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1

一、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竭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创业环境。

2.管理与执法相统一原则。寓执法于管理之中,通过强化管理,促进和谐执法。

3.分级负责原则。按照市管主次干道、区管小街小巷的总原则,划分市、区两级政府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城市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城管格局。

4.一事一主体原则。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与发展需要设置机构,调整机构间交叉的职能,改变当前城市管理中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

5.市场化运作原则。有序推进环卫、维护管理机制的改革,将清扫清运保洁和市政维护实行市场化运作。

6.长效管理原则。确立工作目标,注重长远利益,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巡查、监督、考核、保障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二、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重点和内容

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重点是市政、环卫和城区动、静态交通、市容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许可、日常管理与执法体制性矛盾的问题。

(一)健全管理体制

1.设立市人民政府城市工作办公室,城市工作办公室作为市人民政府直属工作机构,定行政编8人,在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直接领导下,协调解决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对全市负有城市管理职能职责的各级各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和考核。

2.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行使全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职责。

3.恢复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

4.恢复市政维护管理处(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市建设局管理;市建设局负责对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广场、公共场所等占破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管理,设立占破管理办公室,正科级,定编5名。

5.市规划局负责对全市城市户外广告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管理,设立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公室,正科级,编制5名。

6.市政工程公司现行体制及归口管理部门暂维持不变。

7.城市两区应充实相应的城市管理协调机构;城市街道继续保留城管办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干;社区设城市管理工作专(兼)干或成立“城管理事会”。

增设的机构按程序报批,所属人员编制在内部调剂解决。

(二)调整工作职能

1.原下放和移交城市两区的主次干道环境卫生、市政道路维护和占破管理权上收。其中环卫、城市道路、广场、公共场所占用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管理移交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政道路、交通广场、公共场所维护和占破的行政许可及日常管理移交给市建设局。

2.市城区范围的违法建筑、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组建30人的专门执法支队,负责全市违法建筑、违法户外广告的管理执法,其支队长由市规划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并同时兼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该支队接受市规划局的领导,参与市规划局的考核,人员的组织、人事、工资关系维持不变。

3.将原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的城市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停靠管理行政执法和机动车超重、超载、超长、超宽管理执法两项职能移交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4.城市两轮摩托车、三轮跑跑车、残疾人代步车和其他未取得城市客运准运证的车辆非法载客营运等,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管理执法。

5.城市主次干道的违法广告(牛皮癣)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管理执法,小街小巷的违法广告由城市区负责处理。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大对违法广告者的打击力度;电信、移动、网通等单位要主动予以配合。

6.城区建设(含“三通一平”)工地围墙内的现场管理及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的管理执法,由市建设局负责;渣土运输抛洒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管理执法。

7.完善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市区新建道路、广场的市容环境卫生等日常管理,自工程验收后一个月内由市建设局组织工程建设单位移交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在保质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由市建设局责成原建设单位负责处理。

(三)人员及资产处置

1.成建制上收原下放给城市两区的人员、场地、设备。下放后新增人员一律由城市两区负责妥善安置。

2.城市管理“三权”下区后形成的债权债务一律由两区负责清偿。下放到区的正式工作人员所欠缴的养老保险由市级财政负责解决。

3.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调拨一台小车给市城市工作办公室。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其他资产成建制合并使用。

4.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合署后保持现有编制不变,人员由合署后的局领导班子按工作需要统筹安排。

三、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努力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监控有力、奖罚分明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一)市场运行机制

通过推进环卫、市政维护、园林绿化等单位的改革改制,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

实行作业质量达标和作业队伍市场准入退出等制度。凡具备相应作业资质的企业,不分属地、归属、性质,均可参与作业竞争。对市政道路养护保洁、园林绿化等管养作业任务,一律公开招标确定作业队伍。

(二)管理监督机制

1.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监督。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管理宣传教育,电视、电台、报刊、网等媒体开设城市管理专栏,加强舆论监督。

2.加强城市管理行政监督。坚持行业监管和行政监管相结合,对城市管理中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制度。市城市工作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城市管理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评议,评议的结果纳入部门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三)财力保障机制

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及涉及城市管理的有关收费,统一纳入城市维护资金预算总额,主要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改革城维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方式,严格实行项目资金管理,切实提高城维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财政收入与社会融资,用2~3年的时间解决城市管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配套问题。

