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1

内地于2017年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实施三医联动医药、医疗及医保改革方案。凤凰医疗(01515.HK)继早前收购华润医疗资产后,目前华润集团有一间三级医院近1,300个床位没有进入凤凰医疗的交易体系中,未来有机会注入集团。

凤凰医疗是中

国最大民营医院

集团,成员医疗

机构座落于北京

及北京周边省市。

紧接在本月凤凰医疗向中信医疗收购医院,营运约700张三级医院床位。公司透过向卖方按每股9.5港元发行代价股份偿付涉12.4亿港元,作价相当去年市账率(P/B)的1.2倍,较行业平均水平为低。完成交易后,凤凰医疗将持有九间三级医院、12间二级医院、34间一级医院、54间小区诊所,床位总数达到1.25万张。预料中信医疗将成为集团第三大股东及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是次合作对整合集团及中信医疗相互间的优势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内地最大民营医院

凤凰医疗是中国最大民营医院集团,成员医疗机构座落于北京及北京周边省市,涵盖大型综合医院和小区医疗机构,其中有以控股投资拥有的北京市健宫医院,和以IOT模式(投入-运营-移交)管理医院。此外,集团的医疗机构成员包括八家一级医院和42家小区医疗机构,形成了小区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12月底止,合计开放床位达5,700张。

凤凰医疗短时间内获大型央企如华润及中信入股并购,新公司今后有国企扶持,有望借助其在金融与保险等领域的资源加快发展业务。凤凰医疗通过与卖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产业结构、延伸医疗网络规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服务集团。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2

前提是要找准方向

《决策》:这几年来,以温州、泉州等地为代表,各种地方版的金融改革方案纷纷出台,多如雨后春笋。对此,您怎样看?

赵锡军:如果大家只盯着金融改革,想通过金融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在目前阶段,不会有任何出路。因为金融业毕竟只是服务业。你再改,也要找到服务的主体以后,怎样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主体。服务主体的发展,决定了金融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如果连实体经济都没有,都不去发展,光去改金融,那就没有方向,就本末倒置了。除非做金融中心,不做别的产业,那是可以的,比如伦敦、纽约,金融业是主业。那就必须要有全球最好的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市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这么多年都还没有宣告建成。

首先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搞金融改革?原因是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要求更高层次、有更高灵活度的金融服务,那样金融改革才算找到方向了。但是在温州、泉州这些地方,实体经济没有方向,那些原来做纽扣的、服装的、电池的,这些低端产业做不下去,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了。表面上看,是市场没有了,钱不知往哪里投资了。但你想想,你把钱抽回来了,光折腾钱有什么用?你把金融搞得更活了,当地谁能得到金融资源呢?显然还是当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大户,还是现在的产业得到资源最多。

所以,一定要产业规划在前,金融服务跟上。改革方向必须这样才行,关键还是地方找到结构调整的方向,找到升级换代的目标,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然后金融改革再配套上去,就行了。

《决策》:产业规划应该怎么来做?实体经济往哪儿走?地方政府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赵锡军:隐藏在金融改革后边的是产业往哪儿走的问题。如果产业仍是低端产业的扩张,金融为这个低端产业的扩张服务,那就没有前途。光伏产业为什么会倒掉?没有任何原发技术、原创人才,充其量是帮别人代加工。地方政府如果还按以前的思路,动辄搞制造业基地,搞大的投资项目,规划一个钢铁厂、水泥厂,那有用吗?当然,钢铁、水泥卖得掉的话,几年就挣钱了,是简单。但是,如果老做那些大家都轻车熟路的事情,那还有什么难度、什么门槛,说到底还有什么前途呢?

我觉得,地方政府要以更加前瞻的角度,来设计和规划当地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升级换代。一个地方能做好一个主导产业就很不错了。新产业需要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方式,与传统制造业不一样。地方政府要找准这些新要素,找到这些新组合方式。

金融是一个服务业,关键是产业要找对路子,要找准发展方向。只要这些做好了,肯定能找到为你服务的金融手段。泉州如果能办出全省、全国最好的医院,也可以啊。这比办一个钮扣厂、电池厂要复杂得多。如果一家企业办不了,那你可以让多家企业来办。地方政府搞大的钢铁产业,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投资,都能凑起来,投资一所医院,凑不起来?

