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综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综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综述

免疫学综述范文1

“人的发展”、“人”、“人学”,是本次研讨会的关键词。谈论人与人学,绝非的先验预设或者旧话重提,它是基于新的背景所提出的具有特殊旨趣的一个命题。在中国当下,前现代、现代乃至后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尽管学术立场与平台互有差异,但学术旨趣却不约而同地辐凑于“人”并认同马克思“人是最终的目的”之命题,只不过其分野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或者说对“人”的不同角度的切入。正如西方革命直接导致了对话主义的性出场,中国理论界在经历了“众声纷纭”的表述危机以后,寻求话语间的“通约”与“间性”已成为一种理论自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提出,同样是一种历史性的出场。作为一次多平台、多话语的对话与交流的尝试,这次研讨会表现的非常成功。其中既有现代性平台上对“人”的精英主义的价值关注;又有后现代平台对人的“本真状态”的探询;更有期许通由某种和谐的理论中介达至“持两用中”的对话语“间性”的一种追寻。

钱中文在开幕式上重提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点出了本次研讨会的旨趣所在。认为计划体制下树立起的近乎“全面发展”的人的典范已随经济社会转型而黯然失色,新的时代在释放人的潜力的同时又面临着信仰缺失的诘问。人文知识分子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新的人文精神应融合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与西方人文精神中的合理因素。黄克剑则由价值形而上学的角度切入,从作为对象化活动之人生众多价值之维中析出审美之维,并把人生放在审美视界中去把握,认为一旦审美这一维萎缩,就一定要把它找回来。让审美重新自觉的话题说起来,在当下仍有必要。成复旺则提出应把中国传统文化、前现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以生命为导向来思考一种更健全的文明(后现代文明)。认为一个健全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一种跨时代的现象,人的健全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一种跨现代文化。

具体到文艺学学科建设,从“人学”、“人论”的基点谋求文艺学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许多学者尝试的课题。陈传才认为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这也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从本体论出发看文学,它不仅具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而且具有解放自我、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本性的意义。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应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李衍柱认为人论是中西文艺学共同的理论基石,因此对人本身、人性、人的解放与历史的未来的和认识是开启文艺之门、探索文艺活动的特点和,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的入口。冯宪光认为当前文艺学建设要把重点放在人类学模式上,应当明确提出建设中国人类学的当代文艺学学科发展思路。此外,周忠厚就人的发展论和当代文艺思潮,杨恒达就多元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与当代西方文学关系分别作了发言。

免疫学综述范文2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必然选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1]。我们教研室在吉林大学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的积极倡导和资助下,在医学七年制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双语教学中,由于其语言的变化,使该课程教方与学方的各环节需要有整体的变革:包括教方的教材选用、备课内容、课时安排、讲解方式、考试方式;学方的预习内容、听课方式、复习方法等[2]。因此,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免疫专业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选好合适的教材,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着内容难易适当、价格符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原则。我们先后尝试了三类英文教材:(1)开始为了降低教材的价格,采用自编教材,从原版教材中精选出与中文教材较为相近的章节和内容。几轮使用之后,教员和学生都感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自编教材的英文水平肯定与原版教材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图表不够丰富和生动,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随后,我们选用了高教出版社影印原版教材“roitt’免疫学基础(roitt’essential immunology)”。该教材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篇幅较长(100万字),内容较为复杂,这与我们可得到的授课时数相矛盾。(3)最后,在国内现有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影印教材中选取了科学出版社影印的“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47万字)作为英文教材,并选用与之相应的中文教材配套使用。这套教材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经过了几种教材的尝试,选到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原版教材的使用使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原版医学文献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制定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较为科学并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了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略)

tab.1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hours

3  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为了进行全英文“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制备适应所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双语授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制作了适应双语教学的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其课件的特色为:

   

(1)完整配套:制作了全套配合所选原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理论内容丰富,清晰并有条理的反映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清晰生动:课件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片生动,条理清晰。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把握前沿:及时增添免疫学新进展、新信息。

   

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全英文“医学免疫学”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使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有利于弥补对语言表达理解上的障碍。

