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设计

酒文化设计范文1

巴蜀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卫聚贤先生在1941年出版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4期上发表的论文《巴蜀文化》。在随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巴蜀文化的概念提出了多种解读,主要集中在巴蜀的地域范围、巴蜀文化的内容和巴蜀文化的时间界定上。巴蜀最初是指长江上游两个比较大的部落,也是两个区域名,以后又相应成立了巴、蜀两个国家,主要在今四川、鄂西、贵州等境内。今天狭义的巴,指川东的重庆地区;蜀,是指成都平原[2]。“巴蜀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巴蜀文化”一是指先秦巴蜀文化,二是指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3]。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广义的巴蜀文化概念,指从古至今的四川文化[4]。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有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风格。

2川酒及其包装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作用

酒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的物质与精神瑰宝的积淀。源远流长的川酒发展历史中,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文化为传播形式,既丰富了巴蜀文化资源,也对巴蜀文化实现了传承和发展。川酒在众多白酒品牌中,独树一帜,名扬海内外。四川独具特色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孕育和涵养了川酒独树一帜的酿造技术和其它酒文化形态[5]。而从古至今,酒都不是单纯的一种饮品,它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悠久的川酒更是如此,它蕴含着巴蜀文化的独有的地域特色,不论是其酿酒的技术、历史,还是饮酒的文化、礼仪,亦或是盛酒的器皿、包装,无一不是具有巴蜀文化烙印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川酒是巴蜀文化的载体,那么川酒的包装则是巴蜀文化最直接的视觉传播形式。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而言,包装设计就是设计师将一定的信息转化成视觉符号传递给消费者的传达过程,因此,川酒的包装设计就是将巴蜀文化符号视觉化后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川酒的包装是川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最直接感受川酒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基础。融入了巴蜀文化视觉符号的川酒包装,为消费者营造了巴蜀文化语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在建立川酒文化品牌特色的同时对巴蜀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和发扬。

3巴蜀文化符号在川酒包装中的使用原则

在川酒包装设计中融入巴蜀文化符号,不仅要考虑与酒的品牌定位契合,还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信息传达是否到位,能否将巴蜀文化与川酒包装融为一体,成为商品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媒介,能否通过这些巴蜀文化符号传递给消费者完整、真实的巴蜀文化信息。因此在巴蜀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巴蜀文化符号内涵的可理解性

将巴蜀文化符号运用在川酒包装上,要考虑到这些符号信息内涵的传达效果,不仅要让本地消费者见到符号后,能理解其传递的历史、精神等内涵,还要考虑到其他更多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这些文化符号的理解度,因此,一是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最能获得广泛认同的巴蜀文化符号,以此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吸引和引导一些不了解巴蜀文化的消费者认识和熟悉巴蜀文化;二是巴蜀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设计要使其符号特征鲜明,能形象的传达巴蜀文化,易于消费者辨识和理解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

3.2巴蜀文化符号地域的可识别性

巴蜀文化符号要突出其地域性,才能使消费者在众多同质化的酒类商品中,准确快速识别出商品的地域特征,加深对商品的地域属性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巴蜀文化符号的使用上,要用巴蜀文化特有的、与众不同的那些符号来传递其地域性。例如,一些巴蜀的历史古迹、人物传说等,都是巴蜀文化资源的独有的符号。

3.3巴蜀文化符号情感的可体验性

现代包装设计,不仅是物质化的设计,更是精神化的设计,要为消费者创造情感体验。在川酒包装中,通过使用巴蜀文化符号,可以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巴蜀文化的语境,使消费者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自然感受到巴蜀文化的魅力,融入到巴蜀文化的意蕴中,使消费者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带来情感的共鸣。

3.4巴蜀文化符号视觉的可审美性

很多巴蜀文化符号本身就是具有地域风格的艺术符号,具有视觉审美的功能,富有艺术的价值。将其自然而协调的形式美感,质朴而纯真的民族美感,融入到川酒的包装设计中,都能使包装更生动,更具艺术感染力。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所以对于巴蜀文化符号的利用,不是对已有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的简单“移植”,而是应该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对这些符号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艺术美感。

4巴蜀文化符号的提炼及在川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是一种符号传达性的设计。要将巴蜀文化运用到川酒包装设计中去,首先需要将巴蜀文化提炼成典型的视觉符号,然后将这些符号与包装设计要素相结合,构成包装的功能与形式,使消费者通过解读这些符号能理解包装中传递出的巴蜀文化内涵。

