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1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多次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反复研究工作。在研究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方向,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古典音乐欣赏课题组就选用了“一课三研”的模式来进行《野蜂飞舞》古典音乐欣赏活动的研究。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自己认识到了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不足,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从课题组其他成员们的发言和质疑中获得了颇多活动设计灵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比较、筛选,制定“合适”方案
确定教育内容为《野蜂飞舞》之后,课题组成员便开始对活动内容进行挖掘,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乐曲、制定方案,接着便开展了“一研”。
“一研”的过程模式是:选材——理论学习——不同教师设计多个活动方案——研讨——确立活动方案。
研讨时,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的活动方案,进行可行性说明,即为什么这样制定?怎样实施?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通过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讨论,我们总结制定了最初的活动方案。方案中有王教师的乐曲分析环节——用画图谱的方式给幼儿介绍乐曲的节奏、曲式、情节;有李教师设计的游戏环节——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更加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内容、情绪;还有我的边画边讲环节,通过边讲故事,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情节的方式,让幼儿形象地了解“四幕剧”的具体形式……
这个活动看起来似乎是七拼八凑,但实际上是经过了反复讨论和斟酌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
二、听课、说课,修改第一方案
活动方案确定之后,我便开展了第一次的实践课,为了节省课题组成员的时间,以及可以反复看课,我们把活动过程制作成视频,让课题组成员在网上观看,然后撰写评课材料,准备进行“二研”。
“二研”的过程模式是:第一次实践课——研讨反思——修改活动方案。
研讨时,我首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效果分析以及课后反思,并且提出困惑。然后是课题组成员对我提出意见,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活动中,师幼是如何互动的
通过同事中肯的意见,我明白要这样互动:当第一遍欣赏完乐曲,请幼儿谈感受时,应该把该幼儿请到台前,这样才能达到与全体幼儿互动,而不是仅仅与一名幼儿互动的效果。
(二)如何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在我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谱、用线条来表现乐曲的环节中,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向我提出,不要引导幼儿局限地使用一种线——“折线”来表现,其实很多幼儿提出的“螺旋线”“波浪线”也是可以的。在这里,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能用成人的检验标准去检验孩子的做法,去评价孩子做法的对与错,而是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主动性,要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三)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在进行角色表演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形式的表演:即教师扮演“厨娘”,所有幼儿扮演“野蜂”,这样的角色游戏虽然很有趣,但是同事们的方法更好:如果将幼儿由一组变成几组,让幼儿进行表演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进而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这样对幼儿的发展会更有意义。
最后根据大家的讨论,修改第一方案,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方案。
三、处理细节,创造完美方案
第二次实践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三研”。
“三研”的过程模式是:第二次实践课——再次研讨反思——确立完整、详尽的活动方案。
这次主要是对一些细节进行讨论:如教师的提问方式,肢体语言等,还有对于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讨论。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在角色游戏中,我站在中间扮演“厨娘”,让“野蜂(幼儿)”围成一圈,随音乐原地创编动作,当我看到有一名幼儿绕着另外一名幼儿转时,立刻制止了他,非常友善地引导幼儿要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表演,由于我的及时发现、引导,最后,这个活动进行得很流畅,时间安排得也很合理。
然而当我还沉浸在对“完美活动”的沾沾自喜中时,同事的话却如当头棒喝,让我一下子冷静了下来,并且还有了深深的懊恼。
她是这样说的:“当时,那个绕着小朋友转的孩子,表现得多形象啊!而你却把一个‘创造者’变成了‘提线木偶’!如果当时能够抓住这个闪光点,那么这个活动会更加生动、鲜活和充满人性化。”
是啊!当时,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完成活动计划”上面了,而忽略了活动中这些鲜活的个体,无视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需要。这个事件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我更加坚定了不断学习,不能自满的决心。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2
所谓连环跟进式教研是紧紧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和开展系列性反思性课例的研究:参与教研的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研究并制定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然后将这一预设的活动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再根据教学实践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去修改、调整活动方案……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借助集体的智慧把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转化为研究的问题,在教研人员的思维碰撞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破解难题。下面以大班看图示折纸活动“稻草人”为例,走进连环跟进式教研活动。
一、困惑――研究背景
折纸是一种将纸张折叠成各种不同物体形状的艺术活动,而看图示折纸是要求幼儿通过观察折纸图示,得知相关作品的折叠步骤和方法,独立完成折纸作品。在看图示折纸的过程中,幼儿真正地做到手、眼、脑三者的协调统一,不仅发展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对手眼协调性和手部小肌肉亦有独到的作用。
考虑到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形成了上、下、左、右、中间等空间位置的概念,具有了进行看图示折纸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决定在大班开展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在相关折纸图示的提示和帮助下,自主完成折纸作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尽管有折纸图示,幼儿还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逐步示范去完成折纸作品,折纸图示成了摆设。进一步调查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组织看图示折纸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又变成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前,幼儿跟着模仿学。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决定开展看图示折纸活动的连环跟进式教研,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探索适合大班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方法。