为切实解决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资金问题,从2007年起,对小街小巷的日常管理维护资金由市、区财政按1:1配套解决100万元,不足部分通过社区有偿服务解决。小街小巷的改造由市建设局分年度作出计划,资金由市、区财政按1:1配套解决。同时,城市两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加大对小街小巷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其建设资金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四)社会联动机制

1.市直各部门与驻区、街联动。市直各部门都要确定一位分管领导,主动做好与驻区、街的联系沟通工作。建立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听证制度和新闻会,促进市直各职能部门与区、街,区、街与各企业法人和社区的联动。城市区、街要通过组织社区宣传、社区服务、社区竞赛等方式,激活社区和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居民小区和小街小巷管理、单位庭院和“门前三包”达标创建等工作落到实处。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和市直联点共建单位,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要积极支持社区的发展。

2.社区管理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联动,实现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专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3.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联动。市直机关职能部门要在加强专业执法的同时,协同市、区人民政府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4.城市管理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联动。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的创建活动,促进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五)考核奖惩机制

市城市工作办公室要制定内容细化、指标量化的考核办法,确定相应的年度考核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标准,严格实行系统内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市、区分别设立奖励资金,每年度召开城市管理考核讲评大会。

四、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这次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是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中建设与管理、管理与执法脱节的问题,对市、区两级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管理职权职责进行相应调整。城市两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切实履行职责。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2

(一)发扬攻坚战精神,推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继续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抓好医药、压力容器、机电阀门、塑料、民爆等行业的整合工作,不断扩大重组规模。二是强化企业上市的培育工作。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和产业融合完善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今年以培育*佛慈制药股份公司首发上市为突破口,力争1至2户企业上市。三是继续抓好企业改制规范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好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委派和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以培育“小巨人”企业集团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步伐。打破地区、所有制和部门隶属界限,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向企业的核心业务板块集中,重点扶持发展*燃化集团、兰高阀等20户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实施出城入园,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经委)

(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积极推行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搞好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控制。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三)继续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体制改革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为重点,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推行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点,采取出租、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或出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逐步形成国有、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平等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格局。(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建管委、市执法局)。

(四)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研究出台集体企业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全市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责任单位:市国企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自然人),通过产权转让、合资、合作、租赁、托管和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与信用担保工作,着力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责任单位: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

二、围绕贯彻促进农民增收计划,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省列)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永登县以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通过整合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加大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差别(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抓好榆中县和平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永登县中川镇、红古区平安镇、皋兰县石洞镇、西固区新城镇省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实施七里河区阿干镇、西固区河口镇、红古区窑街镇、永登县苦水镇、榆中县甘草镇、皋兰县西岔镇等6个市列小城镇重点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功能。(责任单位:市建管委)

(二)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乡财县管办法。逐步探索推行村财乡管管理方式,加大财政对村级经费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落实“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切实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研究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责任单位:市编办、市财政局)

(三)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总结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规范化试点县经验,积极探索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对象和程序,建立健全县、乡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县、乡实行土地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业务引导,进一步规范流转合同签订、备案、变更登记、办证程序,逐步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协调、调解、、仲裁、司法等渠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发的纠纷问题。(责任单位:市农办)

(四)推动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试点为引导,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着力构建由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适度放宽我市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的政策条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力度。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步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引导,加快市、县联社体制改革,组建统一法人社,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五)推动农村其他改革。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市粮食流通监督管理条例》,夯实粮食安全体系,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体系和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体系,加快焦家湾粮油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意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民要求的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责任单位:市农牧局)。贯彻省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市农牧局)

三、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快改革和完善政府机构职能,积极建设服务性政府和法治政府。依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的要求,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调整行政机构和管理职能,合理划分市、县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权限,逐步建立起市、县区两级政府权责明晰、设置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架构和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编办、市人事局)

(二)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切实减少政府对企事业单位运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形式与手段,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落实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体制。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对社会组织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业务主管单位要对社会组织发展制定具体目标,纳入到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同时,赋予社会团体相应职能,消除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结构布局,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领域实行行业服务、指导、协调和自律管理等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点启动推进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的改革,按照市场化、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与行业协会职能、机构、人员、资产分开,加快社会团体的改革与发展。(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继续调整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做好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规范改革工作。抓好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的公开,加强审批监督,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深化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和完善市、县区政府政务大厅的服务职能,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市政府办公厅)