银行当然会担心产业后继的风险。问题就在这里,所以思路一定要发生变化。哪家好的医院会破产吗?我没看到美国哪家好的医院破产了。反过来,只看到钢铁厂、水泥厂破产。如果还是停留在以制造业为主的思路上,就永远不可能找到出路。

民营资本往哪儿走

《决策》:最近不少地方、不少企业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消息,各路资本竞相争办民营银行。

陈经伟:这是值得关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什么叫民营银行?按照字面理解,就是主要股东由民营资本组成的银行。按照这个定义,我国除了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大银行外,其他大部分银行都应称为民营银行。这意味着,单从民营资本角度看民营银行,意义已经不大。

现在大家所说的设立民营银行问题,可操作性是要打问号的。金融业跟其他行业不一样,是一个涉及到法规的问题。要改就要从法规开始,这就要涉及什么是民营银行。如果批准民营银行,能禁止国有资本或者其他资本形式入股吗?不行啊。不是说我有钱,凭什么不让我办个银行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等提倡自由经济的国家,对银行业都采取准入规制和监管,这也就是金融学里经典“谜团”之一。

对于地方金融改革,不能简单地以批不批一两家银行作为成败标准。相比较而言,温州银行业机构不算少,同质性经营的银行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达到恶性竞争的程度。真的不能再批一般同质性银行了,再批就是害它。银行业是特殊行业,讲究适度竞争,这跟其他行业不一样。银行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银行业经不起这种洗牌。

赵锡军:银行要办起来,第一,要找到客户。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如果找不到服务对象,企业办起来就没有客户,就没有市场。第二,有要存款人。如果没有存款人,大家不相信你,钱从哪里来?金融业竞争很厉害,用什么手段从别的银行争存款?降低标准,放松要求,那就是不公平竞争。降低标准去做银行,那银行做得好吗?所以,核心问题是,你弄出来以后,有没有客户、市场,能不能服务好这些客户、市场。我不相信你现在做实体经济,做企业活不下去,做金融机构,就能做下去。

民营银行,批不批,对中国经济没有太大的影响。批一两个,解决不了太大实际问题。批了,经营得不好怎么办?农信社不就是前车之鉴吗?农民的钱存进去,取不出来,只有政府兜底,最后整合成了商业银行。

《决策》:一些企业热衷于办民营银行,目的似乎更多是为自己筹集资金。民营资本应当往哪儿走?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陈经伟:除了办银行,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其实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一些民营资本往往急功近利,觉得短期赚不到钱,就不愿意去做。比如,温州金改初期,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曾经承诺给予温州一个区域性保险机构的牌照。保险机构一般有5-7年的盈亏期,也许10年后很赚钱,结果没有一家民营企业愿意进来。其实,很多重大金融改革项目,都可以赚钱,关键是看怎么做。

实际上,现在很多想做金融的民营资本,原先都是实业起家的。做实体的去做金融,往往会涉及到专业知识上的障碍问题。毕竟是不同的两个行业。有没有想过,以前做实体,有没有能力去管理金融机构?

赵锡军:从产业经济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模式转变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民间资本同样有很好的去处。很多好的产业,大家都觉得应该由财政拿钱、国家掏钱。美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都是私立的,都是个人、民间投资的。好莱坞是国家投资的吗?不是。这都是民营企业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去办银行?

比如文化产业,包括文学、艺术、电影、音乐、体育等。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这些产业非常庞大。这些产业不是靠低端的生产要素,不是靠现有制造业的组织方式完成的。这就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创新。这些投资并不很大,民间资本要考虑怎么拓展进入。此外,教育、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废弃物处理等产业,都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除了投资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我们欠缺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将来我们要发展的这些行业,依赖的不是资本,而是人,是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培养一个好的医生,跟培养一个在流水线上装配的工人,完全不一样。管理一个医院,跟管理一个大的工业企业,完全不一样。

怎样用好“尚方宝剑”

《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金融改革方面有没有可能迈出更大步伐?会对地方金改产生什么影响?

赵锡军:金融的变革与发展,与经济的变革与发展是分不开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变革与发展,引领着金融的变革与发展,不可能独立出来。经济的变革与发展,是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形成更加合理的经济结构、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

当然,为了服务这些改革,金融改革也必须跟上,包括利率改革、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改革是逐步推进的,利率改革2012年迈出第一步,今年迈出第二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和美国一样,因为我们不可能把产业一下子整合到美国的程度。总之,会慢慢做,但不会停止。

金融改革也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层次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有那么多企业,国家不可能了解每个企业具体的变化和情况。对于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模式转变,一线的企业肯定最先感受到,然后它们要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促发某些改革。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些企业可能比较积极主动,有些企业压力不大的话,不一定愿意去做出改变。那就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动员。所以,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愿意做的部门和企业先行改革,通过各方面的协调组织,迫使那些不愿改、必须改的企业进行改革,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推进的改革合力和氛围。

《决策》:您曾多次到温州等地调研。有人认为,温州金融改革目前之所以进展不大,是因为中央赋予的政策空间没有用足。

陈经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国内有些媒体对地方金改成效的评价要求太急了。实际上,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深层次来讲,它是一个区域产业问题,很难在很短时间内有很大突破。另外,对于一个区域金融改革来说,它是一个区域金融结构调整问题,不是说设立一个民营银行,金融改革就成功了。好和不好,基本上要两三年以后才能下定论。

温州、泉州的金改总体方案都提到,“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是设立几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那么简单。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每个地方的实体经济情况不一样,结构失调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因此,一定要从区域金融的角度来探讨问题。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地方不要老是埋怨上边不允许改。任何社会,都不是哪个人能改变得了的,都是慢慢演化而成。千万不要埋怨别人。光埋怨别人,不反思自己,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我在调研中发现,地方政府忙忙碌碌,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事的不多。地方最缺的是专业金融人才。地方金融办的官员都是从政府里抽调的,银行的人、有实战经验的人进不了金融办。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3

