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学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学位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1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作为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和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途径。这让学校教学体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要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小学体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还能提高学生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从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来看,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当前仍有很多老师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技能,而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目前很多学者、教育人士已经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并且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兴趣上,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为了营造出更加和谐、稳定的教学氛围,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建立稳定的师生关系,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积极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喜欢与擅长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喜欢的运动入手,或者根据学生喜欢的游戏,将游戏引入课堂,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丢沙包。在这个游戏中,不仅是对第六感的测试,同时还包含一定的运动量,它是音乐和体育的结合。因为被丢沙包又没有发现的人必须唱支歌,这样既展现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又是对身心健康的塑造。

为了调动学习兴趣,除了开展游戏教学法,还可以通过活动竞赛、情境教学,从各方面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继续运动的意识。同时,体育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趣、求乐的愿望,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2

以道德小故事为起点

在每次上课之前,由两位同学每人讲一个道德小故事。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听故事,而通过这些道德故事也可以产生感悟和共鸣。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求有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讲故事的能力,这恰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再次,有利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为了避免重复性,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所搜集的道德小故事在形式、内容、时间上都有差异,有些是关于孝的故事(大部分是古代的);有些是最近发生的道德事件;有些是从文献当中来的。有不少同学在讲完故事之后还会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无形中会使学生在自我道德认知方面有更深的领会和感悟。最后,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看待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引发对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

以讨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课程的开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虽然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一个班级的同学系统传授大量的间接知识,且对教师来说也更易掌握。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讨论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看法。2.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讨论前,建议全班同学按每组6-7个成员进行自由组合,虽说在讨论结束后只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但是这个发言是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即使会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会达成一致,不仅能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观点,也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3.通过讨论学习,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要就相关问题总结发言,就需要对材料理解并进行抽象概括。由于长期以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接受结论学习的习惯,在解决问题和考试中只是用现成的知识来完成,所以客观问题的解决和回答还较有优势,一旦碰到主观问题,特别是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很困难,这也是我们的毕业生在参加各级各类考试过程中觉得题并不难,但却考不了高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学习,小组同学思想的碰撞,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利于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当然,讨论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涉猎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宽视野。也有利于发言同学的材料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加强案例教学

德育课程教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德育的基本理论去解决德育的实践问题。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只会让学生更为反感,也不利于德育理论的应用。所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就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提供案例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也会提高学生解决德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案例,并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让学生对各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法。不但让学生们看到了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会为以后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积累更好的实践素材。通过案例教学,也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如何应用德育的基本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3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坚持问题引导式教学原则。例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在所学的知识中提炼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内心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使问题既能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当成是对于自己的挑战,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和决心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班级的男女生人数、或者家庭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学生进行统计,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产生兴趣,同时这样的问题也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愿意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研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

二、创设师生平等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要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研究和讨论中,与学生一同创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教师还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观念,在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当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当中,拿出量角器与学生共同进行度量,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同学习知识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共同学习知识的知己。相信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充分展现出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三、勇敢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4

[关键词]试教法教学效果小语教学

一、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

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试教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试教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人的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呈现出各自相对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试教法”把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学生合理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备课和上课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实施步骤与要求

(一)选择试教内容

试教教学法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扮演师范学校教师的角色,对师范生进行授课,难度较高,因此宜选择那些理论性不高、难度较小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前者不适宜学生试教,后者不仅适宜,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二)组建试教小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试教小组,每个小组4-7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长,以便和教师联系。教师向学生说明小语教课程开展试教活动的意图、过程、要求等,为上台试教的学生壮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

(三)小组集体备课

小组接受试教内容和任务后,做好成员分工,自学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教学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写出详细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修改、完善学生的教案。之后,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课或简单试讲,根据表现推荐授课人。试教法刚开始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推荐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最先的试教者,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四)组织学生试教

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组织已经选定的试教者上台,面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还要根据学生试教实际情况进行随时指导,如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讲课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以确保试教活动顺利完成。