(四)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建立公共财政、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为目标,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逐步将各类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继续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收支两条线制度的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永登县、榆中县“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工作。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健全市场运作和监督机制。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全面落实《*市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的支出要向低收入群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倾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五)推进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职能作用,全方位推进银地银企合作。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银行增资扩股步伐,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拓宽经营业务和发展空间,加快探索建立地方中小企业评估、放贷和监测的高效运行机制,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兰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鼓励国内在兰银行和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扩大资本市场筹资规模。(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国资委)

(六)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和机制,逐步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建立咨询评估论证制度,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等六个专项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督。(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七)加快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要逐步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加强政府监督。年内完成以岗位设置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责任单位:市人事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房产经营公司“退事转企”改革的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人事局、市发改委、市房产局)

四、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保护资源环境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垃圾、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实施征收污水处理费,逐步将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二)健全节能减排降耗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将节能减排降耗目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降耗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并实行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和完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加大对节能重点项目、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经委、市财政局)

(三)探索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按照省、市政府对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的优势,积极探索和研究环*都市经济圈的规划与运行机制,努力使我市率先在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四)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

五、围绕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监督和调节。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及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责任单位:市国资委)。贯彻落实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秩序。(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逐步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节机制。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在基本政策、标准、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衔接,整合现有的医保管理资源,加快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实现企业病退休人员、伤残人员的社区管理。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继续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发展,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房产局)

(三)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大力推进市属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要做好分类改革的前期调研和方案制订工作。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要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逐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内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逐步改变为市场化经营的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方向,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探索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组织实施学校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落实工资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继续推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制。重点是进一步理顺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系统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23个文化事业单位退事转企改革工作。研究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鼓励社会多元化资本投资,加快培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年内完成县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责任单位:市文改办)

(六)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适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合理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完善城市社区卫生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构建和谐*的体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调整成立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见,即将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为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围绕我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改革形势,研究部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企业改革办公室和体制改革办公室,国企办原领导体制不变,设在市国资委;体改办设在市发改委,全面负责协调全市体制改革工作。县区政府也要相应成立统筹协调改革的领导机构,建立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二)积极完善深化改革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要努力适应新时期改革工作的要求,继续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和决策,做好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主管部门要落实好牵头主抓改革的责任,切实加强部门内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改革协调和配合,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市发改委牵头抓好我市国家、省列专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工作,及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全市改革动态及意见建议。

(三)加强改革的调查研究。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要积极组织进行重大改革措施的调查研究和专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注重探索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以稳妥的方式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同时,要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做好改革实施过程的风险预控和纠偏机制,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3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事业机构===个,其中:副县级=个,正科级==个,副科级==个,股级===个;全额拨款===个,差额拨款===个,自收自支===个。现有干部职工=====人,其中教育系统====人,卫生系统====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有各类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事业单位共有资产=.=亿元,负债=.==亿元,净资产=.=亿元。通过调查,发现事业单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政事不分,利益为本。由于历史原因,政府部门受机构和编制数额的限制,部分行政机构成建制转为了事业单位,还有些政府工作部门下设了一些事业单位,作为其附属单位。这些机构兼有政府行政职能和社会化服务职能,造成了严重的政事、事企不分。例如:县城市容市貌管理职能分散在建设局下属的城管大队、环卫处、市林园林管理处等单位,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既加大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管理对象的负担。又如:房产局现有===人同在一个院子内上班,共担行政、事业职能,目前机关定编==人,下属单位定编==人,谁在机关,谁在事业混淆不清。近些年来,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又有不少部门,特别是一些集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或生产经营职能于一体的事业单位,开展“曲线救国”,纷纷成立了事业单位,并把行政权利向其转移,实行垄断专营、以权经营、以权谋利、强制服务等等,让其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对外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以丰富本部门的“钱柜子”,进而丰富职工的“钱袋子”,这实际上是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弄得民众怨声载道。由于事业单位的行政和服务的主体不分,甚至主体倒置,使事业单位既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非盈利服务,又不能在市场中参与竞争、自我发展,而且阻碍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的转变,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秩序。据了解,县优化办每年受理的申诉,绝大部分是发生在事业单位中。

