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子科学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1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生物功能材料 教学探索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设计中,一般两门课程独立设置,其中各占有48到72学时不等。我校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开设了高分子方面的课程,其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根据该专业特点,生物功能材料涉及领域较广,从无机陶瓷材料到有机高分子材料都有涉及。该专业学生只需掌握有关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因此我们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所设学时为56学时,开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为三年级开设《高分子材料化学》等课程打下一定基础。该课程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实施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该课程具有涵盖内容广,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运用较多等特点,这样有限的课时设置就给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导致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本课程知识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另外,我校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其中物理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讲授时间较晚,这也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地讲授高分子学科基础知识,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受授课学时的限制,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由魏无际等主编。该教材系统地阐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教材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比较适合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教学要求。针对课时较少的现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对于高分子化学部分,重点讲解高分子的基础概念、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阴离子聚合等内容,自由基共聚合、阳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可较简单讲解,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章节主要由学生自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又没有因为课程过难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对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例如聚合动力学的推导,在物理化学中化学动力学部分还没讲解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住所有推导和公式,仅提出聚合动力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力学推导。对于高分子物理部分,我们重点讲解高分子的结构、高分子的分子运动、力学状态及其转变,简单讲解高分子固体的基本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性质章节,对高分子电学、热学和光学的基本性质章节主要由学生自学。这样课程的安排,重点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对高分子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简单讲解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有科研需求的学生课下加强该部分内容的掌握;自学部分主要为了深化学生对高分子学科知识的理解。重点讲解、简单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本课程重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克服了高分子学科教学中内容多、概念多、数学推导多等难于克服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穿着用的化学纤维、自然界存在的棉、麻、丝绸等,食品行业中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建筑行业中用的涂料、各种高分子管材、胶黏剂、有机玻璃,行驶工具中应用的橡胶、工程塑料、增强纤维等。高分子科学在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是一门应用基础型的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教学,单纯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大量实例。例如讲解缩聚反应时,对涤纶、尼龙等一些重要的缩聚物的生产原理进行了重点讲解,对聚乳酸生物材料进行了系列概述,包括其生产方法、原理和应用等;自由基共聚合部分,讲到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丁苯橡胶(SBR橡胶)等一些著名共聚物和常见聚烯烃产品及它们的制备原理、主要性能和用途。其中举例聚四氟乙烯(PTFE)用于流量泵、反应釜内衬和搅拌棒外面涂层,聚氯乙烯(PVC)用于各种集成吊顶和各种垃圾袋等。在高分子发展史中,讲授诺贝尔奖成果和获得者的发明典故,例如电高分子的发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发展,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分子的发展典故。此外,让学生翻看塑料水杯的材质、衣服标签让学生认识各种标志上一些材质的名称,指出我们的水杯、服装由哪些合成高分子构成,并讨论目前常用的化学纤维名称和聚合原理;通过举例讲解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3.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课程知识面广,其涵盖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等方面内容。该课程教学信息量大、理论性强,学生理解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辅以板书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既能够将理论的知识直观体现出来,又能够将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配位聚合时,利用动画演示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和单金属活性中心机理中单体分子的插入过程与链增长过程;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利用制作动画模拟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的分散过程,高分子物理中拉伸对高分子结晶形态的影响、动态黏弹性模型,等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课件也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讲课节奏过快,学生难以吸收;教师过于关注幻灯片屏幕,减少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和板书的有效结合,对重点知识内容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讲课节奏过快,学生难以吸收等缺陷和板书教学进度缓慢等特点,对重要章节,我们采取课堂与课下网络教学相配合的方法。