4.1巴蜀文化视觉符号的提炼

巴蜀文化资源丰富,既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有无形的精神资源,例如各种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文化等等。而并非所有的巴蜀文化元素都能适用于川酒包装设计上,所以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而言,在视觉符号的选取上,应根据巴蜀文化的内容,与川酒的包装特色相结合,一是选取巴蜀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二是选取其中能与川酒包装相契合的符号。如三星堆遗址文化、金沙文化、三国文化等等历史文化类的巴蜀符号,丰富多元而又带有神秘色彩,将这些充分展现了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符号提炼,并应用到川酒包装中,可以增加川酒的历史文化厚度,激发消费者对巴蜀文化和川酒的探秘感。如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很多青铜器、金器、玉器,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酒器的造型、纹样、材质都可以运用到川酒的包装中,让消费者感知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姿、内涵宏大的历史文化。再如建筑古迹类的巴蜀文化符号。巴蜀之地,山峦叠嶂,河流纵横,道路险阻,因此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喟叹。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克服各种自然条件的困难,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巴蜀建筑景观。如民居建筑、都江堰、峨眉山等一些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提炼成的造型、图案符号,运用到川酒包装上,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巴蜀的文化特色,突显川酒的地域特色。巴蜀文化中,民间文化形式多样,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极具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文化精髓。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多传统的技艺和手工艺品等濒临失传,因此亟需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和传承。如将川剧的脸谱、四川皮影戏等一些巴蜀民间文化元素符号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到川酒包装设计中,赋予川酒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也是对这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4.2巴蜀文化符号在川酒包装中的运用

将巴蜀文化提炼成符号后,需结合川酒的品牌诉求,再从包装设计的主要元素入手,即将包装的形态、纹样、材质、色彩元素中融入巴蜀文化符号进行川酒的包装设计。4.2.1巴蜀文化造型符号的运用酒包装的造型包括外包装和内包装,是包装设计实现形式与功能统一的基础。在川酒包装设计中,通过借鉴巴蜀文化中丰富的造型符号,为川酒包装提供了更多样的造型空间,同时也赋予了包装造型更多的文化信息。例如图1所示,五粮液的酿神系列上品的酒瓶造型采用了三星堆青铜人像的造型元素,通过对青铜人面像的眉、眼、鼻、耳的夸张变异特点的描摹,用拟人化的设计手法将酒瓶设计出了青铜人像的庄重、威严的神态,好似千年的巴蜀酿酒故事也被生动呈现了出来。4.2.2巴蜀文化图案纹样符号的运用巴蜀的图案纹样符号广泛而丰富,有神秘的青铜器纹样,有极具生活气息的建筑纹样,有传统的皮影、年画图案等等,这些图案纹样的装饰性强,地域色彩浓厚,极具情感寓意和审美价值。在川酒包装中,这些图案纹样符号既可以作为装饰主体,也能作为点缀,在起到视觉装饰效果的同时,也能超越文字、语言的障碍,充分传递出巴蜀文化的内涵。例如图2所示的泸州老窖之泸州醇系列酒,其外盒和酒瓶包装采用镂空的窗格纹样符号,表现川西居民的特点,同时在酒盒上展示了酿酒和卖酒的场景画面,记叙了泸州老窖起源传说中创始人王氏师傅开“前店后坊”小作坊的故事,通过这些纹样和画面将悠久的川酒文化娓娓道来,形象而生动。4.2.3巴蜀文化材质符号的运用材质是包装设计的物质载体,借助恰当的材质表现,能更好地烘托造型、色彩和图案纹样元素。川酒的包装设计,同样需要通过材质符号元素来体现巴蜀文化的意境,如传统的青铜、土陶材质表现三星堆、金沙文化,民间的竹编、藤编材质肌理表现巴蜀手工艺文化等等。例如图3中的陶盉是一种温酒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已有大量的剩余粮食用于酿酒。水井坊的陶瓷酒器装的设计就模仿了三星堆出土的陶盉的造型和材质,表现了巴蜀悠久的饮酒、酿酒历史。4.2.4巴蜀文化色彩符号的运用包装的色彩符号是最具有视觉刺激和最富有情绪感染力的符号。中国白酒最多见的就是红色和金色,主要表现出喜庆、吉祥、尊贵等寓意。在川酒的包装中,可以尝试运用更为丰富和具有文化代表性的色彩,同时结合造型、图案和材质符号,更准确的表现和传递巴蜀文化信息。例如图4,水井坊的菁翠酒因为利用了竹炭淬取的酿酒工艺,为表现其蜀南竹海的选材和竹文化背景,包装外壳和酒瓶底内凹处采用了翠竹的绿色,在表现酒品柔和、净爽的特质的同时,也利用色彩和竹叶的纹样,表现了特有的巴蜀竹文化。

