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1

“小改、小闹、小试”

显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力度,一直以来比较小,以至于给相关方特别是国企高管以保守之感。

2012年共有123家A股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较2010年的38家、2011年的99家有了进一步增长。创业板和中小板正在推行股权激励公司的比例分别达到28%和20%,显著高于主板市场;信息技术业正在推行股权激励公司的比例达到35%,是股权激励最为普遍的行业。

相较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力度较小。2010年-2011年,A股共有1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授予,激励力度普遍控制在总股本1%以内。

不过2012年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力度有所加强,在8家实施实际授予的公司中,激励股份占总股本的中位水平上升到0.96%,其中有3家公司超过1%。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营收超5000亿元、净利润过百亿元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13年获批、落实。

一位东部地区的地方国资委官员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整体看属于“小改、小闹、小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激励问题。

一些获得了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也认为,激励力度太小、激励效果不明显。上海70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第一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海家化前任董事长葛文耀曾对《董事会》记者直言,激励力度小,“收益不能超过激励对象薪酬总额的40%”的规定不合理,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还应该放开,“在竞争性行业再不放开,企业就会留不住人,就会垮掉”。2012年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深圳燃气副总裁郭加京也认为,受益封顶限制了激励力度,相关的制度设计让激励力度较小,跟市场化不接轨。

“奇特”的弃权

股权激励之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毋庸多言。A股上市公司,2010 -2011年间实际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中位水平为11%,而其余公司中位水平则仅为-5%;其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水平为10%,而其余公司中位水平则为7%。

2010年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对《董事会》记者表示,“像白酒这样的充分竞争行业,要保持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难,有些行业比如银行相对容易。在充分竞争行业,民企可以发红包、给员工开出很高的待遇,国企要考虑员工和中层、高管薪酬比例,考虑同一级别人员的平衡等。所以,股权激励成了提升国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股权激励在西方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老窖的股权激励在白酒行业中是率先的,也感谢国资委给我们创造了这个条件。公司的中层干部、骨干很看重这份激励,积极性很高。”

既然股权激励意义重大,为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相对保守?甚至有高管认为国资委管得过于严厉,很不合理。

先看一个“奇特”的现象:早先一些国企到海外上市,部分高管获得股权激励,但大多只是形式上持有,最终放弃行权。实际上,在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获得股权激励的合理性存在重大问题,即国企高管任免的行政化。国企高管的最高级别可达正部级。处级国企高管的年薪可能已数倍于正部级官员,何以还能得陇望蜀,要求股权激励?此外,传统上相关方对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有限制。在不少国企高管事实上已突破这种限制的背景下,再搞股权激励,自然难以如愿。

享受“国民待遇”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深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新形势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理应有新思路,按照市场化方向加速推行是平衡公平、效率问题的可选思路。

在郭加京看来,“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国企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了。三中全会之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肯定会越来越多。我觉得,国企只要上市了,就具备了做股权激励的条件。股权激励,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显然是正面的,是利好。”

那位东部地区的地方国资委官员认为,“以前国企高管是福利多、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少,下一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该市场化。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不能再等、靠、要。市场化了,外界也就不会有什么质疑了。反过来,实施股权激励,也有利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到位。”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2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股权激励也是公司股权的增值权,以某种方式授予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他们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的一种制度安排。

股权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乃至企业文化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无论企业的形态和资本结构如何,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性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所有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双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行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会发生员工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

二、业绩激励

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会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能够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

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无疑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客观上刺激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引人股权激励后对公司业绩的考核不但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此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不仅能使经营者在任期内得到适当的奖励,并且部分奖励是在卸任后延期实现的,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在任期内提高业绩,而且还必须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

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另外,股权激励制度还是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有力武器。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不仅针对公司现有员工,而且公司为将来吸引新员工预留了同样的激励条件,这种承诺给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股权的权能

从现代企业制度角度看,股权的权能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分红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税后利润的分红的权益;

