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的形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文化的形成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1

摘 要 随着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银行业来讲也是如此,可是在金融市场条件下,就算有很好的银行监管机制,也不能保证在经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进而成为问题银行。本文将简单分析问题银行的识别、成因以及制度性的化解,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 问题银行 识别 成因 制度化解

问题银行是与正常银行相对称的,识别问题银行要建立一定的银行评价系统,也就是对相应的银行先进行风险等级的评定,然后根据相应的等级确定问题银行。造成问题银行的原因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如果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就极有可能造成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对于银行而言,造成问题的外部原因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进行恰当的监管措施,制定一定的制度,促进银行问题摆脱困境。

一、当前问题银行一般的识别机制

问题银行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我国成立银监会之前,由人民银行对商业金行进行相应的监管工作,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指南》,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表现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水平,将所有的商业银行分为四大类,即基本正常机关、关注机构、有问题机构、危机机构。2003年,我国成立了银行监督委员会,它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分类和评级方法,而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CAMELS评价体系,采用的是加权评价法和特征评价法,主要评价商业银行的六个方面: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适度性、收益的合理性、管理和内控机制的健全性和经营的合规性。两种评价方法是统一的。

我国对问题银行的识别标准参照了美国的CAMELS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基于相应银行之前和现在的相应资产负债的情况,进而衡量它各项比率是否与相应的量化标准相符合。可是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这种静态的监管方式很难满足现代银行监管的需要及发展,所以美国的相关机构又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新的标准,进而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和风险预警的角度评价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但中国不可能单纯的照搬照抄美国的做法,监管机构自己制定监管的标准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难实现,很容易造成银行监管的混乱,尤其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权力本位主义,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力制衡体系,就一定会产生权力滥用的情形。

二、问题银行产生的原因

宏观上,银行业也具有自身的脆弱性、宏观政策因素、市场环境因素以及泡沫经济因素和金融监管因素等。这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的,另外,我国的问题银行形成因素还有国际化因素。国际化一般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国内市场国际化,如2006年12月,外资银行在我国取得了国民待遇,从而对国内银行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激烈的竞争会不断激化我国银行内部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银行;另一种表现就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国际化特点,国际金融市场十分复杂,所以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从微观上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和严格的业务风险控制体系,这样就增加了业务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大部分都是由人进行控制,所以就会产生为了管理层的利益而偏离经营目标,因为我国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国有性质,所以人控制的现象是根深蒂固的,从而极容易产生问题银行。

问题银行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也就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出现了问题。当内外部因素相结合的时候,就极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只靠相应的银行监管部门不可能化借危机,所以一旦宏观经济出现了大的改变,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有效避免问题银行的产生。

三、问题银行的制度性化解

(一)采取存款保险的制度

政府处理问题银行采取的一个重要制度就是存款保险和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公司。事实上,存款保险计划就是一种价格机制,也就是把问题银行负的外部性通过相应的价格机制内部化,,进而强化商业银行的成本约束。也可以说,它是政府对商业银行进行强制收取的税,利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填补相应银行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这种制度并不是完美的,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二)采取最后贷款人制度

中央银行对问题银行的处理主要采取的就是最后贷款人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危机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体制安排。”中央银行想相应的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援助贷款,是我国银行安全体系的最后一道有效防线。央行的最后贷款制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银行临时性短缺资金,补充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相应的商业银行具有清肠能力,避免出现金融空幻情况,进而出现金融体系混乱现象。这种制度存在着减少相应银行的试产公约束,增加了道德风险等缺陷,但可以有效的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三)采取相应的银行监管机构的接管制度

接管问题银行主要是指政府银行监管的机构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已经陷入危机的商业银行成立相应的接管组织然后强行介入,行使相应银行的经营管理权,有效防止相应银行的资产及业务的恶化,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权益,从而恢复银行的经营能力的一种法律行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时防范并化解银行风险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对问题银行摇摇自己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从分体现银行监管部门的责任。如果银行监管部门不能很好的处理问题银行,那么就必然会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危机的产生,进而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国际金融行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十分容易出现问题。问题银行的产生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采用各种政策性措施进行化解,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银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邦开,周仲飞.金融监管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约翰?伊特韦尔.新编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哈尔?瓦里安著.周洪等译.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2

