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英语;生态环境;分析优化

“生态”一词的应用领域已经从自然科学扩展到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生态学”这一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产生了教学生态环境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视教育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平衡统一,构建融洽的教学模型。本文将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并优化大学英语教学。

1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是由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构成的一个微观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制约和调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当前大学英语课堂的这四个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1.1物理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英语课堂的外在表现,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班级规模及各种硬件设施等。当前很多大学的英语课堂在为学生安排座位时采取固定的行列式,这种座位安排方式虽然使教室看上去井井有条,方便教师的管理和秩序的维持,也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状态。但是这种座位编排形式使教师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讲台下、一排排整齐的书桌后听老师讲课,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座位编排方式也不利于师生的双向交流,师生距离较远,教师在讲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课堂气氛枯燥沉闷。此外,行列式的座位编排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不同,这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积极性。如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的学生离教师很近,很容易就可以感知到教师的板书和语言,从而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坐在后排的学生离老师较远,可能会听不清、看不清教师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准确接收和理解,使他们难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会削弱他们的积极性,从整体上影响英语教学的效率。当前很多大学的英语课堂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英语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还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在上课前对相关设备也没有做认真的检查,导致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的解决,从而浪费了课堂时间。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教学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他们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课件只是相当于板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此外教师在上课时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多媒体操作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这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没有促进教学,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发挥。当前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大班授课是很多大学英语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英语课堂的大班授课,人数多,教室大,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秩序的维持。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势必会影响英语教学的开展。

1.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是被动的听课,很少有机会合作学习,所以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关系也不够密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来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操控多媒体,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依然遥远,师生情感依然淡漠疏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班授课教学模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关注和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要,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锻炼的机会,学生觉得自己被教师忽略了,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不愿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1.3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的动机和态度、学习氛围和课堂文化等。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心理、兴趣、认知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态度也是不同的。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课堂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活动等的设计时,只考虑了学生的整体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需求,导致英语教学没有兼顾所有学生的层次。英语水平好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广度和深度,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难,自己难以跟上,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课堂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师生认同并遵守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维持秩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和沟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难以充分发挥。

1.4生理环境

生理环境主要是学生在年龄、性别、身心发展等生理特征方面存在的不同。大学生的年龄和健康程度方面相差不大,但是因为学校特点、专业特点、传统观念等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在性别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工科专业男生较多,文科专业女生较多,这种性别失调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等方面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2.1营造生态化的课堂物理环境

打破以往的固定行列式座位编排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再给学生固定排位,而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和教学需求,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合适的座位形式。教师在进行英语知识的讲授时,可以采用行列式座位编排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状态并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时,可以采用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方式,这种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缩小班级规模。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管理课堂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班级规模采取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小班教学不仅便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秩序的维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使教师充分应用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互动交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美化教室,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心情和学习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如很多教室的墙、窗帘等布置都是使用浅色,这是因为浅色可以缓解大脑疲劳,使人的心情平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深色则会让人感到兴奋或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在布置教室时也可以在墙上张贴英语名人名言或学生的英语作品,这能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2改善生态化的课堂社会环境

构建平衡和谐的师生关系。平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教师要想构建和谐平衡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长时间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的状态,而是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这不但缩短了与学生的实际距离,还能了解学生的状态和需要,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教师予以肯定并解答学生的疑惑,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在课后也要经常与学生联络,教师不仅是学生课堂上的老师,还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后可以通过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聊一聊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逐渐信任老师,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设计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式的探究学习中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这能够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还能进一步密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时应该重视它的探究性和合作性,明确并扮演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组织学生就课堂上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提示,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探究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合作式探究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要想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应该做到开放。英语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指的是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沙龙等。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水平。

2.3优化生态化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能够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实现教学公平。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对话式、体验自主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情景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以往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经常使用鼓励性话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提高英语大班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重视课堂纪律管理工作。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时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和指导,使其行为符合课堂规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规范的制定中,这会增强学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他们会自觉的根据课堂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从而与教师一起构建了平衡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2.4丰富生态化的课堂生理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招生政策和做好宣传工作来改变学生及家长对某些专业的传统观念,平衡男女比例,避免性别失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也可以适当地扩大招生范围,使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存在多种差异、较大差距的学生交流融合,实现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学生营造更好地生态环境。

3结束语

教育生态学源于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平衡性的特点。这一学科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师生营造一个动态、平衡、和谐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

[2]郭坤,田成泉.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环境的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

[3]韩昱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探究[J].语文学刊,2016(13).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分析化学》;环境工程;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08-02

