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国外;经验;启示

一、国外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系统总结各国和地区在此方面的主要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推动此项工作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一)通过立法和政策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鉴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及其所涉及面的广泛性、复杂性,制定一套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各国成功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通行做法。

1917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受训者必须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取得农业师傅证书才能获得农场经营权。之后其又颁布了《农业职业教育法》,依据联邦政府规定,各州政府也都相应制定了农业职业教育法规,并由州(县)政府农林食品部(局)负责组织协调实施。丹麦规定要买到30公顷以上的农用地,必须是通过基础教育、技术教育、管理教育三个阶段的学习后并取得绿皮证书者,有此绿证者还可以享受政府给予地价的10%的利息补助,并能获得欧洲共同市场有关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助。

(二)政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国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上一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创建灵活、高效的农村职教体系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其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办学的高效。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体现在四个方面:多渠道办学;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专业类型多样;学制灵活。高效的办学是农村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他们的做法主要归结为:第一,重市场需要。在英国,随着社会上游览船艇拥有者的不断增加,贝克赛尔农学院就利用农机化专业优势增设了游艇修理专业,将原来的牛舍改成了游艇修理实验室。斯帕索特农学院则根据市场调研开办了家政常识、庭院花卉、火鸡养育等培训班。在美国,佐治亚州布鲁克斯县的一所中学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当地缺少幼托机构,许多年轻的母亲不能出去工作,儿童又得不到应有的教养。于是开办了幼教师资培训班。第二,突出实践教学。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或是注意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如美国农业职业教育课程除教室活动外,还包括辅导学生家庭农场作业计划、农场机具活动、参观学习和参与美国未来农民会等实际操作训练或实践活动;或是强调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如英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入学后多半实行“一年学院全日制,一年农场实践,一年学院全日制”的“夹心面包”式分段教学,保证足够的实践时间;或是坚持教学手段的实践性,如荷兰一些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就建有“实际操作及授课大厅”,厅内均围绕某一个专题安排先进新颖的仪器设备供学生操作。

(四)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农村职业技术

针对农业产业相对效益低,农村工作条件苦,一些学生不愿填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不少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政策,以调动学生选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如前苏联对报考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行按中学毕业成绩择优录取的办法。凡在农村普通中学高年级时学过农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学生,报考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机务人员专业时,可缩短其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期限。到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享受各种免费和优待(享受免费的伙食、成套制服和工作服、每月30~40卢布的助学金)。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习时所得报酬可全部归己。而其他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只可得定额工资的50%。

二、国外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鉴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及其所涉及面的广泛性、复杂性,制定一套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各国成功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通行做法。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执法力度,配套出台详尽具体的实施办法,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之路。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监督检查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政府贯彻《职业教育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有效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毫无疑问,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经费问题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就我国目前而言,投入主体应由政府和受训人员组成。国外成功地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培训经费的充分保障。首先应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并明确投入用途。同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就目前而言,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在中国当今经济情况下是不可取和不可能的,应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体系

首先应扩大农村地方办学的自,充分利用农村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现有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资源。其次应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逐步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再者应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形成升学与就业立交桥,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前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联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会管理并能从事专业化生产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 衔接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基本的能力。什么是信息技术?从技术的本质意义上,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是指感测、邮政通信、计算机、智能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农村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农村中学一门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大大影响了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给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极大阻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足,导致重视力度不大。

一些农村中学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就是一堂精神上的体育课,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学生利用计算机娱乐自己,无非是教学生打字、上网、聊天、玩游戏。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是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离自己很远,只是把它当做游戏机,导致不够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一些农村中学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受重视力度不大、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学基本都是其他老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任课教师基本没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仅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常识,不具备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另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更是成为其他中考科目的点缀。由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接触不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对计算机都很好奇,对信息技术课都兴趣很浓,但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为何物。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像是学生的自娱自乐。

2.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保护,轻视使用。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成本比较高的课程,它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用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机房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会使得有限的学校经费更加紧张。计算机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设备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更是捉襟见肘。农村中学计算机机房现状:计算机数量不多,仅有“远程教育”项目配发的三十台电脑,而且有几台有故障待维修。学生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时间少,使用效率低,难以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二、举措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共同发展的机制。

