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经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经济论文

能源经济论文范文1

1.1ADF检验

由于同时受随机趋势的影响,现实中大多数经济现象的时间序列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平稳的,检验是否是非平稳时间序列方法最常用的是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根据平稳性检验基本原理,采用ADF检验法,借助EViews7.0软件的操作,分别对lnGDP和lnEC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检验两个序列的原序列、一阶差分及二阶差分序列。检验结果表明,lnGDP和lnEC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表现为不平稳,但二阶差分后序列表现出平稳状态,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和lnEC的二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检验顺利通过。

1.2协整检验

协整是检验一组非平稳序列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即是否存在共同的随机性趋势。由于lnEC和lnGDP都是二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即采用E-G两步法建立回归方程。首先,利用OLS对lnEC和lnGDP进行回归建立两者之间的协整回归方程如下:Ln(EC)t=5.11668426058+0.428867357494*l(nGDP)tT=(62.09929)(43.30398)通过Eviews估计计算得到,lnEC的方差值(R2)为0.988925,调整后的方差值为0.988398,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高;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可决系数达到了98.89%,T和F统计量都非常显著,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1.3Granger因果关系

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用来分析两个序列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是否受到另一变量的滞后影响。本文按照AIC准则通过选取1~2两个滞后期来检验lnEC和lnGDP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得出lnEC是ln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lnGDP不是lnEC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结论即1991~2013年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一种单向因果关系。

2结语

能源经济论文范文2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过多地向自然界掠夺资源和各种污染物质对生存环境的污染,人类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对能源型经济进行改进才可以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开采并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新兴的知识与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重大改变,也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带来一个良好契机。能源公司应积极抓住机遇,促成企业内部管理的转型,尤其是会计财务管理,以实现公司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方式转变。目前能源公司在会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在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之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点是高科技知识,取代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各种能源和资源。经济学中将高科技知识命名为无形的资产,无形资产在能源公司的占有量是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模式下,无形资产在会计财务审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能源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进行详细计算,可有效帮助能源公司尽快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转变。而能源公司传统的财务会计统计计算系统已经过于落后,缺乏对公司无形资产的计量评价机制。在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计量中应以重置成本为基础,而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知识条件明显不足以应付这种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知识经济发展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思想以实现管理方式的更新。首先是理财风险和信息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能源公司在进行会计财务管理模式更新以后,计算统计主体由原来的货币和物质转移到网络虚拟货币形式上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加深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逐步加快,使得能源公司与外部联系愈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定的财务信息安全事故和价格风险,整体来看理财风险比较大,因此理财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成为能源公司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知识经济管理模式下需要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能源公司应该吸取大量的科学技术,开办具有知识含量的高科技项目,与此同时能源公司应当提高理财标准,完善具备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能源公司的外部联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应当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谨慎处理企业财务联系的各个环节,避免财务纠纷的发生,保障双方企业的经济利益。

知识经济管理模式还需要知识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实现能源公司的转型,必须有相应的知识作为引导,公司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能源公司应当定期为工作人员开办学习交流班,努力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财理念,不断地积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经验,制定适合于能源公司发展的知识理财计划。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当建立债、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模式,通过健全奖励惩戒制度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证为能源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

二、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会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发展与管理实现知识经济化模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国各个大中小型能源公司应当看清世界经济发展与管理的总体趋势,认真审视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引进知识经济管理模式的方式实现公司经济转型。在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创新方面,要特别重视知识和高科技的引进,并将其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资本,突破传统财务会计以货币和物资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单一模式。会计和财务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紧紧围绕着以知识智力的价值这个中心,反映和描述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的生产关系和全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以能源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债主和业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根本宗旨,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进行管理和决策,随时向投资人反应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运转状况,在保证公司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其作为公司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费用或者无形资产。同时在法律上往往限制了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作用。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下,以人才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社会,具有超常性、开拓性以及灵活性等诸多优势,人的智慧以及创新能力将会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将向着更加全而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会计和财务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紧紧围绕着以知识智力为价值中心的理念,反映和描述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的生产关系和全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三、结束语

能源经济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特点;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依靠,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面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首先要充分了解其内涵,明确其特点,关键在于认识和发挥其功能。

一、对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概括

在概括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的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之前,对校园文化的界定是必要的。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文化的阐述,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作为校园主体的师生及员工,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在长期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以校园精神为主题、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各种亚文化的总和。其内涵包括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依存、三位一体、不可偏废的。物质环境文化是指学校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及其表现出来的价值规范。

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师生的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集体舆论等;也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主宰整个大学师生员工思想和心态的精神倾向,它集中体现在大学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集中反映大学师生员工的整体面貌。[1]等等。结合学者们的阐述,可以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概括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包括校友)身上的群体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高校的校风。首先校园精神文化的创造和实践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包括校友),核心内容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培育师生团结意识、凝聚校园合力,约束规范主体行为,塑造师生人格等功能。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文化构成相比,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继承性。校园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来的历史积淀,如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和“爱国,进步,科学,民族”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志强”的校训,都体现了这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特点。

第二,时代性。校园精神文化特点不仅要表现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也要表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出高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以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所以,校园精神文化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既批判继承又发展创新,既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又要应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独特性。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相比,高校的校风学风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高校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文化和教育单位,与其他的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就是高校校园精神、办学理念、校风等方面的个性和独特性。所以,高校在内涵、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与企业、政府不同的独特风格。

第四,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首先,校园精神文化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其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构建创新氛围,以创新精神熏陶、召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除了具有校园文化的一般功能,其功能还表现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一种载体,体现着校园主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对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是一种目标导向,即引导校园主体向着一定的目标奋斗,既包括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又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其次是价值导向,即使广大师生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实现高校及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

第二,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一经全体师生认同和接受,能够产生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可以促进师生团结,增强校园整体合力和凝聚力。这种合力力不仅可以把校园人的行为、感情、凝聚起来,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也能产生推动作用。

第三,激励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校园精神、校训、校歌、校友等表现的,通过这些载体所包含的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能够使校园广大师生不断进取,不懈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激励全体校园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进取。校友,特别是知名校友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

第四,规范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规范功能具体是指它对校园主体具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约束的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明确表达着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规范、道德规范,对师生的行为“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有着明确的提倡或约束。此外,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上,更是以条文、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制约和保障着全体师生及员工的行为。如学校的校长、导师负责制、学分制、考试制度、寝室管理制度等,都规范和约束着制度相对人的行为方式。(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学院;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