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区别;教学联系;优化整合

一、现代社会对传统教育的认识及分析

1.认为传统教育是一个西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定的概念。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称为“传统教育”,把自己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

2.认为传统教育的概念不能与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相脱离。认为与古代社会(以手工工具为主要劳动工具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发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它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相对应就有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之前的教育就传统教育。

3.认为凡是适应过去的经济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体系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方式、制度、体系,都可称为传统教育。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区别

1.课程模式。传统学科式教育将各类课程按(知识内容)顺序分阶段排列,组成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结构体系。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按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要求构建融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课程。

2.课程组织。传统学科式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育内容。传统学科式教育内容以学科体系为依据,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更难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建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并符合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是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职业资格分析、教学分析以及个人发展目标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过程。注重能力培养。

4.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学科式教育以学校课堂教育传授知识为主。现代职业教育采用工学结合,现场教育为主,注重培养能力为主。

5.教学方法。传统学科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授为主。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为主。

6.质量评价方法。传统学科式教育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应用为主。现代职业教育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与职业从业标准为主。

7.教师要求。传统学科式教育教师是理论、知识型。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是双师素质综合型。

三、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1.传统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的存在具有某种合理性, 加之人们受传统习惯因素的影响, 对于传统教育技术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这就决定了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过渡只能是量变过程。

2.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所以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在某些方面可能包含或覆盖传统教育技术的功能, 从而使传统教育技术的某些功能降低, 但是它对传统教育技术不能断然取代, 而是与传统教育技术呈现出一种交叠之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万能的和可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的。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传播媒体, 或者是多媒体的组合并用。

3.由于认识水平、技术力量、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需要较长的“过渡”时间来缩小差距, 求得相对平衡。基于上述原因, 导致了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量变过程, 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扬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传统教育技术的某些具体媒体设备的使用范围会逐渐缩小。但即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形成了核心, 完成了“质变”, 传统教育技术也仍然不会绝迹。

四、传统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化整合

1.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除限制合格的多媒体课件外,语言艺术的表达、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个人的综合素质缺一不可。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把握使用的“度”,同时应刻苦训练教学基本功,使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入。但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课件只是板书的简单替代物;二是认为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媒体种类越多越好,声音动感的效果越强烈越好。必须明白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各种媒体只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种类,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突出内容,切忌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造成喧宾夺主、形式掩盖内容的恶果。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不是万能的,在许多场合也不是最优的。如在讲一些数学公式的推导或定理定义推导的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屏幕把已编制好的推导过程演示出来,就显得机械、呆板,难以适时体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到教师的思维、分析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展开,影响教学效果。相反,对于大学物理课程,有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接受,但如果辅以动画或视频文件演示,就显得生动、直观,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

4.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传统教育技术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对自己的讲课做相应的调整。而多媒体课件教学,由于教师一直都是在操作台前讲授,眼睛要时刻观看显示屏,无法时时地观察学生的反应,造成课堂气氛死板,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刘迅、张伟冰.论多媒体教学与因材施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4)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绚丽绽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目标

(一)促进职业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现代教育理念在每个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人,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三)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现有教学方式,并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四)促进教学环境的转变

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习实训的条件要求比较高,但很多职业院校受到经济、场地和资源限制难以满足某些实训项目的需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多数实训项目可由计算机模拟完成,在减少职业院校开支的情况下满足了实验实训需求。

(五)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多媒体等先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以前抽象枯燥的讲解变为直观有趣的动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任何教育技术的发展都以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为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再好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都难以发挥优势。

(二)目标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是杂乱无章地将各种新技术堆砌到一块,而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选择,使用最合适的教育技术而并非是最新的技术。

(三)趣味性原则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厌恶枯燥的知识学习,更喜欢直观、多变、趣味十足的学习形式。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数据、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交互性原则

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人机交互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认真加以利用,提高课程的交互性,使学生学习时如同身临其境,提高教学效率。

(五)共享性原则

现在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必须要共享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教学资源共享一方面能够扩大其收益对象,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现状

(一)视听教学手段运用

早期的视听教学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DVD播放器已经普及并逐渐被更先进的设备淘汰。但在多数中职学校,这些教学设备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技术,在各级职业院级中已经逐步普及,各级部门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教育的发展。但目前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制作水平低、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

