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规划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1
【关键词】 云计算 通信管道 规划 业务需求预测法 需求收集法
一、引言
2010年末,重庆市提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以数据开发处理、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两大龙头产业引领,实施“云端计划”,带动形成“2+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云”计划的核心任务,即在重庆市两江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集中式布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暨配套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端”计划,即在重庆市先期布局的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基础上扩展建成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 “云”与“端”的整体布局、互动发展,将成为重庆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核心优势。
产业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规划面积11.4km2。其中数据中心用地2.2km2,公服务及配套用地9.2km2。
二、规划思路和方法
2.1 规划思路
通信管道是产业园信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驻产业园的通信企业、通数据中心运营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形成能力的基础性资源。为此,对产业园的通信管道规划提出以下思路。
(1)通信管道规划建设应贯彻“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方针,兼顾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2)注重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等原则。(3)有效整合产业园内各类企业对通信管道的需求;坚持共建共享,节约资源和投资。
2.2 规划方法
根据产业园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结合两江新区通信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本规划中采用业务需求预测法和需求收集法对产业园通信管道进行规划。
业务需求预测法是根据顶层设计、产业规划等确定的范围、规模,结合用地规划、通信网络组织、光缆网络组织等规划并计算通信管道规模的方法。
需求收集法是根据入驻产业园的各通信运营商和管理网等对通信管道的需求,确定通信管道规模的方法。通信运营商管道规模须经过对各运营企业枢纽楼定位、规模及网络规划等分析、计算后获得;管理网络需求的通信管道规模须对其进行组网分析,经计算获得。
三、业务需求及光缆网络规划
3.1 业务需求预测及通信网络组织
本规划中将2.2平方公里数据中心规划用地称为核心区,其余部分称为配套区。
(1)业务需求预测
根据产业园顶层设计等相关资料,核心区用地面积2.2km2,终期规模15万个机柜,150万台服务器,企业数量(含金融、互联网、IDC、软件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等6大类)350个。
配套区以研发、金融商业等用户为主,对其区域内的用户以楼栋为单位进行预测。根据产业园用地规划资料测算,实际可用地约4.6km2,可建楼栋数约230栋。
(2)通信网络组织
根据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园通信网络分为在岸通信网络和离岸通信网络两种组织形式。
离岸网络组织为光缆直连至运营商枢纽楼,再通过陆缆至海缆登陆点。
在岸通信网络由入驻地产业园的各通信运营商枢纽楼提供服务,产业园入驻企业采用光缆直接连接到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枢纽楼通信设备。入驻企业根据业务类型及保护需求采用星型或者双星性拓扑连接园区内通信运营商。
(3)通信线路组织
根据通信网络组织和通信网络接入技术,产业园光缆接入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入驻企业全部采用小芯数光缆直连各通信运营商通信机房。模式二,在每个地块设置光缆接入点,该地块内所有企业连接到光缆接入点,光缆接入点到三大电信运营商机房布放大芯数光缆。
对两种模式建模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如采用模式一进行建设,初期建设量小,但随着业务的增长,管道资源需求较多,且不可控。管孔占用规模、光缆建设规模和投资均可能超过模式二;如采用模式二,占用管孔少,管孔数量可控;终期建设投资可能较模式一少,同时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各通信运营商常采用的建设模式。为保障通信管道能确实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的长远需求,同时节约投资,资源占用合理、可控,因此,本规划按模式二进行。
3.2 光缆网络规划
产业园通信光缆网络的规划布局与业务需求、通信网络组织形式密切相关,根据通信业务网络组织,结合目前的通信技术,产业园内采用全光缆组网架构。
核心区主要以IDC数据中心等业务为主。该区域业务需求除运营商外还有15个地块,目标用户350余户,平均每地块约24个用户。核心区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3个通信运营商的核心机楼,各企业在核心区的通信提供能力、方式、光缆网组网方式和物理路由大致相同,因此,在该区域内以1个运营商枢纽楼为中心进行光缆网络规划,每个光节点接入纤芯为476芯。根据光缆网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及主配收敛比,主干光缆的布放需4次扩容。
配套区距离核心区运营商枢纽楼距离较远(最远达5km),且多为金融、商业用户。根据运营商业务发展预测,配套区需要新增1个接入机房(各通信运营商共用),新建2个光缆环,10个光节点才能满足覆盖需求。配套区内单个运营商通信网络单方向对光缆需求达40条。
四、通信管道规划方案
4.1 管道需求分析
根据顶层设计、产业规划,产业园通信管道主要满足以下通信需求。(1)通信业务发展(含在岸通信业务和离岸通信业务)对通信管道的需求;(2)管理网络对通信管道的需求;(3)有线电视对通信管道的需求;(4)其它通信业务对通信管道的需求;(5)发展预留的通信管道。
4.2 进出口通道规划
根据产业园地理位置、海缆登陆路由、各通信运营商网络及资源现状等情况分析,进出口通道有以下5个:(1)通道1:主城或海缆登陆点通道。枢纽楼―悦来―主城。(2)通道2:空港通道。枢纽楼―空港―主城。(3)通道3:北碚通道。枢纽楼―水土镇―北碚。(4)通道4:高速路通道。枢纽楼―外环高速―主城。(5)通道5:规划主城通道。枢纽楼―水土大桥(规划中)―主城。
4.3 主干、次干通信管道规划
主干通信管道是指以满足进出口通道、出局管道和骨干网络物理路由为主的通信管道。如云汉大道、横一路等根据光缆网络规划确定的骨干路由通信管道。
次干通信管道是指以满足网络发展和实际需要为主,兼顾次干通道作为主干通道补充作用的通信管道。如Z3路、一号路等。
4.4 通信管道材料选择
根据重庆市各通信运营商通信管道建设常用材料,结合通信技术以光纤接入为主的发展方向,本规划中通信管道材料按φ110mm蜂窝管为主,φ110mm波纹管为辅的管群组合方式进行规划。由于产业园企业数量较多,光缆数量较多,冗余量相对较多,因此,本规划中通信管孔预留数量按通信需求管孔数量的40%进行预留。
4.5 规划成果
(1)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成果
根据产业园通信网络组织和光缆网规划,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的管道规模如下:
核心区:主干18-22孔,次干9-12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3孔,发展预留2-6孔。
配套区:主干12-15孔,次干9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2孔,发展预留1-3孔。
通信管道长度为52管程公里,即680管孔公里。
(2)需求收集法规划成果
经过对各通信运营商枢纽楼的定位、建设规模及网络组织、光缆网规划,测算出各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管道需求;对产业园管理网进行组网分析后,测算出对通信管网的需求。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的管道规模如下:
核心区:主干及出局管道为18-39孔不等(各通信运营商的枢纽楼位置不同,出局管孔需求不同),次干管道15-18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3孔,发展预留已包含在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管道中,不单独体现。
配套区:主干管道18-21孔,次干管道12-15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2孔,发展预留已包含在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管道中,不单独体现。
通信管道长度为52管程公里,即990管孔公里。
4.6 规划成果比较
(1)管群规模比较。需求收集法的管群规模均比业务需求预测法获得的大,部分道路管孔数多达17孔。(2)管孔长度比较。需求收集法规划的投资较业务需求预测法的多310管孔公里。(3)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管群规模差异原因在于业务需求预测法获得的管群规模为产业园11.4 km2需求的通信管道,是在具体入驻地企业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计算的方法;而需求收集法的成果是根据各通信运营商网络需求和网络能力提供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获得的,它即包含为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所需通信管道,又包含超过产业园规划覆盖范围之外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通信管道。(4)建议采用规划方案。根据以上结果,结合产业园通信能力提供方为各通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虽然需求收集法的规划规模及相应投资较业务需求预测法大,但这种方法获得的管群规模在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的同时,也能满足各通信运营商通信发展需求,更有利于产业园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需求收集法的规划成果也符合《两江新区通信管道共建合作协议》要求和两江新区其它区域通信管道建设实际情况,因此,建议采用需求收集法获得的规划成果。
五、结论
通信管道是产业园发展重要的、基础性的资源,是通信网络承载的战略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产业园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通信管道的规划方法较多,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通信管道应采用不同的规划方法。
参 考 文 献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财务审批
作为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尚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未形成规模经营,此类企业往往片面追求企业经济利益而不注重自身财务的规范化运作。
一、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第一,产权多样,权责不清。一是政府或部门的附属企业;二是部分近郊村利用占有土地的得天独厚优势,成立的村属集体小型开发企业;三是股份合作制开发企业,这些企业有的改制后私人控股的,有的是新成立的;四是挂靠大公司而设立的分公司,每年向母公司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母公司不对其承担责任,实际仍属小型开发企业。
第二,富有弹性,工作效率相对高,竞争中却处于相对劣势。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生命力旺盛,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其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各种关系及其主管部门的权威取得优势地块,然后采用集中战略,推出特色楼盘,或与大集团联盟,取得技术优势。为城市社会提供房地产商品。
第三,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精干,业务相对单一。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小,其主要体现在可调度资金相对较少,年竣工产成品较少,有的甚至会两年或三年地开发一个地块。中小型开发企业一般人员较少,业务也相对单一,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第四,管理水平不高。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设立时间较短,人员大都半路出家。这些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随意,相信人际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有的还有家族式管理现象,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而注重物质激励等。
二、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第一,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会计机构设置上大多不符合规范要求,由于人员相对少,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第二,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目前,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都未按规范建账,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有的在建工程核算未作评估,产成品与在建工程不分,造成核算不准;有的收取了购房款而不出具正式发票,或少出具发票,逃避纳税等等。
第三,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有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规范化控制管理的建议
第一,按规范管理要求设置会计岗位。有关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按规范要求设置,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人员精干、以事设岗的原则;二是适当兼职、互相牵制的原则;三是业务熟悉、持证上岗的原则。