关键词:学困生 原因 转化 对策

作者简介:李丽伟 镇赉县建平乡中心小学校 吉林 镇赉县 137300

(一)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任何一个班集体中,既有优秀生、中间生,同时也必定有小部分学困生,在学校和班级工作中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若不及时教育挽救,对社会带来潜在的危机。作为育人的班主任,就应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并努力探求其转化良策。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剖析一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首先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刺激作用

现在孩子在五彩斑谰的生活中面对的诱惑太多,很难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读书、学习,他们面对网络、游戏、打打杀杀的动画片十分痴迷,加上消极影视书刊的毒害,以及社会上有劣迹的坏孩子的影响,致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

2、家庭教育的失误及其放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孩子极富个性,但许多家庭还是那种传统的家教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有的平时从关心孩子出发,孩子成绩不好或在外惹祸就粗暴无理地谩骂,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家长不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一心只看分数,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冷眼相对,让他们在题海里打滚,致使孩子对学习丧失信心;有的家长因生计或婚姻的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从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让孩子“顺其自然”,导致孩子不能把旺盛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3、要求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结果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困生更不例外,他们渴望在群体中获得威信,渴望被爱,但由于自身的缺点较多,自我价值和人们的期望值反差较大,一旦得不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理解与尊重,甚至遭奚落、受白眼时,就走向极端或自暴自弃,“顽劣型”的学困生甚至用拳头征服其它学生,以求得他们的心理平衡。

4、火热的上进心与软弱意志力的矛盾表现

大部分的学困生都有三分钟的热血,他们想进步,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意志力软弱,自我调节机能不健全,思想感情容易反复,受到表扬就扬眉吐气,遇到批评就垂头丧气,好胜好强而又怕苦怕难,至使学习成绩跟不上集体。

5、教育者的工作失误,方法缺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学生不是厌倦了学习,而是厌倦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若教师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墨守成规,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为部分学生厌学心理提供了温床,导致他们成绩差。

(二)

当然,这些学困生年龄还较小,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他们内心激荡着进与退的矛盾,蕴藏着进步的火种。若教师摸清他们内心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应该可以修正他们的思想轨迹,使他们挺起胸走路,抬起头做人,走出低人一等的误区。我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坚持辨证的观点,奉献真诚的爱心

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我觉得对待学困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又要正视他们的不足,千万不要不加分析全盘否定。学困生虽然有很多缺点与错误,但应该想到,他们毕竟是祖国的未来,四化建设的栋梁,他们所犯的错误,有自身主观的原因,我们教育者也有责任。作为班主任,应像对待优等生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启发他们正视缺点和错误,只要班主任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把一颗真诚的爱心扎根于学困生的心灵深处,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对症下药,因人而异

2、不同的矛盾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是的基本原理。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一原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困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我们班的几个属于“顽皮型”的学困生,他们头脑聪明但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总不尽人意,因为他们充沛旺盛的精力已转移到其它的方面去了,性情粗暴,脾气倔强,调皮捣蛋,好动贪玩,惹事生非,是他们突出特点。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哪怕他们犯再大的错误,也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找他们谈话,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与他们交流,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来。

3、自我激励和他人激励相结合

每个学困生会在不同学科、不同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小小的成功。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发现这一“闪光点”,拨旺他们上进的火花,尽管这些“闪光点”很小,甚至有时仅仅是一些不稳定的火苗,也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表扬。如对做作业偶然有进步的同学,在作业本上批上“你是有潜力可挖的,我相信你”、“你进步真大,老师真为你高兴”、“有志者事竟成”等批语,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此外,让学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切近目标激励自己向前进。对于那些信心不足而又渴求成功的学困生,告诉他们凡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他们始终认为“我行”、“我能成功”的自信心,脚踏实地向前走。

