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1

当代英语教学专家张正东先生指出:“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言工具,学语法用语法丢掉语法。”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李俊和说,学语法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结合听说读写的实践,体验语法规则,理解英语的规律。空洞地研究理论,没什么意义。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材与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

一、情景策略

情景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对其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非体态语言及多媒体等手段,使语法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现举两例说明如下:

1.真实情景法

在学习句型结构“be+adj.+enough to do sth”和“be too+adj.+to do sth.”时,教师可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学生A和B站在讲台上,然后指着灯对他们说:“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light.”学生A很容易地触到灯。教师便指着他说:“A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light.”而学生B跳了几下都触不到,教师可指着他说:“B is too short to reach the light.”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语法学习降低难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实验观察法

-ing分词与-ed分词是高中英语语法的重点与难点,许多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手段让学生观察其差异,课堂上,教师演示水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介绍短语boiling water,待水降温不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ed water,并做喝水状。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现在分词一般表示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完成的动作。

二、认知策略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和记忆的过程,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上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

1.归纳法

系统的学习要侧重于总结归纳。这里,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强化。下面将介绍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结构“should have done”时,教师可在黑板和多媒体屏幕上呈现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their lives.接着教师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学生会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明语言点的规则,而是呈现每个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待他们领会句意后再引导用“shouldhavedone”改写句子。

(1)This morningTom didn’t catch the first train.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3)The villages found the fishin the river had died from the polluted water.They should have stopped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在上述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练习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义,又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现在完成式”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作”,常常含有责备不满的语气。与生硬抽象的语法讲解相比,这样的归纳教学更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构建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2.对比法

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两个语法项目后,对that引导的从句究竟是定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深感迷惑。此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以下两个例句:

(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着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that引导的两个从句he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和he told me,然后让学生分析that在两个从句中的语法成分,很快学生发现that在例句(1)从句中不担任成分,而在例句(2)从句中作动词told的宾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that在同位语从句不作语法成分,在定语从句中作语法成分。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三、活动策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在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活跃,思维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学习要配以活动,活动中必有交际。教师应把语法规则化为活动,把教学过程化为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游戏活化规则,在高二学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可设计“接龙有戏”,即一个学生说完一句由if引导的表示虚拟语气的主从复合句,下一个学生造句时需将前一个学生所说的主句内容作为自己从句的内容。例如:

S1:If I were you, I would buy the computer.

S2:If I bought the computer, I would borrow some money.

S3:If I wanted to borrow any money, I would ask you for help.

S4:If you came to my house for help, I would keep my door closed.

在这种开放意义的操练活动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句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四、任务策略

语法教学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中进行,这种任务以创设的情境或真实世界为背景。例如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教师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turn on the light,open the front door”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

以上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需要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提高总的英语文化素养。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学习对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及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当代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英语测试报.基础英语教研版,2005(36).

[3]王斌华,主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语课程与教学论,2005(3).

[4]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赵平,主编.高中英语语法.2003.

[7]朱神海.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中国英语外语教师,2007.10.

[8]鲍正洲.授之以法教会学习.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11.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2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中的教学手段也随着信息化的浪潮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开拓创新的人才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培养高中阶段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与设计》课程成为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项目。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首先总结现今《技术与设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浅谈高中《技术与设计》的教学策略。

一、《技术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不足,交互性差。

如今《技术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单向性地向学生传授概念性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处于主体性的地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方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不是教师判断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尺子。在课堂上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教师没有留足够的课堂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而在课后由于学生的课业繁重,学生也不会主动找教师解答自己的疑问,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疑点越来越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改革其教学。

2、学校的技术环境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约教学。

《技术与设计》这门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由于学校的技术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有差异。例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可以熟练地利用电脑搜索信息、与朋友聊天、写博客等,而有些学生却对电脑和互联网一无所知,还有的学生虽然对电脑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却不能利用电脑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信息加工,如world的编辑。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安排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3、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乏味性,学生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往往都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注意听,甚至是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另外一面由于如今我国高中都是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在实践步骤的时候,一个授课教师不可能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这就导致有很多学生的疑问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惑,这样时间一长,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

