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经济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1
生态环境间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间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所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完全不受社会利益约束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各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以获得自身利益为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活动,改变着人类的生态系统结构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生态变化所带来的负的经济效益,并不能直接影响行为者本身的利益,却通过生态系统影响于全人类的长远经济利益.因此,自发的商品经济社会出现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的必然的结果.而我国正处在由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的过渡时期,如何避免重蹈西方商品经济社会生态恶化的复辙,这在区域生态经济规划中是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因此,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必须依据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建立一个受自觉的、理性控制的人类生态经济系统.
一、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冲突
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面临的矛盾冲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相对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社会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内部成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协调系统。生态经济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在系统内部循环利用自身资源,建立一套按食物链原理设计的,环环相扣的投人产出联系网,一个产业的产出(包括副产品)可作为下环节产业的投人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调控程度与系统封闭性直接有关。系统封闭性越强,对系统内生态经济状况就越有可能实现调控.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实际上并不具备系统的特点.但是,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实行广泛的专业分工,各地各企业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实行专门化生产,通过市场流通来获得比较利益。商品经济越发达,地区间资源流动的范围就越广、流动的频率也越高。如果把一个地区作为经济系统来看,商品经济越发达,系统的开放性就越明显,对本地区自然资源条件的依赖程度就越低,系统的生态状况也必然更大程度地受到系统外因素的影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就减弱了生态经济规划对本地区资源配置的控制效率.
2、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统一性与商品经济下利益主体相对独立性的矛盾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内部成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系统。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在各成分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即要求系统内各经济单位的利益实现过程与系统整体利益一三大效益的实现过程相一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所谓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就将流于纸上谈兵,得不到具体贯彻实施。而商品经济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利益主休进行分工生产、其生产方式由经营者自主决定,独立核算,主要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节其生产规模和所用技术。这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休的逐步独立,就增加了对系统内各成员协调统一运行的操作难度。
3、生态经济系统相对稳定性与商品经济中市场状况灵活多变性的矛盾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维持其相对的系统稳定性,是生态平衡与经济稳定的要求.稳定意味着系统波动幅度不大,系统结构的演变以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它要求经济部门的投人产出联系链能持续正常地运转下去,变化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但是,在没有整体经济计划调控的商品经济下,生产只能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市场波动往往带来产业部门更大的波动.经济部门应能及时根据变化的要求提供新的商品.这样就与实现生态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冲突。
4、生态经济系统目标长远性与商品经济中利益主体行为目标短期性的矛盾.
二、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若干建议
1、注意界定合适的区域生态经济规模所谓界定合适的规模、就是系统的区域范围既能体现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所应具有的一定的结构完整性(即封闭性),又要考虑系统内组分的利益基本统一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模越小,区域范围越窄,系统内利益冲突的程度就越小,要协调系统内行为统一就越有可能.但是商品经济下资源的广泛流动性,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系统边界越小,越易受外界影响,系统就越具有开放性,系统越不稳定,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投人产出联系链就愈困难。举个极端的例子:地球生物圈系统处于封闭性的极端,但最不可能实现利益统一;家庭组织处于利益统一的极端,但却是具有开放性,最不可能进行系统规划。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现阶段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系统边界以县级地域系统较为合适.理由是:①县级地域系统是基本具备第一、第二产业等各经济部门的最小地域系统.县域内部基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生产,大部分产品是在县域内部消费的.②县级地域系统是机构较完整的最小一级系统.它基本包括了各类行政、事业、科研、教育、卫生等机构,可以承担协调统一内部正常运转的功能.③县级系统基本具备比区乡级更完整,又比省级更具体的历史资料,为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2、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要具有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进行内部调整的灵活性区域生态经济规划既要考虑建立相对稳定的产业问联系,又要考虑因市场变化而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为做到这一点,要求设计投人产出联系链时,不能把各个环节建立在只能单纯依赖某些投人品变动范围很小的产业上,而且相应可变的产品范围也不能太小.因此,进行区域生态经济规划时,用于设计投人产出联系链的各个产业应界定在以使用某类资源、生产某类产品的层次上。比如,规划为种植业.而不是具体的稻作或棉田;是食品加工业,而不必具体界定为啤酒厂或饼干厂,……等等.这样就提供了该环节既能相对稳定,又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实现在产业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的可能。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86-01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化城市的意义
