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1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身份转换;费用预提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构建以“股权结构多元、产业优势互补、表决机制制衡”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有企业机制的转换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但伴随着改革实践往往会产生一些短期或中期成本,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重视这些潜在的成本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平衡改革成本和改革收益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整个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平稳有序的推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工作的经验,尝试梳理并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可能涉及的三大类潜在成本,希望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工作有所借鉴。

一、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身份变化成本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职工往往被认为会永久就业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除非职工因为触犯法律等原因而被开除。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现代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纯粹竞争主体,企业完全可以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框架内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职工表现等决定是否辞退职工。但在实践中,当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或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由于非公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国资将变为控股或参股身份,这时原国有企业职工可能认为自己的永久就业身份发生了变化,从而要求支付用于“身份转换”的经济补偿金。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该项改革成本是否必须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国有企业可以据此进行主动的判断取舍。

(一)法律依据不明确

历史上国有企业改制时曾经对职工以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留补偿费用的方式进行补偿,但这方面政策依据较少,只有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859”号文中对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国有企业放宽过这方面的限制。随着法律规章日益严密,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上述经济补偿行为愈来愈缺乏政策依据。例如,《劳动合同法》第33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40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可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如发生正常的辞退职工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只需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即可。

(二)补偿范围难确定

企业集团在哪一产权层级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确定领取经济补偿金的职工范围影响很大。如对集团母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于企业集团母公司的人数往往较少,这部分改革成本从规模上不会太大,但如果要考虑在全集团范围内考虑补偿,那相对于国有企业动辄数万人的职工队伍而言这部分成本过于庞大,而且从监管角度而言,大笔的国有净资产预提将会使国有资产减值,这对国资监管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原福利费用取消或超标费用降标

(一)福利费用取消

改制前国有企业职工可能会享受一些福利待遇,在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如果新非国有股东从精简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再接受这部分成本,而原国有企业职工仍要求保留这些福利待遇,那么就有可能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由原国有企业单独承担这些福利费用,承担的方式可以是在测算之后一次性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提一部分费用用于日后支付。

(二)超标费用降标

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医疗报销标准、企业年金标准等福利待遇可能会超过属地社保规定标准,而这些超标费用一直由原国有企业承担。如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新进入的非国有股东不再接受这部分成本,那么这部分成本也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的成本,需要一次性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提。

三、“三类人员”费用精算预提成本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常常背负着较重的员工福利包袱,最主要的是离退休、内退和遗属“三类人员”费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者改制上市)会使得以往未确认的隐性员工福利负债和费用显性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福利负债精算评估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满足人员安置与财务披露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监管部门需要了解包括员工福利负债在内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从过往经验看,国企改制上市确认的“三类人员”负债规模少则数亿,多则数百亿,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阶段必须对上述成本进行妥善处理。根据央企改制先例,通常就纳入新公司(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股份公司)范围的三类人员未来补充福利支付进行精算计提确认预计负债,并相应冲减国有净资产。在《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中,明确规定了三类可以计提费用的情形。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企业而言,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要付出成本。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过程中,势必伴随着各种短、中期成本的产生,尽管很多成本的支付在财务处理上纳入了企业的当期费用,但我们更应该从战略上将改革成本的支付看做是一项“资本性支出”,都是以未来国有企业的体制优势和市场活力作为中长期回报的。当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也可以采取通过申请一部分国家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的方法来减轻企业这部分的改革负担。

参考文献:

[1]《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2]《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2

日前,发改委体改司有关领导,也在今年首次改革进展情况会上表示,2017年将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强调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铁路、军工企业的混改方案

进入2017年第一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领导在公司年度总结会议上表示,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新的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经营权责,抽丝剥茧看铁路混改。并强调铁路搞混改,不仅仅在体制,更要抓好其他四个方面。

第一,敞开融资大门。今后铁总融资方式不再单一依靠银行,而是多措并举,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动脉,民间资本进入后,不仅可以缓解铁总资金紧张的局面,更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利润回收步伐。

第二,支线铁路的建设与经营是今年铁总混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最好方式是成立股份公司,铁总是主要控股者。

第三,2017年将进一步优化权责划分,充分发挥两级机构的优势和主体作用。重点抓好八项民生工作,股民可以通过股票获取铁路红利,投资者不仅有经营权,更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第四,大力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各铁路局作为一级单位,今后将获得更多的自。长期参与铁路货运的业主,在运价和灵活性方面也将获得更多的机动性,从而提高铁路的货运指数。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同时,还将重点推进铁路企业债转股,深化铁路股权融资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与此同时,另一家重量级央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制订了军工混改试点的初步方案并确定了4家试点单位。其中,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试点,在集团开展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实施汽车产业股权激励计划等方案。

