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1

1、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2、广义的社会实践是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全人类或大多数人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3、狭义的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零花钱。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2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建设;信息时代;创新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9-0086-01

中国的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支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滞后,有不小的差距。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科技社会,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信息、与科技接轨,把握好博物馆与文化的关系,面对日益普及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博物馆的文化建设。

一、信息时代下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文化是一种虽然“看不见”,但是功效“无穷大”的重要资源,影响着博物馆的自身定位与品质发展。建设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对博物馆自身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能发展为极具精神能量的社会财富。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博物馆自身的特色品牌建设,拓展改革发展思维,激发博物馆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微博、QQ、博客、淘宝等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必须与网络信息相连接,开展网络辐射内的工作与教育实践活动,发挥职员的网络创造性,将博物馆的信息文化建设做到极致,能大大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可以肯定的是,博物馆将来会是信息化的博物馆,会成为建设与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信息时代的博物馆文化建设并不是要隔断传统的博物馆文化,相反,还要继续与传播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这种变革,仅是在文化建设管理与传播模式上的变化,对博物馆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要充分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信息时代博物馆的文化建设,追求的是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创新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唯有创新才会增强博物馆文化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才能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创新博物馆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博物馆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文化载体,其文化展示具备多样性,当博物馆具备了创新与进取的文化精神,并不断向社会展示自身的“公共性”,则会对社会审美与教育发生深刻的影响。面临全球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信息时代如期而至,博物馆的文化建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发展文化建设,是博物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博物馆的信息传播途径

信息科技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都影响着每个事物的发展速度,对博物馆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积极创新各种博物馆信息的传播手段,用最新的技术、最普及的网络来抓住人们的眼球,充分调动人们享受跟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有:(1)在博物馆的建设或整改过程中,加入声光电立体手段的综合应用,增加公众审美中“享受的需求”。如在展览传统文物与图片时,可以加入场景复原、触摸屏、多媒体展示、3D、4D甚至5D效果的高科技展示,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博物馆文化固有的“浑厚感”、“开阔感”充分的展示出来;(2)开发设计博物馆文化产品,并形成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条,让观众不仅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更能从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中享受到购物与传播文化的乐趣。(3)在与博物馆受众的互动方面,可以采用人机对话交流的“模拟射击”、“自由设计拍照”等技术手段,展示博物馆文化的内容;可以开通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与受众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及时便捷交流;可以开通网上博物馆的建设,通过信息数据来展示馆中文物及文化。

(二)创新博物馆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信息时代下,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将现代信息社会文化全面融入到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中来,为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在管理方面,加强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增加博物馆对外的透明度,便于观众快读准确的找到博物馆相关的信息;在用人机制方面,逐渐形成一套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特别要培养一支信息化水平高的队伍,应对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要求。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53―01

小学语文的应用性比较强,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1. 教学方法落后单一。虽然新课改的步伐逐渐深入,但是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充分认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同时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教材知识的传授,因而很容易忽略日常实践的应用。不仅如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3. 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而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如,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就目前的教师培训现状而言,对教师的培训也只是趋于一种形式,根本就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匹配,教师依旧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二、小学语文教学优化与创新的途径

1. 应用多媒体教学。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因而需要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2. 实现分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基础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满足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进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相关的学习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4

关键词:信息传播 图形创意 文化语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像的制造、存储、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使得人们从语言中心的时代迅速转变为以图像、语言、文字为支柱的崭新时期。着眼于信息传播的图形设计,是一种以“图画和形象”作为信息载体并与信息传达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图形是人们为传达某种信息而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具备某种特定信息的视觉形象。为了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准确,不单要考虑图形创意本身的语言技巧,更要兼顾图形信息传播所处的周边环境;更要冲破专业的局限,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超常的艺术想象力,来创造图形设计的新风格。

现代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

图形是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是介于文字和美术之间的视觉形式,是通过可视性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现代图形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超越了一般造型的审美限定,集现代哲学、视觉心理、艺术造型、语言符号、信息传播、市场营销等学科于一体,并逐步改变着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的文字表述方式,它以超地域、超时空的全球性无障碍语汇,给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民众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交流方式,正逐渐成为世界性信息传播的主要交流形式。