面对着进人工业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由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带来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锐减、资源枯竭、污染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并且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造成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必须重新思考和反省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导因于人类文化;因此,必须创新民族生态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达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 加强宣传教育和考核,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生活同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获取理想的生活资料回报,还可以形成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攫取和破坏,则必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影响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稳固。于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成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资源忧患、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要鼓励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使用绿色产品,自觉遵守节能、节水、节材等各项制度规定,抵制过度包装、过度消费一次性物品等行为。树立一批实现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三 制定循环经济专项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模仿生物圈的物质生产,创造“生态工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和生活,其实质就是用生态的观点对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生态设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 “生态化”。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人与自然双赢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将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
四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园区建设。认真搞好全市生态产业园区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以经济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高陵泾河、户县沣京等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聚集一批关联企业入园,实现区域层面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产业园区成为我市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区。同时,建议将阎良区作为循环经济生态城区试点,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五 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3
关键词:田园(乡村);景观规划;生态前景;人文特点;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 become crowded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return to the new trend of rural become city urban and rural Tours. While to improv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human,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exchanges and symbiosis, ensure tha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our country garden development as the target, the prospect of living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spect of rural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count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outlook cultural feat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城镇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光辉灿烂的前景。田园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性、场所性的景观设计手法,正是为了解决乡村城市化中日益人工环境化、非人性化等问题被提出来。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简单的材料构造,营造一份迥别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龙坞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前景及现状:在50-60年代,田园景观相关理论和发放体系逐渐形成,推动了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的规划,我国对景观生态和景观规划广泛重视是在80年代中期。在对城市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和徒弟利用问题已有一些不同侧面的研究,在景观水生态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有了一些基础性的积累。80年代后期,小城镇不断涌现,经济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越演越烈。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因此,选择我国一些超速发展的地区进行田园生态景观规划研究成为必然。
内容和意义:田园景观规划指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和空间,为人们创造搞笑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我饿诶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其核心是生态规划与设计。田园景观规划的意义在于,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是城市化与环境之间进行协调,以改善人类聚居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它既突出景观的视觉美化又强调环境的创造行保护,同时维持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方法: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方法,通过对乡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范围,以及环境容受力,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徒弟利用。
2 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通过划分调整,来完善乡村景观基本结构元素,串联起景观系统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一个稳定将强的系统。景观结构是景观机能即各种物质循环,能量波动,信息交汇的存在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机能的高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工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周全的获得我饿恩顶。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状况,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简历一个丰富高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结构体系。
3 生态工程方法,传统的景观创造,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虽然能短期实现目标,获得崭新的景观,但往往要长久的话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才能维持。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来发挥环境的能动性,西线景观的自我增益。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组织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并地狱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建立栖息环境,以获得景观的自我设计能力。具体说,就是那种追求整齐划一,精心修饰的以视觉观赏为主的精致的景观设计方法,换成以多样性多元化追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方法。