2、公司净资产增值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的权益;

3、表决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行使的相关表决的权益;

4、所有权(含转让、继承、资产处置等):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股份所有者的权益。

激励的多种模式

从股权的4种权能可以知道,安排股权激励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来灵活赋予股权权能种类的多少,由此就会使得股权激励产生很多种激励的模式。最为常见的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1、虚拟股份激励模式

该类股权只有分红权(有的还带有净资产增值权),此类股权激励不涉及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次类股份也叫岗位股份(历史上的晋商企业也叫过身股)。如虚拟股票激励、股票期权模式等。

2、实际股份激励模式

该类股权具有全部的以上4种权能,此类股权激励不仅涉及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质性变化,而且会直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以,次类股份也叫实股(历史上的晋商企业也叫过银股)。如员工持股计划(ESOP)、管理层融资收购(MBO)模式等

3、虚实结合的股份激励模式

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实施虚拟股票激励模式,到期时再按实股激励模式将相应虚拟股票转为应认购的实际股票。如管理者期股模式、限制性股票计划模式等。

股权激励的几大特点

1、长期激励

从员工薪酬结构看,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员工职位越高,其对公司业绩影响就越大。股东为了使公司能持续发展,一般都采用长期激励的形式,将这些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筑利益共同体,减少成本,充分有效发挥这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公司目标。

2、人才价值的回报机制

人才的价值回报不是工资、奖金就能满足的,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对这些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将他们的价值回报与公司持续增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公司增值来回报这些人才为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公司控制权激励

通过股权激励,使员工参与关系到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决策,使其拥有部分公司控制权后,不仅关注公司短期业绩,更加关注公司长远发展,并真正对此负责。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3

公司的产生,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使得公司的规模能够不断的扩大,但是,这种机制在给公司带来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渐渐隔离了股东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从而产生了委托问题。为了使得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相一致,股权激励机制应运而生。这种机制最早产生于s美国,出现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目的是吸引人才,后来发现其能够产生将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粘在一起的效果,至此,股权激励为后来许多企业所采纳。现阶段我国国企正在进行一次改革,在现在重新审视股权激励也能够为我国国企的改革在实践上提供借鉴意义。

二、股权激励概述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股权激励通常是公司股东即公司的所有者为了使得管理层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将企业的股票通过一定的方式授予管理层,使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股权激励是众多激励手段的一种,与其他激励手段不同的是,其能够让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企业“真心”服务。

(二)股权激励的模式

股权激励的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⑴限制性股票,该种模式下,管理层只需要在企业工作一定的期限或者达到企业某种设定的目标即可获得企业授予的一定股票,实际的股票授予时管理层付出的对价较小。⑵股票期权,该种模式实际是授予管理层一种权利,即享有一定时期以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利,管理层在可以行权的期间内,自行选择是否购买。⑶虚拟股票期权,该种模式下管理层并未获得的真实的股票,而是“虚拟”的形式存在。管理者在企业工作时候,持有股票,离开企业后股票相关的权利自动失效,但是管理层在企业工作的年限内,可以获得股票一定的收益和分红,该种模式并不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⑷股票增值权,该模式下,管理层获得的仅仅是股票价格上涨的差价,其行权的时候无需付出对价,只对其差价行权,当然其也无股票的所有权。当然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员工持股计划等,本文研究主要着眼于管理层上的股权激励,故对其不再探讨。

(三)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不断促使着社会分工,加之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社会生产力急剧增大,原有的企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股东完全靠自己经营企业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职业经理人得以产生,股东渐渐退出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按照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每一位职业经理人都是,其必然也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股东由于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使得职业经理人可以实现其“利益”,如此以来,必然对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两者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委托问题。怎样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怎样使得两者的利益相一致?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实现上述问题的解决,通过授予职业经理人一定的股票,这样就将其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捆绑,减少了两者冲突带来的损失。