改革应试教育的方式之一就是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的方式是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诊断、反馈的过程。

《技术与设计》这门课程作为一门改革高中课程设置的实验性的课程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步骤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测试中表现不出来,因此其评价方式也要相应的改革,不能再像是传统教学一样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但是如今很多学校仍是采用单一的考试和分数来的评价方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增强学生多方位发现、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技术与设计》的教学策略

1、开拓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每个学校的技术环境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开拓课程的教学资源。因为《技术与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单单来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一些小物品盘活现有的课程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手表、电灯、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生活实物,还可以选择电脑、手机、飞机等常见的学生感兴趣高科技实例,甚至还可以利用如使用电饭煲做饭、打电话、上学等一些日常活动来进行讲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制作模型》的时候,我就独立设计提线小鼠的图样,引导学生制作提线小鼠模型,所用的材料成本不到五角。在市面上随时都可以买到。此外,我们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我校教师独自设计的课件就有近二十个,从网络下载的课件也有二十多个,从而构建了本校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基本框架。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大于大班授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技术与设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大班教学的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指导到位,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照顾到学生,让学生的疑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但是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开辟无线电兴趣小组或是电脑信息技术小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每个学年还可以在校内甚至是校间进行相应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3、采用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策略。

高中《技术与设计》是一门通识性的课程,向学生传授的是一些基础的具体技术,从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寻能适应不同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策略。

例如,针对大班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建立一些简单的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制作网络教学课件,让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提交作业或在线答疑,建立班级讨论的bbs。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混合多媒体教学的组合方式,让实际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资源等方面建立一个可以相互支撑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设计 教学创新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有效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也是中职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具体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的创造性本领。

目前部分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理念滞后,设计能力较低。怎样才能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让教与学变得轻松愉悦呢?本文以德育教师为例就该问题进行阐述。

一、中职德育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1.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培养职业能力等非智力-性因素的设计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中职教育突出职业性的特点,仍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传授知识上,尽可能详尽地描述教学过程,很少依据专业特点挖掘、创造教材中提升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教学点,忽略根据教材内容去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层面的教育目标的实施和完成。

2.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忽略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体现在完成“教学内容”上,而没有提升到设定并完成“教学目标”的高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内涵和层次上有很大差。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仅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才是教学内容的升华,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和精华。

3.注重课内知识设计,忽略课外知识设计

教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研究,缺少对学生未来规划的思考,不了解社会发展、未来岗位需求,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缺少知识整合和拓展教学,使课程单调乏味、容量不够。这一点最终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内容等相关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等。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教师讲合理消费观时,只需让学生把自己一周的实际消费情况做记录,进行课堂分析,就可顺利引申到社会消费结构。很多教师接受过职业教育新教学理念、技巧和技能的培训,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4.注重现有教案的使用,忽略主动研究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体现在课前的准备教材,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如一份德育课教案用来应对不同专业各个教学班,缺乏对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环境等影响因素的针对性关注。这种教案只能算是教学准备,将伴随课堂教学过程结束而终结,甚至会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

二、影响教学设计水平和实施效果的教师因素

笔者在学校134名教师中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听课和教学资料实物查看的方式,从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多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60.12%的教师对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能够经常进行熟练分析,37.88%的教师只是基本能够进行分析;59.58%的教师能够根据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组织教学,40.91%的教师只是基本能够选择教法进行教学,只有少数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对于多媒体的选择,92.42%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策略选择多媒体;对于教学评价,25%熟练掌握、50%基本掌握、25%未掌握。

在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和多媒体选择三个元素上,教师掌握的程度比较乐观,但对教学评价掌握不够好,对教学模式和方法掌握不熟练,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公众软件和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比较高,但对于课件制作类常用软件的掌握情况不够好,对PPT的设计和使用仅处于较低层次,影响了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