5小结

酒文化设计范文2

关键词:地铁文化;城市文化;地域文化

地铁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地铁文化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底蕴、人文修养、精神面貌的重要环节。

1城市文化对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铁文化通过个性化的展示,展现出城市的发展面貌及其定位。城市的文化发展联结着城市的历史,同时城市的历史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地铁的产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市民在城市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由此可见地铁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2合肥市地铁文化建设分析

2.1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趋于多样化,而速度快、容量大的地铁就变成了交通工具中的佼佼者。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根据合肥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发展点则需要一个推动力,合肥地铁的出现就为这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方式。2.2地铁文化对合肥的城市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地铁文化的发展使城市布局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以合肥1号线为例,其周边环境根据地铁文化的需要发展,如商业开发区、住宅区等黄金地带,在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区。同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南京地铁周边的经济发展也充分证实这一现象。

3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地铁文化的由来。为解决交通拥塞问题,1863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推动了地铁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3.2国外地铁文化建设现状。最早建设地铁的俄罗斯,其地铁文化十分成熟。莫斯科地铁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如大厅设计与博物馆设计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地铁风景线。闻名世界的艺术之都巴黎,其地铁的艺术性不同于其他城市。比如,卢浮宫站内有多种艺术仿制品,真正做到了让艺术融于生活,乘客候车时就如身处艺术殿堂一样。柏林地铁——首家地铁电影。通过车窗内部观看外部短片,车窗画面通过投影仪展现,结合行驶速度,使多个单个画面形成连续的整体画面,最终为乘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铁电影。3.3国内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地铁文化作为指向牌,影响城市发展。文化底蕴浓厚的南京在地铁文化墙建设方面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城市。其地铁文化设计反映了南京的精神面貌,如玄武湖“水文化”,三山街“夫子庙灯会”等,充分展示了古城南京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经济发展迅速的金融中心——上海,其地铁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的摩登都市气息。在地铁文化建设方面则更加注重文化品位,如地铁2号线,不同主题的壁画分布在各个站点。乘客不仅能够乘坐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还能够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真正做到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3.4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展示民族精粹文化;第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第三,展示个性鲜明的主题文化;第四,展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交融;第五,展示地铁文化与创新型城市相融合。

4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合肥地铁1号线于2016年12月26日开始运营,对于合肥来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发展,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地铁文化建设是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展示与升华。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水平需求提高。因此,对于发展中的合肥来说,地铁文化建设对合肥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4.1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合肥地铁1号线的文化建设现状可知,合肥地铁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还不够成熟。合肥作为包公的故里,主打包公精神的廉政文化,打造特色廉政文化基地。包公园站的文化墙采用铜浮雕、灯箱等多种形式展示包公的生平事迹,车厢内部通过经典故事、警言警句等方式向乘客展示包公精神,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推广了“廉”文化。但部分表现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展示形式的运用方面过于单一化,多以传统的展示形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合肥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新文化载体的地铁文化建设也应突破传统、积极创新。4.2合肥地铁文化建设策略。地铁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的城市地铁文化需要正确的文化思想以及优秀的设计。准确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创造出属于合肥特色的地铁文化。下面根据合肥现有地铁文化建设的现象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建议,为接下来的合肥城市轨道2号线、3号线等地铁文化建设设计做参考。(1)地铁系统标志。在地铁站内,标志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乘客识别空间信息的媒介。具有高辨识度、较强的显著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性。合肥地铁1号线的站点标志设计具有识别性,但在多样性与艺术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站点区域标志特色。站点标志设计应结合站点区域特点,如标志性建筑、特色景区等,提高站点辨识度。(2)地域文化特色。地铁文化的建设不能够过于单一,应具有城市区域特色,避免盲目模仿。合肥地铁文化建设应根据城市定位以及地域特色构建出属于合肥的特色地铁文化。将合肥的城市魅力、创新拼搏、文化内涵等通过每个站台、每个通道细致地体现出来。(3)地铁文化与经济。地铁文化带动创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内部广告牌、多媒体设备等应把经济与文化联系起来,两者互相牵制,促进周边经济发展,适应地铁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主题发展路线。