田园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
1.亲和性
a 人性的尺度,田园中,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的高度。如龙坞镇顺因山势而形成的茶园,大多是沿着等高线而建;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会超过人身体的高度;田地面积也以农民一天可以耕作的面积为划分单位。可以说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因此,要亟须转变“一概而论”的惯性思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把对人的干涉控制在最小程度。如镇上许多老建筑的外墙上,底下承重部分使用石头或砖,到了上面就使用土、瓦片或者木材。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一些供水渠道的处理上,排水口下面的土地容易被冲坏,就在下面放一些散石或铁丝网,其它地方还是保留自然的基面。这些生动巧妙的处理手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b模糊的功能,田园景观中追求功能的多样性。如婚丧嫁娶时被用作置办酒宴的场地,平时不用的时候就被用来堆放农务器具。收获季节时,农田不仅是晒草料,晒稻谷的好场所,还是孩子们最好的游戏场地。在用地日益紧张的现代都市里,这种具有多功能性的景观设计更值得提倡和推广。
生态性 a多变的地形,土与人具有多重的关系,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泥土在田园随处可见,而在城市里,却被盖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视土的设计应用,在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土的大面积引用是重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没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地表的水分就容易流失,很难形成丰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积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使单一平坦的城市地貌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功能复杂的城市中,利用土来塑造多变的地形,形成具有田园趣味的景观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b渗透的基面,田园中基本上以由多孔质的材料构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的表面都存在着很多孔洞,材料之间的交接也有很多缝隙,因此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植物自由生长,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精神性 a静谧――心灵的皈依.构成田园景观的静谧美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在乡村,不时出现的野鸟、鱼虾给人们提供了与多种生物接触的机会,它们从本能上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温惜和爱怜。这与我们看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时产生的感情一样,片中萤火虫对营造那种温馨凄美的视觉感受功不可没;其次,田园中柔和的、较小起伏的曲线形式景观,有助于安定情绪,使人沉静;此外,随处可见的果树、农产品,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味觉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最基本的依赖感b安逸――意象的可读 凯文.林奇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接着又说:“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它是一种与迷失方向之后的恐惧相反的感觉。田园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如河流和道路的走向形成了鲜明的方向性,使地域变得容易理解;村落的入口处往往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最为标志物。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4
【关键词】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规划 设计
自然生态环境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息息相关,更是我们人类与各种动植物都赖于生存的大空间。从古至今,人类为了拓展和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一直在不断地改造自然,以致如今的生态环境千疮百孔,很多物种都已渐渐退减甚至消亡。而园林景观作为人类高速发展中的城市乡镇里的自然环境的缩影,我们在建设园林景观时就应该着重自然环境、经济、资源相协调,注重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处理好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认真看待和处理园林建设与生态平衡
园林,令人第一画面便是皇家园林亦或贵族的花园之类的联想,似乎很遥远。而人类社会需要发展,需要生产价值,工业生产给人类创造出了无限的物质需求和经济价值,却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清新的空气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开始大兴城乡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都投入了绿化上,很多城市的大小园林和社区单位的大小绿地的翻新频率快得令人咂舌,这似乎变成了不停的在破坏。盲目的规划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应着眼整个城市的生态坏境,合理布局,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进行合理布置,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要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持我们城市的生态平衡,使园林生态系统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营建卫生、清洁、美丽、舒适的城市。
二、创新园林规划思路
城市园林景观环境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模式严重的忽略了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现今我们人类已经直接感受到了藐视环境所带来的巨大代价。城镇建设和园林景观体系的规划必须走出以经济作为唯一目标的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规划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规划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重塑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要素,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城市观念、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念、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点、整合环境的设计观念来整合规划要素。
三、园林设计的形式和原则
如果把园林作为一种艺术的处理手法的话,那么,尽管它有多少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性质,它都必须还要遵循理性主义的原则,这是因为现代园林通常是一种实用场所,还因为园林会涉及环境安全的内容。现代园林通常都是功能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要求把相关的功能因素放在优先位置考虑,不能因为追求某种预定的纯艺术形式而与功能抵触。园林除了附属的功能之外,其本身也具有功能义务,除了悦目以外,园林的场所必须让人感到舒适,要提供最起码的树荫、座椅、散步路等功能,还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性质,进一步加供如慢跑径、水池及游泳池、运动场地和设施等健身娱乐内容。园林的功能除了实现一些实用意义外,其原则还为艺术表现形式的本身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保障。园林的传统中有着很强的娱乐意味,但是不能过分,对于这种表现过分的追求只会使艺术走向庸俗。在功能体现范畴内适当追求视觉享受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为此附加过多与其功能无关的内容,它的艺术性就会遭到破坏。园林本身和园林中的各种设计元素都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效果,功能性必须格外强调才能引起关注,没有必要再刻意过分添加非功能因素。