(2)激励理论。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企业越来也重视人才,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激励理论分为以下三种:⑴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上来尽力满足员工需求的角度来实施激励的措施。(2)过程型激励理论该中理论认为应当从员工的需求和产生的行为的关系角度出发。例如员工会在需求的满足和付出代价进行衡量,故应当关注需求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关注员工的需求。(3)强化型激励理论,主要针对员工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进行强化,使之反复在企业出现。不论何种理论都是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性以及其如何被调动。股权激励作为众多激励手段的一种必然以激励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三、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问题

(一)内部问题

首先,经理人操控股权激励方案。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不同,其控股的股东并非自然人,其多为政府或者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权利,通常其日常管理,都是有政府或者国资委直接任命的经理人所控制,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时,多为实际的经理人所控制。故与民营企业相比,由于政府或者国资委的授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通常都是行权价格低、股权数量多,这必然使得国有上市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其次,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存在缺陷。股权激励的实施目的是让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其股权激励方案行权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最为常见的是业绩、股价等,这些设定是管理层工作的目标,也是其获得激励的门槛,对于行权限制条件的设定显然十分重要,股权激励能够达到预定的实施效果,行权限制条件的合理性必然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业绩的考核通常是企业常见的标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对企业业绩的衡量,通常选定的标准是净利润的增长、资产收益率的增加、每股收益的增加等。这种考核比较直观,也相对能够反映管理层的努力程度,但是其缺陷也必须考虑,以净利润而言,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会计政策就是其中一个,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的会计政策等,来达到预定的行权条件,例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资产减值的计提等方式。故该评价指标作为行权条件,存在管理层操控的可能性,加上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又很少受到政府或者国资委的有效监督,故其操纵的可能性与民营企业相对比可能性更大。股票价格作为行权条件,也有不适当之处,其受到市场的影响较大,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资本市场并非完善,股票价格波动较大,采用此标准显然不十分合适。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设定存在缺陷。

最后,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股权激励实施除了考核指标的合理以外,必然也需要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应当靠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履行相应的职责,在企业内部构建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在上市公司中,监事会通常虚有其表,其应该具备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国有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加之,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多为直接任命,很容易产生相互关联关系,使得国有上市公司对与股权激励的实施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二)外部问题

我国缺乏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股权激励的实施除了依赖激励方案的合理性以外,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即管理层的素质也是其实施成败的关键,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较晚,虽然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市场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其中与股权激励相联系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缺失。在正常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市场存在时,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竞争上岗,必然使得其愿意且真心为企业服务,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也必然更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现实是,我国不但缺乏充满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且职业经理人相对比较缺乏,由于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公司管理者不缺乏工作的机会,这样的股权激励的实施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其公司的高管又大都为政府和国资委任命,由于任命之人可选择空间相对更小,这就更加剧了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人才的缺乏,政府和国资委的筛选机制,很容易使得管理人员独揽大权。

四、完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建议

首先,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对于股权激励方案本身的审查,尤其是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查上尽量进行明确而且细致的条款规定,保障审查工作的顺利实施,避免股权方案本身存在缺陷。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选拔要有健全的选举条款,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国有上市公司经理人独揽大权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管理人的素质。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构的审核虽然近些年来不断完善,但是仍有不足,如何让已经设立的机构正常的运作,也需要国家强制法律调控。

其次,设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是股权激励效果能否达到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正如上文中提及的一样,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相应的缺陷。现存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考察财务指标,不能全面考察管理层的贡献且容易控。所以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的考核指标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在该指标体系中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以外,更要加入考核公司长远发展的指标,这样才能真正使得股权激励目的的实现。关于此方面的设定,可以借鉴西方已有的指标体系,例如平衡积分卡等,既要考虑财务又要兼顾其他方面。

