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战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新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新战略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1

【关键词】军队会计;诚信文化

一、军队会计诚信的内涵

军队会计诚信是会计诚信理念在军队会计工作中的延伸和渗透。笔者认为,军队会计诚信是军队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军队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做出的将真实的军事经济活动客观公正反映出来的承诺。

军队会计诚信在内涵上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是“自我层面”。对军队会计行为主体而言,应真实、公正地生产出“客观的原始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军事财力的运行和配置情况。第二,是“外我层面”。对军队会计信息相关利益主体而言,一方面,应当诚实地表达个体意愿,不能授意、强令、指使军队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并以法规的形式做出规范;另一方面,应支持军队会计行为主体的规范会计行为,正确引导军队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行为,不应对忠于职守、依法履行会计职责的军队会计人员,以降级、降街、撤职、调离工作岗位等方式实施打击报复。

二、军队会计诚信文化的发展现状

会计诚信问题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提高会计诚信,形成军队会计创新文化,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许多学者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而忽略了整个诚信文化对会计诚信的影响。会计活动无不受会计行业诚信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军队会计诚信文化发展存在以下的问题:

1.军队会计诚信文化的发展缺乏相应“土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一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军队会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应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近些年,社会上不诚信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使得部分军队会计从业人员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在某种程度上误把不诚信认同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条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道德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缺失,不仅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且破环了会计诚信教育应有的“土壤”。

2.军队会计业务学习重视专业性,忽视诚信教育。军队会计培训机构往往侧重对学员进行专业教育,开设了大量的会计专业课和其他相关课程,忽视了对学员进行会计诚信素质和法制的教育,未把诚信素质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会计诚信教育不成体系。这样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诚信素质意识,从而大大影响了军队会计潜在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诚信素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

三、创新军队会计诚信文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军队会计人员队伍管理,提高会计诚信主体从业素质。军队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有效地保证军队会计诚信。因此,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军队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对那些半路改行的会计人员要促使其加强会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切实提高会计专业技术水平,防止出现“无知者无畏”的违信情况;其次,要在认真抓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严把“会计证”管理关的基础上,对军队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业绩考核、工作规范、后续教育等方面制定有关制度,严格惩治手段;再次,要建立会计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人员执业综合素质。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2

2010年以来的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化纤行业运行良好,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化纤产量3089.7万吨,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化纤出口193万吨,增长30.38%,全年实现净出口102.3万吨。1~11月,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1.36亿元,大幅增长30.5%,其中新产品产值611.8亿元,大幅增长41%,增速高出总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已占全行业总产值的13.7%,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59.13亿元,大幅增长1.21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2.41亿元,大幅减少50.81%;全行业亏损面10.01%,同比下降了7.62个百分点,估计全年行业利润总额超过280亿元。

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可能引发一轮投资热潮

由于2010年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是最近15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年,受利益驱动,今明两年新增产能可能出现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化纤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390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聚酯涤纶行业投资快速增长1.19倍;今年1-2月份实际完成投资额68.9亿元,大幅增长1.34倍,其中聚酯涤纶行业投资29.9亿元,大幅增长1.51倍。据了解,目前巴马格、TMT公司的纺丝卷绕头订单交货期已到2015年上半年。虽然“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如果用两到三年时间来透支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市场空间,仍是不可取的。这样产业链之间的平衡一定会被打破,一定会造成在某一阶段利润向上游或下游转移。

另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10年化纤原料及产品价格除了年未有一次大幅下跌以外,基本上处于上升通道。在这种上涨行情下,企业基本上没有经营风险。由于价格持续上涨,库存原料和产品的价差也就成为企业利润,此部分利润不是化纤生产加工本身所创造的。我们估算这些利润大概能占到当年行业利润总额的将近30%。

(2)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2010年,化纤市场主要受到原油、棉花、PTA等大宗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出现比较大的波动。1-9月,化纤价格基本持续平稳上涨:10-11月中旬出现大幅上涨,为行业创造了很好的利润空间;但11月中下旬出现了一轮大幅下跌;随后基本都在相当高位上大幅振荡整理。特别是今年以来,振荡行情明显加剧,最近棉花价格跌到28000元/吨左右,PTA也基本维持在10700元/吨左右,可能会给化纤产品的定价造成一定困难。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市场价格波动可能还会加剧,化纤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从目前行业实际情况看,除了PTA外,未来对二甲苯、乙二醇、己内酰胺、人纤木浆等主要原料的市场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这些都会成为制约化纤行业运行与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同时也会促使产业链间各环节利润的重新分配和再平衡。