网络教学在原来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供了全面支持。目前学校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上教学支撑环境,提供多媒体录播室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最后把课件与录制视频统一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有许多传统学习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真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少了许多限制,学习的探究性更加深入。另外,网络背景下学生在获取不同的资源时可以进行比较,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知识面更广。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和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存在一些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5.开展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目前高校教学方式偏重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样的“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具有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包括师生提问、讨论和学生上讲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在下课前教师先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提出一些讨论问题,例如在讲述缩聚反应时,提出不同聚合时间获得聚合物分子量是否相同、什么样的单体能够发生缩聚反应、什么样的单体能够获得支化的高分子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寻找答案,并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我校为农业院校,虽然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基础》课程的学生是非农业专业,但是部分学生毕业后或许从事涉农相关服务业。考虑到此种情况,我们在授课内容安排上,对目前农业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在农业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给他们提供了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自由基聚合章节时,我们就对强吸水树脂的制备现状和发展前景,主要针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述,对高分子薄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带来的“白色污染”与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锻炼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为学生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形成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本课程的理解。
6.结语
通过对本校生物功能材料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课程设计特点、面临的问题及目前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将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进行探索,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无际,俞强,崔益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黄海霞.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探索.广州化工,2013,41(12).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2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行动学习;多元化评量
引言
在高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用“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主要从课程大纲开发、单元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评量及能力指标的建置,任务单、试题库、课业单等学习资料的建置,建设课程资源库,为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在实践研究中,采用CBE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和引导文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学习成果为学习目标,实施开放式“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在课程实践活动中,以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手段情景化为原则,按照“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教学。以职业岗位需求,设定学习情境,以项目问题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制作作品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模式。通过发放学习任务单、资讯单、讲义、电子教材、学习PPT、评量单、课业单、作品展示、仿真电路案例等学习资料,学生先熟悉工作过程,课上以引导文、项目式、实验探究、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引领学生结合学习引导文、任务单等,设计小组工作方案(学习方案),用实验操作,问题讨论,评量等环节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体验工作过程;课后通过小组反馈,及时改进与提高,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法,信息直观、形象,学生能轻松地接收信息,是学生眼中的“教材”,能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学习,其工作程序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围绕“六步”进行学习活动。资讯:学生查阅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的相关知识,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讨论整流、滤波与稳压工作原理;教师提出问题:交流电、变压器、二极管特性;引导学生设计完成任务的流程图。计划: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性价比高的操作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方案、电路图;教师指导整流、滤波与稳压方案确定的方法,提供不同方案电路图。决策:学生确定最终实验方案,画出实操电路图,确定使用的器材;教师引导学生用Multisim仿真电路功能,做好实作前准备工作,强调安全用电。实施:学生分组连接制作稳压电源,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测试电参数记录波形图;验证电路的稳压性能;教师演示,巡回指导,解疑,发现问题组织讨论。检验:学生自检、小组相互检查,按评量表的要求进行自检,打分;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检查、点评并总结,按评量表的要求检验,给分。评价:各小组作品展示,相互指导,总结整个工作过程,小组自评和互评,给出成绩;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从学习、协作、操作能力等给出成绩。
