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1

近年来,黑龙江省嫩江县长福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大型机械化作业,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已组建多种形式的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7个,注册资金5496万元,入社社员51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82%。合作社覆盖了全镇所有的村屯,已流转土地16.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7%,创新了土地经营机制,基本实现了农业转型发展。

为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该镇根据各村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共采取四种模式:一是“土地入股、合作经营”。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组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带地入股,整村推进,种地前预交生产成本资金。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由村委会主任任理事长,村书记任监事长,全体入会社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秋后按土地平均产出进行分红。二是“入股为主、租赁为辅”。农民可用自家土地入股,也可用资金入股,每股5000元,用吸纳的股金承包外出打工及不愿入股的农民土地,实行分区管理核算,秋后算账分红。三是“企业或社会投资、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与企业和社会上有实力的投资者签订土地合作经营协议,将村民的土地以每公顷6000元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投资者,承包期3年。同时,种植结构要按照县示范带标准要求确定,土地经营管理权交给村种植合作社,机械作业必须由村农机合作社承担。四是“村内部村民自愿成立合作组织”。由村民自发组建种植合作社,承包村内农民的土地,形成土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

通过土地流转,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种植方式,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高产出、高效益。带动和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投入到二、三产业之中。目前,长福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890人,2012年实现劳务收入4600多万元,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07元。土地规模流转,还有效减少了农民土地纠纷,减少了过去贫困户种地难、缺少资金等问题,农民享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福祉。

(黑龙江省嫩江县农村财政研究会供稿)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2

合作组织是一种世界现象,在世界各地多称为“合作社”。国际合作社联盟所给出的“合作社”定义为: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经过我国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对其可以具体表述为:农民合作组织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从事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管理等活动中,根据需要,为了共同的物质利益,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生产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按照合作组织原则自愿组成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实际上,农民合作组织是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特殊的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

二、农民合作组织的原则是什么?

1. 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合作社是自愿的组织,对所有能利用合作社服务和愿意承担社员义务的人开放,无性别、社会、种族、政治和的限制。

2. 社员民主管理。合作社是由社员管理的民主组织,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积极参与决定。选举产生的代表,无论男女,都要对社员负责。在基层合作社,社员有平等的选举权(一人一票),其他层次的合作社组织也要实行民主管理。

3. 社员经济参与。社员要公平地入股并民主管理合作社的资金。但是入股只是作为社员身份的一个条件,若分红要受到限制。合作社盈余按以下某项或各项进行分配:用于不可分割的公积金,以进一步发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分红;用于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其它活动。

4. 自主和自立。合作社是由社员管理的自主自助组织,合作社若与其他组织包括政府达成协议,或从其它渠道募集资金,必须做到保证社员民主管理并保持合作社的自主性。

5. 教育、培训和信息。合作社要为社员、选出的代表、聘用的管理人员和雇员提供教育和培训,以更好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要向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和舆论名流宣传有关合作社的性质和益处。

6. 合作社间的合作。合作社通过地方的、全国的、区域的和世界的合作社间的合作,为社员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并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7. 关心社区。合作社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同时,要推动所在社区的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勾勒出了农民合作组织的特征与性质。

三、农户加入合作组织有什么好处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3

关键词:土地承包;流转;调研

海州区辖三镇一乡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拥有60个行政村,现有土地面积22.8万亩,耕地面积17万亩,农业人口3.8万户共14.2万人,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7800户;农村集体耕地6.7万亩,其中农村家庭经营承包的耕地6.1万亩。目前,全区已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5个,现有55个村级土地流转信贷员。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累计1.2万亩,其中今年流转土地4200亩。海州区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连片经营。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主要特点如下:

1、海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特点

1.1 土地流转数量逐步增加,速度加快。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劳务经济的快速兴起,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数量逐步增加。2001年开始出现零星、口头式的流转。

1.2 流转形式多样化。目前,海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以反租倒包、折价入股、土地入社等形式为主。其中反租倒包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2008年全区农村土地反租倒包达到2200亩。

