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1
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过去企业间的价格、质量、服务水平之争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上需求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能否及时响应顾客需求已成为衡量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标,供应链响应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课题。对于供应链响应,很多学者都是从个别角度阐述,且有的只针对概念的区别,缺少了从供应链总体把握供应链响应的研究。要想全面地对供应链响应速度进行分析,就要从全局出发,以系统性的观点,对所有能影响供应链响应速度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供应链响应主要由物流、信息流来完成的,物流响应速度和信息流响应速度决定了供应链响应速度。有调查表明,在供应链总的生产周期中,真正花在生产过程的时间不到总周期的5%,剩余95%是物流时间,由此可见物流速度对供应链响应速度的影响力。因此,研究物流对供应链响应速度的影响,成为探索供应链竞争水平的重要内容,物流系统主要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组成,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影响供应链响应速度的物流因素:
供应物流响应速度因素分析
供应物流响应速度的提高直接促进了供应链响应。如何提高供应物流响应速度是本部分讨论的内容。Holweg在对汽车行业进行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提高供应物流响应的三个主要因素: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联系、供应商自身因素一产能、柔性问题以及供应商与其供应商之间的联系。
为了保证供应物流的快速响应,首先要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之前也有许多学者涉及到该领域的研究,基于节省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供应链合作关系,Lamming也在研究革新战略与精细供应时提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问题。形成供应链合作关系即建立良好的供应商与制造商关系,不只能够减少供应链总成本,还能够提高供应链信息共享和传递速度水平,也能够保证为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持续、快速、准确供应,从而提高了供应物流响应,进而保证了供应链响应。
供应商自身能力也是供应物流响应主要影响因素,自身能力包括生产能力和对变化需求的响应能力即柔性,一些学者认为生产能力和柔性是指产品量、交货提前期、交货频率等内容,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还应该包括产品质量和根据制造商需求而改变的能力等。适应能力和柔性能够提高供应物流的响应速度,从而促进供应链响应。Slack认为供应商适应能力和柔性是供应链响应的重要支柱,Holweg也通过对汽车行业的调查证明了该论断。
因此,供应物流响应速度能够大大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其主要作用的因素有供应商与制造商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供应商本身的适应能力和柔性。
一级供应商与二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一级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供应响应,因此,一二级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与原材料的传递也直接影响到了供应物流响应,从而影响供应链响应。
生产物流响应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生产制造领域中,为达到供应链响应的目的,以实现“大规模顾客化”为前提,生产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产物流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响应。因此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影响生产物流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生产方式与运作策略。
能够提高生产物流速度的生产方式包括柔性制造( Flexibility)、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ean)和敏捷制造(Agile)。
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竞争特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规模生产和效率生产曾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在制造领域被大多学者讨论过,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和顾客对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柔性制造已成为主题,它包括劳动力的柔性、工艺设备柔性和供应商柔性。柔性制造能够快速根据生产需求改变整个生产制造状态,快速为适应新的需求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供应链的响应。
即时生产理论是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推广的全新的生产方式。最初只是为了减少库存,而生产过程采用这种准时生产方式能够消除一切时间的浪费,缩短交货提前期,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
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是近年来被广泛讨论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是能够在很短提前期内生产出大量复杂产品,由此,能够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在此基础上,精益生产系统能够灵活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的产量,并且所用的成本要低于规模生产所用的成本,精益生产强调的是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生产加工,注重效率和杜绝浪费;敏捷制造是Iaccoca用来描述将原本丰田的生产方式应用于美国汽车公司。敏捷制造这种生产方式是保有零部件库存,当需求出现时进行延迟组装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物流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因此,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都能够提高供应链响应。
满足快速物流响应的生产策略包括通过采取延迟策略(postpone)、按订单组装(ATO)、按订单生产(BTO)、按订单设计(ETO)。
延迟策略在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已经体现出来了,其概念结合了接藕点和产品顾客化的概念,也被学者在这~基础上讨论过。延迟策略包括延迟对产品的组装,甚至将组装的功能延迟到流通环节,这样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构造,能够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因此,在延迟策略的使用下,不仅能够减少生产制造强度,节省制造时间,节约产成品库存成本,还能够快速并且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