4、把握教育的时机,见机加肥

抓住教育最佳时机,此时教育最容易被他们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我们班一个同学因劣习过重,虽然努力也不能完全改变缺点错误,经常遭受父母和少数同学鄙夷的目光。这时,我经常地关心他,帮助体贴他,给他再次改过的机会,并且抓住他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如有一天,他捡到10元钱交给老师, 于是,我上课时大力夸奖他的行为做得对,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让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的基础上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做人。再如一个“顽皮生”主动打扫同学的呕吐物,成绩差的同学在运动会上获得较好的名次,

待他们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时,我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因势利导,让他们的好行动再表现再发挥,促使他们健康心里的进一步形成。

5、发挥综合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困生多与同学接触,使他们与同学们心往一处想。此外,经常听取科任老师关于学困生的反映,反馈学困生的思想动态,交换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外多与家长联络,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商议帮助他们的办法,以便产生合力共同教育他们。

6、将真诚的微笑献给学生

笑着看学生,是一种理智的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理念,若你笑着看学困生,

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当他紧张而回答不出问题时,你的微笑是鼓励;当他犯错误时,你的微笑是宽容;当他遇到困难时,你的微笑给他信心和力量。这样可以缩小师生间的心距,达到教育的目的。

7、教育学困生要持之以恒,要有耐心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3

一、金融全球化概述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汇率、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互相影响,金融市场按全球统一法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钱趋于同等,巨额国际本钱经由过程金融中心在环球范围内敏捷运转,从而构成环球一体化的趋向。

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初,跟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1973年石油危机的发作、1972年美国通货膨胀的飞速加快,首要发达国家进入“滞胀”时期 。资本主义为了摆脱危机,恢复经济,极力推进经济全球化,随后由欧美波及发展中国家,拉美、非洲、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纷纷进行自由化改革,在这种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可总结为三点:其一是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变得更加快捷,通讯技术得以迅速进步,这些大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资本得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空的束缚在全球范围内涌动;其二是70年代初;其二是70年代初,固定汇率轨制的解体,金融市场的开放,新兴市场的异军突起,新自由主义的海潮,信贷自由的进步;其三是各??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金融自由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推动。但是货币资本循序渐进地实现对投资部门标的目的和节奏的管制,这个过程从中国扩张到国际范围,各个国家间资源的流动使每个国家内部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对财产发生转移和变化从而对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控制力发生一系列的变动,这个才是金融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金融全球化的特点主要有如下三点:投资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机构及其资产收益的全球化。

二、金融全球化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金融全球化导致一场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潮流的角逐竞相展开;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做金融全球化的弄潮儿,而不是在角逐中丧失竞争地位,淹没在洪流中;就目前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在全球金融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便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详细阐述。

(一)中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新的战略定位不够清晰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之前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时候吸收了部分当地自然人入股,其主要是投资给当地事业单位,财政,企业,是在以往基于服务于地方、服务于市民、服务于中小企业而出现的。在初期确实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快速扩张,但在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上升动力不足,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协调区域化发展,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以跟随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步伐。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关系密切,因此迫切的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提高盈利能力。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受政府干预较大,其发展历程中的几次战略定位,变迁也是受政府主导的,这种变迁是强制的。因此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战略定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跟国外银行和中国工、农、中建四大行比较而言,没有差异化优势,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没有较大的竞争力。

(二)金融全球化增大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由20世纪80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2001年增资扩股,提高了风险抵抗力,而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银行面临着国外银行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国际银行时间较短,实力距中、农、工建四大行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还没有进入稳定大型银行阶段。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受国家政策照顾,自身竞争力较国际银行不高,抗风险能力差。跟着经济下行、产能过剩、部门行业不景气和市场利率化历程加速致使利差收窄的情形呈现,城商行的信贷风险、不良贷款不竭上升,面对的资产质量压力不竭加大。金融全球化又使得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和国际银行一起竞争,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将面对更大的经营风险。金融全球化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布局;金融全球化的金融要素重新配置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重心偏移,经营风险加大。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开放、平等、协作是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理念,而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依然处于追求地域,追求速度的陈旧理念,对新的创新理念,人力资本,知识产权,技术能力提高带来银行品牌价值的提升认知不足。随着金融全球化,西方商业银行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有很大区别,并且西方商业银行注重潜在客户的开发;在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经营理念和文化还未和西方商业银行带来新的理念文化相适应,传统经营理念遭到挑战,陈旧的经营理念将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只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而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相比其他闻名中外的银行更加没有品牌优势。

