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艺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艺术论文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1

(一)影片《为了霍洛维茨》选曲巧妙

《为了霍洛维茨》中的选曲十分的巧妙,细致的设计和安排与影片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钢琴作品浩如烟海,可以在电影中应用的作品比比旨是,但是《为了霍洛维茨》中钢琴音乐的应用,不仅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钢琴与电影各自的功能、作用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影片中小京民幼小的心灵受到冲击,金智秀弹奏了一曲《梦幻曲》来安抚他恐惧无助的心灵,如果仅以这个片断考虑,选用李思特的《安慰曲》非常的恰当,不过《梦幻曲》是《童年情景》套曲中的一曲,京民学成之后在演奏会上为金智秀再次演奏了这首小曲,非常精妙入神地表达出了他对童年的追忆和对金智秀的思念与感恩,这首曲目的选择恰到好处。此外,金智秀为婚礼演奏的片断中,她所弹奏的《婚礼进行曲》也能体现出影片非常精心的设计。瓦格纳的版本节奏比较缓慢,洋溢着欢乐与幸福的气氛;而门德尔松的版本比较欢快,一开始就非常的激烈、气势雄伟。这种强节奏感的旋律非常恰当地宣泄了金智秀当时沉郁的情绪。

(二)影片《为了霍洛维茨》选曲

广泛影片选取了大量经典的钢琴曲,内容浪漫绚丽,带给观众丰富的听觉享受。首先,电影《为了霍洛维茨》中的钢琴曲的表现风格姿态万千。有充满宣泄情绪的《革命练习曲》,表达了金智秀对社会的反感;有《梦幻曲》,温暖了尹京民和金智秀;有令尹京民感到十分乏味的慢板《第二部创意曲》《C大调奏鸣曲》,也有另他感到有趣、生动的《土耳其进行曲》《野蜂飞舞》;最后还有证实尹京民的确是个钢琴天才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其次,影片钢琴曲的选曲时间、空间范围跨度大。在24首钢琴音乐中,有多个时期的作品。如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小步舞曲》《创意曲》;古典派时期代表人物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乐圣莫扎特的《小星星》;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梦幻曲》、钢琴诗人肖邦的《革命》;印象派时期德彪西的《阿拉伯风》等。最后,多种体裁与难易结合也体现了选曲的跨度大。在《为了霍洛维茨》中的钢琴曲不仅有练习曲,也有复调曲目,还有一些小型的乐曲,更出现了多首奏鸣曲大型乐曲。在这二十多首曲目中,从简单到复杂,不同技术程度的转换赋予了这部电影多种层次的艺术效果。

(三)影片《为了霍洛维茨》选曲具有合情性

影片《为了霍洛维茨》可以说是同时具备通俗、优美,可以为多层次文化水平的观众所欣赏。因为这部影片被归类于生活片,不同于以往一些钢琴题材是为部分群体喜爱的如战争、伦理等类型,它面向更为广泛的大众,尤其是关注钢琴音乐的儿童与家庭观众,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多为大众所熟悉的钢琴曲。金智秀对社会充满了反感与不满的场景中弹奏的是《革命练习曲》,不过这首曲目是肖邦为了表达祖国革命没有取得成功后悲伤愤怒的心情,与她当时的反感与不满并不能完全契合,假若单考虑与情节完美的契合度,那么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是再好不过了。不过《革命练习曲》也有着爆发式愤恨感慨、气愤不平的表达,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这首曲子更被人们所了解、耳熟能详,所以在影片中发挥了极大的感染作用。同样,在尹京民学成后的音乐会中,演奏了具有很大难度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而实际上《第三钢琴协奏曲》要比《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难度高,如果单从需要表现京民的技艺的话,那么《第三钢琴协奏曲》会更贴切一些,但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影片选择了观众更为熟悉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影片的欣赏性。另外影片中还有很多被大众所能理解的曲目,同时为影片平添了几份亲和力。

二、结语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2

(一)本地乡土音乐资源丰富

近年来更有许多致力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民间艺人活跃于民间礼会,大街小巷民俗节假日可见一些热爱乡土音乐的热心人士在传唱山歌,演奏十番,表演木偶,为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各区域文化发展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保障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之后,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次基础教育改革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也非常重视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使其占一定比例并加以教学实施。

(三)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重视与扶持

省、市、县级音乐教育部门设立了领导小组,开展《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母课题及子课题的研究。

二、乡土音乐教育的难点

(一)教师对乡土音乐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乡土音乐传承理念的理解程度不一

音乐教师对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都还在摸索中。年轻的音乐教师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理解认识也不够,乡土音乐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而且采集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民间音乐资料也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二)现有乡土音乐教材的不完善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