按订单生产、按订单组装、按订单设计都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采用的策略。Dell和BMW都采用了按订单组装策略,也是第一个使用按订单生产策略的企业,也基于这些策略,使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按订单组装策略的主要特点是保存零部件库存,根据顾客化需求组装产品,缩短交货提前期,主要致力于零部件的组装操作,从而使Dell能够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顾客个性化定制的个人电脑。按订单生产是指只有当接到顾客订单时才生产,这样可以完全根据顾客需求生产,能够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并且该策略经常与准时生产方式共同使用,能够既准确又快速的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既保证了产品对需求的准确满足,又保证了交货提前期的缩短,提高供应链响应。按订单设计强调了最大顾客化的目标,产品设计都由顾客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对于时间的考虑只是次要的因素,因此要与能够满足快速相应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才能够达到满足顾客需求与速度兼顾的要求。由此,按订单生产、按订单组装、按订单设计等策略都是提高供应链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分销物流响应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学者们起初只是在制造领域和整个供应链的宏观领域研究供应链响应的影响因素,而其实分销物流的快速响应也是供应链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微课教学;《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2-0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1]。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20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2]。自2013年起,全国已开展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本课程内容作品曾先后参加两次比赛,比赛中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将微课教学引入到日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与现有的大纲体系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概述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企业物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的成组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企业物流问题的分析,具有解决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本校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航空物流展开,本课程虽然是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在本学校的物流学科中属于非特色类课程,学生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是觉得将来从事民航领域工作用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经过近三年的时间相处,同学之间具备了较高的相互熟悉度,讨论开展相对较快,较容易得出基本问题的答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民航特有课程提供支撑为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突出重点,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36个学时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所选用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启兰主编的《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对11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六个模块:模块一:企业物流的战略与组织。主要分析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理解企业物流战略的含义、地位、目标、内容和框架。重点理解延迟战略、运输集中、预期性与反应性战略。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建立物流组织结构的原则、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企业中的物流组织的设置,了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模块二: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主要了解供应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供应物流管理的理念。重点理解供应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供应商选择。模块三:企业生产物流原理、计划与控制。主要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生产类型。重点理解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与生产物流、运用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重点理解MRP、MRPⅡ和ERP的基本原理、理解JIT系统的结构体系、TOC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并了解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基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块四: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主要分析销售物流的功能、组织与管理等。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销售物流。模块五: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主要分析企业物流活动中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技术。理解库存管理思想、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控制模型。重点掌握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控制系统、ABC分类法、零库存的概念,实施环节及运作形式。模块六:企业物流绩效、标杆与质量管理。主要分析企业物流绩效指标、标杆管理以及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物流绩效等。
四、微课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一般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为新授类、习题类、问题解决类、复习类、思想方法类等[4]。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对于本课程教学最有用的当属新授类和复习类小型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前序课程部分知识遗忘,影响课程内容消化吸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同时部分新授内容,对于已经做好自学的部分同学,再在课上进行相当长时间讲解,占用过多时间,将逐步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6个模块,梳理出可进行微课教学制作的点如表1所示:调查研究表明,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从教学态度、教辅材料、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5]。其中,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是最容易完善的两个方面,并能直接看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可见,以微课视频丰富教辅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洋,伍京华,王冬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20):63-64.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
[3]冉雪峰.论高质量物流微课的制作———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2):129-131.