三、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一)全面思考相对优势,深化战略定位

近年来,深化战略定位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翻阅资料获悉,在2014年一部分银行分析研究它们自身优势特点和周围环境之后,找到了更适合它们自己发展的道路。比如郑州银行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专注于商贸物流的银行、精益求精的社区银行和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专家,而嘉兴银行又在现代化的今天,决定将科技融入金融,泰隆银行将电商作为主攻标的目的、摩拳擦掌“立等贷”,哈尔滨银行开始提供对俄金融服务,威海市商业银行开通的对韩特色服务,苏州银行建立三农业务部、推出三农产品等等。上述银行只占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一小部分,或许借鉴它们的战略能够帮助其它各地城商行正确的定位自己,抓住自己的发展机遇。

(二)加??金融监管、提高风控能力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险性和投机性;加剧了全球金融动荡,尤其在加大开放程度后中国要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统一监管标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面对的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因此“十三五”计划发起中已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白的鼎新标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角度来讲,中国商业银行务必加强金融监管也是因为严峻的内外部情势。应对金融监管只有强化内控建设,提高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本身抗御风险的实力。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经济下行的今天控制住不良贷款率,如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在事前严格审核及时给出结果,中途随机关注资产变化情况,贷款到期前及时提醒、确认情况,配合国家相关单位增加违约失信惩罚措施。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4

一、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特征

(一)平民化特征

茶马古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商旅文化和平民文化。因此,平民性也就成为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典型特征。在茶马古道的沿线和村镇,上至官员富豪,下至平民百姓,都离不开吃。由于沿线交通不便,民风淳朴,使当地的饮食具有便宜和大众的特征,真真正正融入和当地人的生活。

(二)味道的独特性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的饮食小吃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味道独特,这显然与茶马古道兴盛时期商品与人员流动带来的文化融合有关,全国各地的商旅行人在此汇集,带来了不同口味的食材与烹调方式。当前,茶马古道沿线的饮食口味就有香甜、怪味、麻辣、红油、咸鲜等十余种不同口味,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季节和菜品又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三)饮食的休闲特征

休闲性是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与茶马古道沿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联系。首先,茶马古道的兴盛促进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发展,而饮食消遣是当时马帮商人的重要娱乐活动,这从一开始就为当地的饮食文化打上了休闲的烙印。其次茶马古道沿线交通不便,人们至今还存有追求恬静自然的思想意识,这种文化氛围使得饮食文化的休闲特征得到了长期存留。

二、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开发的起点较低且与旅游规划的融合度小

在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往往将目光投向本地市场,从而使饮食文化开发处于无序与零散状态,使外地游客感到无所适从。这种开发方式对市场的开拓极为不利,直接导致沿线的饮食市场在吸引外地游客方面能力不足。川藏茶马古道沿线的饮食文化开发的起点也很低,大多数餐饮企业仅将饮食作为旅游的一个附属结构,仅以保障游客不饿肚子为目标。旅游开发者并不能全面深入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资源,将其作为主打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当然也就谈不上饮食特色旅游的研究和开发。

(二)餐饮企业分散且服务水平不高

近年来,随着川藏茶马古道旅游的火爆,沿线的游客人数激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但是,当地的餐饮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各类餐饮店虽然遍布旅游目的地的大街小巷,但是分布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外地游客很难集中品尝到当地所有的特色饮食,也难以感受当地的饮食文化氛围。此外,由于餐饮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整体形象。

(三)缺乏宣传和创新意识

尽管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宣传语推广方面还比较内敛,宣传目的也并不清晰。目前来看,对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发掘与宣传不足,不仅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造成了直接影响,长远来看还会进一步危及到整个茶马古道的旅游效益。

