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具体工作举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1
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质效,不仅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以下笔者在总结了个人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升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效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1 提升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效的基本内涵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政工工作都应该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政工工作其本身就是企业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在员工队伍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与核心所在。目前,中央思想政治会议也进一步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就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如今正处于一种重要的时代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要格外警惕因为一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而给人们造成的不好影响。为此,就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且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革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不断的革新,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
而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更应该带头做好政工工作,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去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政工工作,不断的提高政工工作质效。为此就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员工队伍进行整顿,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质量,强化员工队伍建设,使电力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每一项政策,清楚的解读每一项条例,并且能够以此为指导,不断的促使思想建设工作得到进步,确保电力企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2 提升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效的具体措施
第一,让电力企业的政工人员树立起正确的政工认识。要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这一根本入手,让每一名政工人员都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政工认识,从而进一步实现政工工作的有效转变。为此,电力企业就必须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态势与国家的基本政策,以党的路线与方针为基本指导方向,对每一名电力企业政工人员的个人素养(职业素养、个人素养)进行强化,将实践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电力企业的政工人员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先锋作用,提升自身工作创新能力,与基层的电力企业员工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电力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此外,在强化电力企业员工们的思想道德时,还要树立起相应的纪检监察思想,并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推动电力企业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群众监督的实际应用,利用正确的认知去不断地推动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落实与贯彻,进而有效的带动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第二,让群众路线更好的应用到电力企业政工工作中。让群众路线更好的在电力企业政工工作中得以应用,不仅能够促使电力企业的政工质效工作与基层员工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强化电力企业基层员工们对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个人素养,还能够使电力企业在应用群众路线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基层员工们的思想政治状态,掌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需求。特别是政工工作的开展本身就需要关注电力企业员工们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而以此为基础对电力企业的文化、对电力企业的环境实施针对性的优化。所以,电力企业提升政工质效时,就必须要做好群众路线的应用与落实,可以为电力企业员工们建立一个思想档案,及时的掌握电力企业员工们的思想道德变化,家庭背景情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电力企业员工们的思想现状,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政工工作。如若电力企业员工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者是阻碍,那么电力企业的政工人员就必须要积极的了解情况,进行开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的解决电力企业员工们所面临的问题,让电力企业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此外,开展电力企业政工质效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就是做好基层建设工作。所以,电力企业应该着眼于电力企业的基层工作,改善基层员工们与企业干部领导之间的关键,促进电力企业上下级的交流,打造更加融洽的人文情怀,人文关怀,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第三,对电力企业政工质效工作机制进行完善。有效的制度与完善的机制是确保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得以顺利落实最为重要的基础保障,也是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得以开展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想贯彻与落实电力企业的政工工作,并且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质效,就必须要加强对政工工作机制的有效完善。应该为电力企业设立组织领导机构,并且还要针对目前的思想政治建设任务制定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度、绩效奖励制度等。同时,还应该结合其他企业的部门配置情况,实现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联动监导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政工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协调能力。可以说以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制度的完善去带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恰恰能够提高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量,提升了电力企业政工工作质效,进而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电力企业政工工作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员工们所遇问题的及时记录与反馈,进行调查与走访,上交相应的报告与思想总结。还要注重对全体电力员工们的日常培训工作,完善员工们的日常培训工作制度,让电力企业的员工们都能够通过完善的培训工作,进一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本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着眼于宏观的发展蓝图之上,明确电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需求,以最为合理的政工质效工作机制来促进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指导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2
一、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教育统计数据是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依赖于教育统计数据。如何使教育统计更好地服务现代化、服务人民群众,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发展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好教育统计工作,通过对各种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来制定计划、编制长远发展规划。
(二)准确的统计数据是进行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很多政策都是各级部门、各级领导依据科学、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进行科学决策的。