四、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生态设计的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3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和自然本身上面。作为一个设计师,他所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的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要必须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的加强与改善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的质量不仅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注、一些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景观设计,因此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通过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谷茂,《园林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5
关键词:生态陵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增长,提倡节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新型葬式,是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园林充满了自然野趣,尽量减少人工建筑物,节约土地损耗。在“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下,注重生态与环保功能成为了世界园林发展的共同趋势。
生态陵园作为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陵园形式,它主要是将园林、艺术和生态这三要素相结合,专门为祭奠者创造的休息、冥想的场所,所以它的规划设计要有自己的特征,凸显个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生态陵园得到长久发展。
一、生态陵园的概念
生态陵园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陵园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构建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殡葬环境与文明和谐的殡葬文化,形成生态良胜循环的以墓葬为主要殡葬功能的公共场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生态陵园规划设计之前要充分掌握现场地形自然风貌及现状特点,通过科学分析、精心构思、合理规划,对各相关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力求将陵园规划为一处具有文化特色、功能设施完善、生态景观优美、以简约中式风格为主的结合传统碑葬、现代树葬、草坪葬及骨灰墙形式的综合性公众陵园。改变传统公墓的阴森压抑形象,营造一座安宁、祥和,同时又具现代意识的融浏览、祭奠、缅怀、纪念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陵园,在殡葬文化、园林艺术、绿色生态、科学文明方面协调发展,打造一座人文纪念的公园,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艺术乐园,一片积聚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的人生后花园。体现墓园是后人怀念先人、和先人对话的时空新构想,宁静、轻松的氛围能激发后人继往开来、进取向上。
2、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理念
2.1传统文化学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死者本人人土为安是否安适,更是会影响到其子孙后代的吉凶和荣辱。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阴宅的风水特别关注,因此应在公墓墓碑的规划设置中融人园林风水观,在植物配置上亦充分体现风水的无行相生相克观念,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联系。
2.2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
立足于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恰当分区,以体现出墓园庄严、肃穆的氛围。
2.3景观延续性和艺术性
在规划建设中做到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延续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公墓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公墓的同时,力求使该公墓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2.4园林文化学理论基础
人们到殡葬区,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化的文化。通过建筑、小品、道路、绿化等构成要素的空间布设,通过对生境的营造、环境的改造、意境的创造来达到精神的体现。
三、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陵园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创造具有温州城市文化底蕴的园林公墓环境。
2、植物造景,突出主题
保留原有树木,并将其与新栽的植物融为一体。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植物造景与公墓类型相互融合,体现自然美与建筑美的融合。植物造景方面利用乔木、灌木、香花植物、地被、草坪有机结合,体现景观的层次性及生态性,进而营造怡人的生态墓区环境日。
3、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体现公墓环境景观的风水观和适宜性;充分强化地形地貌特征和墓地条件的可用性;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引水入墓区来营造亲水空间;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力图在最少的地形整治下达到土方平衡,减少工程造价,保护和利用并举。
4、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
近、远期结合,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注重环境质量的同时,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不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环境景观设计,将休闲景观与停车场相互融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景观功能,从而提升公墓形象及价值。
四、生态陵园规划设计
1、合理进行生态陵园的选址
合理的选址是规划的前提,陵园地址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应该考虑环境卫生的问题,不能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立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严格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千线两侧等建造墓地。传统风水学中认为“坐北朝南,负阴抱阳”即陵园的最好朝向应该向南的坡地上以确保四季都可获得阳光的照射给人生机,并且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冬季又能躲避北向寒风的侵害。在地形上以山坡中间为宜,山顶种植或保留自然山林以巩固整个山体,并适当提供水源,向下能够保证排水通畅以及暴雨时的稳定,并尽量避免选择孤山或者坡度较大的地带以节约开支和破坏环境。水源充足是理想陵园选址的必要条件,清洁水源能够为陵园清洁与植物灌溉提供便利,但同时残留在骨灰中的垂金属类化合物与祭祀焚烧残留物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选址时应首先利用山顶的森林收集涵养雨水补充水源,并尽量收集净化陵园冲刷后的中水,可以结合景观水体、小湿地等净化后进行排放。土壤上以砂质土壤为宜,保证良好的排水避免对骨灰的影响,还应选择适当的乡土树种,以常绿耐贫瘠植物为主,对山体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能力。
2、根据陵园的功能性进行合理分区
根据目前陵园地形处理现状及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可考虑将陵园设置成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办公接待区、祭祀(烧纸)区、墓群区、苗木繁育区等,还可以根据陵园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所需要的功能区,比如,传统葬区、树葬区、壁葬区、花卉葬区、草坪葬区、艺术葬区、水葬区、高档特色葬区等,充分满足祭祀者的需求。而相对而言比较全面陵园的功能分区包括入口广场区、服务区、林带隔离区、纪念区、办公管理区、墓葬区,每个陵园还可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设置或增加其它功能区。入口广场区是重要的人流集散地,应该设置合理的停车位,广场及车位铺地以透水性铺装为主,考虑人流与车流分离并设置向来园者展示园区文化和服务信息的场所,包括园区位置,园区地形图和游览信息简介等。
3、道路布局