所谓图形创意,就是指前所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构想,并通过图形的视觉外化,以求免除地域、文化、语言、种族等人类交流会发生阻碍的因素,从而达到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

图形创意的文化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二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被规定的语境范畴,而图形创意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和信息传播活动,需要借助和恰当适度地使用一定的语境,来准确梳理与表现图形设计中的物理场。在信息构成要素中,图形是重要因素之一,是运用视觉艺术手段塑造并传达信息。如何正确地运用图形创意,更多地发掘图形创意的特性,我们要结合图形的使用环境尤其是文化语境来进行探讨:

图形创意的信息认知性。在许多以反战和平题材的平面招贴中,用的最多的图形即是和平鸽的造型,在人们的共识中,它是最能够反映“和平”的一个象征符号,最能被受众准确、快速、有效地接受和认知。这种图形的认知性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共同的文化意识。如果一个图形创意不能为人所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就完全没有达到它传播信息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

图形创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在跨越不同文化的信息传播中,图形的差异性就是文化间不同特质的外化形式。不同文化经验和背景对于同一图形可能会产生不同意义的解读,任何语意都只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只有特定背景的图形才能被接受。即使是表达同一内容的图形,在不同的文化气氛下不断使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象征意义,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在中国,被喻为“花中隐君子”的,在拉丁美洲某些地区则被当成妖花;在泰国和印度被看做吉祥的大象,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诚,在英国则被视为忌用图案,认为它是蠢笨的象征;在我国和日本被看做是长寿象征的仙鹤,在法国则是蠢汉的代称。这些都说明某一具体图形会在不同时间、空间中,有着不同的语义。

图形因社会因素、时代的发展而产生象征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化。变化着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图形以新的含义,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新的图形取代旧的图形来表达不断变化着的事物。比如在吸毒问题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一大社会毒瘤后,原来象征医药含义的医用注射器已经渐渐成为吸毒行为的标志之一。为信息传播而使用图形时必须把握图形语境可能存在的变化,保证这些图形符号正是设计者信息传达所需要的意义,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在信息传播中应有的效用。

图形创意文化语境的发展导向

图形创意风格的形成是由特殊时期文化形态和社会潮流决定的,在图形创意发展的进程中,它有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按照自身的运行轨迹而变化的,有着不可逆转的特性。首先,应该站在文化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图形创意的走向,这样才能将人的思维纳入宏大的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思维视角。其次,要从图形创意发展的整体出发,寻求那些最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倾向,从中预测到图形创意发展的未来,这将对我们从事图形创意确立方向性的指导。

民族文化性导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陷入了各种信息的交叉包围之中,在这样的视觉环境里,人们更加渴望文化性的注入,使贫乏的肌体得以充实,于是强调设计的民族化、单纯化呼声日益强烈,许多敏锐的设计者便将创意的目光投向了图形设计的深层――文化层面。发掘民族文化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精神,已成为现代图形创意的基本追求和发展导向。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总和,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文化的大背景。图形创意也不例外,只有把个人的思维纳入文化的轨迹,才能使图形创意具有震撼力和时代感。综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的导向,从纵向上看,民族化的风格是变化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情结;从横向上看,世界上的人类居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氛围,相互之间的文化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反映到图形设计上,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地域、思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设计师对设计的认知观。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进行图形创意,图形就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使人们领悟到文化发展的脉络,图形所承载的信息将更具识别力,更能促进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个性化导向。现代图形信息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所传达的信息在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环境的各种信息中脱颖而出,一条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个性化语境的强化和扩张,个性化提出了一个差异性的设计原则。

图形语境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创意的个性化。独特的设计创意,会使人从平淡的事物中,领悟到更为深刻、更为有意义的视觉信息,给人的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表达形式的新颖化。图形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首先是所创造的图形语境要引起人们视觉的强烈关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人进一步地深化对传达信息本身的理解。因此,个性化的图形语境,能够使人的视觉从习惯性中脱离出来,给现代图形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多维化导向。如今的视觉传达所处地位与从前大不相同,在观看方式上,无论是通过眼睛还是用鼠标去点击,深入设计空间的方式也不同了,最主要的是速度比以前快了。视觉传达设计以往多在二维状态中进行创作。在经历二维程式化的设计之后,设计师在探索新的界面时应力求打开新的思维空间。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图形设计也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到四维空间延展,设计中的时空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符号。设计图像的叠加、透视、错位、渐变等将我们带到了立体思维的大空间,这都体现了图形创意超越和突破二维平面的发展方向。[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07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代图形语境对文化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072400440410)]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强:《图形语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3.陆红阳、喻湘龙:《图形设计》,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胡梅芳、钱蕾:《图形设计实务教程》,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5.李幼蒸:《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6.罗兰・巴特著、董学文译:《符号学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5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