门头沟区医院实施改革后,取得切实成效。门头沟区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78.85%提高到85%, 平均住院日由15.52天下降到13.13天。同时, 过度检查基本得到遏制。2011年上半年,次均门诊费用254.18元,同比增长10.25%。在12%的控制范围内,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为10238.98元,同比下降6.54%。在第三方机构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患者对医疗收费的满意度由6.82提高到8.41。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发展部部长李军考斯及其团队全程参与了区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的门头沟区医院改革实践,重点参与了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并在新近发行的专著《第三路径》中,对这一改革模式进行了解剖麻雀似的剖析和理论梳理。“门头沟区医院的改革模式被统称为第三路径。其核心内容为ROT。实际上,第三条路径是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一个广义概念。ROT模式是一系列公立医院改革第三条路径中的一种,其本质是“决策权、运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开,形成权力制衡。”李军考斯总结这一模式的特点。

新模式与新途径

“ROT(意即重构-运营-转移)既是区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新模式,也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有效途径。”李军考斯总结道。

ROT是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念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基于区县二级公立医院的问题和职能定位提出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模式。涉及到门头沟区医院,具体的重构、运营和转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构主要包括五个层面:

一是重构决策体系,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医院理事会,负责医院经营管理决策和重大事项审批,理事会理事由公立医疗机构出资人和社会力量委派。院长由理事会任免,原则上由社会力量一方担任,负责医院日常事务。

二是重构运行机制,建立“外循环”式的企业化运营机制。重点有两个。一是人事管理。改变医院管理人员的行政任免制度,医院中高层管理人员由院长推荐,理事会任命,采取理事会聘任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用于吸引人才、非编制内人员纳入社保管理。二是建立医师诊疗制度及合理的薪资制度,建立个人绩效制度。创造有效激励空间。

三是重构投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金与政府财政投入相结合,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重构监管机制,建立以监事会监管与第三方监督并行的管理评价体系。在管理评价机制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在医院公益性和企业利益间寻求平衡。特别是运营绩效的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通过日常满意度调查、运营指标的综合对比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是重构分配机制。重构分配机制,将收支结余分为三部分:事业基金、福利基金、绩效基金。

运营的核心内容是把医院交给专业医疗管理机构进行管理。门头沟区医院通过医疗产业链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植入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引进管理团队、促进多点行医等方式,推动企业化管理,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分配机制、运营机制改革。

转移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公立医院的性质和所有权不变。李军考斯说,ROT改革不改变区县公立医院的性质,在合作期满后,专业管理机构从公立医院退出,整个医院移交给政府管理,转移的内容包括医院的所有软件、硬件资产,还包括管理方式、运营机制、员工团队及合作期间取得的知识产权等。

李军考斯认为,对社会资本来讲,通过资本投入和管理投入取得经营权,并不改变区县公立医院的属性,可继续享受公立医院的政策,减少了审批制,同时,通过企业化管理,提升原有医务人员能力,激发其活力,解决社会办医的最大难题——人才来源问题。故ROT模式是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风险小、困难也小的有效方式。

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关键。李军考斯说:“ROT模式可描述为社会力量参与型,其核心特征是引入专业医疗管理机构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以社会力量参与的、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三大体系:一是决策体系,医院理事会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医院经营管理决策和重大事项审批。二是执行体系,医院法人代表由医院理事会执行理事(社会资本一方)担任。三是监督体系。建立起包括政府监管、医院监事会和第三方社会评价监督机构组成的多方管理评价体系。

《大国医改》的作者朱幼棣在新书《第三路径》会上这样评价:门头沟区医院的改革模式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探索了“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方式。二是引进社会资本凤凰集团,这种引进社会资本的ROT模式,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路径探讨。三是探索建立新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朱幼棣预言这种改革模式非常有前景,且在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效率方面将更为有效。北京市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先行一步,走在了全国前面。

实现医疗服务公益性的

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公益性体现在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即价格和服务的可及性。李军考斯认为,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公益性强调的是以效率为前提的“物有所值”,而与提供服务机构的属性没有直接关系。

门头沟区医院实行管办分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医院,采取企业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晰责权利;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将目标监管和过程监管相结合,让老百姓参与监督。

李军考斯认为,这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转变管理与服务理念,以服务宗旨定管理方式。卫生部门通过管办分开,主动放权,将管理权交到医院理事会手中,彻底改变了卫生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的状况,理顺关系。

二是转变公平与效率理念,以效率促公平。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先进的企业化管理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外循环”式的企业化运营机制,通过效率提升控制医疗价格、扩大医疗规模,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

三是转变权力与责任观念。以责任约束权力。坚持所有权不变,政府投入不变,建立多方参与的医院理事会,社会资本以投入资金换管理权,同时,根据医院对老百姓的服务绩效,获得合理回报。