(五)平等、民主、自由

进行教学评议创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实现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发大家创造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适时点拨,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试教者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便鼓励学生,或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对试教的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性和提高性的讲授,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实验效果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试教法”让师范生扮演教师角色,使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潜能。实验班学生为了上好课,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次试教都是人多时间少,谁想上台“试教”就必须与别人竞争,加之有“教学评议”环节,人人都想比别人“艺高一筹”,这种“隐形竞争”激励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相长

“试教法”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为教师课余要指导学生备课,师生之间的来往次数相对增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另一方面,师生在一起共同备课、评课,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共享资源和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教法”使学生备课、组织教学、评课、板书、口头表达等方面的教学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后期的集中实习运用教学法理论更及时、更直接,同时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多,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提早进人教师角色,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师的苦与乐”,坚定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有利于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及时地进行角色转变。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实验班学生待人接物比较自然大方,应变能力增强,上台“怯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兴趣

做好趣味教学,应先理解趣味两字的要义――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感受到愉悦并有吸引力的课程,才是一堂合格的趣味性教学。趣味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兴趣体验规定为课程的主导内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时刻以学生还原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为目标,给予正确性与针对性并存的引导启发,使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趣味教学的特征

在有关最终培养结果的问题上,趣味教学更多地强调“愉快”的解放。基于小学课程教育中教授客体――儿童的特性研究,趣味教学是顺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天性的,使教学回归天性,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成长。它代表着“以人为本”的新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教授方法,将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趣味教学的主要方面,师生双方敞开心扉地交流与人际处理,是做好趣味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从善教出发,孜孜不倦风采斐然,同时辅助以各种趣味教导模式教授课程,在课堂信息传达后以学生的乐学为结束,使学生如痴如醉、兴趣满满,有继续学习新内容的意愿和劲头,这才不失为做到趣味教学与否的检验的硬性标准。

二、构建趣味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能力的掌握并不是考查人才的唯一考量,同时具备综合素质高标准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注意学生的交际能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在起跑线上就着重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发展,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这就需要我们从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做起,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平台提升自身的知识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际沟通能力,为学生健康全面地朝综合性人才发展打好基础。就儿童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合理利用学生的年龄所赋予的特点,尊重天性,为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人生舞台,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与平台,抓住他们对世界充满探究与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挖掘出孩子们自身的聪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课堂

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的关键,需从两个点出发:一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提高,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沟通交流,以教师魅力为出发点吸引学生喜欢课堂,二是借助不同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孩子的潜能,唤醒他们沉睡的创造力。

1.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要想施行趣味课堂教育的第一步,首先就应当以成为一名风趣幽默的教师为己任。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授课前尽可能多地以不同的形式尝试教导,把握好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尽量向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和长处,有趣的板书形式、情感丰富洋溢的朗诵、生动机灵的眼神交流沟通、可爱得体的幽默语言,都是教师从自身出发所需要提升的个人素养,让学生在沟通中感受到爱和亲切,使他们关注到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注意力集中,让他们体验到课堂也可以是一次愉快而愉悦的旅程。

2.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

如今多媒体教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结合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甚至是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小学语文苏教版《嫦娥奔月》为例,在教学时可以在演示文档中穿插一些关于嫦娥奔月的诗词佳句,接着在孩子们预习课文内容后,播放有关嫦娥奔月故事的动画片,将孩子们完全引入故事,使孩子们可以对于课文内容发现为什么,将课文知识深刻地映入脑海中。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又使整堂课生动有趣。

3.发掘孩子的表演天性

孩童时期的模仿力和表演力是惊人的,应以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满足成为小小表演家的愿望,让孩子们全员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同样以《嫦娥奔月》为例,教师提前以课文为主体制定好剧本,再以小组教学的模式,使孩子们分组为同学们准备表演。运用表演的形式,由于自主参与性强的原因,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故事的真正含义。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占据主导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孩子重回课堂主人的位置,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教育的学位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