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初中 化学环保
人类在20世纪中叶开始了一场新的觉醒,即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既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又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时,可利用教材的阅读《温室效应》,结合二氧化碳的循环。借助电脑动画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意识到,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在切身感到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同时,接触了温室效应的概念。师生共同分析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纷纷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
二、结合化学实验,强化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许多化学药品,体验到了许多的化学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机会,使学生在体验化学实验的时候,体验环保,强化环保意识。
1、利用药品的贮存方法,规范化体验环保。如易挥发的浓硝酸、浓盐酸等要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排放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在严密的情况下进行,体验环保。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严格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防止使用过量药品实验体验。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弯制各种可加热的替代实验仪器、安培瓶、点滴版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版,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在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育环保行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得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的观念。可举办《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占污染的41%,家庭污染占59%。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一个人每天平均用20克的化学用品在污染着环境。可见环境保护不止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都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环保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4、展览板报、墙报。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以增强环保安全等意识。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减少噪音,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量。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日本商品;包装;环保意识
日本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上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本国的资源有限外,还与国民的高度自律性、国家的环保制度以及国家提倡环保教育等方面不可分离。从日本的商品包装上,可以看出他们大都使用纸质材料、纤维材料以及可降解塑料等一系列可再生、对环境污染小的包装材质,充分体现了日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商品包装
(一)商品包装的含义
商品包装从表意来看就是将商品用不同的材质包裹起来,使人们被包装吸引进而产生购买欲望[1]。商品包装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帮助产品的销售。一般将商品包装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实体的物质化包装即通过包装纸、木箱、绢布之类的材质对产品进行包裹;另一种就是不具备实体的非物质包装即通过信息的宣传,在人们脑海中形成印象的精神类包装,如电视广告、期刊广告以及宣传单的印发等等。
对于商品包装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经过对比就会发现基本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是一致的。就是说包装是使商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起到保护商品、增加商品审美价值以及实现产品使用价值的纽带,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种类。
(二)商品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
商品包装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功能。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除了要防止搬运过程中出现的磕碰以外,还需要对气候、环境、病虫、温度等等因素注意。因此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厂家会依据自身的产品特质选择包装材料,以应对运输途中的各种问题。如若瓷器类易碎商品就会尽量选择泡沫等减震类材料进行包装;若是对食品进行包装为防止霉变,则会进行真空包装。总而言之,商品包装一定要对商品具有保护意义,如果商品出现破损将不利于厂家的销售以及消费者的使用。
2.方便功能
商品包装除了具备保护功能外还具备方便的功能,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商品包装的方便属性。企业对商品进行方便式包装会提高其生产效率。生产企业一般对商品的生产都采取大批量生产模式,因此在包装的选取上大都选用适应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专业化的包装材质,这样会保证生产成本的降低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方便的包装会减小产品包装体积,方便运输时的装载以及空间节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合适的包装会使使用、储藏以及保管变得极为方便,也使得对垃圾的处理更加容易。
3.销售功能
良好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细致化,优秀精致的产品包装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会使产品价值在无形中得到增长,许多消费者甚至因为包装的精巧造型,进行艺术收藏。在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有纸质包装、金属包装、木质包装、玻璃包装、纤维制品包装、塑料包装以及复合型材料包装。如大多数蛋糕制品采用纸质包装或塑料包装、酒水饮料大都会采用玻璃包装或是金属包装等等。
二、日本人环保意识的形成根源
(一)危机意识造就的环保意识
日本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不大,国家资源极为匮乏。且日本处在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经常性的自然灾害使国家的资源运用紧张。因此日本从很久之前就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于能源的使用处处节约[2]。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适应国际发展潮流日本势必要运用更多的资源。由于本国资源有限,日本从他国高价购入发展资源,为国家的财政及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如此多的资源问题,使日本人将目光转向了日用品包装上,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研究以及社会推广。使国民开始接受经过回收在利用之后的商品包装。
(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国民性
受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本群众对于国家的制度具有高度自律的遵守性。长期的意识传承形成了这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国民性。对于商品的包装,日本的生产商是不会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采用不环保的材质的。他们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在他们看来即使在高的经济利益,也不如国家对于环保意识的规定。即使没有人监督,也会一样自觉的遵守规则,否则会自我感到羞愧。这种高度的自觉性以及不怕麻烦的精神,使得日本的商品受到极大的追捧,同时也为日本的资源紧张状况减轻一定的压力。