四是转变目标和过程理念。以目标为导向兼顾过程。通过医院日常自我检查、卫生部门不定期抽查和第三方评估机构随机调查,监督和反馈区医院医疗行为和问题,确保医院改革目标不偏移。

李军考斯说,这些转变就是第三路径的雏形。但他同时强调,实施第三路径需要一系列条件:一是政府寻找到合理的介入方法。即政府要抓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运行效果的监管权。同时,要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责,对医院承担的公益给予补贴。二是大力培育社会企业。必须要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主体,理想的合作主体是在内部追求效率,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具备这样特点的经济主体就是新兴的社会企业。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要充分考虑双方的需求和特点。四是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代表患者利益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督促政府和社会资本严格履行协议,本着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标,协商解决出现的问题。

社会资本获取合理盈利

“有效的公立医院改革,要通过营利+监管+投入机制的建立,顺利保障起公益性的实现”。李军考斯说。要实现公益性,三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对每一环节具体实现机制的设计成为改革顺利推行的关键。这也构成利益机制的参与各方。

营利是指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的回报。公立医院的改革,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社会资本在改革中的盈利模式。在姚忠阳领导下的门头沟区医院改革,更是明确了这一思路。

起初,凤凰医疗集团的方案是在一定的规则下,从医院结余中提成来获得盈利。但后来,进行了方案调整。经三次讨论后,在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内涵后,确定了盈利条件和模式,即一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评价确保公益性。在此基础上,政府根据考核情况,对凤凰医疗集团实行浮动绩效奖励,而不是从医院的收益中直接提成。

这也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改革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入社会资本后,财政该怎么投入?这一直都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对于门头沟区医院改革来说,委托凤凰医疗集团管理医院,不代表政府就要从门头沟区医院的投入中撤出。但政府要对财政补助的使用范围有所限制,对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都要有所规范。将政府投入分为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助两个部分,分别予以考虑。从本质上来说,门头沟区医院的改革就是区政府向凤凰医疗集团购买其管理服务。

ROT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了

第三方监督

对北京甚至全国来说,医疗服务领域的第三方评价都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

第三方监督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公益性。这是改革的根本目标。公立医院的使命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门头沟区医院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即公益性。公益性的本质有两个,一是服务的可及性,二是价格的可及性。即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是老百姓能够负担起的,同时也是公共财政能承担的。

二是成长能力这是改革的不竭动力。公立医院必须保持持续发展,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提升医院各种能力,使医院在正确的轨道持续成长。从结果看,业务量的增长是关键,从要素看,高端人员和技术装备是保证。同时,经营管理能力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是社会反馈这是改革效果的晴雨表。改革必须达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医务人员和患者是最直接的主体,他们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改革是否有效的关键。

竞争是推动公立医院

主动改革的有效手段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4

近期,“魏则西事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引发了方方面面的探讨,如监管存在哪些漏洞、竞价排名乱象如何规范、法律制度如何完善等。特别在医疗改革领域,“魏则西事件”后,一些人认为,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伴随医改市场化出现,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不是该归咎于医改市场化?日前,《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

解析“魏则西事件”

中国经济报告:近期,“魏则西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人们热议,你如何看待“魏则西事件”?

刘国恩:我认为,“魏则西事件”一方面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另一方面此事件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深刻地审视和反思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从而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各方对“魏则西事件”有不同看法。百度、莆田系、武警二院都存在一定责任,从对这些责任的反思中,可以透视出未来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但我认为,这些责任不是导致魏则西死亡的关键因素。首先,魏则西患的是肿瘤晚期疾病,基于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医疗手段,这种疾病基本上无法治愈。所以,他在生命的后期只能去寻找有一线生机的救治方法,于是在百度上找到细胞治疗法。目前,这种方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是一种新的处于探索阶段的肿瘤治疗方法,但结果是不幸的。其次,百度对商业机构收费排名的行为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全球大多数搜索引擎公司都是如此,但会区分并标明付费广告排名与基于市场评析的排名。再次,莆田系医院在为魏则西提供医疗服务时,可能存在放大治疗作用、误导魏则西就医的行为。这涉及到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等问题。武警二院这类公立医院是否要继续外包科室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事实上,公立医院科室外包本身没有问题。有些科室、技术、科研人员仅仅依靠自身去建设可能会成本大、周期长,通过与社会力量的结合可以使科室、技术发展得更好、效率更高、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外包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贪污、浪费等行为,是需要监管的。

反思“魏则西事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如何在未来把服务质量、效用、管理做得更好。我们需要冷静、全面、客观地审视这些问题,而不能完全否定或片面肯定当前的医疗改革方向。

中国经济报告:在“魏则西事件”中,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都有一定的责任,政府应该怎样完善对医疗体系的监管?