4  授课方式建立

   

课堂讲授方式是双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免疫学课程是本学校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率先在整个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我们试验了多种方式,从中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

   

(1)全英文全程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采用了全英文全程授课。这一方式在40人以内的小班,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小,效果还可以。但随着招生量加大,学生达到200人的大班,这种全程全英文的授课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降低和学时不够用的现象。

   

(2)英文与中文比例逐渐增加方式:首先,在开课的前2~3章,主要用中文讲授,强化英语专业词汇;随后,逐渐增加英文讲解比例;最后,在免疫应答之后,由于免疫学基本内容的掌握、词汇的熟悉和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进入全英文授课。经过几轮的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学生达到了可以听英文讲解来充分掌握免疫学知识量的水平。

5  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原则上应该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运用英文的能力为辅。为此,将考试方式进行了“多样化”改革:

   

(1)闭卷“考试”与开卷“综述”相结合。最后的考卷是测定学生最终掌握和记忆的知识。但在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英文阅读、英文思维和英文写作能力,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了免疫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自己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内容,通过自学进行理解,并用其个性化的方式“综述”出来。结果,在学生们“综述”作业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锻炼和个性思维的展示。

   

(2)闭卷“考试”中采用英文必答、中英文选答相结合。由于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我们的考试是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要目的。如果考卷单纯要求全英文答卷,一些英文基础较差、而免疫学学习很好的同学将无法测定出真实的成绩;但如果全部试题都可以中英文选答,就会失去让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名词解释和概念性问答的考题中,要求必须用英文回答;而论述性和理解发挥的考题,可用英文回答,也可用中文回答,但中文回答所得分数为英文回答所得分数的80%。

6  结语

   

经过全方位的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过双语教学,带动了自身的专业学习,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使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大大提高;学生通过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既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又是与基础、临床各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该课程恰当、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而且对后续学科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免疫学综述范文3

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合理归纳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结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大的版块,并对每个版块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纵向把握医学免疫学的知识结构,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将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两大版块、四大部分的内容,即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大版块,基础版块包括免疫系统介绍和免疫应答两个部分;临床版块包括临床免疫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两部分。每一版块每一部分知识结构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要求同学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及侧重点就不同,免疫系统介绍的教学目标在于全面认识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和功能,这些知识是对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独立的一一罗列,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些散在的横向的点;而免疫应答部分的教学目标则更应该侧重于理解由抗原启动各免疫成分逐级活化,最后清除抗原异物的过程和机理,这一部分完全是连点成线的过程。临床免疫部分教学目标在于如何将临床疾病与免疫应答有机联系起来,注重于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的教学目的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方面,将16学时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大版块。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侧重于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而综合性实验则侧重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创新实验则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调动教学环节的众多因素,采用多元化手段

实施教学目标在明确各版块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节约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如基础知识版块的免疫系统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基础性强,纵向联系不深,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教学形式上可以是老师讲授,教学课件多采用图片、动画突显知识特点,加深学习印象,也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也可根据知识点整理出针对每一章的自测试题,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自测,强化教学效果。也可将自测题上传至学科教学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教师可通过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此模块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版块免疫应答部分则是将前面的基础知识连点成线的部分,考查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构建知识结构导图法”[4],将由抗原启动各免疫成分逐级活化、最后清除异物的过程和机理绘制结构导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由老师讲解,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并举行绘图比赛。临床免疫部分我们主要采用“以病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借助临床病案的具体症状体征,分析免疫功能异常和病理性免疫应答的致病机制,便于学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教学手段可以由讲授、病案讨论以及就某一方向提出选题,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作出综述等多种形式组成。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主要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目的是让学生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我们从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整合及进行实验内容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科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操作的掌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开拓科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后实验室开放,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考核形式多元化,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免疫学综述范文4

[关键词] 免疫学检测; 酶联吸附法; 胶体层析法;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91-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世界范围的传染性疾病,其包膜蛋白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感染HBV的重要标志。超过20亿的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有3.5亿是慢性持续感染,每年超过100万的慢性乙肝携带者死于肝硬化或肝癌[1]。