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

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

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

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

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

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

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

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

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构思】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

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

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

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

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播放CCTV《快乐驿站》中赵本山小品动漫片片段《拜年》。

相比较起来,这种动漫化小品与赵本山舞台上的小品你更喜欢哪个?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文化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创设情境:

材料展示: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可以说暗淡失色。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本人表演的幽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让人发现和感觉到其实生活都可以成为喜剧。

探究活动1:

1、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你还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例子吗?

从大众喜欢的赵本山的小品出发,明白文化创新也离不开生活的道理。从而树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观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纵向)

创设情境:

展示“金镶玉”奥运奖牌图片,播放视频《金镶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体会“”的过程。

探究活动2:

1、这个作品的成功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2、这个作品的成功启发我们要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请举一列类似《金镶玉》的文化创新的实例。

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切入,即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结论。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创设情境:

播放中国杂技《天鹅湖》片断,探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探讨活动3:

1、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2、结合这一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请举出类似“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成功的实例。

芭蕾《天鹅湖》和中国杂技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从两者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来分析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比较通俗易懂。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创设情境:

结合上一目的《天鹅湖》,让学生阅读课本55页第一二段内容,讨论下面的哪个观点是错误的,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探讨活动4:

下面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

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延续上一目材料的探讨,做到材料的充分利用,力求更好地突破难点。

归纳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师生共同小结,斑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

知识拓展

课堂练习:(08广东高考)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

老师点题:

1、答案要点讲解

2、强调高考考试的备考要以课本为纲

学生自行完成或小组讨论。

(文科班选用)

【板书设计】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3、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反思】

1、本堂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2、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文化创新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活态传承;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67-01

一、川剧“活态”传承的现状

“活态”传承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行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方式,用文字、音像、视频等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以此来达到对川剧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改造,一些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亡,非遗文化产生的源头在发生改变。大量传承人离开原生地,他们也从此与“根”断裂。前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表示,“非遗”的传承链条正在中断,60年间传统剧种损失了三分之一,传统文化目前的生存境地已危在旦夕。

二、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

川剧“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活”,结合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加以融合创新,完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川剧是传承本土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是对充满着民间生活情调和地域风情的蜀地文化的重塑。

川剧是四川省优秀的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国家和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中,遵循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创新,遵循协调发展理念,构建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等战略部署的实践探索,也是服务地方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川剧“活态”传承的途径

(一)以创新形式开展川剧文化艺术的传播

其一,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迅速发展成为川剧新的发展途径,通过电视节目的展演并加以创新,不断丰富川剧戏曲类节目的种类及内容;改革或翻新传统的川剧戏曲剧目,结合时代编写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剧,使川剧以全新的面目走向大众的视野。

其二,把川剧戏曲引进校园,将川剧艺术搬上高校课堂,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还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了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延续川剧的“活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针对川剧的地域性发展,在西南地区或成都本地设置川剧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实行“一带一”的政策,加强与周边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活”起来。

(二)对川剧传承人的事业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即传承人,他们最大的价值是其对信息的传递,将传统技艺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从被忽视到被关注,传承人身份的认定,是基层民间艺术家得到上层文化的重视。传承人们不仅要有使命感,还要通过传习手段引导社会的关注与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的根本便是“活态”传承。从“活态”传承的角度出发,为川剧的延续寻找一份新的途径,为川剧更好地发展谋求一条新的道路,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完善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邓运佳.中华梨园一枝花――川剧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郭峰.川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4]厉震林,倪震.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5]刘文峰.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研究(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6]于学剑.当代戏曲创新思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姚於,王斌.川剧之困―――天下第一戏现状报告[J].新西部,2012.

[8]孙晓涛.论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与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J].四川戏剧,2012(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梦诗,女,湖北宜昌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第二作者:魏园,男,河北张家口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