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雾霾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雾霾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雾霾的理解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溴已新;接点;混浊现象;护理

静脉滴注是临床上治疗疾病、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更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首。静脉滴注全过程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多年来,如何观察静脉滴注病人的变化及滴注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注射用溴已新是从鸭咀花碱(vasicine)得到的半合成品,具有减少和断裂痰液中粘多糖前卫的作用,使痰液功能降低,痰液变薄,易于咳出。与抗生素联用,效果更好。是近年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品种,我院用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例,其中在接点过程中,除说明书上所写的药物轻微的不良反应,还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了混浊现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2月我院门诊来了一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并伴有喘息。医生给他开的处方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溴已新8mg(注射用溴已新规格为4mg/支)静脉注射,另外接点盐酸左氧氟沙星100ml,当溴已新输液完毕,接点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接点换药的过程中,前后不到5分钟时间,患者家属发现滴管内的液体出现了浑浊现象。

1.2方法2011年5月一位肺气肿患者,医生为其开的处方是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磷霉素钠6g静脉输液,另有0.9%生理盐水250ml加入溴已新12mg接点,在进行接点的瞬间滴管内出现了乳白色的浑浊物。

2护理对策

2.1注意配伍禁忌在配置药品的过程中,应仔细看处方,并对于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有一个熟练地的记忆和了解,对于事态可以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可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2过程中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可能会发生过敏,昏厥,呕吐等各种不良反应,所以护士应该时刻注意患者情况,询问是否有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政策。尤其是,在相互接点时,应注意两瓶药物之间是否有什么非正常现象,例如实例中的发生的浑浊现象是尤其需要注意,并及时处理的。

2.3休息当患者对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时候,要及时将针头抽出,让病人好好休息一下,等待下一步处置,如过敏严重需要打脱敏针等。实例中为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之间的现象,要及时更换点滴管,并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管,避免两个药品直接基础。

2.4叫医生当发生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后,要立即报告给医生,进行合理的处理。

2.5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对自身的熟练度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资料,准备相关的物品,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3讨论

3.1可能原因分析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在接点过程中分别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和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发生了混浊现象。

3.1.1药物之间本身可以发生反应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N-环己基-2-氨基-3,5-二溴苯甲胺盐酸盐。注射用磷霉素钠和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可能本身便可以与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发生反应,从而在接点过程中产生了混浊现象。

3.1.2药物浓度可能与药物浓度有关,药物浓度不同,所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接点时,产生的混浊物可能是由于两者刚好达到了一定浓度产生的。

3.1.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由于温度不同,反应现象也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

3.2重视护患相互沟通护士一定要做到按规定细心、认真、科学地去观察每一位病人。加强巡视观察,一般健康输液病人每30-80min巡视病房1次,特殊药物及特殊病种的病人10-20min巡视1次病房。巡视时要和病人谈心,向病人讲解药物的性质、用法、药物作用,询问病人是否大小便,帮助病人在输液时所要做的生活护理,观察用药反应,让病人心态健康、愉快地完成输液。

巡视病人的内容:输液管流入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正常;病人面色、呼吸等一般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有无输液不适感;有无血管疼痛感;有无药液外渗、组织水肿;检查针位置是否妥当,有无脱出、移位,巡视有无局部红肿及红线;静点部位皮肤是否温度过低,不能随意拔出针头。观察病人是否情绪正常,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频咳、面色及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两肺湿音而不能用其他疾病或输液反应来解释,应考虑是否因输液引起的肺水肿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总结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药物和药物之间反应。特别是注射用溴已新这类新药,对于新出现的刚生产的药品,再接点其他药物的过程中应时时刻刻注意,及时处理输液中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安全用药,是我们护理的最终目的。药物的副作用小,有效率和治愈率高是医患共同的希望。临床用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然而用药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还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因此护士应及时学习新药物的特性、机理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别中药和西药之间,我们在安全起见的基础上,用空盐水进行冲管,避免了医疗事故,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各地,最近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就比如之前盘踞北京长达一周的那次雾霾,强度之大,让人们都避之不及。随后四五级的北风充当了“笤帚”的功能,将困扰京城多日的污染物一扫而光。可好景不长,没过几日,雾霾又卷土重来。