5结语

地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沉淀。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合肥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作为城市文化另一种传播载体——地铁,在文化建设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作者:李贝贝 孙珺 单位:合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强,曹传明,李睿.中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J].沈阳大学学报,2006(6):61-63.

[2]李睿,王强,曹传明.论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2-54.

酒文化设计范文3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是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把科技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建设中。如学校推行每个班级确立一个科技主题,以历史上的科技名人或科技元素为班级命名,涌现出了航母班、神舟班和钱学森班等别具特色的科技主题班。同时,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究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理念、目标和精神,制定班级发展愿景,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学生以科技文化为班级精神,朝着班级目标和发展愿景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快乐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学校推行科技特色文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上着力打造“三化”,即科技课程校本化、科学精神班本化、科学教法学科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增加科技实践的时间。学校在执行国家规定的每周一节科学课外,还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来增设科技实践课,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研发科技校本教材。为解决班主任非科学专业出身的授课困难问题,学校成立了科学学术专业委员会,由科学专业的教师研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周出示一期PPT课件供全体教师下载、学习,为学校推行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三是把“手脑相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常规。如语文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情境背诵法”“模型认字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课文,使枯燥的认识生字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学具辅助教学法”“树状条件分析法”,让数理更加形象,使得应用题的解题逻辑更加清晰;体艺学科学术委员会结合校园操编导了“兔子舞”,跳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

三、以活动为推手,打造师生的科技“盛典”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我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宣传日,积极承办南宁市级、城区级等各类科技节活动,依靠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和科技“狂欢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航模、快艇、赛车和自制飞行器等各类竞技比赛,并对各班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拿出代表性的科技获奖作品和天文望远镜等真实的科技物品给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开展活动把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推向。同时,我校还邀请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交流,逐步打响北湖路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酒文化设计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计文化;文化建设

发展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相当突出。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道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是基础和支柱,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下,审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审计文化建设中汲取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审计队伍素质,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围绕基于传统文化的我国审计文化建设发展进行探索。

1概念概述

1.1文化由于定义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科对文化的解释也有所区别,即使在同一学科,不同学者对文化也有着独特理解。《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文化的: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2]。1.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由文明演化而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风貌、民族特质以及民族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不同民族都具有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整体主义:精神上的天人合一。官本位制:崇拜权力、权威。伦理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级制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用主义:学而优则仕。专治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治思想: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和谐思想:以和为贵、合而不同[3]。1.3审计文化在古代,人们通过独特的方式将生活实践记录下来,并在改进的过程中将文明流传下来,不同民族的文明相互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精神和智力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是人类文明进步所不可缺少的。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审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行业文化。我国审计文化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起源于“宰夫”一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近现代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审计文化拥有丰富的技术手段、强大的社会功能以及突出的经济效用。审计文化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4]。通常来说,我们是这样定义审计文化的:具有本行业特征的、在审计监督过程形成的行为模式、行业风格以及审计理念,包括了被广泛认可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群众意识等,能够不断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2基于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审计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2.1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优秀审计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不忘根本。要想自觉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首先需要认识民族的根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认识其内在含义。审计文化产生于审计机关,是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精神意识,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审计文化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不同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创新和继承。因此,在继承审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以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2.2有助于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总结中外审计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审计事业具有如下规律。目前,我国审计事业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审计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应向绩效审计发展,传统的手工审计应向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审计发展,传统的监督型审计应向服务型审计发展,传统的单一型审计应向复合型审计发展,要想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准确定位审计文化层面,并将其清晰地反映出来。审计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凝聚功能、教化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等,这些功能可以进一步扎实审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此外,建设审计文化有助于准确聚焦问题,深入调研实际,长期利用成果。2.3有助于促进我国审计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机关都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审计工作量大、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过于简单、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等,形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技术难度普遍提高等客观原因,因此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首先需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加强建设审计文化、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3基于传统文化的我国审计文化建设的建议

