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1

(一)从立法角度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与文化的一个交叉点,不仅具有体育的属性,也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具有现行的知识产权特征。因此,应从立法角度做好对其的保护。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仍处于建设状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大多采用的法律保护主要被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法律的保护之下,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也处于建设中,因此,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主要依靠于行政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法辅之,因此,就立法角度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主要来源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可见,就先行的立法而言,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仍是不够,因此我国需要从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三方面入手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

(二)结合高校教育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山西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92-03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博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必然孕育出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反映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律。高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重要环节。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责任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学生。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在山西省高校的广泛开展对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结构

体育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促进人的多向发展以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而高校是现代化人才的创造地,推动发展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人造环境中,按照学校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主要分为表层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中层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深层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现实社会大背景下,由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产物,属于一种十分复杂又特殊的亚文化形态。

2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百年高校,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以及访谈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在于本校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学生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体育的观念、体育精神以及体育知识等方面。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而目前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意识观念较弱,没有形成整体性观念,更没有形成稳定的集体锻炼意识,同时学校在体育宣传工作中力度不够强,宣传的方式方法略显单一,没有形成符合山西本地特色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更多的强调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却忽视了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宣传力度,缺乏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2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山西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处于欠发达状态,因此对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全国很多高校都存在对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足的现象,山西省多数高校也不例外,学校场馆设施不足的问题,现有的场地设施不足以满足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求,有特色的室内场馆寥寥无几。不能及时对高校物质文化进行补给,同时,有关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场地少之又少,关于体育文化的宣传相关的物质基础也存在不足,例如学校体育宣传栏设立较少,传播体育锻炼和民族文化广播站也有匮乏现象。

2.3教师继续教育和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力行不够

山西省高校教师逐步趋向于年轻化,并且受到学生的爱戴,但部分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到位。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除课堂外,交流机甚少,同时自己的运动水平也没有明显提高,势必影响到教学过程中方法的丰富,导致校园体育文化主力军缺乏创造力,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教师也没有充分展现出其体育魅力,课余时间缺少对学生的引导,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而其他学科教师大多只关心文化知识的传播,忽略学生身体健康,并且会认为课外运动会占用文化学习的时间,影响成绩。同时自身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即使偶尔锻炼也是现代运动项目,对传统体育认识有偏差,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2.4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较高的认识,明白体育锻炼的对自身发展重要性,但身处浮躁和复杂社会,课业压力或其他兴趣爱好难免会分散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之无人组织领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氛围等一些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丧失体育锻炼机会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的营造。

3 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3.1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气氛。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年龄、地域、文化背景、民族,对体育也各有所需。而且当今的青少年多热爱篮球、足球、田径等现代运动项目,过多强调速度力量的展示,一部分文静女生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融入其体育文化中。因此,单一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不会将学生凝聚到一起,很难形成整体的体育文化意识。而山西省的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比,有着更为深厚的底蕴和成绩,有着无穷无尽的体育素材,不仅可以满足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并且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的过程中,使天南地北的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山西省乃至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为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铸造一座桥梁,在沟通和交流中培养团结互助和相互包容的优良品质,在课余时间逐步形成集体锻炼意识,对提高大学生自身涵养、展现体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山西省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帮助其形成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3.2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丰富山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山西省一些高校至今仍然有体育场馆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甚至影响到正常体育教学,同时体育课程单一,处于落后状态,缺乏创新也有碍于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当前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政策支持保证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山西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太极拳(剑、刀、扇)、气功、蹴球、毽球、拔河、跳绳、打陀螺、中国象棋、舞龙、舞狮、形意拳、秧歌、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健心的保健养生项目。与现代化运动项目球类或田径等相比较,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设施的依赖性较小,甚至一块空地即可,需要的器材费用也不大,并且结实耐用,可以长期使用,同时锻炼效果明显,给学生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享受,减轻压力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极大帮助高校对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难题,并且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育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3.3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即将步入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高校教师长期忙于教学或课题研究等原因,使他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仅有着健身功能,同时还有修身养性的特点,恰好符合高校体育未来发展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多目标,多功能”的方向转移,既达到了近期目标,又为长远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校教师更能接受带有民族传承性和大众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锻炼中吸取民族文化中的营养,在民族文化学习中得到锻炼,最终培养教师终身体育意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帮助高校师生中形成良好的锻炼风气,使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督促,展现出高校和谐向上的体育校园文化,不仅增进了大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乃至对国家的热爱。