面对雾霾的频繁到来,郭鹏坦言真是有些受不了,“那种感觉就跟吸别人的二手烟差不多,呼吸不顺畅呛人,嗓子喉咙都是干痒的。”为此,郭鹏还特意了解了一下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在采访中,他说道:“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有三个: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郭鹏说,为了不被雾霾侵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出门时一定要戴口罩,这样能有效的隔阂雾霾直接的接触到口鼻;还有就是尽量少出门,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要减少室外活动;搞好个人卫生。在雾霾天气里,去上班或者做其它的事情,回家后要及时的做好个人卫生。除此之外,在饮食,情绪的调节上也要注意。饮食多吃含氨基酸的食物,由于雾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现象。氨基酸里含有的色氨酸,苯丙氨酸可缓和消除焦躁紧张压抑情绪。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多补充氨基酸,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时尚北京》: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并且关注雾霾的?

郭鹏:那是2013年元旦的时候,在家听到外面有鞭炮声我就看着窗外,当时就觉得已经空气污染很严重了难道就不能减少鞭炮燃放或者不要燃放。

《时尚北京》:对于雾霾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郭鹏: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呼吸不顺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时尚北京》:雾霾的出现给我们什么样的预示,同时给我们敲响了什么样的警钟?

郭鹏:不能光是着眼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如果不重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的健康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时尚北京》:对于你自身来说,在保护环境方面你都做了哪些行动呢?

郭鹏:我个人来讲就是出门少开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一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二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喜欢表演,热爱表演的郭鹏,私底下是一个比较宅的人,他说自己喜欢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到处应酬吃吃喝喝。“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系吧,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不过了解我的人会觉得我这个人其实挺好相处的,有时候也挺二的。不了解我的人会觉得我言语不多,挺难接近的。”

郭鹏坦言他是个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什么事情都想尽力做到最好,这样的要求无形中也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所以平时他喜欢出去旅游,尤其是爬山,他说爬山的过程就是释放压力的过程,登到顶峰的那一刻,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一切都释放了。

采访中,我问郭鹏会不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保养自己。郭鹏说他认为保养要分哪些方面,“我不会花时间在我的形象上做保养,比如护肤之类的。我觉得男人不要过得太细致,做到最基本的就可以了,真正的保养我觉得是把身体保养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间我尽量去健身,跑步,做一些力量的器械练习,主要是塑型然后提高身体素质。在我看来经常运动的人他们的精气神都是积极向上的,永远都充满活力。”

《时尚北京》:最喜欢的一句话?

郭鹏: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时尚北京》: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郭鹏:这个取决于你的心态,生活就是面对各种问题,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把问题简单化,一件小事你把它看得很重它就成了大事,反之一件大事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变成了小事。

《时尚北京》:你平时会选择什么方式来给自己充电?

郭鹏:我是个比较喜欢清静的人,对于我而言最好的充电方式就是让自己静下来,我觉得人不要过的太浮躁,一定要让自己脚踏实地一点,所以一般我都是宅在家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时尚北京》:对时尚怎么理解?

郭鹏:每个人对时尚的理解各不相同,我认为的时尚就是敢于做自己表达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你要知道你是个独立的个体做自己就好。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3

这次“雾霾天”的缘起,有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人为因素是空气污染愈演愈烈――工业废气为主,汽车尾气和城市供暖更让污染程度雪上加霜。再加上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之配合,产生了“逆温层”,才让这次“雾霾”超级严重。

大气是厚厚的一层气体围在地球表面,在阳光照射下,通常越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越高,这是因为地面比空气升温快,就像同时加热木头与金属,金属热得比木头快。所以地面先热起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被“焐”热了,要比高空温度高。贴近地面的空气变热,体积膨胀,就会上升,其中包含的污染物就会被带走。

而当阴天时,大部分阳光被云层挡住,无法到达地表,地面温度升不上去,这时地面温度反而比空中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反而越高,这种现象就叫“逆温层”。在逆温层里,低处的空气不会上升,污染物就一直在原地积累,空气质量会变得非常差。