为此,有专家认为,今年的军工体制改革进程将会提速,军工企业将会成为国企混改的又一突破点,并有可能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资产证券化,这是军工企业混改的重要路径;第二种是科技型的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第三种是非核心业务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

专家还认为,未来几年军品总装和研究所资产经过改制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会不断增强,兵工集团打响发令枪后,后续其他各大军工集团将陆续跟进推出混改领域的实施方案。

除此以上两家央企外,中国联通、中石油、中船、国网、中国南航等多家央企也都在近期加速推进各自领域的混改计划。

如中国南航集团提出,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重点研究引入先进互联网企业、与全球行业领先者交叉持股或联合设立子公司等;还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相关业务整合和市场化运作。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也表示,2017年在搞好混改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重点调整优化资产资本结构,加快推进产融结合,以海内外企业整合上市为路径,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基础,全面推进中国化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密集落地”和不喾⒘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等都给予了积极评价。

如路透社报道,自去年年末以来,从央企混改到地方国企混改均涌现出不少强势个股,如中国联通去年四季度以来最大涨幅近翻番,西仪股份今年以来升幅近五成。在去年年底中央强调推进混改后,市场预测今年混改推进速度将会加快,前景值得人们看好。

地方国企混改将大范围铺开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7年1月,密集的地方两会相继召开。供给侧、新旧动能转换、国有企业混改、环境保护等陆续成为各地方的改革重点,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加速推进落实。

人们认为2017年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大范围铺开,一是围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深化并购重组;二是为增强活力、提升效率,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而员工持股、资产证券化等也将提速。

近日,作为引领地方国企改革的三大标杆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相继公布了2017年国企国资改革方向。

北京提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企业调整重组,研究推出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并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国企改革的推进迅速,手段也最为多样。他们在强调整体上市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二次混改,优化股权结构,进行增量的优化和存量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海提出集团整体上市的思路在已经召开两会的各省份中可谓“一枝独秀”。

还有,浙江省在地方国企混改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多年来民营经济发达与国企融合程度高是他们的主要特点。2017年浙江省国资委根据“6+1”试点经验,建议省属集团或上市公司巨化股份、物产中拓、浙能电力及物产中大等单位抓紧改革措施的落实。

总之,梳理今年部分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国企混改办法各有侧重。首先,中西部省份的国企集中在资源型行业、传统行业,如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国企,在混改中更多是采用吸引民营资本参与。而东部省份的国有企业在商业、竞争领域方面有上市基础,改革主要提倡公司上市。

因此我们看到,不管是上市,还是股权交易、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国企混改都少不了民营资本的参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营造民营资本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话题”。

同时人们还看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抓住股权改革这个关键点。

目前,股权改革在许多地方企业中已摸索出不同的几种方式:第一类改革,即不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参股,或者是控股。这样就形成了权利的分散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的整合,这样有利于企业监督权的分散。比如在金融、能源、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已有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二类改革,是在境内外的外资企业参股。企业走出国门,首先要国际化、本土化。所以它们在落地时往往是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建立新的项目和公司。这样的话,企业的股权就随着当地的法律制度来进行改造,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

第三类改革,是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进行的IPO改革,即企业员工持股。这类改革在境外比较多,在境内比较少。在海外的一些基建项目和一些制造业项目让出公司一部分权利,目的主要是鼓励员工积极性。

第四类改革,是企业在兼并、收购当中对民营资本股权的转让。

简言之,2017年将是地方国企改革全面落实的一年。总体上看,地方国企改革的步伐将会快于央企,力度也可能大于央企,积累的改革经验更丰富。

积累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2017年是混和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年,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要加快改革步伐。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如果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不能达到治理及调整经营机制的目的,混改就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目前人们看到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办法不多,成效不大。一些基层单位仍在等待观望,出现“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要建立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转制科研院所等类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层、业务骨干等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入股,并建立员工持股的有序进退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状况,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杜绝办法。否则,在推进混改时总是被动和小心翼翼。另外,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定价在操作层面上,也应该有明确的依据。同时,也要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

当前国企国资改革还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与地位作用以及拥有资产数量不匹配,资本回报水平差的问题;有的企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造成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产权流转操作应该继续增加透明度,程序应该不断规范、市场化评估应该继续加强。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而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存在过多的行政色彩,二者不同的用人制度在改革后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办法和用人机制。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发展历程,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管理和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涉及到大量的时间及交易成本,如审计会计服务费、资产评估费等,一旦评估或合作失败,成本沉没都会给非国有企业带去很大经济压力,这种高风险及成本的消耗使非国有企业在投资国有企业时格外慎重,因此如何解决问题消除非国有企业顾虑,也是一个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3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国有股权 治理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2014年超过20个省份公布了各自的国企改革方案,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下发,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然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的核心影响是通过股权结构重置,提高国有企业效率,使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股权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优化国由企业治理结构,形成与混合所有制相匹配的治理模式。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

