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开始重视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的核心素质是对学科内容最好的阐释,数学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知识所思想和方法都蕴含其中,良好的数学教育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公式定律等。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测量等基本技能,掌握方法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用通融的、练习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先天带有的能力,以及后天训练、实践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品德与观念、思想与方法等都包括在内。用不同的标准将素养分类,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类别,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素养可以分为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等。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划分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这两种分类的集合,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掌握数学本质。我国学术界对于数学素养尚无准确的、统一的界定。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从数学自身出发,较为综合全面的认为数学素养大体包括一下几种能力:数学的交流与表述、数学思维和推理、数学论证、建立模型、符号使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辅助工具。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学科的独特性,是构建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来源,数学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体系框架,多维度多角度的阐释数学的内容,凸显数学思维和数学建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多元化,具备很多不同的特征,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体现了数学核心素质的阶段性;在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等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是数学核心素养不同,其包括数学情景、数学意义、数学建模导向等,具有抽象性。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其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的思考态度,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获得的,所以在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将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融入教育与体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体技巧,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方法的养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技巧等等都是重要的时期,也是各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基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新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在知识点设置上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选择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场景,可以创建一些情境教学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一种数学思维。比如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在讲过换算规律之后,告诉学生五十元可以买苹果,但不能买汽车,五百元可以买电视,五角钱不可以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再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通过抽象思维习得的是基本概念,对于一、二年纪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重点在于感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数学意识。

(二)加强知识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课堂是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场所,所以要将课堂时间好好的利用起来,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影响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可学到知识。要注重将统一固定的课程转化为灵活的课。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是数学的入门阶段,不管讲课内容多么自由,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讲相关知识是,教师首先明确了主要知识点后,可以结合其它知识点整合讲解,在备课过程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在课堂上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在课堂上提出有发展意义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趋近于应试教育,在学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做大量的练习题,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要想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需要对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教授学生。

(四)在教学评价中考察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考察过程中,不过分强调速度的快慢,速度的训练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忽略了思考的过程,考查内容中也要包含数学素养,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基本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等等,尤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不单单从结果判断答案的对与错,而是判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向是否正确,也可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变通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景多角度思考,行程变通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积累经验,这些经验逐渐形成数学素养。

结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心追求速度,数学学习是要思考的,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这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出最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方法,将核心素质培养落实于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考试检测、将知识点与实际理论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03-104.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2

P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4-02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我国教育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教育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特质

核心素养更多是从“素养”衍生出来,素养更多是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涵盖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仅包含一些文化常识,还包括一些技能、情感方面的知识。核心素养可以说是素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一般认为核心素养一方面包含个人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人与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一般具有多方面的特质,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复杂性以及长期发展等。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知识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持续到人成长的整个阶段,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还能够促进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 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培养的学科素养是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时要做到能够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2]。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转换,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转换成核心素养是其关键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合理规划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学科素养的培养。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要对核心素养的特质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要能够考虑学生本身身心素质的发展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体现出其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转化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创设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给学生创设类似生活的一些情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熟悉这样的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伙伴,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既可以采用个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的学习适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最为明显的就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在讲解这样的知识问题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应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进行着手:同学们在坐公交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公交车有时开得比较快,但是有时开得比较慢,有时会发现后面的公交车会超过你坐的公交车。当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后面的公交车要想超过前面的车,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两辆公交车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有可能出现超车的现象吗?那如果两辆车的速度不同,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两辆车何时能够出现超车现象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以及统计等知识,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解读,对教学内容中的每句话、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刻的分析,能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4]。挖掘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能够挖掘到知识层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其面积,能够应用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符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来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学科素养,以便更好地转化为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提升教自身的素质。教师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能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此外,要将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统一课程的教授,未必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统一课程向学生课程之间的转化。教师在统一课程教育教学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适当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进行补充,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多个课程学习进行融合的结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各个课程之间的融合,利用各个课程之间的重组、开发等整合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感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坚持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6]。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每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仅在形式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从小学数学的本质思想出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今日教育,2016(3):23-25.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5):42-45.

[3]刘明扬.谈谈小学数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0):168-169.

