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99-02

一、何为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数学教师的情意素质、数学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情意素质是前提,它可以促使教师去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是基础,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素质和情意素质。能力素质是核心,同时,能力素质又给教师提高情意素质和知识素质提供保障。

1、数学教师的情意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意素质主要包含――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所教专业的态度)和心理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意素质是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前提,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教师情意素质的核心。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会主动地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会不断地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育工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是其中心兴趣的浓缩,这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放在了一个教师的必要条件的首位的原因。

2、数学教师的知识素质

数学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数学专业知识,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比如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关于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物理学、文学以及教育理论知识。文理基础知识是提高教师基本文化素养所必需的,文理相通、文理相融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出兼备人文与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其实数学离不开文学写作等方面的严格训练与修养,广博、宽厚的文化知识素养可以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准确、通俗易懂而且不失其科学性,使得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标。

3、教师的能力素质

数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交往与交流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机智。

二、何为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

3、注重知识的结构性,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概念。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是“接受一一建构”式的,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是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4、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5、注重施教的适宜性,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

尽管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一个教师授课,尽管本来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掌握新授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

三、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中有效性的联系

1、教师专业素质之情意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必要前提

正因为数学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情意素质,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感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感兴趣,而这些兴趣恰好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的、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工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是其中心兴趣的浓缩,这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具备这样的专业素质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事实证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使数学教师也可以使自己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数学教师专业情意在数学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营造数学学习环境、提高数学成绩、完善学生个性、塑造学生人格、优化情感品质、提高数学认知加工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2、教师的专业素质之知识素质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数学教师的知识素质是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教师的学识水平是以其知识结构为核心的知识水平及学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学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影响力,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教师较高的知识水平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对所教数学内容不精通,即使其他方面的知识再丰富,他也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因为他不可能向学生讲明白他自己还不十分明白的东西。反之,一个精通自己专业的数学教师,会逐步的不断的发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个数学教师通晓学科中各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对学科横向的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包括教材中某个知识点、某个概念、某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模型;数学家在这些知识的发展中所作的贡献;有关数学家的轶事等。这必然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有效性成为必然。

同时实验证明精通所教的学科大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注意的分配。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眼观耳听,注意时间进度,维护课堂秩序,又要边讲、边写、边导;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巧妙地处理好个别学生的问题,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排除内外干扰。善于分配注意力是对教师的一项职业要求。如果教师的注意力不能灵活分配,就会顾此失彼,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的有效性。精通所教学科的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定理的证明以及解题教学时,就已经形成了动力定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外界干扰很难中断教师的思路,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考虑课堂教学的其他因素,这也就促使教学更加有效。

其次精通所教的学科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只有精通自己的学科,才能知道教学内容中,相应的知识点的实际意义,因而,能更好的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热情的教学情景。

布鲁纳认为,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也就是使获得的知识能在超越原来学习情景的思维中运用。因此,教师结合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了,教学效果必定大幅提升。

3、教师专业素质之能力素质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相关。这是指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它不再起显著作用。同样,教师的知识水平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以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及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平铺直叙、贫乏淡漠则与学生的学习有负相关。教育实践启示我们,教师专业,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的是教师特殊的教育能力。

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提升的机会和权力。每一个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积极的提升自身素质,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参考文献:

[1] 方春英;;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2)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2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教学;教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58-02

双语教学能够扩大学生视野,拓宽思路,将语言和专业学习同步进行,以外文旅游文献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使学生在语言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掌握了旅游学术研究的框架模式,通过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把握旅游业最新动态,迅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把我国的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教育推向深入。

一、关于双语教学理念内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如果以英语为次,则可称英语为第二语言,即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再如,当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英美国家之后,英语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二语言。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了。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决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如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尤其在加入WTO后,旅游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对外开放,真正进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在更深的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旅游业是涉外性较强的产业,作为旅游接待国家应当既充分及时地掌握主要客源国家的需求特点以更有效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又掌握其他旅游接待国家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以取得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地位。与之相匹配的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理论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起来的,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到更为前沿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其自我研究自我深造的能力。

2.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尤其是既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汉语言文化,又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行规则、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双语教学显得愈加迫切。

3.完善学科建设和创新的需要

旅游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发展历史不足30年,在理论体系、学科框架及实践领域很不成熟。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融入国际大环境、与国际接轨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不断发展的行业,新问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为应对变化,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创新教育及相应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应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实训演练。

马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1.教学模式的确定

目前,国内广泛运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在制定开课计划之初选择在第六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也是结合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实际,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学年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了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掌握了一定量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都为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两门课程都采用了过渡教学模式,即在开始阶段部分使用母语,以培养学生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然后在中间阶段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过渡到仅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