(三)国际社会对教育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它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四)统计工作是检测政策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实施情况到底怎样———可以通过统计渠道反映出来。比如,我们通过审视一个地区中小学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中小学辍学率、保留率等主要指标,就可以衡量和了解该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现在,这种通过科学利用统计数据发现、解决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
(五)统计工作是考评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量化依据。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口径上进行统计工作,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有可比性。因此,统计数据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协调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内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不力,重视不够《统计法》虽已颁布二十多年,但宣传贯彻不力,人们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一些基层教育部门领导平时对统计工作很少过问,根本不重视统计工作,只是当上级部门发现问题或者是上级部门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投入、分配指标以及调整教职工编制等时,这些领导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部门的统计数据有问题,这时才认识到今后要加强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也不可忽视。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县、乡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学习培训,业务素质更低,再加上工作中杂事多,造成基层统计人员无暇顾及统计业务,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错报、漏报统计数据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三)统计数据一致性、衔接性差,水份较大基层统计数字受政绩、政治的影响,以及有些领导的干预致使统计数字水分大,很难做到“真实、准确”,同时也不注重上下年度数据的衔接、对外数据的一致等。
(四)统计手段单一,技术落后基层统计人员做统计工作基本上在手工操作阶段,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个别用计算机,操作也不熟练。
三、做好教育统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只有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服务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教育统计要立足市场,立足社会,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够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例如,当前教育统计指标不够完善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小学统计表中没有单独反映农村小学单式学校数、农村小学复式学校数、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数和单轨初中学校数等,因此,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现状。
(二)统计工作要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第一,必须转变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统计工作思路也要不断创新。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随着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进程而不断改进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我们必须掌握这些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服务于教育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二,要明确统计工作主题。如何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做好新时期统计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有创造性,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做到与时俱进。
(三)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向历史负责,向科学决策负责”的原则,针对现有的教育统计报表制度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和和填报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监控预警,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数据不准,信息虚假,不但不能使我们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现状,而且很可能使我们作出与现实相反的判断,危害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始终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
(四)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育统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明确职责,确定统计岗位,充实统计力量,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同时,一定要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真正使统计人员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有能力做好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圆满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五)加强教育统计基础建设学校及教育行政基层单位,应将统计工作与本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结全起来,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登记制度和统计台账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数据库,做到数出有据,确保教育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
(六)加快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必要的统计工作条件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统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是统计工作适应时展的需要,改善统计手段、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育统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为统计工作配备专用的现代化设备。同时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这样会大大减轻基层负担,降低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汇总和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能为领导、上级部门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
(七)切实保障教育统计工作经费统计工作再怎么重要,领导不重视就是空的,这是我们的现行体制所决定的。实际上,统计工作做好了,对领导搞好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是领导的助手,如果领导对这方面不够重视,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领导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更多地关心统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要保证必要的统计工作经费,要拨付专项经费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3
[关键词] 餐具监测;餐具消毒;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25-02
餐饮单位所使用的公用餐具是否消毒,消毒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餐具消毒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餐具消毒列入法定条款来规范,由此可见餐具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解影响东莞市塘厦镇餐饮业餐具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地加强餐饮业餐具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6、2007年我们随机抽查了本辖区内部分饮食单位,对其餐具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被抽查单位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6月~2007年8月,我们将本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全部饮食单位,按其规模分饭店类和摊档类两种,采用随机数字法,对饭店类随机抽取5%、摊档类随机取3%作为调查对象。统一调查表,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内逐一调查,主要通过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知识的了解、饮食单位消毒制度的建立、消毒设备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对被抽查单位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