由于乙肝感染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免疫学检测指标,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对于疾病防治还是对于告知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质控血清由检测中心提供。

1.2 研究中所用的乙肝抗原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酶联吸附法(ELISA)和胶体层析法(GICA)。

1.3 试剂与仪器:HBsAg ELISA试剂盒(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HBsAg试纸条(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洗板机(安图Fuido型);全自动酶标仪(安图Autobio2010型)。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两种方法的血清的s/co的均数( )及变异系数(CV)及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HBsAg免疫学检测结果

2.2 分析:

2.2.1 质量控制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相比,在ELISA法中,抗原的扩散在固相表面与抗体的结合以及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的形成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检测抗原的时间较长。而GICA得测定时间则比较短。但会造成弱阳性抗原的漏检。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ELISA法要比GICA法的灵敏度要高,ELISA正确率较高,GICA正确率稍低。因此,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学检测的质量与检测的方法密切相关。质量控制首先要从检测方法上进行控制。抗原在进行免疫学检测时,选用技术成熟、检测质量较高的方法,而不是检测时间较短的来进行检测。本研究中所用的ELISA法技术可靠,准确率较高,是大多数医院常用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虽然HBsAg检测的新技术(像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PCR[2]等)不断出现,但该法作为一项成熟可靠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学技术,随着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较大提高,该技术仍然是检测中常用的首选技术。

2.2.2 ELISA法检测质量控制分析:ELISA法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够,就会出现假阴性现象,降低阳性检出率。除此以外,还会受到反应温度、洗板方式和次数、血清分离、试剂量等因素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导致任何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给临床诊断带来不同的诊断结果。因此,必须要对该方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避免出现诊断错误,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2.1 从(表中结果分析),对于批号3所对应的数( )较小,而CV却较大。分析造成结果的主要原因有:①操作程序不规范。血清的分离效果不理想、反应的温度过高和过低,反应时间过长或偏短、洗板次数的过多,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②仪器设备的质量标准不够。本研究中的洗板机管道堵孔,加样器不准、试剂盒质量较差等,都会导致准确度的降低,质量控制的不准确; ③实验人员技术不熟练。本研究中,由于人员短缺,导致个别实验人员的技术不过关而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这些原因对结果的影响,也是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学检测的主要的问题。在质量控制中,要重点关注,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2.2 用该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时,如果HBsAg浓度较高,就会有钩状效应(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从而造成漏检和结果的不准确。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能克服ELISA法产生的钩状效应,还不受ELISA法因标本溶血造成假阳性的影响,而且比ELISA法检测HBsAg灵敏度高[4]。因此,在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时,病人住院和输血前改用IRMA法做HBsAg检查,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3 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2.3.1 方法控制。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成熟的和先进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是质量控制中最关键和首要的控制条件。

2.3.2 程序控制。根据选择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2.3.3 仪器和设备控制。选择高质量和高标准的仪器和设备,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内容。

2.3.4 人员控制。检测中由专业的检测人员和熟练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是提高准确性的有益补充。

3 讨论 ELISA 技术是利用酶的高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抗原- 抗体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因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GICA技术是以膜为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技术[5],该法操作极其简便,反应时间短,无需特殊设备,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ELISA 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本次研究比较来看,也表明 GICA 法敏感性不及ELISA 法,假阴性率偏高, 不适用于病例的确诊和献血员的筛选,以免造成漏诊和血源性乙型肝炎病毒播散,导致严重后果。因此,ELISA法技术可靠,准确率较高,是大多数医院常用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Schoehetman C, Kuhns MC.HIV variants and hepatitis surface antigen mutants: diagnostic challenges for immunoassays[J].JM ed V irol,2006,78:S3-6.

[2] Sato S, Ohhashi W, Ihara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NAT using pooled donor samples for HBV and that of a serologic HBsAg assay[J].Trans-fusion,2001,41(9):1107-1113.

[3] 杨守纯,陶其敏.我国肝炎病毒免疫检验史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75-277.