首先,农村中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要正确。转变传统思想和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重视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加大基本设备建设和设备维护的投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机会,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应用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建设一支信息素养高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团队,是决定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偏低,专业教师缺乏。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农村学校要结合校本实际,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适应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每天都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三)采取适合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要开齐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适当地开放计算机机房,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除了学校的计算机外,基本没有机会再接触计算机,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上机实践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要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正确引导,激发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 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59-01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要向其他产业转移,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上岗,所以只有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加速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 当前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有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只是学校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职业教育的对象只是学生,忽视了所有就业人员都应该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影响,还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有人认为学生上普通高中和高校有出息,上职业学校就低人一等。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使得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直接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和发展。

2.办学体系不健全,办学模式僵化

(1)职业教育体系过于封闭。学校教育仍以学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强调正规学历教育和职前一次性教育。

(2)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体系不健全。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终身教育网络未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育脱节,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培训不足。

(3)办学模式较僵化。办学功能单一,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且发展很慢;办学体制单一,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很不规范;教学制度单一,学校系统的职业教育几乎都是长学制;办学形式单一,大多还是学校本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职业教育脱离市场的实际需求。

3.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未形成“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许多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不知道为谁服务,更谈不上怎样去提供优质服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4.教育质量不高

(1)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教育要求存在较大距离。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转岗学习和继续学习,许多教师不能胜任专业课。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反映地方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但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波逐流,盲目照搬,缺乏针对性和地方特色。

5.职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能力相当薄弱,仍以国家财政性拨款为主,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尽管近些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连年上升,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却增长缓慢,企业办学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

二 适合城镇化进程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

1.转变观念,理顺体制

要加大宣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大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现代职教发展之路。开拓资金渠道,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逐渐实现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

2.加快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改革学籍制度,根据农村生源特点,实行开放式入学方式,放宽年龄限制,免试入学或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学制长短结合;明晰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需要,培养新型农民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城镇居民。改革课程体系,在传授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

一是服务农业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实用技术人员,适应农业科学技术,保证我国农业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服务农村学生。为有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学生提供专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教学内容,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就业。三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把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实施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使他们既可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也可回乡创业;农村职校与城市职校结合对农民工进行培训,除务工所需技能培训外,还要进行进城前的基本生活常识教育,使他们尽早适应城市生活。

总之,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必须更新观念,排除障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农村职教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R].国发[2011]32号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4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大市、职教强市”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作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我市通过逐步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力度,形成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氛围和一定工作基础,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14880名,专任教师871名。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覆盖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0个大类36个专门化方向的专业结构。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其定位准、技能强、适应快的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统筹领导,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到突出战略位置

近年来,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作为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城乡大职教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职教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内容,既加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培养,又重视在岗、待岗、转岗及后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把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统筹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和规划,整合城乡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形成了分工相对明确、联合协同的工作体制;三是统筹调动各方办职教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鼓励镇(街道)及广大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建设的促进机制,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培训与就业之间的互动。

(二)坚持创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有了明显的提升

1.推进集约化办学。一是进一步整合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促进高中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市政府于20*年5月,将技工学校成建制地划归市教育局管理,同时以技工学校为主体,新组建了“*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一所学校、两块牌子办学。两年内,该校的办学规模由原来的7个班级扩大到了目前的21个班级。目前,投资估算总额1.48亿元,占地面积为300亩,学校规模达90个班的该校新校舍,已经进入了扩初设计阶段,年底前将正式在杭州湾新区开工建设。去年,*职高撤销金轮校区后,市政府及时调整了资源存量,做到缩地盘不缩规模,继续保持了*职高超大型学校的规模。二是优化了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资源配置,提高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集约化、特色化程度。20*4月,通过“扩、缩、并、转、停”等形式,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实行统一调控。在专业结构上,扩大了全市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专业的规模比重。在专业布局上,做到了职业学校专业集聚集约,错位设置、规模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主干专业规模化,专业方向多样化,服务面向社会化的特色专业。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开设的重点骨干专业达到10个,其中5个专业分别被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认定为示范专业。全市职业学校就读重点骨干专业的在校学生达到了总学生数的71%。