[4]张园园.论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J].新校园(上旬),2015,(06):106.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大型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总平面布置;中型;现代钢铁;场坪标高选择;排水方式及排水设计原则;道路布置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适应钢铁企业占地大、运输量大、运输种类多的特点;做出技术先进适用,资源利用合理,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合理的设计。
1.1本文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
1.2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必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1.3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以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总体布置
2.1钢铁企业厂址选定后,应围绕矿山采矿场或钢铁厂工业场地,对企业其它各工业场地及有关设施(卫生防护地带、交通运输设施、排土场尾矿库、渣场、垃圾场、水电设施、居住区等)根据生产工艺等要求及自然条件进行全面、合理的总体布置。
2.2钢铁企业的总体布置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镇)规划和工业区规划,应与有关部门协调好与所在地城市(镇)、工业区及相邻单位统筹布局,相互依托、协作,协调发展的关系。
2.3分期建设的企业,预留发展用地应与所在城(镇)或工业区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3、交通运输
3.1钢铁企业外部交通运输,应与城市(镇)或工业区规划、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相适应,并为与相邻企业的协作创造条件。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合理利用钢铁企业既有交通运输设施。
3.2钢铁企业运输,应合理组织人流与货流,尽量避免人流和货流的平面交叉或混行,做到人、货分流。
3.3钢铁企业高温、液态物料(铁水、钢渣等)的运输,不应经过人流多的地段,尽量避免与普通货物运输平面交叉、混行。
4、施工用地
4.1钢铁企业的施工,应尽量利用厂内建设进度安排等原因造成的空地、空房、拟建渣场及垃圾场用地作为靠近施工现场的施工用地和用房。
4.2施工基地应力求减少场地整平工程量,减少对地形、地貌及植被的破坏。
4.3施工基地的布置,应考虑大宗材料的运输、装卸方便。并尽量利用建设企业运输设施,且不影响企业的建设。
5、运输设施
5.1运输车间的办公室位置,可设置在企业生产管理区域或作业量较大的铁路车站(码头或汽车队)附近。运输车间的生产管理、后勤和生活用房,应尽可能联合布置。
5.2矿山铁路运输调度室和办公室,一般布置在矿山工业场地、主要车站附近或总出入沟口或矿山主要车站附近。
5.3矿山通信、信号、牵引网路维修间、材料库、办公室和工人休息室等用房,宜集中布置在矿山主要车站附近。
5.4排土场的办公室、工人休息室、移道机库、备品备件库、工具库、材料库、维修等设施,宜集中布置在排土场车站附近。
5.5汽车库、停车场、保养间、洗车台、加油站和调度室等设施,宜避开主要人流出入口,并靠近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布置,力求减少空车行程。
5.6贯通式铁路车站的站房,一般布置在靠到发线群一侧、站场中部和通视良好的地点。尽头式铁路车站的站房,其位置可以在车站进站端道岔的一侧,也可以与贯通式铁路车站相同。
6、运输方式选择
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地区交通运输现状和规划,地形条件,生产年限及生产工艺要求,原、燃料来源,成品销售地点,运输量,运输距离以及物料种类、性质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确定,组成经济合理的综合运输结构。
7、矿山运输方式选择
7.1矿体产状复杂,要求分采分运;地形复杂露天矿,宜采用汽车运输。
7.2地形较缓,采矿场较长,有布置铁路线群条件的大型山坡露天矿,宜采用准轨铁路运输。
7.3地形复杂,山坡较陡,开采高度较大的山坡露天矿,宜采用溜井(槽)、平峒运输。
7.4大型深凹露天矿,宜采用汽车—胶带机联合运输。
7.5从山坡转入深部开采的露天矿,有条件时,尽可能对现有铁路运输设施进行扩建、改建,为其继续或延长使用创造条件,随开采深度的增大,可采用汽车—铁路联合运输。
7.6开采比高较大的露天矿,用其它运输方式不适宜的,亦可采用汽车、铁路与箕斗联合运输。
7.7使用窄轨铁路运输的露天矿,有适于布置卷扬机道的地形,亦可采用斜坡卷扬与窄轨铁路联合运输。
8、钢铁厂运输方式的选择
8.1位于通航的江、河、海岸的钢铁厂,应根据原、燃料来源和成品销售的去向以及航运条件,尽量采用水路运输或水、陆联合运输。
8.2位于内陆的钢铁厂,原、燃料和成品的运输量较大,运距较远时,宜采用铁路运输。
8.3钢铁厂靠近原、燃料基地,运距较近,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利时,原、燃料可采用管道或胶带机运输。
8.4钢铁厂的辅助原料、材料和副产品,当运输量不大,宜采用汽车运输。
8.5厂外运入的大宗原、燃料和发往厂外的产品采用铁路运输时,应使车辆直接进入装卸地点,避免二次倒运。
8.6厂内各生产车间之间运输大宗散状原、燃料和辅助原料以及烧结矿、焦炭等,宜采用胶带机运输。
8.7炼铁、炼钢车间的铁水、热钢锭,应采用铁路运输。
8.8连铸与轧钢车间之间毗邻布置时,连铸坯、钢坯等半成品,宜采用电动平车、辊道或链带等方式运输。
8.9粉状和液体物料,宜采用管道或汽车运输。
8.10块状物料、成件货物、设备备品备件等物料,宜采用汽车运输。
8.11钢铁厂厂内运输改造,运输方式的改变,应结合工艺改革、总平面布置的调整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9、道路运输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9.1适应生产工艺及运输量的要求。
9.2适应物料种类的特性要求(运输不同物料的车辆,可按表1的要求选型)。
9.3便于维修。
9.4运输同一物料,车型尽量一致。
9.5有利于加快周转时间。
9.6适应于单件物料重量,外形尺寸及生产设备(转炉、电炉等)的每炉每批产量。
9.7有利环保,减少污染。
9.8结合具体条件,尽可能选用重载、专用、自装(卸)的大型汽车。
表1 运输不同物料的车辆选型
10、案例:如图所示某特钢项目
本案例特点:炼钢、连铸、轧钢紧凑布置,主要生产工序间采用电动平车、辊道或链带运输,原料产品采用铁路运输,铁水原料自厂内铁路线运入,并实现与主要道路立体交叉;场地标高分257米、354.7米两个台阶,有利于降低土方量,并保证铁路的连接;厂前区、原料区、主车间各功能分区次序合理;路网布局主次合理,产品采用铁路、汽车两种运输方式,其它辅助材料等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11、结束语
全文核心内容是运用定性分析、宏观分析、定量计算等方法,通过生产工艺计算全厂物流表,将物流分配到总平面图,划分运输方式;研究钢铁企业生产物流与总平面图的内在联系,研究生产物流运量、运距、运输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生产物流与厂内路网结构的匹配性,分别对总平面、运输方式、路网结构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4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概述
(一)农产品物流及其成本概念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很多学者和机构都对农产品物流的概念进行过总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农产品物流即农产品销售物流,是指由于农产品的销售而引起的农产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学者任伟、李学功则认为农产品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本文根据物流的国家标准的定义,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农产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定向移动的经济活动过程,是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系统。