(三)高度集中的自律性
在日本我们可以发现,公共场合是看不到大声喧哗、随地吐痰、随意插队以及乱扔垃圾的现象。整个日本社会的国民素质是及其高的,这是由于日本人的高度自律性以及忍耐力而形成的良好社会风气。日本人自小就形成了一种不为他人添麻烦的思想,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社会不文明现象都是为别人带来麻烦的做法。如果生产或使用了非环保材质的商品包装,带来了环境污染就是为国家及他人带来麻烦。因此对于非环保材料的使用,日本人是极度具有自律性的。
(四)教育理念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由于受国家资源的限制,为了提升国民的素质教育以及环保意识。日本是非常重视教育中对环保意识的培养的。日本人在入学开始就会接触环保意识的教育,在如幼儿班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幼儿学生的书包都会是一个布袋,里面放着他们一天的生活所需。这种从小开始接受环保教育的教育模式,会使日本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将环保当做一种生活习惯。
三、日本商品包装的特色
(一)“洋”“和”两式包装各显风采
透过琳琅满目的日本商品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商品包装从设计角度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洋”和“和”式两种[3]。“洋”式类型的包装,主要就是指借鉴国外先进潮流设计出的包装,这种类型的商品包装大多体现出日本人追求开放、时尚的心态。而“和”式类型的包装,则主要就是针对日本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进行设计的符合日本民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崇心理。
(二)传统出新的材料、精致的工艺和精心的设计
日本人素来以严谨著称,在产品包装上由于这种严谨的精神,也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以及良好品质。透过日本商品包装的图形搭配以及色彩的运用可以看出设计师的用心。在选材以及包装工艺上更是从自然入手,并通过现代工艺将独具日本特色的商品包装打造的精致完美。在日本的商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就连小小的牙签和棉签之类的商品,都很难发现粗制滥造的产品包装。从产品包装的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机械制作还是手工生产,都是严谨精细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包装材料及其相关工业上,日本人将包装工业发展的极为完善。在加工工艺中大多会运用和纸、木质、漆艺等极具现代时尚感又具备环保特性的材质。使人们在看到商品包装时产生即前卫又环保的舒适感。其次在图形和色彩设计方面,在进行包装设计时,日本商家会及时的进行社会调查根据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及生活需要进行制作,这都是日本商品包装备受关注的原因。
(三)环保理念在包装设计和制作中处处体现
在日本受资源现状、政府制度以及国民自律性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日本上下无论是政府人员、相关组织还是民众,形成了一种全民环保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常态。因此日本的商品包装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会不自觉的将这种观念融入设计中。因此进行包装设计上从选材开始无不透露着环保理念,他们大都会选取可回收利用或是无污染材质作为产品包装材料的首选。使包装工艺的发展更加的健康化,持续化、合理化。
四、从商品包装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一)从包装材料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日本商品的包装材料大都会选取可再生或是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大多商品都是纸质包装或是木质包装,且在商品包装设计上会巧花心思的将自然、环保、绿色等理念融入其中。在日本的街头,我们会发现许多人购买的商品的包装袋、包装盒大都为纸质的材料,且上面的设计图形及色彩元素也处处透露着环保意识。日本民众对朴素、自然、处处体现回归原生态生活的环保材质的包装极为钟情。因此环保类材质的商品包装在日本处处可见[4]。包装的环保意识体现在各种商品上,尤其是在食品包装上,这种环保意识的表达更加的淋漓尽致。我们在这里以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酱菜的包装为例,来讨论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在包装的体现。酱菜在日本真的是一种不大起眼的商品。但是在商品包装上,为了传递环保、绿色的理念,为了符合日本民众对产品包装的环保需求。设计师也是花费了大量心思的,对包装进行环保设计的。这主要可以从酱菜包装的选材上看,大多数酱菜包装的材料都为天然材料或是仿真材料为主,在材料运用上也会独具创意的将竹叶和树叶这些材料会尽量的将它们运用为原来的样子或是塑造成酱菜制品原材料的样子如萝卜、白菜等等。这就会使商品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原生态的、环保的、回归自然的效果,使产品的附加值在无形中也得以增加,备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小小的酱菜中就可以提现日本人对于环保的重视,这是值得全世界借鉴的环境保护精神。
(二)从包装设计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上也将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体现的淋漓尽致。日本的包装设计师,受日本的国民性环保意识的影响,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无不将环保意识放在首位。因此在日本商品包装的细节体现中无不透露着环保精神的体现,针对不同档次的产品,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的对这种意识有所体现。首先是制作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之前提到过大都会以无污染、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为主,从本质上体现环保理念。其次在制作工艺上体现,传统的手工工艺还大量的存在,人工的包装生产工艺会大大减少能源在制作过程中的消耗。尽管日本也采用机械生产工艺,但是在设备的选择上也会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为主。最后就是包装结构设计,在包装空间的设计上,大都以最大空间利用为主,很少会见到华而不实的大型产品包装。对于包装设计,要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在这里我们以日本超市常见的快餐类食品即便当来进行分析说明。便当这种食品由于其方便性、快捷性深受日本的上班族的喜爱。针对不同的阶层有不同档次的包装设计,但是无论是何种档次的包装都在环境保护上下了功夫。首先从经济型便当包装来看,经济型包装大都采用纸盒包装或者是仿木型纸盒进行包装,材质都可回收利用且成本较低。在包装上也都以方形的盒状为主,能够节省空间,增加实用性。其次就是高级的便当,这类便当大都利用木盒或是无毒的塑料盒。这类便当包装比较前沿,具备时尚感,会采用仿漆器工艺进行美化。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美感,这类高级的便当盒,还可以被持续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两种便当盒其实在环保程度上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普通类便当所用的包装材料是利于回收的纸质产品而高级便当的材料则是再生木或是可降解塑料。
(三)从包装程度看日本的环保意识
在日本的商品包装中很难看到包装过度的现象。不同的商品由于属性不同自然对包装的要求不同,如家庭常用的商品则可以采用包装简易的商品,而如果要是探望亲友等礼仪类的商品。包装过于简单就会显得很是随意,但如果过度包装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日本产品包装设计师,针对不同需求的商品进行了合理的包装设计。使产品既不会浪费资源造成污染,又不会显得过于简单随意。在本文中我们以日本的传统食品果子为例,对商品包装设计中体现的日本人环保意识进行分析。果子是日本的传统甜点,类似于中国的糯米团。这种食品是日本人进行人际交往时,重要的礼仪道具[5]。因此在包装设计上要极为讲究的,由于需求不同包装程度不同,因此在日本市场上的售价从几千日元起到几万日元不等。这是由于包装程度不同导致的。首先来说最大众化的果子包装即可用来自家实用的也可用来作为礼品,包装就较为简单了一般是用三层最内层一般用无毒的塑料进行与二层的纸盒隔离,最外层采用的则是最普遍的纸质包装,一般以日本的动漫或是传统文字及图案为主要形式。看起来较为活泼、亲近,适宜作为礼品赠送亲朋、邻里。再来说高级礼盒的包装,一般最少的为四层包装或是更多层。除了大众化的果子包装的纸质包装层外,还采用木质包装,制作礼盒也多为手工制品更为精美。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的都为环保材料。
五、结语