今明两年化纤行业运行的趋势预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债务危机仍然未完全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具体到化纤行业,影响未来行业运行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中国纺织化纤工业具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配套体系,具有明显的国际市场比较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未来5-10年中不会发生较大改变。

(2)内需增长将成为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正在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13亿人口是行业发展的扎实基础;同时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按照世界相关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3)中国多样化的气候条件营造多样化的市场和产业链结构,不同的纺织产品、丰富的差别化纤维及其制品可以满足不同地域市场的需要,这是很多其他国家或地区所不具备的。

(4)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公共建筑火灾等等,以及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汽车、军工国防等的发展需要,也为装饰,特别是产业用化纤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

(5)全球传统化纤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在继续萎缩,加上棉花、毛、麻、丝等天然纤维资源的短缺,在客观上都为化纤工业的未来发展创造了额外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上述五个方面的因素都不只是短期利好,必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持续推动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并促使中国化纤工业由生产大国向强国的基本转变。

2、不利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造成资金紧张。银根收紧、货币紧缩,都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控制通胀水平的主要举措,自去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而原材料和化纤产品价格都出很高位置,又都会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增加资金的占用量。同时,由于近期棉花价格的不稳定,会促使下游用户增加观望情绪,也会造成正常下游产业的原料库存向化纤企业转移。因此,我们判断,今年化纤企业的资金链会偏紧,资金成本也会出现明显增加。

(2)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出口退税率面临调整影响出口。自去年6月19日我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截至4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累计升值5.08%;而今年以来,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累计升值幅度更达1.64%。自3月下旬开始,升值速度有所加快,4月更为明显,在4月以来的短短15个交易日中,有11个交易日创出自2005年7月汇改启动以来新高,4月1~25日已累计升值0.62%。已有许多投行与券商分析,人民币正在出现超市场预期的急速升值,今年最终的升值幅度可能将显著高于此前多数机构的预期。

同时,国家为了减少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正在酝酿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很可能首当其冲。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进而影响到下游市场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增长。

3、新增化纤产能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

年比较集中的释放,产业链的平衡将再一次被打破,利润会向上游或下游转移,化纤企业利润率会出现下降。

4、去年下半年以来,化纤产品的市场定价基本是在跟随棉花价格定位。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棉花和大部分化纤产品的市场波动会加快,振荡幅度会加大,化纤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明显增加。

因此,我们判断今明两年化纤行业总体的形势,可以概括为“资金压力加大,盈利空间较2010年减少,并向上游转移,市场价格波动加剧,把握市场机会的难度增加,经营风险增大”。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化纤行业处于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当中,当前行业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持续向好。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所波动,是成长中的周期性行业的一个正常的市场表现。

“十二五”化纤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十二五”化纤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与化纤行业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点,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一次把消费放在第一位,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三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四是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五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去年以来,中国化纤协会接受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委托,一直在制定《“十二五”化纤工业发展规划》,主要就是要研究好未来五年“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发展什么?前一段,我们研究了一份关于日本化纤行业纤维领域的战略文献,内容覆盖2007年到2020年。其主要内容是:加速面向产业用领域的高功能性纤维制品和材料的开发,切实推进不同领域的高度化联合开发;节约和利用资源及环保,包括聚乳酸耐热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基纤维、细菌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等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是非石油原料碳纤维的开发,应用领域的扩大;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的黏结技术,调温纤维的产业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包括生物质纤维、纳米复合纤维、纳米纤维材料等等。这些内容,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化纤工业发展规划》中基本上都有涉及,说明在大部分领域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基本与国际同步。