(三)试题库应用

职业院校大多数都建有自己的试题库资源,但存在各个学校之间试题库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试题库形式比较单一,更新速度慢、试题库之间共享性差、缺乏行业的统一规划等问题。

(四)模拟仿真教学系统运用

模拟仿真教学系统大多在高职院校或国家级中职示范校投入使用,该教学系统的普及应用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网络应用和网络教学

职业院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并全部接入了互联网,但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更是差别很大。高职和部分中职院校建设了精品课程,部分院校还开设了远程教育。但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在网络应用和网络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经费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既十分重要和迫切,又需要比较高的经济成本投入。政府应加强本地区的建设规划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发。可以通过专项拨款、贴息贷款、合作开发、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应对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施加影响,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

(二)学校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开发和应用机制

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开发有特色的教学软件,以适应职业教育知识专有、专业面广、差异大、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同时培养骨干教师,掌握开发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实际上现在课件开发工具很多,容易掌握,主要是素材制作难度比较大,以后公共素材库会逐步建立和充实起来。

(三)加强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要素。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

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教学的主体向平等伙伴关系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正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者和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向导学方向转变。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变为“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导”主要有导学、导听、导读、导写、导研、导德等。教师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者。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就必须依据教学设计原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设计。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设计出优化的教学过程,设计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

2、针对教师不同的应用层次进行相应培训。

教师在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各有不同,也显示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层次。学校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层次,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3、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要制定专门的师资培养计划,统一规划,通过过程控制,保证培训效果。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或专题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手段。要通过交流、观摩、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合理选用技术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加强考核和评价,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掌握先进理念,主动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五)加强多媒体课件开发和网络应用

职业学校要加强对专业课件开发,要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项资金,要保证课件应用的必要性和开发质量,加强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加强网络应用。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好校园网,并充分利用;第二,建设好学校网站,推进网络教育;第三,采取强制措施,推广网络应用;第四,开设远程网络教育。

五、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料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必将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时也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孟庆刚.湖南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2]杨海生.现代教育技术在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2.

[3]张桂英.现代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5]李英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三元制职业技术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6]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8).

[7]刘春生,张宇.关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8]任君庆,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育技术;职业教育;信息技术;铁路行业

中图分类号 : 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铁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教育形式,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系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我国是被十分重视的教育形式,而职业教育则一直不被看好。通常,职业教育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这与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我国的一线产业工人,即技能型人才,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管理型或研究型人才。这让人感觉到接受职业教育远不如接受高等教育好。其实,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只是职业分工不同,未来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并且,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技能型人才也是企业的稀缺性人才。

铁路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铁路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是铁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好的职业教育,对提升铁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提高铁路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培养一名优秀的铁路司机、一名优秀的检修人员、一名优秀的调度人员都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和费用的。这是由于铁路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通常铁路行业对从业人员都会做技能鉴定工作,合格者才准许上岗。铁路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是铁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而更主要的一部分则是铁路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贴近实际工作内容,更关注岗位技能的需求。这就要求了铁路职业教育要加强实际操作技术,同时兼顾专业理论学习,即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另外,由于我国的铁路职业教育长期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发展,对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还需要做多方面的更新和改进。如,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和订单培养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

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广泛的“慕课”、“微课”等新式教学方式的热潮。实际上,这些新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扩大了教学对象,增加和改善了教学方式。以新加坡为例,他们就在1997年到2014年的十几年间,出台了三次教育总体规划,来促进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中第一个总体规划提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第二个总体规划提出,教学中心由“教”转“学”,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第三个总体规划提出,学生能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必须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然后逐步增加教育教学资源,最后达到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那么我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讲授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和互动学习模式。

1、讲授学习模式

讲授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就是把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即把课堂搬到了网络上。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凭借网络平台达到广泛传播知识的目的。“慕课”和“微课”就是这种教学方式。国外著名高校都分别加入了“慕课”行列,制作视频公开课,供学生选择和学习。而“微课”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课程组织方式。我国各大学也都制作了许多视频公开课。这些都给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在网上学习这些课程。很多教育专家也把这一现象认定为是一场教育领域内的革命。