目前全球都陷入了资源短缺与环境危机中,要想在这种国际环境中求得发展,必须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日本在环境保护工作和教育上较其他国家都好。在环保科技方面也是值得借鉴的,无论是商品包装还是其它方面的环保工作都是值得肯定的。日本社会的高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一直存在于民众心中,在任何情况他们都会自觉的遵守环境保护原则,而不需要强制的监管,这种高度的自觉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周晓丽.商品适度与绿色包装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籍兴.论消费者心理对当代包装设计的影响[D].河北科技大学,2010.
[3]本刊编辑部.商品包装的返璞归真之路[J].印刷技术,2010(08):15-18.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教学 培养 环保
环境时刻影响着我们人的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环境教育却还没有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重视,还在肆虐破坏环境,使我们本来的绿色家园变成了荒园,饱受自然界带来的惩罚。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环境教育理所当然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培养环境意识,学校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人们的前沿阵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环保意识也必不可少的当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的课堂上抓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科学实验教师应对学生从小就进行环保教育 ,使其懂得保护环境。
实验是科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而实验材料的获取,实验后的废物处理都与环保紧密相连。因此,绿色化实验对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绿色实验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渗透环保教育所必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应当担当起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这个重任。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首先,实验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要绿色环保。指导学生采集植物、捕捉动物样品时,数量要适当,太多会浪费。要从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做起,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科技制作类实验,我们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可乐瓶、易拉罐等代替。小水轮的制作则可以选用用萝卜、可乐瓶等,"不倒翁"的制作则完全可以用废弃的蛋壳制作等,在材料的选取上,我们变废物为宝物,学会利用废旧物品,一物多用。
其次,实验的设计应绿色化。可采用微型化实验。我们在科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化学试剂,教师和学生一般认为试剂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化学试剂灵敏度非常高,非常稀的浓度就能达到实验目的,有的实验试剂浓度过高反而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应使剂量最小化,在保证其实验效果最佳的同时,使用最小的计量,会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如果剂量太大,不但浪费,反而使实验效果不佳。例如我们在教授"怎样认识岩石"的过程中,我们会用盐酸试剂判断岩石、石灰石等遇盐酸会冒气泡,学生喜欢在岩石上反复试验,若不控制好试剂,就会造成试剂的浪费,而且还易发生危险;若控制好了,实验操作规范化了,有害物质就会大大减少,就有利于减少排向空气中的污染物,而且实验又不受影响,能真正做到减量的绿色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就要给学生暗示,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将环保思想体现在实验过程中,从小事做起,以点滴事例的实践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把绿色实验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优化材料的利用,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过植物的叶 、岩石、蝶或蛾等的观察实验后,可教会学生将剩余材料做成叶画、石头画或标本等。这样既能减少材料的浪费,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丰富仪器中标本的数量和种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正确处理尾气、尾液,废物的处理也需要环保。 如废液要倒入废液缸并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或埋掉,如有毒物必须经过分解,废酸要用石灰乳中和等。通过引导学生规范、安全地操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实验心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
除过实验后气体的排放,液体的统一收集等,在实验中我们用过的动、植物,它们帮助我们完成了实验,我们应该在最后让动物、植物回归大自然,教育学生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处理废物的能力。在授课及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无论是从实验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做到绿色环保,将绿色教育,环保思想根植于教学设计之中,根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在实验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环保意识",主动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绿色实验,教会学生掌握一些环保方法,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绿色环保新一代。
参考文献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当前,我国充分意识到了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它必然在初中学校环保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求
保护环境就是通过一系列人为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居住地,防止地球被严重污染。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重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众所周知,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保护环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保护环境需要依靠全人类的力量,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满足时展需求的重大体现。
2.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需要
初中生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得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上抓起。由此可见,教育在环保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初中生环保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初中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地球环境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学科。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促进我国环保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
二、地理课中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
1.让学生在地理课上了解目前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