1.3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随着一批农业项目的引进,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合作社的大量涌现,农村土地转出需求和土地转入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 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后发展高效农业的每亩收入少则3000元,约是种粮收入的2倍以上,多则如大穆礼品瓜达到8000元,约是种粮收入的5倍以上,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打工年人均收入15000元。而现在农民种粮每亩收入才是1590元(含投资成本)。

1.5 农户以合作社为依托进行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模式悄然兴起。比较典型的是魏口村连云港农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屯村海州区新坝镇养鹅协会、小荡村海州区源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穆村泊洋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验做法

2.1 政府参与,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一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担当了中介服务这样一个角色,农民感到有政府在为他们“兜底”,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从而使他们大胆放心地将土地流转出去。二是早在农村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之初,就组织部分种植大户到高淳、夏邑等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体验流转土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带来的好处,回来后,再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2.2 土地流转与农业项目招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挂钩。近年来,围绕全区初步形成的蔬菜、瓜果、花卉苗木、观光休闲等特色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和培育了金辉农业公司的投资2000万元的生态休闲农业项目、台资荟鸿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10万吨秸秆饲料项目、占地1000亩的魏口食用菌示范项目、以及亩效益在8000元以上的大穆礼品瓜项目等,构建了“一横两纵π型”农业产业格局,实现了土地流转助调整,结构调整促流转的互利共生。

2.3 创新土地租金同大米等实物价格增长挂钩的动态机制。土地流转租金,全部同粮食市场行情相挂钩。即当粮食最低收购价低于协议租金时,农民可按协议租金,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而当粮食最低收购价高于协议租金时,农民可按粮食最低收购价,拿到土地流转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无论粮食市场行情怎样波动,都可以保证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与周边地区相比,土地流转规模偏小,流转效果不明显。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农业易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风险大,加之有些规模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造成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对进一步流转土地,形成规模效应产生了不利影响。最为典型是几年前引进的圣芝农产品加工企业,至今仍没有投产达效,不但对带动周围农户种植经济作物没有起到作用,而且有时拖欠农民的土地流转租金。二是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塑造了像魏口食用菌示范园、沙杭王付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几个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典型,但这些典型的带动示范能力不强,加之当地农民由于思想、能力、资金等诸多因素,还停留在靠招引来农业项目后才流转土地的阶段。三是以前不规范流转的遗留问题也影响了土地流转。有技术的农民外出打工,将自家不种的地交给亲戚种,当这片地要流转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时,他们要分土地流转租金,而原来种他们地的亲戚由于利益的减少,就不愿流转土地。

3.2 流转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一是目前承担农村土地流转职能的部门主要是镇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该单位性质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逐步取消一些收费,造成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经营收入下降,出现工作运转、工资待遇发放等困难,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农村土地流转的需要。二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4、对海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启示

4.1 把握政策界限,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定要慎重对待。一是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二是土地流转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非集体组织。三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搞一刀切和形式主义,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地流转方式,确定合理的流转期限。

4.2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借鉴外地开展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在区里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指导办公 室,负责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鉴证50亩以上规模流转合同,调处农村土地流转矛盾,指导并督查考核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流转洽谈场所,促成流转双方达成流转意向;按规定帮助办理有关流转手续,做好合同鉴证;监督和管理农村土地流转全过程,及时调处土地流转纠纷。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4

4年的时间内,全镇累计办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面积34089亩,成立以土地为纽带的土地合作社15家,颁发产权证4417本,使用产权大证12本,通过产权登记交易后以土地使用产权为抵押办理抵押贷款570万元。徐庄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证明: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将向农业经济规模化、市场化方向运作,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得以更好的利用,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在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徐庄镇经管站站长高崇銮谈起这几年土地合作社的运作,自豪又自信的说:“当年三个全国第一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今后围绕深化流转土地使用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农村。”

“新”创下三个“全国第一”