三、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饮食文化资源

就现状来看,川藏茶马古道旅游餐饮业的发展水平有限,政府与社会对此的支持力度也不大。要想促进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力度,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并予以相关的政策供给。首先,要组织力量对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对沿线的特色菜、风味小吃乃至茶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对其中独特的饮食材料、烹制方法口味特点和饮食传说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书面化和系统化的成果,防止意外丢失。其次,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为相关的旅游开发提供依据,避免投机性开发、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开发。例如,餐饮业的装修设计要与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主题,形成自身的鲜明特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局面。最后,川藏茶马古道沿线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对饮食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解决上述矛盾,就需要政府出台合理的政策,塑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对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予以税收减免或奖励,提高个人和企业参与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情。

(二)发掘饮食文化内涵、提高餐饮文化品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本地的饮食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就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文化的需求是无穷尽的。因此,挖掘饮食文化内涵,提高餐饮业的文化品位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许多特色菜肴。风味小吃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典故或传说。通过对上述饮食文化的充分发掘,并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可以使游客在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饮食背后的文化,可以使游客在吃的尽兴的同时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也只有如此,才能逐步提高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的知名度,提高当地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树立饮食文化品牌,加强多样化宣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食品工艺技术的进步,当前饮食产品之间的质量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面对激烈的饮食市场竞争,只有构建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品牌,才能有效保护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因此,川藏茶马古道沿线的地方政府和餐饮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大旅游饮食文化品牌企业的培育,利用当地优厚的饮食文化资源建立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理念已经过时了。要想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其品牌忠诚度,必须要注重产品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将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展示给广大游客,提高知名度,不仅需要加大饮食文化资源挖掘,提高文化品位,还需要外在的营销方式为依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餐饮企业加大营销宣传,拓展营销渠道。不仅要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还需要加大在网络等新媒体上的推介力度。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这不仅需要加大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资源整体规划与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提高餐饮业管理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顾客提供超越期望的优质服务。面对域外餐饮企业的强势竞争,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通过与时俱进达到对饮食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从而将川藏茶马古道饮食文化品牌推向市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四、结语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5

【关键词】中西 饮食文化 差异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25-01

谈起饮食文化,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吃"。不错,饮食文化中就包含着"吃",可"吃"并不能代表饮食文化,也不能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因此,一个小小的"吃"字,绝包含不了上述博大精深的内容。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许多新鲜事物涌入国门,其中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现今社会,许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尝不同国家的食物,但真正了解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的人却不多。况且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为了增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取长补短,我们更有必要去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因此,我广泛地收集资料,总结出一些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努力给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议。

(1)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我们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大家围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似乎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在席间,好客的主人则会一再地给客人挟菜,热情之状溢于言表。而西方人和我们大有不同,他们总是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小盘里,并不习惯于给对方挟菜。周到的服务才是他们显示好客的方式。

(2)从食物的营养方面来看,中国的饮食显得比较健康合理,他们是高纤维素,低脂低糖的食品。而西方的饮食往往是高脂肪、高热量,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注意饮食健康。在保持食物天然营养方面,西方的一切烹调手法的确胜人一筹。比如说:西方人喜欢吃生菜,如蔬菜、水果、色拉,牛排也是西方人所衷爱的食物之一。在我们看来要把牛肉煮得熟透才可吃,而在西方人看来,不完全熟透的牛排,才能尽显其美味和丰富的营养,他们注意的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在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一种文化的形成都应具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一般历史往往就能造就一种饮食文化。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的确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万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腺,草食即檀。"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燥除檀"。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有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各国特色

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典雅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臻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在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拥有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美国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国饮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馆用晚餐。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应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格一般比较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最高。早餐一般在8时左右,午餐一般在12时-14时,晚餐一般在18时左右。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

德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日尔曼诸部落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70年才真正统一。在生活上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著称。

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家应该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面对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饮食文化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取舍,不可一味追求味觉上的享受,从而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品,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可对这些新鲜事物盲目排斥,西方的饮食的确值得一尝,绝对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饮食文化的形成范文6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思想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号称“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其中自然少不了饮食文化的相关描写。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对考究明清时期饮食文化现象与发展现代饮食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1《红楼梦》中的饮食