2、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讲授模式相区别,自主模式下的信息资源是分散的、零散的,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如,百度文库、专业论坛、文献期刊数据库等。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学生可以利用它大量的学习专业知识,这就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大有益处。但,由于网络资源数量庞大,这就对学生的资源检索能力和专业基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往往会减少学生大量的检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互动学习模式

互动学习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交互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由于网络可以跨地域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流。这就给实时的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远程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由于早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比如网络传输的速度较慢、声音和画面的效果较差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神十航天员的太空授课。这个课堂里的学生人数众多,部分学生还可以现场交互,这就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教学形式和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这种学习模式的保证。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铁路职业教育的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铁路职业教育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资源的融合

铁路行业的专业书籍、专业规程、实际工作内容都可以以信息资源的形式上传到网上供学生或业内人士学习。由于,网络资源庞大、并且缺乏一定的专业规划,所以对学习者来说并不是十分方便。那么,未来我们可以建立铁路行业的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和业内人士学习。另外,对于铁路职业院校也可以考虑建立虚拟实训室。列车的虚拟驾驶室就是一例,它可以在学生不能进行列车实际操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由于学生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学习,那么学校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改动。这一行动也被称为“翻转课堂”。在铁路职业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计划和目标,也可以借助信息资源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3、现代教育技术与技能评定的融合

技能评定主要是考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在其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将大量的笔试考试形式更换成机考,这样即节省人力也便于更灵活的安排考试时间。另外,信息技术也可以再现工作现场的具体情景,这样就可以更加方便的考察从业人员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与铁路职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提高铁路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铁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铁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祥恩. 虚拟现实技木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0:96-100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4

 

英国学者哈默和美国学者哈拉德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企业技术积累的支撑,技术技能积累的终极目标是核心能力的获得,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因而,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性的内在要素。技术积累(Technologicalaccumulation)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组织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Ml企业通过技术积累获得构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在拥有关键技术之后,对整个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企业通过注人式技术积累、内生式技术积累和共生式技术积累三种方式积累知识和技术能力,形成维持自身运行的组织流程、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是形成创新集群的原W这件集群包括: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型创新集群,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型创新集群以及向某技术关联域扩散的渗透塑创新集群技术轨道、技术平台、技术关联域在运行中相互支撑,构成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系统,也是企业技木水平和能力递进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发展中耑要不断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才能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

 

_、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途径和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与行业企业共创国家技术技能枳累的平台”,这表明在闰家的顶层设计Q经将职业院校为企业服务的层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要素。职业院校要在国家的技术技能升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应荇力培养高层次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供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这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核心和前提,同时也是激发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川的关键要素。只有参与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创造中,院校才能增强n身的吸引力,实现与企业平等共贏的合作。

 

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乃递进谣求,并将作用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循环m路中在不断的循环上升发展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

 

1.参与途径

 

第一,对接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需求企业的共生式技术技能积累是企业获得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技术研发、创新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直接为其升级发展服务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双方在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知识、资源、技术上形成优势互补,搭建共生式技术技能积累的平台。

 

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应着眼于行业、企业核心技术系统中的技术轨道、技术平台和技术关联域方向。通过建立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研发团队等合作形式,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者是某种环节。合作平台上不仅限于双方,川■以是同行业领域或者职教集团的平台上形成的多方合作。合作各方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共同投人、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这种对接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耦合,其合作的深度由参与各方对各自提供的资源和对新技术的贡献程度决定。合作平台上产生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直接进人企业核心技术系统,进人企业的技术递进和积累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与合作平台对接的创新设备积累过程,实现其整合和传承。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二,对接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与传媒,并且是更具能动性的载体.W此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2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载体,也是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企业不论采用何种技术积累和创新模式都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实现完成。

 