3情景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仿真+实作+实验”手段情景化,将知识的传递过程生活化、内化,使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及探究能力得到发展。情景化的教学手段,以现场教学、案例、“实作”或仿真实验为载体,使教学与工作实践融为一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仿真实验为载体,运用Multisim、Kelaier仿真学习软件,先照葫芦画瓢,用仿真软件画图读图,如:对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学习,画出电路图,识读电路图,先建立直观表象,先认识电路“长啥样”,各元件“叫什么名字”,再知道各元件“有什么特点”,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然后再用仿真实验测试电路参数,分析电路功能。由直观感知,认识电路特点,从中认知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电阻,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的大小,到定性记忆各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再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因,最后到应用,通过仿真实验熟悉非线性失真、产生原因及调试电路参数减少失真的方法,再测试静态工作点、通过输入、输出波形估算电压增益。
4多元化的评量制定
多元化的评量方式,以过程(平时)评量为主,占40分,包括作业、出勤、口语、实操,每项评量标准都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期中评量以“实作“为主,交可视化的作品与分析报告占20分;期末评量为闭卷笔试40分。通过学生互评、组长评价与教师评价,公平、公正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学生的评量档案,学生自行管理,积累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5结语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行动学习”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学习法,借助仿真软件、“实作”、实验,使教学手段情景化,增强动态教学效果,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李志义,朱鸿,,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14(2):29-34.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3-01
《涂料工艺学》课程是本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研究涂料制造原理和涂装技术的学科,对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科研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涂料工艺学》方面教材较多,各具特色。我们选择的是鲁钢老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基础》[2]作为教材。该教材将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涂料的基础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初学者能很容易掌握涂料基本组分的特点及涂装技术和设备。
从本专业课程系统看,《涂料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紧密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学习的基础。《涂料工艺学》中涉及到主要成膜物质都是高分子物质,在讲解相关主要成膜物质合成及其结构特点时,将《高分子化学》有关合成知识与《涂料工艺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可使教学方式从“填鸭式”变成“启发式”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心得,从有效利用《高分子化学》知识来帮助解释《涂料工艺学》有关概念的角度出发,具体探讨几点《涂料工艺学》教学中的体会。
一、酚醛树脂的合成
在《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基础》教材中2.2.2节中讲到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结构特点。关于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及合成过程,教材中对此做了说明,但不太详细。例如酚醛树脂的合成用酸催化且酚过量,为什么形成的是线形缩聚物?用碱催化且且醛过量时,为什么得到的是体型缩聚物?这一点《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基础》教材中没有提及,很多学生表示对这个问题不了解。这个问题可以用高分子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高分子化学中体型缩聚这部分提到当有3或3以上官能度单体参与聚合,则将有可能成为体型缩聚。合成酚醛树脂属于2-3官能度体系,苯酚的官能度为3,甲醛的官能度为2,因此本体系有可能形成交联聚合物。当体系中苯酚过量时,反应生成的羟甲基会和甲醛发生反应,而不是羟甲基之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形成体型聚合物。当体系中甲醛过量时,反应生成的羟甲基之间会进一步发生反应,形成体型缩聚物。 如果学生在理解原理的情况下掌握知识,学习显然会更加有效。
二、环氧树脂的合成
在《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基础》教材中2.2.3节中讲到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的配比不同时,其生成物结构也就不同。对于环氧树脂的合成过程教材中讲的并不详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先回顾在高分子化学中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新学的知识。
首先在碱催化条件下,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先缩合成低分子中间体。然后,双酚A的羟基使中间体的环氧端基开环,而后环氧氯丙烷的氯与羟端基反应,脱HCl,重新形成环氧端基,如此不断开环闭环,逐步聚合成分子量递增的环氧树脂。在这个反应中环氧氯丙烷是过量的。如果双酚A过量则得不到双酚A环氧树脂。
三、醇酸树脂的合成
在《涂料化学与涂装技术基础》教材中2.2.4节中讲到由醇解法制备醇酸树脂,需要先用油与甘油进行醇解,形成甘油的不完全脂肪酸酯,在与苯酐酯化制备醇酸树脂。而油与甘油反应生成甘油不完全脂肪酸酯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先进行这个反应,教材上并没有说明,这给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联系高分子化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油与甘油作用,会发生脂肪酸再分配,生成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生成的甘油一酸酯是为了将甘油的一个羟基进行封端,最终甘油一酸酯会继续和邻苯二甲酸酐发生反应,生成线形结构的醇酸树脂,而不是体型结构的树脂。联系前面我们讲到的高分子化学缩聚反应知识,可以清楚的将醇酸树脂的合成过程解释清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领悟相关知识都是最可取的方法。在《涂料工艺学》课程中很多反应时高分子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以高分子化学反应为基础。因此,在《涂料工艺学》教学中,和前面的高分子化学知识多联系,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4
现在的大学教育也不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美育这一块更是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学生从小学接受美育教育,到了大学,看到新的环境,从事专业学习之余,也想着能不能学习一下感兴趣的艺术类课程。
从学校层面来说,对公选课的学分的认定和开展一直是积极支持,从2017年开始,对公选的认定与管理更是提高,要求学生一定要选修大学生公选课,也是全面开展新世界人才培育的方式与方法。