2.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市政府确定了家电制造、化纤纺织、机电模具、林业园艺、农业技术、财务会计、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八个重点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并于20*年起依托职业学校,全面规划建设相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2005-20*,市财政累计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设备经费4200万元。至目前已累计完成44%的投资,共42个专业实训室的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其中26个专业实训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列入20*度投资计划的47个专业实训室,目前已完成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工作,进入了设备招投标公示阶段,可望于今年年底前建成。为了增加我市公共实训基地的配套用房,今年市政府又安排专项经费1670万元,将*职高、行知职校、锦堂职高等三个学校的实训楼扩建工程列入了全市的实事工程。一大批先进实训设备进入职业学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职高先后被省和*市有关部门认定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市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我市规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除应具有教师资格外,还应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资格。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3%;具有高级技工、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134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9.6%;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有了较快提高。20*6月,市政府与同济大学共同签署了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利用同济大学百年名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科研优势,以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更新、全体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正式启动了*市2007-2010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全员培训工程。今年暑期,我市首批120名教师赴同济大学参加了现代职教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础培训。

4.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改变职业技术教育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的现象,去年,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学分制改革,覆盖了全市五个主体专业和两个基础文化科目。一年多来,全市职业学校强化实践教学,以“实际、够用”为原则,初步完成了21种不同类别的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包括企业订单式培养教材),并应用于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仅去年以来,全市组织职业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63批次,参赛师生达1568人次,共获国家级奖项13人次,省级奖项21人次,*市级奖项170人次。

(三)构建服务型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

根据发展城乡大职教的指导思想,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意见》及六个配套政策,对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明确把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城乡后备劳动力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作为六大工作重点。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本地劳动力各类培训11.8万名,其中1.8万名培训对象获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另外,还对3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基本素质培训。

(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保障力度

为加快城乡大职教发展,我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强化政府投入力度。在基本完成职业学校“双调工程”后,市财政及时将投资方向转到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上。20*至20*三年间,为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800多万元;从20*年起,还首次把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纳入年度产业扶持预算基金,计划连续三年各安排1500万元左右,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出台了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统筹制度,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取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其中1.5%由市统筹,1%由企事业用于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办学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二是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引导。全市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工学结合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服务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91号)提出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高于普通高中1.5倍的政策尚未到位。导致全市职业学校实际应配的实训指导教师人数减少;同时由于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仅限于设备采购支出,导致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实际运行中高额成本的耗材、耗电等支出没有经费保障。四是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其现状很难满足职业技术教育高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型发展和课程结构调整,一大批文化课教师面临转岗与分流(占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8%)。五是镇(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场地不足、设备设施落后,进而影响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质量和进程。

当前,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给予了加倍的关注,也对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效益和谐新*的目标,并从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对我市今后五年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一)以服务为宗旨,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化办学。努力增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紧密度,紧紧围绕市里已经明确的家电制造、化纤纺织、机电模具等类专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专业总量上,使全市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比重从目前的31%提高到40%左右,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比重从目前的36%提高到45%左右。同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主干专业的投入力度,创建一批特色品牌专业。以全新的理念创办好杭州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利用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契机,在校舍设计、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师队伍、校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创新,努力把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为一所理念全新、与国际接轨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力争本市有1所职业学校进入国家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尚未突破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方面职业学校吸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升高”的低端生源,入学成绩多数不尽人意,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还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要力争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一方面激发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提供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专业教师,承担相关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促进职业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模式转型。使职业技术教育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三)以技能为中心,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继续保持现有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学校和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教学条件,推进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要增强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力争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教结合、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

(四)以师资为先导,全面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针对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采取“引进、培养、外聘”三策并进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加大社会选聘的力度,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二是加大在职教师强化训练的力度,分期分批地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派遣至职业院校进一步培养。通过加强与上海同济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合作,使我市职业学校现有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使7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中20%的教师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5

一、改革的背景

在全球竞争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在确保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一份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美国在2009~2010全球竞争指标的排名中从第一位降到第二位,瑞士超过美国位居榜首。这为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敲醒了警钟。未来10年,在美国30个快速增长的职业类型中,2/3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是高中毕业生收入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成为美国人迈向中产阶级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奥巴马政府为美国教育发展设立了新目标:2020年前重新成为世界上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这对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成功地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就能确保每个学生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和事业成功做好准备,使年轻人和成年人有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学位的途径。