教师在上地理课时,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世界以及我国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教师在初中生的环保教育工作中,担当着主要角色,必须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被污染的状况,如向学生展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并告诉他们这些空洞是如何产生的。教师也可通过周边的一些例子,例如,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到一定的环保知识
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是掌握环保知识,并将之付诸于行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严峻的环境形势,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环保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之后,应该详细解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例如:针对臭氧空洞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臭氧空洞是由氟利昂引起的,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含氟冰箱,就会释放大量的氟利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告诉家长不要购买含氟冰箱。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内容
地理源于生活,并根植于生活。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就有不少关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如地理课本上的关于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等,都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本内容来实施环保教育。例如:通过课本上讲述的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内容,告诉学生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居住环境”等知识,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环保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能力。对此,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深入体会教材深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加强地理环保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掌握了丰富的环保知识,却没有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这些环保知识就毫无意义。很多初中生并不是不了解环保知识,只是不知道如何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致使环保知识缺乏实际的意义。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在仔细研究地理教材之后,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生活经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并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公众所关注的话题。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满足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 环保意识 蕾切尔・卡尔森
美国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卡尔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美国生态小说的代表力作,其环保思想和生态文明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境危机。笔者拟就该部小说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表现等方面做一探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长久的现实意义。
一、《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绝不是无中生有,是基于作者本身的经历、当时时代的环境,具体如下:
1、从小受到其母亲热然自然的影响,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由衷之情,奠定了其创作小说情感基调与基础。面对当时美国20世纪初期工业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与自然的巨大破坏,作为深爱大自然与环境的有良知和责任心的作者,自觉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思想作为自己写作小说的任务之一。
2、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蕾切尔・卡尔森写作《寂静的春天》提供了非常多的现实题材和时代大环境。美国20世纪初期,农业上大量使用药瓶与化肥导致空气、水与土壤的污染,工业上汽车的大量出现导致空气进一步遭到污染与破坏,生活和工业上的排放物污染大量的河道与湖泊导致鱼类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以及人类用水的污染;军事武器发展,比如核武器的实验爆炸对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所有这些均为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写作提供了现实版的活生生的素材。
3、当时美国思想界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出现为蕾切尔・卡尔森《寂静的春天》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20世纪美国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很多思想家的忧虑与思考,纷纷提出生态环保的思想,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提出的荒野哲学和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等,这些形成了当时的生态整体主义观,主张将伦理道德拓展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求和谐相处,反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与做法。这些生态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蕾切尔・卡尔森,成为其思想中的一部分,促使作者将生态问题作为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体现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的环保意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文明意识与低碳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而来诸多生态主义的观念。
首先是一再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者以一个小镇为例子,小镇污染前是绿树葱葱、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污染后导致人与动物疾病丛生,医生束手无策,指出这种惨剧出现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与介入,表达了作者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为此,作者在小说《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制约关系,在15章中提出了今天都还非常为我们称道的观念――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同时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就向人类提出了爱护大自然和尊重大自然的劝诫。
其次,一再批判人类过分干预自然的做法。关于这一点,作者蕾切尔・卡尔森主要通过描写化肥与农药等给环境造成各种污染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过分开发自然行为后果极其忧虑与批判。在小说中,作者指出人类控制自然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种极力控制自然的做法最终导致人类自身受到伤害。
最后,作者一再主张人类非中心主义的做法和思想。作者在小说中指出人类中心主义[1]是一种狭隘的、短见自然观念,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其他生命,重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所有成份的作用。
