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课程方案 改革 实践
1.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高师体育院系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深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沿用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教法,其造就了大批专项运动成绩突出的体育人才,充实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终身体育思想正逐步替代以竞技运动为主的健身方式,因此,如果我们还停在以竞技运动为主的培养模式,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必须转变到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上来,对原有的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通过对T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改革前后的比对分析研究,以期对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的改革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实证参考与借鉴。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研究对象:以培养体育教育的T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课程方案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因为高师体育院系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体育历史,其课程理念与方法等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2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方案改革基本情况的前后对比研究分析。为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T高师体育院系自2007年起对原来的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优化了各级各类课程的分配比例,充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课程方案改革前后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分配比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得知:课程方案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所占比例和所学科目上作了调整。必修课的学时总数由原来所占比例的82.3%调整到72.6%,减少了近10百分点,而科目总数由28个上升到36个,增加了8个必学科目。其中,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时总数的比例调整的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5.7%和3.4%,而所学科目总数由原来的8个和16个分别增至9个和21个。在选修课中,专业选修课调整的幅度较大,学时总数比例上升了6.9%,所学科目总数由原来的9个调整为12个。由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课程方案的思维模式一改过去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了适合于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上来,根据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配置,在确保完成基础核心课的教学的基础上,调整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总数和所学科目总数的比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多能一专,一专多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2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基础核心课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分析。对学生的田径和篮球普修课的运动成绩及技术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学生在基础核心课上取得的成绩基本在同一标准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改革前所取得的成绩,当然这与教师们的努力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和努力程度是有关联的,但是主要说明在课程方案改革后,在基础核心课上仍可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偏废这些科目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各类专业和非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摆脱了以前单纯以竞技运动为主的老框框,在增设了如体育经济学、运动营养学和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性强交叉性的课程科目,不但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为适合终身体育的需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变化的调查分析。对学生对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方案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
4.对高师体育系课程方案改革的对策措施
4.1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是课程方案改革的前提。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的范围来认识,而应着眼全民健身计划和与国民体育相衔接来考虑问题,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探索出培养新时代体育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成为国民体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而卓有成效。
4.2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面对终身体育教育这一形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朝着多样化发展,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充分的实践三个基本、五个终身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更应给学生一种理念,特别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自我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组织群体活动等各种实用体育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体育人才。
4.3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和选择实用的教材,是课程方案改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选编上,要破除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教学观念。选编能结合终身体育锻炼的教材,彻底改变目前教学内容脱离大众需要,重竞技而轻理论的现状,合理安排与终身
体育目标相配套的教材。教材体育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角度来考虑,加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形成合乎群体需要的教材体系。
5.结语
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 高校体育课程 改革 新方向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也随之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来说,其不仅是学生接受的最高层次体育教育,而且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此,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在此期间所形成的体育观念、态度以及习惯,对其未来以及终身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努力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拥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还要给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以及快乐体育等科学的体育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践,其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也指明了新的方向,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并积极有效地将其贯彻落实,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制约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高校的体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体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高校体育改革仍然滞后。科学地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并有效地解决其内在突出的问题,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部门的改革创新意识差
1.学校管理层的改革创新意识以及其决策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都被传统保守思想所束缚,严重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滞后的管理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课程发展,使得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很难走出一条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一味强求教学的标准性以及统一性,这种“一刀切,一风吹”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滞后的管理决策机制不仅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的正常开展,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2.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保证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在抽查的陕西省56所高校中,61.5%的高校体育管理者对体育课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文轻体”的观念在大多数管理者思想中根深蒂固;(2)对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育器材购买的经费投入相对较低;(3)对于体育教师、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以及教师的培养模式中都偏重于文化课。这样会很自然地给大学生一种错误的指导信息,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理念上产生偏差,制约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严重忽视一线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强调学生在教学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视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他们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执行者,其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状况有着更为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下的经验与提出的建议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国教育改革方案的制订,常常以官方和专家的意志作为参照依据,然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将新的改革方案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去。在此期间,一线的教师被排斥在课程改革之外,变成了改革方案的接受者和执行者,他们那些宝贵的、实用性的建议和呼声却完全被置之度外。