我国北方的这次“雾霾天”,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些日子阴天,逆温层就像在地面盖了一层棉被,恰巧好几天没有冷空气南下,空气既不纵向升降,也没法横向流动,其中的污染物就无法扩散,越积越多,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直到几天以后“大风降温”,有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经过,污染物被带走,华北地区才重现蓝天。

这“雾霾天”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雾霾”就得拆开来说了。

平常我们把“灰蒙蒙”、能见度差的天气叫“雾霾天”,其实雾是雾,霾是霾,它们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雾是一种纯自然现象,本质与云相似:空气所含的水汽量饱和,在低温与凝结核的辅助下,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但是它们形成的气象条件相似――空气流动少。夏天天气热,空气对流强,发生雾和霾的几率都比较小。我国北方因为春冬通常比较干旱,发生雾的几率也不大,这个冬天华北地区的几次“雾霾天”,其实都是“霾”。

雾和霾对人的危害,共同点就是能见度低,妨碍交通,除此之外必须分开讲。传统上认为,雾对健康没有好处。虽然雾只是水汽,本身无害,但雾的凝结核主要是灰尘,如果这些灰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那么雾就变成了“毒雾”。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一旦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所以雾天最好不要出门锻炼。

如果说雾有可能“还算干净”,那么霾一定是“非常脏”的。因为霾主要由空气中的污染物造成,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除了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诱发心脏等器官的问题,甚至致命。

雾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气温上升,通常几个小时就会散去。但是霾有可能持续很久,只要没有气团运动,也就是俗话说的“刮大风”,霾可能数日不散。

华北地区的这次“雾霾天”,不过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一次局部爆发。而空气污染在我国,是一个持续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的严酷现实,短期之内难以根治。然而人只要活着,没法不呼吸,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将空气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空气质量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可以把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污染物浓度略低的时段,避免在空气“最脏”的时候活动。

即使全天没刮风、没变天,一天24小时的空气质量也是随时间波动的,其变化规律,也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冬季与夏季的“安全”和“危险”时段完全不同,通常夏季上午空气质量比较好,冬季则是下午。

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时,都是空气污染物累积量最多的时候,不适宜运动锻炼。如果想晨练,最好还是等到天亮以后再进行。如果已经发生了雾霾,那么最好还是留在室内,减少出门,特别是要远离繁忙的马路。

(选自2013年4月《博物》)

【思考练习】

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说明文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行文。本文对雾霾天气的现象、成因等多方面进行说明,据此不难判断说明的顺序。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雾霾天”进行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层阅读,找出文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加以合并归纳,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从文中的“‘雾霾天’的缘起”“雾和霾的区别是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同”“雾和霾对人的危害”“调整自己的生活”这些中心句或关键句,可以归纳出答案。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先在脑中回放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然后据此判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4.“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霾的危害很大”一句中“很多”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品味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即不能删去,然后讲述理由: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

5.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在早晨天刚蒙蒙亮时就起床晨练,结合相关知识,你将如何劝说爸爸改变晨练的时间?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4

为了准备这节课,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考虑到学生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毕竟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学生接触不多,感受不深,需要一些具体事例来唤醒他们。

我联系到当前全国最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于是,我先百度到相关视频,再用手机拍摄下来进行视频播放转化,再插入到课件中。接着,我采取同样的方法,又插入了三段视频,一段是河南商丘癌症村引发原因及其现状的视频,一段是凤凰卫视播放的雾霾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视频,最后一段是河北治理雾霾的举措。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7的三段文字,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限时3分钟。在学生看完书后,我让学生观看三段视频:河北钢铁大烟囱直接排烟、雾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癌症村的成因及其现状。学生看完这三段视频,内心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神情凝重,对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任意排放废水废气是深恶痛绝的。我希望他们长大后做企业时真有社会责任感,做有良心的企业家,让他们的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在看到严重的雾霾时,我说,当前最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是谁。同学们哄堂大笑。是啊,雾霾严重,能见度极差,导致汽车停运、高速关闭,飞机停航,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看完视频,学生再回答思考题,给答案就容易多了:一是要扭转片面追求GDP的导致的后果的必然要求;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怎样贯彻科学发展观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直接看书就可以了。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转换问题。因为书上只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老师需要告诉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就回答了怎么办。