由于连城的地域性,造成了五里一方言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各地区不同的方言语调难以把握,原本生动传神的乡土音乐也因此变得举步维艰。乡土音乐从口口相传到引入系统的课堂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对乡土音乐缺乏兴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乡土音乐教学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接受度。但是在真正上课的过程中,却有老师反映学生学习乡土音乐兴趣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来说还是各种媒体包含网络上大量的流行音乐和年轻偶像使得连城的中小学生以追星,追流行音乐为骄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受到鼓励和引导去留心注意传统乡土音乐。其次,教学方式单调,仅仅教唱一只歌,一首曲子,没有文化背景的了解,缺乏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身入情境的体验,学生很难提起发自内心的兴趣,更不用说从中得到启发和感受文化了。

三、乡土音乐资源在学校音乐课程中开发的途径

(一)校内资源开发

1.建设乡土音乐教材是系统音乐教学的保证为了上好乡土音乐课,我们组织全校的音乐教师共同参与。通过查找资料,与民间艺人沟通交流,下乡采风等多种形式搜集整理了许多宝贵的材料,通过实践教学,整理成册,编写成教材,作为系统音乐教学的保证。

2.音乐教师是提高乡土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

(1)对在校学生展开调查,摸清学生对本土音乐学习的态度及喜好的形式、内容,为教学内容的范围作出合理的选择。

(2)注重每个课时教学的研究:把课题实验真正落在课堂教学实处,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本地乡土音乐的教育研究。

(3)利用校园课间时间,开展乡土音乐艺术实践的各种学习表演活动;利用校园的广播、墙报等媒体,熏陶、宣传乡土音乐艺术。

(4)成立乡土音乐兴趣小组,组织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加强训练,使这些学生可以成为乡土音乐传播的种子。

(二)校外资源开发

1.利用现有的乡土音乐资源:

(1)收集相关的民间音乐音像、歌谱、文字。走访我县文化馆退休工作人员张江万,并从我县文化馆处收集了大量珍贵音像、歌谱、文字;

(2)我县春节期间多地将举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在此期间,向当地民间老艺人了解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演奏技巧及各乡镇山歌的演唱形式,观看连城木偶剧团在本县城的下乡演出活动,请县木偶剧团杨滴萍老师进校园给学生上课,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延伸课堂学习空间。

2.合理优化利用网络资源

如今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在教学中把网站上大量分散的乡土音乐资源搜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利用。例如刚刚获得第二届八省优秀客家山歌(广东东莞)邀请赛金奖的无伴奏、以连城方言演唱的原生态男女声小组唱《丰收谣》。

四、把乡土音乐带进课堂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乡土音乐教育融入到学校课外音乐活动计划中,推动和指导学校乡土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多以学校进行沟通,争取取得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活动设备、场地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和接受度,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内容作为教材,学生们觉得新鲜有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相结合渗透的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3

首先,什么是音乐人类学,“音乐人类学”,就是在西方被称为“ethnomusicology”的学科。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包括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东方艺术音乐、以及当代口头传承音乐的学习研究,也包括对概念性课题的学习研究,例如音乐的起源、音乐的变化、音乐作品与即兴创作、作为象征物的音乐、音乐中的普遍模式、社会中的音乐功能、音乐体系的比较、以及音乐与舞蹈的生物基础。“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最终回归自我的过程。

二、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个性和共性

1、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定义

音乐文化是多种性质、形式、作用不同的音乐现象的综合物,它指代的是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都有着自身的特征、性质和作用。音乐艺术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即由有组织的音乐所构成的听觉审美对象,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审美价值的判断,无论是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还是不同的流派之间,都难以形成一个划分高低优劣的统一标准,因此,在“音乐艺术”这个概念所限定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说:“音乐的价值是相对的”。

2、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个性

音乐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诸多的文化现象,而不是某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属性和艺术品位,音乐文化能够反映出一个时期,一个年代的文化潮流,还能充分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所以,音乐文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不仅是综合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活浓缩的结晶。例如:西安的“古乐”,山西的“套”等,它们既有传世的古老乐谱,又有数代乐人的相互传承,从这些色彩浓重的地方音乐中,不仅折射出昔日文明的辉煌,也能反映出当今文化的灿烂。音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生产生审美感受,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又不等于凡声音就都是一种音乐,如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生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音乐艺术还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可以不受空间形象构成的限制,而自由发挥创造空间。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音乐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也需要从开端一直持续听到尾声,才能准确地感受作品整体所带来的效果,而且它是随音乐的演奏、演唱而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的。最后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情艺术,音乐艺术所擅长的是内心的表现,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它的表现方式,既可以直接地抒发人的内心情志,塑造出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等。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借音乐的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某一场景或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的情志,造成一种音乐艺术特有的意境,塑造出另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等。值得一提的是,音乐艺术还有一定的再现外部现实的能力,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外部现实,因为客观外物,只要一振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声响。如风声、雨声等等,都是现实声音的表现。