第二,建立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法。内部牵制制度规范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务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一行业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开发企业管理者也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从提高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充分认识会计这一基础工作对本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自觉监督好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促使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丽.如何构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J].财会通讯,2003(7).
2、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3
[关键词]产业技术路线图 发展规划 管理创新
技术路线图是在产业技术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中后期逐步兴起的一种由单个产业内部诞生的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方法。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产业战略集成规划方法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近年来,我国也尝试使用技术路线图这一新兴管理工具进行产业层面的技术规划,广东等地积极探索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作方法和产业管理创新实践。
1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科技管理工具,在国外被广泛用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上的决策和管理活动。技术路线图的概念,与地图类似,技术路线图也是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路径,即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从一个目标到达另一个目标的路径。但与地图不同的是,由于技术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技术路线图融合了人们关于如何前进以达到目标的观点和看法。
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技术路线图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理解技术路线图:(1)技术路线图是未来发展的愿景图,展现了知识、理想、企业、政府资源、相关投资及实施流程的结合;(2)技术路线图是技术方案,为产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了确认、评估及选择策略的完整方案;(3)技术路线图是过程管理工具,帮助识别国家/行业/部门/公司未来成功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以及执行和发展这些技术所需的项目或步骤。总的来说,技术路线图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集合利益相关者意见对影响达到技术目标的重要变动因素所作的展望分析与策略选择。
2技术路线图的优势分析
以往发展规划的缺点:一是任务缺乏系统性考虑。无论是10~15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是5年发展规划,都没有明确提出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5年规划之间,在目标任务、发展重点的衔接上系统考虑不够。二是任务的目标性不明确。规划提出的任务一般缺乏明确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具体指标。三是规划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战略需求、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往往由不同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尽管建立了上下沟通协调机制,但仍然缺乏有效方法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与以往发展规划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战略决策的有效工具,可以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指导性。首先,产业技术路线图按照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流程开展战略研究,提升了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第二,产业技术路线图以简洁明了的图表形式,使区域战略目标、科技发展任务与关键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显性化,加强了发展规划的系统性。第三,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综合集成了经济、社会、科技、企业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增强了发展规划的权威性。最后,产业技术路线图能给出关键技术研发的优先次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等,使计划能够按照规划做出系统安排,增强了规划对计划的指导性。同时,也使政府、产业、社会等各创新主体明确投资重点,增强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国内外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经验与做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韩国、中国等部分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产业技术规划。美国商务部从1990年开始实施一个科技创新体系――先进技术规划(ATP),涉及化学、新材料、离散制造、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信息、电脑与通信、电子等产业领域。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没有这项产业技术规划,美国的许多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日本于2001年开始启动科学技术发展“二五”计划,对一些重大的、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评估之后,明确了在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科技、纳米技术等4个产业领域进行重点部署,优先分配研究与开发资源。德国为巩固在国际纳米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发挥纳米技术优势,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劳工与社会事务部、国防部、卫生部、技术与经济部以及农业与食品部共同制定了将纳米技术研究与专利产品生产销售相结合的“2010纳米创新”技术发展规划。