在学生看完书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记住四个关键词即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然后让学生讨论:江苏张家港市四个看不见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生通过探讨,给出了正确答案。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5

各国雾霾治理框架可以发现,由政策向市场的转化是大的趋势。我国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台之前,便开始了对雾霾治理的立法工作,但从其效果上看雾霾情况持续加重,原因在于市场对污染产业的依赖大大削弱了法律实施的效果,因此运用市场手段的碳金融制度对雾霾治理具有特殊意义,且经过多年发展其已形成体系。

1雾霾治理的碳金融基础性

立法雾霾治理的碳金融法律制度以排放权的清晰界定为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雾霾治理工作便已开始,197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但受到“”的影响其并未很好的落实,1979年我国开始试行《环境保护法》(1989年正式生效),1982年又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其26条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政府职责,以此为依据1987年我国专门制定了针对雾霾治理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从其内容上看,该法历经了1995年、2000年两次修改后充分借鉴了国际碳金融制度的排放权思想,将政府的监督职责转变为对雾霾污染源责任主体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清晰界定,具体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的目的在于界定雾霾治理的主体权利,从而可以有计划地控制乃至逐步减轻雾霾天气。雾霾产生的原因是有害气体的过度排放,因为大气作为公共产品难以界定其权利主体,因此利用市场机制对其的保护就面临着主体缺位的尴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与工业的高度集中,即使污染源的浓度达标也无法抑制雾霾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目前总的趋势是有针对性的将一些污染严重地区划定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在这些地区由地方政府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其实质是对大气这一公共物品权利主体的具体化,即由地方政府履行对大气的所有者职责。征收排污费制度与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相对应,明确了雾霾排放主体的具体义务。既然大气的权利主体被确定为地方政府,则市场主体具有排放权就是建立在其承担相关义务基础上的,排污费用的征收是科斯定理的实践,即通过市场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制约:一方面,对排污者而言排污费意味着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成本将抑制雾霾的排放促进生产者改进其生产;另一方面对国家而言排污费的收取目的在于治理雾霾天气,特别是当城市雾霾较为严重时所收取的费用不仅应该包括控制现有雾霾的费用,还应该包括改善空气整体质量的费用,用以弥补排污费征收之前市场主体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是对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基于排放权所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强制力保障。市场主体对大气使用的权利是基于政府对大气这一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地位而言,因此超标使用即意味着对所有权的侵害,与普通私权利相区别的是由于大气这一公共物品难以衡量其所有权的真正价值,因此此处并不包括普通民事责任中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而替代以行政处罚,从而体现出大气的公共物品属性。如果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与征收排污费制度是以市场手段限制排放,则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就是当市场手段无效时的行政干预。

2雾霾治理的碳金融减缓性

立法治理雾霾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雾霾,特别是在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雾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减缓性立法意味着碳金融制度中排放权的收紧是总的立法趋势。如果说碳金融的基础性立法着力于界定排放权的权利义务关系,则碳金融的减缓性立法不仅使排放权的创设与分配有了具体依据,更为未来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包括三个层面:首先,以节能减排为手段的碳金融立法。节能减排是缓解雾霾最为直接的途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有关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其中既包括全国性质的,例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也包括地方性立法,例如《甘肃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沈阳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山西省贯彻实施〈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规定》《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从表面上看这些制度似乎与碳金融无关,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存在,排放权才变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进行交易的价值。其次,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的的碳金融立法。为了经济发展,中国替西方购买者承担了大量高污染型的制造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无法避免的:“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多项规定;“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多项规定;同时也包括各种地方性立法,例如《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等也相继出台,这些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对碳金融排放权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进行分配的具体依据。最后,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的碳金融立法。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能源的污染,因此雾霾治理不仅仅是限制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绿色能源来替代现有能源,从根本上消除雾霾。21世纪开始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立法逐步开始重视,2002年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根据该法规定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配套规范,例如财政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之后2009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其中第三章明确提出了实施减量化的排放权立法思想,为了配合该法的实施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些规定的出台为碳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对现有排放权模式的突破。