再次,建设经理人市场。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不单单是对国有上市公司有帮助,对其其它类型的公司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缺乏这样的市场,国有上市公司的直接任命方式更是如此。关于此项措施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国家可以在职业经理人标准上进行质量上的控制,在职业经理人就业任职方面应带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进行,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激活这一市场,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的选拔,亦可有直接任命的方式改为,有职业经理人市场选拔。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管理层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20-02

一、引言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并施行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对包括股权激励概念、实施的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激励对象应满足的条件、激励标的股票来源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此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但关于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是否能够缓解持股股东和管理者的问题,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业绩的改善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

近年来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缺陷,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如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中捷事件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仅仅依靠市场竞争和董事会对公司的治理来监督和控制企业内部运行已经达不到预期目的。2008年6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上市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内部控制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鉴于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近年来也针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但很少有学者探讨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管理层股权激励角度探讨分析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分析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能否有效提高其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实施股权激励是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委托问题的一种工具。现代企业中股东投入资金的目的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人追求的是在任期间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其中既包括职务工资、股票期权等契约规定的显性利益,也包括在职消费、闲暇时间、其他补贴、职权派生利益等隐性利益。由于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人要实现委托人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就只能靠道德自律。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股利和融资等,都可以向市场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并且市场会根据企业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其中利好信息的披露会导致正的市场反应,而利空信息的披露则会导致负的市场反应。

基于委托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当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以后,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加强内部控制,及时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信息,向外界传达一种利好信息,从而有利于公司股r的上涨,以期管理层在行权时获得最大收益,进而使得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趋于一致,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有效缓解委托问题。同时当股权激励程度越大时,管理层拥有的公司权益也就越多,他们就会更加注重公司内部质量的提高, 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与没有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

假设二: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

管理层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可以使高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促使管理层从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当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以后,由于政府作为其第一大股东,一方面,其制度环境更好,相关政策法规会更倾向于国有上市公司,更有利于管理层实施积极的内部控制,以期未来达到行权条件,获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一旦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内部控制漏洞而导致公司出现违法违规问题被监管部门曝光处罚时,其产生的资本市场负面反应、社会影响更为严重,所以管理层更有动机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则显著不同,其政策环境、融资渠道、人才质量等等都劣于国有上市公司,其内控质量也显著更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三: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更高。

三、样本与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首先,本文选取2012―2014年深证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PT、ST上市公司;剔除金融行业。最终获得了445家上市公司三个年度共1335个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以及通过手工整理得到。

2.研究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是内部控制质量,吴益兵(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没有经过审计的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无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而经过审计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我们认为,相对控制样本,披露经过独立审计的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经过独立审计的内部控制报告能够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间接变量。故本文选用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其为虚拟变量,通过对国泰安数据库的数据搜集整理,若上市公司该年度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且其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认为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赋值为1,否则其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赋值为0。

(2)解释变量。

①管理层是否持股,为虚拟变量,若该年度上市公司有管理层持股,则赋值为1,否则为0。

②股权激励水平,本文借鉴相关文献的度量方法,采用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占股本总数的比例作为其度量标准,即股权激励水平=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股本总数。

(3)控制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人数、股权性质等。

3.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本文首先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进行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进行logit多元回归。本文检验假设的基本模型如下:

模型一:IC=β0+β1SFCG+β2LEVEL+β3TOP+β4SIZE

β5DDRS+ε

模型二:IC=β0+β1INCENTIVE+β2LEVEL+β3TOP

+β4SIZE+β5DDRS+β6NATURE+ε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77%的上市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高;66%的上市公司实施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管理层股权激励得到了较多上市公司的认可;管理层持股比例均值只有0.003,即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对较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4%,即上市公司股权相对比较集中,这对内控质量存在一定影响。独立董事人数最大值为6,最小值为2,独立董事人数差异不大。

2.回归分析。

表3列示了模型一的回归结果,在回归结果中,SFCG的回w系数为0.27,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更高,假设一得到验证。说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缓解委托问题,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控制变量上,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性较差外,其他变量显著性都较好。