2007年,中国国家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首次开展了中国国家技术路线图研究。该研究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任务为重点,按照“国家目标―战略任务―关键技术―发展重点”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5个方面归纳出未来10~15年中国科技发展的 30项战略任务。同时在技术预测基础上,选择出90项国家关键技术以及286个技术发展重点。广东省科技厅通过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在国内率先组织开展了广东省绿色无铅产业、生物质能产业、铝产业、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建筑陶瓷产业、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龙芯应用等7个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通过对相关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明确了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发展共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加强,与产、学、研各方的战略联盟亦应运而生,凝练出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项目池”成为各类科技攻关计划重点关注的目标。福建省科技厅依托有条件的单位建立若干产业技术路线图战略研究基地,主要在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发展预测、技术需求、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技术战略研究,为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科技重大专项凝炼,产学研联合攻关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建议。广东省佛山市启动卫浴陶瓷、LED产业技术路线图、湖北省潜江市启动了盐化工产业技术路线图。此外,北京、湖北、浙江、内蒙古、上海、天津、广西、山西等省市也已纷纷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4福州市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的探讨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技术,已经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建议福州市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对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1 做好前期调研,开展可行性分析
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但完成好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这就要求其预期效益必须相对可观才更有意义。因此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对福州市的支柱产业先进行摸底,收集产业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产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福州市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做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选择新型优势产业,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试点
在重大领域产业化推进工作和十二五规划中,要充分应用产业技术路线图这一战略工具,来安排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顺序,组织更为有利的合作,引导投资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可以选择若干龙头企业,先启动农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等重点领域规划的技术路线图。引导企业和高校对福州产业发展起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借此提升福州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
4.3 精心组建研究队伍,确保技术路线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确定技术路线图参与者构成上,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人,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以及对此领域有兴趣的社会公众。要学习借鉴广东等省市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团队的经验,聘请有关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指导产业研究团队运用好技术路线图这一新的工具,提升整体研究水平,确保高水平地绘制出产业结调整和升级的技术路线图。同时,要通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建立起一批为产业科技服务的优势专家团队,明确指导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推动企业跟踪技术前沿发展,促进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升。4.4 采用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技术路线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要采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法等方法对全市产业的市场、技术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为科学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奠定基础。要组织经济专家、产业专家、企业研发专家、政府管理专家、大学和研究机构等高层次研究人员参与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开展多层次、多部门的咨询活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面的意见,使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过程成为凝聚智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向全社会宣传科技工作的过程。
5结语
尽管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创新管理工具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题与针对领域不同,技术路线图绘制的技术路径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各产业在绘制技术路线图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环境与需求特点。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关注过程的规划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给关键技术设置节点。因此,绘制各产业路线图时,应着重突出技术路线图关注细节的特点,明确标示迫切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善定,张小菁,曹再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EB/OL]. hninfo.省略/govpublic/rkxgl/jcyj/200911/t20091125_142414.htm,2009-11-25/2010-7-13.