3雾霾治理的碳金融交易性立法

近年来,雾霾治理的碳金融交易性立法在我国发展迅速。交易性立法是雾霾排放权利清晰界定的体现,也是以市场机制治理雾霾的核心,随着联合国气候大会华沙会议的落幕,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以及广东、湖北等省先后根据当地的雾霾实际情况出台了有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地方雾霾治理的碳金融交易制度体系由此确立:首先,基于公权力展开的碳金融权利创设。与一般的金融权利基于民事权利而创设相区别,碳金融制度中的排放权交易不仅基于公权力而形成,且更加关注有关的公权力属性:一方面,其创设所依据的是各式雾霾治理的有关计划。另一方面,整个碳金融交易过程以对雾霾治理的监督为基础。其次,碳金融业务治理雾霾的市场构建。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开展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将建立交易所,实行会员制交易,包括自营会员与综合类会员,除了允许企业参与交易,同时允许个人参与。交易标的为相关排放权的配额,并鼓励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交易方式为公开竞价,并引入传统证券交易的管理模式。最后,碳金融业务治理雾霾的监管制度。与一般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活动的监管相区别,发改委对碳金融的监管不仅涉及对金融交易的监督,同时涉及对相关主体遵守排放义务的监督,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地方发改委的权力包括对碳排放的监测、对第三方机构与交易活动的核查等;市场主体的责任则包括未履行报告义务、未按规定接受核查、未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等;第三方机构的责任包括出具虚假、不实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存在重大错误、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者被核查单位的商业秘密等;交易所的责任包括未按照规定公布交易信息、违反规定收取交易手续费、未建立并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未按照规定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有关文件、资料等,由此可以看出碳金融实质上并非是纯粹的市场活动,而是以此为手段来替代政府以行政方式治理雾霾。

二碳金融制度的雾霾治理机制

排放权的价格属性如上文所述,碳金融制度既区别于纯粹的行政行为,也区别于普通的商事行为,若将其视为行政行为,则难以回避其交易特征,若将其视为商业行为,其中又不乏行政属性。碳金融业务纷繁复杂,虽然目前在国内仅仅局限于权利交易,但在欧洲、北美市场有关的衍生品已层出不穷,那么碳金融业务对于雾霾治理的逻辑起点又在于何处呢?笔者认为碳金融制度之所以能够区别于一般的行政治理行为,核心在于排放权的特殊属性,因为几乎所有的碳金融交易活动都是围绕着排放权这一基本权利而展开的。随着碳金融治理雾霾国际立法的推进与国内立法的发展,近年来有关排放权性质的分析正不断完善。基于早期的国际法视角,排放权被认为具有三种属性:环境权利,从权利标的上讲排放权的基础是大气这一自然资源;条约性权利,从权利形式方面讨论,其表现为《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协定;成员性权利,从权利主体的角度看,排放权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间。随着碳金融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从国内法的角度看,我国学者认为排放权另具三种属性:金融权利,随着碳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排放权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为融资属性;发展性权利,从权利目的上看,其是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而诞生的权利;准物权,从权利设定的方式上看,由于碳排放权基于大气这一公共物品而产生,因此具有物权属性。而在发改委2010年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以及2013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华沙会议所议定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第-/CMP.9决定》②中更为注重的却是排放权的价格属性。