表4列示了模型二的回归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到,incentive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其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假设二得到验证。说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不仅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其效果越明显。Nature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研究样本中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假设三也得到验证。

3.实证结论。本文利用深市主板A股的经验证据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会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首先,股权激励已被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且与没有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更高。其次,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其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最后,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 苏坤.管理层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资本配置效率[J].管理科学,2015,28(3):14-25

[2] 肖淑芳,喻梦颖.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8):49-57

[3] 林大庞,苏冬蔚.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J].金融研究,2011(9):162-177

[4] 武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229-232

[5] 卢闯,孙健,张修平,等.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倾向得分配对方法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5):110-11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股票期权;公司治理;激励;作用

一、公司治理概述

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2、公司治理的主客体

(1)公司治理的主体

在探讨公司治理主体之前,必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即公司是谁的?从传统公司法律的角度来说,股东是理所当然的所有者,股东的所有者的地位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从这个意义说,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传统的公司法是建立在以下假定基础之上:市场没有缺陷、具有完全竞争性,可以充分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样,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然而在现实中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股东的利害作为一种个体利害在很多场合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害是不相容的。另外,支撑现代公司资产概念的不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它同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在公司的运行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公司就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缔结而成的和约。成功的公司既需要对外增强对用户和消费者的凝聚力,也需要对内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因此我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局限于股东,而是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在内的广大公司利害相关者。

(3)公司治理的客体

公司治理客体就是指公司治理的对象及其范围。追述公司的产生,其主要根源在于因委托—而形成的一组契约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契约关系具有不完备性与信息的不对称性,因而才产生了公司治理。所以公司治理实质在于股东等治理主体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以解决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在现实中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就是决定公司是否被恰当的决策与经营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的对象有两重含义:第一、经营者,对其治理来自董事会,目标在于公司经营管理是否恰当,判断标准是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二、董事会,对其治理来自股东及其他利害相关者,目标在于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否被恰当,判断标准是股东及其他利害相关者投资的回报率。

二、股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介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的基础理论时都提到委托关系,委托关系是建立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结合点。一方面,由于委托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了公司治理。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过程通过股权激励这个工具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与制衡,以解决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有效地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1、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公司业绩有积极作用

为了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我选择了2001年以前开始股权激励的企业中的30家的近三年业绩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为当期的盈利指标,而由于股权激励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因此我同时选择股东权益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两项指标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股权激励的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三年后,盈利指标和成长力指标的平均值都要高于全体上市公司的指标平均值。说明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通过运用股权激励,在总体上发挥了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激励作用,在管理人员的努力经营之下,企业的业绩有所提高。在所选择的30家上市企业中:使用管理层收购6家,股票期权4家,业绩股票6家,经营者/员工持股7家,股票增值权5家,虚拟股票2家。我们将不同激励方式的企业的业绩平均值进行比较。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管理层收购、经营者/员工持股、业绩股票和虚拟股票的企业各项指标之相对较高,这说明了目前这几种激励方式对于企业业绩有较好的帮助作用,其他使用激励方式的企业中除延期支付外基本都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所以可以说目前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发挥了激励作用,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总体上有着良好的发展。

2、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业绩指标,并解决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利益与股东利益及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一致问题。企业经营的成败有市场和竞争等多种因素,但股权激励制度安排影响企业管理行为是否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支撑企业管理层理性配置企业驱动资产的关键。