刘国恩:就“魏则西事件”来看,民营医院莆田系和公立医院武警二院都负有责任。首先,莆田系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契机需要与武警二院合作办医。其次,武警二院的科室外包,是否存在变相的利益输送,是否存在将武警二院的服务平台廉价转移到个人的问题,这就涉及法律层面,如果数额较大就构成了犯罪。因此,通过“魏则西事件”,我们可以吸取两个方面的教训:第一,如何监管民营医疗机构;第二,公立医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将科室外包出去来交换自己的利益。

我认为,公立医疗机构应该向现代医疗机构转型,把能够留下、应该留下、必须留下的公立医院留下来,而把不应该留下来的公立医院社会化。中国公立医院占整体医疗体系比重偏大,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等问题,让国有资产为社会办医提供支持,让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开透明的全面评估,更有利于管理中国庞大的医疗体系、有效解决医疗拥堵问题、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医改重点

中国经济报告:你曾指出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分级诊疗目标是找准了靶点,你现在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吗?

刘国恩: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是以公立医院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的体系。这个体系导致大医院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医疗市场,技术、财务和人才等都高度集中在大医院,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看病难、看病拥堵现象。事实上,大医院不需要提供所有的医疗服务。“医院”在现代医学的定义是指提供住院服务的固定场所,换句话说,医院是专科大夫提供住院服务而非全科大夫提供非住院服务的平台。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的只是门诊治疗,需要住院、会诊、手术服务的患者才到大医院找专科大夫治疗。但由于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导致人们很难在自己家门口接受全科医疗服务,而不得不到大医院排队。如果能把门诊服务转到社区平台,就能实现人们在家门口就医。“社区平台”是指大量医生开设的社会诊所。具有分散、广泛、方便就医的特点,是民办医疗的核心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正是要通过分级诊疗来实现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需要民间和社会的力量,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应该扩大社会办医规模。一家民营机构做了不正确的事情,并不代表整个行业都应该被抑制发展或逐出市场。民营和公立医疗机构都有好坏之分,如果因为“魏则西事件”就认为要限制或阻止民营医院和社会办医的发展,这样的观点与医改的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背道而驰。

中国经济报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魏则西式的悲剧?政府应如何推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刘国恩:我认为,民营医院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并不是天生就不行。很多国家或地区,比如,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民营医院口碑比公立医院更好。医疗机构的品质好坏不取决于私立还是公立,而是取决于医疗机构所处的市场和制度环境。

社会办医是中国近几年才提出的改革方案,因此,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时间短,规模、品牌、质量都比公立医院弱。应该看到,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不足是现行制度导致的必然结果。“魏则西事件”中的莆田系令人不满,但莆田系之所以会找武警二院合作,正是因为武警二院作为公立医院有更好的条件、平台和品牌,这反映出民办医疗机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从根本上看,这正是中国医疗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结果。民营医疗机构所处的市场条件不公平、不公正,导致它们只能寻找不正当的机会生存下去。

实际上,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非常庞大,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远比公立医院的数量多,但看病的患者仍然不多。这表明,仅仅有机构存在是远远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医务人员、平台、技术、医保等资源配置水平。比如,在土地、用电、用水方面,对公立医院有很多优惠政策。如果政府能够给予民营医院同等价格的生产要素,民营医院就能缩短与公立医院的差距。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推出市场准入、监管、保险、融资等相关政策,促进社会办医,改变医疗资源扭曲的现象,让医生走出大医院在老百姓家门口开办诊所,搭建民营医疗服务平台。政府只有给民营医院提供与公立医院一样公平的竞争条件,才能使之健康发展。

医改障碍

中国经济报告:反观中国现行医疗体系,你认为阻碍医改的主要制度障碍何在?

刘国恩:中国60多年来的医疗体系是以公立医院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医务人员拥有医院的事业编制。这样一来,医生倾向于到规模更大和级别更高的公立医院供职,民营医院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这些政策阻碍了基于医生自主执业的初级全科医疗目标的实现。

大部分大夫在大医院成为专科医生的现状与实际医疗需求越来越脱节。过去中国传染性疾病还比较多,人们去大医院接受集中诊疗比较有效。但现在疾病的构成发生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护理的疾病增多。事实上,这类疾病的诊断非常明确,不需要去大医院挂号、排队、住院,而仅仅需要医生提供长时间的管理和看护。因此,这类患者完全可以在医生开办的社区全科诊所接受服务。从数量上看,中国每年的住院服务仅占整个医疗服务的10%。所以,随着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医疗服务供给侧也应进行改革。改变医生的构成,让200多万大夫逐步从专科大夫转变为全科大夫。

中国医生大部分是专科医生,这是历史和制度造成的结果。第一,医院在进行收入分配时,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工资+奖金,大医院的奖金一般是基于每个科室对整个大医院的贡献大小发放,由于全科科室的创收很少,提供全科服务的科室就越来越不受医院重视。第二,中国医生大部分在事业单位性质的大医院工作,职业发展要在体制框架内向前发展,仅靠临床水平、品牌和口碑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看重医生发表文章的能力。这就引导医生把重心放在研究尖端、疑难、罕见病症等前沿问题。医生如果提供全科服务,研究的是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问题,必然难以发出高水平文章。