[2] 王学雷.制定技术路线图方法研究与构想[J].安徽科技,2009,(2):42-43.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4
[关键词]负荷预测 电力 负荷
负荷预测是根据系统的运行特性、增容决策、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数据,其中负荷是指电力需求量(功率)或用电量;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一个重要模块。
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企业计划的基础,无论是编制企业的经营计划还是长远发展规划,以及电力基本建设、编制负荷调度曲线等工作都必须以系统负荷为依据,因此,负荷预测是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当前电力发展迅速和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系统规划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电量预测入手,然后转化为负荷;一种是从计算分区现有负荷密度入手,然后再推算出总负荷。前一种方法即电量预测法,在高压配电网的负荷预测中比较常用,电量预测法就是先预测年用电量,再除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从而得到最大负荷值的方法,具体采用的预测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单耗法、弹性系数法、综合用电水平法、外推法;而后一种方法具体采用的是负荷密度法。
一、单耗法
根据计划产品数量(或产值)和用电单耗来推算年用电量,比较适用于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负荷,是预测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预测时,可依据规划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利用规划期各年份的工业农业产值指标和主要工业产量规划指标,通过对过去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单位产品耗电量,亿元产值耗电量经过统计,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找出一定的规律,得出各种产品和产值的综合单耗。然后按国民经济各部门编制的发展规划的产品产量指标及经济指标,按单耗进行预测。根据中山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山第一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转向优化结构和推行现代化经营,预计第一产业产值电耗为0.069~0.07kW.h/元之间;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培育技术密集型工业,组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预计2001~2005年第二产业产值电耗为0.20~0.24kW.h/元之间;第三产业在同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将逐渐增加,形成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趋势,预计2001~2005年第三产业产值电耗为0.11~0.12kW.h/元之间;居民生活用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也逐年增长,预计2001~2005年居民生活用电为700~900kW.h之间。根据以上产业及生活用电单耗法预测,中山市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23亿kW.h。
目前我国城市、乡镇企业中工业用电所占比重较大,单耗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比较适用于近、中期规划中负荷预测。
二、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地区总用量平均年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的比值,是反映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宏观指标。
一般来说,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就是电力弹性系数应大于1,但是由于电力弹性系数是根据地区负荷结构、性质,并对历史资料及各类用电比重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后慎重确定的,因此,弹性系数法一般用于校核中期或远期的宏观负荷预测。在中山市的产业规划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换升级和合理布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预测未来电力弹性系数将呈下降趋势,预计2001~2005年电力弹性系数为0.96。
三、综合用电水平法
综合用电水平法也称人均电量法。主要根据地区人口和每个人口平均年用电量来推算年用电量,城市生活用电可按每户或每人的平均用电量来推算,工业和非工业等分类用户的用电量可按每单位设备装接容量的平均用电量来推算。对于现在和历史的综合用电水平可通过资料分析和典型调查取得;对于将来各目标年的人口、户数、设备装接容量的预测值,可通过城市规划部门和用户的资料信息或用外推法。同时各目标年的综合用电水平还可参照国内外同类型城市的数据或用外推测算。由于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三来一补”“外资”企业较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外来人口的比重还比较大,同时,结合全省电网30年规划,预测中山市2005年人均供电量为3700kW.h/人。综合用电水平法比较适用于近、中期规划中负荷预测。
四、外推法
是运用历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加以延伸,由此推测未来各年的用电量。外推测法有回归分析法和平均增长率法等,回归分析法是用时间、人口、工农业产值等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以用电量作因变量,根据历史规律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出适当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年用电量;平均增长率法是根据历史规律和未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估算出今后的用电量的平均增长率,在一定的时期内采用同一增长率来测算,也可采用分阶段的不同增长率来测算。
五、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是每km2的平均负荷数值。一般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首先计算现状和历史的分区负荷密度,然后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各分区负荷发展的特点,推算出各分区各目标年的负荷密度预测值;至于分区中的少数集中用电的大用户,在预测时可另作点负荷单独计算。预测中山市城区未来用电负荷指标,居民用地250~350kW/Ha,公共设施用地350~650kW/Ha,工业用地300~500kW/Ha。考虑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电力负荷常有随同某种因素而不连续(跳跃式)发展的特点,因此负荷密度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使用时必须谨慎。