[4] 林德健,陈文.IRM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克服ELISA法的钩状效应[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3):214-215.

免疫学综述范文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病原体检测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3

邵军军综述, 常惠芸审校

〔摘要〕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学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 不仅具有敏感、特异、便捷、快速等特点, 而且适合基层和现场使用。使其成为当今快速检测微生物病原体以及临床快速诊断疾病的主要技术手段, 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免疫学诊断;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 生物医学; 医学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23457 (2008) 012039202 1971 年, paulk 和taylo r 首次将胶体金引入了免疫化学,建立以胶体金标记抗原(或抗体) 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 的免疫学新方法, 为研制特异、敏感、快速(5~ 10 m in 出结果) 和便捷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和临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作为一门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特别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以其便捷、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医学检测和临床诊断, 成为目前进行快速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医学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1. 1 病毒的检测

1988 年李富春等人报道建立了固相免疫金银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hb sa g。随后, petel 等用胶体金标记成功标记了羊抗人igg, 并用该标记抗体检测了血液中的抗风疹igg。1999 年a nke b rüning 等[1 ]用快速层析试纸条直接检测牛瘟病毒, 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用试纸条检测的阳性率为89. 47% , 比免疫捕获- el isa (78. 95%) 高, 提示该方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牛瘟病毒。2004 年m ing guan 等用胶体金标记试纸条对康复期的74 例sars 患者体内的igg 抗体进行了检测,该试纸条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分别达100% , 99. 5%和

99. 6%, 与el isa 的符合率为99. 6% , 这一方法的建立为预防和及时诊断非典型性肺炎(sars) 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徐葛林等研制出了快速检测狂犬病毒的金标试纸条, 与e ia 方法同时对48 份可疑狂犬病犬唾液样品进行了检测, 两法的符合率为88. 2%。有报道称, 用研制的检测猪瘟病毒试纸条对11 份猪瘟病料进行了实验性检测, 检出率为36. 36% , 虽然比直接猪瘟荧光抗体实验的检出率45. 45%和猪瘟特异性rt 2pcr 检出率72. 73%低, 但是试纸条操作简单、出结果快, 适合现场使用, 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的现场诊断方法使用[2 ]。除此之外, 已经研制出的检测病毒的试纸条还有新城疫[3 ]、细小病毒[4 ]以及口蹄疫[5 ]等。

1. 2 细菌的检测 首次将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用于细菌检测是kalvatchev 等[6 ] , 他们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立克次体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对标本中的立克次体进行了检测。已经建立的结核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灵敏度达2 mgöl , 特异性好, 无交*反应, 与el isa 法相比阳性符合率达93. 8% , 试剂稳定性达6 个月。2002 年, 许青田等[7 ]用研制的胶体金标记快速诊断试纸条对霍乱进行了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最小检出菌量为106öml , 霍乱患者大便中, 一般含菌量可达106~ 108öml , 因而可用于这类患者的快诊。结果提示, 采用该方法可对霍乱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避免了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 使其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对防治该烈性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朱虹等[8 ]用研制的鼠疫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对用间接血凝法检测300 份阳性血清样品和100 份阴性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 此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 , 而且不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等相关细菌的免疫血清发生交*反应, 认为鼠疫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操作简便, 适合基层单位现场使用。2006 年王鹏等[9 ]对研制的鼠疫单抗胶体金标记试纸条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该试纸条不仅特异性高

达100% , 出结果快(在15 m in 内出结果) , 而且具有高敏感性即能够检测浓度为0. 5 ngöml 粗制f1 抗原, 最小检出菌量为10万个。最近, 研制的快速诊断大肠杆菌o 157 株的胶体金试纸条, 不仅敏感性高, 可检测范围为1×105 cfu öml , 特异性好, 不与其他24 种肠道菌(包括除o 157 外的大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等) 不发生交*反应。除此之外, 该试纸条还能检测出诸如奶粉、面粉、咖啡、点心以及蔬菜和水果等诸多样品中的o 157 大肠杆菌。