2.教材的选用

教材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对进口教材的依赖性大,由此造成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选择国外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二是即使选定了国外优秀教材,也难以保证及时、足量、连续供应。理想的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教材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紧跟行业发展态势,阐述专业知识,同时融合语言教学的特色,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直接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还容易导致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等问题。因此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针对《旅游业发展动态》这一课程信息量新的特点,突出“动态”特征,笔者根据自身海外留学的经验和实际,选用了Carson L Jenkins的“Introduction on Tourism”一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基本理论的介绍,同时在教材的编辑中收集了有关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和旅游业信息系统等多个较前沿的章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国外关于旅游热点问题的最新观点和数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期都实施对于教材的更新,以突出课程“动态”的特征。

《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以James A.Bardi 的 “Hotel Front Office Management” 和Thomas J.A.Jones 的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Housekeeping Operations”作为基本教材,选取了前厅部和客房部的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和主要岗位职责,同时截取了实际操作的章节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了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不同房态、职位、服务的名称等等。

3.教学方法的创新

开展多样的团队作业鼓励学生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发挥各自特长,提高交流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旅游业发展动态》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象探讨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学会搜集英文的专业资料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培养用英语来阐述旅游专业论点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在初期阶段对于专业术语进行铺垫解释,并在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加强记忆,中文授课比重较大;在中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授课的比重,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专业术语;在课程的后期尝试完全英文授课,对于难点或者较为深奥的内容用中文作相应的解释。注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课程接受的程度循序渐进达到教学效果。

4.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缺乏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和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兴趣,课堂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学期授课的前一、两周都开展关于双语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水平,英语较好的学生在学期初就能够理解消化全部教学内容,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通常不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导致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降低。

学生学习动机强弱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不仅应当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实现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最终能够自由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经过成功的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应该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常用专业词汇,能够顺利阅读旅游类英语文章,可以用英语解释旅游现象、用英语表达与旅游及专业课程相关问题的看法。

四、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依赖于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由此才能逐步培养出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既精通外语、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6).

[2]孙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8).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3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4-01

在体育教学中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对体育课程的热情等要素出发,围绕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提升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展开各项体育活动。随着终身学习体育锻炼理念的普及,体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让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降低,对体育专业课堂的有效性产生制约。

一、构建体育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体育专业课堂上,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示范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要求教师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教学具体目标的完成,但是由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无趣,影响到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上授课程序比较固定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比较模糊等缺陷,反而不利于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顺利实施。

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专业学习训练成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训练来丰富大学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多个体育项目,尝试多种教学模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锻炼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机能水平,让学生感受在体育学习中的快乐。

二、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模式的路径构建

体育专业教学课堂的结构与形式不应局限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体育专业学生,不同的运动机能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相对应的课堂结构和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音乐教学欣赏、基本动作热身活动、男女分步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教学步骤。这种体育专业教学结构有别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得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中、激发自我兴趣、体验成功为最终的目标。

作为体育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专业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并且所有教学安排及准备活动内容都是为这个重点而服务的。第二,从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热情。第三,要建立较好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合理的有效体育专业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求出发、从体育专业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供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制约体育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4

关键词: 高等石油院校 专业英语教学 思考 

 

进入21世纪,科技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正日益增强,这种发展趋势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中外语应用水平的逐步提高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我校石油工程及其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对现有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以期探索出一套合适的石油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一、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1.石油产业国际化的要求。

石油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石油生产企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石油行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承包、合作开发油田的规模不断扩大,石油企业国际化日益形成,这种趋势在海上油田尤为显著。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亦表明,需要“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1]。这就要求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展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石油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进一步来说是为我国的石油行业提供更多复合型的战略人才储备,因为这批学生将是我国石油行业实现国际化的新生力量。 

2.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石油工程是集多种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于一体的系统学科,多种工艺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的综合工程,涉及地质、力学、化学、流体、物理和机械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相应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范围广,专业词汇量多,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掌握了石油工程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理论,则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基础英语水平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前提。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是特定的专业人群使用的,是为石油工程科学研究和实践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专业英语在教学上与基础英语的区别。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与生产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使用者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有所差异,但专业英语的句型、语法和时态等都是建立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因此,基础英语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前提,所以要学好专业英语,过好基础英语关是必要的,也即是学专业英语之前需有基础英语的基础和学习积累。 