徐庄镇经管站站长高崇銮是徐庄“新”发起者,2008年,做了22年农村工作的他发现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很多农民自己的土地都没人耕种,有人私下转包还经常引发纠纷。如果把这些缺乏劳动力家庭的耕地由一个专门合作社承包下来统一分配,既可以有效利用了耕地,又能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岂不是双方都受益?有了这个想法,他和土山村会计张凯华一起系统地学习了《土地承包法》、《土地流转办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费时一个多月起草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章程,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

2008年5月1日,按照章程,全崮山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成立了,位于全崮山下的土山、柿行、湖沟和前徐4 个村280 户以土地入股加入了合作社,入社耕地将近 3000 亩。7月15日,全国首家经工商注册的土地流转合作社成立。

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土地使用权无序流转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集中社员土地进行规模生产是关键,由于农户集资较少,缺少资金成了制约土地使用权流转瓶颈。为有效解决土地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山亭区政府探索实施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由政府向社员颁发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持证人产权期内,按照规定用途可依法使用、经营、流转,也可作价、折股为资本从事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抵押担保,赋予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以转让权、收益权和抵押权的造血式改革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运作。同年9月,徐庄土地合作社以334亩土地使用产权、评估价 102.5 万元为抵押从山亭区农村信用社贷款 30 万元,购买了化肥、麦种、农机等。至今,全镇土地累计抵押贷款达570万元。

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山亭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徐庄镇建立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农民拿着土地使用产权证可到服务所进行咨询,服务所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评估公司对土地进行等级评估,提供参考价格,促进公平交易。

高崇銮说:“向农民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用这个证抵押贷款使土地由无形资产变成了有形资产,这解决了规模经营中的土地面积小、地块零星问题,进而出现了一批粮食种植大户,种粮面积稳步增长,粮食安全也有了保证。”土地使用产权的改革尝试在市场环境下的流转带活了区域经济,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徐庄人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土地使用产权合作之路。

“新”在实践中成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中探索前进的徐庄人没有因为创下了三个全国第一沾沾自喜而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在以土地使用产权流转为中心的系统工程中,他们为实现现代农业的目标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完善了经营管理体制、成功组建了多个专业的农产品合作社以及对流转之后的土地进行生产指导的做法,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目标,带动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让百姓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百姓拿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易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顾虑和交易过程中的纠纷,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合作社和服务所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风险规避、利益分配和矛盾调解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为防范农民失地的风险,合作社规定农民土地使用产权只能入股合作社不能入股其他企业,合作社成员农民不得低于80%,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保证农民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有效规避了农民土地用途“变质”的风险,同时为预防经营风险,土地合作社用于抵押贷款的土地使用产权证最多不能超过1/3,最长期限不能超过3年,确保合作社能拥有绝大部分的土地使用权。在收益分配方面,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签订协议约定每年度保底利润,以不低于80%的比例二次分配给入股社员,仅这一项,入社农户比社外农户每亩每年增收500元以上。此外,区级土地合作社还专门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庭来专门调解土地使用产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组织内部也设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及时处理农民纠纷,让农民安安心心的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流转。

在完善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土地产权合作社和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还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按照土地的质量和地面附属物进行等级分类和价格评估,一些农户家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产权交易,这样就为发展规模化农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政府的引导下,一大批依据当地优势资源的专业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板栗专业合作社、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和核桃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的出现将徐庄镇农业资源的优势放大,集中大规模的生产使传统分散的农业种植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同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也妥善解决了合作社社员没有土地后的就业问题,各合作社根据用工需求优先安排社员上岗。其中,桑村民生蔬菜种植合作社就吸纳了200多名社员就业,社员在领取入股底金的同时还能挣取工资,年收入达1.9万元。

针对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后依旧延续粗放式的耕种方法,并没有将土地集中生产的效益优势发挥出来的问题,服务所的同志了解到情况后很是着急,经管站站长高崇銮说:“新不光是做土地流转的中间人,我们有义务让土地产金生银发挥最大生产作用。”对此,服务所牵头组织了多次农业技术指导,邀请了人民大学等多个高校的教授专家对农业土地利用和农业技术进行指导。