(1)推进国有企业与市场接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流动,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优势互补。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技术优势强等发展优势,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则机制灵活、创新动力强烈。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有利于我国各种所有制资本在融合中取长补短,放大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控制力、带动力与影响力,从而在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同时,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解决国有企业效率问题。激励与监督是国企效率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委托人为了促使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而采取的措施。由于在国有企业委托关系当中,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资委、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既是委托人又是人,容易出现国有股权所有人虚置,滋生各种寻租行为和不作为行为。混合所有制通过股权结构的安排,能够调动非国有资本参与决策、实施监督,从机制上解决国有股权效率问题,避免人问题,纠正国有企业因垄断带来的激励机制扭曲。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治理难题

(1)国有资本的控股问题。混合所有制是当前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其目的是把竞争性业务推向市场,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国企改革中,以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优势。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容易造成某些重要经济领域里国有资本的过度退让,或者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仍然是国企一家独大,缺乏多元股东决策制衡的机制,缺乏多元股东追求利益的动力,缺乏多元股东共谋发展的活力。

(2)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股权多元化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资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主体投资共同组建而成。但从近年实践来看制企业管理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依然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决策不科学等问题,民营股东和个体股东在混合所有制的经营中缺乏话语权。只有做到以法人治理机构来代替行政干预,真正建立法人治理体系,在整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这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大难点。

(3)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问题。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使命。假如不考虑客观需求和效益可行性,为混合而混合,不仅不能提高国有企业效率,而且会降低国有经济活力,甚至损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在混合所有制中,只有当国有资本增值率高于非国有资本的增值率时,对国有经济整体而言才是有效的增值。发展混合所有制带来国有资本被贱卖、流失的风险,这无疑将给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

(1)合理分配控制权。混合所有制目的在于利用有限的国有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即用有限的现金流来放大国有资本的控制权。李振国等在对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股份的最佳控制权的研究中提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份到底要占多大的比例才能既保持国有股份的控制权又使得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取决于股权的分散程、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各自的持股比例、大股东之间相关性(即合作意向)。国有资本控股比例应根据股权分散程度及企业重要性来确定,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改革的动力,让改制后的企业更富活力。

(2)优化战略投资者。股权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实现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在实际操作中,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大多是采取引进资金的方式,在行业、市场、管理整改方面合作的案例还不多。国有企业应有选择地培育和优化机构投资者,真正形成多方协作、利益平衡的战略合作关系。要按一定规则和速度降低国有股权比例,最终使国有企业从国有独资或政府绝对控股的企业逐步转变为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3)强化董事会运行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关键,明晰的委托关系、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和运行机制则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础。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使社会资本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具体可通过设计董事会来实现。要设计合理的董事会结构,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代表国有大股东的董事和内部董事的数量之和不应超过董事数量半数。随着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的逐步完善,可以逐渐建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结构。要积极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让非国有资本在监事和独立董事的人选上有更多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济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形式与治理保障[J].社会科学,2015,(2).

[2]渡边真理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式结构和侵占行为[J].金融研究,20ll,(6).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4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湖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三个三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国有大型和骨干企业改制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三个一批”战略进展顺利;中小企业民营化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省直部门企业脱钩改革初见成效;从而,实现了国有企业数量减少、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竞争力增强的目标。

目前,湖北省的国企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全省上下务必振奋精神,再加措施,确保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抓紧抓好“三个一批”的实施工作

要继续按照实施“三个一批”的要求,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年全省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要达到30户、转制成民营企业要达到100户。这个任务必须完成,不能含糊。下半年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表彰一批通过改革搞好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要不断深化电信、邮政、烟草、盐业、电力、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的改革。

二、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

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是振兴湖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要结合“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结合“重点支持100户大企业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公

司、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一批地方优势企业。要进一步加快汽车、钢铁、石化、烟草、电子信息、纺织、建材、食品等行业的调整。继续抓好汽车及零部件、乙烯及下游产品、钢铁及深加工、电解铝及深加工、纺织印染服装、光通信产品等六大产业链的建设。抓好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及一批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武汉国家光电子基地建设,争取东湖软件产业基地纳入国家规划。要继续抓好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和中小型企业中退出,做好国有企业