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一个较大的不同点在于专业词汇上。石油技术词汇的特点是数量较大,种类复杂,枯燥难记,往往容易使学习者失去兴趣。如何避免枯燥,使学生尽快掌握大量专业词汇是专业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专业词汇组成由两部分: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特有的词汇,由石油行业特定情况自身衍生的,只用于本行业的交流和应用。如anticline这个单词,这是由词缀法构成的一个单词,在石油地质中称为“背斜”。如double-faulted anticline(双重断错背斜),transition tip-line anticline(过渡型尖顶背斜),这些词汇在基础英语中几乎是不会用到的。二是衍生于基础英语的词汇,该类词汇由基础英语沿用而出,部分词汇意思变化不大,但有部分词汇意义则发生完全改变。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基础英语的词汇fishing tool,其在基础英语中可以理解为“渔具”的意思,而到我们钻井英语中,则变成了打捞工具的意思,因为我们把井下落物称之为fish(落鱼)。又如christmas tree在基础英语中为圣诞树,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我们的专业英语中它就变成了“采油树”,是一种井口生产装置。由此可见,专业英语是专业课与基础英语的有机结合。 

3.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是介于石油工程专业课和大学基础英语课之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正是基于此特点,就要求任课教师既有熟练的基础英语功底,又有扎实的石油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就目前我校的情况而言,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专业英语课教师数量较少。我校的基础英语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但基本上没有任何工科背景,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基础英语课教师不懂专业,专业词汇量有限,对很多技术性原版文章的讲解难以深入,备课与讲课的方式与基础英语大致相同,未能体现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特色。所以,我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教学基本上是由专业课老师任课。由此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对于碰到的一些句型结构复杂的长难句,在分析其句型结构方面就稍显粗糙。虽然有诸多问题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但我校还是大力支持专业课老师任课,要求他们及时了解国外石油行业的先进技术,教学讲解要有深度,要让学生吃得透。同时在备课阶段要花大力气在基础性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要照顾到英语底子薄弱学生的需要。这是对专业英语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专业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高等石油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英语能力的状况 

 

笔者结合近几年我校的石油相关系部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分析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发现各个专业学生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侧重点不同。 

各个院系都十分重视基础英语教学,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把过关四六级作为教与学的目标,以为通过了四六级的考试,就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就能够把专业英语学好。再者,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阶段,有一个四六级的目标摆在前面,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高。而到了专业英语阶段,一般学生都将其作为一门辅助课来对待;同时,目前尚未有一个衡量专业英语的统一标准,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2.知识层次不齐,专业基础知识差。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5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途径;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08-04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英语教育的改革与提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理论被引入我国,引起了教学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简言之,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的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Rod Ellis指出: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外语习得的条件。成为一名教学反思实践者,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学反思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布鲁巴赫(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维度构想反思性教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或实践后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二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是反应性的,两者以发生的时间为分水岭;而为实践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主体养成为了更好实践,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由此可见,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顾过去或意识到元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杜威把反思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持续和仔细的考虑行为。他认为反思在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从正面来说,思维能够知道我们的行动,或者说,我们行动之前便明确了行动的目的。我们心中想到了行动的不同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就能使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些什么。思维把单纯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为转变为指挥的行动。”

我国华东师大教授熊川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潘建中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反思就是次研究。郭根福认为,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时间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景蕴涵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根据上述国内外专家对反思性教学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以达到促进教学实践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三、反思性英语教学的涵义

反思性英语教学就是指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Bartlet认为批判反思是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否定,它是根据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来取舍自己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论。我国学者曹东云认为反思性英语教学是指英语教师依据其教学经验,借助相关理论支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具体地说,反思性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对每个教学单元里所发生的事情加以观察和思考,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的过程。

四、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的策略

1.借助理论的指导。教师教育研究者指出,教学的成功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需要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思考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理论文献可以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之内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确诊或检验自己的教学假定。但现实中很多教师都不愿意阅读理论文献,因为教育文献大都是由大学里研究教育教学的教授们所写,而教授们并不如自己了解学生和课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线教师们所关注的文献出现了。这些文献研究教师个体和教师共同体的方式日记和自传,用教师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建构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思考,这为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供了可用的信息。

2.同伴互助,集体反思。反思性教学注重开放、合作的环境创设,反思既依赖于自我提问、行为纪录与反思日记等个体性质的策略与技术手段,也依赖详细描述和交流反思等集体性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教学反思既有个人反思,也有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同伴互助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同伴互助离不开集体反思,单个的主体内省反思,就会导致模糊、狭隘和不够深入,而在团体内与他人进行集体反思时,则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激起多维而又深层的思考。Richards说:同伴观察使教师们接触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评性反思提供机会。与同事一起观察、讨论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取对问题解决的最广泛途径。

3.来自学生的反馈。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互相对应的主体,学生是教师教学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按照教学论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其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会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心理、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教学效果等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有些是出乎教师的预料之外的,它能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继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效性。