农产品物流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前的原材料采购直到农产品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各种物流费用的总和,包括供应或采购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等。狭义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仅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主要包括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被称为农产品销售物流成本。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结构内涵 农产品种类繁多,物流模式和环节差异较大,物流成本的构成也各不相同,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结构。
(1)农产品物流成本功能结构。按农产品物流各种活动的功能作用不同,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运输成本,指农产品在位移过程中借助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储存成本,指农产品在静止状态下以存货形式发生的费用;装卸搬运成本,指农产品在物流各环节衔接过程中产生的装卸和搬运的费用;包装成本,指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或促进销售而进行包装的费用;流通加工成本,指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各种再加工的费用;配送成本,指农产品向最终消费者配货、送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信息成本,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各种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处理产生的费用。
(2)农产品物流成本过程结构。按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所经过的不同环节,其成本构成可以分为:农产品供应或采购物流成本,指农产品生产开始前所发生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供应或采购费用;农产品生产物流成本,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与物流有关的各种费用;农产品销售物流成本,指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为了完成销售所产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农产品废弃物流成本,指农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3)农产品物流成本形态结构。按农产品物流成本在会计账目上的不同形态,其构成主要有:农产品显性物流成本,又被称为农产品会计成本,指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计入的各种农产品物流的支出费用,如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农产品隐形物流成本,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费用,在会计账目上无法作为成本项目体现出来,如农产品生产企业自有车辆的运输费用等。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制约影响因素
(一)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对物流成本缺乏足够认识 要有效控制物流成本,首先必须对其有全面认识。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农业又是我国一个较为落后的领域,造成农产品物流的参与各方对物流成本缺乏足够的认识。具体表现为:
(1)农产品生产加工者现代物流理念模糊。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及个人对什么是现代物流认识模糊,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很多活动就是物流,并产生着大量的物流成本。而生产和加工成本又是农产品物流成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对农产品物流降本作用的忽视,农产品生产加工者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近几年,很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飞涨,但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者尤其是个体农户并没有因此而受益,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物流在国外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模糊就难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厚利润。
(2)农产品物流参与者对物流成本认识不全面。我国对物流的传统认识仅限于储存和运输两个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产品物流的参与者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也只有这两个方面,而忽视了很多中间环节如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所产生的成本,在现代物流中,这些中间环节的成本所占的比例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认识不全,也就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素和参与者众多,传统的核算方法难以对农产品物流成本进行准确的考量,这是一个影响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
(1)核算方法落后。按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农产品物流成本被分散到很多成本项目中,很难把握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全貌。核算时,只有农产品运输和储存费用作为物流成本被单独列出,其他成本项目都是混淆在一起的。如果物流业务没有外包,农产品运输的司机工资会统列入人工费,农产品生产物流成本会列入生产费用,农产品物流的管理费用会列入管理费,最终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只是全部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不利于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准确认识和有效控制。
(2)核算主体难以确定。农产品物流的链条较长,参与主体众多,这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主体难以确定。很多规模较小的参与者如个体农户,家庭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者不掌握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原则,没有能力对农产品物流成本进行准确核算。而大型的参与者也仅仅是对自己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没有法定义务去核算合作伙伴的物流成本,最终造成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不完全,给成本管理和控制带来一定的阻碍。
(三)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存在缺陷 农产品物流如何组织和其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目前常见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主导模式,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是地方农产品行业协会和批发市场结合起来,对整个农产品物流进行控制和协调,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供货保障;物流园区主导模式是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农产品物流园区,对农产品物流进行集约化、一体化及规模化组织和管理;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又被称为农超对接模式,是农产品超市绕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采购农产品,并对整个农产品物流进行组织和管理;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把农产品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第三方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专业的组织和管理。这些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在应用中存在共同的缺陷:一是不够灵活,不能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二是对农产品物流市场有着较高的配套要求,我国现有的市场条件难以充分发挥各组织模式的优势。