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本身就是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进行整合,融人实际的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合作中,校企双方选择适合双方发展的合作育人模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在育人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对接产业升级调整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育人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重新梳理,提高企业的知识技能存量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生式技术积累模式取决于合作的内容以及对合作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的组织模式反映了组织的内在化程度以及组织间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行为存在着多种类型,根据合作资源配置组合的特征划分,可分为优势资源互补型和核心优势加强型两种。优势资源互补型合作表现为院校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核心优势加强型则表现为院校与拥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大型或新型产业的企业间合作。其中,优势资源互补型合作是目前实践中最常见、最成熟和最有成效的一种合作方式;[31根据合作内容不同,可分为知识传承型合作和技术创新型合作。知识传承型合作以传授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双方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创新型合作以创新技术、研发、服务为主要任务,院校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这两种模式可不同程度地并存于同一合作中,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根据合作是否涉及到产权,企业与院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又可以分为产权合作协议和非产权合作协议。

 

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实力,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技术创新的类型、新技术的重要程度,选择适应企业需求的合作模式。

 

第一,不同层次院校的参与模式。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参与的模式不同。一般地,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是知识传承型的合作;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实力以及企业的需求进行选择,可选择知识传承型或者知识传承和技术创新并存的合作模式;应用型技术大学在合作中不仅要完成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而且还需要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承方面为企业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课程承担更多的知识整理和引领发展任务。同时应用型大学在技术创新型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师资研发水平、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设施优势都是企业创新积累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用型技术大学是高层次知识传承的主阵地,更是技术创新型合作的主力军。从当前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类型来看,多数院校选择非产权协议的优势互补型合作。

 

第二,不同需求企业的选择。企业实现技术技能积累的路径不同,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企业的注人式积累对企业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本和消化吸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企业的内生式积累要求较高的技术积累起点,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到核心技术系统中;共生式积累则使合作双方之间技术知识互相补充、优势共享,从而形成双向整合吸收的知识流,需要产、学、研、用能力俱佳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机构的支撑。

 

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对接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结合职业院校提供的资源、教学和科研实力等方面考虑合作内容和模式。一般地,成长中的企业都会选择知识传承型的合作,围绕技术进步进行专有人力资本的培养。大型企业、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会选择根据企业核心技术系统的特点提供的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对接企业技术积累需求的合作是产教融合的“融合点”。

 

二、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实现机制

 

职业院校与企业分属不同的部门。要有效发挥职业院校在企业技术技能升级和创新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需要M清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的职责、权利、义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参与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让校企之间的产权划分合法化;加快修1丁《职业教育法》,完善修汀《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使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系统配套,为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第二,完善组织机制,建立治理结构体系。传统基于过程的技术研发组织表现为等级分明的层级结构。Torres等人提出f技术技能创新研发平台上组织之间的关系模型,以灵活的“圆”型中心辐射研发创新闭队组织代替多层级的“金字塔”型结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可采用岡形的组织形式,通过合作平台将技术进步与育人培养统合在一个系统中(见图2)。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各方组成的校企合作育人创新发展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不断促进和推动K域内校企协同技术创新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创新协同管理体系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

 

第三,创新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应从双方的利益出发,保持持久的平等依赖关系从内部管理和外部促进两个方面,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在合作平台内部,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标准制度,规划权责,关注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推动合作平台中参与各方的技术和知识整合,促进技术技能积累载体的吸收和消化在外部推进方面,通过设立专项科技研发和技术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核心技术创新系统,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载体。如: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基地、高层次团队工作室等。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相关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闭与企业多方合作的技术创新平台的合作共建,保持从产品研发到技术成果推广的渠道畅通。

 

第四,建立双向激励机制,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建立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对建立创新合作平台的院校和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和专项奖励,为合作成果提供转化推广渠道。鼓励有实力的院校参与校企高端合作平台,例如:对有职业院校参与的“2011计划”项目予以支持;或根据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在各层次科技与研发基金中设立“职教校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计划;鼓励合作平台设立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人才计划和科技服务政策。

 

和专项基金。

 

第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建立协同创新评价机制,积极引导校企高效的协同创新。将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完成校企研发项目数量及转化的金额、校企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数#、实训基地共建投人、技能大师T:作室等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估维度,促进院校与企业持久的、深层次的协同创新。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育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打造一种充满活力、彰显灵性、人尽其才、各取所需的新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与依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方向所在,以互联网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改革传统教育的突破口。在当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职业教育学校课程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整合就是在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合理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帮助教师教学为出发点,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各专业教学中,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新挑战。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各专业教学过程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把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作为重点;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宰和学习的中心,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这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一种变革。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专业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由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也由单一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二、任务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性质和具体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内容转化为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任务呈现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训练对象。如在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把“办公桌的整理”作为文秘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任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填写表格能力。