(二)机构臃肿,人员冗杂。事业单位本来是应事业发展之运而生,但我县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能泛化、部门利益驱动和条块分割等原因而形成的,致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过多、过散、过滥。一些职能任务单一、长期没有业务活动以及职能交叉重叠的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一人办、二人站、三人所”的现象普遍。“庙”多,“和尚”、“方丈”自然多。例如:县广播电视系统人数多达===人,比炎陵、茶陵、株洲县三县的总人数还多,接近市广电局的人数;又如:卫生系统,按卫生部每千人口配备=名医务人员的标准测算,我县的医务人员应控制在====人以内,但目前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达到了====人,超标===人。不仅如此,在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党政机关精简缩编人员、企业改制“回流”人员以及政策性安置人员纷纷涌向事业单位,使事业单位成为了机关人员分流的“蓄水池”和企业卖断人员、政策性安置人员的“避风港”。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安排大中专毕业生====[:请记住我站域名/]=多,安置城镇退伍军人===多人,有==以上被安排到了事业单位,导致事业单位人员近==年翻了一番。机构、人员的膨胀化,使政府财政成了“吃饭财政”。据统计,我县用于事业单位的人头经费支出占了财政总收入的==以上。

(三)依赖母体,机制不活。大部分事业单位吃财政“饭”靠政府“喂奶”生存,也有部分事业单位靠主管部门“输血”养活,躺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襁褓”中,不参与市场竞争,坐享其成,不仅导致国有资产和生产要素的闲置,而且使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弱化、萎缩。据调查统计,我县事业单位人员中,全额拨款的占==.=,差额拨款的占==.=,真正自己创收的仅有==。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僵化,分配制度呆板,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以及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不仅挫伤了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人才流失,而且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例如:卫生系统仅有的==名高职称技术人才,已有=人辞职或外调,留下的技术业务骨干也大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去年人民医院内、外科=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因分配机制不活,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的情况下,以年薪==万元应聘到醴陵一家私立医院,致使该院有些专业和项目暂时无法正常开展。又如:教育系统,近年来有===多名骨干 教师流向沿海和内地私立学校,使部分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不能提高,甚至下降。

(四)供养错位,发展受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补助范围仅限于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事业经费拨款应从生产性、经营性事业单位中退出。目前,我县部分属竞争性、盈利性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仍享受财政拨款,而一些公共事业领域动财政实力不足,既“无钱养兵”,又“无钱办事”。这样不仅不能使财政事业经费充分发挥效益,而且还助长了部分事业单位的消极性和懒惰性,并阻碍了改革的深化。如:我县去年教育经费总预算====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其中:用于非义务教育的经费就有===万元,占教育经费的==。在预算经费主要用于保人头经费的情况下,许多危房校舍都没有资金改造,更谈不上教学条件的改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推广。如果逐步削减直至取消收费教育范畴内的高中、职业学校的财政拨款,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盈利性的市场主体,我县义务教育的事业经费状况就会大有改善。

(五)主体单一,活力不足。目前,我县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是国家投资、政府举办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资主体单一。由于社会资金进入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领域的壁垒太多,导致事业单位管理行政化、经营垄断化、产权单一化、虚拟化。这样,一方面,政府兴办事业的精力及范围毕竟有限,办不了,也办不好;另一方面,这种单一事业兴办主体也适应不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出现了诸如多块矛盾、供求矛盾、职能范围的矛盾、服务水平的矛盾、经济利益和自身发展的矛盾。从我县的县情来看,保住事业单位的基本经费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现在有绝大部分的单位负债累累,困难重重,都处于“求生存”阶段,根本不想谈“谋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事业单位既不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又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壮大。

革故鼎新,欲将征程变坦途

上述可见,事业单位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但是,这支队伍如此之大,涉及面如此之宽,是不可毕其功于一役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借鉴外地和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探索所取得的经验,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思路要明确,改革主题要突出,突破口要准确。

(一)明确总体思路

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思路的初步构想是:“紧扣一个目标,突出两个置换,深化三项改革,创新四个机制”。

“紧扣一个目标”: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加快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实现事业单位投资、创办主体多元化,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突出两个置换”:一是置换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关系转变,“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二是适度置换事业单位产权,凡属经营型、竞争型、中介型的事业单位的产权以及公益型事业单位中可市场化的产权都应按照“国退民进”的原则进行置换。

“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深化以全员聘用制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三是深化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分配制度改革。

“创新四个机制”:一是创新管理科学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创新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四是创新和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机制。

(二)突出一个主题

由于事业单位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趋势千差万别,在明确改革总体思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应突出“分类改革”这个主题,只有先分类,才能对症下药。具体地说,把事业单位大体分为行政执行、社会公益、中介服务、生产经营四类,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行政执行类: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对其行政管理职能视条件收归行政机关,或通过授权、委托由事业单位承担。对职能相似、相近或交叉的单位,合并重组,压缩精简,原则上一个部门只能设立一个综合性的执法机构。对授权、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对具备条件的择优录用,经批准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其他人员一律置换身份,参与其他事业单位的竞聘上岗。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任务主要是深化财政供养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