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

三、巩固和发展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成果

切实抓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收尾工作,尚未完成改制任务的中小企业要抓紧推进,务必年底前全部完成。已经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要进行“回头看”,妥善处理改制遗留问题。没有安置好的职工,要积极稳妥予以安置,并切实解决好社保欠账问题;改制不完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少数企业,实施二次改制;因财产变现难度大而未能及时终结破产程序的破产企业,要加大支持和协调力度,加快破产终结进程。同时,要及时了解和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撒手不管。对少数故意违反产权交易合同、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企业经营者,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突出抓奸省属重点点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抓好省属重点企业改革。省建总、省工建总、双环等企业,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制成民营控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环、省汽车集团、大冶有色、鄂钢、能源集团等企业,要继续完善改制工作,完成改制任务;荆襄、蒲纺,要注意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巩固改制成果。其他省属企业,要逐一研究方案,做到成熟一个,改制一个。

五、继续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要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属的中小学校和公检法等社会职能单位分离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进度,确保全省国有企业在2005年底前完成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工作。当前要切实抓好武钢、葛洲坝、长航、三峡总公司等第二批中央在鄂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这次分离办社会职能涉及湖北省有25户企业、155所中小学校和公检法等分离单位,分布在省内17个县、市、区,涉及分离人员15584人。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妥推进,确保10月底前办完移交。

六、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紧紧围绕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推进各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健全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制度。要逐步实现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积极引导企业继续深化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上市公司要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与控股股东实现资产、机构、业务、人员、财务“五分开”,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七、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要加快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体系建设。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原则和要求,省国资委要尽快拿出第二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加快组建省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国资监管三层构架。各市、州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抓紧落实“三定”方案,确保机构、人员、职能职责“三到位”。二是要抓好资产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各地要抓紧制定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地方性实施办法,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国资监管领域建立起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法规制度框架。三是要扎实推进国资监管I作。要积极开展企业负责人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完善出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加强对所出资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展派出监事会的试点工作,省级已批准成立的三个监事会,要尽快进驻相关企业开展工作。四是要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加快整合全省产权交易机构,尽快形成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要把好离任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公开竞价等关键环节,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和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大型国有企业,不搞管理层收购,中央已有明确规定,要认真执行;对国有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也要在明确出资人的前提下,按规范的办法操作。对于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对利用改制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5

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了。在这个过程中,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都发展上升到 定的阶段了,如果实现这种融合,会让中国经济有更加上升的空间。生物学里有一个名词叫“杂交优势”,国有企业有国有企业产生的背景特质,民营企业有民营企业产生的背景特质,如果合在一块对生产力、生产要素的优势就会产生积极动力。另外,混合是一个途径,我感觉最终的目的是增加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增加活力是关键,增加活力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效率是关键。所以我认为,混合是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提高决策的效率,如果这个做到位了,我想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一些。

一些小微企业有没有可能分到一杯羹

实际上,这跟国有企业是否控股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国有企业是否控股?民营企业怎么去分一杯羹?我觉得这两个问题讲的还是谁控股的问题,作为民营企业,入市的时候有一些担心,我到你这儿来,我占小股份,我能不能说了算,我的资产安不安全,有这个担心是正常的。我想应该是谁为大谁让点,为大的一方胸怀应更宽广一点,这样,小股东也就放心了。如果是民营企业熟悉的领域,那你就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是不太熟悉的,那你就少做点,不要进来就想分钱的事,应该是想着促进发展,把蛋糕做大,你虽然占的股份少,但是最终的蛋糕大了,你分的自然也就多了。我感觉作为国有资本也不定老想着控股,要实事求是,哪一个方案有利于发展就采取哪个方案,按市场化去运作,不要事先设杠杆,这个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

发展混合所有制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我举个小例子。我们原来有一个设计院,已经改制了,有35%的产权需要交易转让出去。开始谈的时候,为这个价格来回议了多次,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个人股东不能吃亏,双方谈得很辛苦。最后怎么办?就上交易平台。一竞争,这个价格就出来了。因为是小设计院,原来我们计划卖个三十几万就行了,结果最后一举牌、一竞争,到了123万。这样国有资产并没有流失。只要你公开公平透明,市场化交易,就不会流失。如果有暗箱操作,这就可能有流失。所以,关键是要保证这个过程公开透明。