3.4族传统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现代竞技运动项目观赏性高,注重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将速度和力量的美充分展现,更受到高校学生的厚爱,但是这些现代运动项目有时片面的追求成绩的突破,人类极限创造,更多的是在表现人类外在美感,缺少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交流,对我们学生内在美的培养不到位,同时不利于大学生对人类体育文化的全面了解。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汲取了民族舞蹈、民间艺术、工艺等多方面精华,将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留给我们后人。当今的大学生不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缺乏的是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识不足。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学习和实践,亲身体会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深刻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进行发展的动力。使得山西高校具有独树一帜的校园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 壮族民族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充分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广西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广西壮族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我国将成为第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客源地。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将不断增大。对于我国非常具有文化差异的民俗文化,民族体育将成为备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因此,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相结合将成为广西壮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工作的重心所在。

1.1 选题依据

壮族民族传统体育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其开发和保护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为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要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与促进。

1.2 研究目的、意义

广西壮族的祖先从先秦时代就世代居住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少数民族体育更是一个丰富的宝藏,经过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辗转流传,而被保存下来。近几年来全国和广西都不断的举办少数民族体育比赛,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也开始增多。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事实上,壮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保护力度与深度都不够,而真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了保护与开发作用的措施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民俗旅游的兴起,壮族少数民族体育遇到了一个发展的机遇期与危险期,开发与保护是否做得好将影响壮族少数民族体育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作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发放,民意反馈等形式,对广西壮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提出对壮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前人对广西壮族民族体育文化做了许多研究,但大多数文章的研究方向是立足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文化内涵分析,某一种体育项目的价值的深入探讨等。文献用深刻的论述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并将其做好各种分类以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保护意见。但是对于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充分利用旅游开发的手段,促进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文章相对较少,缺乏从遵从民意角度方面深入研究与思考。因此,本文作者将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广西壮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提出新颖的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

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概述

2.1 壮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所谓壮族民族传统体育是壮族民族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自己在生活中创造的民族体育活动。

2.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价值

2.2.1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蕴含的精神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丰富我们的生活,体育项目有合作性,能够促进一个团队的团结,更是一个民族的团结。

广西壮族民族体育是壮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地理条件、生产劳动、军事、节日经典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它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人们通过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表达着对祖先的崇敬,对神灵的信仰,对天地的感激,对人们的情感。从民族体育中,壮族人民表达着他们奔放的情感,释放着他们的热情。

2.2.2 壮族少数民族体育的社会功能

(1)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广西壮族少数民族大都位于偏僻的山区,交通极不方便,各个民族为了沟通只有通过壮族民族体育交流聚集在一起。例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歌节,各个壮族的同胞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各样的民族体育比赛,如:板鞋舞,板鞋舞这项活动要求团队要步调一致,从而培养的壮族同胞的团结精神。还又一些歌舞、抛绣球等娱乐项目。通过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壮族人民能在相聚一起,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促进民族的团结。

(2)丰富生活,强健身心。壮族民族体育还可以丰富壮族人民的生活。壮族民族体育项目繁多,既有竞技类的项目又有表演欣赏类的项目,壮族人民可以在生产劳动后进行运动,不但能够丰富生活,还能强健身心。因此,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1.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一是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二是竞技性。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这项最能显示人们的强壮、机敏和征服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

三是广适性。民族传统体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人的生理、心理、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应,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属性。

四是地域性。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由区域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征。

3.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认识

民族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普遍性。

传承性是指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接性,即历史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传递方式。它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而实现。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规定了人们对于文化遗产选择的自由度,也规定了先哲们对于先进思想进行诠释的性质。