社会公益类: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的原则,以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为取向,对职能相同或相近而重复设置的,进行跨部门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进行合并;对任务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经费没有来源,职能已转移、消失以及长期未配备工作人员的“空壳”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条件成熟的单位,也可尝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民营化运作。

中介服务类:按照“脱钩、改制”的原则,全部与主管部门、挂靠单位彻底脱钩,改制成为自主经营并独立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其资产和人员全部实行“两个置换”。

生产经营类:按照“转企、改制”的原则,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对承担部分服务管理职能的,可在服务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业务剥离后,进行企业化运作,实行“两个置换”。

(三)找准一个切入点

事业单位改革要走出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必须要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大做文章。产权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成为市场主体,它的市场准入与企业相同,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保证其市场主体行为的自利,以争取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并且把风险降到最小。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不能摆脱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依赖,不能发挥自身优势,资源浪费严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事业单位产权界定的问题。因此,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根本问题之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问题。创新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竞争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对这类单位采取“国退民进”、产 权置换的方法,改为股份合作制、合伙制、有限责任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在改制过程中必须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以及改制对象的社会保障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出现大的动荡。二是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各项事业,实现社会事业投资多元化,改变政府包办、垄断的事业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

未雨绸缪,改革影响的预测与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风险性较大。改革这步棋已经举起,在“走招”之前我们不仅要谋划如何“布局”的问题,还要考虑“走招”之后将会产生什么效果、制约“走招”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改革初步构想,我们就改革的时机条件、对事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以及制约事业单位改革的因素进行了预测和浅析,供领导决策和取舍。

(一)全面启动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

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现实所需。随着我县企业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的时机日渐成熟。一是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不断完善,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依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自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文件,并进行了部署。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又召开了“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设想,为我们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二是外地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国家出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如:某省市、某省盐城、某省通城等已经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某省南京和我省邵阳市率先对医疗体制进行了改革,打破了现行的医疗卫生格局,引入了市场机制兴办社会事业,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某省省齐齐哈尔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通过转、嫁、并、售等有效方式彻底打破了单一的政府举办事业格局,大胆进行了财政供养体制改革,真正做到了“养事不养人,养老不养少,养事促发展,养老保稳定”,其成功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在《人民日报》进行了经验推介。三是我县目前浓厚的改革氛围和群众对改革的支持为平稳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县劳务经济的繁荣,不仅为我县的经济繁荣带回了雄厚的资金,也带回了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同时,我县从====年启动企业改革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让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旱涝保收”、“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派生出来的对单位进行依赖、等望的“恋母情结”已经淡化。根据对事业单位抽样===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事业单位改革持支持态度的有===人,占==.=,无所谓的有==人,占==.=,不支持的有==人,占=.=;在改革方式选择上,赞同搞综合配套改革的有===人,占==,赞同搞单一人事制度改革的有==从,占=。绝大多数人员都认识到了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迟改不如早改好。另外是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按企改的“两个置换”方式完成了改革,如会计师事务所、励德中学、建筑设计院等。通过改革,无论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工作人员个人收入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为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树立了很好的样板。因此可以说,我县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有政策、外地有经验、群众有呼声,单位有尝试,改革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二)改革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在“变”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我县不堪重负、苟延残喘的国企来说,正是因为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才有今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生局面。同样,开展事业单位改革也将会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有利于调优事业单位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事业机构过多过散、分布不合理是普遍现象。通过改革,可以把那些职能相近、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撤并压缩,不仅可以起到拆“庙”搬“神”的作用,还可以整合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例如:在====年我县开展的教育“两调”改革中,攸县二中与七中进行了合并重组,近两年攸县二中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政府未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不仅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也有大幅度提升。

=、有利于促进政事、事企分开,优化职能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机构改革,但仍未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让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各自“归位”,既可以节约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既可以让事业单位走出政府的“襁褓”,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自觉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又可彻底摆脱“钱靠财政拨,人靠收费养”的尴尬局面。