由于影响电力负荷预测因素较多,主要有: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②国家政策、工农业等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③能源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上述负荷预测的方法自身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将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和补充,一般而言,近期规划可用外推法、单耗法预测,用弹性系数法、综合用电水平法校核;远期规划用外推法预测,用弹性系数法校核。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准确、科学地预测负荷。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5
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规划;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44-04
一、问题提出
当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语言以及旅游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旅游业在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被视为了一种宏观经济问题的万能良药,或是作为社会变化的引擎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打造良好形象的武器[1]。旅游规划也因此变得更为普遍,编制规划也成为旅游发展广泛采用的手段[2]。然而,旅游规划似乎并不总能奏效。尤其是在中国,旅游规划正在或将要面临较高的流产率和较低的实施效力,特别在内陆地区情况表现得更为糟糕[3]。
为了解释规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近年来对旅游规划与实施的差距(Gap betwee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GPI)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研究者在各类研究中也接触和发现了旅游规划与执行之间的差距现象,如:社区参与研究[4~5],关于土地使用控制的错误计算[6~7],中央计划与地方可能性的差距 [8],缺乏可用资金[2],环境变化的不可控因素等等[7]。在中国,最早指出中国GPI问题的是在“2001年中国旅游规划高峰研讨会”和“2001年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旅游规划与实施现状的问题。随后Kun lai[1],惠红[9]等从规划编制者、规划执行者、当前制度和标准等方面解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现实中,旅游规划的实施成功若以旅游产业的成功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规划实施成功”的意义则不仅仅局限于规划蓝图的建设部分得到实现,而是在于规划下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产业获得了满意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实中,规划实现其预期的效果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在本文看来,社会经济因素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即:在一般情况下,旅游规划实施成功的概率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呈正相关。为了证实此假设,本文另辟蹊径,从世界旅游产业的分布规律研究入手,以国家为单位对象,间接分析旅游规划成功实施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验证关系假设,需要充足的统计数据与适宜的方法。由于世界各国情况差异较大,世界旅游产业的分布与比较采用计量分析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借鉴库兹涅茨、钱纳里等建立的经济截面国际比较分析方法,将2007年数据齐全的国家运用分组统计的方式考察旅游产业指标随着国家富裕程度的特征变化[1]。
(一)国家分组
本文对于研究对象的145个国家进行分组。分组主要按照人均GDP(根据当年购买力平价计算)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并尝试按照平均值法或相对均衡的方式将其分为5组。两种分组方式的结果并未见显著差异,本研究采用后一种方法使各组国家数量相对均衡以利于观察。
(二)计算每组国家相关变量的“特征值”
计算特征值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一是“总和法”,即取每组国家某个经济变量数值的总和;二是“中值法”,即每组国家某个经济变量的“中间值”;三是“平均值法”,可以是加权平均或是未加权平均;四是“回归分析法”,用回归方程进行计算。此外,还包括其他的统计方法。本研究将综合采用“总和法”、“平均值法”表征相关变量的特征。其中,“平均值法”采取未加权平均值法,具体方法是:
Yij=∑yij/n
其中,Yij为第i组国家的第j个经济变量的“特征值”,∑yij为第i组国家第j个经济变量的每个国家的数值的加和,n为第i组国家的个数。
(三)分析旅游产业相关变量“特征值”的变化与关系
本文主要选择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供的可比较的2007年世界各国旅游统计数据,在各截面上综合选择绝对数量、份额数量以及产业效率等指标,具体包括:国际旅行收入额、国际旅行收入份额、国际旅行接待收入密度、国际游客人次、国际游客人次份额、国际游客接待人次密度。本研究运用不同指标在各分组国家中进行特征比较,分析世界旅游产业分布的总特征与趋势。
三、主要发现
以人均GDP2 000美元、5 000美元、10 000美元、30 000美元(购买力平价)为分界点,对2007年全世界数据齐全的145个国家进行排列(原始数据表略),各组国家数分别是:23个、25个、30个、41个、26个。分组后,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旅游产业分布表现出如下鲜明特征:
产业规划方法范文6
1 休闲农业的特性
1.1 休闲农业与居民收入、消费增长的相关性
休闲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伴随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它日趋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消费生活。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社会第五次浪潮应是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休闲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休闲旅游的组成部分,农村休闲旅游成为旅游者优先选择内容之一。
1.2 休闲农业定位的可变性