在《“十二五”化纤工业发展规划》(讨论稿)中,明确提出了未来行业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第一,发展以弥补棉花等天然纤维资源不足为目的的高仿真功能性纤维,解决量大面广的问题。第二,发展产业用化纤,根据《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规划》(讨论稿),未来五年产业用纺织品会新增500万吨产能,其中需用化纤约450万吨,市场空间很大。第三,发展以满足军工、航空航天、建筑增强和阻燃等需求为目的的高新技术纤维。第四,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缓解化纤原料资源不足的矛盾。第五,推动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第六,发展化纤原料,重点是加快发展对二甲苯、乙二醇、己内酰胺、人纤木浆等国内供应缺口较大的原料。

2、“十二五”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十二五”是化纤行业全面实现化纤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必须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特别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发展模式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需要明确定位,否则就很有可能被淘汰。我认为未来化纤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产业链向上延伸,走规模扩张的道路;第二类是产业链向下延伸,走差别化产品开发的道路:第三类是走多元化经营、转型发展的道路,这类公司主营业务可能变成房地产,可能变成生物制药,化纤成为副业。走哪条路是企业自身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有企业上PTA项目征求我的意见,我的观点是上不上皆可,关键是要下定决心。我认为这条路一旦走下去是收不住的,上了第一套就有第二套,然后发现PX紧张、买不到,利润已转移到PX,那么就要上PX,上了PX就又得上炼化。相反对那些进入PTA领域比较早企业,确实受益匪浅。你一步落后,就可能步步落后,跟在后面走,这条路会很艰辛。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在于它选择哪条路一定是对的,关键是要明确好定位,就是要研究清楚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2)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将更为重要。首先,发达国家化纤已没有市场增长空间,自身的研发动力已经不足。中国以前的产品开发主要是跟随为主,现在没有了模仿对象,能够学到的东西也确实越来越少。

其次,未来的国内需求增长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内需市场为主的增长可能就没有参照物,就需要很好地研究未来的国内市场需求。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推广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必须与下游企业合作。最近化纤协会在跟日本帝人公司商谈共建研发中心,帝人在介绍自己的新产品时一再强调,如果不跟下游合作,是做不出想要达到的面料风格的。二是要做市场而不是做销售,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现在我们一些企业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就迅速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容易走入误区;而有些企业就做得很好。例如,有家企业在做一种功能性纤维,这种纤维前几年市场曾经很火爆,现已基本退出市场,但这家一直坚持下来,去年生产了1000多吨,挣了1000多万元,每吨利润1万元左右。它成功的经验就是找品牌商合作,在内衣领域独家合作;在另外一个领域再找一家合作,也做得非常成功,因为是独家,所以合作方非常重视也愿意投入。因此,如果企业真要做高附加值产品,一定不要铺天盖地宣传、推广。当然天竹联盟是个例外,竹纤维到目前为止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三是建议化纤企业更多地参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办的纱线展和面料展,这就是一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的很好的平台。今年春季展就有很多化纤企业参加了,不仅把纤维带去参展,还带去做好的面料和服装,实际效果很好。

第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产品研发的长效机制。目前一些企业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就在于过于急功近利。新产品的研发大多时候不能要求投入进去即刻见效益,有些产品是做技术储备用的,重要的是要建立上下游合作的长效研发机制,共同创造市场需求。

(3)需要密切关注纺织行业产业转移的新趋势。近两年,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2010年,东部纺织行业的投资增速为19.3%,而中部、西部的增速分别达到44.5%和44.3%,都比东部高25个点。东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将近80%下降到现在的52%。化纤现在基本集中在东部,如果把化纤行业投资从纺织行业中扣除,整个纺织行业其他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特征就更加明显。化纤行业暂时还没有转移的压力,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来说在化纤成本中的比重不太高。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要转移,因为客户转移了,必然也会增加产品的运输成本。所以化纤企业现在应该高度关注纺织产业转移的这种趋势。

(4)行业发展中能耗和环保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十二五”化纤工业发展规划》中,行业准备提出三个指标性建议:一是碳足迹的认证,现在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西方国家可能也还没有做得十分成熟:另外是能源合同管理和清洁生产认证。可能需要在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个行业覆盖率指标,这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行业前瞻性发展的需要。今年4月13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提案,计划对现行能源税收指令进行修改,从2013年开始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外的部门――汽车和取暖用燃料征收碳排放税。近期决定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将被迫为在欧盟机场起降的航班支付高额的碳排放费用。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借环境问题构筑“绿色壁垒”,已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警觉。这些都表明当前的国际竞争、贸易摩擦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壁垒转为技术壁垒、环保或绿色壁垒,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欧美国家就会要求中国出口的服装或面料标明碳足迹,要求进行清洁生产认证等等。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导向;战略分析;五力模型;SWOT分析;一体化分析