1排放权设立过程中的价格属性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有关排放权的设立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在排放权价格之间的博弈。基于国家之间在国际公法上的平等地位,大气作为公共物品的有效利用是难以在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的,谁有权多使用谁又应该少使用如何确定?国际协议产生的目的在于以条约之效力在国家之间形成约束,但协议本身即是国家之间协商一致所形成的“合同”,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例如美国作为污染排放大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全球也只能进行道义上的谴责,因此真正在国家之间发挥作用的并不是道德力量或是政治力量,而是价格机制,具体而言各国虽然都希望能够实现雾霾的治理,但排放权的产生却源于其价格属性: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相比,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使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优质环境,因此才会出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看似不公平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另一方面是对于雾霾的治理成本而言,随着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雾霾往往更多的源于发达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治理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成本要高于对其源头进行治理,但发展中国家本身又难以承受相关费用,因此才会有《京都议定书》中有关排放权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机制(JI)、排放权贸易机制(IET)以及绿色气候基金的安排。因此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并非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施舍或帮助,而是基于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由价格机制所推动的环境治理活动。

2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属性碳金融制度能够充分的发挥雾霾治理效能,建立在排放权的交易过程能够充分发挥价格属性的基础上。限制排放、环境补偿是排放权的价值属性,是其作为雾霾治理行政行为的表征,与之相区别排放权的价格属性则体现为受与雾霾污染相联系的各种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首先,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受雾霾地理位置的影响而不断调整。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受雾霾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英国基于其海岛气候使其立法严于欧盟内部其他国家,从而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在排放权交易价格上产生差异;从我国国内法的角度看,排放权的设立也同样更具地区性色彩,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北部地区的雾霾不仅来源于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有密切关联,因此在排放权的定价上会有明显差异。其次,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受本国工业水平发展的制约而不断波动。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各国基于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所承担的雾霾治理义务有所区别,发展中国家承担较少义务的结果是排放权价格的下降从而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从国内法的角度看,雾霾治理又是一个国家之间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发达国家不可能无限制的转移其污染产业,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接受污染产业,随着工业、经济差距的缩小,排放权价格将逐步趋同,而其过程则会受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最后,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因公众雾霾意识的进步而趋向上涨。影响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市场预期,环境保护本身是一种道德观念,但如果污染影响其生活乃至威胁其健康就会演变为一种市场力量,近年来随着PM5指标的公开,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预计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与公众对雾霾问题的持续关注,排放权

3排放权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价格属性

排放权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价格属性体现为碳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对雾霾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的解决。碳金融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是建立在对排放权性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创新的排放权金融产品之间在价格上存在差异,但其目的在于使碳金融制度更好的适应实际的雾霾治理活动,从而促进雾霾治理方式趋向于多样化。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一方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是各国之间排放权价格差异的结果,但另一方面排放权的价格差异也阻碍了这些协议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排放权定价的放弃不仅造成发达国家污染产业的转移,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经济的依赖,而发达国家随着产业的转移同样导致其经济受到损害,由此新的以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碳金融制度就需要发展,例如针对发达国家汽车尾气的排放,农业生产燃烧的排放权衍生品,显然对于这些领域的排放权定价方式也会发生变更。从国内法的角度看,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活动同样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排放权将大气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纳入经济运行之中,这意味着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由于排放权基于行政权力而创设,这意味着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将被进一步提高,同时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自然资源,排放权的创设意味着企业之间资源争夺的加剧,很有可能引发对排放权这一资源的垄断,那么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排放权差别定价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

4我国雾霾治理的碳金融制度完善

对雾霾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工业效率;交互影响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XX.XX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Firstly, haze pollution is treated as co-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output which is put into the output density model. Based upon this, it selects the data of China’s 31 provinces from the year of 2001 to 2010 and uses 2SLS and 3SLS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odel. The result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intensify degree of haze pollution, but industrial efficiency can reduce haze pollution level; haze pollution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can promote each other.

Key words: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teractive influence

引言

以PM2.5为主要构成来源的雾霾污染 近些年来频繁发生,并且其污染程度在不断加深。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出现的雾霾天数达到100天以上(茹少峰、雷振宇,2014)[1]。我国雾霾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东中部地区,而这些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集聚区。环保部门测算,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所有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由此可见,雾霾污染与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那么,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作用有多大?雾霾污染又会对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存在何种影响?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如何?这些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也是现实中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学术界关于环境污染与集聚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广泛。研究普遍认为,经济集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Frank et al.,2001; Rupasingha et al.,2004;朱英明等,2012)[2-4]。有研究进一步指出,工业集聚会产生负外部性从而导致大气污染问题(许和连,邓玉萍,2012;黄志基等,2013)[5-6]。

