不完善,有一定的不规范性。
第二、导致县级供电企业有大量积压库存材料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基层县局供电企业做工程预算的人员业务不精,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导致预算与决算差异太大,最后工程没有完全消化计划中采购的原材料,造成库存积压问题。
2.3 与供应者合作程度较低,没有深入的市场化运营管理
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中分为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个市场主体。企业是销售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供应者作为生产者,是产业链的源头,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与供应者的合作,是控制原材料库存积压的重要方法。但是当前的集团招标采购方式是按照分批次的招标计划进行采购,基层单位没有采购的自,无法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采购。当前使用的采购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物资采购中的各种舞弊和暗箱操作;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基层电力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深入,降低了物资循环使用的力度。
3 对如何提高企业库存材料利用率
3.1 统一原材料采购标准,
统一物资采购的质量标准,逐步推进标准化的物资使用方式,设计部门和采购部门要加强互动,提高对市场现有材料的了解,增加对标准化材料的使用程度,减少非必要性的特殊材料、非标准材料的使用,尽量做到一种材料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工程中通用。从源头减少物资积压的可能性,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3.2 结合实际需求,掌握材料消耗数据,及时预估各种原材料消耗
设计人员与工程预算人员在要及时跟进项目进程,主动与施工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原材料的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设计过程中完成修正工程量清单以及各种采购计划。同时,鼓励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如:线性回归方程、指数加权方程、移动平均等模型,掌握物资消耗的规律。并对原材料的消耗进行大体的估算与控制,提前预估物资消耗。这样将减少物资积压的风险,同时提高现有物资的使用效率。
3.3 提高电力企业工程预算员业务能力
产生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企业的基层工程预算人员业务能力较差,缺乏工作经验。在进行工程预算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和计算预算表,造成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与计划不符。对此,基层电力企业要加强对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在企业内部,进行预算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外部,可以与市场结合,聘请外部高水平的预算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辅助工程建设。再有就是加强对预算业务无人员的绩效和考核,增加实际结算和库存原材料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完成任务者奖励,考核不达标者进行处罚,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
3.4 多种方式处理积压物资
对于已经积压的物资,要加强渠道的探索。建立相关的库存材料数据系统,在内网上公示库存物资的数量、材料标准以及用途,使得负责其他区项目以及其他地区的预算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前库存状态,优先计划当前库存的的物资。或者加强与供应者的联系,促进厂商回购计划,减少库存压力,提高库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降低基层电力企业的原材料积压,提高库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需要我们不断加深探索,循序渐进,只有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基层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养,才能有效的减少物资的积压,保证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贺映辉.降低企业物资积压的措施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4):90-92.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5
【关键词】物资供应;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在煤炭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物资的管理,物资管理在管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成本管控、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多方面。强化物资的采购和供应环节,是确保产品品质、提高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但是就目前煤炭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物资供应和采购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就要对此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以便于更好的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一、物资供应及采购管理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在此方面虽然有所健全和发展,但是还并未完全成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就是对问题的具体分析。
1.缺乏计划性
物资的供应要有很强的计划性,要依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销售计划来进行规划,若计划性意识较差,或根本没有制定计划,则会造成企业在采购方面的盲目性,进而会使物资出现积压或短缺的现象。
2.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采购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大多煤炭企业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还较为落后,大部分工作仍以手工为主,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分支较多且分散,总部缺乏在这一方面的统一管理,各项供应制度不健全、编码不统一等,以至于为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在采购方面也缺乏比较健全的体制,对资金的控制如果监管不严谨,很容易为企业带来损失,影响其发展。
3.相关人员素质较为低下
现阶段,煤炭企业在采购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方面配备缺乏合理性,缺乏对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至于素质较为低下,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计划,使得数据不够完善、准确,从而导致了采购物资余缺量的放大,形成供应不稳定、积压浪费的局面。在采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的制定计划,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就会在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直接去采购,询价环节也重视不够,使得采购得不到合理的控制
二、应对供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1. 利用现代化技术,健全供应环节的信息建设
