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合作社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合作社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 基层财税部门 服务职能 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先后被省政府纳入全省比照县市管理、成功申报并在建的有东宝工业园、国家现代林业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等,工业重镇在全市占据三分之一的席位;尤其是2005年以来,保持了年均13%以上的发展速度,已连续四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竞争第一方阵。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64亿元、53亿元、115亿元、4亿元。同时,财政总收入明显增长,由2005年的2.6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84亿元,年均递增16.9%,超计划1.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自然增长3.58倍。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7.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4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收入形成了以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为主体,包括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的多元化收入结构,确保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二是支出上,区财政支出从2005年的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4亿元,年均递增30.74%。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27.37亿元。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2.64%。该区基层财税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强区、‘两化兴区’”战略,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主动服务发展,狠抓收入征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财税在社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税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及特点
1、以加快财税收入增长为重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基层财税部门面对政策性退税因素增多,收入任务基数较大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始终把组织收入当成核心工作来抓,努力构建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如该区牌楼镇2008年财政总收入为565.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为526.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为278.7万元; 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414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为4085元。一般预算收入为2241.6元。年均递增70%以上。2011年全镇财政公共性支出达到1288.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690.7万元,文化体育1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3.5 万元,农林水事务 516万元,其他支出14.1万元。
2、以积极抓好项目服务为支点,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基层财税部门以服务项目为先,抢抓区委、区政府开展“东宝工业园建设攻坚年”活动机遇,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各级财税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业务骨干常年协调服务东宝工业园、仪邦农贸物流城等项目的农户补偿、安置和财务核算等工作,为企业顺利落户打下了基础。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11年以来,全区各基层财政部门指导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规模流转近1万亩。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以积极优化支出结构为落脚点,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该区各级财政部门严格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兑现,认真做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宣传工作、项目申报、建设及奖补资金落实工作,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全区共落实162个村162个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工作,争取财政奖补资金600余万元,受益人口达15万人。二是积极支持科教文卫事业发展。2011年来,争取上级资金600余万元对近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了维修;深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中小学适龄少年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100%;顺利完成普九其他债务化债工作,共化解债务120余万元;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收缴力度,目前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并启动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三是民生保障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农村低保户城市低保户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了临时救济资金和物资发放的管理力度,近年来共发放临时救助和救灾资金近600万元,大病救助资金近460余万元,在落实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了社会各界监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一、二、三次产业普遍存在层次低、效益差、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竞争弱”,缺乏骨干企业和核心产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缺乏足够的优势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处于以数量型增长为主导的阶段,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突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2、城镇化经营水平较低。从总体上分析,全区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相对滞后,部分县域虽然已由农村经济转为城镇经济,但是城镇管理体制仍然沿袭旧有的农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3、财政支付能力不足。2011年全区虽然完成财政总收入7.2亿元,财政收入质量也逐年提高,但土地财政仍然占主导地位,全区财政预算依然吃紧,在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建设项目引导性投资、科技创新资金配套等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仍然较弱,对县域经济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4、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仍需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待于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5、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繁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补贴依据不尽统一,出现纠纷和矛盾。二是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及补贴方式存在“撒胡椒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
四、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1、各级财税部门要扎实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建立乡镇财税干部培训机制。围绕财税工作中心,以财税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分批分期对乡镇财税干部进行培训。二是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要重点招考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到乡镇财税一线岗位,保持队伍活力,提升队伍活力。
2、完善税收机制,确保收入质量。一是加强税收管理。紧紧围绕年度收入目标,财税部门紧密配合,抓好收入进度,特别是资源税、营业税等重点收入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收入质量,充分利用工业园、产业园区等项目落实各项收入目标;二是搞好税源调查。进一步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工作,摸清税源,全面掌握重点税种、税源的动态,加强税收征管,积极组织收入,促进各项收入增长;三是做好重点监控。建立重点企业税收的监控和催缴机制。对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随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变化情况,做好税源分析和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征收计划,掌握征收工作的主动权。四是建立收入挖潜机制。在抓好本级主体税种和税收大户的同时,充分挖掘税收潜力,坚持主体税收和零散税收齐抓,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并重,同时对历年欠税及时清缴,确保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
3、转变财源建设方式,增强财政服务经济后劲。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培育种养殖、农业服务等龙头企业为着力点,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通过“公司+农户”、“公司+ 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创新农业生产和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使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要利用国债投资、直接投入、财政贴息、担保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东宝工业园、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拓展工业财源,强化工业对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认真落实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重点加强对潜力企业的培育,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夯实财源基础。三是积极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二要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是实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财务税收优惠政策。三要通过财政贴息制度,吸引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运用财政资金对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扶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增强财政引资职能,争取相关部门的倾力扶持。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并在项目的争取上,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既要清楚本地的发展优势,立足实际,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符合国家、省、市支持的相关项目;也要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在项目的申报上“投其所好”,制定符合国家发展和扶持政策的项目申报计划书,细化奖励和工作措施,每年力争取项目额达1000万元以上。
5、发挥财政监管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大胆探讨公务卡与网络监管的结合点,严格控制单位的现金流,并对其流量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建立公务支出透明化、系统监控日常化、核算处理规范化的良性运作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监控和信息分析水平。要通过加强监管,使每一笔资金都要花出效益,花出价值。二是要整合使用财政项目资金。积极探索财政性资金整合使用途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各渠道资金集合起来,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项目上,并实行项目统一下达、预算统一编制、资金统一调拨、工程统一监管的管理方式,达到投入一处,见效一块,带动一片的效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和“乘数”效应。在整合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借助政务公开平台,扩大专项资金公开面。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重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专业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6、建立债务消除和控制机制,化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财政风险。对地方政府包括村级债务,按照摸清情况、分类核实,区别对待、消还并举,各级共担、逐年化解的思路,建立债务消除和控制机制。首先,全面登记,弄清各项债务的类别、数量、举债原因。其次,根据债务性质,明确债务主体、分清举债责任,本着谁借谁还,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制订偿债政策并实施偿债。要制订偿债计划和设立偿债专项资金。实行多种方式偿债,如财政专项支出、土地或其他资产抵债、资源开发权抵债、债转股、以债权抵债等。同时,将还债减负、化解社会经济矛盾与经济增长一样当作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杜绝“新官不理旧债”现象,防止债务和社会矛盾累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