“新”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新”带来了群众收入的大幅提升,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围绕徐庄镇的“新”的一系列措施,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山亭区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以土地使用产权流转为契机规划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蓝图:土地入社、农民进楼、企业进园。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5

一、明确适用范围和对象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仅适用于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各类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适用该制度。

二、明确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

第一,在会计核算体系上,会计核算体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损益。针对合作社财产性质和结构、运行特点、分配方式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核算体系中新增了一些内容:

一是合作社的资产项目中除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还增加了农业资产的设置。农业资产包括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等,农业资产按以下原则计价:购入的农业资产按照购买价及相关税费等计价;幼畜及育肥畜的饲养费用、经济林木投产前的培植费用、非经济林木郁闭前的培植费用按实际成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产役畜、经济林木投产后,应将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预计净残值率按照产役畜、经济林木成本的5%确定,已提足折耗但未处理仍继续使用的产役畜、经济林木不再摊销;农业资产死亡毁损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实际成本扣除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后的差额,计入其他收支;合作社其他农业资产,可比照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的计价原则处理。

二是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其中股金为合作社对成员入社投入的资产,应按双方确认的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按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入股金,双方确认的价值与按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农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接受他人捐赠、用途不受限制或已按约定使用的资产计入专项基金。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计入盈余公积。

第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及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了部分特有的会计科目,如成员往来、牲畜(禽)资产、林业资产、应付盈余返还、应付剩余盈余、专项应付款、股金、专项基金等。

一是成员往来。核算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往来业务。合作社与其成员发生应收款项和偿还应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应收款项和发生应付款项时,做相反分录。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服务,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按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而应收取的服务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收到成员给付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款项和服务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收到成员交来的产品时,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应按合作社成员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下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反映成员欠合作社的款项总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反映合作社欠成员的款项总额。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反映;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反映。

二是牲畜(禽)资产。本科目核算合作社购入或培育的牲畜(禽)的成本。核算方法按农业资产计价原则中所述,这里不再重复。本科目应设置“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两个二级科目,按牲畜(禽)的种类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的账面余额。

三是林木资产。本科目核算合作社购入或营造的林木成本。核算方法按农业资产计价原则中所述,这里不再重复。本科目应设置“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个二级科目,按林木的种类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购入或营造林木的账面余额。

四是应付盈余返还。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盈余,返还给成员的盈余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合作社根据章程规定的盈余分配方案,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提取返还盈余时,借记“盈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支付的盈余返还。

五是应付剩余盈余。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本社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的剩余可分配盈余。合作社按交易量(额)返还盈余后,根据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定分配剩余盈余时,借记“盈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支付给成员的剩余盈余。

六是专项应付款。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资金。合作社收到国家财政补助的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合作社按照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的项目用途,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无形资产等时,按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科目;用于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项目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目应按国家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使用和结转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数额。

七是股金。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成员入社出资、投资入股、公积金转增等所形成的股金。合作社收到成员以货币资金投入的股金,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合作社收到成员投资入股的非货币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产品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合作社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或成员退股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并在有关明细账及备查簿中详细记录股金发生的变动情况。成员按规定转让出资的,应在成员账户和有关明细账及备查簿中记录受让方。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股金数额。

八是专项基金。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时,按实际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的数额,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合作社实际收到他人捐赠的货币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合作社收到他人捐赠的非货币资产时,按照所附发票记载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无所附发票的,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应按专项基金的来源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专项基金数额。

三、明确会计报表的种类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除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收支明细表外,还要求编制成员权益变动表、成员账户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并应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及时报送财务报告,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对所辖地区报送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第一,成员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合作社报告年度成员权益增减变动的情况。各项目应根据“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盈余分配”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未分配盈余的本年增加数是指本年实现盈余数(净亏损以“-”号填列)。