把计算机技术适当的引进到供应环节,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物资信息数据的处理,让管理人员利用资源共享来查阅到相关的信息和报表,实时了解供应的动态,以便于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决策,掌控全局。将手工作业转换成计算机作业,将多种信息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为数据的查阅和整理提供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对采购过程的监督。
2.对滞留物资进行合理的处理,强化库存管理
由于技术改进、设计改变、计划变更、工程遗留等原因,经常会出现物资积压的现象。所以就要对库存进行妥善的管理,进行改制代用,盘活资金,合理的处置滞留物资,优化库存的结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强化供应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想使供应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首先就要对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包括专业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不论是采购还是供应人员,都要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业素养,将企业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一心为企业办实事。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提高供应管理水平。
三、应对物资采购管理的有效措施
1.增强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
采购的单价和质量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还牵动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煤炭企业在产品选择方面有较强的选择性,但是由于市场太过于繁杂,产品种类多样,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倍加注意。就要将采购行为和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并根据矿用物资稳定性、周期性的特点,实施集中采购;还要健全各部门,明确各部门所对应的职责,共同考核、选择合格的分包、承包商,严把采购渠道,确保采购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2.增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计划性采购
企业中的采购工作,不仅只是表面上花钱买东西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就要对采购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设立供应商档案,将供应商的信誉、产品品质以及经营情况、价格等体现出来,定期对供应商的各项指标进行考评,以便于采购货物时依据考核的结果合理进行安排。此外,煤炭企业要与供应商的运营状态相互整合,从而使企业在效率、成本、品质、技术等方面的价值达到最优状态。
3.严把采购物资验收关
企业物资的接收是会计人员计算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的主要依据,在这一环节中, 就需要验收人员秉公办事,不受财务和采购部门的影响,针对实物的数量和品质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免造成企业的损失。
四、总结
对物资进行恰当合理的管控对煤矿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创新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地对企业物资和供应管理进行强化和完善,才可以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提升,才可以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来说,也应使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以便于为企业创新和发现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丁雪. 某煤电公司生产辅助物料采购及库存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2]朱晨.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李冰冰.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库存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采购计划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采购成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来说,超过70%以上的企业其物资采购总金额占其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0%~70%之间,由此可见采购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采购总成本每下降1个百分点,其利润增加值水平会相应地提高8个百分点。因此如何研究和控制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成为了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率水平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 国内外对采购成本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都有对采购成本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国外主要是研究采购成本费用的相关方法,多使用一定的模型进行相关的验证。Surendra P. Agrawal(1977)[1]从会计角度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模型的验证。Jon Newberry(2002)[2]从采购成本的主要部分进行研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Xing Peihu(2012)[3]通过研究库存控制策略,来降低采购成本,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采购成本降低进行研究。Micah Prankel(1994)[4]通过对年终库存的研究,对经验主义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采购成本构成,采购成本计算,并进行分析。Piet Sertcu(1995)[5]研究汇率的变化对国际贸易间采购成本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说明汇率对采购价格影响状况。
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对方法模型的研究较少。唐晓(2008)[6]研究了采购成本控制常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采购成本控制的价值和分析直接谈判等方法。刘小东等(2004)[7]分析采购成本的构成,并提出相关建议。刘永胜等(2009)[8]对我国采购绩效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易明珠(2007)[9]就企业如何降低MRO采购成本进行研究。罗红雨等(2008)[10]的供应链视角采购成本控制研究,从供应链视角对采购成本进行研究,提出采购机制状况和相关配套措施。马绝尘等(2007)[11]通过对A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郭猛(2007)[12]通过对采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企业采购流程优化的相关方法。牛瑞琴(2012)[13]对采购成本核算的概述,内容及相关问题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王志毅(2012)[14]从物资供应系统的角度,对采购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每一个环节需要改进之处。徐芳等(2006)[15]通过JIT采购模式,MRP采购模式,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分析,来研究现代物流采购。
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对采购成本的相关理论方法模型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可以得出我国企业现阶段采购的基本状况。但是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采购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但是中小企业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控制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又是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意义重大。