2、再现了当时美国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分析现实环境污染的原因。在小说的第十四章,作者展现了人类环境的污染带来各种困惑与疾病,通过大量的事实描述,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祸根就是各种农药的使用,同时指出使用农药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最后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3、提出了美国政府和人类应该采取措施积极保护环境。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除了分析美国当时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外,还提出了诸多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2]。一是人类务必要抛弃自我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系统观念。二是在发展模式上,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用科学的手段,而不是单纯采用技术的手段推动人类发展,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尊重与爱护大自然的基础上来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发展的理念。
三、《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诸多的环保思想与观念,比如人类非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在发展和谐文明相处等生态环保意识,对当今我国正在推动和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诸多的现实意义。
1、《寂静的春天》表达的人类与自然务必要和谐相处思想,启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务必要坚持保护自然前提下进行开发与发展。
2、《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启示我们要牢牢树立生态整体系统环保主义的观念,在发展中坚持系统平衡协调的做法。
总之,作为生态小说家的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通过各个角度展现了浓浓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文学界对现实社会发展环境危机的关注与思考,彰现了小说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重大的现实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霍桑. 胡允桓. 红字[M].
环保意识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教学;环境;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我国自解放以来,由于提倡“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干事”等诸多观念,导致人口剧增,而人口增长过快则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国民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突出问题,各国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有责任参与其中,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环保意识。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声现象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声现象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我让学生欣赏古典名曲《梁祝》和听大街上杂乱无章的汽车鸣笛声,体验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生活中的噪声,提出防治噪声的举措。学生经过热烈讨论,有说给摩托车和汽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噪音的;有说在道路两旁多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的;有说课间不能大声喧哗、课堂上不能窃窃私语、尽量减少桌椅移动、要保持安静、提高课堂质量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二)光现象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光现象中“光污染对人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如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的太阳光,电焊时的电弧产生的强光,能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神经衰弱、严重者可导致白内障、神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另外红外线对人的眼睛也有伤害,人眼长期暴露于红外线中可能引起白内障。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光污染已刻不容缓。
(三)热现象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气温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人为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工业、交通和生活,每天都消耗大量燃料;农村麦收和秋天玉米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大量农作物的秸秆焚烧;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他们通过冷取水和烟筒等环境散热,造成工业余热污染;汽车、空调、冰箱等现代化家庭设备工作时,都向环境散发热量;城市里过多的人口散发的热量也很可观……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失在周围空间,成为环境热源。特别是大城市散发的热量可以达到所接收的太阳能的一半左右,从而使城市的温度升高,这就是常说的热岛效应……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热岛效应”,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强化学生的保护森林,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转化问题,从根本上了解能源危机的根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例如各种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有部分内能以热量形式散耗到环境中,成为不可利用的能量,也就是可重复利用的能量减少了。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到节能的重要性,在行动上也做到节能,这样我们就有效地达成了教育目标――节约能源也是爱护环境的一种体现。
二、在课外开展与物理相关的环保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观念教育
教师要充分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境热点问题,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三、联系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
教师还可通过生活细节,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联系我校地处农村的实际,夏收时节,秸秆焚烧现象随处可见,造成空气污染指数普遍提高。让学生讨论焚烧秸秆的多种危害及如何防止焚烧的污染等问题,学生提出多种措施,如炭化后用作燃料,或成为制作沼气的原料等,这样不仅防止了污染,还充分利用了能源,真正体现了“节能环保”。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而且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的细节问题也可成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实例,如室外光线足够亮时要及时关掉教室里的灯;夏天和冬天尽量少开空调节约用电;洗手时要节约每一滴水,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都与环保有关,关键是需要教师去发现,并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环保,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四、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