共适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性的体现。它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形态的活化石,又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的源泉。

凝聚力是指一个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已逐渐形成一种极具个性,颇有特色的文化形态,成为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推动本民族发展的一种力量。

经济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更多地是以生产、生活为根本,与各自的生活、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依懒于经济活动方式的支撑。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与发展,为民族主体强化其利益动机提供了条件。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包含着这种凝聚力的品格。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诸条件要求对应公众,而是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

4.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的象征我国形成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广泛的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内涵,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作用。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走产业化的道路,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我国已举行了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

5.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2002,(4):41.

[2] 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1,95-96.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66.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地域性;传统武术文化;保护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就是其中之一。武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文化的冲击下武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几乎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每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地域性传统武术发展遇到的问题

1.武术文化传承体系遭到破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受到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后者凭借发展的优势,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在这一背景下,武术项目固有的传承方式被打破,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空间不断被削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2.武术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体育的东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但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下,部分传承人为迎合当今市场对武术项目的需求,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革,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另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武术为职业的从业者的人数、热爱程度都出现了下滑趋势,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当今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相对淡薄,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保护机制,这给地域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武术运动市场开拓进程缓慢

纵观奥运历史,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因本国为主办国而将本国优势项目列入奥运会正式项目。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只是作为特殊项目进行展示,既不是正式比赛,也不属于表演项目,武术比赛的奖牌也与其他28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奖牌有所区别。究其原因,是武术运动的市场开拓进程缓慢。社会上各种跆拳道馆、瑜伽馆报名火爆,而武术类培训课程却门可罗雀。武术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边缘化。武术文化市场开拓进程滞后、被动,使武术发展市场化运作举步维艰。武术文化在市场化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处于落后的局面。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其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扩张、武术自身同质化的冲击,使许多代表地域文化特征的武术项目正面临失传的窘境。

二、地域性传统武术保护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不仅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武术文化的世家传承、馆校传承、师徒传承等模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继承、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责任。

2.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武德素养的形成,而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正是学校体育所需要的。练习武术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3.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武术重注人身心的发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调养气血,还能锻炼意志,培养品格。习练武术项目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通过练习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等动作,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柔韧等能力,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克服疼痛,这有效地提升了个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勤奋、果敢、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性。

4.武术保护是其发展的基础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一项内容涵盖广、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起来,才能对其进行全面整理,并不断深挖其价值,使传统武术走向复兴。

三、地域性传统武术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1.正确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

现代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陷入了生存危机,这与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运作有密切关系。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不仅要恢复其固有的活力,而且要调动其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西方体育的冲击,要加强品牌发展意识,使地方特色武术项目打破地域局限。

2.优先保护和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人

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离不开对传承人的保护。

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我们不仅要对文献资料、文化成果进行收集整理,还要扶持民族体育项目继承人。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这些传承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建立专业的保护队伍和研究机构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性传统武术项目内容异常丰富,但它们所盛行的地域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环境复杂。所以,组建一支高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队伍和研究保护机构势在必行。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还需要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传统武术项目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政府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主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域武术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民族体育保护规划;还要设立专项资金用来发掘、整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武术项目,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

5.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国家文化职能部门应基于地方武术文化遗产资源,有x择地编写优秀的武术教材,吸引高校学者及科研人员参与到武术文化的研究工作当中,在地方中小学校、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将武术项目全面融入素质教育中;同时,聘请地域武术传承人到学校任教,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爱好,形成民间、学校、社会在传统武术项目上的互动、互补,这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德全,周盟渊.五祖拳文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起源 特征 项目分类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1994-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图书馆和百度搜索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章,和搜集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

1.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1)现代运动方式大多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其起源与体育的起源相类似,劳动生产、古代军事活动的演变、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满足文体娱乐的需要、纪念祖先或民族英雄等几个方面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