而大学公选课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个性层次的发展,体现学生在大学中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大众和通识教育,美术类的公选课是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让大学生更好的体验生活和热爱生活,更好的培养21世纪通知人才。
一、石河子大学美术类公选课的开始情况
而从艺术类老师的教学情况和任课热情来说,在2003―2014年,大学的公选课美术类公选课开课情况教少,因为美术类老师的数量一直是在20人左右,他们还要承担自己专业的课就已经很大大课时量,每个老师一学年要承担的多达550左右,多的老师有时会达到700左右,而美术类老师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和课程建设。同时承担大量的社会实践内容和成教学院的教学任务。2005年这样的情况下,美术类老师就很少能开设公选课,设计类老师几乎是没有一个人开设选课。而从开?n情况和目录来说,开选的大学生妆容这一门课。
而在2009年左右,开设有西域美术课程,而这一门课程在2010年左右开始出书。学生对美术类公选课选修的情况也是每门都人数选满。而在教学评价中老师的课程也是较好。
二、石河子大学美术类公选课的现状
石河子大学现在学生可选的公选课是较多的,近一百多门,有很多医学基础常识的课也是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艺术类的公选课中有很多的音乐的公选也是很受欢迎。
从学校和学院层面来说的话,从设备和政策方面都是大力支持课程的开展,而石河子大学现在也是大力开展混合式教学,从教学的APP上线和微课堂都是大力支持老师的教学,也多次开展混合式培训。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从学校的人才大纲培训,把专业课很多课时删减,让学生更多的下去学习,老师也是有时间来开设公选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艺术,让更多的学生知道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出自己的审美。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希望是更多的有趣的专业课来供大家选择,大家对选课的类型的选择也希望很多,目前来说没有一个课程人数超过120的,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可以让课堂开选两轮。
从现在的美术类课程的课程分类来说,现在的课程类型可以分为美术,设计和地域文化美术意资源的。从美术类型的公选课来说,现在有技法的理论的,从技法方面的公选课,有素描,但是现在就这一门。从理论方法的美术类来说同,现在是艺术与生活这一门课程。从设计类上来说,现在有的课程有赏析和技法类,美术系外的老师开的的PS课程,还有建筑方面的赏析。而美术的设计老师开的公选课有中国动画赏析,室内设计基础,插画设计。而在新疆本土资源的美术课程来说只有西域美术十二讲。这是现有的美术公选开课的情况,而在2017年新开的美术公选课程中,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开了模戳印花,土陶,柳编几个方向的公选课,但是开课人群的数量较少。
而从学生的课堂情况和教学评价来说,每一门公选课的情况是教学评价中较好的,学生在出勤率上可以从以下图表看出。
而在最终的学生满意度调查样表中,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并如下图
从300名左右课程结束后调查问卷问题如下,关于开设选修课程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自己所修课程的评一般是很有意思,挺喜欢。所上的选修课老师的讲课方式总体上是和他们平时所听的课是有区别的,会有课上动手的这一块,上美术类学科类课时,感觉该课程扩大了你的知识面,对于选修课您觉得哪些方面需要的地方学生大多提意是将场地改变,希望是参加到美术的工作室实践场地实行。
从老师结构方面来说,美术类课程的老师的层次全是讲师类职称,但是大多老师的毕业学校是各不相同的。新疆内毕业院校的老师有新疆师范大学,而在新疆外的有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学院,教师大多在三十左右,想法很多,对工作热情大,并在课程上大力推行混合式教学。
而从开课名称上来说,不止美术公选课在学科范围类有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别的课程中还有跨学科的内容的整合,就像室内基础,它的内容是有关建筑和人体工程学的。还有的更多的是从当地的地域性美术意资源出发,改革课程内容。
目前来说,石河子大学美术类的公选课的开课情况就是大多时间都集中在晚,但是周学时分布情况较好。
从美术类专业老师教学成果上来说,可以从下表中体现出来。
三、石河子大学公选课的未来发展情况及建议
美术专业从全疆范围内可以有一个对比,石河子大学的课程还是处于新疆内美术类公选课中较高水平,课程设置较多,学生反应较好。
从教学一直推行的改革来说,教师可以从授课方式开始改革,可以用慕课的方式,老师将上课的内容进行录制,这样就可以解放老师。还有的老师可以将课程设为混合式课程,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相辅想成,还有的老师也可以将课程分为对分课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把教学改革很好的推行到美术类课程,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知识吸收。
而从老师对公选的长远情况来看,从老师开课方式培养,和老师开课选题指导从学校层面上来增加公选的趣味性。
从美术类公选课未来的开课情况,可以增加更多的地域性美术教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而对更多的技能性课程也可以小班有地点实验室的开授。
学校方面也应该更好的将资源推进美术类公选课。一节课中,可以推行两个老师进行一门课程,可以较高职称的老师和中及职称的老师一起配课,还可以中级职称的老师一起上课,可以增加学生新鲜感,还可以让老师对课程的把握度更好。但是这样的政策是要让学校进行更好的政策大力扶植,更能两个老师的课时上都没有损失。
而学校从场地上最好能不推行公共教室,能把上课的地进行组合,有理论的部分就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践的部分可以选在一个实验场所,要用电脑的可以?{在机房,有手工的可以在大一点的场地。
在美术专业的老师方面,希望能在公选课上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也希望从老师自身上来说对课程也有很大的提高,一直希望对课程的章节和内容上有更大的调整和趣味性,像在西域美术课程设置上,老师就想着能不能一个趣味的线索串联,就想把课名调整为西域美术探寻记,做为一个考古的游戏一样的主题贯穿下去。将课程的名字章节也是重新调整。而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也在联系智慧树平台,把课程重新规划,全部做成微课在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上上线。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5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04-0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做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国务院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生物产业对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要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保障措施之一即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等。在生物产业中,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处于核心地位,培养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在此形势之下,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实验课教材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通过该实验课程的改革培养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国际型专业人才,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一、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往往是实验讲解,然后学生自己做实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制作了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画面直观性、内容丰富性、思路清晰性,是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单一的灌输到指导启发的转变,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要求学生查找出每个实验的相关文献,并与自己做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真正培养学生动脑与动手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改革实验课内容