二、探索――连环跟进式研究
我们先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有关儿童看图示学折纸的理论和方法,并依据相关理论和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然后实施教学方案,再根据教学方案实施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再次实施修改后的方案……循环反复,直至得到较为有效的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次教学尝试及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自主尝试看图示折纸;环节二是教师讲解重点,幼儿提出难点,教师示范重点与难点;环节三是幼儿再次尝试;环节四是作品展示,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果与教学期望相去甚远,主要的问题是活动中仍旧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很少,图示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自主看图示折纸变成了一句空话。
1.幼儿不仅缺乏认真、仔细观察图示的意识,也不能清晰地理解图示中的各个标识(图形、箭头、符号等)的含义。图示的指导价值未得到体现。
2.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对图示的认识出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不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而是直接进行了示范和讲解,让幼儿跟折,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3.教师的教学不能突破难点,只是一遍一地反复讲解,幼儿感觉枯燥无味。
(二)第一次修改、调整活动方案
在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我们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主要表现为:
1.游戏导入环节中,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图示里藏有折叠稻草人的方法,萌发幼儿看图示的意识。
2.增加了认识折纸图示的环节。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图示,讨论、理解图示中图形、箭头和符号的含义。重点要帮助幼儿理解图示中箭头的不同方向所代表的含义。
3.修改图示。活动中发现,幼儿容易出错之处是不知道应该将折纸的开口处的两边向中心折,造成下一步的形状无法折叠成功。究其原因是图示上对折纸的开口与闭口无标志,无法引起幼儿的关注和认知。经过研讨,我们对图示做了修改,增加了蓝色标记用于表示开口的地方,以帮助幼儿的理解与掌握。
4.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帮助幼儿理解图示的基础上,还提供充足的时间供幼儿观察图示,充分解读图示上的图形、箭头和符号的含义,理解折法,大胆尝试;对于幼儿提出来的问题,可发挥同伴的作用,请能力强的幼儿上前讲解和示范,教师起引导与提升的作用。
两个活动方案对比如下:
(三)第二次教学尝试及效果分析
由于增加了认识图示的环节,幼儿不仅初步知道了图示与折纸的关系,有了看图示学折纸的意识,对图示中的各种标志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较第一次活动,第二次活动中,图示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幼儿的自主折叠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教学难点尚未突破:幼儿对蓝色标记的含义难以理解,教师直接对这一标记做了讲解,蓝色标记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第二次调整活动方案
针对第二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蓝色标记的含义怎样才能为幼儿所理解?幼儿怎样才能明白折叠时要将折纸的开口处朝下,顺利折叠出下一步的形状?通过第二次研讨,又一次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调整。
1.简化了图示的内容。折叠“稻草人”的前4个步骤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张折叠成双正方形。考虑到大班幼儿对于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都已熟练掌握,我们就在原有图示上删减了前四个步骤的折法示意,将图示中原来的第1个标志是正方形的形状改为双正方形的形状(原来的第5个标志)。简化的图示目的是为了让图示能突出新学习的内容,更加便于幼儿观察和理解新的折叠标志,同时也为了凸显出重点标记:蓝色标志。
2.对于蓝色标记的学习,由教师的讲解改为由幼儿去探究它的秘密,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去理解其表示的是“开口的地方”和“将开口的地方朝下”的含义。
(五)第三次教学尝试及效果分析
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充分探索和认识图示中各个标识的含义,特别是蓝色标志的含义,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幼儿的自主性较高,在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折叠作品。每当他们自己看图后探索折叠出一步时,脸上便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
三、反思,认识升华
第三次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后,我们对大班看图学折纸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提升性总结:
1.看图示折纸给幼儿折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折叠过程中幼儿动眼、动脑还要动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成功感也更强。
2.对幼儿而言,看图示折纸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在幼儿学习看图示折纸的不同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做出适宜的指导或引导。
3.图示是幼儿能否自主成功地完成折纸作品的关键,图示上的各个标志必须是幼儿易于认识和理解的。并且,在幼儿看图示折纸的不同阶段,教师要设计和提供难度不同的图示。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3
关键词:教材;学案;化学探究学习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23–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化学探究学习”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然而,实践表明,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探究学习成效也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引起了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本身的怀疑。相反,“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由于成效显著而受到人们的大力倡导。这到底是为什么?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呢?本文将在厘清上述两种探究学习实施方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探究活动的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四种构成要素为基本线索,对上述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特点与成效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人们对二者做出明智选择。
1 “以教材为抓手”与“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基本内涵