所以,中国医疗体系改革中需要理顺医院和医生的关系,让医生从大医院解放出来,到社区和基层提供门诊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事实上,医生的事业发展依靠自己的服务平台会更好,收入也会更高。那时,大医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堵,也就不会存在号贩子现象。

具体来说,关于医生的改革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下得去,让医生变成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人、社会人;第二,要留得住,目前,医生是由医院分派到基层诊所,而不是为自身事业发展,所以,很难留得住;第三,要用得上,医生要进行职业转型,从专科大夫转型为全科大夫,医院则要大力养全科医生,加快建立全科医学体系,为中国医疗体系转型提供必要的医生资源。

倒逼医改提速

中国经济报告:国外民营医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效仿和借鉴?

刘国恩: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主导办医的代表是英国,实行全民医保,即老百姓看病就医不需要保险,由政府买单。当然,一些特别昂贵、不在政府购买清单里的药品或者特别紧急的手术,患者需要自己掏钱或去私立医院。

英国的医疗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门诊服务,即全科医疗服务,也就是不需要住院的服务,平常的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病就可以到非医院的诊所去接受全科服务。非医院的诊所是由全科医生开设,由政府买单,可以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基本看病需求;另一方面,当全科医生无法判断患者病症时,其会把病人推荐给上一级的专科大夫。专科大夫主要提供急诊、住院、手术等专科服务,患者就医的费用由政府买单,专科大夫获得固定工资。所以,英国的医疗机构是由政府建立和私人创办两个部分构成,两部分都由政府买单。这种医疗服务体系为医生提供了创业发展的机会,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医疗拥堵的问题。

因此,中国医改要解放医生,通过改革实现医生的职业转型和事业转型,最终实现分级诊疗。

中国经济报告: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迅速发展,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医疗”是否会倒逼医改提速?

刘国恩:“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应该对其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尽管这样做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如果不发展,失去的机会成本可能会大于出现问题所付出的代价。目前,我们对“互联网+医疗”的形式、作用各方面了解仍很少,所以,应该允许它犯错误、出问题。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5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杭州市围绕“三个率先”,在建立创业创新金融人才支撑体制、探索消费券拉动消费模式、构建“五房并举”住房保障体系、创新“三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建立投资审批服务代办制、开展市级机关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民主决策和阳光运行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嘉兴、义乌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重点在“两分两换”、生产生活用房分离等宅基地换房改革试点方面加快探索,联动推进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温州、台州市围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在放宽市场准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金融土地要素保障、搭建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决定,明确各设区市及义乌市11个方面的试点主题,建立省、市、专家三方联动机制,加快试点方案的编制。各市现已拟定方案初稿,正在全面征求意见。宁波、舟山的试点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正在抓紧上报。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将试点作为其联系点。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取得重大进展。义乌的改革试点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总理、、王歧山副总理就义乌的试点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在征求有关部委意见后,已于去年11月1日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同意在浙江省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相关部委领导多次赴义乌专题调研,省市联动的试点方案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体制改革推出新举措

减轻企业负担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实施增值税、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制调整改革,通过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率等体制改革,共计为企业减负1420亿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

帮扶企业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加大工业、服务业、农业、科技、环保等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能,省财政安排3.5亿元外贸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安排9000万元用于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促进企业投入和市场拓展的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主题的“双服务”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政府扶持一点、银行承担一点、存量盘活一点”的困难企业债务风险化解机制,帮扶企业脱困的机制加快形成。

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制定出台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开展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试点,在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整合提升试点。积极推进工商用电同价改革,出台鼓励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意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千家企业主辅分离改革试点,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主创新引导机制加快完善。制定出台高新技术促进条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制度。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家,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70家,吉利集团、中控科技等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面启动临安青山湖省级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区域创新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有利于企业并购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出台促进企业并购的激励政策,杭钢集团成功引进宝钢集团重组宁波钢铁,能源集团合并重组水利水电集团,省建设投资集团完成产权多元化改革,新杰克、吉利等1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温州市的泵阀、汽摩配等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重组100多家行业相关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台州市今年完成飞跃、善好酒业等2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产权重构。

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加快形成。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25个县(市、区)实质性开展了排污权交易,共347笔,涉及交易金额1.57亿元。建立高耗能产业淘汰机制,淘汰改造工业锅炉1500台,关停并网小火电机组14台,关停粘土砖瓦窑121座。建立跨行政区域交接段面水质目标考核制度。制定循环经济试点省实施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

四、地方金融创新取得新进展

加快金融业开放和组织创新。全省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浙商保险”成为首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杭州银行、宁波银行、浙江泰隆等7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效显著,88家开业营运,累计放贷465亿元。村镇银行试点积极推进,已有8家开业运行,注册资本14.3亿元。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温岭、临海、德清、缙云4县(市)开展试点,临海市涌泉镇“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已开业运行。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推进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股权、林权、农房产权、海域使用权等质押抵押贷款试点,全省已分别放贷0.5、7、386、9、47、0.2亿元。银团贷款取得突破性发展,已组建银团21个,贷款总额达264亿元。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已发行123亿元。探索了“抱团增信”、“网络联保”等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领先全部贷款的增长速度。海盐等地探索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临海市探索开展“丰收小额贷款卡”的农村小额信贷融资。