2 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采购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争取最低成本,同时使存货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努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并查阅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 采购批量小,缺乏规模优势
在采购活动中,中小企业规模决定了它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采购数量越大,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就越占优势,降低采购价格的空间越大。因而,在大企业中,原材料的采购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从而降低采购成本。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产品销量不是很大,生产规模小,故通常进行的是小批量采购,所以在采购价格的谈判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导致采购成本的居高不下。
2.2 采购方式落后
在采购领域中,我国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没有实现信息化,或者只实行了有限的信息化。这样做表面上节省了软硬件的投资开支,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商品选择效率低下,手工订货操作费时,采购周期长,管理复杂,采购成本较高等问题。
2.3 采购制度不规范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采购制度不够严格规范,导致采购部门运转效率低,无法及时供应质优价低的原材料;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员工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损公肥私的现象;各部门之间不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因此,不合理的采购制度也是造成中小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4 采购经验不足
由于采购产品的种类繁多,有些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设施来有效管理所有物料和服务的采购,采购过程存在缺陷,以致效能低下导致企业损失了不少利益。
2.5 采购计划制定不科学、不符合企业需求
目前中小企业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原料需用计划编制不准确,中小企业的原料需求计划一般由项目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其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生产配方用量方案,并以此作为物资供应部门进行原料采购的依据,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原料需求数量的预算和计划准确性较低;二是在确定经济采购量上,一般来说最佳经济采购量是指一定存货期间的总成本费用最低的采购数量,其主要由缺货成本、购买成本、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四大因素决定,而目前中小企业在决定采购批量和频率时一般比较随意,对于上述因素考虑得较少;三是在采购计划的编制中,通常来讲原料需求计划和最佳经济采购数量是进行采购计划编制的前提,而由于上述两个步骤的缺乏或不严谨使得中小企业的采购计划制定和编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2.6 采购询价过程及采购合同签订中相关条款存在较大漏洞
目前总的来说中小企业采购中询价的途径和媒介越来越多,可以通过专业网站、招标公告和行业刊物等获得供应商的物资供应信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采购中询价的方式和渠道还比较单一,特别是缺乏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供应商选择,其一般所采取的办法是处于节省运输运费的需要就近地选择物资供应商,对于网络中可能隐藏的大量优质供应商发掘和利用十分不够,另外在选择物资供应商的评判标准中过多看重原材料物资价格,对于其质量和售后服务却关注的太少。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一般在询价阶段就可以完成,其供应商选择时参照的主要标准是物资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历史信誉和品质特性等,一般要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以应对企业连续性生产的需要。目前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不够规范、人员素质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使得物资采购合同条款拟定的十分粗糙、模糊不清甚至是重大条款出现遗漏等现象十分严重,合同拟定十分随意,使得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7 采购岗位和采购人员管理,采购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采购管理岗位设置中普遍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缺乏监督的问题。一般来讲企业物资采购岗位职位设置中要设置询价员、采购员、合同员、库管员以及总采购负责人等岗位,根据材料需求计划和岗位责任目标制度进行管理,而目前中小企业中的普遍做法是将这些职位的职能基本上不做区分由一个职位或人员充当,这使得相关的物资采购程序不可能不出现利益博弈或道德风险,为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在采购人员选拔和管理中,相当一部分物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以及专业能力不强,使得在物资采购中出现了众多的暗箱回扣、权钱勾结等问题。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得采购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模糊和欠缺,不具备成功实施的客观可能性和操作性,使得企业物资采购的绩效考核不能借助激励机制实现采购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也使得采购成本极容易出现大幅度波动和失控。因此目前企业需要制定和引进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和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从而促进各项采购管理工作的改进。
3 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3.1 通过集体联合采购以行业协会平台实现规模优势
规模化采购对于大企业来讲比较适用,对于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讲具有较低的话语权,很难单靠自身实力博弈做到规模化采购。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体联合采购的方式以行业协会平台来控制采购成本,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考虑组织行业采购联盟,通过这种集体采购协作的方式增强物资采购成本风险防范的能力。多个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可以将小订单汇集成大订单从而增强在物资价格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也能获得规模采购优势,也可以减少货物中转成本,节约物资采购支出。这种合作方式在不改变企业性质的基础上,使大家共享由此带来的规模优势,并可以增强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多家企业联合起来的采购联盟集小单成大单,首先可以增强集体的谈判实力,降低采购价格;其次可以与供应商直接交易,摆脱了商的转手成本;再次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大大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并减少由于多次中转带来的风险。