1.2 采样方法
采用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快速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效期内使用。检验项目为大肠菌群定性,根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94)评价,以未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1]。
2 结果
2.1 餐具监测结果
抽取饮食单位待用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从检测结果看,永康消毒公司的餐具合格率最高,达90.00%;饭店类为57.54%;摊档类最低,仅为28.58%。2006年与2007年的餐饮具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27,P
2.2 监测结果分析
永康消毒公司的餐具合格率高,其原因是由于该公司在餐具消毒过程中使用热电厂生产的高压蒸气消毒,采用塑料袋密封后供给各摊点使用。个别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消毒后在摊点存放时间较长或塑料袋破损后造成污染;饭店类餐具合格率2007年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主要是我们加强了对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饮食单位添加了必要的消毒设备的结果;摊档类餐具主要采取清水冲洗、开水烫、药物消毒等方法处理餐具,由于该类摊点数量众多,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消毒意识淡薄,餐具消毒合格率2007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也只达到42%左右。见表1。
表1 东莞市塘厦镇2006~2007年餐具消毒监测结果(例)
3 存在的问题
3.1 餐饮户存在的问题
3.1.1 餐饮单位负责人卫生意识差,对餐具消毒工作不重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体经营已成为餐饮业的主流,他们当中有部分人缺乏应有的卫生知识,法律观念淡薄,受利益的驱使,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注重就餐场所的门面装修,而对必备的消毒场所则因陋就简,在卫生设施、消毒设备等硬件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对餐具消毒工作不重视、不督促。调查发现,有70%的饮食单位没有依法建立餐具卫生管理制度。
3.1.2 不具备餐具消毒设施或使用不好。有些餐饮单位消毒间达不到卫生要求,消毒设施简陋,甚至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中进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成为一句空话,消毒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有的中小型餐馆虽然购置了餐具电子消毒柜,但其容量与单位的经营规模根本不相适应,有的甚至不通电源而只是用作应付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的摆设品。有近90%的中小餐馆没有配备与客流量相适应的餐饮具消毒设施,部分单位仅配有用作小餐具消毒的消毒柜,大餐具却没有消毒设施,从而造成大餐具合格率低。
3.1.3 对餐具消毒工作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餐具消毒制度,消毒无专人管理,无消毒记录。消毒人员卫生知识及消毒意识缺乏,操作不规范。有的单位即使制订有消毒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去执行。
3.1.4 早餐、夜市是餐具消毒监管工作的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早点、夜市经营户逐渐增多,这些摊点多为露天经营,无上下水设施,业主往往是一盆水反复使用,餐具洗涮操作本身就已违反规范,更不用说餐具是否消毒了。加之早点、夜市从业人员身份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经营餐饮,这些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卫生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认识不到餐具消毒的重要性,这类摊点通常不易管理和难以取缔。
3.2 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监督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大。对餐具消毒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卫生监督工作。现阶段的卫生行政部门所实行的是综合执法,既有食品卫执法,又有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监督工作。有限的监督员既要完成单位分配的有偿服务任务,又要开展食品、公共场所采样及卫生许可证的审核验收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工作。所以对餐具消毒工作除了每年规定的几次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抽查,难以做到对这项工作的经常监督、指导、培训等。同时,一般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对餐具消毒效果不合格的单位也只是提出改进意见,行政处罚的力度对违反者不足起到警示作用。长期以往,助长了经营业主对餐具消毒工作的麻痹意识。
3.2.2 监督机构的服务态度。卫生监督机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其中有业务指标,有经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目前卫生监督部门存在执法经费紧缺、人员偏少、交通工具相对缺乏等因素。卫生部门需要不断开拓经济创收的项目才能维持生存,而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就是有偿服务重要的一项。有的地方甚至把餐具消毒效果监测的收费,作为完成经济指标的一种主要来源,因而在开展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过程中产生,偏重监测检验,忽视了对餐具消毒过程卫生要求的监督管理,导致对餐具消毒的监督频次减少、执法力度放松等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下去难以避免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影响了餐具消毒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也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讨论及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餐具消毒是餐业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不断充实监督队伍力量,加强监督员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服务态度,增强责任感,提高执法水平,才能做到对餐具消毒工作经常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把定期的消毒效果监测和经常的监督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不进行餐具消毒和消毒不合格的单位,应依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2],并定期把餐具消毒结果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增强舆论监督的效应。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与工商、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较集中的从事早餐、夜市个体饮食街(档)增设上下水设施,改善基本卫生状况,便于其进行清洗消毒,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餐具消毒卫生要求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和使用符合卫生质量合格且对环境无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严把卫生许可证的审核发证关,树立监督机构的执法形象。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餐饮单位,必须按照《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及其有关标准进行审查,严把发证关。对年审餐具消毒设施不达标的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不予换发卫生许可证,从而确保餐饮单位有合理的消毒场所,使用良好的消毒设备,切实可行的餐具消毒管理制度,使餐具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不严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程序,随意降低发证标准的个人,要追究其相关责任。
开展卫生法规的培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法律观念,针对餐饮单位负责人重效益、轻卫生及消毒人员卫生知识贫乏等现象,对经营者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消毒知识的培训[3],使他们学法、知法、用法,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餐具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确理解餐具的卫生状况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使他们懂得餐具消毒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于经营者的法定义务。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消毒知识,掌握操作规范和技能,提高餐饮行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2005.