构建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意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了规模5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规模50亿元的浙商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市设立了市县联动、总额7.5亿元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服务业产业基金,设立了工业债权基金,政府出资,银行放大,规模已达30亿元。其他各市也在加快筹建各类基金。

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以宅基地变性、移位、复垦增量为主要形式的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嘉兴市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组建投融资主体,扩大“两分两换”改革试点,目前已启动13个镇(街)的试点,签约换房农户1.2万户,入住4321户。试点地区有50%以上的农户自愿选择公寓房安置,大大提高了土地节约率,以姚庄镇为例,公寓房户均占地0.25亩,比原有的户均占地1.16亩节约了78%,比联排房户均占地0.35亩节约了28%。

土地权属、用途改革有序推进。义乌市选择江东街道端头村、北苑街道留雅村开展集体土地权属处置改革试点,将人均少于0.2亩的剩余农用地、未利用地统一征转为国有土地。积极开展农业用海转为建设用海改革试点,温州市3.3万亩农业用海已通过海域使用论证,8345亩已转为建设用海。加快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2.97万亩低丘缓坡转为了耕地。

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义乌市5个镇街开展了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出让金分批缴付改革试点,已出让土地26宗554亩。温州市探索建立项目备案筛选、按合同出让土地的新机制。长兴县开展新兴产业用地优先、限制性产业不予供地的工业园区用地出让方式改革,推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

六、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全国首份承包地流转合同范本,有45个县(市、区)、658个乡镇和8392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到去年10月末,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611万亩,占总承包耕地的30.9%。出台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提升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改革试点。总结仙居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全国首个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办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70家。

政府支农资金整合和政策性农业农房保险加快推进。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在农业、水利、林业、海洋渔业四部门开展了部分支农资金集中用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整合改革。在三年试点基础上,两大保险全面推开,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奶牛、油菜、林木三个新险种,开展了水稻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试点;政策性农房保险参保面已达98.6%。

中心镇(村)培育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机制建立完善。加大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全省11个市和2/3的县(市)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意见。出台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试点工作意见,选择平湖、上虞市和莲都区开展试点。按照“一个社区规划、一套社区组织、一批公共设施、一揽子服务项目、一支工作队伍”的目标要求,探索建立了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成25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400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七、就业社保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在校生医疗保险。省政府出台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推进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就业促进行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3%。制定出台了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法,已有64万名在校大学生参保,参保率达到78%。

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16周岁以上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外人群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从2010年1月1日起,全省590万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居民将享受不低于60元/月的基础养老金。

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建立符合浙江实际、“四统四分”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逐步统一实行14%的单位缴费比例,省级调剂金上缴比例由原基金征缴额的1%提高到1.5%,加大了省级调控力度。

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三年5大方面、27项具体改革任务,各市的医改实施意见正在抓紧制定。

推进五大改革。2009年,国家和省确定的14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达标。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3%、80.9%、92.6%,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人均补助120元、108元,新农合统筹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出台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调整公布301个通用名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确定了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30个试点县(市、区)。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开工建设县级医院30家,乡镇卫生院219家,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4万元/年以上,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3.5万元/年以上,村卫生室2万元/年的补助补偿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部落实。嘉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进入论证审批阶段。

九、扩权和审批制度改革推出新举措

扩权强县强镇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从强县扩权向扩权强县的转变。出台扩权强县政府规章,推进34个省级放权部门和11个市规范化、法制化放权,下放了义乌市618项、其他县443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放权事项已全部落实。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五个市和义乌、温岭、南湖等22个县(市、区)探索开展了扩权强镇改革。

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和职能整合改革全面推进。1/3的市、县(市、区)已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2/3以上的县已完成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整合改革任务,宁波市探索开展了“批管分离”的体制改革,实现了审批和监管职能的分离。

启动开展行政审批“四减少”改革。建立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开展以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制定工作,选择在杭州、温州、台州、绍兴四市进行审批现状的调研剖析,初步完成“四减少”改革方案制定,为下一步推进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

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按照构建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政府职能。探索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商会)转移的改革试点,温州市已将18项政府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商会)承担。

民营医院改革方案范文6

[Abstract]In the new form, in particula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coming medical reform program a crucial period for public hospitals, will face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reform movement, public hospitals, how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the hospital reform tide of steady, health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become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especially hospital financial offic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an important topic.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融资

[Key word]Public hospit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ng

在当今时期,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在试点并即将实施的时期,公立医院的经营,将更加具有竟争力并富有挑战性,在政府逐步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之下,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并非就“高枕无忧”。 新医改通过对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管理创新等将公立医院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大潮,因此公立医院要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财务管理。