3.1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审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历史是由他们自身创造的,但创造的过程不能随心所欲,要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民族与文化是无法分割的,文化无法单独存在,一定是民族的文化,此外,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因此带有历史烙印。审计文化的建设与之相似,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审计文化,还要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审计文化具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和发展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多优良品质,例如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努力奋斗、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等,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加以继承和发扬,一定能有所成就。早在80年前,作为我党审计事业的奠基人,阮啸仙就对当时的审计人员提出了著名的“六不准”工作纪律,即不准弄虚作假,不准独断专权,不准出现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不准徇私枉法,不准公款消费、外出审查需要自备食物,不准收受任何形式的财务。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审计文化的廉政意识以及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发挥审计工作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机关公正廉明的良好形象。3.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改革创新精神文化产生和承载的第一个要素是人,文化需要依靠人传递下去[5]。我国审计事业已经发展了26年,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努力、执着、奉献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创造审计文化的是审计人员,他们同时也是首先接受和传播审计文化的人。在建设审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对人的关心、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建设审计文化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人性化管理促进审计人员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关注审计人员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增加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作为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提出过“斜坡球体论”,她认为事业的进步就像是处于斜坡上的球体,其本性是向下滑落,要想使球体继续向上前进,就必须给它两方面的动力:为了防止它下滑,首先要给予球体一定的止动力,这是基础工作;此外,还要提供一定的拉力促使其向上前进,这是创新工作,两者缺一不可。此外,创新可以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审计对象和审计领域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才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新的审计方法,例如计算机联网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环保审计等,以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3.3强化审计队伍的道德教育,建构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体系审计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学习和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运用审计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断培养诚信意识,争取提高自身的个人品德、职业品德以及社会责任心,把道德教育作为审计文化的建设重点,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生活情趣以及道德情操,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们审计精神,包括忠诚、独立、守法、奉献以及清廉。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清廉文明,道德理想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道德情操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智地认识道德规范,从而给自己制定一定的标准,高尚的道德素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约束自身,进而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对自己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要比别人更加严格,在遵守以“八不准”为核心的审计纪律的基础上,做到廉明自律,对相关审计项目加强检查和监督。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以及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机制。3.4高度重视审计人才的队伍建设,扎实审计文化队伍人才基础加强对人才强“审”战略的实施力度,在机关内部积极开展创优争先的活动,树立优秀榜样,营造互帮互助、竞争学习的优良审计文化氛围。建立人才成长机制,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拘一格,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审计激励制度,为审计人才提供进步的舞台,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促进审计人员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完善机关内部的奖励机制,相关政策要突出奖优罚劣,除了给予物质奖励之外,还要采取精神鼓励,激励先进的人,鞭策落后的人。在晋升、任用方面,要重点照顾那些具有突出贡献的人,为优秀的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完善吸引人才机制,丰富招聘形式,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不同审计单位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获得进步,进一步增强审计系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建立终身教育机制,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对审计人才进行培养和教育,争取提高审计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推动我国审计文化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3.5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渠道,强化对审计文化的宣传对审计过程加大监督、查出力度,严格处理相关违法案件,进一步提升审计机关的执法权威,进而提高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审计工作结果,需要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尽快落实,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社会形象。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审计事业的先进事迹和优秀经验进行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事业。只有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国家审计,才能给予审计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帮助审计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4结语

中华民族一直被冠以“礼仪之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如今,审计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审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审计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亚男.审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根源[J].新会计,2010(9).

[2]闵云鹤.论我国传统文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14).

[3]史宁安.试论传统文化和审计廉政文化的关系[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2).

[4]吴凤琼,程冬.“四个全面”背景下安徽地域特色审计文化建设研究[J].商业故事,2015(23).