三、依据课标,全方位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进行教学创新

1.提高学情分析能力

(1)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从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和智力结构的对应关系图中可以看出,教育结构分为: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高职高专,本科,研、博。对应的人才结构分为:普通劳动者,技能型、技术型、下层管理人员,工程师、经济师,研究型、管理型,具体见下图。

教育和人才结构都分为五个层次,中职教育对应的学生是最下面的两个层次,即中职教育对应技能型劳动者。

从教育结构和智力结构上看,职业教育智力结构在60%的人群范围内,人的智力结构是有差异的,且具有不可逆性。

通过人才结构、教育结构、智力结构的相互关系,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职学生大部分智力在100分以下,适合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智力结构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分析学生思维模式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笔者对学校2013级、2014级2000名学生进行了16PF人格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个体水平差异性很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理想信念追求实用、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气氛较浓,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行为规范性差、组织纪律观念较弱等问题。

从思维模式上看,中职学生属于形象思维模式,动手能力较强,对理论性的知识接受困难。老师们属于抽象思维,读书能力强。两者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很大,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特点,换位思考,尝试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行为导向型转化,从而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提高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W内容,认真确立、整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确立多元目标,并体现层次性。

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个性化”目标和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非预期目标。如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兼顾各组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既确保教学目标实现,使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又避免对部分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3.提高创境激趣、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创境激趣,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工作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工作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并把学习任务全部置于情境中。教师要设定情境,营造未来工作情境,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学习与对话,陶冶学生的人格。如在法律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上,一枚国徽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与肃穆,一个小小的法槌就可以让枯燥的法条变得真实、灵动。

4.提高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

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组合,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根据专业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定整体的教学思路,制定、完善教学设计。

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导入环节,在汽修实训车间,要从学生检修一辆汽车开始;而在会计专业,则从一个违规案例导入;在物流专业,则会由一段野蛮快递视频引入新课,从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引出职业道德标准。

5.提高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选择对本次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综合运用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切实做到双边互动、“教”“学”融合,提升课堂实效。

每节课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和展示,如模拟法庭既是案例教学法,又是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还包含了探究合作,只有整体运用得当才能塑造完美的德育课堂。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设计制约性因素突出问题注意力管理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已逾三年,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蔚然成风,课堂呈现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三维目标设定看似完美无缺,使用的教学方式也现代超前,却并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现实。现实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并未呈现显著提高的良好趋势,语文课堂能够粘着的注意力还是相当有限。一般而言,课堂由如下几个因素构成:学习资源(教材、环境、文化)、方法(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等)和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这几个要素联合起来对教学内容发生综合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不能不考虑上述几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以下是本人从教师的角度,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几个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所作的理性思考。

一、使模糊的“学生主体”意识清晰化,充分关注学生注意力管理

在主体系统的诸因素中,学生主体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作用的对象是学生,所有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携带着独特经验和潜能的学生,满怀着学习的期待和梦想,他们的情感态度,他们的心智水平理应受到教学设计者的绝对关注。教学设计者应尽可能地根据学习者的综合程度预设教学的难度、水平和范围。一个无视学生状况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可笑的,也是可鄙的。我个人认为,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可以回避的首要之点是学生的注意力。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此进行专门研究,这就造成我们的课堂设计缺乏对学生注意力进行管理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操作策略。注意力的直接价值在于主体采取行动的可能。托马斯.达文波特在他的《注意力经济》中指出:“今天,注意力是企业和个人的真正货币。”托马斯的观点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也应该具有教育学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在同一点上长久保持同一强度,它会发生自然的迁移。作为未成年人的初中学生,其注意力更是暂瞬即变,它的宽度的开拓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由此看来,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二、找回缺失的“教材本位”意识,遵循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原则广义地讲,教材应是一切教学资源的总称,它包括统编教材、学校班组及环境、社区环境、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一切教学活动中可资利用的资源。课堂的生成素材有的来自统编教材本身,有的来自社区校区和班组,有的来自形形的地域文化,教学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形成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教学信息,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但是,“教材是法定的、科学的、有一定的实践验证的、承载重要社会经验与现代教育目的的素材。”这里说的教材应该是国家或地方的统编教材。由于教材是经过国家审定的,有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的教学资源,因而具有权威性,能够减少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传统的教学设计者由于缺乏对“教材”这一概念的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对教材俯首贴耳,惟命是从,教学设计陷入了陈腐和阴暗,课堂教学干瘪枯涩、了无生趣。而目前的不少教学设计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教材似乎不屑一顾,唯“学生”是尊,唯“生成”是求,教学设计因而流于单薄和浅陋,课堂教学杂乱无章、喧嚣空泛。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有些教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考试的内容就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训练,不考试的篇目就一语带过,其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宝贵教育资源的严重流失,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材资源的制约作用有以下几个清晰的认识:其一,教学目的设定基本源于教材;其二,教学设计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应该是有关于教材的;其三,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与教材的逻辑性具有一致性;其四,超出教材内容的部分设计往往是对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其五,教学过程的起点是应该在教材;其六,教材在教师头脑中的构建和呈现直接决定了设计的结果。总之,“源于教材,提炼教材,超越教材”,这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