而且,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难以满足学生体育教育的需求。在随机调查的56所陕西高校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师质量和学历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教育需求。与此同时,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安排也非常少,体育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严重地制约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发展得相当缓慢。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极大地束缚。教师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不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只能在教学大纲的束缚之下,按部就班地将大纲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作为体育教育的接受者,也无法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无论对教师讲授的体育知识是否感兴趣,都要无条件地进行接受学习和锻炼。在课堂上,学生的这种被动地位严重地挫伤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体育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四)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在调查的56所陕西高校中,78.4%的高校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性。在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集中在球类、田径和体操。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表现为:(1)大学体育课时安排得相对较少。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和体育场地的限制,体育课程一周只安排一次,导致学生体育学习课时少、学习内容少、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难以得到保证。(2)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死板单调。在组织过程中,学生数量庞大,难以体现出其主体地位;在授课过程中,首先经过教师统一的教授与讲解,然后学生再完成相应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注重技巧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
三、贯彻落实新课改,引领高校体育新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对教育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此,在通过全面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它不仅是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大纲,而且也是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建设与评价的新依据,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全方位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要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此外,它还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文化课程的学习、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为此,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新课改,可以有效突破当前发展的瓶颈状态,引领高校体育教学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要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在校的体育教育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受益终生的。
然而,在2012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中发现,我国青少年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相比较2007年来说,略有所提高,其下降趋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继续表现为缓慢下降的趋势。要切实地遏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恶劣趋势,必须要将“健康第一”体育理念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教材的编纂,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以“健康第一”作为依据和准则。同时还要将这种健康体育的理念深入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他们在教学或锻炼之中始终以健康为准则,以便实现科学有效的健康体育锻炼目标。
(二)突破传统落后的旧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新理念
在新的体育课改中,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再是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体育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兴趣的激励下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之中,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大纲的执行者,能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的体质。
(三)贯彻落实新课改,健全和完善体育教学机制
健全和完善的体育教学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学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随机抽查的35所河南高校中,85.6%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体制机制建设上缺乏重视。一方面表现为管理层对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的建设缺乏重视。管理层更加偏重于对学生文化课程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对体育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少。由于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轻视,管理层对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相对较低,导致教学器材、设备更新严重滞后。
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将会彻底改变这种现象的出现。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基础上,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对体育教学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以便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学校能够有力保证教学资源的补充与更新,促进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四)贯彻落实新课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贯彻落实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就要引领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上一味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导致了“千人一本书”“万人一个面”的现象,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其教学效率也是相当的低下。
新的课程改革引领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上更加注重 “以人为本”“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方面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包容多种体育理念,促进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锻炼中喜欢上体育运动,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总结
总之,认真地分析研究当前我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可以积极引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Z].2006-12-20.
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不断培养耐力、决心与意志力的过程。小学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每个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较强、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期。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升学压力与父母期望导致其心理负担加重。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而因身体素质提升所带来的心理素质加强更是微乎其微。作为一项群体运动,体育可以加强学生互帮互助、协调沟通的能力。在学生经历失败再到成功的过程中,体育能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培养其在逆境中也不放弃的精神。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这个重要的时期,跑步、跳远等运动能增强学生自身的抵抗力,免于感冒等由于身体抵抗力弱所带来的病痛侵扰。成长期的骨骼与肌肉发育至关重要。坚持锻炼可以使学生发育平衡,体态端正,杜绝肥胖与矮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促进营养的摄入与吸收。
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案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课堂上,老师一般会先讲解动作与注意事项,学生跟着老师进行热身练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都会大大降低。小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决定了他们需要更为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1]例如,在练习田径运动时,老师便可模拟运动会现场,让学生扮演裁判、运动员、啦啦队队员或观众等角色。在这种“过家家”的场景下,学生的兴趣浓度和参与氛围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的。类似的小游戏还有“小青蛙池塘历险记”——立定跳远;“井底之蛙看世界”——跳高;“愤怒的小鸟”——投掷实心球等等。当然,教学方案的改革必然伴随着不成熟的风险。小学生爱跳爱玩,脱离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兴趣高涨的他们是否会按照老师的安排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学生对游戏方案有了疑问,一不小心,体育课就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的大课堂。体育老师要带领几十名快乐至上的小学生进行一堂生趣盎然的体育课,对自己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当代小学体育的创新策略
(一)以课改为导向,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维护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口号近几年越喊越烈。然而,体育教学作为小学生成长期间至关重要的一环,却总是得不到重视。据2018年全民营养健康主题活动报告显示,全国小学生肥胖率为18.93%,而总近视率竟高达53.6%。这其中,73.08%的小学生每日户外活动量不到2个小时。即便如此,体育课在小学校园里仍然是可有可无,对临近升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来讲,更是不可多得的奢望。体育课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体育运动更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失的因素。毕竟拥有一个好的体魄,才能保障未来奋斗的无限可能。
(二)因材施教,以多元化为主构建新型教学方案
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年龄跨度很大,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体力、理解能力,老师应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准确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一、二年级的学生无法理解复杂的动作与要求,课程后半段容易发生体力不支、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因此,老师应当把体力需求大的活动分开安排,给予学生休息调整的时间。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群体参与的趣味小活动,这是一个增进师生关系的好机会。[2]三、四年级正是学生建立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时期。从体力上讲,学生足以支撑整堂课,且动手能力、理解力和安全意识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课程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器械,像跳绳、呼啦圈等。此时的趣味游戏应当带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学生可以从成功或者失败的过程中学会反思。老师要对课堂设置秩序与要求,帮助学生培养思考能力,这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处的。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了升学压力,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体力、脑力,学生在这一阶段都是巅峰状态。为此,老师的教学侧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调性,营造班级融洽的氛围。这样便可大大缓解学生的日常压力,使其得以放松。