酒文化设计范文5

1.教室环境布置,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建设是最直观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检察,更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氛围,令学生在相对舒服、愉悦的环境中来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室环境布置过程中选择在墙壁上粘贴一些学习励志名言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些名言都是学生认为对他们能起到警示作用的,如“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人贵知足,唯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其次,我充分发挥了班级黑板报的作用,让班里的美术生根据每个月的节日活动或者主题班会内容来布置黑板报,如父亲节的时候学生在后黑板报中描绘了一幅父亲手拉孩子的温馨图画,并书写了歌颂父爱的文章,让高中学生在繁忙的课业压力下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之情。鉴于大部分学生的课下娱乐活动比较单调,所以,我在班级中创办了“书海一隅”,将一些丰富的课外读物放置其中供学生休息时阅读观看。这些看似无用的教室布置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组建优秀班集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用班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辅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例如,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与学生讨论班级中的制度、规定,在决策一些“大事件”的时候也会召开主题班会,征求学生意见,并通过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来进行最后表决。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更加认同班级制度文化,促使其自觉遵守班级制度。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班干部成员,也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若干合理且可行的相关条例与规定,如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等,并制定了班级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让班干部起表率作用,全体学生认真贯彻执行,力图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舆论

酒文化设计范文6

我国各大小机关单位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档案管理问题,不仅与时展的潮流相违背,而且对于机关单位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从目前我国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一般的机关单位存在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有专人对这项工作全权负责,工作开展的过程也符合相关的规范。但是这些工作都停留在表面上,只能适应一般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表现出淡薄的特点,使得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严重不足。首先,相当一部分领导欠缺相应的法律知识,对于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其次,普通的单位成员档案管理意识不够,不能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比如没有及时将本部门的档案资料进行上交,对于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缺乏细致性,不能做到完全符合相关规范。这些内容对于在全机关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档案管理风气相当不利。(二)档案管理制度参照标准不统一。目前,很多机关单位都按照既定的标准,对于档案的归档、保管、利用以及保密等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使得档案的目录相对比较完善。还有一些单位明确制定了档案的借阅、参考等标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阻力相对较小。但是这些管理制度具有个体性,不同的单位,或者是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全面的、统一的标准,间接加大了制度的随意性以及差异性,不利于今后统一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久而久之,也就会对档案管理文化建设的进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三)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全面。机关单位的不同部门都能按照相关规范上的细则要求开展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收集、整理、分类以及后续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但是在工作当中仍然会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的问题,对于良好的档案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档案管理工作中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以及相关人事档案资料都比较全面,但是设备、历史、庆典等方面的资料却十分欠缺,使得后续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难度,让文化建设面临着较大的阻碍。(四)档案管理当中硬件设施不足。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档案不再仅仅依靠手写、纸质化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相继引入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将档案录入到系统当中,实现无纸化管理。这样的工作对于档案分类、管理以及查阅等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从工作现状仍然可以看出不同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软件设施不健全,没有完善的防火机制,也没有做好备份工作,使得档案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对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推进机关单位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

改革开放对于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希望档案文化建设应该秉承开放、包容以及辩证的态度,从而使得本机关的档案文化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进而使得档案在促进单位本身发展上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一)转变观念,增强机关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机关档案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单位本身也才能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各级领导应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要在为全单位灌输新型档案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实现档案文化传播力度的大大提升。其次,应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在创新型理念的制约下,不断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文化和资源的整合,使得相关的档案数据库能够形成,为档案文化的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要不断丰富档案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得档(下转第69页)案文化的底蕴真正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在机关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加强宣传,提高档案文化的服务力。长期以来,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停留在自身狭小的范围内,使得其他非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这一管理工作的认识相当片面,意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就很难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于这项工作的宣传而造成的。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自己的工作姿态,以一种全新的机制开展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提升档案文化的服务能力。首先,可以通过编制一些档案的精品资料,扩大档案的影响力。其次,也可以成立一个档案服务平台,形成多品种、成系列的档案文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培养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人才在档案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基础性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档案文化建设进程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机关单位首先应该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这些人的文化意识以及专业修养,从而为档案文化建设取得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该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连续性。最后,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跟上时代的需求,不断完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四)加强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的引进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快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没有做好后续保障工作,那么对档案文化建设造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首先应该做好电子档案的引进工作,将传统的资料录入到系统当中,为实现文化建设打下基础。其次,应该积极引进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使得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最后,要积极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使得机关单位的档案文化建设在整个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当中都能发挥出实际的价值,为实现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都将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徐梅.浅析当前基层央行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以宁夏辖区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6(11).

[2]王代茂.档案文化研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

[3]刘念,张鲁冀,伍沛,赵燕燕.档案自动鉴定自动整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兵船档案,2016(04).

[4]张静.促进档案文化发展的措施[J].兰台世界,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