奥巴马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改革。美国教育和劳动部通过贸易调整资助拨款配发20亿美元来强化社区学院项目和劳动力合作。奥巴马政府2013年度财政预算建议增加10亿美元来帮助50万中学生参与中学提供的职业学院项目。同时,2013年度财政预算建议给社区学院提供80亿美元资金来为高增长行业训练200万工人。这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是,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向终身学习转变。其不再是帮助学生中学毕业后获得文凭并找到工作,而应该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和高等教育学位,以获得实现人生成功的职业。而目前的现状是,美国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很少,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局面。一方面,美国失业率很高;另一方面,医疗保健和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招聘技术工人困难。数据显示,由于技能短缺造成美国300万工作岗位空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有效的、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既要符合学生获得更高学历、更好工作的需求,还要与雇主、企业和劳动力的需求对接,要为学生提供基于整合学术和技术内容及适应性强的就业技能课程,也要提供把学生正在学的东西和真实生活的职业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工作的学习机会。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美国制定《投资美国的未来》这一政策,旨在确保教育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训练机会来降低技能短缺、加速商业发展、鼓励新兴投资及雇佣机会,强化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该政策围绕这一宗旨,依据四个核心原则对2006年的《帕金斯法》进行了修订。

(一)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要实现有效结合

政策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要实现有效结合的改革原则,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技能可以反映出劳动市场真正所需的能力和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都能够适应职业的需求。

一是对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包括: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提供改进的和合理的系列课程。其跨越中等和高等教育,使毕业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和高等教育证书后,能够在高增长的行业就业。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优秀教师。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创造为学生开发和增强技能的机会。

二是各州政府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联邦政府授权各州政府确定哪些高增长行业的高需求职业是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的焦点。包括:各州政府应当协调教育部门同劳动力和经济发展部门共同识别本州哪些工业快速发展,有劳动力需要。州政府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平台,将用工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当地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者,确保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增长的优先项目相结合。学生及其家长也要共享这些信息,熟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并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二)加强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雇主、工业伙伴之间的合作

该政策提出了强化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雇主、工业伙伴之间合作的改革原则。包括:只允许地方教育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和工业伙伴组成的联盟向州政府申请资金。联盟的其他伙伴可能是雇主、工业协会、劳动组织、公立和私立劳动力实体、企业组织和其他机构。鼓励申请联盟内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以便创造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

(三)强化基于确定指标的问责和奖励

这一政策还提出,要依据共同确定的绩效指标来进行问责和奖励,以提高参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学生的学术成绩、技术和就业技巧。

一是通过州内竞争拨款方式,对当地联盟实现资金分配。这将给各州政府更大的自由选择度来资助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保障所投资的项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优先发展项目相对应。

二是用统一的定义来强化数据系统,缩小不平等差距。各州要把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数据与过往纵向数据系统结合在一起。要求当地联盟和州依据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英语水平等分解项目数据来确定中等和高等教育学生的参与度和成绩差距的因素。

三是奖励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要求州政府使用州内基于绩效的资金来奖励有效项目。为了获得奖励资格,当地联盟必须满足州政府确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将包括改善学生的成绩和成功地缩小学生群体之间的参与和成绩差距。

(四)增加对项目实施和创新的支持

该政策还提出,要强化州政府政策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改革,以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在地方层面的有效实践。一是强调州政府在支持严格的项目和系统的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建议通过由教育部管理的竞争性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和转型资金来刺激当地创新和支持州层面的系统改革。

三、改革的突出特点

与《帕金斯法》相比,新出台的《投资美国的未来》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促进教育公平

这主要体现在:更加关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农村学生。该政策要求通过联盟将企业等与高等教育机构联系在一起,并确保农村经济需求被考虑在创设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中。对于英语非母语学习者,要求州政府给予提供学术服务等支持,以便为他们在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中取得成功,并在毕业后成功获得体面职业打下基础。对于残疾学生,要求每个州的计划和每个当地联盟申请必须包括这样的行动描述——确保没有给这类学生参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设置机会、参与、质量或成绩等方面的障碍。对于美国印度安人、阿拉斯加本地人和夏威夷人,继续支持这类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

(二)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这一政策的核心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为了创造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满足私有部门提供的配套资源是获得政府投资的必要条件。二是资助申请联盟,不再分别资助当地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这将鼓励合作和使联盟更具竞争力,加强联盟可以购买充足的资源和使资源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创设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三是为了确保资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把原来的公式化的拨款改为州内竞争拨款。四是支持州政府用州内基于绩效的资金奖励高效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五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原有拨款的数额得到大幅提高。六是设立竞争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和转型基金来促进地方层面的创新和州层面的系统改革。这笔资金将占投资总量的10%。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范文6

我们,主管教育与培训的各国部长、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多边组织、双边组织、企业、青年组织、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私营部门的代表们齐聚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2015年亚太教育与培训大会。我们由衷地感谢主办方马来西亚教育与高等教育部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注意到,自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中国上海,2012年5月)召开以来,亚太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与进步明显,尤其是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场的相关性;培养学生与“绿色”经济和社会相关的技能;应用电子和数字技术;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创新举措;提升职业要求;扩大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的途径;加强在职业教育规划、设计、实施及评估方面的合作。