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1.1调整产业结构

医改对大型公立医院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公立医院应通过调整业务重心和结构,对一般诊疗任务“下沉”基层,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及解决疑难重症来转变过去那种“大而全”的发展思路。彻底改变目前有的大型公立医院“满满一走廊不如一张床”的局面,建立“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发展趋势。

1.2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当前的公立医院的收入为: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3个渠道,医改实施后将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另外在收费项目及标准上还将实现“一增四降一升”即:增加药事服务收费项目、降低虚高药价、降低医院药品15%的加价、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值耗材费用及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收费。因此,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必须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上下功夫,注重加强对急危重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及特色、重点、新兴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医疗技术成果,寻找空白点,增加新亮点,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院,以吸引更多的重病、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进而增加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

二、通过集体化经营及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2.1通过集团化经营,降低医院服务成本

新形势下的公立医院可与民营医院合作成立医疗集团,通过集团化经营,双方建立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双重捆绑关系,有助于医院整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巩固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降低经营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公立医院价值,以实现双方在人才、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增强医疗、科研方面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定期成本分析

医改方案实施后,收费项目及标准有很大的变化,公立医院基本靠自收自支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但是运行结果如何将不好预测,如财政补偿、增加及调整的收费能否完全弥补取消及降低的收费部分,以及国家财政补贴能否及时到位等。公立医院既要保持员工福利待遇稳中有升,还要保证正常业务得以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保证收支有结余、银行有存款、还要有一定的积累事业基金,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公立医院学会精打细算,深化、细化管理,进行全成本核算,并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如经管科如何把医院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全部分摊到相应科室或治疗组,最终达到分摊出去的成本与财务科成本一致,这是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关键,这就要求医院要建立全成本核算系统,据我了解全国医疗行业真正做到全成本核算的没有几家,这就是今后财务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要共同探讨的的问题。成本核算好了,一定要定期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成本增减异常及与收入增减不对称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建议与改进措施,及时向科主任及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找到成本可控之处,以控制科室成本达到总体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保持医院良性稳步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公立医院应收账款回收管理

3.1应收账款的表现形势

当前公立医院应收账款主要表现为医保病人医药费拨款不及时造成、无主病人、恶意逃跑病人、医疗纠纷病人欠费及医院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医院垫付款等。

3.2 应收账款回收的管理措施

为了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其使用效率,对已发生的欠费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快收回,否则影响公立医院的发展。对抢救无主病人和重大伤亡事故病人发生的医疗欠费,应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报告,申请给予补助。 对医疗纠纷病人欠款,要走司法途径、请求法院给予法律支持。对恶意逃跑病人所发生的欠费,建议临床、出入院及保卫部门共同追要欠款项;对医保病人及外地新农合病人欠款有的则是由于拨款不及时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医院与当地及外地社保机构除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外地新农合病人要求先行预付的方式,并保证及时拨付尽量不要积压,关键时候还可请求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出面解决;对由于医院内部管理问题,如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均实行定额付费,对超过定额部分费用,社保机构拒付;有的则是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掌握不清,在用药及检查治疗上有违规行为,造成医院垫付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这种情况建议医院加强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加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医疗保险质量的考核制度,加快医院的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管理,加强对医生用药的培训和监督,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尽量减少医院的风险及欠帐损失。

四、多渠道融资

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实行医改后,对公立医院来说,医疗市场的竞争及医疗技术、设备的日新月异要求医院加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将很大。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思想,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势、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

4.1直接贷款

公立医院直接贷款的形势主要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又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若考虑贷款风险及还款压力应首先采取政策性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虽然贷款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它是有贷款担保的,若医院遇到不可预测风险造成不能及时归还,担保部门会先行垫付归还,况且政策性贷款一般贷款期限都比较长,对医院来说还款压力比较小;外国政府贷款除了利率相对开发银行低外,其余与开发银行差不多,只是它仅限购买设备。但是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相对商业银行手续繁锁、贷款成本相对较高。

4.2 间接贷款

公立医院间接贷款方式有:预收医疗款的足额收取、应付票据的运用、应付账款的延迟付款、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及售后回租等。

4.3 吸收社会资本

实行医改后,公立医院可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在保持国有资产主导地位和非营利性质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建设,并允许合作者取得合理回报,允许有条件的医院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

五、深化医院财务分析,及时为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实行新医改以后,对公立医院来说有不可预测的风险,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支撑系统,医院财务部门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要做到月度收支分析、季度全面分析、年度分析要在季度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财务经营情况、资产状况、现金流量情况、内部成本核算情况、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医院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及可持续能力分析。对医院经营中异常财务指标重点分析,找出异常的真正原因,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和应对的财务预案,及时为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公立医院在实施医改政策过程中,利弊是同时并存的,不是春天来了,对老百姓来说,有可能是春天,但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有可能是冬春交接,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公立医院要重视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医院的经营与财务风险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确立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学科特色和龙头地位。另外,医院职工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增收节支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医院良性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龙,高录涛,车飞.创建节约型医院的做法及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 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