(四)农产品物流成本指标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环节众多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物流活动。要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物流成本,必须针对每一个环节的物流活动制定尽可能量化的指标,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指标体系非常不完善,农产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各环节均缺乏具体的成本控制指标,加上成本核算方法比较模糊,这就使得成本的控制缺乏方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三、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一)强化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的成本观念 为了有效控制农产品物流成本,必须强化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的成本观念,使大家对什么是农产品物流成本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可以使大家了解什么是物流成本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等。由于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存在较大差异,培训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对单个的农户或农村合作组织,应该采用宣传画、标语等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理论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
(2)培养和引进农产品物流成本专业人才。之所以出现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对物流成本缺乏足够认识,是因为很多农产品物流的参与者不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简单的培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因此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很多高校的财会专业开设了成本管理的相关课程,但往往不会开设农产品物流相关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可以和学校进行合作,通过订单的方式来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大量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解决观念落后的根本途径。
(二)在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中引入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Activity Based Costing)法认为所有的产品或服务都要依靠作业来产生,作业消耗资源并最终导致成本的发生。依据作业成本法,农产品物流中的每一项功能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按照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然后以各物流功能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不同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并汇总得到作业总成本,最后计算各功能的总成本和单位作业成本。
(三)构建灵活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物流组织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由一个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等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链条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供应链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中广泛存在的效益背反、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等不足,能够使整个链条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通常是参与各方中实力最强的,有能力对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管理和协调。龙头企业关注的不是链条中单个人或企业的物流成本,而是整个系统的总成本,通过建立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机制,运作约束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来构建完善的供应链组织模式,以实现总成本最低和总收益最大。
(四)建立农产品物流成本指标体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农产品物流主要由供应、生产、销售和废弃四个环节构成,这也是成本产生的主要领域。可以针对这四个环节分别制定成本控制指标,组成一个成本控制指标体系,然后采取对应的成本控制策略农产品物流成本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保证各对策措施的有机协调,才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实现农民收益的同时,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达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姗、章文芳、陆洲:《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探析》,《财会通讯(综合)》2011年第1期。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5
摘要:在我国物流业方兴未艾,如何开展高水平而又符合国内市场特征的物流活动,尤其是针对生产企业实际的物流活动却很不够,本文从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物流演进的模式,希望能对物流的进一步普及有助益。
关键词:物流;现状;共同化;配送
“物流”(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
)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考书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生产物流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02.026
1 物流成本的基本概念
所谓物流成本,是指在企业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即在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预测、选址、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返还品处理、废弃物处理及其他辅助活动等环节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主要是从企业物流的角度做出的定义,是指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2 物流成本的基本概念