以已进行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全过程为模式,将产业化前期基因工程药物设计方案、研究方法和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中,如表达载体的构建技术、工程菌构建、用Pilot系统纯化药物蛋白、糖尿病模型建立和药效学研究等。使学生能掌握基因工程操作、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技术,并将学生训练成能为医药企业等相关行业服务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专业人才。
本实验课程为一个为期连续7天的综合性大实验(共64学时),实验内容有机整合,交叉进行,从一个药物基因的获得、鉴定,表达和纯化,以及药效学分析为主线,将核酸提取,RT-PCR,表达和蛋白纯化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有机整合,并展示了生物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完全按照生物药物的研发模式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为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编写实用性较强的实验课教材
已经编写了校内立项的实验课教材《基因工程操作》,已经在生物学等专业本科生和微生物学等专业硕士、博士中适用5轮,得到同仁和学生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加入药代动力学、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实验课教材内容更丰富、更完善、更系统。
四、建立全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在观念上,强调“实验同理论课同等重要”的实验教学理念,彻底改变高等院校“重上课,轻实验”的观念;在具体实验上,建立一个简明扼要、切实可行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系列实验体系,深入浅出,重视启发和讨论,教与学互动,使从被动、机械性实验教学转向自主性、研究性实验教学。
五、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建设成其理论课的延伸
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比较深奥、难以理解,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真正领悟其精髓,从实践中证实了其真实性和正确性。同时,学生将理论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再用于指导实验操作。
该实验课程以一个药物基因片段的获得、表达和纯化,以及药效分析为主线建立一个蛋白药物研发的实验课训练平台,抓住蛋白和核酸两大主题,建立一个综合型和研究性的大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各项技术的衔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考核体系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1)综合实验前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报告的撰写,占总成绩的30%。(2)实验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规范化的实验报告,包括前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这部分占总成绩的50%。(3)实验技能考核,包含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课堂上讲解过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4)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实验创新精神的,如设计方案独特、新颖,实验实施过程中给出合理化建议等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加分。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教学改革,涉及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教学主体和客体。本次实验课改革以基因药物的研发为主体,融合基因工程各种操作技术,将任课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将任课教师的科研渗透至实验课教学中,这样也使授课内容和素材得到科学研究的强力支撑,突出体现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特点。从而搭建微生物学、生物学等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为我国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盖颖,陆海.基于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96-97.
[2]董妍玲,潘学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6):175-176.
[3]王小敏,叶晓霞.综合性实验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52-253.
[4]梁健,段瑞君,魏晓星.基于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4,31(2):109-111.
[5]刘香利,王保莉,张大鹏,刘华伟.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52-253.
[6]李斐.综合性实验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32-233.
[7]曹正宇,朱国萍.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126-129.
[8]唐.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19-20.
[9]王华森,朱祝军,符庆功,于超.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6):128-129.
[10]邓培渊,袁伟,郭红玲,李玉华,刘会丽.生物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探索[J].郑州师范教育,2015,4(2):76-79.
分子科学工程范文6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现代医疗器械则是这一新兴学科的产品形式。它是工程技术向医学科学渗透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现代文明流行病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是以定性观察、现象归纳为方法学特征的医学本身所能解决的,它必须和以定量观测、系统分析为方法学特征的工程科学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各种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才有可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运而生。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是21世纪最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领先科技之一[1]。
1、什么是生物医学工程?