Pick to: this article with the Inner Mongolia d bond construction group innovation of carrying ou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generated management mode" for background, through application relatively mature PEST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and other strategic and analysis tools,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i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implementing proces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gration" advantage. Through the example type analysis process to explore how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culture system, and how to further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way gener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orient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Integr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蒙古维邦建筑集团前身是内蒙古维邦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4日,是由内蒙古新维投资控股集团全资注册成立的产业集团之一。(新维投资控股集团是一个专业化的投资型企业,凭借卓越的资本运营能力,分别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渗透,并已在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新维集团下设产业集团,分别是新大地路桥集团、维邦房地产集团、维邦建筑集团、安泰采矿集团、华信投资集团、康宁爆破集团、新力置业集团和商服产业集团,截止2011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75亿元,净资产25亿元)。

维邦建筑集团是以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兼以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管道工程专业承包、预拌商品混凝土等为辅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下设有维邦建筑公司、维邦装饰公司、维邦商砼公司、维邦商贸公司和康惠管道公司五个产业公司,分别立足不同行业,专业化发展。

经过三年的发展,维邦建筑集团2011年完成产值13.44亿元,实现利税1.64亿元,以承揽到的工程项目达30多亿元,维邦建筑集团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跻身于内蒙古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行列。

维邦建筑集团在新维投资控股集团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下,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以“为股东谋求利益、为员工实现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宗旨,倡导“诚信合作、科学高效、务实创新、民主和谐”的经营理念,推行“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创新采用文化导向型管理模式,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力求在专业领域内做精、做强、做大。

一、实施“企业文化导向型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创建新型建筑业企业的客观需求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内蒙古建筑业完全市场化,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高增长、低效益困扰企业发展,1979~2008年,全区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共计4355.18亿元,年均增速11.9%,可分为平稳发展、加快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年均增速7.4%,增速比较平稳;第二阶段为1991~2000年,年均增速11.7%,接均增速并逐渐加快,进入加快发展期;第三阶段为2001~2008年,进入21世纪内蒙古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年均增速19.1%,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水平却提高缓慢,大多施工企业仅从事常规技术建筑施工,差别化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低,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2000年,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为1%,到2008年也低于国内2%~3%的行业平均值。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内蒙古新维投资控股集团为了强化专业品牌、拓展区域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决定成立维邦建筑集团,进入建筑业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西部地区还是投资的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社会公共事业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加之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较快,也使得城市建设投资的势头有增无减,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方向,县域经济为核心的乡镇群建设将会开拓新的更广阔市场;另一方面,维邦建筑集团不得不面对竞争激烈的“红海”,正视行业中极低的产值利润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技术人才短缺、效率低下、盈利困难,间接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创新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新维投资控股集团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是维邦建筑集团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4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战略性发展;国际化经营

一、 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因和挑战

和跨国公司、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创新战略中,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这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1.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存在着“小而全”、“小而低”和“小而散”现象,即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且生产能力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新问题突出;加之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不同地区间同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导致他们在资金、品牌、销售渠道和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均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他们必须积极采取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出新产品、发挥品牌效应、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改进产品的规格、品种、功能、款式等办法。由此可见,创新战略是企业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中小企业创新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尤其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创新战略是我国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风险大、资信程度差,也不具有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同时他们很难获得有关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二是缺乏创新人才。由于体制的、经济的、管理的、机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吸引或留住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造成其技术开发能力弱、创新活力和潜力不足。三是创新风险大。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多种途径进行创新产品的探究,也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中小企业还经常承担着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

1.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基本的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经费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模拟创新则是一种理性选择。模拟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

2.产品创新战略

产品创新是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改造、升级,或者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中小企业可以在不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的目的。因此,产品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保证生产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3.管理创新战略

