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1

一、“定向”――目标设计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 ,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 。教学活动亦然 ,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 、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目标设计的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 )。进而结合现实的这一课 (或单元)考虑 :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 ),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 、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目标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注意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和应试习题解答的取向,要适当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思维是我们在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教学目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忽视教学的现实性,那么在实施的时候很难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因此,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 ,我们就要关注小学数学的现实性问题。

二、“定点”―― 内容设计

所谓“点”,即通常说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本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对教学 内容深度 、难度与学生现有学习实力的权衡来确定教学 的难点。也有论者加进了“要点”这一概念 ,认为教学要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则是教材的整体脉络。由此可见,内容要点可以在教材中独立存在,具体到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则应是对要点间内在联系的总体把握。重点之“点”,在设计时是点,而在教学实施中则展开为“线 ”甚至“面”。可以说 ,内容设计中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它鲜明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 ,但也不能否认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既包括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也包括在具体的情境 中对概念 、原理和公式的认识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究竟谁是教学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三、“定型”――课型设计

目标与思路既定,就要为之寻找合适的课型 ,课型实际上是实现教学 目标 、展开教学思路的保障系统。经人们长期课堂实践而探索 出来的课型多不胜数 ,因而 ,设计课型 ,实质上仍是一个选择和重组的问题。以往的小学数学课更多的是讲授课,这是由教学理念 、教学 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物资条件共同决定的。我们不否认讲授课在传授知识方面的高效性,它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型 。但是 ,讲授课只是众多课型中的一种,而且它自身也有着不足,尤其是在适用范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某一原理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采用活动课或者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型来彰显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四、“定序”――程序设计

就一般原理而言,定序要考虑的是这一课题(单元 )的教学如何导入、展开和终结 的问题,根本依据是学生掌握知识经验过程中动机形成 、经验获得 、知能转化和循序发展 的规律性 ,但在具体的课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该课题该单元的特殊性纳入考虑之中,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殊性,教师才有了定序的自由自决权力,否则 ,就会使备课设计成为机械被动的摹仿和照搬式的劣作。在教学程序设计上,我们可以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适 当的情境 ,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 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安排适宜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五、“定位”―― 角色设计

师生是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由这地位所决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活性”及其效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学界一般倾向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每一具体的场合,主导该怎样“导”,主体又该怎样地“主”,不是一律的。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条件下,主导主体的具体角色也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最近听了学校老师的一些自现课,高兴地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输入电脑,同学们随机叫停,这位幸运的同学就到前边,在正确用“数对”说出想砸的金蛋或银蛋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后,电脑上会出现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设计中,做了如下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问题一: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觉怎么样?

请全体同学合作进行现场调查,看一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多少名同学很快乐、比较快乐,又有多少名同学不开心,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另外,请采访不开心的同学,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并帮助不开心的同学,争取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让全体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尝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学会看统计图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基本的依据。

问题二:给统计图命名。

下面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幅统计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2)请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幅统计图起名。

(3)请写出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评价教学效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统计的意识,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了解情况。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不同班级;差异;练习层次

一、同课“异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学教学设计的重戏是教学结构设计

它着重表现了老师的教学素质,授课态度,教学方法以及老师的教学精神。如何可以评定老师的教学素质过硬最终归结于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以下从大方向讨论教学框架构建必须要秉承的原则和需注意的环节。小学数学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以自身体会为基本标准,真心感觉和理解身边所出现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表现方法。课例1用生活中的带有角特性的物品,例如三角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了“角”的存在,进而安排学生绘画角的形状,完美的体现了数学框架的构建。

2. 数学教学结构设计要体现出对数学事实的分解、组合、展开,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做为老师应该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完成最终的授课目标。课例2,利用不同角之间的形状拆分以及重组得出最新角的形状进而让学生可以直观发现角的演变。

3.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结构设计

大部分老师的授课进程根据书本而制定,但是部分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状态出发,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没有深入了解教学方向,构建和教学难度不同的简易框架,学生无法进行自我理解也失去了小组交流的环节,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框架将不会被接受。