3.2 合理运用现代采购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更好地避免传统采购带来的诸多问题,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采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采购,不失为一种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同时企业可以借助于集体联合采购的平台,实施JIT采购和MRP采购模式,做到快速高效的采购模式,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和由于采购不合理带来的浪费。
3.3 构建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中小企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定各部门的权利、责任和关系。例如对请购、审批、签约、执行、检验入库等环节规范操作流程,使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有章可循;建立供应商档案、供应商准入制度和价格评价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价价格信息,为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制定采购计划、进行价格谈判提供有利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采购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提高员工积极性,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
3.4 开展第三方采购
针对中小企业实力不足的现象,中小企业可以除了选用集体联合采购之外,还可以采用第三方采购。第三方采购是将一些传统上企业内部采购部门负责的非核心采购业务外包给专业的、高效的第三方公司。这种采购方式结束了自给自足的采购组织模式,把非核心采购业务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别人,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多是小批量采购,影响企业在采购谈判中的地位和能力,而第三方采购综合了多家企业的采购需求,积小成大,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第三方采购服务在欧美等国家已有发展。然而,这种采购方式还未被中国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中小企业在采用第三方采购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要认真分析,确定究竟哪些采购业务可以外包,并在实施时权衡考虑,尽可能趋利避害,规避风险。
3.5 实行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单次采购成本
在中小企业内部,可以实行集中采购,提高单个采购批次的采购数量。集中采购是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的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企业物资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进行集中采购减少相关采购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购成本。为了实现集中采购,物资采购部门可以和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等加强合作和交流,尽量提高产品设计中零部件的标准化设计水平,从而可以增加单个零部件的采购规模,通过这种采购物资种类和品种的压缩和减少,才能为企业的集中采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6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采购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估计和测量供应商的成本,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物资的生产设施条件、原材料价格水平以及行业平均价格水平等来估算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在合同谈判中的主动权,同时基于长远合作供需关系建立的需要,企业也应该给供应商一定的合理市场利润空间;其次是进行竞争对手分析。通过与行业相关者的对比分析,来找出自身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其背后动因,然后从消除劣势、扩大增长优势的角度来制定战胜竞争对手的方法措施。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采购战略计划和策略。
3.7 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和完善相关绩效考核工作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采购制度不够规范,采购人员的培训相应也比较缺失。加强对中小企业采购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法律意识培训和企业管理水平经验的培训,从而提升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采购能力,从而为采购成本的控制准备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和环境;在中小企业采购过程中要确定目标成本责任制,以作为后续的采购绩效考核准备依据,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来进行采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并将相关考核结果与采购人员的工资报酬等进行关联。
4 结束语
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建立成本管理理念,强调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从而加强和提高相关物资采购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本文正是通过了解中小企业采购的自身的特点,然后分析中小企业采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 Surendra P. Agrawal. Accounting for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a Business Enterprise[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7(4):15.
[2] Jon Newberry. Paying Cash far Major Purchases Can Exact Its Own Price[J]. ABA journal April, 2002(6):16.
[3] Xing Peihu. Inventory Decisions With Decreasing Purchasing Costs Asiar Pacific[J].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1):5.
[4] Prankel. The Year-End LIFO Inventory Purchasing Decision: An Empirical Test[J]. The Accozrzatzrzg Reviews, 1994(2):382
-398.
[5] Piet Sertcu.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Implications for Tests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4):14.
[6] 唐晓. 采购成本控制的常用方法及应注意问题[J]. 商业会计,2008(2):45-46.
[7] 刘小东,等. 采购成本控制[J]. 机械管理开发,2004(10):113-116.
[8] 刘永胜,等. 企业采购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企业物流,2009(11):177-179.
[9] 易明珠. 中小企业如何降低MRO采购成本[J]. 企业研究,2007(2):199.
[10] 罗红雨,等. 供应链视角采购成本控制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8(12):251.
[11] 马绝尘,等. 简述A公司降低采购成本的举措[J]. 物流技术,2007(10):114.
[12] 郭猛. 基于采购流程优化的降低成本策略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196-198.
[13] 牛瑞琴. 对企业成本核算相关问题的思考[J]. 现代商业,2012(24):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