道路布局上通过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路为主,在具体功能分区规划上应结合各部分功能确定其内部的用地结构与配套设施,使各个功能分区既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又能有机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根据陵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分类分级、台阶蹬道和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比如,家属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
4、绿化设计
植物是墓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营造一种轻松的祭祀意境。绿化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自然优先等原则,一定要适地适树,考虑景观的需要,采用常绿植物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便于养护的植物进行配置。同时还要注重选择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观的主轴线区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同时注重采用对称式安排植物景观,营造庄严、肃穆的景观环境。在陵园内的不同地点的植物配置都要符合区域特征,比如,入口区常常采用对植的乔木组团,形成庄严的氛围;墓区内部采用矩阵式种植,通过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既能体现肃穆的气氛,又能体现季节的变化,而是防护绿带,作为背景林,整体达到远观“见树不见碑”的效果;广场内部应用开花的小乔木、花灌木,以常绿与落叶搭配的大乔木为主,形成围合空间,通过植物与雕塑、小品的搭配,形成艳而不俗、明快敞亮的环境,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陵园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它的规划设计对于整个陵园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秉承长期以来 “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使整体规划在公园化、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指导下,改革创新。推行生态的“绿色殡葬”形式。象征生命常青、精神永存而且真正把陵园建成祭奠追思、旅游观光、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人文纪念公园。生态化陵园的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以保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陵园不断建设的同时,陵园的生态环境也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唐明敏.生态陵园的规划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生态经济规划范文6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教学方法;教材;探讨
生态规划主要是优化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内容,是指生态环境区域内的储备能量物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开发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和谐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平共处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目标,如果单从内容上讲,环境规划实质上就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如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入手,不但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将生态环境不稳定因素考度其中。人与自然共同发展,自然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是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需要全世界人类对环境保护提高重视。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现代课堂的重要话题,保证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精选教材
在现代教学中,还未装订生态环境规划的专属教材,只有环境规划或者是生态规划的教材内容,例如郭怀成老师在2001年编写的《环境规划学》课本,尚金城老师2008年主編的《城市环境规划》,还有2004年发行的《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等,生态环境规划包括环境规划和生态规划两部分,由于各地院校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所以在学科侧重点上也各有不同,有的注重环境规划,有的则注重生态规划。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材,每本教材各有各自的优势,还需要学校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则合适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选案例
生态环境规划学是现代教学中比较热门的学科,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通过案例可以将课本所有的理论知识穿插在案例中,包含教材的所有知识、原理、方法等,让学生学习更加透彻。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案例教学,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案例中可以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对所在城市生态规划更加了解,有利于学习生态环境规划。
三、补充相关学科基础理论授课内容
生态环境规划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多种学科知识,例如:生态学、、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学等等。其中生态学是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最主要课程,也是理论知识相关性最大的学科。因此,生态环境规划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生态学基础,是每位生态环境规划学生的必修课。
四、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传授知识是其职责,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课程性质及教学对象,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探讨式等多方面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课堂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做到教学方式科学合理,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被广泛应用,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屏幕播放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演示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加强学习积极性,让现代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轻松掌握复杂的专业知识。
五、加强实践教学
在进行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细致观察能力等等都有帮助,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实践教学比较复杂,相对单一的传统教学丰富,尤其是进行科学实验或是为实验设计准备过程,还是到最后的实验报告评估,都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创新实践能力。野外实习就是最好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生态环境规划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野外实习教学其实就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野外实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竞争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六、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
生态环境规划由生态规划学、环境规划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组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对教师也是高标准、高素质要求。任课教师不但需要熟悉本学科的课本知识,还需要掌握与学科相关科目的专业知识,只要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