1. 3 寄生虫的检测 吴锦雅等[10 ]用抗sjp 38 的单克隆抗体建立血吸虫感染的金标试纸条对实验感染小鼠体内血吸虫抗原rsjp 38 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 尽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血清抗体检测为阴性, 但是对小鼠体内抗原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后发现,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检出率逐渐增高。2004 年, 李学伍等[11 ]采用免疫金标技术成功研制出旋毛虫病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不与猪肺线虫、猪囊尾蚴、猪细颈囊尾蚴、猪米氏住肉孢子虫、猪蛔虫发生交*反应,其敏感性与el isa 相当, 与el isa 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 , 5 m in 内肉眼观察获得结果, 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最近报道的还有检测弓形虫[12 ]、日本血

吸虫等寄生虫的金标试纸条。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 年第22 卷第1 期·39·

2 医学诊断

beggs 等[13 ]于1990 年报道用斑点免疫层析技术对孕妇尿液中的hcg 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该方法可以作为早孕诊断的快速技术。刘煜凯[14 ]用抗hgc 亚基的单抗研制的早孕诊断试纸条对538 例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 并与国外检测早孕的试纸条进行了比对, 发现两种试纸条的符合率为100% , 检测敏感性达到了50 iuöl 。2000 年李志梁等[15 ]用研制人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金标试纸条检测30 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 患者血清ctnt 水平, 并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 符合率达92%。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可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灵敏度可达0. 5 ngöml。可以快速早期诊断心肌损伤。2005年蔡家利等[16 ]用研制的心肌损伤肌球蛋白金标试纸条对30 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肌球蛋白进行了检测, 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 该试纸条特异性强, 灵敏性高, 与国内外同产品的符合率为84. 2%。最近报道有关于用金标试纸条检测血清甲胎蛋白[17 ]以及检测尿液ck20 蛋白的胶体金试纸条[18 ]等。

3 结 语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当今检测病原体和诊断疾病方面最为敏感的免疫学技术之一, 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特异, 更为重要的是特别适用于广大基层单位并能在现场作检测和诊断, 这些特点都是其他免疫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可以说该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a nke bruning, kath ryn bellamy, duncan talbo t, et al. a rap idch romatograph ic strip test fo r the pen2side diagno sis of rinderpestvirus[j ]. j v iro lm ethods, 1999, 81 (12) : 1432154.

〔2〕 徐葛林, 胡巧玲, 吴杰, 等. 检测狂犬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应用[j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 20 (3) , 2362240.

〔3〕 高玲美, 田夫林, 牛钟相, 等. 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准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 ]. 中国动物检疫, 2004, 21 (8) : 22224.

〔4〕 王中立, 宋晓辉, 陈西召, 等. 犬细小病毒病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研究[j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4, , 26 (1) : 62266.

〔5〕 sco ttm reid, n igel p ferris, a nke bruning, et al. developmentof a rap id ch romatograph ic strip test fo the pren2side detection offoo t2and2mouth disease virus antigen[j ]. j v iro lm ethods, 2001,96 ( 2 ) : 1892202.

〔6〕 kalvatchev z. u se of immunogo ld assay fo r a rap id evalution ofntigens of spo 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j ]. act v iro, 1993, 37(223) : 1842186.

〔7〕 许青田, 崔中锋, 刘春礼, 等. 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霍乱临床研究[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6 (2) : 9002901.

〔8〕 朱虹, 张春华, 檀华, 等. 鼠疫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5, 20 (4) , 2062207.

〔9〕 王鹏, 杜春红, 郭英, 等.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鼠疫的实验研究[j ]. 地方病通报, 2006, 21 (1) : 123.

〔10〕 吴锦雅, 杨培良, 周晓红, 等. 应用抗sjp38 的单克隆抗体建立血吸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体系[ j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 25 (5) , 5382541.

〔11〕 李学伍, 张改平, 邓瑞广, 等. 猪旋毛虫病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特性测定[j ]. 畜牧兽医学报, 2004, 35 (3) : 3432346.

〔12〕 司进, 朱荫昌, 徐明, 等. 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的研究[j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5, 17 (2) : 93296.