因此,公司治理问题包括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二是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三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目前,前两者是大家谈论公司治理的重点,而激励机制特别是股权激励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实践。实际上,股权激励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手段。在典型的股份公司运作中,股东通过董事会将管理权授予经理层,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者对由于自己努力而产生收益的剩余索取权低于100%,从“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的立场出发,管理者就有可能偏离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促使管理者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利益工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便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3、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现实世界中,公司大股东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用公司股票的市价和红利来衡量),管理者则追求自身报酬的最大化和人力资本的增值,因此薪酬激励制度的核心是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和广大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而股权激励正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最好工具。如果说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委托—”问题的话,那么以股权激励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美出现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运动,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授予公司高管更多的股票和股票期权,使其薪酬和绩效(股价)直接挂钩。由于股权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人激励约束相容问题,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优化激励机制效应的制度安排,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美国前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采取了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用以解决问题和道德风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安排。

而在中国,监管层也已经将股权激励纳入到公司治理的范畴。2005年10月,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中提到:“上市公司要探索并规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标志着股权激励在中国有了专门的法规和指引,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新时代帷幕也就此拉开。在这两个文件中都提到,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水平。

因此,提倡实施股权激励,逐步建立起以津贴、年薪、股权等多种方式长短期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更长期地提高公司绩效,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董事会成员是主要的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将极大地影响董事会的运作驱动机制,有利于董事会成员利益和股东利益的统一,激励董事会成员更多地关注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瞄准公司业绩,也有利于促进董事会更多地关心公司长期利益。同时,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将强化董事会的作用,特别是加强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对管理层的约束,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公司更加规范的运作。

4、激励机制能提高公司其他治理主体的福利

广义的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局限于股东,而是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在内的广大公司利害相关者,这在公司治理的主客体中已经论述。由于实施了股权激励机制,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与公司要求的长远发展相一致。公司要求的长远发展不仅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这些指标,还包括公司的诚信、人性化、守法性、社会责任感等。受到股权激励的经营者要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以上所有的指标都是他在经营过程要考虑的也必须积极解决问题。这样,对股东而言,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等指标的提高,股东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对债权人而言,尽管不一定是公司的资产所有者,但它向公司发放贷款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收;对雇员而言,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收益,还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对顾客和供应商而言,顾客得到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商得到的是顺畅的供应渠道;对政府而言,他管理的实纳税良民,也是能够爱护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从广义的公司治理来说,股权激励机制提高了公司其他治理主体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李维安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股权激励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管理要素 分配 股权激励

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已经成为理论界、各企业领导等的共识。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将资本、劳动、土地等均视为有资格参与到分配中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又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将管理要素中的企业家才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提升为完全独立的一个生产要素。这一理论上的改变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更是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企业管理者丰富的管理知识融入到物质生产领域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得生产领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使企业在获得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创造出了更高的社会效益。企业管理者的一个好的决策将会为企业带来数以千万计的、甚至是上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付出的劳动是无法同一般员工相提并论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高级人才不会流失。因此,将管理要素与股权激励融合在一起将实现企业经管管理人员、股东双赢的局面。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管理要素

管理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有人劳动的地方就需要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推进,人们对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对管理做出了诸多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不同的学者和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综合多名专家与学者的意见,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者五种重要的职能,这五种职能对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等有着一定的协调作用。

(二)股权激励

所谓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时期内给予公司的高级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一定的企业的股票,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管理者和员工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高级雇员了,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的经营者、所有者,他们在企业中管理地位的提升使得他们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这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能够更加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最大的特征就是企业的管理层收入中包括了企业价值的提升,最终实现了企业的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中长期的激励方式,对提升企业的业绩和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一)管理要素财富论

非常遗憾的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比较重视,忽略了要素财富论的研究和探索,以至于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现实性难题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破解策略。要素财富论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要素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主要就是揭示在创造实用价值的过程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要素财富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用于人类的各个社会,要素财富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创造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为契机尽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两人于1960年创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从经济学的思想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以劳动要素分析为中心的形成阶段、以内生技术增长模型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以知识资本理论为中心的深化阶段。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都是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经济资源。但是,知识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以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艾德文森等为代表,从知识资本的结构角度着手,对人力Y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到以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阶段。