由于《红楼梦》的主要活动背景是世家大族贾府,自然免不了饮食的讲究与排场。其中出现了许多种目繁多、或真或幻的饮食,展现了清初社会的饮食习惯与文化风向。

1.1种目繁多的饮食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饮食种类,大至宴会酒席,小至甜点果品,作者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描写。把这些饮食种类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菜肴、面食、奶制品、野味、粥饭、生烤、点心、蔬果、酒茶和补品。这些种目繁多的饮食组成了《红楼梦》的重要部分,其中如腊八粥、花样小面果子、糟鹅掌、鲟鳇鱼、合欢汤、绍兴酒、朱橘和燕窝汤等,都充分代表了那个时代流行的饮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1.2或真或幻的饮食

按照饮食的种类可以将《红楼梦》中的饮食分为诸多种类,但这些饮食并非全都真实可考,有些甚至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从这方面,可以将其中的饮食分为现实存在的饮食、不可考的饮食与虚幻构想的美食三大类[1]。其中现实存在的饮食就是能在现代社会或者历史记载中找到或有迹可循的饮食,如姜汤、香芋、火腿炖肘子等,是那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反映。不可考的饮食则是指现代社会不存在,历史典籍中也找不到相关记载的饮食,如《红楼梦》书中的“茄眷”,虽然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也找不到相关记载,但书中对其做法有详细记录,这可能是被历史湮没的饮食。虚幻构想的美食则是不可能出现的美食,如“万艳同杯”,其制作原料包含“麟髓凤乳”,这显然是作者虚构的,并取“万艳同悲”之意,实则是表达对那个时代女性的“悲”。

2《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思想

2.1礼孝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与讲究,其代表的更是传统礼孝思想,这种礼孝思想是我国现代饮食文化的核心思想。饮食文化的礼孝思想,就是通过饮食传递礼和孝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数千年来,中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饮食文化,在这套饮食文化中,饮食本身并非重点所在,其重点在于礼和孝的表达。所谓礼,是在饮食宴席上以礼待人,如以茶待客,主居上座、客居对座,邀客先食等,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缩影。至于孝,则是长辈居上,长辈先食,长居主席、幼居次席等,更可以由父子关系演变为君臣关系间的忠。《红楼梦》中贾府的日常饮食及大型宴会都很详尽地表现了这种礼孝思想,如荣国府举办生日宴席,宁国府的贾宝玉参加宴会则是属于客人[2]。

2.2美学思想

无论古今中外,其饮食文化中必然会包含对美的追求,都会独具自身文化特色的美学思想,经常说的“美食”一词就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现象。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但《红楼梦》对饮食的美学追求远超于此,除了色、香、味之外,其饮食还着重质、形、器、序方面的尽善尽美。所谓质,是指饮食的食材必须要注重质量,优质的食材是优质美食的基础。形则是指饮食的外形,诱人的外形与饮食的色一样吸引人。器就是在注重饮食本身的同时,对盛装饮食的器具也要有要求。另外序指的是上菜顺序,即先上什么菜、后上什么点心都是有讲究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食欲,使人吃得开心。

2.3养生思想

养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思想,最早的记载当属《史记》中的彭祖,相传其活了八百余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的人。当然,《红楼梦》没有这种玄之又玄的记载,但其中饮食文化传递的养生思想也是很浓厚的。首先是关于中医的描写,中医向来是以养生为主,多以食疗养生,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食疗养生的情节[3]。贾府的人非常重视养生,经常食用含药用价值的食材。除了常规养生之外,甚至出现了以食疗疾的情况,如以净饿治疗伤风咳嗽,贾宝玉以玫瑰卤子辅助活血化瘀等。这种种饮食现象都体现了《红楼梦》一书中饮食文化的养生思想,是曹雪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

3结束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容之广泛深博,已得到了诸多学者与读者的研究,而关于其中饮食文化的研究更是不曾间断。通过对《红楼梦》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饮食风貌,还原当时社会现象,并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锦上添花。《红楼梦》饮食文化所代表的思想内涵,更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描写大量饮食文化的意义所在,研究并学习其中的精华,对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郎与.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3):92-93.

[2]金兰.《红楼梦》饮食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