〔13 〕 beggs m , novo tny m , sampedro s. a self perfo rm ingch romatograph ic immunoassay fo r the qualitative determ ination of human cho rionic gonado troph in (hcg) inurine and serum [j ]. clin chem, 1990, 36 (11) : 1084 2 1085.

〔14〕 刘煜凯, 陈伟明, 马以秀, 等. 免疫层析法作早孕快速诊断[j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18 (6) : 3642367.

〔15〕 李志梁, 钱洪津, 焦保明, 等. 人心肌肌钙蛋白t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 ]. 免疫学杂志, 16 (5) 2000: 3802382.

〔16〕 蔡家利, 周维英, 姜和, 等. 早期诊断心肌损伤肌球蛋白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研究[j ]. 免疫学杂志, 2005, 21 (6) : 5282531.

〔17〕 杨书豪, 张云汉, 王玉金, 等. 血清甲胎蛋白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的建立及应用[j ]. 实用肿瘤杂志, 2004, 19 (1) : 48250.

〔18〕 刘彦慧, 罗春丽, 吴小侯, 等. 检测尿液ck20 的胶体金试条研制及初步应用[j ]. 临床检验, 2007, 25 (3) : 1742176.

免疫学综述范文6

关键词:第二课堂;医学免疫学;实践;能力

1免疫学第二课堂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常规的课堂讲授、试验实训和临床实习等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尽管提倡教师将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带入课堂,但毕竟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很难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因此,第二课堂的实施迫在眉睫,对提升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1.1传统课程安排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免疫学教学实施现状:一方面,作为前沿学科,由于其发展迅速,初学者往往难以适应,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吃力。同时,免疫学具有极高程度的专业性,且涉及领域极为广泛,抽象性强,学生普遍反应都是以新的概念解释新的事物[4]。尤其学到抗原的提呈时,由于学科前后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如果对于抗原、抗体的概念、相关免疫分子及细胞的类别和作用都未能明确,往往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存在畏惧心理,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最终以通过学科考试为目的,敷衍了事,较难达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目的。同时,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虽然免疫学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因实验课时数相对较少,且实验题目相对固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免疫学的理解相对局限,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堂时间发现科研创新的突破点。众所周知,医学技术离不开科学研究,医学成果的出现,来源于试验和探索,科学的数据及实验分析[5]。因此,仅局限于传统授课方式的第一课堂难以满足医学生自身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1.2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由于学生基数庞大,而仪器设备相对短缺,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耗费漫长的额外等待时间。加之设备老旧,实验室空间有限,不具备完成多种实验操作的能力,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瓶颈。与课程相关的往往都是经典验证性实验,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等,实验操作中可供学生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少之又少,其他相对复杂的设备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某些经典实验如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由于操作时间长、耗费大等原因并未向学生开展。

1.3课堂知识比较保守,学习流程相对固定

传统课堂仅传授书面知识,很少涉及医学前沿和研究热点。学生思维更倾向于依赖教师构建的知识框架和现有资料,难以从根本上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涉及到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疾病时,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可导致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但其检测指标相对较多,单纯的平面化讲解学生并不容易掌握。因此,通过课堂之外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自身抗体检测指标的理解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可让学生运用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技术检测自身抗体的表达,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其对检测原理和检测步骤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日趋增多,动手能力和成就感将会大大加强。同时,由于医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免疫学的课下学习时间也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大多数学生往往依赖于考前几周的重点复习。加之考试内容相对局限,必考题目如抗原的提呈、超敏反应等部分内容突出。但期末考试未能对课本内容做到全部涉及,教师课堂讲授的学时也有侧重,因此,学生对教师未讲部分的内容视而不见,对知识的学习比较表浅,难以深入,重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然而其他内容则有所欠缺。虽然拓展内容的学习相对困难,但其与研究热点和临床实践联系紧密,学生仅依赖于第一课堂的学习方式会使其逐渐丧失学习免疫学前沿知识的机会,通过课堂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比较困难。