我们认识到各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不均衡发展,考虑了阻碍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吸引力和相关性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体制局限和缺乏广泛的合作伙伴及协调机制,该机制的群体应当涵盖政府、雇主、青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我们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2015后国际教育发展议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作用。

我们也意识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教育权利和工作权利的一部分。

我们回顾了世界教育论坛(韩国仁川,2015年5月19-22日)的成果,特别是《仁川宣言》(Incheon Declaration)的承诺――提升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与质量,其中包括促进教育公平和拓展学习者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渠道,并且保证教育质量。

我们牢记转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时存在的挑战,发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潜力,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和其他所有亚太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考虑实施以下行动来应对挑战:

1.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及其与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的相关性

成员国应当转变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更加重视并加强学习成果与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联系,特别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研究、私营机构参与,增强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职场、创业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员国应当努力提高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包括完善质量标准和实施课程改革。成员国应当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设立适当的激励和支持机制。

成员国应当投资建立预防和反馈机制,如通过跟踪研究(tracer studies)和雇主调查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情况并预测市场对技能的需求,这些技能需求主要通过针对不同群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和项目体现。

2.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全纳性与公平性

成员国应当为包括残障人士、少数族裔和农村边远地区居民在内的弱势群体提供并增加多样化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从而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成员国应当通过性别平等政策和技术发展、职业指导与咨询,以及提供更好地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的信息,使妇女和女童能够进入更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并实现社会效益。提倡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小型、微型及家庭作坊中的传统学徒制,社区式学习,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间团体管理项目。

3.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供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

成员国应当基于终身学习的原则制定职业教育与技能发展的政策,无歧视地为全民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并保证公民得到贯穿其一生的持续的专业发展,提高公民的工作和生活技能。为了使学习者具备可持续的谋生及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成员国也应当发展公民的横向技能,如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业精神和公民素养。成员国应当推动建立灵活开放的机制,促进职场员工的专业发展、再培训和技能提升。

4.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能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计划之中

成员国应当将绿色技能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计划之中,满足现有和新兴职业的需要,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减贫和包容性经济增长。特别是,成员国应系统地吸纳益于绿色经济与社会的教育,将其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标准和计划的一部分;通过从整个制度层面改变培训和学习环境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和培训者的专业能力。

5.改进资格证书体系助力学习与职业发展

成员国承认资格证书体系及框架对区分正规、非正规及非正式学习,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改善资格认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发具有质量保障的国家资格证书框架对于提高职业资格在国内外的透明度、可比性和认可度至关重要。基于有效地指导和咨询服务,成员国应积极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和求职途径。成员国应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青年、家庭及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增强其吸引力。

6.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并增加投资

成员国应当构建合理的框架来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并建立包括当地社区在内的多方合作关系。他们应当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并适时寻求发展伙伴的支持,从多种途径增加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在追求技能发展、体面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私营部门应该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成员国政府应当考虑让青年参与教育与培训政策及战略的决策过程。

7.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服务

成员国应当认识到,除了要提供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会,还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巨大潜力。可以利用ICT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习更加切合职场的需要。因此,应当落实适宜的政策和战略以及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中的ICT设施。成员国应该进一步运用数据分析,增进对劳动力市场动态与学生行为及学习的理解,从而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市场(TVET-labour market)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8.促进区域融合和劳动力流动

成员国应当通过区域组织、平台及网络,加强经验交流、知识分享和同伴学习。作为区域融合进程中的一部分,成员国应当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格认证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技术人员的流动。

亚太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发展行动框架

为支持以上建议的实施,我们鼓励切实可行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后续行动,这些行动要服务于所有成员国的利益。我们鼓励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审查并制定各自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战略规划。

我们鼓励成员国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组织、发展伙伴、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及其他感兴趣的利益相关者在未来几年内联合行动,如研发共同的质量保证框架。

我们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在亚太地区的网络(UNEVOC Network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能够积极投身其中,建立活跃的平台,促进同伴学习、知识生产和传播、经验分享,实施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变的实际行动。

我们呼吁成员国政府积极应对大会上所指出的挑战,并根据目标和相关指标定期汇报本国的发展进程和面临的问题。在这方面,各成员国应当明确国家工作重点以加快实施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