[4]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5]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6]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数学教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就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表征,才能够对数学课程中所提到的程序与原则等提供准确的解释。从我国各类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与数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缺乏标准,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有些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套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1]。例如《高等代数》以及《数学分析》这几门课程,不但难度较大,而且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联系较弱,有些的学校则是借鉴综合大学的一些做法,为学生开设以工科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或者是开设以经济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也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骄傲大,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非常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还不够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如何教”的实践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一方面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此,在培养学生提供专业素养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信念等方面,教育见习与实习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一点,这些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还缺乏专业教师的随行指导。尤其是我国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法,也就是让一些学生自己去找单位实习,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缩短实习时间,甚至会不去实习,这样就会使这些学生缺乏教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有关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反思,会影响到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环境下,要逐渐构建其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要对核心素养框架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了解其生成机制,此外,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以及内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

(一)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导致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继而促使一部分准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进而也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制定一个科W、统一的培养标准。故此,可以组织我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组织我国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再结合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充分借钱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来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为我国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依据。在小学数学假使职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是其中的重要指南,在制定培养标准时,一定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的考虑,以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实践。

(二)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许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较为复杂,而且没有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这样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故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强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如何教这些教学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例如,要对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解等,教师要对自己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在高水平的数学任务的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且去对其中所呈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感悟[3],在长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如果要培养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仅对他们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他们创造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去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故此,就需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与数学类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让他们走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一般程序有所掌握,对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所掌握,并且还有助于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渐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此,就需要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需要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如此,就能够使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更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模思维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指的是人在长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多表现为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和气质。PISA认为,将素养这一概念代入数学学科,即是指学习者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用数学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数学是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生活当中产生了比较、分配、归纳等数学问题,自然就需要研究数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100以内的加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知识,在讲解这些运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寒假期间,二年级学生集体去香山欣赏红叶,每班各有3位带队教师,已知一班去了31人,二班去了39人,请问租借车辆时,一班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二年级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可用以下问题贯穿:

(1)在以上问题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计算问题?

(3)如何对这些问题列式计算?

(4)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能否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以上问题情境涉及进位加和不进位加内容,通过对算式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当中概括数学问题,同时养成分类、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3.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这些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素养形成做出科学分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进入中国的学校中,随着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为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及所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应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极大程度上开阔了小学生的眼界,促进他们领略先进技术的魅力。然而,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普遍较差,他们的三观仍然处在形成过程中。在不良信息的干扰下,难以正确处理不良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为学生创设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减少或消除网络信息环境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阶段性地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适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为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知识的培养。下面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为例,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部分,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局限于教师机械地设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所学知识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负责从旁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促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同时,还应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涵产生一定的认识,将他们的信息思想提升至科学技术的高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信息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进而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仔细观察信息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

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综合性评价,阶段性地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宗旨,使学生在特定要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进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信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根据综合性评价结果发现并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优化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坚持和努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实操能力。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6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两年以来,笔者作为主讲教师连续十五期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共有750位教师接受了培训,中学教师有300位,小学教师有450位,教师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在培训期间我们对所有受训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状况,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访谈形式。经过分析总结,笔者所处的县区农村教师目前信息素养的现状有如下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一)不同年龄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别较大,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发现,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能,老年教师队伍中大多数老师只掌握很基本的操作甚至不会操作,根本不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他们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数教师自我需求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具备较低的信息素养水平

主要依赖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项目工程, 学校、个人缺乏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深度不够。

(三)硬件设施落后,教师信息技能没有施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及信息技能的运用必须要有硬件的支持。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普遍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较偏远的学校甚至不具备有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多数学校则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纵使掌握我很好的信息技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只停留于简单的运用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只有在公开课或教师技能比赛的时候才采用一些信息技术设备,或者简单地把传统的板书改为PPT幻灯片。未能够较有深度地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策略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针对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的提高策略:

(一)教师应自发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自主学习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自我发展观念,自发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具备信息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继续教育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他们希望能够接受一些信息技能方面的具体的软件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可借助学校内部信息技术中心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方式自我提高信息素养,有条件的老师还可以进行自考、函授与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进修活动。

(三)学校建立激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组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四)上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一个比较突显的问题,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不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个别教师信息素养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完善必要的基础设备设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高的分析总结,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