“抓手”即组织学生开展化学探究活动的媒介或凭借。“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就是以“化学教材”为主要媒介,让学生直接面对并适应化学教材预设的探究学习活动方案展开化学探究活动。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然而,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表明,这种方式尽管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不佳,更不能有效地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反而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本身的怀疑,被有些学者称为“探究教学方式的悖论问题”[1]。另外,“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就是以“探究学习方案”(以下简称“探究学案”)为主要媒介,让学生在“探究学案”的指导下展开化学探究活动。这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另一种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由于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例如,华东师大《化学教学》编辑部曾与江苏省化学专业委员会、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等单位在江苏扬州市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学化学新课程学案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代表两百多人参会[2]。
从媒介的意义上说,两种实施方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所凭借的“化学教材”是一种既定的教学媒介,它划一地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适应既定教材及其所预设的探究活动方案;而后者所凭借的“探究学案”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媒介形式,它既不是简单划一地让所有学生去适应既定化学教材,也不是无视既定化学教材的要求,而是在分析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科学态度等素养内容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及对学习与教学活动方式要求的基础上,具体考虑特定班级学生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并且立足于配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来自化学课程教材的探究内容要求与活动方式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生成一种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学习方案 [3]。
2 “以教材为抓手”与“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四种构成要素为内容线索,对上述两种化学探究学习的实施方式展开比较分析,而探寻能够落实化学探究学习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的实施方式,则是本文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与归宿。
2.1 化学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比较
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衡量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三个基本标准,也是任何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必须加以把握的价值理念与努力方向。然而,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总体思路上,“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跳出“以教定学”和“教教材”的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整个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案基本上仍是化学教材的“复印版”,无法适应现实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进入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却像局外人似地机械模仿教材预设步骤、重现教材预设结论。因此,“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往往具有探究形式而缺乏探究灵魂,依然无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转变接受现成结论的被动学习方式。这是“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内在缺陷。
相反,“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式,总体思路则是充分利用“探究学案”在“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4]方面的功能优势,根据特定班级学生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对既定化学教材及其预设探究方案重新设计与创新,使之成为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学案”。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与集体交流讨论、教师讲解、课堂达标检测、总结整合学习成果等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开展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体验科学方法过程、建构化学概念原理、全面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并能确保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具体方式。
2.2 化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比较
就化学探究活动的构成要素而言,探究的目标与任务决定了化学探究活动的心理意义与内容,因而,让学生真正“拥有”探究目标与任务是激发探究学习动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对实现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具有先决意义。然而,对“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而言,尽管在教案中一般会涉及探究目标与内容,但是,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却向学生“隐藏”了这些目标与任务。因此,对学生而言,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教材文本所呈现的操作条件与步骤流程,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探究活动要达到的实际目标以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造成的结果是,按照教材规定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就成为学生秉承的学习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隐藏”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误区。调查表明,许多教案中的目标并非作为“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而是教师自己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因而往往被认为是无需给学生看的。这甚至已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的惯例。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为例,教案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就是“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这种方式陈述的显然是教学任务,而真正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仍然模糊不清!那么,这种任务性目标所引领的化学教学其实就是一种传授教材知识内容的教学,即追求短时间内把教材内容讲深讲透、“内容至上”的教学方式。然而,化学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丧失了,化学教学过程顺应学生发展阶段而螺旋上升的性质也就丧失了,必然人为地增加学习难度、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谈何“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呢?