3、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性

首先,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性体现在它们的表现形式上,它们都是以音乐为依托,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对世界的真情实感以及对当下社会文化精神的传承。其次,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性体现在它们创作的根源上,它们都是以外界事物为参考反映到作品当中的,如音乐中的“号子”就是受到集体劳动时劳动者喊出的口号的启发而产生的。最后,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性还体现在你作品效果的实现途径上,它们都是通过对人们感官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精神上愉悦或悲伤的审美体验。

三、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音乐文化与音乐艺术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总体上两者是相通的,可以说音乐文化中包含音乐艺术的元素,文化包含艺术,艺术反映文化,两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音乐艺术是以审美文化为核心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情感引发共鸣,激发一系列的联想,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下社会的某种文化潮流和趋势,最终到达音乐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4

呈现的第一性与呈现的第二性艺术呈现是指艺术作品展现、传达艺术中所要表现内容的过程。绘画艺术的呈现是艺术家在完成绘画作品后,艺术作品不受任何因素的干预,直接地呈现于观众眼前,犹如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较直接、较完整地反映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而音乐艺术则不同,它是在第二人称——音乐表演的“转述”中被呈现。众所周知,音乐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但乐谱毕竟不是音乐本身,它只是一种符号,只有被演奏出来,成为音响,才具有音乐上的意义。由此,音乐在传达创作者审美理想显然不如绘画更具“本真”性,甚至出现表现上的歧义,然而,正因为音乐呈现上的第二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表演者在忠实原作品的同时,或多或少地融入自身的审美理想,从而一同传达给听众,所以这也是音乐表演至今依然散发着魅力和乐趣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方式的区别

(一)视觉空间性与听觉空间性

绘画艺术的空间性与音乐艺术相比表现的更明显也更易理解。绘画作品不但本身存在于空间,具有物质实体,而且在其呈现的内容上也具有表现空间的能力,即视觉空间。它通过构图、光线和颜色的设计等创作手段,以及欣赏者所处位置和角度,构建出一种虚拟空间,它是存在于欣赏者视线中的空间,如三维立体画。所以绘画是具有实体空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双重属性。然而,音乐具备空间性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音乐艺术的材料是音响,人们在现实当中并不能找到其物质实体,所以在此意义上音乐是不具备空间性的。然而,音乐可以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的表现手段以表现想象中的空间。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之“牛车”,此作品鲜明地表现出“牛车”由远及近,由近至远的空间感。所以,在此意义上,音乐又是能表现空间的艺术,但此空间存在于审美主体的想象之中。

(二)时间上的静止性与延展性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5

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音乐课的课堂语言应具有文学色彩,准确、生动、形象和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为一堂音乐课增色添彩。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首先应该说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切忌夹带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要做到音色优美,通过训练、调节以及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声方法,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教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标准的语言发音,为将来唱歌做到字正腔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烘托出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受益终生。音乐教师不仅要将音乐语言的特点展现出来,同时还应该将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由于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出来的,并且由于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烘托的艺术氛围都是依靠教师的语速和语调进行表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精辟简练、生动形象、语句优美且具有文学魅力的语言进行引导和解读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而且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创作的情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融入音乐中感受作品,激发音乐的价值和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音乐教师素质中的形体语言艺术

形体语言是指适当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眼神、口型以及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表达充分,弥补文学语言的不足,还能使教师利用学生肢体语言的反馈信息更好的课堂交流。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融合到一起,表现出点头、微笑、目不转睛等反应,就是肢体语言的一些反应。例如,合唱时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另外,在教唱歌曲或者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都会用手势或眼神等身体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作品。口型、身体姿态与表情也是形体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在课堂上用精湛的表演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也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一种表现。另外,无声的口型与自信友好的面部表情,也是音乐教学中形体语言的另一表现形式,鼓励和信赖的表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善于把握课堂气氛,力求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正确应用形体语言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艺术

幽默的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的剂,教师幽默的语言艺术不仅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音乐课堂教师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达到点石成金,春风化雨的神奇作用,从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比如,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对于一些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张口就是大唱,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唱得声音越大,唱得歌就好殊不知,这些“道理”不仅唱不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而且对自己的嗓子也有很大的损伤,同时也会扰乱课堂秩序,与其他学生的歌声不和谐、不一致。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教师采用粗暴或者非常严厉的行为进行制止的话,不仅打消学生唱歌的积极性,而且对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这时,可以采用具有幽默艺术幽默的语言提醒他们:“刚刚在合唱时,老师好像刚刚听到有大灰狼的嚎叫声,似乎还有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你们听见了吗?”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教师就可以将正确的唱歌方法教给同学们,这样同学们再进行合唱时,就和谐优美了。在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具有幽默艺术的语言进行指导学生唱歌,不仅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使课堂富有艺术感和感染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总结