二、同课“异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开阔教师视野,学习更多教学手段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容易获取吸收知识,老师要进行提前认真的备案,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会让自己深入到课堂之中。并且教师之间也需要互相交流,通过听课的方式来取长补短。例如在传授课程中,一班的教学老师只是单纯的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索,二班的教学老师让学生们相互协作思考,组间讨论,找到数学结果。经过教学比对,二班的学生上课氛围更加和谐。学生们都具有学习激情,同学们思维互补,共克难题,对所学的内容也更加容易接受。一班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比较古板,学生上课时比较沉闷,老师没有教学节奏,学生们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2.教师积极反思,促进思维智慧碰撞

教师和教师之间都是单独的个体。平时教师之间缺少讨论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会主动的思索自己的教学方式于其他教师有什么区别,教师之间多了相互学习的环节,教师们也会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短板互补。自己的教学体系也会更加的完善,多次的讨论,教师越来越会发现自己在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积极改正,利于自己教学素质的加强。

在教学自省环节中,教师们会发现授课内容要具有独立性和适用性。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教授中,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要构建自己的运算体系,主动跟随老师的思维,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为学生的思路做出指引,学生会积极投入当教学内容当中,努力进取,发现学习当中隐藏的乐趣。而且老师要对学生做出中肯的点评,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才会不断向前。

3.教学方式对比,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框架中,每个老师要掌握多种授课风格,每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学会也不会对教学产生单调乏味的厌学情绪。老师们之间进行教学互换,在多个班级当中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之后进行深刻的总结思考,寻找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以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性。老师们主要的为了通过自己上课时候的讲解,让学生们产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对知识有一个长久的体会和记忆。老师要思考发现什么迎的教学风格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知识的获取充满热情,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老师的教学思想,学生们的思维模式能够不断改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断提高。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建立独立的学习体系,学生变的主动去学并且乐于去学。

4.深刻理解教材,更新教学传统观念

老师们之间进行交流对比,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并且开始产生了自己独有的教学思维,教学整体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会让教师放弃以往死板的传授方法,教学也会变的更加灵活。学生也会主动的加入老师的教学环节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老师要掌握其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之间做好沟通和交流,老师和老师之间做好短板互补的环节,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乘法的运算教授当中,第一个老师单纯的讲述运算的方法以及乘法运算的特点,完成课程的教授。第二个老师懂得把数学转化成为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分发糖果,W生们要注意自己以前有几颗糖果,然后老师再分发等量糖果,通过这样的为学生们构建一个生活环境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认识的乘法是如何进行计算的,进一步老师系统的指出乘法的计算步骤,同学们之间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得出最后的教学内容。俩个老师进行对比发现,第二个老师能够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当中学习了本堂课的知识,并且也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对知识也有了透彻的了解,完成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同课异够能够让教师掌握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进步,提高教学素质。老师们之间也会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之间积极沟通和谈论,教师一起进步。有资历的老师为新手老师指点教学,新手老师发散自己的灵活教学风格。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为对方指出自身的优势和缺点,着重提升教学素质,有效迅速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4

一、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象

新课程提倡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中的数学。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增强生活与教材的有机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教师必须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练习设计之中。

二、寓教于乐,融练习于游戏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良好技能形成的关键性过程,在数学练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奇妙效果。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用扑克牌与同伴一起算二十四点。

使学生在玩中熟练地运算加减乘除法,巩固口算基础,学生即可在快速活动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三、精心设计,化单一为开放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时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必须注意:精心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和形式新、解法活的开放题。

“一题多解”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门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问题解答出现开放的同时,还能受到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四、走出课堂,化课内为课外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33-01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编写得好,生动“剧情”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乐谱”,谱写得妙,优美“旋律”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升华为艺术,让学生尽情徜徉其中。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应该如何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九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

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

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

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

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

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可是,教师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笔者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一、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比如:学生在学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如果还按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有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笔者调查全班同学,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全班50多名同学都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硬币,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全班有40多名同学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笔者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东西、拍卖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不敢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分析教材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题材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刻守一例一课,照搬教材。因为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会主动探索,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