三、探究化的教学过程

任务提出之后,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等相关资料对任务有基本的了解,有条件的也可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围绕相关任务进行探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并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讨论。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体的传承型转变为由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材是主要知识载体的状况,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筛选、重组和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习惯。同时使学生通过虚拟软件制作并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的模拟练习课件进行训练。在护理专业,我们通过虚拟现实软件,设计制作了“输液训练”虚拟现实课件,让学生学习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创新化的教学目标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只是工具,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培养人才的高级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使他们成为能满足企业需求和适用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范文6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二者同步发展的有效方法。从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限制条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国外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几个方面,就近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基本形式;限制条件

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质量是决定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这已是经济领域与职业教育领域达成的共识。各国政府均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总体政策的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途径加以干预,如立法、拨款、建立专向的管理机构等等。而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被认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国外校企合作的基本形式

在国外,校企合作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教学机制,它为各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国外校企合作基本形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其进行分类对比。朱建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内容及深度方面将校企合作形式分为浅层合作、中层合作、深层合作三种合作类型。肖楠等人从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作用程度方面,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校企并重型三种模式。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较侧重于研究以下几个国家的典型校企合作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通常每周在企业接受3~4天的实践培训,在学校进行1~2天的理论培训。在双元制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是主导,决定着开办专业及学生数量。双元制学校顺应并满足企业的需求。

2.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制。TAFE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简称。TAFE学院根据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习。TAFE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培养达到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的合格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TAFE学院制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运行机制。

3.美国的“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根据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其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工读轮换制、半工半读制、劳动实习制、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四种方式。培养目标由学校聘请行业中的一批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按岗位需求确定,并以此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各项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按相应知识模块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合作企业签订实践培训合同,组织学生实践。

4.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的教学计划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制订,课程安排借鉴“双元制”的经验,第一年为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是专业课;第三年半年学习应用性课程,半年做工业项目设计。“教学工厂”模式在实施中重点放在动态调整模式与专业的适配性上。它需要持续性的运营资金的支撑,而运营资金的来源在于与企业的充分合作。

5.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及“现代学徒制”。“三明治”模式是一种“实践―理论―实践”或“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是英国政府于1993年宣布实施的计划。自1995年9月起,现代学徒制开始在全国范围更多的行业部门展开,其旨在通过为16-24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种工作本位的学习路线,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

这些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都有他们各自的运行机制,但最终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成功地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每一种模式都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这与它所处于的社会背景及各部门的工作投入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往往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只能依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借鉴。

二、校企合作的限制条件

校企合作从字面上看涉及了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但实际运作起来不止这两个主体,而是全社会各部门多方面的协调合作。校企合作的实现有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所具备的条件不同也就决定了校企合作在当地的实现形式。当各种条件达到时,学校和企业双方就会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合作,并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国内学者关注最多的几个国家分别对这几种限制条件加以说明。

1.法律规定。为推进校企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使校企合作有法律做依据,有法制做保障。美国1962年就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方向,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促使工商企业与大学进行深层次合作。1990年澳大利亚的《培训保障法》规定:年收入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应将预算的1.5%用于员工职业培训。这些法律从法理层面上确保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可能性,明确了企业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2.政策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仅仅依靠法律的硬性规定还远远不够,各发达国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加以引导和规范。政府所采取的优惠政策或规定性政策鼓励和促进了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了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如德国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国税。澳大利亚则规定企业必须拿出工资总额的2%用于教育培训。新加坡从1979年起,通过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由国家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这相当于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减少雇佣低技能职工,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3.资金保障。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发展职业教育都是需要资金的保障。各发达国家也都在这个方面加以重视,例如从1994年至2005年,新加坡的教育开支从33亿元(新币)增加至61亿元(新币)。在61亿元中,超过10亿元投资在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澳大利亚采取商业化运作的职业教育投资方式,一般来说,在TAFE学院机构中的经费开支中,国家投资占其总数的2/3,机构自己创收部分占1/3。但TAFE学院中进行的学徒培训和实习培训的费用,则主要由国家支付,企业支付的学费不超过850澳元/年。