相反,对“以学案为抓手”的实施方式而言,用来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究学案”,涵盖了有利于实现化学探究学习根本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的各种项目与环节,诸如“明确目标任务,进行学习定向”、“提示策略思路,选择活动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合作交流,教师讲解提升”、“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等等 [5]。其中,让学生“看到”并真正“拥有”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从而激发起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兴趣与动机、确保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优势之一。另外,“以学案为抓手”有利于突破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传统误区。因为“学案”要求必须以特定班级的学生为目标主体、以具体的学习结果为目标内容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因而有利于教师从学生角度把握并描述教学期望达成的具体结果与层次,从而更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内容与活动类型,并且适应学习目标、内容、活动三者的具体需要而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方法[6],而不是仅仅囿于“内容至上”的传统教学方式。
2.3 化学探究活动的方案比较
化学探究活动方案即达成探究目标、完成探究任务的具体活动方案,是“探究学案”的核心构成。探究活动方案唯有具备足够的适应性,才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方案做出自主选择,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这是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对课程实施过程提出的明确要求[7]。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论及教育经验的“交互作用”性质时,特别指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适应性”对教育效果的重大影响,“教材若不适应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可以使经验丧失教育作用;同样,个人若不适应教材,也会使经验丧失教育作用。”[8] 然而,在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案上,“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往往局限于教材规定的“统一方案”,具有强烈的划一性与强制性,而缺乏对特定班级学生的适应性。造成的结果是,教材预设的活动方案往往只适合部分学生,而且往往是那些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生则成为陪同或跟随他人从事探究活动的人。事实表明,这种“陪同”或“跟随”的角色分配现象,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时表现得特别明显与普遍。
其实,上述现象已清楚表明在现有化学教材基础上开发“学案”、并“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以学案为抓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探究学案”核心构成的“探究活动方案”,是在把握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具体考虑特定班级学生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而重新设计开发出来的活动方案,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是其基本特性。我们可从华东师大主办的《化学教学》杂志“聚焦课堂·学案设计”专题栏目发表的“学案设计”案例中看到这种鲜明特性。例如,该杂志2011年第8期上发表的《“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设计》[9]、第9期上发表的《“溶液的酸碱性”学案设计》[10],都是通过方案本身的“多样性”来确保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同年第10期上发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学时)学案设计》[11]是通过补充“金属钠的发现”史实资料而增强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的;同年第11期上发表的《“离子反应知识在水质监控中的一些应用”学案设计》[12]则是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探究问题来确保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的。
2.4 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比较
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即学生在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案的指导下,展开化学探究活动、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的具体过程。而且,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程度、学习方式转变与优化程度、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状况,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成为现实的。因此,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最终决定了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然而,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由于探究目标与探究问题不明确,学生缺乏探究动机,加之探究方案缺乏适应性,导致“按方抓药”或“按图索骥”、做完实验了事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化学探究活动沦为机械模仿教材预设步骤、重现教材预设结论的操作流程。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深入思考,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过程方法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运用。至于讨论交流活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流于形式。
相反,在“以学案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学生不仅拥有自己的探究目标、明确自己要完成的探究任务,而且可以围绕适应自身实际的活动方案展开自主探究,再加上“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合作交流,教师讲解提升”、“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反思整合学习与教师指导提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链条与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活动,确保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
3 “以教材为抓手”还是“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比较结论
本文对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之所以优于“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是由于前者无论在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上、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上,还是在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案、具体过程上,皆优于后者。因此,从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上说,“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并能确保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具体方式,应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全面实施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勇.影响我国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源追溯[J].教育科学,2009,(1):33.
[2]《化学教学》编辑部.中学化学新课程学案专题研讨会回眸[J].化学教学,2011,(12).
[3][9]黄爱民.“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1,(8):36.
[4][5]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2011,(1):6.
[6]威金斯,麦克泰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67.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育部教基[2003]6号文件.
[8]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4.