三、管理要素参与分配与股权激励的途径

(一)年薪制

年薪制主要是以年度作为一个周期,根据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营绩效的情况,来对企业的高管年薪标准进行评定,并予以支付的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年薪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为了顺应分配制度的变革趋势而产生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实现了两权分离,为了让高管能够切实在工作中付出努力,并以企业的利益为己任,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实现,年薪制也就应运而生。在企业内部推广并深入实施年薪制是我国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改革直接关系到企业与企业高管之间最直观的、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在实施中一定要注意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制度相吻合。如制定出完善的高管选聘和退出制度。优秀的高管是企业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主要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企业必须制定出完善的高管选聘和退出机制,并根据指定的选聘指标对高管进行甄别,这不仅能促进我国企业高管队伍的迅速成长,更能帮助企业在开放式的环境中选择高管,同时还能够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为企业高管的年薪确定出一个均衡的、有效的、科学的标准。再如,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在完善的、科学的绩效体系支撑下经过严格的核定与评审后才能真正发挥年薪制的激励作用,只有在考评结束后才能兑现年薪。

(二)股票期权激励

股票期权主要是指企业激励的对象,如企业的管理者、高级和核心技术人员,获得一项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固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激励方式如同被激励对象的自身薪酬一样,都是向企业的管理者支付报酬的一种基本形式。从本质上看,这种激励方式给予激励对象的是一种全新的薪酬制度,这种薪酬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传统收入中存在的短期性问题,给激励对象一些企业的股票后,激励对象所获得的收入报酬与企业的股票价格捆绑在一起,激励者要想赢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努力工作、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管理要素入股

管理要素入股是一种全新的激励举措,企业将人力资源、各种有限的资源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股权分配中,这一举措的实施大大激励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要素入股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将管理要素以无形资产的方式加入到企业的股份中,并以此来成为企业的股东,从而参与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的一种激励方式。企业的经营者要以管理要素入股就必须由专门的中介机构根据经营者的业绩、资历、管理能力、学历、知识结构、社会声誉等多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经过协商后报企业股东大会核准。例如,想要通过管理要素入股的基本条件可以是该经营者在同一家企业中已经连续任职五年以上,并且保证该企业五年内都是盈利的,经营业绩也得到了企业内部员工、股东们的认可。再如,有的企业经营者可以从其任职期间的所有者权益增值部分中按照10%-20%的比例提取,折算成股份,并作为管理要素进行入股。对于那些已经享受到管理要素入股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保证其在合约期内不得随意转让管理要素股份,可以享受每年的分红权;如果企业的经营者主动离职或者离开企业,那么他原来享有的管理要素股份也就不复存在;对于任职期满的经营者,其管理要素股份可以通过继续持有、继承、转让等形式进行。

(四)福利计划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很多企业都采用福利计划这种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并具有长期性特征。如退休金、离职金等。实行退休金计划就是当企业的经营者退休后如果他的经营业绩已经超越了在受聘时的预定目标,那么就能够享受到超过原来退休金金额数倍的退休金。

综上所述,年薪制这种激励机制比较传统,可以通过基本年薪、效益年薪的方式来实现;股票期权激励这种方式仅仅是一种权利而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行权前,股票股权的持有者并不享有该股票的任何权利,也不会获得任何的现金收益,当行权后,个人的收益就是行权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这种激励方式能够造就和培养企业家的才能,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企业经营者的风险也比较大;管理要素入股有效地实现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融合,合理规避了企业经营者存在的短期利益心理和行榈某宥,为促进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奠定了基础;福利计划的实施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为广大员工争取了一定的权益。

四、结束语

股权激励机制从发达国家流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还必须经历一个适应与消化的过程。在经过初期的艰苦探索后,很多企业逐渐推出了股权激励机制,这就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股权激励机制,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刘桂春,洪峰.股权激励如何驱动企业研发支出?――基于股权激励异质性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4).

[2]盛明泉,张春强,王烨.高管股权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会计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