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解决方案
1.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委员会联合国家卫生部对全国的大中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出了普遍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较于15年前的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肺活量和各项检测,现在学生的的身体各项健康指数都在下降。据专家分析得知: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的锻炼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以下就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学校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落后的教学方式
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以及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都是延续老旧的教学程序来完成的,不管是教学大纲、教学的设计和规划、授课的具体知识点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是模仿苏联的体育教育思想,早已把这种教学模式固定成形,并且实践于中国的体育教学当中。虽然这种教育在开拓体育市场和稳定教学次序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改革解放后,这种老旧的固定教学模式在现今的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显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为例,我们的教学提纲存在着弊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看得出:第一,在按照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的排版来看,内容非常多而且很杂乱,这样就显示出了提纲的分散性以及不完整性:第二,在授课的结构方面来看,给个部分授课的内容、授课的知识点以及每个知识点必须分配的时间过于刻板,根本就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动向思维;第三,在授课的方式来看,老师们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十分单调的,每一节课顺序都是教师的示范讲解之后学生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会纠正错误的动作和知识点。这就是弊端所在,把老师的地位凸显的过于重要,忽视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学的意义不完全地表露。
现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对于语数外三大科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的重心就会转向三大课,往往就会忽视体育教学。第一,学校不会投入太多资金用于场地建设和器具的配备,导致器材稀缺和场地不足,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授课的资源减少,教学质量的降。第二,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是以打造职业人才而存在,然而很多学校没有安排或者过少地安排实习岗位,种技能轻体育的现象也常有,有时候学校就会随意更改占用和挪用体育教学时间和内容,更为严重的就是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学生的锻炼无法完成,不能做到劳逸结合。这两点就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2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需性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有其独特的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中等职业教育是有目地有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是把受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而适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努力培养职业教育型学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根据这一个特殊的性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培养不同类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把社会需求作为主导航线,教导出具有专业技能知识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
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储备性人才和得力的支柱。而在我们国家,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起步比较晚。所以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了满足各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就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很多职业教育规模的产业化。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地实现了以就业为目的教育体系改革,其教学模式和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大致相同并且相通,所以导致了很多方面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出现。然而,体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加强身体健康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团结精神、合作精神。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这就为了以后热爱工作和换位思考的优良品质奠定基础。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的对策
3.1改革教育方式,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上面的1.1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随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体育教育方式就是指在体育教学的理论思想和学习指导下,运用特定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手段。我们应该在旧模式的前提下加入有兴趣的东西进去,注入新鲜的血液,把快乐的因子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体育学习。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方法、竞赛的方式并且结合一些体育的项目在其中。这样不仅有趣地完成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能,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帮助老师们有效地、短期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革教育的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3.2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
参考1.2的体育现状来解决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下的方法:首先,紧随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并且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资金来解决场地不足和器材稀缺的问题,并且重视体育教学的目地,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是否能称为有用的人才,不仅取决于培养的主要技能能不能适用于现当代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还要体检质量是否过关。生活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潜移默化到工作实践中,所以我们在加强职能培训的时候也要重视身体健康,这样才达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在体育教学的课时上。我们不要求每个星期都有大量的体育课程,劳逸结合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不占用、不挪用、不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是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同时也是对教学质量的肯定。
3.3加强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增强是每一个学校应该做到的事情,不管是各大高校还是职业技术学校,因为提高师资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各个学校完成体质改革的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通过加强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核心的问题。现在来看,由于体育老师的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欠缺以及场地的不足,器材的稀缺等一些客观的因素会造成体育教育事业的落后,许多中等职业教育都是照抄或者是模仿普通高中的教学,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针对性,许多喜欢的项目都没有办法展开,导致体育教育项目都无法开展,完全都没有发挥到体育教育的正面影响,我们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者就先以身作则,把自己的素养先提高起来,这样就才可能更好地培养出对祖国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才。当然,学校的高级管理层也应该给予我们重视,并且重视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支持我们体育教师以及中等职业教育,这样才有肯那个把学校的整体质量得到良性的发展。
3.4科学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改革学校的长期必备手段。想要有一个好的队伍必须要有好的领导者,所以领导者应该做好完整的教育体系,不能把孰轻孰重的观念放在教育当中,应该做到人人平等。从整体上来把握住教育体质的改革方案,不仅抓住技术上的技能支持,同时也要加强体能训练和支持我们体育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管理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抓住体育的锻炼才可以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体育的改革不仅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而推动的,也是需要外力的支持,共同来促进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以分割的。
4.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更好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达到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的教学目地,我们就必须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加上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教育方式、重视体育教学、增强体育老师的水平和师资力量以及高层的管理来完成并且重塑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育界立足,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地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季龙,《浅析如何在体育教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10(20)
[2]马忠颖,《巧用激励评价提高体育课学习效率》[J].运动,2012(21)
[3]严杰,陈武《三门球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研究价值》[J].运动。2011(02)
[4]赵秦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发展的构想》[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