关于工业效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有学者从工业能源效率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沈能,2014;李强,魏巍,2015)[7-8]。李国璋等(2010)[9]的研究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短期波动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于集聚、效率与雾霾污染关系的研究,已有研究大致从雾霾的经济成因、经济效应和防治雾霾的经济手段等角度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的低下的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Hosseini et al.,2011;马丽梅,张晓,2014)[10-11]。

既有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在以下方面进行扩展和补充:(1)从理论模型中推导出雾霾污染与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2)对我国雾霾污染现状进行描述分析;(3)对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2理论模型

从工业集聚的形成看,工业集聚一方面得益于工业生产资料(如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这使得单位面积工业产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工业集聚也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效率高的地区集聚经济更容易出现。当工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它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不断增强,从而工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这表明,工业集聚和工业生产效率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当工业生产效率提高,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有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同等规模的工业集聚必然会产生较低水平的污染。从而,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工业集聚所带来的污染程度。从污染的影响看,它能够导致人力资本和优质企业的迁移,这将促使工业集聚水平降低,进一步表现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最终导致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由此可见,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工业效率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机理。

由此,本文将环境投入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纳入模型生产环节,将雾霾浓度作为一种工业产出纳入模型产出环节,以推导工业集聚、工业效率和雾霾污染之间的理论作用机制,模型由(1)式所示。

由上述推导可以看出,代表雾霾污染浓度的 ,代表工业效率的变量 、 和 以及代表工业集聚的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涂正革,刘磊珂,2011;朱相宇,乔小勇,2014)[12-13]。

3模型、变量与特征事实

3.1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3.1.1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模型,本文构建了能够代表雾霾污染水平、工业集聚水平、工业效率三者之间内生关系的联立方程组,以解释三个变量之间的内生化过程。

3.1.2变量说明

本文雾霾数据来源于巴特尔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该机构在van Donkelaar et al.(2010)[14]方法基础上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测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转化为2001-2010年栅格数据形式的全球PM2.5数据年均值。该数据指标运用卫星数据转化得到,可信度较高。

本文样本期间为2001-2010年,样本个体为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除港、澳、台)。本文所用数据(除雾霾数据)来源于2002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相应年份统计年鉴。本文的变量选取与说明如表1所示。

3.2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本文采用空间地图展示雾霾污染空间分布情况。将PM2.5浓度分为5个等级,图中颜色由浅至深的5种颜色代表第1至第5等级的PM2.5浓度。为了体现出PM2.5在不同年份的空间变动,本文固定了各年份不同分位等级的区间范围。第一等级到第五等级的PM2.5浓度区间范围分别为:小于15微克/立方米、15~25微克/立方米、25~35微克/立方米、35~45微克/立方米、大于45微克/立方米。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2002和2010年作为描述对象,由图1和图2所示。

从分布范围看,雾霾污染范围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福建省和辽宁省位于第二等级,其余省份均位于第三至第五等级;中部地区河南省和安徽省位于第四等级,其余省份均位于第三等级;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位于第一和第二等级。到2010年,东部地区除北京市和上海市雾霾污染浓度略有下降外,其余省份没有明显变化;中部地区污染严重省份扩大至河南、安徽、湖北三省;西部地区雾霾污染范围则有所缩小。总体来看,工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雾霾污染范围的扩大。

4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联立方程模型的阶条件可知,本文构建的模型为过度识别模型,可以进行总体参数估计。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估计结果造成影响,首先对方程的解释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8,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6且VIF均值小于3。这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4.1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

表2报告了2SLS和3SLS估计结果。从统计结果来看,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工业效率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使得雾霾污染程度加深,同时,工业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程度加重会导致工业集聚水平下降,同时,工业效率的提高会使工业集聚水平得以提升;雾霾污染程度加重会导致工业效率降低,同时,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工业效率提升。