1.4导师制存在弊端

目前,医学院校中导师制度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造能力,但由于其考核制度不完善、导师科研压力过大且师生比例失衡,使导师制逐渐流于形式[6]。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和庞大的学生数量,有些教师认为科研重于教学,对学生趋于敷衍,最终顾此失彼,违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初衷,使学生逐渐失去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导师制形同虚设。

2免疫学第二课堂的实施过程

第二课堂的实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文献阅读及实验操作,二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作为研究创新的课题来源和理论依据,同时进行基础实验操作验证结果正确与否。教师则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指导为辅”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为目的,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客观、专业的意见,最终以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成果。其具体参与过程如下:第一,学生根据自身科研兴趣或教师引出的某一国内外研究热点如癌症、感染等相关分子及其调节机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有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都出于学生本身的发现和思考,往往是独特而又新鲜的,应当受到尊重与鼓励。第二,学生以自己提出的问题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增加知识储备。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发现同一种分子在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类型中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献中有效提炼关键知识,借此作为问题依据,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回归文献判断方案的可行性。第三,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其更具说服力。但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等常用免疫学实验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不断摸索以找寻规律。学生在操作中不能拘泥于实验步骤的掌握,还需要不断进行操作,填写试验记录总结经验,对于重要的实验步骤如免疫印迹实验中转膜时间的长短,封闭液的选择及免疫组织化学中组织切片染色时间的控制等做到熟能生巧,实现从做出结果到结果清晰美观的跨越。第四,总结归纳。学生将发现问题、整理资料、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撰写综述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向老师汇报,经过师生间的反复修改与讨论,最终以最为第二课堂的研究成果。

3免疫学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课堂以其灵活的方式及务实的内容克服了第一课堂的诸多不足,顺应了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生敬畏生命、持之以恒、严谨自律的优良品质,旨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7]。

3.1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第一课堂注重基本知识传授和共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第二课堂则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能力与素质,并针对人才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配合第一课堂,达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8]。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与实验操作,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足够的信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之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同感。对于教师来说,充分利用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相融合,将理论知识与科研特长融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虽然结束,但免疫学的教学和学习远未结束的目标。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讨论,加强教学反馈,既防止了日常教学的固定化、刻板化,使单向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又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2更加注重独立创新,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首先,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完成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到实验操作验证假设及撰写文章的全过程,而教师则鼓励学生大胆想、放手做,使学生在科研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更加独立自主,对老师依靠而不依赖,服从而不盲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在查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课堂理论知识,相互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间相互争论,与教师合理辩解,敢于质疑权威教材,激发学生个体学习潜能[9]。最后,学生在不停的科研探索中培养严谨、求实、耐心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创新的科研精神,并应用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3增强岗位任职能力,促进人才素质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能否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精神与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科研意识与能力的人才,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10]。通过参加免疫学第二课堂活动,阅读专业文献,建立相关动物实验模型,提高学生对疾病分子和细胞学水平的认识,做到宏观上准确把握,微观上深入研究,点面结合,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素质,向专业化、责任化、创新化的工作方向不断迈进。同时,由于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以及免疫学实验在疾病预防与诊断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从免疫学的角度利用所学知识对某一疾病进行分析,阐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如分析癌症中相关分子和通路的活化并应用相关免疫学实验给予验证等,使知识融于实践,贴近临床,为学生今后的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3.4知识更新更加迅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教师将“互联网+”运用到新时代教育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免疫学内容多、难、进展快的特点,通过微课、慕课、手机课堂等方式[11],将教学内容和国内外免疫学最新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既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效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相对吃力的补体章节,教科书仅大概介绍补体的溶菌、溶细胞、调理、免疫调节作用等,并没有具体说明其在癌症等疾病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生一般学到此处时感觉比较空洞和抽象。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加入免疫学网上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制作慕课、微课等方式为学生解答疑惑并推荐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补体的未知作用,如C5b-9与胃癌临床分期的关系[12]或C5a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C5a-C5aR系统导致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13]等。此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补体的相关知识,还与国内外有关补体的研究热点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研究方向,如探索补体在其他类型癌症中的机制或作用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层次感,并将免疫教学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