体育课改革方案范文5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教学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体育类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教授学生乒乓球技战术和相关的乒乓球理论知识,还要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比赛组织和编排能力,以及与乒乓球相关的科研能力等,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虽然对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乒乓球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来解决。对于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结合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乒乓球专项班,随机抽取水平基本相当的两个乒乓球专项班,选取其中实验组男生24人,女生16人;另一个为对照组男生24人,女生16人,共计80名乒乓球专项学生。实验前对两个组进行了乒乓球技术测评,并针对两个组学生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组的学生实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博乒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研究前阅读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刊物,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选课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1.2.2实验法
本次实验由同一名乒乓球教师授课,在教师和学生都不清楚实验细节的情况下开展双盲实验活动。针对实验组的学生,教师采用在录像教学方法下形成的练习—观摩—反馈—提升,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针对对照组的学生,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1.2.3数理统计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的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针对得出的实验数据,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清晰的分析。
2实验设计
2.1实验时间
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共15周的实验,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共计60个学时。
2.2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为:攻球、推挡、左推右攻的技术测试,在相同条件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由乒乓球专项教师分别对两组的学生进行成绩测评。
2.3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2.3.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处在教学系统流程的“中介”地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根据教学意义、教学对象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吸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通过录像教学法,组织学生观摩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视频,然后观摩学生自己的训练视频,从中分析自己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此方法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总之,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学内容深化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主动性。
2.3.2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受益的程度。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教师传授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对练习中的学生进行录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观摩自己的训练录像,学生针对自己的训练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做出相应的指正与评价,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乒乓球,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对学生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会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符合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2.3.3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专项课改革,使体育课完全有可能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需求,从而实现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体育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学评价可分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接受程度。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和优秀学生的训练录像,对自己的学习训练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避免单一化;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将课程的期末评价与平时的学习表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3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的改革,本论文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整理,进行相关的逻辑分析。
3.1实验前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测试的比较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进行测试,以便了解两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免影响实验的效度和信度。测试的内容为:推挡、攻球和左推右攻,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测试的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两组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处于同一级别,不会影响实验的效度和信度。
3.2实验后两组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测试比较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推挡、攻球以及左推右攻均有所提高,但是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掌握技术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侧面反映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调节枯燥、单一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可见教学改革的浪潮更受学生的欢迎,更能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乒乓球人才。
3.3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实战能力的比较
在实验结束后,让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随机抽取进行对抗比赛。严格按照正规比赛流程进行三轮比赛,赛制采用五局三胜制。结果如表3所示:第一轮26∶14,实验组12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第二轮23∶17,实验组以6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第三轮25∶15,实验组以10场的优势战胜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精神,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由此可见,新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乒乓球教学的改革是培养乒乓球人才的需要。在本次实验中,证明了新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显示出优势,新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方面,更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技术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与互动中培养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2)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相比,在推挡、攻球以及左推右攻等乒乓球基本技术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新的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使学生更加有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改善了机械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3)通过1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各项技术水平呈现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各项技术均呈现显著差异,这说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高于对照组,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充分挖掘了学习乒乓球的潜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训练录像,使学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正视自己的不足,更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
(4)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实战能力方面进行了三轮对抗比赛,三轮比赛实验组都战胜了对照组,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新教学方法的优势很明显。
4.2建议
(1)加强乒乓球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提高,在乒乓球基础知识方面也有所了解,乒乓球的比赛规则、乒乓球裁判知识、乒乓球的科研方面等,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1世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使每个乒乓球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
(2)在乒乓球专项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产生了练习乒乓球的动力,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训练中有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懈怠厌倦的情绪,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教师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在乒乓球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上课前对学生的乒乓球掌握情况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授课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对自己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评估,对学生的意见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合理规划课时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排斥心理,合理的课时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学习新内容。
(4)加强体育院校教师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好的乒乓球教师,需要在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上都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