=、有利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年我县财政收入=.==亿元,事业经费开支=.==亿元,占财政总开支的==.=,其中:人员基本工资开支=.==亿元,劳保福利开支====万元,经营、管理费用开支====万元,特别是教育块每年发放的工资总额达====万元,占县财政可支配收入的==。随着事业经费随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增加和人员工资的逐年增长,让可支配财力增长较缓的县财政不堪重负,“吃饭财政”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政府财政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如:医疗单位靠自身收入能够达到养班子、养人和满足群众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后财政可取消对医疗单位的投入,转而投入到政府必须要保的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确保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到位。二是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可以直接减少财政支出。初步估算,通过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脱钩和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的精简压缩以及人员优化聘用,可精减==多个单位,分流人员近====人,年财政事业经费支出同比改革前可减少====多万元。三是通过逐步“断奶”的办法也可减轻财政负担。改革后,有条件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有偿服务,经费渠道逐步向财政差额补贴过渡;财政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逐步进一步创造条件,向经费自理过渡,这样每年逐步减少财政补贴,最终实现经费自理,真正达到财政减负的目的。

=、有利于提升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优的关键原因是事业单位长期远离市场,用人机制不活。通过改革,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用人自,单位可以按照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设置岗位,择优聘用人员,分流富余人员,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人员进入人才市场后,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例如:县建筑设计院原是科研应用型事业单位,原有干部职工==人。去年脱钩改制后,从业人员由原来的==人减到了==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个人收入都成倍增长,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投资和创办主体的多元化。事业单位垄断经营、政府包办是束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严重挫伤了社会资金投身公共事业的积极性。通过综合配套改革,破除社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的壁垒,有利于改变政府事业经费支出“捉襟见肘”的局面,有利于事业单位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服务的需求。例如:攸县二中,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宿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政府投入和自筹资金都不现实的情况下,他们借鉴外地学校 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验,采取有偿转让使用权==年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多万元新建了===套学生公寓,解决了====多名学生住宿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制约事业单位改革的不利因素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将会对促进事业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事业单位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人员结构等情况的特殊性、复杂性,使改革的难度远远大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认识改革的积极影响,坚定改革信心的同时,还要未雨绸缪,理性分析和思考制约改革的不利因素,力求达到改革效益的最大化,风险和阻力的最小化。

=、政策不明晰,条块限制较多。从中央到地方,目前出台的主要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而综合配套改革仅是探讨性的提法,没有明晰的文件和政策依据。究竟选择综合配套改革还是单一的人事制度改革,难以确定。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各自的行业政策不同,上级业务部门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也不一样,干预较多,使地方在统筹规划事业单位改革时,不仅在时间上难以选择,在改革的深度、广度、力度上也难以把握。如:湘政办发[====]==号《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与管理的通知》规定:“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内部要实行统一经营,不得对外租赁、承包或分散经营”;又如:[====]==号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规定:“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再如今年=月==日《某省日报》报道:省教育厅要求,全省教育系统改革要在=月份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全面铺开,在此这前各地不能出台与其相违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与我们改革的初步构想有些出入,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

=、改革成本大,财政压力较大。据调查,我县企改时企业有固定资产=.=亿元,改革变现资产=.=亿元,闲置资产变现率==.=,安置职工=万多人,财政铺底资金====万元。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不同,可以变现的资产很少,甚至不能变现,改革成本筹集艰难,人员安置补偿费难以到位。事业单位现有净资产=.=亿元,预计可变现资产=.=亿元,所有事业人员置换身份,参照企业安置补偿标准最高限额为=.=万元,需经费=.=亿元,实际分流人员====人,需支付现金====万元,需要财政蔸底=.=亿元(主要蔸底社会保险),加大财政压力。

=、社会保障配套改革问题复杂。事业单位改革必定涉及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和人员流动后社会保障的连续与衔接等问题,从很大程度上讲,这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事改业单位和人员对社会保障比较敏感。按现行政策,企、事业单位职工之间工资福利待遇失衡现象较重,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少==-==(按我县现行的工资福利水平,两者相差===余元),而两者却没有相应的转换政策,心态难以平衡,改革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强制保险推行困难。据调查,==的==岁以下人员要求置换身份时直接领取安置补偿现金,不愿参加强制社会保险,这样势必影响现有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支付。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4

进入2014年,随着前期各项汽车产业政策的推进落实,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能源汽车领域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速度显著加快。2015年,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宏观调控政策弹性增强、政策扶持效应累积等有利因素,又有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利润水平低、汽车消费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等不利因素。

展望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将较2014年有所放缓;出口下滑有望终结;进口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乘用车将维持2014年增速水平;商用车产销下滑有望触底企稳;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与互联网产业的相互渗透持续加速;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仍存在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汽车企业利润下降、汽车消费环境压力加大、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赛迪智库提出了加大对自主品牌扶持力度,促进汽车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汽车企业调整发展方式,加大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落实力度等对策建议。