一、引言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高、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是高校环境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环境工程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和舒适的生存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而化学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相关学科,《分析化学》课程也是目前所有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而且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和同学都对该课程有种难教、难学的感觉,认为该课程中公式多还难记,概念模糊不易理解,内容也多而杂。如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二、讲好第一节绪论部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面对一门新课程时,往往感到迷惘,不知道该课程有多大用途,该怎样学习。绪论既是一门学科内容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的开始。每门课程最好讲的是绪论部分,最难讲的也是绪论部分。绪论作为全书概括性的提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部分老师在上课时把绪论当作一个开场白,一带而过;也有些教师认为绪论至少要讲两节课,甚至三节课,这同样也是没有必要的。绪论除了要达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还因为师生第一次接触,是共同学习的开始,要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要适当展示教师自身良好的教育素质,因此必须精心准备和设计。在上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课的绪论时,我们可以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和调查为例,向学生介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病因发现过程。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因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环境分析化学工作者利用光谱定量分析和元素追踪等分析化学手段,历经11年之久,揭示了由于汞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这种对典型污染物案例甄别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关于《分析化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要概述性的讲,列出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即可,一方面教材后面部分会具体阐述,另一方面由于学时所限也不能将所有知识重复讲解。笔者相信,只要绪论讲好了,对于讲好《分析化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使得学科间交叉与渗透,近代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限的教学时数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讲到,只能以点带面地去讲,并且结合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是以经典的化学分析为主,主要是四大滴定分析,即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分析,如果只是简单地阐述这些滴定的原理及其方法会有些枯燥,缺乏和专业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酸碱滴定时,我们可以把这个知识点和环境污水处理过程联系起来,污水处理中对各种不同酸碱性水处理的实质上就是酸碱相互滴定问题,让学生了解酸碱滴定这部分内容与所学专业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又如,在讲授沉淀滴定时,可以结合水体中污染物可能发生的沉淀溶解反应,通过计算分析溶解度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就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关系预测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大小。通过这种与专业应用结合的方法讲解,可以避免原有教材内容简单、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分析化学》基础课的重要地位,重视今后的学习。

四、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

众所周知,《分析化学》公式多,概念更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课程体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公式只是一些基本公式的繁衍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授课时,只要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把握住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索,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因此,做好《分析化学》各知识体系的衔接工作对于讲好《分析化学》尤为重要。此外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所用的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二者各有优缺点,相辅相成。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讲好讲透化学分析原理之外,一定要注意合理结合实验教学以及仪器分析技术,并且应适当调整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全书的内容,时时刻刻突出主线,应用主线。

五、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在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常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这样的方法能综合考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但是,传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仅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和课堂提问。这样的形式太单调,不能突出那些对《分析化学》比较有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的同学。因此,我们可以把平时成绩的内容扩大化,例如鼓励学生对其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下查资料来写一些相关小论文;同时积极开展与《分析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俗话说“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分析化学》问题的辩论会、有关化学污染的调查等活动。这样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向社会生活的延伸。这样,平时成绩不仅包括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小论文,而且也包括学生平时在《分析化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另外,期末考试,我们对考试内容及形式也可进行变通,改变传统的整篇死记硬背题目的做法,我们加一些考察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结语

《分析化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国化学界前辈徐寿先生曾形容《分析化学》是“考质求数之学,乃格物之大端,而为化学之极致也”。关于如何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已有许多前辈和同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本文主要就讲好第一节绪论部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和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抛砖引玉,作者希望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作者坚信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手段将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明建.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5,84(2):94-96.

[3]唐建设,项丽.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体会[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60),245.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3

化学与环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 有关各种污染物的形成和危害的考查

常见的污染问题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电池、金属材料、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室内空气受污染、实验室内的污染等。全面认识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处理各种污染物的必要性和原则,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推广使用无氟冰箱有利于防止“臭氧空洞”

B. 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 及时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了污染物及污染源处理的相关知识。由于含氟物质能破坏臭氧层,推广使用无氟冰箱能防止“臭氧空洞”;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没有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只能造成污染的面积增大,故B错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但仍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故C错误;及时焚烧废弃塑料虽减少了“白色污染”,但却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反而增加了空气污染,浪费资源,不可取,故D错误。

答案 A

例2 (2012·宿迁)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B.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C. 水中Ca2+、Mg2+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水体污染,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等污染物,随意丢弃易造成水中重金属污染,故A正确;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B错误;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增多而造成的,故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错误。

答案 A

二、 新情境下的污染问题的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新的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环境下,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新信息,领会贯通,准确答题。

例3 (2012·烟台)2012年2月29日,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 CO ② CO2

③ SO2 ④ NO2

(2) 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 天然气 ② 石油

③ 酒精 ④ 煤

(3)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 ,这是汽油 燃烧产生的。

(4)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64页)

③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 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⑤ 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 。

解析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 2.5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认识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小型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扬尘污染源等手段有效控制。

答案 (1) ①③④ (2) ③ (3) 碳 不完全(4) ③ (5) 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三、 有关绿色化学、节能减排、世界环境日等的考查

通过化学的学习不仅要能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同时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例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

进行实验

B. 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 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例题5 (2012·陕西)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4

(一)课程环境的概念

课程环境是环绕在“课程”主体周围,对课程主体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即环绕在课程周围并对课程“育人方案”制定、“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课程环境客观存在课程周围,对课程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时课程如果与环境相适应,环境又会推动课程的发展。