要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整合企业资源、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实力、谋求最大效益的目标。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企业,权力高度集中,工作随意性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观念、企业管理组织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方法等。

4.制度创新战略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保证,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前提。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经营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它的实质就是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不断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

三、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的发展路径

1.中小企业新生期及成长初期创新战略的选择

中小企业在新生期和成长的初期,企业的规模小,创新能力一般都较弱,表现为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生产能力欠缺,承受创新失败风险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一般应当先选择以投资小、见效快为主的非技术性创新战略。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在不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如改变产品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产品创新战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可以进行市场创新战略和企业文化创新战略。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创建有凝聚力、战斗力、合作性、创新性的先进企业文化,为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中小企业成长后期及成熟期创新战略的选择

在成长后期及成熟期,中小企业人员逐步增多,组织不断壮大,决策量增多,同时在技术、资金及其他资源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这里的技术创新战略又可分为技术创新市场渗透战略、技术创新市场开发战略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战略。其中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战略是指企业用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的办法来扩大企业产品在原有市场上的销售量,即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战略。同时,中小企业还要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战略,明晰产权、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工程、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吸引并留住企业所需人才,发挥其最大潜能。

参考文献

[1]龙 云摘要:略议小企业的创新优势[J].中小企业,2005,(2)]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创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60-02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只有站在战略思考的高度,牢牢把握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不断推动中小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成为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载体;其蕴合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其本质和内因,竞争力是其表现特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

2.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就是对宏观环境、行业态势、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资源情况作出分析,根据企业的愿意目标,提出企业未来所采取的行动,并付诸于监控实施、评估实施结果的过程。所有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持续创造更多的新价值。战略管理应考虑的是整个组织或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不是指限于任何具体领域的卓越,例如业绩、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为实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企业的吸引力和员工个人的商业立场。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管理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凸显企业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和克敌制胜的战略。(2)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定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以及辐射等作用,能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员工的意志与欲望,让大家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3)企业文化与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当战略制定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定而有所变化。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较大的刚性和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及变迁的迟缓性,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因此,从战略实施角度看,企业文化既能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着企业战略的实施,两者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战略创新的现状分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战略管理悄然兴起,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然而,很多的事实表明,企业即使拥有较好的竞争战略,但仍遭受失败和破产。因为我国的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缺失或者病态,从而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缺乏方向感和内在驱动力。

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力度不够,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企业文化的实质,只是从口号上来理解企业文化。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远远不够。

2.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制约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于是进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质量和价格欺诈等缺失诚信商业道德的经营行为,致使市场萎缩。对员工重义务而轻权利,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人才流失。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在提品和服务时,不能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容易为周围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风格,没有企业制度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扼杀了一些很有潜力的项目和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无法壮大自己。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意识。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考虑,影响企业战略的运作。由于企业文化需要从上向下推动,因此受领导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往往很大。国有中小企业由于领导者任期有限,在员工对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出于个人工作成绩的需要,也会采用偏重于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甚至经营理念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企业文化。如部分中小企业奉行“金钱至上”、“重利轻义”的经营理念,使企业要么成了生产和销售伪劣假冒产品的基地。要么就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一味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这些过分重视短期利益的企业经营理念,最终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前景有限,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这些企业容易为周围的环境和市场改变自己的风格,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4.模仿色彩浓厚,缺乏创新,束缚着企业战略的创新。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条件注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这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以模仿其他企业为主,很少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缺乏个性。如多数企业都仅将自己的形象定位于诸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等口号。既不能真正体现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又难以真正形成全体

员工愿意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牢固的内心信念。同时这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中小企业战略创新的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壮大,对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它的发展与创新中,必须有经营战略的运筹与谋划,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以先进、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作为指导,树立新企业文化战略观念,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达到以文化取胜的目的。

1.培育支持新战略的企业文化。是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前提。大量研究表明。改变企业文化使其适应新的战略比改变经营战略使其适应现有文化更为有效。而要改变企业文化,必须认真识别和高度重视连结企业文化与战略最为明显的文化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支持新战略的方面,而对与新战略相抵触、相冲突的方面则加以确认和评判。在充分估计其改变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努力培育支持新战略的文化。