(2)也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巫术与游戏,在人类原始欲求的诸因素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的“体育学”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下面“武术理论与方法”特别注明“含气功”。研究气功不涉及巫术,无异于隔靴搔痒。巫术文化对体育的萌芽有重要影响,原始巫舞是体育起源的直接催化剂。这种不同的声音,在目前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劳动的说法仍占据整个学术界的核心。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体育的起源,仍在研究和探讨之中,所以,对体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民族传统体育,探讨其起源必然也会带来某些争论。

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1)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2)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为某一民族或某些民族所有,而非各个民族的。因为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它们所创造的体育都受所属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体育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都呈现显著的民族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性。因此,对“民族性”这一观点的总结学者们无反对意见。民族传统体育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性”,我们今天能看到如此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体育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而就“传统性”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地域性”这一特征恰恰是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的一个因素。因为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所形成的固定的生产方式厂世代相传、沿袭,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性。但多数的学者是将两者分开讨论的,认为“传统性”与“地域性”是两个独立的特征。

(3)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性”这一特征的讨论却存在着相反的声音。有的学者经过对HS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统计分析,得出竞技类占68.6%,因此认为具有竞技性。但这118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与目前我国调查整理的676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而得出的竞技性观点,不得不怀疑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当然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认为人类自有了群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我群与他群、自我与他人分开来,竞争意识也就随同诞生了。竞争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则表现为竞技性的特点。因为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竞赛活动是自黄帝以来报答神灵赐福的宗教庆典的重要内容。这里明显忽略了文化影响的因素,单纯地从生物性的角度总结出来的。不同的声音认为,翻开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在上千项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多的则是依附于生产、生活、练兵、娱乐和礼教活动之中,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形式和独立价值的体育形式,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更是格格不入,缺乏建立在个人竞技基础的竞技性特征。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1)1990年,国家体委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项传统项目和301项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如何科学地分类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2)有的学者从传统体育的特殊性质入手,把中国传统体育分为五大类,竞技类(球类、射击类、技击类含摔跤、水上类含竞渡)、游戏类(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如秋千)、养生类(节令气功、各类保健活动)、游乐类(节令类如踏青、登高等、少数民族歌舞及娱乐活动)、表演类(百戏、杂技、武术表演)。这种分法突出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游乐性、表演性和保健特色,符合中国传统体育的特征,具有宏观认识的意义。但不足之处也不可避免,如在少数民族体育、武术等归类上的争议。尽管作者突出强调了传统体育的特色,但“游戏”和“游乐”之间的不同是什么,此种术语来分类的本身就存在着争议。也有学者从内容和形式上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竞技类(武术、龙舟、射击、球类、棋类)、养生类(导引气功、保健、其他)、表演类(舞狮或龙、百戏与杂技、其他)和游乐类(节令类、歌舞类、游戏类)。此种分类较前一种更为简单,同理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3)还有极少数的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分别进行研究。笔者在前面的一部分中己经将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界限进行了说明,三者之间,都有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因此,这种拆分的本身明显地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现阶段,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分法,是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武术、养生导引气功、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体育。此种分类基本是按照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成熟的过程为标准的,但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第一,武术、养生导引气功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少数民族体育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前两者应是一个下位的概念,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而后两者是一个比较上位的概念,如何相提并论;第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也应包括少数民族体育中的一部分内容,那么就是说民间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有重复;第三,既然民族传统体育分为少数民族体育,与其相对应的分法应是汉民族的传统体育,而在此分类中恰恰没有汉民族传统体育的表述。

三、小结

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体育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与发展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之一。它不是对古代传统体育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世界体育的单纯饭依,而是在螺旋上升中创新,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有机部分,为繁荣世界体育文化做贡献。各民族通过长期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自的传统体育活动中难以适应的部分将进行文物性的保存,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内容将使更多的人受益,在现代社会中充分实现其价值。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良性互动,增进其交流的融合因素的积累,最终将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有益成份为全人类所接受,走向现代化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叶国志,胡小明.体育人类学与民族体育的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1).

[2]徐本力.世界体育在东西方体育的形成、发展与相互迁移中发展.体育文史,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