1.1含义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内涵是: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以认识生命运动的“定量”规律,并用以维持、改善、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这个词汇蕴含了三个专业领域的相互影响: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研究人类及其他生命现象结构功能的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技术学科向生命科学渗透和相互交叉的结果,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生物医学工程是应用基础科学,主要服务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医学诊断、治疗和信息化管理等问题,为医学提供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医疗装备。
1.2内容与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基础研究,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控制、生物效应、生物系统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生物医学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生物材料学、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等;应用研究,直接为医学服务,包括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人工器官、医用制品和仪器,康复与治疗工程技术等。后者是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它的成果直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效果最明显、最迅速,所以特别受医学工程人员和医生的重视。
2课程安排
根据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专项将按照当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医疗监护系统及设备、肿瘤物理治疗设备等11大类产品,强化新型医用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数字化与智能化医疗装备、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及药物控释载体、医疗监护和远程诊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方向,我们将设定14次课,分别介绍各项技术产品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课程设置如下[2]:
1.生物医学工程概况: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概况、发展历程、学科内容、工程分支,以及国内外高校建设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情况。
2.组织工程学: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吸收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与工程学等学科的科研精华,在体内或体外构建组织和器官,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目前组织工程已经成为再生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与主要方向。
3.生物材料学:研究与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组织、血液、体液相接触或作用时,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细胞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和过敏反应,无毒、无不良反应的特殊功能材料。许多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从事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研究,在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无机和金属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
4.人工器官:主要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再生、修复与替代。人工器官在临床上的应用,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目前人工器官的研究和应用已基本遍及人体全身。
5.生物传感器技术:使用固定化的生物分子结合换能器,用来侦测生物体内或体外的环境化学物质或与之起特异互作用后产生响应的技术。目前,生物传感器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①向高性能、微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②生化检测的智能化系统;③仿生生物学的发展。
6.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生物体在细胞、器官和整体等各层面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该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各种条件下生物系统运行的机制和状态。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力学、复杂生物医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领域,主要采用计算力学、图形图像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生物医学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计算机建模和分析。
7.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几乎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共同的研究方向。从生物体中获取各种生物医学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易于检测和处理的电信号。
8.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如何将人体有关生理、病理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显示为直观的图像、图形方式,或对已有的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临床诊断引入了新的概念。
9.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及设备:数字化X射线影像技术现已成为临床诊断的最主要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直接数字化平面X射线影像技术;数字化X射线三维影像技术;低剂量CT、容积CT等。
10.磁共振影像技术及设备:磁共振影像是检测人体解剖、生理和心理信息的多因素、多层面和多对比度成像设备。
11.核医学成像技术及设备:核医学成像是对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体内生化过程成像的装备,是目前能够在临床应用的最主要的分子成像手段。涉及的关键技术:单光子断层成像(SPECT)技术和系统、正电子发射(PET)影像技术和系统、PET与CT融合技术等。
12.数字化超声波成像技术及设备:超声成像设备在四大影像设备中使用最为广泛。目前重点发展技术包括:多波束成像技术、谐波成像技术、多角度复合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系统、数字黑白超声影像设备等。#p#分页标题#e#
13.医学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可运载肿瘤标志物分子的特异性抗体、肿瘤治疗药物以及造影剂等新的高效药物(基因)载体;发展纳米尺度的显微探针成像技术;发展用于组织再生修复的纳米生物材料;建立用于纳米材料健康与安全评价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当前重点发展方向。
14.康复工程技术:重点发展假肢仿生智能控制技术、低成本假肢矫形、适应不同功能障碍者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控制系统与远程交流、认知功能康复、人工电子耳蜗汉语识别、电子助视、老年人室内安全监护等技术。
3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的教学:
3.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并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每次课针对的是某项技术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行业动态的介绍,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强调课程知识点和适用性。教学重点清晰,适当补充行业最新动态作为课外知识。课堂授课的重点应放在概念的理解和相关模型的建立。同时,应创造条件充实参观和实验内容,让复杂的理论实物化、形象化、简单化。跟有教学合作基础的医院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应科室参观相关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展现场教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觉得取得临床上的应用成就并不是遥不可及,从而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