图3展示的是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标注的数值为箭头起始方向指标对箭头所指方向指标的估计系数及显著性水平。黑体数值显示的是雾霾污染对工业集聚的影响作用,下划线数值显示的是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作用。当雾霾浓度作为影响的起始端,雾霾浓度水平每提高1%,工业集聚水平将降低0.33%,同时工业效率降低0.83%;此时,工业效率每提高1%,工业集聚将提高0.77%。这一作用过程说明,雾霾污染程度加深,使得工业效率降低,工业效率的降低又会带来工业集聚水平的降低,从而最终表现为雾霾污染程度加深导致工业集聚水平降低。当工业集聚作为作用机制起始端时,工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雾霾浓度会提高0.28%,同时工业效率提高0.26%;此时,工业效率每提高1%,雾霾浓度会降低0.40%。这一作用过程表明,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业效率的提升,但提升的工业效率不足以抵消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正向作用,从而最终表现为工业集聚会带来雾霾污染程度加深。从以上作用机制可以看出,工业效率在雾霾污染和工业集聚之间充当中介变量的作用,调节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2控制变量估计结果分析

4.2.1雾霾污染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从3SLS估计结果看,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相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工业产业比重越大、外资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加重雾霾污染。科技进步水平和相对城市化水平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水平提升可以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显著为正。这表明,相比而言,中部地区污染程度较高。

4.2.2工业集聚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工业能源密度和工业资本密度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资本和工业能源的集聚。交通便利度、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对城市化水平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是吸引资本集聚的有效因素。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和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西部地区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相对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集聚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工业集聚水平较低。

4.2.3工业效率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对外开放度、科技进步程度、教育规模、交通便利度以及工业资本效率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些因素是良好投资环境的必备要素,能够有效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效率资本和企业集聚,从而提高工业经济整体效率(Graff & Neidell,2012)[15]。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不显著。这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效率较高,相对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效率并不高,西部地区工业效率则显著较低。

5结论与政策启示

5.1主要结论

本文构建了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由此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会加重雾霾污染程度,而工业效率能够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又会导致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水平下降;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2)工业效率可以降低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负向影响,但工业效率的作用不能改变二者相互作用的正负关系。(3)我国雾霾污染严重地区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的工业省份。(4)我国中部地区呈现出工业经济“高集聚、低效率”和环境“重污染”的发展现状。

5.2政策启示

(1)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应权衡集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整工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开发区和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引入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低污染、低能耗以及高附加值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与支持,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其次,对产业集聚区内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应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劳动和资本对能源资源的替代,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污染减排的目标。再次,要引导企业逐步完善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并对此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2)充分发挥工业效率对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关系的调节作用。可通过工业效率的提高实现工业集聚与防污减排之间的良性互动。工业效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的发挥。从影响工业效率的因素来看,改善工业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科技和教育支出。

(3)工业集聚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应重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质量提升。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转移逐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与之邻接的中部地区转移。一些地区为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尽快抢占高产值项目,放松了环境管制力度,从而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要改善中部地区面临的现状,须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提高环境标准,多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项目;其次,对中部地区现有污染产业,要加强环境管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再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东中部地区污染防治的联动机制,建立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 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0-93.

[2] Frank A.A.M. de Leeuw, Nicolas Moussiopoulos, Peter Sahm, Alena Bartonova. Urban Air Quality in Larger Conurb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 2001 (4):399-414.

[3] Rupasingha1,A., Stephan J. Goetz, David L. Debertin and Angelos Pagoulatos.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US Countries: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with Extensions[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4(4):407-424.

[4] 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沈星.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11):28-44.

[5] 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2):30-43.

[6] 黄志基,马妍,贺灿飞.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排放的新经济地理解释[J].软科学,2013(11):89-92.

[7] 沈能.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4(3):57-63.

[8] 李强,魏巍.碳排放约束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5(4):71-74.

[9]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J].2010(4):50-56.

[10] Hosseini H.M. et al. Spatial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Asian Countries: Study of CO2 and PM10[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1(9):1-14.

[11]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31.

[12] 涂正革,刘磊珂.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升级数据分析[J].经济评论,2011(2):55-65.

[13] 朱相宇,乔小勇.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分析及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4(2):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