产业定位实质上是涉及产业归属的问题。一般来说,产业归属、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产业归属最为重要。确立休闲农业的产业定位,可以明确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深化休闲农业的内涵。休闲农业属于新兴产业,内涵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产业的积累,功能发生改变。因而,休闲农业的地位具有十分明显的可变性。
1.3 休闲农业的继承性
休闲农业是将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等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结合,以乡村为经营空间,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的有机统一。休闲农业中休闲包括了休闲生活、休闲行为和休闲需求等。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经营特色的经济区域。
2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休闲农业为兼具农业、旅游业及服务业的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休闲农业生态景观的规划不仅应关注景观的开发价值,还应关注景观土地的利用问题以及当地居民的短期利益,更强调其给人类带来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这决定了休闲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法论体系,其内容包括景观调查、景观生态分析、景观综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各个方面。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笔者要做好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以坚持绿色环保生态意识为前提
自然的生态系统是休闲农业生态景观所依赖的环境基础,其自然特征应予以充分重视和保护,避免过多的人工改造,而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如连片的农田带可以开发为农田观光、农耕体验等;多种类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则可开发纪念果林、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而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则可开发为水上游乐项目、垂钓等。同时还应把绿色环保等生态意识贯彻到景观的规划活动中。如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替代以生物除害、有机肥料等手段,营造纯绿色的生态景观。
2.2 以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为基础
要把休闲农业生态景观作为系统来规划和管理,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无论从观光、休闲功能的角度还是景观生态功能的角度讲,休闲农业生态景观的斑块都应和自然的廊道、基质共同构建景观的整体性和美学功能,以形成良好的旅游景观基础。为此,应建设高效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景观要素,营造具有宜人景观的环境氛围,塑造环境优美、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休闲等。
2.3 以景观空间配置多样化为准则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可能的组合要素有草地、耕地、林地、道路及水体等,其规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的景观空间配置结构的多样化,既要有顾景观的生态功能,又要有美学功能,最终实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活动的协调、平衡发展。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存在并与异质的土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旅游景观的美学效果达到最高水平,另外,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存,才能构成异质性的景观格局,形成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旅游景观,使旅游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
3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规划的方法
在实践中,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是适应地方物种个体生态需求而对斑块和廊道的设计。基于生态原则的休闲农业景观规划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整体性规划方法,包含了针对各种目标层次的方法手段,这些方法彼此共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论体系。
3.1 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
通过划分、调整来完善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元素,串联起景观系统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景观结构是景观功能存在的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高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为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完善而获得稳定。
3.2 生态工程方法
生态工程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休闲农业景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 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这种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3.3 景观风貌设计方法
从功能上划分,建筑景观属于文化支持类的景观,是纯人工建造的。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持亲切的家园感,就要考虑乡村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风貌。
相应的规划方法,是根据乡村的地理位置、性质规模、现状条件、美学要求,提出对乡村建设艺术布局的总体构思,确定建设艺术的骨架。设计特别要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和谐,建筑既要保持本地区特色,还要体现一种群体之间的、统一的总体美。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景观的生态特征。在景观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分类,对不同的景观单元按照景观功能进行规划,最后配置出理想的景观格局,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景观生态格局。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