物流成本控制是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绝对成本控制法和相对成本控制法。
2.1 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要贯彻的原则
正确制定物流活动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严格贯彻成本责任制。
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着重按例外原则控制物流费用支出。
上下相结合、定期和日常相结合、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单向活动和集成过程相结合,全面地进行物流成本控制。
2.2 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加强库存管理,合理存货。
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利用物流外包来降低物流成本。
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3 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是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决策、预算及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通过管理物流成本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降低物流费用。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
为社会增加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竞争力,降低商品价格;
提升国民购买能力。
从微观角度来看,由于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很大,降低物流成本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利润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已经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物流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的高低。
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专业生产方便面的食品企业,已有18年的生产历史。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2亿元,员工5500余名,下设八个分公司: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和一个调料分公司。拥有48条世界上最先进的班产20万袋方便面生产线,截至2009年,已拥有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河南焦作武陟、河南周口、湖南郴州资兴、吉林长春德惠、陕西岐山。
如今,物流成本的控制已促使其快速地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其一就是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控制对象:即从物流系统(或企业)投资建立、产品设计(包括包装设计)、物资采购存储和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凡是发生物流成本费用的环节,都要通过各种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就是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
4.1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厂址选择、物流系统布局规划、设备购置等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控制。其内容包括:
合理选择厂址。长春斯美特不仅将廉价的土地使用费、廉价的劳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选择要素,还将原料(面粉、纸箱、棕榈油、蔬菜食品等)产地作为重点的考察对象(德惠),从而降低物流(配送、运输、采购、设备维护等)成本。
合理设计物流系统格局。长春斯美特公司既是物流中心又是配送中心,配送运输辐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公司设计出了较完善的运营流程,已走出了过去的投资性怪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资本为纽带的第三方运输和以业务推进为基础的流程机制。
优化物流设备的购置。长春斯美特在成立初期,因其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没有购进必要的物流设备,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配置了与其规模和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叉车、托盘、网络仓库等物流设备,这避免了设备的持有成本,降低了物流成本。
4.2 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产品体积和形态的优化组合。在设计产品的形态和体积的时候,考虑如何降低纸箱的成本、如何扩大生产批量、如何减小运输成本等后续影响。
产品批量的合理化。当把数个产品集合成一个批量保管或发货时,就要考虑到物流过程中比较优化的容器容量,例如,长春斯美特根据产品的批量化要求,设计出适合公司要求的托盘,组织了适合公司要求的集装货车。
4.3 供应阶段的成立控制
供应与销售阶段是物流费用发生的直接阶段,这也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供应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优化供应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运营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式。
控制采购批量和再订货点,从而使得订货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之和最小。
供应物流作业的效率化。
采购损耗的最小化。
4.4 生产时的物流成本控制
生产物流的组织与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生产业务流程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生产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不可分割的。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主要包括:
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生产进度。
实施物料领用控制。
节约物料使用。
4.5 销售物流阶段的成本控制
销售物流活动作为企业市场销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要考虑企业销售政策和服务水平。在保证客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措施,推行销售物流的合理性,以降低销售阶段的物流成本,主要的措施包括:
加强订单管理,与物流相协调。
销售物流的大量化。
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增加销售物流的计划性。
综上所述,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建立全新的控制思想,从全局着眼,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物流“第三利润源”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英,冷雪艳.物流成本控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2-5.
[2]迟会礼,唐华山.管理者要善于砍成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7-38.
[3]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大卫・莫里森.利润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