产销动力不足

(一)产销增速显著回落。

2014年1-10月,我国汽车行业完成固定投资8430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1927.01万辆和1898.81万辆,同比累计增长7.93%和6.58%,产销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7和6.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增速在7.5%左右,汽车销量增速在6.5%左右。

2015年,我国将继续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延续总体稳健、局部灵活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将基本保持2013-2014年的态势;同时,汽车消费仍将受到限制,限购政策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可能,短期内汽车产销不存在快速增长的动力。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将较2014年增速小幅下滑,产销增速在6%左右。

(二)进出口量增长仍将两极

分化。

2014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有所回落,进口高速增长。1-9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69.19万辆,同比累计下降3.0%;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06.62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5.9%。受美国2014年11月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升值影响,出口方面,11月和12月汽车整车出口量环比将小幅增长,但对全年汽车整车出口量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预计全年出口量同比累计下降2%左右;进口方面,11-12月汽车整车进口量环比将小幅回落,预计全年进口量同比累计增长21%左右。

预计2015年,国外的技术壁垒、环保壁垒、贸易摩擦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仍是我国汽车整车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整车出口市场仍以拉美、西亚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为主,由于部分出口目的国的政局不稳,汽车产品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加大,有可能导致整车出口遇挫。外加美元升值的影响,全年整车出口有望遏制住下滑趋势;进口方面,受汽车反垄断调查及上海自贸区提出“平行进口”试点的影响,进口整车价格出现松动将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整车进口量有望保持20%的增长。

(三)乘用车将继续平稳增长,商用车有望触底企稳。

2014年我国乘用车累计产销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614.39万辆和1586.44万辆,同比增长11.2%和9.76%。其中,MPV销售同比增长高达49.4%,交叉型乘用车则同比下降16%。在年底促销优惠带动下,2014年全年乘用车产销增幅有望达到12%和11%。预计2015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乘用车市场的刚性需求持续存在,2015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

2014年我国商用车累计产销同比下滑明显。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12.61万辆和312.3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和7.1%。商用车产销在2014年第一季度延续了增长态势,但自4月起,月度产销量出现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5个月环比下滑现象,全年产销量同比下滑预计在6%左右。

201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铁路基建和轨道交通等大型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商用车市场提供增长引擎;同时,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不能继续销售,商用车将进入产品升级期,满足国四排放的柴油商用车的销售价格,尤其是轻型商用车的价格将明显上升,会短暂影响商用车的销量。综合以上因素,2015年我国商用车产销下滑有望触底企稳,全年产销量走势将呈现先抑后扬趋势,预计全年产销量约为370万辆左右。

(四)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

2014年新能源汽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7万辆,同比增长近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22万辆,同比增长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11万辆,同比增长20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5723辆,同比增长133%,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7972辆,同比增长181%。预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6万辆。

根据《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到2015年,特大型城市、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各自累计推广量目标为1万辆,其他城市或区域各自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地方政府补贴、限购单列配额等细则的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的提高和上市速度的加快,将拉动和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预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爆发性增长。

(五)汽车与互联网产业的相互渗透持续加速。

特斯拉的出现标志着汽车与互联网融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谷歌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上长达十余年的投入,预示着汽车与互联网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2014年汽车产业加快与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启动或加强与汽车企业的联合,从互联网营销、车载终端、车载应用等不同层面切入汽车

产业。

2014年4月,百度了CarNet智能互联车载产品,能够将用户的智能手机和车载系统无缝结合,并启动了无人汽车的研发;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结盟,了汽车电商计划,同时整合阿里小贷和余额宝共同推出了分期购车业务;腾讯在2014年5月推出了腾讯路宝App2.0和路宝盒子,可实现车辆安全检查的功能。

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围绕推进互联网与汽车产业融合计划的实施与逐步落实,互联网和汽车产业的相互融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预计2015年,在营销层面,更多的汽车企业将转变销售方式,加快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的建设,“线上购车、线下交付”的销售方式将在汽车行业广泛兴起,并逐步实现互联网营销平台对“看、选、买、用、卖”整个汽车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全覆盖;车载终端和应用方面,更多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将以更短的周期投放市场。