第二,成员账户反映合作社成员入社的出资额、量化到成员的公积金份额、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以及返还给成员的盈余和剩余盈余金额。年初将上年各项公积金数额转入,本年发生公积金份额变化时,按实际发生变化数填列调整。“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在年度终了,或合作社进行剩余盈余分配时,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或变化情况计算填列调整。成员与合作社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交易量(额)”按实际发生数填列。年度终了,以“成员出资”、“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合计数汇总成员应享有的合作社公积金份额,以“盈余返还金额”和“剩余盈余返还金额”合计数汇总成员全年盈余返还总额。

第三,财务状况说明书是对合作社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提供劳务服务以及财务、成本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的书面文字报告,其内容至少应涵盖以下方面:合作社生产经营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合作社的股金总额、成员总数、农民成员数及所占的比例、主要服务对象、主要经营项目等情况。成员权益结构――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监事会成员名单及变动情况;各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各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成员入社和退社情况;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个数及所占的比例;成员权益变动情况。除此之外的其他重要事项。

农民合作社入股协议范文6

全区辖9镇5乡,79个村(含2个“村改居”),9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1万。

2018年,我区32个村实施“三变”项目,今年全区14个乡镇79个村居“三变”改革全覆盖,79个村居入股农户14148(贫困户1602户)、入股土地36470亩、入股资金10985.7万元;村集体入股土地12373亩、入股资金4389.4万元,入股扶贫资金755万元;经营主体入股资金2883.4万元。42个村产生收益,入股收益合计1322.5万元,其中:村集体152.2万元;农户952.3万元(贫困户155.3万元);经营主体218万元。比如:甘棠社区集体投入山场260亩、资金69.7万元,占股51%,吸收村民股金83.3万元,占股49%,合作投资组建香榧专业合作社,预计盛果期年经济效益100万元。仙源镇弦歌村引进企业投资800万元,占股65%,村集体投入油茶林1070亩占股10%,吸收股民318人入股土地1070亩占股25%,合作投资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户每年每亩保底分红120元(每三年递增15元),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48元(每三年递增10元)。

二、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区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全区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印发了《区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等3项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范围和操作流程;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乡镇、村的职责;制定了工作路线图、时间表,细化责任分解,逐项跟踪问效,推进工作落实。区农委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5个工作组和4个指导督查组。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指导督查组、政策解答组、工作宣传组等相应工作组。各村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有效保障了工作的落实。

(二)深入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安排。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专门会议,对农村“三变”等3项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2018年5月3日,召开了全区性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专门邀请市级专家进行授课,印制了示范章程、股权证书等系列参考文本,大力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通过新闻媒体、工作简报、以及在乡镇、村居采用粘贴标语、悬挂横幅、显示屏播放以及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营造改革氛围。区、乡镇两级共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累计培训600多人次,印发培训手册1000余份。

(三)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各项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工作经费。两年区财政共安排90万元工作经费;二是全面支持清产核资。农业、林业、水利和国土等部门积极提供农村土地确权、林地确权成果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数据,全面支持资源型资产清查;三是强化工作队伍。结合我区实际,各乡镇抽调农经和财政等单位人员组成农工办,农经、财政“双轮”推动农村“三变”等3项改革具体日常工作。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四)建立工作联系,严抓质量控制。一是2018年5月份开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月”活动,以2017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登记时点,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等9步操作流程进行清产核资。二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按照“区联系到乡,乡联系到村”的要求,负责3项改革工作的每个经办人员都确定了联系点,每个乡镇、村居都安排了业务指导人员,按月报告联系点工作情况。三是建立清产核资信息周报制度。“清产核资月”活动期间,以乡镇为单位每周五报送1次清产核资工作进度表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四是严抓质量控制。针对清产核资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调查分析,做好释疑解惑,及时予以答复和解决,目前,先后协调解决林木资产盘盈、债权债务核销、相关帐目调整、资源性资产清查以及表格汇总等各类问题20多个。

三、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