三、强化淡薄的教学策略意识,使课堂教学过程迸发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已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学策略的运用成了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内容,它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但很多教师对于策略一词的认识不清,教学策略意识淡薄,更不会在教学预设中体现相应的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策略,在他们的的课堂上,处处能够发现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巧妙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5

>> 山西运城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培养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与提高的建议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能力的需求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的策略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的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谈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策略 提高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策略 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策略分析 推动中小学教师阅读的策略选择 增强中小学教师记忆效果的策略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24页

[4]王俊.从教科书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0,(4)61―63.

[5]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6]刘宝超等.试论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66―67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74-02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作为中学教师要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要把学生的地位提升到核心位置和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促进学生拥有新的学习方式,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因此,优化中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的运用各种措施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转变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中学数学教学要从中学生终身发展出发,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素质,其中思维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从中学生终身发展角度来看,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重要,但是对生活和工作起重要作用的,还是在数学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要把蕴藏在具体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挖掘出来,跟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促进学生逐步领会。

1.要对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需要数学教师首先对知识内容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要有深入分析,以便于教学更有针对性。

2.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辅和学习材料。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适应性的教学措施;做到重点突出;实现师生的最大程度交流。

3.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得到数学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允许在学习中存在个性化的特征。允许学习的过程存在“路径差”和“时间差”,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不仅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既要开展小组学习和讨论,也要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既要进行学习规范的展示,还要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二、转变师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角色方式

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是知识共生、共创和互补的过程,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是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师的角色也己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课堂教学的重心己经向教会中学生怎样学习而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如何教授知识。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沟通,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学习共同体”。现实的教学课堂不断变化,数学教师还存在许多的未知领域,需要学习、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推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逐步由“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激励机制为特征以学生为主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尤为重要,因此优化数学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适应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三大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对中学生的要求较高,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可以尝试开展探究学习,这要求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让中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数学问题,在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设置学生探究学习的环节,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合作学习就是数学教师组织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合作和交流,在明确组内每个中学生责任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互助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学习和交流的合作技能。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教学活动的最好的方法是演示,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很好的演示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比如,几何画板在研究几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在求解轨迹方程问题时,几何画板能形象地显示出轨迹的图像,体现出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要想让多媒体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选择媒体一定要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数学知识特征和学生心理结构特点等。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理清以下几个关系:抽象运算与形象生动的关系、演绎推理与实验归纳的关系、情感交流的关系、实际思维过程与多媒体所表现出的思维过程的“误差”。

四、及时的课堂反馈和合理的课堂评价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的教学将是不断变化的。要使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这个系统活动更有效,就要做到及时的反馈与控制。教师要设计有效的交流渠道,便于及时掌握学生课堂上的信息,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这些信息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通过反馈环节表现出来。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还要慎重用好课堂评价机制。课堂上数学教师做出的评价应该是丰富而有针对性的,在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应该让他们完整表述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逻辑错误的,也要对他们的思维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也不能一味的肯定,要引导和启发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其他见解,这样会使课堂因学生的互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杨琴.对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