实行混合所有制后,国企、民企和外资三方谁最受益

发展混合所有制以后,大家能不能得到好处,谁能得到好处,这里面牵扯到刚才的一个问题,它的“杂交优势”,它的生产创造力,实际上,国有企业有国有企业的优势,国有企业在管理、人才、技术上,包括文化、企业的凝聚力,经过几十年的积淀,都还是有成绩、有优势的。但是它运转时间比较长,存在官僚体系、决策周期长,还有机制上比较僵化、效率比较低等问题。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快,它的市场敏感度比较强,决策效率比较高,决策比较简捷。为什么叫杂交,这两个企业“混合”了以后,它的效率就会高。但是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胸怀,你谈的时候,怎么样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如果你们两个不能实现优势互补,那这种混合就不能说成功。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从国有企业挖人,通过高薪挖,这一来说明民营企业“缺人”,二来说明国有企业“有人”。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也需要一些人才。国有企业有不少优秀人才,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再加上资本的结合,一定会实现共赢,就是共同做大蛋糕,然后大家都会分更多。但谁更多些,这个我感觉次要些,但是每个人都会得到收益,我给混合所有制经济起个名叫做“共有经济”,两者结合,共同所有,共同发展,而不是国有或者民有,共有就是最大化,这是最好的途径。

在加快混合所有制进程中,国企要做出怎样的改革和应对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一直在改革过程中,只是这次中央提出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因为现在是刚刚提出来,大家都还在探索过程中。在企业管理机制上,’还需要探索实践。举个例子,我们中建五局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从2003年以来的10来年时、司,应该是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由于改革带来了这种活力。大家原来一提起国企都有很多诟病,比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裙带关系等,经过十多年不断改革完善,原来一些国企通病已大大得到改善。2003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在机制改革上就提出来了这么三句话,“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现在中央也在抓这个事,实际上我们从2003年就在做了,比如在“人员能进能出”上,2002年底我们五局是16000人,其中在岗职工4800人,离退休职工5600人,下岗职工5500人。通过这些年的人员能进能出,除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以外,还出去了6000人,又进来12000人,现在我们有职工16000人,平均年龄31.2岁,有85%的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企业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员能进能出”,作为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做得到,我们十年前就在做,我相信现在也能够做。还有“干部能上能下”,我们中层干部的岗位是205个,原来叫处级干部,现在我们不这么叫了,统一叫中层干部,一共有205个岗位.,但这些年,我们提职免职累计是913人次,每年都会有约百人次的升降,并且我们规定每年中层干部必须有8%要下来,我们不叫淘汰,我们用了个词叫“末位换岗”,但是考核结果必须强制分布,通过业绩的定量考核,通过上级对你的考核,下级对你的考核,中层对你的考核,全部考核完,你干得好,你的业绩好,那你的薪酬就高。这种机制已经连续实行12年了,每年都是这样的。另外,我们在“收入能增能减”上,因为我们是完全竞争性的一个企业,没有所谓的垄断,所以收入增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效益增长情况,一个是个人的业绩考核情况。业绩好,你的收入就可以上来,随着你的责任的加大,你的收入会高。我们全局职工的平均收入连续12年,每年年均增长21.90%在这方面,我们“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这12年都是这么做的,并且效果非常好,原来我们的经营规模只有20多个亿,利润是连年亏损,到2013年,我们的合同额是1335亿,营业额是628亿,利润连续11年每年翻一番。应该说企业实现了新生,靠的就是机制改革。“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这是可以做的,并且十年前就在做,做好了企业的发展就会好,我想五局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次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民营机制的引进,就是说“杂交优势”,再把法人治理结构和我们现在做得不好的地方,再把它完善优化,我相信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然的,企业发展会更好。

混合所有制改制方案范文6

最近股市动荡严重打击了市场情绪,一份可信有力的国企改革方案本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多数人并不买账。

负面评价主要来自于:1)方案将国企视为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基础,排除了进行大规模私有化的可能性;2)方案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企公司,这降低了市场对国企引入民营资本的预期,也增加了市场对国企会进一步挤出民营资本的担忧;3)方案要求加强国企监管和党对国企的领导,市场担心政治因素对国企运作和企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会增强;4)决策层需要在众多利益群体中寻求平衡,因此国企改革步伐很可能渐进且较为缓慢。

市场预期的与政府推出的国企改革方案之间的显著偏差可能源于双方对于什么是目前国企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上存在分歧。此外,市场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决策层在当前政治和意识形态框架下面临的诸多限制因素,以及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需求的压力。

尽管此次出台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并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之后会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方案以及地区和行业层面的改革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其中一些亮点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国企改革方案与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基本一致,方案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导向,重申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对应的改革方向,同时强调了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率。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通过关闭、破产、在资本市场上处置企业资产等方式使一批国企退出部分竞争性行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30%,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授权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如国企)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管理实现从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类似淡马锡模式)。

此外,国企将采用更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方法,这会有助于完善国企激励机制。方案还要求国企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这将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和治理水平。