4.建立相关监管行政机构。企业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有个平台表达企业的心声。建立相关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保障。如英国为了使企业在地方的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立80多个“培训和企业协会”,专门协调学校和企业关系。在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美院校的合作教育工作。德国设立了“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这些机构承担着职业教育管理职责,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资格认证。在职业教育中能够证明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或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系统的建立是保证毕业学生质量的一道可靠关卡,同时要建立起资格认证与普通学位认证互通的机制,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英国在政府主导、企业和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的合作下,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可分别颁发职业课程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等值互通。澳大利亚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资格证书与学术证书的等值,以满足青年人升学和参加工作的多样化要求,提高入学率和技能水平。

6.企业参与。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但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企业本身并不承担教育机构的角色,这也是各国用法律政策强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在强制及鼓励结合的政策下企业也从一个非教育机构慢慢转变为一个具有培养社会劳动力、参与教学过程的义务的集体。企业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地参与到办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经费投入、课程及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教学条件建设、学生成绩考核、资格证书发放等。例如在德国,企业承担的培训经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指导、耗材和生活补贴,企业每年为每位学徒提供培训经费合计约8000欧元。在澳大利亚,企业把先进的生产设备提供给学院使用,为TAFE学院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并派遣掌握先进技术的一线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得到更好的锻炼。

7.社会认可。社会认可是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一个精神支柱,也是让企业更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建立了“英国行动组”,就是要让高层领导认识学徒制度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对学徒制度更加关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在美国,人们不会歧视技术工人这样的职业,几乎每个社区至少拥有一所社区学院。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往往会更高,地位也更突出。美国的这种强烈的实用主义文化价值观,使得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三、我国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职业教育政策。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所突破,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认可度低。由于“重学轻术”传统思想的禁锢,人们过于看重普通高等教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和鄙薄,这种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的认可度低也使得企业难以肯定职业教育的作用。

2.政府法规政策支持不够。我国虽然在立法政策方面逐步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这些法令条例均处于宏观、中观层面,较少涉及微观。比如普遍缺乏对企业的奖励性措施和企业的强制性义务规定,缺乏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和对企业的监督。这些都导致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3.经费缺乏合理配置。“十一五”期间政府拟投入1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但从经费的配置来看,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学校,缺乏对企业的相应补助。教育和企业属于不同的系统,政府没有设立校企合作统筹拨款的机制,而投入到学校的经费也缺乏合理的配置及监督。

4.师资队伍有缺口。我国高校从扩招以来,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缺失,这也是导致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但从目前来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水平普遍不高,而企业更是极少向学校提供实践型教师,并且很少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5.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企业参与管理平台。我国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结合不够普遍和深入,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充分协调,其原因在于尚未建立专门的有效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缺乏监管部门规范校企合作的要求,监督检查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过程和成果。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除了简单提供一些岗位外没有其他的参与途径。

6.职业资格认证系统不完善。职业资格认证没有硬性的规定和统一的要求,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也有待提高。普通职业院校不会强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考取较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降低毕业的难度实质上是降低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这也是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否定职业教育作用的一个原因。

四、外国校企合作给予我国的启示

由我国国情所限,我们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而在我国,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政府这个纽带从立法、政策、机构建立、制度规范、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使得企业不得不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再通过给予企业一定的补偿奖励,让企业看到有利可图,进而让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目前国内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即便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也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宏观解决方案,缺乏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和建议。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肇英.对校企合作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J].新乡教育

学院学报,2009,22(2).

[2] 周会青.德澳英三国高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特点[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1).

[3] 金长义,陈江波.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7).

[4] 谢丽英.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给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

启示[J].成人教育,2011,(5).

[5] 马强,付艳茹.国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与比较

[J].科技管理研究,2011,(6).

[6] 张苏俊.中外校企合作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9).

[7] 于长东.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典型模式及借鉴

[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4).

[8] 石晓天.英、美、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政策

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1(6).

[9] 黄日强,何小明.澳大利亚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