[2]卫生部.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S].2000.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4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具体措施
一、前言
公路施工企业作为营利性企业,要想在工程中获得合理利润,并保证财务核算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会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会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公路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取得实效。
二、公路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应明确成本控制和核算管理原则
(1)成本最低原则。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控制原则。即施工成本的全员控制和施工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 的指标,它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 工的切身利益有关。施工企业成本的高低需要施工人员的群策群力共同关心。
(3)以施工过程为重点原则。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为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控制做准备的,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纠正时已经为时已晚。因此,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性作用。
(4)会计核算必须保证真实性原则。考虑到公路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结果的依赖,会计核算必须要保证真实性原则,只有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才能使公路施工企业得到准确的财务报表,进而实现对工程效益的有效统计和计算。
(5)会计核算必须保证科学合理。在公路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使会计核算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要。在具体核算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保证会计核算结果准确,同时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公路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应明确会计科目
(1)应收账款。1)应收工程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根据工程进度报表或者结算的应收账款。2)应收销货款(往来单位核算) 核算施工企业应收产品销售货款。3)应收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 根据合同及结算业主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2)应付账款。1)应付购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购货款、设备款等。2)应付分包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工程款。3)暂估应付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暂估入账的款项(包括材料暂估入账及分包工程款的暂估入账)。4)应付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3)工程施工。1)合同成本即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分包工程费(项目/部门核算);间接费用(项目/部门核算)下设三级明细(即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通讯费、车船使用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安全支出、折旧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其他)。2)公司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3)公司利润(项目/部门核算)。
四、公路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应积极推进成本控制
考虑到公路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在会计管理中,只有对成本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保证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才能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而保证公路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满足实际需要。
(1)在会计管理中将成本控制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在会计管理中得到有效执行,我们应在会计管理中将成本控制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制度上和工作程序上给予成本控制以优先权,使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在执行过程和结果上满足会计管理需要。
(2)在会计管理中重点应用成本控制手段。成本控制对于公路施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在会计管理中熟悉并应用成本控制手段,使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最终达到提高公路施工企业整体利润的目的。
(3)在会计管理中全面推进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作为会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会计管理中,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以及会计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得成本控制在会计管理中得到有效的执行和推进,保证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
五、公路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应加强核算管理
鉴于核算管理在公路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对核算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结合公路施工企业工程建设实际,认真做好核算管理工作,保证核算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来看,公路施工企业要想在会计管理中加强核算管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全过程认真开展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对于公路施工企业而言,不是某个阶段需要采取的,而是在整个工程施工全过程都需要开展和执行的。考虑到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环节多,会计管理过程复杂的特点,核算管理在开展过程中,也应注重与工程项目的结合,保证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使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2)在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结算过程中保证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体效果。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结算过程中,需要核算管理给予有力的支撑。考虑到目前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结算需要,以及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只有在结算过程中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满足公路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结算过程中重点推进核算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在公路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注重核算管理手段的运用。为了保证公路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应在核算管理的推进过程中,把握核算管理原则,并根据公路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正确运用核算管理手段,保证核算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公路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计管理是保证企业能够获得合理利润,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不但要对会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重点做好会计管理工作,保证会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为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洁.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预测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10).
[2] 黄星敏.建设工程项目标后预算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
[3] 吴宗皓.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标后预算的编制[J].价值工程,
2011(02).
[4] 陆辉,陈振江,赵春燕.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法的运用[J].山西建筑,
2010(19).