针对中小企业而言,首先,应把企业文化的时代特色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要结合本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塑造有突出个性特征的本企业文化,从而体现本企业独具一格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其次,中小企业要建立以创新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灵魂,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新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不但要从观念上重视,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把员工放在第一位,通过多样化的双向沟通活动深化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如员工满意度的调查,让员工参与到透明化的流程管理中。这样可以让员工更愿意接受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落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通过企业文化的战略分析,为创新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企业文化的战略分析就是辨识、鉴别和评价与企业文化战略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这主要包括:(1)企业文化战略的内外环境分析。企业首先要对内外环境因素做出科学的实证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文化战略设定基本框架和努力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方法,为下一步的战略形成提供战略基础。(2)企业文化诊断。企业文化诊断是对企业文化现有状态进行的诊断和评估。由于各个企业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经营性质和特点、人员结构与组织形式等,再加上企业员工自身行为观念、价值准则、文化素质的差异。导致每种企业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不进行企业文化诊断,就难以把握各自企业文化的精髓。在这种情况下泛泛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战略的实际成效必然很难保证。

3.通过企业文化战略的制定,为创新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文化的战略制定是企业文化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第一,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战略思想。正确、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战略思想对于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确定企业文化战略模式。企业文化战略模式分为先导型、探索型、稳定型、追随型、惰性型及多元型。第三,划分企业文化战略阶段。由于不同的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企业文化的进程有先有后,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有快有慢,因此应当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以利于企业文化战略的持续进行。第四,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方案。为了达到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企业应当依据对内外务件的分析与预测,制定出科学而满意的企业文化战略方案。制定方案要贯彻可行性准则,既要把握方案在实施中能否行得通,同时还要兼顾必要的应变方案。第五,明确企业文化战略重点。企业文化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自身发展又薄弱的环节和部分。抓准了战略重点,不仅有助于企业文化战略的重点突破,而且也会由此找到企业走上战略成长之路的关键枢纽。

文化创新战略范文6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唐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困难,探索发展新路十分紧迫。

一、唐山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唐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

唐山市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唐山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产业。2006年基础能源、建材、钢材、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五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8%。其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实现GDP2362亿元,人均GDP达到4235美元。二是经济持续增长势头强劲,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65亿元,增长20.3%,超过GDP的增长幅度。三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改善。四是自主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五是呈现出向创新拉动型增长转变的趋势,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

二、唐山市技术创新阶段的判断

科技创新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即直接引进技术阶段、改进创新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技术创新阶段的转变都有比较明显的指标。从经济性指标上看,第一阶段的人均GDP在300美元~2000美元之间;技术性指标通常用R&D经费投入强度来反映。当R&D经费投入强度小于1%时,处于第一阶段,达到1%~2%时处于第二阶段,大于2%时则进入第三阶段。唐山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人均GDP的角度考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R&D经费投入比例已超过1.4%。R&D经费投入90%以上来自企业自筹。从R&D经费强度、来源、使用结构来看,唐山市已经进入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即技术改进阶段,企业已经成为R&D经费支出和使用的主体,并开始向第三阶段过度。

综上所述,唐山市正处在从直接引进技术阶段到引进创新技术阶段的转型期,直接引进技术虽然还占相当大比重,但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甚至在个别技术上的自我创新已经成为唐山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研究已成为保持今后较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紧迫的战略课题。

三、唐山市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1.构建唐山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原则、战略构想与目标。构建唐山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国家导向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唐山市资源、区位、创新环境、产业状况等自身状况和特色;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原则,技术创新应该成为唐山市区域创新的基石和核心;三是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政府尽量不要过多介入;四是更好更快发展原则。唐山市在十一五仍然是高速增长期,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增长质量为突破口。

唐山市技术创新总体战略构想是:以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或者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为主,原始自主创新战略为辅。在科技实力比较强的大型企业,实施引进改造创新和自主创新并重的战略模式,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为主,以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为辅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贡献率作为现阶段推进区域自主创新的着力点,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基础与应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区域创新建设。

唐山市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目标是: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打造科技服务、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础、科技政策法规和科技人才支撑五个平台,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为科技进步提供动力支持。推进传统产业高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势农业工业化、科技合作外向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唐山市优势和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加强,科技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全市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显著提高。远期目标是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地,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