音乐艺术论文范文6

有利于群众心理健康的培养

合唱艺术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通过歌唱这种形式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现在我国的合唱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无论是群众合唱活动还是学校合唱活动,对不同人群都有积极的作用。合唱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色、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人的情感得以愉悦地享受,还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乐观的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合唱活动中,演唱的曲目和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内涵,歌唱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鼓舞大家对美好生活进行追求,不仅能够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共鸣,还能引导人民群众充满希望的面对生活。

另外,合唱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的活动,大家为了共同完成作品,需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鼓励和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恰恰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同时,它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缓解了内心压力。由此看来,合唱艺术可以加深人的情感体验,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

有利于国民音乐素质的普及

合唱活动是群体活动,它的形式决定了参与人数的多寡。一般的合唱活动少则数人,多则上百人。现在的合唱活动人数一般都在30-50人左右。对于合唱艺术来说,对参与者的音乐专业水平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对个人的音乐素质能力要求也比较宽松。所以合唱艺术更能吸引普通大众的参与,它对每个热爱艺术的人都敞开了大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娱乐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更多人希望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氛围。合唱艺术能够吸引大众的参与,它的优势在于形式简单。对于参与者来说,只要对歌唱有一定的兴趣,能够有简单的识谱能力就可以参与其中。合唱活动所要求的经济投入较少,非职业合唱团体也有能力补办活动,这部分人中尤其以中老年人合唱团体、大学合唱团体最为显著。这样一来,人们的踊跃参与,无形中促进了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为我国国民音乐素质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合唱活动的日益红火,使得音乐教育得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今天,无论是省市地区、还是街道社区都有合唱团体活动的踪迹。从全国范围来看,合唱团的人数是惊人的。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参与合唱活动,为我国并不发达的国民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提升了合唱团员个人的音乐素养,也提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个人的音乐修养有深刻的意义。如果再深化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任何形式都没有合唱活动这种形式能够鼓舞人心,尤其是近些年的唱红歌活动,为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音乐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艺术最重视集体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它是门集体的艺术,荣耀属于集体。合唱活动是培养团队集体观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每个合唱队员不仅要明确自己所在声部的任务,还要兼顾到与其他声部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既要把握好自己声部的艺术处理,又要以整体的艺术作品为大局。合唱艺术追求的是音色、力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和谐统一,队员之间避免个人过分追求自我,而将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要求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而且每个合唱队员,都是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自己的声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唱活动使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加强集体观念和意识。

合唱活动启发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创造价值所带来的荣誉感,从而能够改变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意识。长期的参加合唱活动,不仅可以强化集体意识,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协作精神。显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集体观念、协作精神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团结,更具有凝聚力。

有利于思想和意志的统一

合唱的“合”字,其本质在于整体的和谐统一,合唱以群体为单位,所以在歌唱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声音的和谐统一。只有每个成员注重团体的共性、思想统一,才能达到音色的高度和谐。另外,合唱需要与伴奏合作,达到音色饱满、速度适中、情感充沛以及表情丰富等方面的高度一致,达到默契的配合。在实际的合唱活动中,达到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难度,对合唱团员的意志力有极大的挑战,因此只有思想与意志力的和谐统一,群众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诠释音乐作品。

众所周知,成功的合唱作品需要参与者进行不断的配合,长期的、重复的曲目练习,对每个合唱队员的意志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每个参与者要以大局为重,具有集体意识。所以在合唱活动中,演唱者的个性要无条件服从共性,每个人和每个声部都要以合唱队伍为核心,以合唱指挥为指导方向,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奋斗。另外,声部、音乐、队员之间只有相互联系、紧密而互补、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达到艺术与情感的和谐统一。长久下来,每个合唱队伍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加深,养成了从整体大局出发的观念,加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在合唱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历程中,依然需要思想和意识的高度一致和统一,这样才能指引人们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努力进取。

有利于幸福感的产生

很多人都以国民收入来衡量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其实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包含多方面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合唱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为民众带来了幸福感,它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参与过合唱演出的人都能够深刻体会到,每个人不仅是合唱作品的参与者、完成者,更是自己的欣赏者。合唱作品与个人作品相比,更追求和声美、和谐美,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使人的内心得到满足。合唱作品中丰富的音乐语言与旋律,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尤其歌词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更给人以心灵情感的体验,使每个人更加的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这个过程是美好而充满乐趣的,他们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神奇体验时,也在无形中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认识更加深刻,内心更为平和、纯净,对事物的追求境界更加高尚,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的热爱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