4.自己的经历。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体验和思考。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和作为教学者的自传经历为他们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下面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教育案例1:《“失恋”之诗》。学期初的一个下午,教室里的学生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小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笔者轻轻地走到那位同学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一张纸。我轻声说,可以给老师看看吗?他很不情愿地将那张纸给了我,我看到纸上写着一首诗:“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小刘就趴到桌子上了。我走到讲桌前,沉思了片刻,便将那张纸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小刘却坐不住了,他不时抬起头偷偷地看看我,好像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他发现我“无动于衷”,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小刘请到了无人的办公室,他耷拉着脑袋,用眼睛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从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使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最终达到了转化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原名:“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作者:佚名;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来源:。)

教育案例2:《把赞美送给学生》。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受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学生。我班的小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落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道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撒落的饭菜。这时,小阎走了过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到饭菜,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小阎,并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上发现了小阎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卫生委员。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案例作者:湖南省林沣县第一中学庞云平;来源:http://。)

五、建议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分析自己的个人经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有关学习的理念。此外,教师还应该换位思考,重新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反思在学习任务中遇到的情况,教师可以重新思考那些被遗忘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关于学习的理念,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反思,使自己少走弯路。

2.通过观察反思。观察是反思性教学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是用来收集信息,而不是对其进行评估。有趣的是,Richard & Lockhart指出,“教师往往不愿意参与观察或相关活动,因为观察涉及到评价”。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查看彼此的教学秩序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提供机会。教师们对他们的合作伙伴的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包括课堂组织、教师的时间管理、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的表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反应、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以及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表现。

3.通过写日记反思。写日记是一个把反思工作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方式。日记,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学习经历,而且有助于自我发展过程的延续。此外,日记写作以动态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发展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性互动的参与者。日记是反思的最佳工具,因为它有效地记录了点滴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是很重要的。日记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意识,而且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经验的第一手材料。

4.通过自我报告反思。自我反思报告是教师对课堂做定期评估,自我报告涉及填写清单或检查表,其中教师要阐明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哪些教学手段被使用或使用频率高。当教师在特殊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关注某项特定的技能时,自我报告的准确性提高,自我报告中精心设计,可以反映潜在的教学实践和行为。自我报告描述教学理念、策略、方法和目标,它通常包括有关最佳教学理念,教师如何将理念付诸实施的例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创新,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Bartlett, L. (1995)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 in Richards C.J &Nunan D.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Richards J. C&Lockhart. D (1994).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Villar, L.M. (1994). Teaching: Reflective. in T. Huse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4]Widdodowson, H. C, (1990).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郭根福.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2003.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6

一、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语文课程的特点

(一)实用性

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语文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明显的语言特点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尤其是在旅游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它更是作为主要的交际语言而存在。在旅游专业开设实用性较强的语文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很好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很好地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调节能力。在学生迈入工作岗位之前,虽然会接受一定的培训,但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实用性语文,会为他们的优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丰富性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开设的语文课程,它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具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适应语文的实用性特点。在旅游专业的语文教材中,不仅涉及基础的语文知识,还会涉及一些旅游知识的介绍,比如旅游背景知识,在不同场合所需要的语言交际技巧,另外还会涉及有关旅游的一些国家政策、交通、文化等等知识。所以说,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的语文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特点。

(三)学科关联性

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各个学科的设置上,都具有相关的关联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因为它的内容的丰富性,致使它需要其他学科教学的辅助。例如学习旅游语言的运用,就需要学生了解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民俗学、旅游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以期能在语言运用中,根据对实际内容的理解与研究,而进行相应的断句、语感的调节等。

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语文的实用性教学策略

(一)语文实用性教学――听说读写

对于一名个合格的导游人员,听说读写,不单单是指简单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还是指会听、能听;说得标准、清晰、生动;读得感情丰富、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写一手好字、自我创作优美的导游词等。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实用性教学时,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

教师在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后,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旅游活动,选出不同的学生饰演游客与导游,并且将各种语文知识的运用情况分类,使学生将各种情况都模拟到。在这种模拟游戏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效果较好。

(二)语文实用性教学――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的语文实用性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于语言运用时的情感生成,丰富学生的感情生活;在对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注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片,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另外,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小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是更好地为游客服务的素质,所以教师在语文实用性教学中应该予以重视。

(三)语文实用性教学――其他策略

首先,增加学生的语文篇章的阅读量,拓宽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题材、各种内容,以优秀的阅读作品熏陶学生的语文修养;其次,打破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训教学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运用,提高运用知识的效果;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能力是教师有意识的培养的,也是学生有意识的锻炼的。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实训的重视度,结合有效的基础知识教授,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