(二)大学教育环境的概念

大学教育是在学校目标的指引下,以思维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为具体目标所赋予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的活动方式,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那么,大学教育环境就是以大学教育为主体,围绕大学教育周围并对大学教育“育人方案”的制定和“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这些客体因素是相对大学教育而客观存在的,对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大学教育环境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教育系统作为课程系统的特殊个体,除具有课程系统共性的属性外,还具有大学教育自身的特性,大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按照逻辑原理,大学教育的内涵比课程系统的更具体,而外延小于课程系统的外延。所以,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影响课程的因素,一定影响大学教育,而影响大学教育的因素,不一定影响其他学科课程。同样,大学教育环境系统包括大学教育外环境系统与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大学教育环境系统要素包括大学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要素、客体性要素、条件性要素和制约大学教育产生、发展的社会、学生、知识要素和影响课程实施的不同学校类型、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学校关于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教学管理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学教育外环境要素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而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主体性要要素而影响课改。

依据环境因素对大学教育不同领域层次的影响,分为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大学教育中观环境、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大学教育宏观环境是指,社会这个大的领域,从国家教育计划、政策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影响的环境因素。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是指:在课堂这个领域,从教学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教学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方法手段等因素;学生因素。即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等因素;课程内容因素。即教材、活动项目、活动方式等因素;以及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条件、设备等要素。

三、三重环境理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文化更新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各国都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新的大学教育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新的大学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新的大学教育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新的大学教育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体验四个方面;新一轮的大学教育改革,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是对健康功能重新认识,是从完整的健康促进的视角,推动“积极生活:为健康”的运动观点。

(二)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包括人员要素、信息要素、条件要素。人员要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信息要素主要指课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条件要素主要指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器材设备等因素。

从大学教育运行过程分析,主、客体在课堂这个空间内,部门负责人和教师根据学年和学期计划,制定教学计划,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状况、学校教学条件,精心组织教学,同时接受督导机构的监督,尽力达成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教育是一种“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大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只有通过大学教育实施的执行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大学教育的微观环境是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四、优化大学教育环境的对策思考

大学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环境又推动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建立大学教育与课程环境和谐运行的系统,实现大学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最大化,促进人的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大学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大学教育要适应环境。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5

环境经营学将从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供应链和物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监察、环境经济评价、环境治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将工科学到的生产技术与管理学科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掌握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还要懂得将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融入生产过程,这不仅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也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需要。

2《环境经营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对授课模式、考核方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充实与完善,《环境经营学》课程正在受到众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且已经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双向领域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

2.1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环境经营学》课程在以往的一些同学看来,就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课程,对自身发展似乎不太重要。对工科同学而言,他们认为学习了环境治理技术就可以一展身手,改善环境,造福社会;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企业的环境经营理念和运营管理更为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驾驭企业的环境经营。然而,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了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企业技术与经济管理不分家的发展规律。只有将环境治理与规划的技术和企业经济与管理的运营手段进行有效结合,才可以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还有一些同学干脆认为,环境经营只是一个空洞的理念,在现实中成功实现的可能很小,然而当他们了解到国内外在本领域领先的发展现状和前瞻的发展趋势时,尤为震惊!他们既认识到了我国企业环境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看到了我国企业未来开展环境经营的坚定信心和不二抉择!由此,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充分肯定并认真参与到了课程的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很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专门打造。其中,以小组团队形式的立项科研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习兴趣,以答辩形式开展的结课测评则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期中考试又培养了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综合而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助推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2.2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改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然后融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传统学科的常规教学。然而,《环境经营学》课程是一门交叉新兴领域的新课程,并且由于其授课内容涵盖了环境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多个交叉学科,因此,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对该课程的理想传授。这既是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挑战,也是为我们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为此,课程组老师做了大量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2.3任课教师实现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6

主要内容主要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分析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三部分旅游发展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最后旅游发展中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第一个方面研究背景,为什么突然想起来研究这个题目?就是因为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水滴钻石的理论,水很有用,钻石其实没有用,但是价格比较高,旅游中也存在这样的悖论,我们资源和环境核心吸引物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撑,可是资源费很少,大头在机票和酒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成本经常被忽视,如果把资源环境看作是旅游业投入,有助于我们找到可行性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旅游经济与环境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一方面自然环境自己旅游经济发展重要旅游资源,再一个吸纳旅游产生的废弃物,其实整个支撑了旅游活动。再一个旅游发展确实也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在这一点上,我想多说一点,在很多生态脆弱的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确实可以起到保护手段。去年跟我的导师一起参加亚洲开发银行生态补偿会议,柬埔寨还有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当地生态特别脆弱,当地居民希望靠这个作为一种生计,砍柴,或者采集里面的一些东西。如果是这样发展,反而是不可持续的。他们就开始保护环境,开发旅游,然后获得一定的收入,反而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在国外生态补偿称EPS为生态服务付费,生态旅游我认为看作生态补偿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我们导师说生态补偿我也积极提出来用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补偿,比那种纯粹采用支付效果应该好一些。

在旅游发展实践中,环境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这是我个人一点粗浅看法。一个是环境的发展曲线,一开始对环境破坏比较厉害,后来慢慢开始治理,最后保持环境好一些,呈倒U型曲线,一旦到生态承载力不能承载的地步,彻底环境破坏掉了,旅游发展不可持续。再一个一开始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比较少,然后一直维持在低水平,旅游业也是可以持续的,这是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