[5] 李涛.浅谈项目标后预算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J].商品与质量,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5
[关键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工作繁琐枯燥,但对工作的开展却极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卫生监督机构,在管理一些日常文书性档案的同时,还有大部分档案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这类档案管理原来以科室负责为主,但实践表明,此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工作开展,于是各科室执法档案也由所统一管理,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监督业务开展的需要,是非常正确的。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文书处理工作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围绕公文的撰写、印制、收发、办理及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环节所进行的许多具体的文书工作。它反映了各个处理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关系,也反映了公文在机关单位内运转的全部过程。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以《中华人发共和国档案法》为指导原则,首先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存放档案必须有专门库房,并设有专柜便于查找,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并健全检索工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整洁卫生,库房内不准吸烟,以免发生火灾,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由领导负责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应该指定专人管理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以便对各科的业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明确切,便于保管和利用。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
二、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
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现今的网络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有很大的差别,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磁盘保存。所以在选择软磁盘时一定要把住它的质量关,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高质量的软磁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而低质量软磁盘往往不到1年,所以在选购软磁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在保存方面,要求软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因为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所以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0%~65%,温度应该控制在14~24℃。
三、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或直属上级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
1.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2.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
3.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工作举措范文6
[关键词] 农机化 推广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0-01
从我县目前的现状来看,农业在一定程度是被严重削弱了。从农村出生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都想要到城市打拼,却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农村土地将面临无人耕种的危险。客观的说,没有农业做支撑,中国所谓的城市化也不过是华而不实。而且从现在来看,我国生产力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农民,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我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集约化经营、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耕种收全程实现机械化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土地无人耕种的主要方向。而关于其具体问题,也就有了具体分析的意义与必要。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机化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具体来看,还有很多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是势在必行的。推广农机化技术,能够直接解决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前文我们讲过,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都是由老年人与妇女进行耕种。这无疑就会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因为农机化技术一旦推广,就能够满足农民迫切需要的先进实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将农机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将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能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指数,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但是最基本的就是能够让农民们能够更轻松的完成自身的土地任务。在这里我们试举重庆市云阳县基本情况,我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679公顷,总人口达到了136万人。据2013统计,云阳县农村劳动力66.2万人,外出务工38万人,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61.3%,特别是80、90后,90%就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或转移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由此可见,对于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而言,摆在前面的任务是多么的严峻。而在这里就完全可以显示出农机化推广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够减轻农民们的负担,在合理的情况下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同时也就能够更好的改善农民们的生活水平。
二、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措施
1.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
想要对农机化技术进行更好的推广,在推广工作方面保证质量,就必须要首先想到体系建设的工作。事实上,无论哪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对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在这一方面,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将改革放在首位,加强农业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一定要抓紧抓好。在制度建设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于现实,开展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加强人员的素质选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机科技推广队伍。同时,在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适应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农机化服务的问题,将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的结合。综上所述,都是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想要更好的建设相关体系,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具体中依据现实来进行。
2. 完善相应法律、政策
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能够牵扯到社会各利益主体。在这一方面,想要对其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推广工作,就必须要在合理的程度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在这一方面,政府无疑要占有主体地位。因为在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想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整体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能够对其进行保障,就必须依靠政府的制度。在这一点上,政府应该予以重视,并力求能够完善这一方面的法律,以此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
3.工作人员立足于现实选择推广方案
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整体的工作而言,相关工作人员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因为,具体的推广方案是由工作人员制定的,而具体的推广过程还是需要推广人员进行。因此,想要更好的进行农机化推广工作,就必须要在推广工作人员方面下功夫。首先,农机化推广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这无疑有利于其在实践中找出最有效的推广方案,推广方案对于推广工作而言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优秀的、合理的推广方案,才能更好地完成具体的工作。
4.大力组建农机合作社
对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而言,想要直接的提升水平,就必须要大力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从现状来看,从相关的机构个数和人员来看,政府办的农机化专业技术推广机构还十分有限,这对于农机化技术的高质量的推广工作而言无疑是不够的。因此,要想出色地完成农机化推广任务,就必须要依靠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和广大的农机户,走专群相结合的道路。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推广中,农机化推广要做到推广与开发并举,这是因为,农机化推广技术在时时的更新、改进,因此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依据现实,运用各种合理的措施。从实质上来讲,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对于整体的工作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立足于现实,建立、完善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农机合作社的产生,只有这样,农机化技术才能真正得到推广,广大农民身上的担子,才能真正的减轻。
参考文献
[1]知钟输.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3,(09).
[2]李敏.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