(六)汽车租赁高速增长。

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居民日益增长的购车需求,导致我国私人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造成了交通拥堵和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实施了限行限购政策。在购车需求被抑制、公共交通系统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汽车租赁成为最优的选择。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在线租车市场规模达到72.3亿元,已接近2013年全年规模。预计2014年全年,我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95亿元,同比增长约15%。

2015年,限购限行政策的持续和自驾游的兴起仍将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实,公务租赁将迎来发展良机。综合以上因素,2015年我国租车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20%左右。

环境压力加大

(一)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利润普遍较低。

在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领先,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已经由2010年上半年的47.4%下降到2014年10月的37.9%。特别是在轿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更大。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表现持续低迷,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都低于合资企业,市场表现整体形势堪忧。一是家庭购车消费实力提升过程中,自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提升相对较慢,造成消费者趋向选择合资品牌;二是近年合资企业加大加快了低价位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投放力度和速度,并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汽车的价格不断下探,同时加快了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网点布局,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三是随着更多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加入到限行限购的行列,使得消费者首次购置车辆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品牌,因限购产生的被动型消费升级,给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自主品牌乘用车以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在面对合资品牌的价格挤压时,为提高销量,不断降低产品价格,导致利润率普遍较低。以入围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的6家中国汽车企业为例,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是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达到4.3%,利润率最低的企业是吉利控股,其利润率为0.5%;同期入围世界500强的丰田汽车、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的利润率分别为7.1%、9.8%和8.0%。

(二)汽车消费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截止到2014年10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约1.5亿辆,并将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将造成交通拥堵愈发普遍,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会愈发明显,也会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贵阳等城市已经出台了限行限购政策,加剧了汽车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重庆、西安、南京、苏州、成都、廊坊等地正在酝酿或已经实施了部分区域的限行政策,限行和限购政策存在全国范围蔓延的可能性,一旦大范围的实施,必将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三)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一是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速度落后。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存量约6万余辆,累计建成的充电桩约2.5万个,充电桩的增速明显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增速;此外,还存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和充电桩建设计划不协调的情况,以北京为例,2014年北京市面向个人、单位的新能源乘用车指标配额为2万辆,同期充电桩建设计划是在2014年内完成1000个公用快速充电桩的建设。

二是私人安装专用充电设施受居住条件的限制,困难重重。发达国家私家车基本都有固定的停车位,且车位产权明晰,因此车主为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比较容易;但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基本不具备个人安装充电桩的条件;同时,由于供电管理的特殊性,购买纯电动汽车的车主很难就安装充电桩以及保障后续正常充电与小区物业和供电部门协调,这个问题将成为今后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

扶持与调整并行

(一)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

一是提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核心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原则,加大对以市场为导向的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产学研协同研发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加强汽车产业高端紧缺人才、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搭建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快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

二是强健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改革,研究对内资资本投资汽车项目有条件放开,优先放开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允许有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行业外内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支持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内多主体共同投资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发挥市场竞争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强车型平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和协同开发,建立“技术成果有偿开放使用、共建方按股权分配经营收益”的良性发展机制,逐步构建完善的自主零部件供应体系。

三是扶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加快销售及服务渠道的建设,提高销售网络覆盖面,扩大产品销售。

(二)促进汽车出口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规范汽车出口企业的海外市场行为,加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与产品资质以及在外投资项目的规范与审核,进一步完善与汽车出口有关的信用保险、担保制度与融资平台建设,引导汽车企业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整车企业选择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国家投资设立整车制造企业,实现本土化

生产。

二是加强品牌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与落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范与强化汽车出口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引导有优势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扩大出口、释放产能,通过出口信贷和税收优惠等鼓励自主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的出口,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形象。

(三)引导汽车企业调整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引导整车制造企业调整增长方式,从单纯重视销量和产能的粗放型增长,调整为以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为路径,提升利润率为目标的集约型增长;在“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加大对汽车行业的倾斜,引导汽车企业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现从赚取制造利润向同时赚取技术利润和品牌利润转变。

二是以“创新工程”、“阶段油耗标准”为抓手,促进汽车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节能、环保等绿色汽车产品及零部件的比例。

三是加大对汽车企业的技改扶持,鼓励企业增加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使用,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提高汽车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成本支出。

四是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围绕主业发展相关服务业务,推动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二手车、汽车置换、汽车租赁等业务,要以提高汽车金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为目的,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扩大汽车信贷市场规模。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落实力度。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执行《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一是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推进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是以公共服务领域率先示范应用引领新能源汽车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以公共交通、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推进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