[10]周信军,黄爱民,吴俊明.“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学案设计[J].化学教学,2011,(9):33.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4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湖北省高职高专中较早落实教育部“05”方案的学校之一,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形势与政策课程相比于“两课”其他课程,在课时、人员、经费以及课程建设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局限。2011年以前,形势与政策课只开设6-8个学时,教学组织也是以大讲座的方式,其实践教学几乎没有,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2012年独立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后,学校在课时、师资、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始走上正轨,教学实践活动也得以顺利进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两课其他课程一样,开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
一、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三个原则
1.时效性原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时,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时代感强的话题,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主动,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它随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因此,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活动设计要与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息息相关。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成为话题,运用到课堂中来,学生能很自然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也可以给学生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2.参与性原则。英国作家萧伯纳对思想交流有一个独到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以上思想。”同学们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与共同讨论,使他们将别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让别人的灵感引发自己的灵感,解决自已的思想困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引导性原则。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功能是帮助高校学生认清形势的主流和支流,明辩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了解信息变化的新动向,把握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形势,对形势作出真实、准确、全面的判断。
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探讨
以下是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有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不同的学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组合。
实践活动方案一:新闻播报。每次课开辟10~15分钟“新闻播报”时段,由事先有所准备的学生上台播报,播报形式不限,可以是独播,也可以是联播;可以是精美的课件,也可以是精彩的视频加解说;班上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讨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或者表演进行点评,正确引导学生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认识。学期末时,还会开展“新闻回头看”活动,评比本学期“最有价值的新闻”、“最受欢迎的新闻”、“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促使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使思政课实充满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实践活动方案二:热点连连看。就大学生最关注的经济、政治、民生、文化、国际问题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按自已的关注度进行排序。例如1:您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限选3项)①经济结构难以转型②人口就业压力③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增加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⑤外敌入侵⑥文化建设滞后,道德水平降低⑦政治体制改革难以适应经济发展⑧腐败问题日益严重⑨自然灾害频发⑩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11)人才、资金流出中国(12)税负沉重,中小企业难以忍受。例如2:在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进步,请选择您关注的项目。(可多选)①“蛟龙号”深海试验②“天宫一号”成功发射③大飞机的研发制造④中国火星探测器⑤中国航母制造⑥神舟系列飞船⑦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实践活动方案三:精彩一课。将每个教学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下去收集资料,动手做课件,安排每一个小组上台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然后组织学生对两个小组讲解内容进行讨论。学期末,评比本学期“最精彩一课”。这一方式,能帮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实践活动方案四:大学生自我评价研讨。为搭建平台,促进“90后”大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进一步了解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基础上健康成长。首先以征文的方式,围绕90后大学生与80后、70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方面有哪些异同;与80后、7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及家庭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语言朴实,剖析准确得当,观点论述以事实依据,有一定思想深度和代表性。字数在800——1200以内。其次是在征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邀请学生作者、学工处、组宣部及校外专家进行专题研讨。
实践活动方案五:专题论文或调查报告。首先观看专题片或围绕调查主题,将每班分成小组,每组6-8人,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分工完成实施专题论文或调查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点评。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教研活动一课四研活动模式方法策略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以保教人员为主体,以保教实践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规律与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贯彻,广大幼教工作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幼教事业的发展,只有走园本化道路,立足现实,深化园本研究,创新发展,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将学与思、教与研系统的整合交融。
新型教研活动方式,架起了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间的桥梁,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并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效地优化活动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反思能力,营造了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幼儿园、中小学的教科研活动中备受青睐。
一课四研的含义:“一课四研”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教研小组,共同确立一个教学内容,由教师个性化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后,通过教研组的共同研讨与整合,有效地优化活动方案,层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反思能力,形成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融自我反思、团结协作、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民主和谐、自主平等为氛围的教研活动。
一课四研活动,将原有讨论式的教研变为教学现场的教研,使教师能够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技能上得到提升,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外,一课四研的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自然平等的授课现场和研讨过程中,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将以往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需求,从而积极客观地去发现、反思、分析、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并在研讨过程中集体达成共识,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课四研活动的几种常见方式及不足: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在组织一课四研活动时,有几种基本的活动模式,我将这模式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一研一人式。这种方式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后,将授课教师按经验丰富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提前分配好执教的次序。一般都是先由工作经验较少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组织“一研”课观摩,课后教研组集体进行研讨反思后,再由另一名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整理,归纳、内化后再组织“二研”课观摩,依次类推,最后由教研组内大家公认的教学水平最高的骨干教师来组织“四研”观摩。使教研组成员从中看到几轮研讨后的最佳效果,从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
但是在这种方式的研讨活动中,由于执教教师自身的组织能力及教育技能的差距,使我们在执教现场看到的现象与在研讨中的结果不一致,如,“一研”课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年轻的执教教师在活动中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重点难点的解决上存在的一些外在的、浅层的问题,在课后经过个人反思与集体研讨后,接着由二研教师来上,由于二研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经验都超过一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研教师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并没有在活动中再现,因此集体研讨后得出的研讨结果与下一研教师课上的现状脱节,既没有看到循环跟进的整改效果,也没有检验到前一研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一人执教式。这种方式也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后,由一名教师来全程完成四研过程中的所有教学观摩活动,也就是许多幼儿园在年轻教师作公开课前的“磨课”。在活动中通过一研说课、授课后进行反思研讨,再进行二研说课、授课再反思研讨,循序递进,直到四研结束。在研讨中授课教师能在边实践边反思边研讨中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始终以一名教师为中心,在研讨活动的过程中要完成说课、授课、反思、研讨、整合等几轮工作,使得教师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紧张和疲惫的状态。另外教研组的其他大部分成员只参与观看教学活动和研讨交流的环节,并没有亲自体验去“做”的过程,同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
我们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和幼儿园同步发展,为个人与集体铺设同长共进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型教研活动方式,真正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兴莉.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7.
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6
教师节表彰大会活动方案1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推进厚街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本着“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各项庆祝活动。
二、活动内容
(一)召开庆祝教师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员大会
1、会议内容:
①表彰先进:出台文件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②工作动员: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和具体布置。
2、时间:20xx年xx月xx日(星期五)上午9:30(初定)。
3、地点: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或轻工业学校。
4、参加人员: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和镇府各局(办)负责人,各社区工委书记或主任,全镇教育工作者代表,尊师重教社会热心人士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
5、议程:
第一节:观看宣传片(时间约15分钟)
观看教育专题片。
第二节:表彰及动员(时间约45分钟)
①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②少先队员献词;
③镇长宣读表彰决定;
④镇委书记作动员讲话。
(二)开展走访慰问教师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看望慰问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充分体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厚街有线电视、《厚街报》、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我镇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广大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教育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舆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展示教育成果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成就及前景规划的宣传,在新学年开学初,充分展示学校的新形象、新亮点。要通过学校网站、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教师节庆祝氛围。
教师节表彰大会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与学校新三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 评比对象范围
本校在编在岗所有教师
三、评比条件及其称号
(一)评选基本条件
1.忠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事业心强。积极向上,求真务实。身心健康,具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深受学生好评。
2.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积极参加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
4.有违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要求之一者不予评选。
(二)称号及其条件
1、“新星教师”评选条件(教龄1—5年的青年教师。)
(1)所任教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同年级中达中等以上水平或进步明显,或主动承担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成绩显著(区三等奖以上)。
(2)本学年度内有校级及以上公开专题研讨课,至少1节。
(3)能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参与专题或课题研究或主持教学小课题研究。
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两条即可。
2、“阳光教师”(成长型)评选条件(教龄5—10年)
(1)所任教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或进步明显,或主动承担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成绩显著(区三等奖以上)。
(2)本学年度内有校级及以上的公开专题研讨课,至少1节。
(3)参与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或主持教学小课题研究。
(4)有获得校级以上的论文或科研成果等第奖或有。
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两条即可。
3、“气质教师”(成熟型)评选条件(教龄10年以上)
(1)所任教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或进步明显,或主动承担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成绩显著(区三等奖以上)。
(2)本学年度内有校级或区级以上的公开专题研讨课,至少1节。
(3)参与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或主持教学小课题研究。
(4)有获得校级及以上论文或科研成果等第奖或有。
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三条即可。
4、“魅力教师”(智慧型)评选条件(教龄10年以上)
(1)所任教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或进步明显,或主动承担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成绩显著(区二等奖以上)。
(2)本学年度内区级以上的公开专题研讨课,至少1节。
(3)主持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包括教学小课题研究)
(4)有获得区级及以上论文或科研成果等第奖或有。
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三条即可。
四、 活动具体安排:
1、成立评选工作小组:
组长:刘琼 副组长:张永祥
组员:杨红、沈伟花、黄宏怡、叶伯明、徐吉
2、宣传与动员(20xx.xx.xx—20xx.xx.xx)
3、推荐与自我推荐并提交材料(20xx.xx.15—20xx.xx.17)
4、评选小组成员对推荐的教师进行评选。(20xx.xx.18—xx.24)
5、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公示。(20xxx.x.25)
6、宣布获得荣誉的教师名单并表彰。(20xx.xx.30)
教师节表彰大会活动方案3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推进厚街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本着“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各项庆祝活动。
二、活动内容
(一)召开庆祝教师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员大会
1.会议内容:
①表彰先进:出台文件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②工作动员: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和具体布置。
2.时间:20xx年9月5日(星期五)上午9:30(初定)。
3.地点: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或轻工业学校。
4.参加人员: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和镇府各局(办)负责人,各社区工委书记或主任,全镇教育工作者代表,尊师重教社会热心人士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
5.议程:
第一节:观看宣传片(时间约15分钟)
观看教育专题片。
第二节:表彰及动员(时间约45分钟)
①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②少先队员献词;
③镇长宣读表彰决定;
④镇委书记作动员讲话。
(二)开展走访慰问教师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看望慰问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充分体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厚街有线电视、《厚街报》、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我镇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广大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教育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舆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展示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